《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合集下载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的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古原草原上与友人相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惜。

本文将从诗歌的艺术特点、时代背景以及现代意义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一、诗歌的艺术特点《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四十四句,每句七个字。

这种诗体结构简洁,语言清新自然,表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

诗中运用了反复叠加、快意畅怀、意境深远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首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草原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

其次,诗中反复出现“归来”“还家”等词语,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

最后,诗歌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奇妙,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二、时代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时代背景是唐朝的盛世。

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宰相和刑部尚书等重要职务,是唐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背景是唐代的东都洛阳。

当时,白居易因为参与了安禄山之乱而被贬到了洛阳。

在洛阳期间,他深受流放之苦,但也通过写诗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三、现代意义《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是唐代的作品,但其内涵和意义却是永恒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面临离别和分别的情景。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此外,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也具有现代意义。

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珍惜大自然。

通过对草原、胡马、越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这首诗歌让我们重新认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奇妙。

综上所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

这首诗通过对草原、友谊、故乡等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惜。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古原草生命力顽强、抒发离别情感的诗作。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赏析:
1. 画面生动:诗中通过对古原草生命力顽强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顽强生存的精神。

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动地描绘了草地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2. 寓意深刻:诗中通过野草的生命力,寓意了人生离别的无常和生活中的艰辛。

野火虽然能烧尽草地,但春风一吹,草地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3. 诗情画意: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诗意。

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通过香气四溢的野草侵占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展现了古原草的生机盎然。

4. 抒发离别情感:诗的结尾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通过富有感情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离别时的哀伤与感慨。

5. 语言优美:这首诗采用了赋得体的诗题,押韵和谐,节奏鲜明。

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对仗工整,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文学才
华。

总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同时也抒发了离别时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诗既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古原上的芳草,生长得茂盛,每年它都有一次枯谢,每年它都有一次繁荣。

野火能烧尽它的躯体,却烧不死它的生命,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它就顽强地新生。

【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题】此诗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并以此诗在长安谒见顾况,顾为之延誉而声名大振(见《唐摭言》卷七、《旧唐书》本传、《幽闲鼓吹》等),实不可能。

因白居易十六岁时在江南,未至长安。

赋得:赋诗得到某题目之意。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及应制之作和诗人集会分题之诗多于题前冠以“赋得”二字。

被指定题材、主题的“试帖诗”及即景赋诗者亦往往冠“赋得”二字。

古原:古代著名的平原。

全诗用《楚辞·招隐士》意象,以比兴手法,由春草而及送别情怀。

其中颔联二句,描写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富有哲理,历来传为名句。

【鉴赏】从诗题看,这是一首预先定下题目的诗作。

因为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但就是这样一首颇受限制的遵题之作,却成了白居易少年时代的成名作,成了名重一时并传诵千古的佳制。

限题作诗,其所写之事本不必真有。

然在诗人笔下,那一幅芳草萋萋、古原送别的情景,却表现得十分真切。

首句“离离原上草”,写眼前景,出语坦易。

其功用,却未可轻看。

它既扣紧题面“古原草”,又极简炼地交待出送别的特定环境与时序:古原之上,青草茂盛,不正是一派春天的景象么?接下去,诗人没有进一步刻画渲染古原春草,却掉转笔锋,去揭示原草的生长规律:秋枯春荣,年年踵接,岁岁循环。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诗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白居易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qī〕: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燃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到达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白居易《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

白居易《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

白居易《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由白居易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注解】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年。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王孙:贵族,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草》【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草》【评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题《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

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

《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这首古诗的翻译及鉴赏你知道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及简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及简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离离:繁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荣:繁盛。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言】《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欣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欣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欣赏《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代平原上杂草的描写,表达告别朋友的感觉。

以下是边肖带来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欢迎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浮德谷告别白居易(唐)赵玄荒院士拓本楷书《赋得古原草送别》赵玄荒院士拓本楷书《赋得古原草送别》那长长的草是如此的茂盛,每年秋冬的草都会枯萎到草色浓浓。

野火不会把它烧光,春风的吹可以让它复活。

野草野花遍布古道,阳光下的草地尽头就是你的旅程。

再一次,我送上了我的知心朋友,浓浓的草代表了我的深情。

归因:用古代诗句或成语写诗。

诗的前面通常是“福得”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写诗的一种方式,或者是文人聚集起来写不同题目的诗,或者是科举考试时写命题的诗,这就是所谓的“赐礼”。

分离:绿草如茵的样子。

每一个季节来来去去:枯萎,枯萎。

荣耀,郁郁葱葱。

杂草一年生一次荣衰。

他们按在甜蜜的老高路上:方指的是浓郁的野草香气。

方圆:草香传得很远。

入侵,占领,杂草丛生。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老驿道。

青翠:草原明绿。

王孙:这是指贵族的后代,这是指远方的朋友。

丝滑: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元爷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一年比一年枯萎翠绿。

元火不灭,一吹,又旺。

古道弥漫着青草的清香,阳光下的城市苍翠苍凉。

并送游子踏上古道,看满远方葱郁的小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这是一个应试练习,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

根据科举考试的规定,所有指定的考题都必须加“福得”字,类似于吟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通过描绘古代平原上的野草来表达告别朋友的感觉。

诗的第一句“平原上苍茫的草”,紧紧扣着“古草”的标题,用叠字“李李”形容春草茂盛。

第二句是“随季节来来去去”,然后写出原来世界的杂草,秋枯春旺,年年循环,生生不息的规律。

第三句和第四句“野火不会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一句写着“枯”,一句写着“荣”,都是“枯荣”意义的表达。

无论火烧得多么无情,只要春风一吹,到处都是绿草,生动地展示了杂草的顽强生命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解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解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解析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情款款、哀怨凄美的诗意赋予了草原和草的意象以深刻的感情色彩。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意象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

首先,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分为四个排比的诗句。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有力,没有出现任何多余的修辞或赘述。

通过紧凑的结构,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强烈,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

其次,意象的运用诗中的古原和草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着生机和静谧。

古原草是诗人眼中的朋友,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重之情的表达。

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原草的生命力和美好。

诗中出现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古原景象的写照,通过运用山河的意象,诗人表达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这种意象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给人以深深的感伤之感。

除了古原和山河的意象,诗中还通过描写纺车、织女等传统文化符号,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把古原草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诗歌形象更为丰满、生动。

再次,情感的表达《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眷恋和离别的忧伤之情。

诗中流露出的深情款款、哀怨凄美的情感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过去时光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通过对整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使《赋得古原草送别》成为一首古诗中的佳作。

通过准确而生动的描绘,诗人给予古原草以灵魂,诗中的情感也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和草的描绘,展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共生的关系,使人们对大自然的美好和伟大产生更深刻的感悟。

总之,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其结构紧凑和意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古原和草的描写以及情感的表达,诗人将读者引入一个深邃而美好的意境中。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白居易唐诗《赋得草原送别》鉴赏

白居易唐诗《赋得草原送别》鉴赏

白居易唐诗《赋得草原送别》鉴赏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 离离: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赏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诗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诗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诗鉴赏【作品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白话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古老原野上的草繁盛茂密,一年之中,一度枯萎,又再次繁荣。

离离:野草繁盛的样子。

荣:茂盛。

【赏析】离离,新苗细软的样子。

高原上的纤纤野草,一年一度地枯萎和返青。

语出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比喻事物的生生不已。

◇张报先生,这一棵受过折磨而坚贞于祖国的野草啊! 会在那祖国奋进的大地和高岗上,永远一片青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我会用此心的滴水,去学习您,去灌溉您,愿您永生! (王禹时《离离野草送张报》,《光明日报》 1996年3月6日)【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野草茂盛或枯荣交替。

[例]但那漫山遍野莹莹的野草,却使我心旷神怡,如痴如迷。

这不仅是因自小熟读过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的诗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草的奋发,有所求又无所求的精神惹得我注意上了草,爱上了草。

(陈枫《洪山草》)二、用以形容生物的兴衰循环。

[例]花开花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动植物各自完成自身的生命循环圈,本无所谓忧伤,也无所谓悲哀。

(赵鑫珊《我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按科场考试规定,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

2.离离:草木繁茂。

3.芳:指青草。

4.萋萋(音qi):草盛貌。

此句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

王孙:贵族。

这里借指被送的友人。

【全诗赏析】白居易是位早熟的诗人,写这首诗时他才16岁。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前冠有“赋得”二字,古代称作“赋得体”。

所谓“赋得”,是指限定某一诗题来作诗,作这种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朋友间欢聚或送别时,指定一个题目,人各赋诗,以发抒情怀; 一种是应考之作,是由考官指定诗题,士子按题作诗,也例在题前加“赋得”二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以送别春草、回忆往事、感怀人生为主题的七律。

本诗叙述了赏草人离开古原,对于春草和故友的感慨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和时光的思考和感慨。

全诗形象地描绘了古原上春草茂盛、风景如画的情景,在古老的草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思念。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怀,以草比喻人生,意味着人生如梦,对于逝去的岁月和曾经的片段感到难过,诗人在情感上极为感性。

此外,诗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也很精妙,如“一雨涟芦草”、“万物含混中”等,运用比拟、借景抒情等手法,使诗意更为深刻,增强了读者的感受和共鸣。

总之,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诗歌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清新自然的画面和深刻的感悟,该诗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时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导入: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全诗是:
〔幻灯片2〕离离原上草,xxxx。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xx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xx去,萋萋满别情。

〔幻灯片3〕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点幻灯片〕。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点幻灯片〕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

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

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看似无奇,实那么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点幻灯片〕。

〔幻灯片4〕【三】四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点幻灯片〕,一句写〝荣〞〔点幻灯片〕,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点幻灯片〕,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

〔幻灯片5〕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
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那么继续写〝古原草〞,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侵古道、接荒城,野草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再一次突出野草生命力旺盛的形象〔点幻灯片〕。

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幻灯片6〕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

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又送王
孙去,萋萋满别情〞这种意味深长拟人手法〔点幻灯片〕的诗句写完了结尾,将抽象的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幻灯片7〕读着这首诗,仿佛就感受到,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将野草和送别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再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