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高二:3.4.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同步课件 第3章 实验1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返回
返回
3.如图实-1-4所示,P是一根 表面均匀的镀有很薄的发热电阻膜的长陶 瓷管(其长度l为50 cm左右,直径D为10 cm 左右),镀膜材料的电阻率ρ已知,管的两 图实-1-4 端有导电箍MN。现给米尺、电压表V、电流表A、电源E、 滑动变阻器R、开关S和若干导线。请设计一个测定膜层厚 度d的实验方案。
返回
(1)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符号画出测量的电路图; (3)计算膜层厚度的公式是________。
返回
[解析] 要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陶瓷管的电 阻。Rx=UI ,膜层截面积可由 S=d·πD 求出, d 为膜层厚度,πD 是膜层圆周长,根据电阻
因为 R=ρSl ,所以1I=R0+URA+SρUL,
斜率与 SU 的乘积表示电阻率 ρ。
ρ=kSU=πk4Ud2
=3.14×10.5×3×(0.200×10-3)2 4
Ω·m
=9.89×10-7 Ω·m。
返回
[答案] (2)改变金属丝上金属夹的位置 (3)10.5~10.6 金属丝接入长度为零时全电路(或电阻箱和 电流表) (4)0.200 mm 金属丝的电阻率 9.89×10-7 Ω·m (9.69×10-7 ~1.01×10-6 Ω·m)
返回
(3)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返回
[解析] (1)螺旋测微器可估读到 0.001 mm;毫米刻度尺 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 0.1 mm。
(2)P<0.75 W,Rx≈3 Ω,所以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应小于 3×0.75 V=1.5 V,故电压表应选 D;流过的电流应小于
返回
3.如图实-1-4所示,P是一根 表面均匀的镀有很薄的发热电阻膜的长陶 瓷管(其长度l为50 cm左右,直径D为10 cm 左右),镀膜材料的电阻率ρ已知,管的两 图实-1-4 端有导电箍MN。现给米尺、电压表V、电流表A、电源E、 滑动变阻器R、开关S和若干导线。请设计一个测定膜层厚 度d的实验方案。
返回
(1)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符号画出测量的电路图; (3)计算膜层厚度的公式是________。
返回
[解析] 要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陶瓷管的电 阻。Rx=UI ,膜层截面积可由 S=d·πD 求出, d 为膜层厚度,πD 是膜层圆周长,根据电阻
因为 R=ρSl ,所以1I=R0+URA+SρUL,
斜率与 SU 的乘积表示电阻率 ρ。
ρ=kSU=πk4Ud2
=3.14×10.5×3×(0.200×10-3)2 4
Ω·m
=9.89×10-7 Ω·m。
返回
[答案] (2)改变金属丝上金属夹的位置 (3)10.5~10.6 金属丝接入长度为零时全电路(或电阻箱和 电流表) (4)0.200 mm 金属丝的电阻率 9.89×10-7 Ω·m (9.69×10-7 ~1.01×10-6 Ω·m)
返回
(3)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返回
[解析] (1)螺旋测微器可估读到 0.001 mm;毫米刻度尺 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 0.1 mm。
(2)P<0.75 W,Rx≈3 Ω,所以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应小于 3×0.75 V=1.5 V,故电压表应选 D;流过的电流应小于
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第二章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五、实验步骤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反复测量三次,
并记录。
2.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并记录。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金属丝长l/m
金属丝直径d/m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依照实验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并把滑动变阻器
的阻值调至最大。
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八、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应在金属导线连入电路前测导线直径,为 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且 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 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 3.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 采用U-I图像法求出电阻。 4.滑动变阻器用限流式接法就可以满足该实验的要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 (1)由并联电路特点可知,当 I2=12 I1 时,电阻箱的
阻值与待测笔芯的阻值相等;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1.000 mm;
(3)由公式 R=ρLS可计算出笔芯的电阻率为 1.96×10-5 Ω·m;
(4)电流表 A2 的内阻不能忽略时,电流表 A2 与电阻箱的电 阻之和等于待测笔芯的电阻,即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和U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开关S。
测量次数 1 2
3
电阻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x/Ω
鲁科版物理选修3-1课件:第3章 第2节 电阻
【提示】 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一根均匀导线分成等长的两段,则每部分的电阻、电阻率均变为原来 的一半 B.由 ρ=RlS可知,ρ∝R,ρ∝1l C.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若不计导体的体积和形状变化, 发现它电阻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导学号:34022023】
A.据 R=U/I 可知,当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 2 倍时,导体的电阻
也变为原来的 2 倍
B.据 R=U/I 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
但导体的电阻不变
C.据 ρ=RS/l 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 RS 成正
【答案】 16∶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应用 R=ρSl的两点注意 (1)公式 R=ρSl 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2)计算出来的电阻是某一特定温度下的电阻,因为电阻率 ρ 随温度而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身边的电阻
[先填空] 1.电位器:一种阻值可变 的电阻,常用于收音机的 音量调节或台灯的亮度 调 节. 2.标准电阻:阻值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常用合金材料制作. 3.电阻温度计:阻值随 温度变化较大,常用金属(如铜)制作.
(3)单位:欧姆·米,符号 Ω·m . (4)决定因素:电阻率与温度和材料有关. (5)变化规律: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绝缘体和半 导体的电阻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且变化也不是线性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一根均匀导线分成等长的两段,则每部分的电阻、电阻率均变为原来 的一半 B.由 ρ=RlS可知,ρ∝R,ρ∝1l C.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若不计导体的体积和形状变化, 发现它电阻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导学号:34022023】
A.据 R=U/I 可知,当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 2 倍时,导体的电阻
也变为原来的 2 倍
B.据 R=U/I 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
但导体的电阻不变
C.据 ρ=RS/l 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 RS 成正
【答案】 16∶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应用 R=ρSl的两点注意 (1)公式 R=ρSl 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2)计算出来的电阻是某一特定温度下的电阻,因为电阻率 ρ 随温度而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身边的电阻
[先填空] 1.电位器:一种阻值可变 的电阻,常用于收音机的 音量调节或台灯的亮度 调 节. 2.标准电阻:阻值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常用合金材料制作. 3.电阻温度计:阻值随 温度变化较大,常用金属(如铜)制作.
(3)单位:欧姆·米,符号 Ω·m . (4)决定因素:电阻率与温度和材料有关. (5)变化规律: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绝缘体和半 导体的电阻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且变化也不是线性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高中物理选修3-1: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共19张PPT)
材料
导电性能的好 坏
材料、温度
五、材料的分类:根据材料电阻率的大小, 导电性能的好坏,可将材料分为: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电阻率一般
在10-8 Ω*m ˜ 10-6 Ω*m 之间。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阻率
一般在108 Ω*m ˜ 10-6 Ω*m 之间。
(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 之间,电阻率在10-5 Ω*m 106 Ω*m 之 间。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与通过 导体的电流强度无关
一、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 有关。
二、导体的电阻与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设计实验方案
B
C
1
2
V
A
3
S
4
电路图
5
6
实验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VA30.33
0.35
3
0.6
3
0.4
3
0.5
3
0.43
四、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电阻率越小,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2、计算公式: ρ =RS/L 3、单位:欧姆*米( Ω*m)
4、决定因素:由材料的种类和温度决定, 与导体的长短,粗细无关。
5、区分电阻R和电阻率ρ
研究对象 物理意义 决定因素
R
ρ
导体
对电流的阻碍 性质
温度、横截面 积、长度、材 料
(4)超导体:电阻率几乎为零
六、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 小 3、有些合金如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 电阻率几乎可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 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高二3.2电阻
2.电流大小的微观表达式
我们可以设想一段导体,其横截面面积为S,长度 为L,其中单位体积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 电荷的电量为q,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速度为v。 那么,电荷移动形成的电流是多少呢?
可算出这段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全部定向通过该导 体的时间
;可推出
三种速率的比较
电子定向移动速 率v
同种材料,L一定,改变S,测R 不同材料,L一定,S一定,测R
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就是 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调光台灯
连接简单电路
+
—
A
L
L
S
S
电流表选用:0---0.6A的量程
学生活动1: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铅笔芯
归纳小结: 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
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是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
反馈练习
1、 0.2MΩ=_2_×__1_0_5Ω=__2_0_0_kΩ 2、两条粗细相同,电阻相等的铜导 线和镍铬合金线的长度是(A )
A.铜导线长些B.镍铬时的电阻值(长1m,横截面积
1mm2)
导线
电 阻(欧)
银
0.016
铜
0.017
0.027
l B(镍铬合金丝)
S
小
大
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 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__不__同__。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方案
2.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控制的不变量有__材料__ _、_横__截__面__积___。 变化的量是:长度
应选择: B D
A
S
锰铜
B
S
镍铬
分析与归纳: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 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种类有关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阻_课件1
[答案] (1)4∶1 (2)1∶4
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搞清I-U图像(或U-I图像)的 物理意义,并根据题中给出的图像变化情况,利用斜率的 意义分析电阻的变化。
1.(对应要点一)一根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的直径是 d,
电阻是 R。把它拉成直径为1d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
成(设温度不变)
I2,则长度为 c,截面积为 a·b,则 R2=ρacb。
2.R=ρSl 应用实例——滑动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2)在电路中的使用方法: 结构简图如图3-2-4所示,要使 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时,正确的连 接是接A与D或C及B与C或D,即“一上 一下”;要使滑动变阻器起分压作用, 图3-2-4 要将AB全部接入电路,另外再选择A与C或D及B与C或D 与负载相连,当滑片P移动时,负载将与AP间或BP间的 不同长度的电阻丝并联,从而得到不同的电压。
ρlab 接入电路时电阻为 R2,则有RR12=ρSlSb12c=41,电流之比II12=RR21=
14,I2=4I1=4I。 [答案] A
应用电阻定律解题时,一般电阻率 ρ 不变,理解 l、S 的 意义是关键。若导体的长度拉伸为原来的 n 倍,因导体的体 积不变,横截面积必减为原来的n1;若导体压缩为原来的n1(相 当对折为等长的 n 根),截面积变为原来的 n 倍,长度变为原 来的n1。然后由电阻定律知道电阻变为原来的 n2 倍或n12倍。
答案:B
2.(对应要点二)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B.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
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
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搞清I-U图像(或U-I图像)的 物理意义,并根据题中给出的图像变化情况,利用斜率的 意义分析电阻的变化。
1.(对应要点一)一根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的直径是 d,
电阻是 R。把它拉成直径为1d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
成(设温度不变)
I2,则长度为 c,截面积为 a·b,则 R2=ρacb。
2.R=ρSl 应用实例——滑动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2)在电路中的使用方法: 结构简图如图3-2-4所示,要使 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时,正确的连 接是接A与D或C及B与C或D,即“一上 一下”;要使滑动变阻器起分压作用, 图3-2-4 要将AB全部接入电路,另外再选择A与C或D及B与C或D 与负载相连,当滑片P移动时,负载将与AP间或BP间的 不同长度的电阻丝并联,从而得到不同的电压。
ρlab 接入电路时电阻为 R2,则有RR12=ρSlSb12c=41,电流之比II12=RR21=
14,I2=4I1=4I。 [答案] A
应用电阻定律解题时,一般电阻率 ρ 不变,理解 l、S 的 意义是关键。若导体的长度拉伸为原来的 n 倍,因导体的体 积不变,横截面积必减为原来的n1;若导体压缩为原来的n1(相 当对折为等长的 n 根),截面积变为原来的 n 倍,长度变为原 来的n1。然后由电阻定律知道电阻变为原来的 n2 倍或n12倍。
答案:B
2.(对应要点二)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B.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
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
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件: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待测金属丝:Rx(阻值约4 Ω,额定电流约0.5 A);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 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2 Ω); 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05 Ω); 电源:E1(电源电压为3 V); 电源:E2(电源电压为12 V);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 Ω);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第6讲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7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
一、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操作 1.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三个不同位置各
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2)连电路:按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
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并记录.
第6讲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6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4所示,读数 1.773(1.771~1.775均正确) mm.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1.5 mm+27.3×0.01 mm =1.773 mm. 图4
第6讲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第3章——
第6讲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目标定位
1. 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2. 学会利用伏安
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的电阻率.
1 预习导学 2 课堂讲义 3 对点练习
梳理·识记·点拨
理解·深化·探究Βιβλιοθήκη 巩固·应用·反馈预习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U l ρ 1.电阻的定义式R=___ I ,电阻的决定式R=____ S ,金属的电阻率
17
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课件(共12张PPT)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V A
R
a
b
(4)求电阻: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 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数据处理】
电阻值R的数值可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 (1)计算法:利用每次测量的U、I值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③简便性原则:实验时要调节方便,易于操作。 例如对滑动变阻器,如果是用分压法连入电路的,应选用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 这样移动滑片时,用电器上电压接近均匀变化,易于操作。
1
2
3
4
5
6
平
U
均
I
值
Rx
(2)图象法:可建立U-I 坐标系,将测量的I、U 值 描点作出图象,利用图象的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
描点连直线原则: 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 不在直线上的点平均分布在直线两侧, 舍去明显误差较大的点。
∙∙∙ ∙ ∙ ∙
【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
2.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R真,
由 RS ,ρ测<ρ真。
l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电学实验中仪器选择的三个原则
①安全性原则:通过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的 额定电流。
②精确性原则:根据实验的需要,选取精度合适的仪器,以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 电压表、电流表指针的偏角要大于满偏的三分之一,最好在满偏的1/3~2/3之间。
a
b
【实验器材】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待测金属丝
R
a
b
(4)求电阻: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 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数据处理】
电阻值R的数值可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 (1)计算法:利用每次测量的U、I值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③简便性原则:实验时要调节方便,易于操作。 例如对滑动变阻器,如果是用分压法连入电路的,应选用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 这样移动滑片时,用电器上电压接近均匀变化,易于操作。
1
2
3
4
5
6
平
U
均
I
值
Rx
(2)图象法:可建立U-I 坐标系,将测量的I、U 值 描点作出图象,利用图象的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
描点连直线原则: 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 不在直线上的点平均分布在直线两侧, 舍去明显误差较大的点。
∙∙∙ ∙ ∙ ∙
【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
2.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R真,
由 RS ,ρ测<ρ真。
l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电学实验中仪器选择的三个原则
①安全性原则:通过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的 额定电流。
②精确性原则:根据实验的需要,选取精度合适的仪器,以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 电压表、电流表指针的偏角要大于满偏的三分之一,最好在满偏的1/3~2/3之间。
a
b
【实验器材】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待测金属丝
最新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件:第3章-第2节 电阻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核心点击] U l 公式 R= I 和 R=ρS的比较 两个 公式 U R= I l R=ρS
U l R= I 是电阻的定义式,其电阻并 R=ρS是电阻的决定式,其电阻的 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大小由导体的材料、 横截面积、 长 区别 只是可由该式算出电路中的电阻 度共同决定 提供了一种测 R 的方法:只要测 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电阻率 ρ 的方 出 U、I 就可求出 R 法:只要测出 R、l、S 就可求出 ρ
l R=ρS,ρ 大,R 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 大, ρ 不一定大,导电性能不一定差
[核心点击] 1.电阻率和电阻的区别 电阻 R 描述对象 物理意义 导体 电阻率 ρ 材料
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ρ R 大,阻碍作用大 由材料、温度和导体形状决定 大,导电性能差 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 状无关
决定因素
单位 联系
欧姆(Ω)
欧姆· 米(Ω·m)
[先填空]
阻碍 作用,叫做电阻.若测出导线两端的电压 1.电阻定义:导线对电流的
U U 和导线中的电流 I,则 R= I .
电压U 2 .伏安法:用电压表测出导线两端的
,用电流表测出导线中
U 电流 I 的 ,代入公式 R= I 来求导线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电阻定律 (1)导体的电阻 R 跟导体的 长度l 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还 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l (2)公式:R= ρS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为 Ω .
4.电阻率 ρ (1)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 的物理量. RS (2)公式:ρ= l . (3)单位: 欧姆·米 ,符号 Ω·m . (4)决定因素:电阻率与温度 和材料有关. (5)变化规律: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但绝缘体和半 导体的电阻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并且变化也不是线性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解析:(1)待测电阻约为 20 Ω,是电流表内阻的 40 倍,但电压表内阻是待 测电阻的 500 倍,故采用外接法。 (2)因为要使 Rx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尽可能的大,所以滑动变阻器要采 用分压式,电路图如图所示。
14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3)电压表分得的电流为 I V= ,所以 Rx 中的电流为 Ix=I-IV=I- , 则 Rx = =
16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12345
2.在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
B.实验中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 U 和 I 的值,然后求出平均电阻 R C.应选用毫米刻度尺测整根金属丝的长度三次,然后求出平均长度 l D.实验中电流不能太大,以免电阻率发生变化 解析:计算电阻率公式中的 l 应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并不是整根金 属丝的长度。 答案:C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5+0.01×19.7) mm=0.697 mm(0.696 mm、 0.698 mm 也对) 。 (2)图乙中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故测量值偏小。 答案:(1)0.697(0.696 、0.698 也对) (2)偏小
19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12345
4.利用螺旋测微器、 米尺和如图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流表内阻约 1 Ω,电压表 内阻约 5 kΩ) 测定一根粗细均匀、阻值约 5 Ω 的金属丝的电阻率。
答案:(1)外接法 (2) 见解析图 (3)
15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12345
2
1.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 ”的实验中,由 响最大的是( B.电压 U 的测量 C.电流 I 的测量 )
πd U ρ= 可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 4������������
A.导线直径 d 的测量
D.导线长度 l 的测量 解析:四个选项中的四个物理量对金属丝的电阻率均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 是直径 d,因为在计算式中取直径的二次方。 答案:A
9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例题 1 】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的长度 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 圆柱体的直径 d,示数如图所示。
由图可读出 l=
cm,d=
mm。
10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解析:游标卡尺主尺为 2.2 cm,游标尺为 5×
1 10
cm=0.5 mm=0.05 cm。 故
l=2.2 cm+0.05 cm=2.25 cm。螺旋测微器先读出固定刻度的读数,由于 6.5 mm 刻度线已露出,所以固定刻度为 6.5 mm,再读出可动刻度上的格数×0.01 mm,读数为 6.5 mm+36.0×0.01 mm=6.860 mm。 答案:2.25 6.860
2
ρ 的测量
七、注意事项
1.由于被测金属导线的阻值较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选用电流表外 接法。 2.闭合开关 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 大的位置。 3.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 I 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 用 0~0.6 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过高,造成其电阻 率在实验过程中增大。
������ R= ,即可由 ������ πd U ρ= 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4������������
2
������ ������
������ ������
3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应用 (1)结构:如图所示,测砧 A 和固定刻度 B 固定在尺架 C 上,可动刻度 E、 旋钮 D、微调旋钮 D'、测微螺杆 F 是连在一起的,通过精密螺纹套在 B 上。
24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12345
5.某学习小组为测量一铜芯电线的电阻率,他们截取了一段电线,用米尺测 出其长度为 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为 D,用多用电表测得其电阻值约 为 2 Ω,为提高测量的精度,该小组的人员从下列器材中挑选了一些元件,设 计了一个电路,重新测量这段导线(用 Rx 表示)的电阻。 A.电源 E(电动势为 3.0 V,内阻不计) B.电压表 V1(量程为 0~3.0 V,内阻约为 2 kΩ) C.电压表 V2(量程为 0~15.0 V,内阻约为 6 kΩ) D.电流表 A1(量程为 0~0.6 A,内阻约为 1 Ω) E.电流表 A2(量程为 0~3.0 A,内阻约为 0.1 Ω) F.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 10 Ω,额定电流 2.0 A) G.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 1 kΩ,额定电流 0.5 A) H.定值电阻 R0(阻值为 3 Ω) I.开关 S 一个,导线若干
12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1)根据上述条件,测量时电流表应采用 法”)。 (2)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填 “外接法”或“内接
(3)若在上述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I,电压表的示数为 U,且电流表内 阻 RA、电压表内阻 RV 均为已知量,用测量物理量和电表内阻计算金属丝电 阻的表达式。 Rx = 。
������ Rx +R0 3 2+3
=
A=0.6 A,电流表应选
A1;考虑到实验的准确性,滑动变阻器阻值越小越便于调节,故滑动变阻器 应选 R1。 (3)由
������ ������ ������ ������2π������ R= =ρ =ρ· D 2 得 :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4������������ ( ) π
11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例题 2】 在做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的实验时,需要对金属丝的电阻 进行测量,已知金属丝的电阻值 Rx 约为 20 Ω。一位同学用伏安法对这个电 阻的阻值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量,这位同学想使被测电阻 Rx 两端的电压变 化范围尽可能的大。他可选用的器材有: 电源 E :电动势为 8 V,内阻为 1.0 Ω; 电流表 A:量程 0.6 A,内阻约为 0.50 Ω ; 电压表 V:量程 10 V,内阻约为 10 kΩ; 滑动变阻器 R :最大电阻值为 5.0 Ω;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4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三、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 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5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四、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 录。 2.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 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 3 次,并记录。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 S。改变滑动变阻器 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 和 U 的值,记入记录 表格内,断开开关 S。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甲
20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12345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器材连接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尽量避免交叉, 电流表、 电压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 6 V,滑动变阻器 的阻值为 0 ~20 Ω)。 (2)实验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和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示 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 电压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由图可以读出金属丝两 端的电压 U= L= ,流过金属丝的电流 I= 。 ,金属丝的长度 ,金属丝的直径 d=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 (2)因为用的是毫米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别忘记估读) (3)把 3 次测量值求平均值作为长度 l。 3.电阻 R 的测量值确定 方法一,平均值法 :可以将每次测量的 U 、I 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 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方法二,图象法 :可建立 U I 坐标系,将测量的 U 、I 值描点作出图象,利 用图象斜率来求出电阻值 R。 4.将测得的 R、l、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 属导线的电阻率。
6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五、数据处理
1.金属导线直径的读数 (1)特别小心半刻度是否露出。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0.01 mm,又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 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值求平均值作为直径 d。
7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25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12345
(1)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请你为该实验小组设计电路图,并画在方框中。
(2)实验时电压表选 (只填代号)
,电流表选
,滑动变阻器选
。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 U,电流表示数为 I,则该铜芯电线材料的电阻 率的表达式为 ρ= 。
26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12345
解析:(1)比较电压表内阻、电流表内阻和待测电阻的大小关系,可得测量电 路必须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均可(限 流式接法如图所示)。 (2)电源的电动势为 3.0 V,考虑到电压表的量程和精确度两个因素,电 压表应选 V1;干路中电流的最大值 Imax=
实验1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及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
二、实验原理
1.电阻率的测定原理 由电阻定律 R=ρ 可知,金属的电阻率 ρ=R ,因此测出金属导线的长度 l 和它的直径 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 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
17
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