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最全版)
通病防治专项方案一、土建部分(一)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产生原因(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
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产生原因:(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4。
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原因:(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
5~1.0m。
5.基底产生扰动土产生原因:(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因工序多、周期长,多为手工操作,会出现很多质量通病。
根据本人在工程现场多年的施工经验,谈一下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ﻫ1砌砖工程1.1水平灰缝不饱满,竖缝脱空、瞎缝水平灰缝不饱满砖与砂浆粘结力低,使得砌体强度低,整体性差,抗震能力削弱。
预防措施:(1)砖提前浇水,含水率重为10%~15%;(2)砌砖时采用“三一"砌筑法;(3)合理控制工作面,避免两人同时砌筑短墙,造成两人同时砌交界处瞎缝,丁字墙交接处不留直槎;(4)对低强度等级水泥砂浆掺入外加剂,增加砂浆和易性,1.2组砌方法错误且竖缝采用挤浆法。
ﻫ组砌方法混乱,碎砖应分散使用搭接长度小于25mm出现多处同缝,使墙体整体性降低。
预防措施:(1)砌筑时采用一顺一丁,承重墙底部、顶部采用丁砖砌筑;(2)断砖、碎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少的砌体中,宽度小于1m的墙应用整砖砌筑;(3)留槎.砖块搭接长度应不小于60mm。
1.3留槎错误ﻫ拉结筋少放、漏放、伸出长度不足,任意留直槎成阴槎,构造柱马牙槎不标准,使墙体接槎明显,接槎筋少放漏放,使墙体整体性抗震性降低.预防措施: ﻫ(1)构造柱马牙槎留置先退后进,采用4皮退4皮进,每8皮放拉结钢筋,砌筑前事先按使用部位,分别加工钢筋堆放在操作层附近;(2)严格控制留槎数量转角及纵横墙交叉处不留直槎,非承墙严禁留阴槎;(3)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抗震设防地区拉结筋埋入墙内不少于1 000mm,平砖及240墙不少于2根,每8皮墙放置。
ﻫ2钢筋工程2.1箍筋绑扎错误箍筋未按抗震设防要求制作弯钩未达到135度,平直长度不足10d,绑扎搭接处箍筋未加密,板上下构造柱箍筋加密数量不足。
预防措施:(1)钢筋加工时弯钩按抗震要求弯至1350,箍筋制作时,划出各段尺寸,保证平直长度;(2)箍筋与受拉钢筋绑扎时注意弯钩在每根的架立筋上相互错开;(3)绑扎受拉钢筋时,其箍筋间距不大于5d且不大于100mm;(4)楼房上下构造柱箍筋加密数量不足,未按1/4层高或600mm范围内增加箍筋数量。
施工现场的质量通病(详细版)
施工现场的质量通病如何将模板和混凝土工程做出彩?不要以为很常见,就一定能做好,下面这些问题你都能看出来吗?赶快发到你的建筑圈,测测好盆友的眼力和技术实力......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质量通病。
一、模板工程1、存在问题:支撑的上托伸出过长。
产生原因:未根据楼层高度选用合适的支撑钢管。
规范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处理意见:根据楼层高度选用合适的支撑并调整顶托伸出长度。
2、存在问题:模板支撑系统缺少水平拉杆。
产生原因:施工单位未按模板施工方案施工。
规范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处理意见:根据模板施工方案增设水平拉杆。
3、存在问题:模板安装拼缝不严。
产生原因:建筑工人支模不仔细,模板尺寸不规整。
规范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处理意见:用系木条填塞缝隙,然后用胶布粘贴封闭缝隙。
4、存在问题:模板支撑在飘板上。
产生原因:建筑工人支模图省事,在飘板上支模。
规范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处理意见:从底部重新支模进行支撑。
5、存在问题:模板切割未留清扫口。
产生原因:建筑工人未按要求切割模板。
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处理意见:用系木条填塞缝隙,然后用胶布粘贴封闭缝隙。
二、混凝土工程1、存在问题:结构混凝土胀模严重。
产生原因:模板安装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胀模。
规范要求:混凝土观感检验批截面尺寸偏差:+8,-5处理意见:将胀模部位打凿后再进行修补。
2、存在问题:混凝土打凿露筋。
产生原因:混凝土胀模后打凿过多导致露筋。
规范要求: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处理意见:根据问题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3、存在问题:混凝土板露筋蜂窝严重。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加强养护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 止开裂和收缩。
控制温度
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性 能的影响。
定期检查
对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 保混凝土质量。
合理设计结构
1 2
优化结构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 形式和尺寸,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产生。
合理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 度和耐久性。
优化施工工艺
改进施工方法
01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滑模施工等,提
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加强施工监控
02
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
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
03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
材料因素
水泥
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等性能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裂缝、强度不足等问题
。
骨料
骨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
外加剂
外加剂的种类、用量、质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 能和强度。
施工工艺
搅拌不均匀
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离析、强度不均匀等问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创 新活动,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构造措施
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如增加配筋、设置 伸缩缝等,提高结构抵抗开裂的能力。
3
考虑环境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建筑智能化工程1.线路敷设(1)电线管连接要求【现象】电气配管电线管弯曲半径不符合要求【治理】电线管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交底时要清楚,施工中加强自检。
2)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2)管子进盒、配电箱不合要求【现象】杂乱不顺直,配线不规整【治理】1)交底时强调,施工前将各线管进行规划,配线要规整。
2)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
3)明配管盒内外均应加锁母,暗配管外加锁母。
且螺纹外露螺母2-3丝。
穿线前管口应加护口。
(3)电线管制作粗糙【现象】管口有毛刺、护口不齐全、管子进入箱盒长短不一、方向随意,影响电气器具安装,危及用电安全等。
【治理】电线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切断管口应锉平、管口应光滑、护口齐全;箱盒位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箱(盒)处(灯头箱、开关箱、拉线盒、接线盒及配电箱等)顺直,在箱(盒)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用锁紧螺母(纳子)固定的管口,其管子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为0~2扣;管子与箱(盒)固定方式:薄壁电线管,不论是明配或暗配,均用锁紧螺母固定,过桥焊接地线;厚壁电线管的暗配管可用焊接固定,但焊接成型要好,并及时做好防腐处理,明配管可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过桥焊接电线。
箱(盒)开孔严禁气割孔。
(4)由于建筑物沉降将电线管及电线拉断【现象】穿过变形缝处不按规定设置补偿装置,造成建(构)筑物沉降不均时将电线管及电线拉断,导致安全事故或不必要的停电等。
【治理】线路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及沉降缝处,应有补偿装置,在跨越处的两侧应将电线管固定,导线留有适当余量,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平整、管口光滑、护口牢固,与管子连接可靠。
往往在设计图上不反映补偿装置,容易被人们忽略,务请严格执行技术及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其补偿装置的形式,可按标准图集规定制作安装。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是指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它们的存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也给居住者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1. 基础不牢固:基础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不牢固会导致房屋倾斜、开裂等问题。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包括:地基处理不当、地基渗透力不足、基础设计不合理等。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基处理,比如进行填土、加固等;选取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尺寸,确保基础稳固。
2. 墙体开裂:墙体开裂是常见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其原因包括:墙体材料质量差、施工过程中不当操作等。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质量好的墙体材料,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施工过程中均匀施力,避免局部过大的应力产生。
3. 屋面漏水:屋面漏水是房屋施工质量问题中常见的一种,其原因有屋面防水材料质量不好、施工不规范等。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质量好的屋面防水材料,确保其耐久性;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屋面防水施工,保证每个细节都符合要求。
4. 地板开裂:地板开裂是房屋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包括地基不平整、木地板质量不佳等。
防治措施包括:地基处理时确保地面平整,避免地板安装时出现凹凸不平;选用高质量的木地板材料,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5. 隔墙空鼓:隔墙空鼓是指隔墙中存在空洞或者空气泡的现象,其原因包括施工中砂浆不均匀、砖块没有充分加固等。
防治措施包括:施工时确保砂浆均匀涂抹,避免出现空洞;使用适当的加固材料,提高隔墙的稳定性。
6. 窗户漏风漏水:窗户漏风漏水是常见的质量问题,其原因包括窗户安装不严密、窗户密封材料质量差等。
防治措施包括:窗户安装时确保密封位置密实,避免漏风漏水;选用质量好的窗户密封材料,保证其密封性能。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设计、材料、施工等各个环节。
为了防治这些问题,需要从源头控制,加强工程监督和管理,选用优质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市政道路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确保施工质量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会对道路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路面坑洞路面坑洞是指道路路面上的凹陷或坍塌区域,对于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造成路面坑洞的原因可能包括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基础不牢固及施工工艺不当等。
为了预防和治理路面坑洞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加强基础处理工作,确保基础坚实稳定;- 根据不同道路类别和流量设置合适的路面结构;- 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进行。
二、排水问题道路排水问题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不良的排水系统会导致道路积水、冰冻、坑洼等状况,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为了解决排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合理设计道路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走;- 定期清理雨水沟和检查雨水排水口的畅通情况;-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控制,确保施工区域不会造成积水。
三、路面沥青龟裂路面沥青龟裂是指路面沥青表面出现裂缝,给道路使用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造成路面沥青龟裂的原因可能包括沥青配方不合理、施工温度不当等。
为了预防和治理路面沥青龟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适合的沥青配方,确保其耐久性和弹性;- 控制施工温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进行施工;-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结论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对道路的使用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这些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道路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砌体外观缺陷
总结词
砌体外观缺陷主要表现为墙面凹凸不平、砖 块排列不整齐等,影响建筑美观和防水性能 。
详细描述
造成砌体外观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施工工艺 不当、操作不规范等。为预防砌体外观缺陷 的产生,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确保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和砖块排列的整齐 度。同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 管理,确保各项工艺参数得到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
线路接触不良的原因包括接头松动、氧化、腐蚀等,应 定期检查并紧固线路接头,选用质量可靠的线缆和连接 器,提高安装质量。
电气设备运行异常
总结词
电气设备运行异常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性能下降或安 全隐患。
详细描述
异常原因包括设备过载、短路、欠压、过压等,应定 期维护设备,检查运行状态,安装合适的保护装置。
防雷接地不达标
总结词
防雷接地不达标可能削弱建筑物的防雷 效果,增加雷击风险。
VS
详细描述
原因包括接地电阻过大、连接不良等,应 确保接地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
工程资料管理
工程资料缺失
总结词
完整性不足
详细描述
工程资料缺失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表现为 工程资料不完整、缺乏关键数据和记录,影响工程验收和 后期维护。
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确保各施工环节和部位的 关键数据和记录都被记录和保存,同时加强监督和检查, 确保资料管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工程资料不规范
总结词
标准化不足
详细描述
工程资料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资料格式不统一、填写标准不一致,给查阅和使用带来不便,也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预防措施
建立工程资料的标准格式和填写规范,明确各项数据和记录的精度和要求,同时加强培训和指导,确保各施工环节的资料填写符合规范要求。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建设过程中,不同的工程分项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1.土建工程通病:(1)基础不牢固:防治措施包括在设计阶段合理选取地基处理方式,施工时进行严格的基坑监测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稳定。
(2)砌筑质量差: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砌筑材料,加强砌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保证砌筑质量。
(3)墙体开裂: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墙体结构,加强墙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防止墙体开裂。
2.给水排水工程通病:(1)管道破损:防治措施包括选用质量好的管材和配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避免管道破损。
(2)渗漏现象: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管道密封处理,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渗透试验,确保管道无渗漏。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品牌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电气工程通病:(1)电线老化: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进行适当的电线敷设和保护,定期进行电线的检测和更换。
(2)电路短路: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电路结构,避免线路交叉和过负荷运行,定期进行线路的检测和维修。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质量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4.暖通工程通病:(1)供暖不均匀: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供暖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平衡调节,确保供暖均匀。
(2)风管漏风: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风管的密封处理,进行风管系统的压力测试和漏风检测。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工程质量监督通病:(1)监理不到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监理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验收不严格:防治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合格率达到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钢筋工程质量通病1. 钢筋焊接不牢固:部分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钢筋连接不牢固。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焊接技能;严格把控焊接过程,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
2. 钢筋锚固长度不足:部分施工人员未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钢筋锚固长度,导致结构承载力不足。
防治措施:严格遵循设计规范,确保钢筋锚固长度符合要求;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二、模板工程质量通病1. 模板变形: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固定不牢固、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变形。
防治措施:选用合适的模板材料,提高模板安装质量;合理布置支撑体系,确保模板承载力。
2. 模板接缝不严密:模板接缝处理不当,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影响工程质量。
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合格的模板材料,提高模板接缝处理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
三、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1. 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浇筑后,由于养护不当、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导致裂缝产生。
防治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加强养护管理,控制混凝土收缩。
2. 混凝土强度不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工艺不合理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防治措施: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四、砌体工程质量通病1. 砌体缝隙不规范:砌体施工过程中,砖缝宽度、砂浆饱满度等不达标,影响工程质量。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砌体施工质量;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规范。
2. 砌体倾斜:砌体施工过程中,未按要求设置拉结筋、支撑等,导致砌体倾斜。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和支撑;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一、常见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1.施工方面的原因:(1)施工组织不合理,施工管理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施工人员组织协调不当,工期计划不合理,管理手段不科学,导致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
(2)施工人员素质低,技术水平差。
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施工质量的好坏,如果施工队伍中技术人员水平低下,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就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
(3)材料选用不当。
施工过程中,如果选用了质量差、不合格的材料,肯定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选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就容易导致施工质量的问题。
2.设计方面的原因:(1)设计理念不合理。
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往往与设计理念不合理有关,如果设计理念不合理,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过程和结果,导致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
(2)设计图纸不准确。
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对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如果设计图纸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就会导致施工质量的问题。
3.监理方面的原因:(1)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监理人员是负责监督和检查施工质量的重要角色,如果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不严格,必然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
(2)对施工方的监管不到位。
如果对施工方的监管不严格,监理人员不仔细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的质量,就会导致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
二、常见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1.施工方面的防治:(1)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建立严格的施工计划,并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和任务。
(2)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达到要求。
(3)严格执行材料选用的规范和标准,选用合格的材料,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情况。
2.设计方面的防治:(1)设计理念要合理,符合实际需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设计图纸要准确,确保图纸中的尺寸、标注、符号等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图纸问题引发施工质量的问题。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一百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一百例事对策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一百例有对策1.道路内现况井回填压实不够,造成路面衔接不好。
(1)现象检查井四周路面沉陷,出现裂缝,影响行车速度,造成滑坡。
(2)原因分析检查井槽回填不实,使路基现陷。
(3)危害由于检查井四周路面沉形成凸不平,受行车车辆反复荷载C 冲击,更会加速路面出现的坑槽、路面受到严重损坏。
(4)防治措施对道路内现况中脱槽回填,应采用石灰煤灰砂砾掺加少量水泥,回填夯实叵采用低标号砼处理。
2.高填方施工段边缘部分压实不够。
(1)现象:填方路基边缘松软,未用小型机具夯实。
(2)原因分析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也不采用小型机具夯实,使施工段边缘部分压实不够。
(3)危害路基边缘现陷,路边平石与防撞道牙有裂生。
(4)防治措施路基土方碾压不到边缘的部分,需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分层夯实,并达到密实度要求。
(2)一般挡土墙后背及台背回填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
3.路缘石安砌分段不合理,造成半块较多。
(1)现象:路缘石安砌成活后,半块较多,影响美观,并使加入的半块尺寸不一致。
(2)原因分析:测量放线寸不准确。
安砌并没有排放砖,砖均匀一致。
(3)危害:立缘石半块较多,影响路实和道路的外观质量。
(4)防治措施:测量人员安砌前需认真放出尺寸线,并排的桩距。
操作人员安砌前,应排好缘石安砌位置并事先凶量好尺寸。
4.路缘石勾缝不实,灰浆外漏现象(1)现象:路缘石安砌后,勾缝出现裂纹,三号染灰浆没有清除,影响整体美现。
(2)原因分析:勾缝时砂浆不能充填饱满,砂浆坢合含水大,便浆流尚。
(3)危害:路缘石勾缝砂浆外漏,造成污染,影响路缘石整体美观。
(4)防治措施:拌合砂浆要有良好的易性,水灰不易过大在。
缘石勾缝时应填充饱满,表面应光滑,无污染现象。
5.路基二灰粗细不均,含水量水稳定。
(1)现象摊铺时粗细不均,出现砂现象。
石灰粉煤压砂砾二灰失水过多,已经干燥,不经补水即行碾压或含水量较大,碾压出现“软弹”现象。
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1.墙面抹灰层空鼓、脱落、开裂,外墙渗水。
主要原因分析:操作原因:基层处理不好,分层抹灰厚度过大,外墙面砖勾缝质量差。
控制措施:严格基层检验控制程序,实行抹灰前基层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抹灰。
如砼墙必须凿毛、刮素灰。
制订操作工艺标准,加强操作工艺监督,以控制分层抹灰厚度符合要求。
对外墙抹灰或面砖勾缝,加强过程巡检及拆架前联检,符合要求后方可拆除外脚手架。
检查一定要细,要分面检查平整度、垂直度及是否有裂缝(纹)等,对检查结果填表各方签字。
技术原因:抹灰层过厚未进行技术处理;不同基体交接处未按要求做技术处理。
控制措施:监理会同施工方查找设计及实际中抹灰层厚度超过35mm的及不同基本交接处部位(如柱与墙、梁与墙、门口过梁端部等部位),对具体做法下达技术联系单,统一做法。
加强过程监督,如抹灰前检查不同基体交接处处理情况如何,实际抹灰是否存在厚度过大的部位等。
进度原因:因进度压力,墙体砌筑未有足够时间完成收缩即开始抹灰。
控制措施:检查气体完成时间,要求砌筑完成时间超过15天(最好1个月)后方可抹灰2.墙体透寒,常发生在山墙、顶层局部标高变化处、窗膀等部位。
主要原因分析:设计原因:由于设计热工计算有问题,局部设计疏忽或选材问题。
控制措施:对外墙保温设计进行复核,尤其是对常见的山墙部位透寒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
复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局部保温厚度不足的,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
外墙采用外保温效果较好;夹芯墙保温由于施工工艺原因,存在局部热桥。
材料原因:材料保温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
控制措施:严格使用设计要求的保温材料,要在设计中体现材料的热工指标。
材料选用时,必须有热工指标与设计进行比较。
必要时,对保温材料热工性能进行试验。
施工现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施工现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一、问题分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建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美观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施工现场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
1. 墙体裂缝墙体裂缝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些裂缝可能是由于设计不当、施工不规范、材料质量差或地基问题造成的。
墙体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度,还可能导致墙体结构的不稳定。
处理方法:及时观察和记录裂缝出现的位置和程度,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检查和修理。
对于较大的裂缝,可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例如使用混凝土柱或增加钢筋。
2.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问题是导致水池、排水系统等出现故障的常见原因。
地面坡度不当会影响水流的流向,导致积水和渗漏问题。
处理方法:定期检查地面坡度,确保坡度正确并能够顺利排水。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施工现场的平整度,并及时修复出现的地面不平坡。
3. 电器设备安装不当电器设备安装不当是施工现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例如,电线敷设不规范、插座安装不牢固或未进行接地处理,都会给日后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处理方法:由专业电工进行安装和检修,确保电器设备的安装符合相关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器设备的质量监督,确保安全可靠。
二、质量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施工现场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规范施工建设单位应明确施工要求和标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规范。
同时,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稳定可靠。
2. 严格材料检验施工现场常见质量问题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材料质量差引起的。
因此,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材料的进货和验收,确保所有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3. 强化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同时,对质量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供后期参考和总结经验教训。
4. 加强交底和沟通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图文并茂)
(三)控制爆破 (四)爆破不良症状
1、未定向倒塌(塌落): 现象:烟囱、框架等结构控制爆破 后,未按要求定向倒塌(塌落) 或原地倒塌。 原因:1)爆裂口未设置要求倒塌 方向,或设置长度不够,或未 先炸毁主要支承部分,使爆破 的构筑物不能按预定方向倒塌 (塌落);2)炸药用量不够; 3)先后起爆顺序不当。 预防:1)确定合理的起爆顺序; 2)根据有关要求,确定炸药用 量,设置爆裂口及要求倒塌方向 1、临建建筑物裂缝: 现象:爆破后,临近建筑物出现各 种程度不同的裂缝。 原因:1)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波; 2)装药结构不合理,布孔少而 集中;3)一次装药量大。 预防:1)控制爆破单位用药量, 不能过大;2)合理布孔;3) 采用分段、分次微差引爆,将 爆破振动强度降低在建筑物的 允许界线内。
(二)药包爆破
2、爆渣块过大: 现象:被爆破碎的岩石和建(构) 筑物爆渣块度过大,清理困难, 需进行二次爆破破碎处理 原因:1)炮孔间距过大;2)炸 药用量过小;3)采用集中药包 爆破;4)在长条形爆破体上进 行单排布孔,炮孔过小。 预防:1)按破碎快度要求,设计 和布置炮孔;2)合理装药;3) 尽可能采用延长药包,分散布 孔;4)在长条形爆破体上进行 单排布孔,孔距合理。 3、爆破振动过大: 现象:爆破时,振动强度过大,造 成临近建(构)筑物不同程度 损坏,仪器失灵,或对人体造 成伤害。 原因:1)采用了爆速高,猛度大 冲击作用强的炸药;2)爆炸能 量大;3)爆炸一次装药量过大 预防:1)选择适当的爆破能源; 2)选择适当的装药方式;3) 控制爆破振动强度;4)控制和 减少一次齐爆的最大用药量来 降低爆破能量。
场地积水
(二)场地基坑开挖
1、边坡超挖: 现象: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 凹陷,造成积水,使边坡坡度 加大,影响边坡稳定。 原因:1)采用了机械开挖,控制 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存在 松软土层;3)测量放线错误。 预防:1)机械开挖应预留0.3m厚 采用人工修坡;2)对松软土层 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外界车辆 的振动;3)加强测量复测,严 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明显 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 2、基坑(槽)泡水: 现象:基坑(槽)开挖后,地基土 被水浸泡,造成地基松软,承 载力降低,地基下沉。 原因:1)开挖基坑未设排水沟或 挡水堤,地表水流入基坑;2) 未采取降排水措施,未连续降水 预防:1)合理设置排水沟或挡水 堤;2)地下水位以下开挖时, 根据水位高度,确定降水方式 及设置排水沟;3)施工中保持 连续性降水,直至基坑(槽) 回填完毕。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建筑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寿命长久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通病,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倒塌事故。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基础工程不稳定基础工程的稳定性是建筑物承载力和安全性的保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条件不佳、基础设计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出现基础工程不稳定的情况。
通病表现1.地基承载力不足,容易发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现象。
2.地基下沉引起建筑物倾斜或裂缝。
3.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基础工程受浸泡。
防治措施1.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
2.加固地基的方法包括灌注桩、挤土桩、扩展基础等。
3.降低地下水位可以采取排水井、防水层等手段。
二、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包括荷载估计不准确、梁柱配置不合理等。
通病表现1.建筑物自重超过设计承载力,导致结构不稳定。
2.梁柱配置不合理,导致结构不均匀受力,容易产生裂缝。
3.结构抗震性能不足,容易在地震中倒塌。
1.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荷载特点,在设计阶段合理估计荷载大小。
2.安全系数要保持合理,不应过高或过低。
3.结构抗震设计要符合国家规范,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措施。
三、材料质量不合格建筑工程的质量关键之一是使用合格的材料。
然而,在一些施工现场,为了降低成本或节省时间,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通病表现1.不合格钢筋使用导致钢筋断裂、腐蚀等问题。
2.不合格混凝土使用导致裂缝、渗漏等问题。
3.不合格电线使用导致电路故障。
1.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材料采购,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
2.建立材料检验机制,对每批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
3.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标识和记录。
四、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工艺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施工现场,存在着工艺不规范、操作不当的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砌块排列不规范
砌块的排列不按照规范进行,导致墙 体稳定性降低。
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
01
02
03
总结词
钢筋位移、混凝土裂缝、 蜂窝、露筋、孔洞、施工 缝夹渣
钢筋位移
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发生移位,影响结构受力 性能。
混凝土裂缝
由于施工不当或材料问题 ,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
蜂窝
露筋
混凝土表面出现像蜂窝一样的空隙,影响 结构外观和强度。
钢筋暴露在混凝土表面,影响结构耐久性 。
孔洞
施工缝夹渣
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导致结构承载能力 下降。
施工缝处存在杂物或未清理干净,导致夹 渣现象。
钢结构工程的质量通病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钢结构防腐涂层缺陷、钢 结构防火涂料性能缺陷、 钢构件变形和扭曲、钢构 件表面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砌体工程案例分析
总结词
砌体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质量 问题包括灰缝不饱满、砖墙表面不平整等。
详细描述
在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灰缝不饱满是比较常见的质 量问题,主要原因包括砂浆配合比不当、施工工艺不 当等。为防止灰缝不饱满,应采用合适的砂浆配合比 和施工工艺,确保砂浆饱满密实。此外,砖墙表面不 平整也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包括砖的尺寸和 质量不一致、施工工艺不当等。为防止砖墙表面不平 整,应选择尺寸和质量一致的砖块,采用合适的施工 工艺和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也可能对建筑工程质量 产生影响,如暴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加剧建筑工程的 质量问题。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大全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大全建筑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建筑质量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建筑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1.基础问题: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结构,常见的基础问题包括地基沉降、基础裂缝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在选择建筑地块时,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选择稳定的地基。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的平整和稳固。
-使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和钢筋等,以增强基础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墙体问题: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常见的墙体问题包括渗漏、开裂和变形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在墙体施工前,进行墙体抹灰和防水处理,确保墙体没有渗漏。
-选择高质量的墙体材料,如砖块和水泥等,以增强墙体的抗震性能。
-在墙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屋顶问题:屋顶是建筑物的重要保护结构,常见的屋顶问题包括渗漏、倾斜和漏雨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在屋顶施工前,进行屋面防水处理,确保屋顶没有渗漏。
-选择高质量的屋面材料,如防水卷材和屋面瓦片等,以增强屋顶的防水性能。
-在屋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屋顶的平整度和坡度合理。
4.楼梯问题:楼梯是建筑物的重要通行结构,常见的楼梯问题包括不平整、坡度过大和安全栏杆缺失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在楼梯施工前,进行楼梯面板和楼梯踏步的抹灰和防滑处理,确保楼梯平整且不易滑倒。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楼梯的施工和安装,确保楼梯的坡度合理和安全栏杆牢固。
5.防火问题:防火是建筑物的重要安全要求,常见的防火问题包括火灾隐患和消防设施不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防火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安装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器、灭火器、喷淋系统等,提高火灾的发现和控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北京筑龙建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地基与基础工程二主体工程三装饰工程四屋面防水工程五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六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七通风与空调工程八电梯安装工程一地基与基础工程1.打入预制桩(1)桩身质量差【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
【治理】1)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2)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制。
3)钢筋骨架尺寸、形状、位置应正确。
4)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从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
5)桩在制作时,必须保证桩顶平整度和桩间隔离层有效。
6)按规范要求养护,打桩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8d。
(2)桩身偏移过大【现象】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偏移超过规范要求。
【治理】1)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2)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的垂直度在1/200(即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3)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
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5)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6)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7)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8)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3)桩接头破坏【现象】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
【治理】1)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位清洁。
2)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胶泥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夹箍内的胶泥要满浇,胶泥浇注后的停歇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严禁浇水使温度急剧下降,以确保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
3)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
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
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
4)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
5)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
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
(4)桩头打碎【现象】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柱顶钢筋外露。
【治理】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
2)桩顶处主筋应平齐(整),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度一致。
3)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
4)根据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的原则,严禁“轻锤高击”。
5)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
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6)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
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
(5)断桩【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
【治理】1)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制桩时各分项工程应符合有关验收标准的规定,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养护期和正确的养护方法。
2)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操作,若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严禁使用。
3)接桩时,要保持相接的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全面检查,若桩身弯曲大于1%桩长,且大于20mm的桩,不得使用。
5)沉桩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在初沉桩过程中,若桩发生倾斜、偏位,应将桩拔出重新沉桩;若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倾斜、偏位,不得采用移动桩架的方法来纠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
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不超过40,软土中可适当放宽。
6)在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处理。
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1)成孔质量不合格【现象】1)坍孔:孔壁坍塌。
2)斜孔: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1%。
3)弯孔:孔道弯曲,钻具升降困难,钻进时机架或钻杆晃动,成孔后安放钢筋笼或导管困难。
4)缩孔: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
5)孔底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值。
6)成孔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治理】1)机具安装或钻机移位时,都要进行水平、垂直度校正。
钻杆的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潜水钻的钻头上应配有一定长度的导向扶正装置。
成孔钻具(导向器、扶正器、钻杆、钻头)组合后对中垂直度偏差应小。
利用钻杆加压的正循环回转钻机,在钻具应加设扶正器,在钻架上增设导向装置,以控制提引水龙头不产生大的晃动。
钻杆本身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2%以内。
2)选用合适形式的钻头,检查钻头是否偏心。
3)正确埋置护筒。
预先探明浅层地下障碍物,清除后埋置护筒。
依据现场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决定护筒的埋置深度,一般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及松软填土中不宜小于1.5m。
要保证下端口埋置在较密实的土层,且护筒外围要用粘土等渗漏小的材料封填压实。
护筒上口应高出地面1OOmm。
护筒内径宜比设计桩径大1OOmm,且有一定刚度。
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如果潮汐变化引起孔内外水压差变化大,可加高护筒,增大水压差调节能力。
4)制备合格的泥浆。
重视对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
在淤泥质土或流砂中钻进,宜加大泥浆密度(1.2~1.3),且钻进采用低转速慢进尺。
在处理弯孔、缩孔时,若需提钻进行上下扫孔作业时,应先适当加大泥浆比重(通常是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5)选择恰当的钻进方法。
开孔时5m以内,宜选用低转速慢进尺。
每进尺5m左右检查一次成孔垂直度。
在淤泥质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转速和进尺,且加大泥浆比重(或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在有倾斜的软硬土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转速钻进。
在回填后重钻的弯孔部位钻进时,也宜用低转速慢进尺,必要时还要上下扫孔。
在粘土层等易缩孔土层中钻进时,应选择同设计直径一样大的钻头,且放慢进尺速度。
在透水性大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中钻进时要加大泥浆比重。
6)加强测控,确保钻进深度和清孔质量。
(2)钢筋笼的制作、安装质量差【现象】1)安装钢筋笼困难。
2)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3)下放导管困难。
【治理】1)抓好从钢筋笼制作到孔内拼装焊接全过程的工作质量。
2)提高成孔质量,出现斜孔、弯孔时不要强行进行下钢筋笼和下导管作业。
3)安放不通长配筋的钢筋笼时,应在孔口设置钢筋笼的吊扶设施。
4)在不通长配筋的孔内浇灌混凝土时,当水下混凝土接近钢筋笼下口时,要适当加大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减小提升导管的幅度且不宜用导管下冲孔内混凝土,以便钢筋笼顺利埋入混凝土之中。
5)在施工桩径800mm内,孔深大于40m的桩时,应设置导管扶正装置。
6)合理安排现场作业,减少成桩作业时间。
(3)成桩桩身质量不良【现象】1)成桩桩顶标高偏差过大。
2)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或存在缩颈、断桩等缺陷。
【治理】1)深基坑内的桩,宜将成桩标高提高50~80cm。
2)防止误判,准确导管定位。
3)加强现场设备的维护。
施工现场要有备用的混凝土搅拌机,导管的拼接质量要通过0.6MPa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
4)灌注混凝土时要连续作业,不得间断。
3.锤击沉管夯扩灌注桩(1)成孔质量差【现象】1)锤击沉管达不到设计标高。
2)锤击沉管后管内有水或内夯扩后管内有水。
【治理】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和桩锤。
2)群桩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宜采取由里层向外层扩展的施工顺序。
3)因沉管贯入度偏小而达不到设计标高的桩,可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制定补救方案,可采取调整夯扩参数,增加内夯扩混凝土投料量的方法,来补偿桩长的不足。
(2)钢筋笼位置偏差大【现象】成桩钢筋笼的标高超过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治理】1)成孔后在孔口将钢筋笼顶端用铁丝吊住,以防下滑。
2)控制钢筋笼安装高度,在投放钢筋笼以前用内夯管下冲压实管内混凝土。
3)外管内混凝土的最后投料要高于钢筋笼顶端一定高度,一是预留一定余量,二是避免桩锤压弯钢筋笼。
(3)桩身质量常见缺陷【现象】1)外管被埋,即在灌注混凝土以后,外管拔起困难。
2)内管被埋,即在内夯扩作业后,内管拔起困难。
3)外管内混凝土拒落,即在灌注混凝土后,拔起外管时,内管同时向上,外管内混凝土拒落。
4)缩颈、断桩。
5)桩顶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6)成桩桩头直径偏小。
【治理】1)防止外管被埋的措施:选择机械起重能力应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在发生外管被埋时,可配置千斤顶等辅助起重设备顶托,同时用桩锤轻击内、外管,以克服外管静摩阻力。
控制沉管作业的最终锤击贯入度不宜太小。
成桩应连续作业。
在粘土层较厚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宜在外管下端加焊钢筋外箍(通常Φ14~≯16)。
2)防止内管被埋的措施:选用内夯管的钢管管壁不能过小,宜大于1Omm。
内夯管下端的底板直径与外管内径差应小于1Omm,内外管下端高差140~150mm为宜。
一次配足止水封底的干硬性混凝土用量,在遇有桩底流砂层容易吸泥时,要适当加大封底干硬性混凝土的用量。
沉管作业时,要避免外管偏斜。
在发生内夯管拔起困难时,可临时改用拔外管的主卷扬机拔内夯管。
3)防止外管内混凝土拒落的措施:桩身混凝土坍落度应分段调整。
一般在内夯扩大头部分采用坍落度3~5cm,在无钢筋笼的桩身部位采用坍落度5~7cm,在钢筋笼部位宜用坍落度7~9cm。
防止在内夯管下落时压弯钢筋笼,造成管内混凝土拒落。
4)缩颈、断桩的防治措施:正确安排打桩顺序,同一承台的桩应一次连续打完。
桩距小于4倍桩径或初凝后不久的群桩施工,宜采用跳打法或控制间隔时间的方法,一般间隔时间为一周。
在流态淤泥质土层中施工,应采用较低的外管提升速度,一般控制在60cm/min左右。
在管内混凝土下落过快时,应及时在管内补充混凝土。
外管内进水时,应及时用干硬混凝土二次封填。
5)桩顶位置偏差大的防治措施:在沉管作业时,应先复测桩位,在沉管作业时发现桩位偏移要及时调整。
机架垫木要稳,注意经常调整机架的垂直度。
用桩位钎探的方法,清除浅层地下障碍物。
6)成桩桩头直径偏小的防治措施:成桩作业后,桩顶混凝土以上须及时用干土回填压实,避免受挤压和振动。
成桩作业时,将内夯管始终轻压在外管内的混凝土面层上,控制拔管速度不宜过快。
4.振动沉管灌注桩(1)桩身缩颈【现象】成桩直径局部小于设计要求。
【治理】1)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报告和试桩情况提出有效措施,在易缩颈的软土层中,严格控制拔管速度,采取”慢拔密击”的方法。
2)对于设计桩距较小者,采取跳打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