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其活动远远超出正常宗教活动的范围,他们实际上成为深入中国民间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代表。
教会势力与地方封建势力往往相互勾结,相互包庇,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德国占领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3)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实质上是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山东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并最终由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序幕:1898年秋,赵三多领导山东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
(特点――没统一组织领导。
)3、“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但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能够动员群众,但是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二、义务团运动的发展:袁世凯镇压义和团(1899年底)——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1900年春)——慈禧太后改行“招抚”政策(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慈禧太后先是“默许”,既而承认义和团,并命载勋和刚毅统率义和团,对外宣战。
这是义和团运动能够发展壮大,达到高峰的客观原因)——义和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1900年6月初。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1、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联军首领:先是英国人西摩尔,后是德国人瓦德西。
目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为实现它们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联合发动的一场空前野蛮、残酷的暴行。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廊坊、杨村阻击战;天津保卫战、聂士成阵亡,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侵略军成立联军司令部,实行分区占领。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亲信大臣逃跑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意义。
[能力目标](1)分析“扶清灭洋”口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辛丑条约》,认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1.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山东的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山东,激发了民族矛盾。
如甲午中日战争中,山东作为战场,日占威海卫长达3年。
1898年英强租威海卫,1898年德出兵胶州湾。
(2)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加深,教会活动猖狂,与地方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特别是教民矛盾。
(3)山东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如义和拳流行。
2.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结局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进入京津:①由于袁世凯在山东疯狂镇压义和团。
1900年春,义和团转移到直隶,与当地义和团联合斗争;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企图控制和利用。
义和团涌入京津;③义和团战士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此后,清廷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
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夏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暴行:分区占领,公开抢劫,屠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特点:这次战争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侵略和掠夺的本性。
4.《辛丑条约》主要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初中二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 下,从大沽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侵略者所到之 处,烧杀劫掠,中国人民牛遭牛文浓厚的神秘色彩、盲目排外,不能明确认识清 政府及其专制制度。
(3)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当时中国的主要、发展方向:
山东
直隶
京津
2“义、义和和清团团政虽起府然山提的东出态,“度不扶到:清三灭月洋遍”地,红但”在过程
一、开始形成 (1840年-1860年)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进一步加深 (1860年-189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三、大大加深 (1895年-1901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至八国联侵华
四、完碎瓜分计划; 打击反动势力;加速清廷灭亡。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
1、内容
三、高潮——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赔款、毁炮驻兵、 使馆划界、
义下恐,慌英。勇列反强 抗要,求没清有政受府“迅扶速清扑”灭的义束和缚团。。山清东政、府直任隶
命和的了团义镇袁运和压世动团凯。攻为 这 克山是许东山多招巡东城抚抚义池。和,袁团势世被力凯迫席剿上转卷灭任移京后到津,直。血隶腥的镇原压因义。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 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列强要清 政府迅速扑灭义和团。清政府于1899年任命袁世凯为 山东巡抚。袁接原因:山东反洋教斗争的高涨 根本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牛牛文档分享3、“扶清灭洋”口号
扶清
灭洋
1.朴素的爱国意识 2.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1.广泛的团结群众参加反 帝斗争u
(1)进步性
反映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具有爱国性质。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人教部编版8.1.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口 号 扶清灭洋
评价 灭洋 进步性:鲜 的明斗地争表意达志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局限性: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 统统排 斥,又具有盲目 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 扶清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
有幻想。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 列强利益受到威胁,决定联合镇压,于 是组成了2000多人的联军,从天津出发, 但被义和团成功击退。清政府也对八国 联军宣战。
归纳总结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
中国_开__始___沦__为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天津条约》《北京
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义
神拳助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反原帝 和
团
天无雨迷地焦信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 揭
帖
兵法易 都学全 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 拔线杆 盲紧急目毁排坏火外轮船
大法国 心胆寒 英美德俄尽消然
发展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以招抚代替剿灭。
变化原因 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义和团运动初期, 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 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 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 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 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 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 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
中国_完___全__沦___为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想一想,义和团、清政府和列 强三方的“变”与“不变”
爱国 腐朽 侵略
28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法导引学习本节内容时,首先,应该清楚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农民阶级领导了这场反帝爱国的运动——义和团运动。
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扶清灭洋”口号的成就与不足,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史实,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义和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意识。
第三,通过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内容与影响,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概念含义。
重难点拨【讲清重点】1.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扶清灭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大清”等观念混同,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没有表示反对封建制度。
该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成为义和团运动一个惨痛的教训。
2.《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从签订的背景来看,该条约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后签订的。
这就充分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签订条约的国家来看,11个国家共同宰割中国,其中还有欧洲弱小国家。
由此可见,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低下,主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从条约的内容看,赔款数额巨大,加强了政治奴役和军事控制,使清政府完全控制在帝国主义国家手中;从条约签订后中国政权核心的组成来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新的统治集团,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来看,从此侵略者通过“以华治华”来统治中国。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叶志强 制作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提问:
这两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义和 团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任命赫德管理海关
D、永远禁止反帝组织建立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 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说 一说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D、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领导 7、以下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A、建立总理衙门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天津条约》签订 D、《南京条约》签订
5、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 治
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形势图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使馆和教堂
联军司 令部 北京
廊坊
都统 衙门
大沽
海
渤 聂士成
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
山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 直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
天津
隶 运
西 河 黄
平原 济南 山
河
东 胶州湾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或者说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案)。
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危机的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自发组织的以反洋教、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主要内容的爱国自卫救国运动。
这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深化,是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和最高潮。
反洋教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的重要斗争形式,鸦片战争以后,即有零星教案发生,1861年以后,教案开始普遍地兴起。
据有人统计,近代中国(1844—1911),共发生教案1639起,波及25个行省。
并次第出现了1861、1862、1870、1884、1855年五次反洋教斗争的高峰。
反洋教斗争的兴起,说明近代时期的农民斗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以反抗外国侵略为主的阶段,这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在后期也进行了局部地区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但一则,太平天国起义本身并没有包含明确的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目标;二则从太平天国总体来看,它还是一次以反封建为主的革命运动。
所以,以反洋教斗争为重要内容的近代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有了更大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近代促使反教会斗争爆发的导火线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爆发原因则都是一样的。
因为近代基督教进入中国,是西方列强侵华政策的产物。
教会具有侵略性,目的是要“中华归主”,“打破(中国)原有的宗教信仰,并随之打破中国的道德、社会和政治行为规定的统治力量”;使中国失去民族“本色”,唯此,基督教会的信条是“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所以教会和传教士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感和抗拒。
首先,是由于外国教会侵犯中国主权,欺压中国人民。
他们强占民间房产土地,包揽词讼。
搜集各种情报,干涉中国内政。
例如耶酥会在江南肥腴之地竞霸占有二百万亩土地。
北京城内从西单到宣武门内外有一百三十余家店铺成为天主教堂的房产。
农民称天主堂为地主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影响
完全形成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小结:
清政府
半
招
殖 半
抚
义
。
封
辛
建
和 团
兴起
发展侵
约
完
全
形
成
军华
帝国主义
拓展提升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运动 2.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3.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发动,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4.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5.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 半殖民地 的进程
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 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
创新运用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 族危亡,分别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 团运动。据此回答:
1.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
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 力 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其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3.这两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何异同点。
失败原因: ⑴相同点:反动势力比较强大;将救亡的希望寄托在 封建统治阶级身上;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或参与镇 压下失败。 ⑵不同点: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采取了改良 的办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无 实权的皇帝身上。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 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涣散性。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9-1900
一、兴起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3、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义和团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辛丑条约》 签订 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三、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
内容:
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本息合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⑥修订商约。
影响:
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性质:
课
堂
练
习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B、清政府腐朽,黄河泛滥 C、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加剧 D、清政府实行“袒教抑民”政策 3、最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是 A、反封运动 C、反殖运动 B、反资运动 D、反帝运动
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天津条约》签订 D、《南京条约》签订
义 和 拳
1900 1898 招抚 冠县 义 起义 直 1899 隶 和 团 山东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北京 山 直 隶 运 西 廊坊 天津 大沽
朱红灯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1899.10 河 平原 黄
东 胶州湾
海
东
河 南
河
济南 山 江 苏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
5、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 治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赔 2100万银
款
元
赔偿英法 巨额白银
增加大量赔款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土 地
割香港岛
英割九龙司地方
划北京东郊民
一区,俄国抢占 割台、澎、辽 巷为使馆区
大面积领土
增开十口通商, 增开天津为商
严禁反帝活动;
其 五口通商 它
外国军舰和商船 埠,承认《天 可在长江各口岸 津条约》有效
自由航行,外国 公使可以进驻北
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④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 队驻守;
以上两项条款,使清朝腹地京 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 武装控制之下。
⑤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
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 行为。
这一条款的签订意味着清政府完全 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内容
影响
①②允中③清划许国拆慈政定各人毁禧立结府东国居大太即与赔 交 派 住 沽后批国偿民兵;炮对准之白巷保台列了欢银为护以强这心使,及4没个”.5馆不北有亿条。区准京把两约,列负她;,强担作使列并勒,为馆强保索使“区策证到中祸实划今巨国首际侵后额税”上略要赔收惩是中“款受办“国量,到感国的中加列到中大华重强喜之本之了控出国营物中制望”。力国。外,,人,成民为的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高潮:抗击八国地红联军不到
山 东
义 和
◇失败: 1900年8。月三月,,在中团,外势力的联
合镇压下,遍义和团起运动失败了。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镇压
招抚
铲除
为什么会有如此 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呢?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穷凶极恶地敲诈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 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课后思考
一批不平等条约
5、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由农民群众自发的 反帝爱国运动(性质)。
由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归 失败。 (结果)
二, 拆毁北京至大沽口间的炮台,准许各国在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军;
三,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界,由各国驻兵防 守,“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四,惩办曾支持宣战的王公大臣,永远禁止中国 人民的反帝活动;
五,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
六,修改商约。
<<辛丑条约>>的影响
一,赔: 二,划: 三,拆: 四,惩: 五,改: 六,总之:
•说明 •义和团运动的积极影响
《京中童谣》 前门开,后门张, 前门进虎,后门进狼。 不管虎与狼, 终朝每 日“铛,铛,铛”
四。<<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影响
签定 内容 影响
1.签定
时间
1901年9月
•参与国: “八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中国
Hale Waihona Puke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向各国共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 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
一、义和团运动
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①原因
a. 官府 “袒教抑民”,民冤难伸,积怨成仇 直接原因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根本原因
一、义和团运动
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族矛 盾激化
民怨 沸腾
(二)过程 “扶清灭洋” “灭洋”说明义和团运动未能 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三)结果和影响
1、结果: 2、失败原因:
主观——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影响: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背景 根本原因:瓜分中国,将中国变为列 强的殖民地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 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
(2007上海历史)慈禧曾说:“我本来 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 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 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 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 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2007全国文综一)在近代中国,民众 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 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 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 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 义 (一)背景 和 团 (二)经过 运 (三)结果和影响 动 列强的镇压 八(一)原因 国 (二)经过 联 军(三)结果及影 响
一、义和团运动 性质: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 帝爱国运动。 (一)背景 帝国主义 根本原因: 侵略势力 进入山东 官府 直接原因: “袒教 斗争指 向帝国 主义 反洋教 斗争
(二)过程
(三)结果和影响
1、结果:《辛丑条约》
2、影响:半殖半封形成
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的过程: 1、《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2、《北京条约》,加深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思考导学】.导致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答案:原因:甲午战后,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这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教会和中国特别是山东人民之间矛盾的尖锐是其兴起的直接原因。
标志:1898年,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
性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答案: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自身的局限性,即思想愚昧、斗争手段和武器装备的落后、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客观原因:时代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战争既无法摧毁封建制度,也不能阻止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答案: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巨额赔款,更加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使馆界”成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的大本营。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这使清朝官吏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这更加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自学导引】一、义和团运动.兴起在山东首先兴起的原因①19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狂。
山东人民与教会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的腐朽统治
(B )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C、贫苦农民具有斗争精神
D、洋教的传入
2、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
A、反清复明 B、无处不均匀
(D )
C、以人为本 D、扶清灭洋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 (D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 《辛丑条约》 (A ) B、 《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北京 山 直 隶 运 西 廊坊 天津 大沽
朱红灯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1899.10 河 平原
黄
东 胶州湾
海
东
河 南
河
济南 山 江 苏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发展: 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9月 双方: 中国(李鸿章)与俄日英.5亿两 划定使馆界, 不准中国人居住 严禁人民反帝活动
影响
经济受制 内政外交 被控制
清政府成为洋 人统治的工具
经济 外交
政治 军事
拆毁炮台,不得设 防,允许各国驻兵
军事失去 自主权
中 国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国 家
1. 动员和吸收广大群众参加 反帝斗争
2.具有盲目排斥一切西方文 明的局限性
总之,这个口号的提出,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 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爱国性 和进步意义;但同时又表明义和团当时认识的局限性。 (p64精讲精练)
八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灭洋
1.广泛的团结群众参加反 帝斗争
2.具有笼统的排外性
(1)进步性
反映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具有爱国性质。
(2)落后性 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盲目排外,不能明确认识清 政府及其专制制度。
(3)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是中外民族矛盾。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发展方向:
1 使中国人民更加贫困。
2 成为列强的大本营 。 便于外国控制清政府 3 和镇压人民反帝斗争。 4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 国主义的帮凶。
4 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形式的反帝 斗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形成的过程
一、开始形成
(1840年-1860年)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进一步加深 (1860年-189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三、大大加深 (1895年-1901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至八国联侵华 四、完全形成
A、建立总理衙门 B、任命赫德管理海关
课堂小结
在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帝国主义与中 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 东、“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八国联军发动 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都 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反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也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义和团 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山 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狂。教会势力与地封 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 了社会矛盾。 (3)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为什么《辛丑条约》签定后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 人的朝廷”? • 根据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使清政府官员变成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溪 太后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 成为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所以说清政府已经 成为“洋人的朝廷”。
比较近代前期两次农民运动的 异同点。
同:
1、领导阶级和斗争方式相同:都是农民领导的,采 取暴力斗争形式。 2、结果相同: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而失 败。
3、失败原因相同:既有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也 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3、历史意义相同: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和清王朝,有 积极意义
异:
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 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2、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 农民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 动。 3、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有 统一的组织、领导核心、斗争纲领,并建立了农 民政权,义和团运动则没有。 4、与西方的关系不同:太平天国把西方基督教 教义和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 创立拜上帝教,后期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 义;义和团运动笼统排外。
1、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 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上述两种观点你是否同意?说说 你的理由。
• 认同。中国人民在义和团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外 来侵略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 为其殖民地的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因反对西方侵 略而兴起,故他们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和外国人,这 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止时间
签约条约 影响
1840年 ~1842年
《南京条 约》 中国逐步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国家
奥:奥匈帝国
存在于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共主邦联 国家。当时的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
意:意大利
辛丑条约
①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 ②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的权利; ④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 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 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 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 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 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1900年~1901年9月
侵华国家:
俄 美 英 日 德 法 意 奥
为什么慈禧太后和顽固派承认义和团合法?
因为他们想利用民众的力量反 对外国.
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 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 机 反“洋教”斗 争
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梦想和阴谋; 但是义和团运动对外事物一概排斥,采取 封建迷信的方式,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一场资本主义掠夺中国,企图瓜分中国的侵略战争
战争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856年 ~1860年
《北京条 约》 使中国半 殖民地半 封建化进 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1894年 ~1895年
《马关条 约》 使中国半 殖民地半 封建化大 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年 ~1901年
《辛丑条 约》 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国家
1.背景
19世纪末,山东、河南,直隶一带的民众举起 “扶清灭洋” 旗帜,掀起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2. 时间
1899年~1901年 (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 ) 3.地区
山东、河南,直隶
4.成员
义和团成员, 成员以贫苦农民为主。
5.口号
扶清灭洋
6.性质
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以农民为主 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