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赏析 总结.共33页文档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详细
宋代五大名窑—哥窑
• 哥窑的主 要特征是釉面 有大小不规则 的开裂纹片, 小纹片的纹理 呈金黄色,大 纹片的纹理呈 铁黑色,故有 “金丝铁线” 之说。
宋代五大名窑—钧窑
钧瓷两次烧成, 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 次再烧。 钧瓷的釉色为一 绝, 千变万化,这是因为 在烧制过程中,瓷釉 的含铜量极高造成的 艺术效果,此为中国 制 瓷 史上的 一大发 明,称为“窑变”。
冰裂纹
3、哥窑和龙泉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 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 和关注。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 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 量。 哥窑瓷器最大的特征是瓷器通体开片, 这些开片本是由于胎体与釉面膨胀系数不一 致,原为瑕疵,哥窑工匠 却化腐朽为神奇,熟练掌 握“开片”的疏密和粗细, 成为一种极美的天然纹理, 开片大的称为“冰裂纹”, 开片细的叫“鱼子纹”, 极细碎的叫“百圾碎”, 若裂纹呈黑、黄两色,则 称为“金丝铁线”。
鼎
• 最早的中国鼎被认为是立国重器,象征着 高大、显赫、尊贵的意思。 • 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 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 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 • 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 (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作品欣赏 1Fra bibliotek青瓷仰覆莲花尊
青瓷仰覆莲花尊,是六朝时期最有 价值的、体型较大的瓷器。 尊体以腹为中心,上部塑饰向下的 莲花瓣三层,下部塑饰向上的莲花瓣三 层。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共七层。在 颈部有一些佛教和动物题材的纹样,盖 呈以莲花瓣雕成的王冠状,中间再饰一 莲花,显得非常雅致。这件作品上的莲 花纹和飞天纹无疑受到了来自佛教的影 响。 整个尊体设计别致,繁复优美,具 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反应了佛教艺术对 北方陶瓷的影响,是宗教和艺术性巧妙 结合的杰作。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
浅谈四大名绣艺术特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被世人誉为"衣冠王朝"。
中华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
人们常常利用刺绣来装饰衣、裙、衾、枕等成活用品,美化生活,创造美的世界。
中国的刺绣源远流长,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颇有影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百花园中瑰丽多姿的一朵越开越艳丽的奇葩。
在刺绣行业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享誉国内外。
此外,还有京绣、瓯绣、顾绣、苗绣、卡绣、榕绣、汉绣、发绣、机绣、绒绣、剪绒绣、抽纱刺绣等等,都自成一派,使中国古老的刺绣业繁荣似锦,大放异彩。
说起刺绣的起源,这里有一个故事不得不说。
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前,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
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首次启发,聪明的苏州人从此就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
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吴人就开始把刺绣工艺应用于美化生活。
到了三国时期,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三国时期的赵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画又能绣的特长,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堪称"针绝",从而赵夫人便成为"画绣"的鼻祖。
艺术与历史进程中的任何事物一样,如果有了成就,缺乏前进的动力,也只是暂时的光环。
同样,现代艺术刺绣也是在俗成中破规,被人们所接受、于自然所应顺,它便会生存下去,勃勃向前,否则如同昙花,虽美,总有图一时之嫌。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有幸了解了中国刺绣文化,在此,整理四大名绣艺术特征的同时,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和感悟吧。
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
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共40页文档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艺术欣赏——第五章工艺美术欣赏
三、工艺美术的欣赏方法
1、装饰美术(装饰工艺品) (1)不同材料的装饰性绘画、雕塑作品,主要
看其立意、主题、构图和色彩; (2)牙、玉、石等材料的工艺品还应看其对材
料的选择和运用,如巧施润色、雕刻技法等; (3)年画类长期欣赏的作品,主要看其题材的
内涵和构图的丰满程度; (4)商品的包装、装潢及广告招贴,要简洁、
2、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 发展标志着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 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3、除特种工艺以外,工艺美术一般是实用与 审美相结合,使用目的与装饰趣味向统一。
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的工艺美术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国陶瓷、 染织、编织、雕塑以及种类繁多的现代工艺 中,陶瓷、瓷器、青铜器、玉器、漆器是历 史最为悠久的 工艺美术欣赏
本章要点是了解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发展 的简要历史和特点,初步掌握欣赏工艺 美术的一般方法,并运用它赏析具体装 饰工艺品和实用工艺品。
一、工艺美术的特点
1、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 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 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 的艺术。
概括,使人一目了然。
2、实用美术(日用工艺品) (1)实用美术欣赏的主要方面: 看其使用功能是否完备,操作是否简便;
看器物的尺寸、比例是否适度,注意其与周 围环境的关系;
看其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发挥得如何;
看其色彩配合如何,特别是服装、纺织品的 特殊要求;
注意传统工艺美术品、民间工艺美术品和现 代工艺美术品的不同风格;
作为商品,看其是否切合生活的需要,能否 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是否符合消费者的购 买能力。
(2)实用美术的性质,有些甚至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融实用型与观 赏形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 性。一般的说,实用性是其主要方面, 美化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用 与美观向统一,是实用美术追求的一 般标准。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
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
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
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
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工艺美术鉴赏
工艺美术鉴赏一.名词解释(1)陶范法: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合范法,即为后世称为陶范法的铸造工艺。
用陶范法铸造的青铜器会留下工艺痕迹,与其后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不同。
所以知道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特点,有助于辨别伪器。
陶范法的模和范只能使用一次,青铜器上会留下一些工艺痕迹,这是陶范法的特点。
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因工艺的原因,一定会有以下几种痕迹:器壁薄厚不匀,器腹、底、足等部位有铸痕,范与范合拢处的花纹部位有错位现象,耳、足、鉴内残存有红或灰色的范土,很结实,用指甲抠不掉;腹、底部位会有排列较有规律的垫片。
(2)分铸法:在制作复杂造型的青铜器时,古人还采用了分铸法作为基本工艺原则,获得复杂的器形。
或者先铸器身,再在上合范浇注附件(如兽头、柱等);或者先铸得附件(如鼎的耳、足等),再在浇注器身的时候铸界成一体。
著名的四羊尊(湖南宁乡出土)就是使用了分铸法才铸成的。
先铸附件后铸器身成为分铸法的主流,新郑彝器和战国时期的鼎、壶等类多半是这样铸成的。
运用简单的工艺原则成功地解决复杂的工艺问题,执简御繁,平凡的劳动中显现出独具的匠心,这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
(3)失蜡法: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失蜡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4)金银平脱:金银平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金银平脱技术是由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金银箔贴花技术发展而来,经由战国、汉代较长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这一工艺已得到创造性的运用,成为极具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法,对后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后世相关装饰工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第一节 陶瓷
图3-3 彩陶漩涡纹瓶
第一节 陶瓷
一、 陶器
4.黑陶
黑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 000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 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 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 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 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图3-4所示为龙山文化陶器黑陶罍。此 酒器1974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细泥黑陶,外表打 磨光滑,乌黑黝亮,侈口,口径13 3厘米,高22厘米,高直颈, 圆肩,深腹,腹壁较斜直,肩部附有对称的两耳和两盲鼻,颈部 和腹部有弦纹,器盖呈覆碗形,上部有环形把手。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8 司母戊大方鼎
第二节 青铜器
2.四羊方尊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 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 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 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 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尊纹饰 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 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9 四羊方尊
第二节 青铜器
3.龙纹觥
觥,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
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 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 四腿为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 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 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龙纹觥(图3-10),也可称为龙纹兕觥,商代后期青铜器。 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庄。这件商代的龙纹兕觥为 我们认识兕觥提供了实物根据。这件造型奇特的兕觥独具风 采。觥的装饰纹样精美华丽。
中国工艺美术赏析
中国工艺美术赏析班级:小学教育(英语方向)10级英语班姓名:李萍萍学号:100714142012-10-23青铜器文化青铜器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
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中国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其缩影与再现。
青铜时代(Bronze Age)是由丹麦考古学家G·J·汤姆森首先提出来的人类物质进化史上的分期概念。
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中国的先民在青铜时代(距今约4000年至2200年)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
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最终版
陶瓷工艺.陶器.釉陶
黄釉绿彩刻莲瓣纹四系罐
黄釉绿彩刻莲瓣纹四系罐,
高23.5cm,口径7.7cm,足 径8.4cm。 罐直口,溜肩,肩部有四弓 形系,腹下渐收敛,假圈足, 平底。口部及下腹部各刻弦 纹一周,肩部刻弦纹数道, 四系之下刻忍冬纹一周,腹 部刻下垂莲瓣纹。器身上半 部施黄色透明釉,又在八个 方向上各施一道绿彩,下部 露胎。
美术鉴赏
MEISHUJIANSHANG
陶瓷工艺.陶器.彩陶
《网纹彩陶船形壶》高15.6厘米,长24.8厘米
1958年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陶瓷工艺.陶器.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先民有瓮葬习俗,
此盆用于覆盖瓮口。
《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9厘米 口径44厘米
陶瓷工艺.陶器.彩陶
《舞蹈纹彩陶盆》
东晋,青瓷羊形烛台,既实用又具有陈设功能。
陶瓷工艺.瓷器.
越窑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 其中最著名而
有代表性的是越窑,被称为“诸窑之冠”. 陆羽的《茶经》评价为:“越州上”,因它“类冰”, “类玉”,瓷青则茶色绿.唐,秘色瓷盘,瓷质有类玉质感。 类玉是自秘色瓷之后中国瓷器的最高追求。
0.3毫米,极薄,俗称 蛋壳陶。龙山文化
陶瓷工艺.陶器.黑陶
《黑陶鹰尊》
此出土于女性墓葬,于祭祀有
关。
陶瓷工艺.陶器.黑陶
《白陶鬶(guī )》
为炊煮器,带足,
增大受热面积。 其造型仿生,似 昂首的雄鸡。
《白陶瓿(bù).》 白陶瓿,商代,高20 厘米,口径18.5厘米。 陶质洁白细腻,造型 及花纹模仿青铜器, 工艺极为精细。河南 安阳市出土,北京博 物院藏。
西晋,装饰华丽,莲瓣及 团花堆贴应为受波斯影响。 波斯:波斯这个词已被用 了数个世纪,主要是西方, 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 区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酱釉、褐釉、黑釉、绿釉等品种,在定窑瓷器中占的比例不大,完整的传世 品更是稀少,故收藏价值较高。定窑颜色釉品种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系白胎, 即与白瓷所用胎料完全一样,只是外罩色釉不同。这是紫定、黑定、绿定与其他 窑口区别的重要标志。
宋代钧窑--钧窑始见于北宋,终于元,是青瓷系统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以河 南禹县为中心,窑址遍及县内各地,其最著名的品种是高温铜红乳浊釉,即在天 蓝或月白色釉上烧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玫瑰紫或海棠红色,有的还交织着蓝、 灰、褐、鳝鱼黄等颜色的斑点或丝缕,如傍晚天空中的彩霞变幻莫测。钧窑虽属 北方青瓷系列,但它的釉色却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工匠们在釉料之中掺用了少 量的铜,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了多变的釉色,并批量生产,一改青瓷独步前朝的 局面,为后世的瓷器装饰扩大了领域。
学习瓷器,鉴赏瓷器,收藏瓷器,最主要还是看实物,同时读一些含金量高 的专业书籍作为辅导,只有学习再学习,实践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鉴赏技述的 本领,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收藏到真正的珍、稀的好 藏品。
参考文献和资料
(1)中华国学网 (2)《中国陶瓷史》 (3)《大家陶瓷研究与鉴定》丛书,紫禁城出版社 (4)《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卷》 (5)《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赏析
素纱禅衣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禅衣素纱”是一件知名度很高的文物。
这件纱衣见于马大侯利苍夫人墓,交领、右衽、直裾式,袖较宽。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8克,薄如蝉翼,折叠后不盈一握。
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为国内所仅有,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
”咏诵这诗句,以为诗中那飘渺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缭绫的描写不过是诗人的艺术夸张。
直至闻名于世的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墓中大量丝织品,特别是两件素纱禅衣的出土,证实了诗人的描写并非凭想象夸张而作,而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件素纱禅(单)衣,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不足一两。
如重48克的禅衣,长1.6米,两袖通长1.95米,腰宽0.48米,如果除去领口和袖口较厚重的缘边,重量仅半两多。
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出于二千多年前的汉墓,不能不令人惊叹!这件素纱禅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中,禅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禅衣。
纱,是我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其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为40根至50根纱。
密度稀疏,孔眼充满织物的表面,因而质地轻薄,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一点都不夸张。
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
素纱禅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并非因其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
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全称:旦尼儿),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
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
经测定,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 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知识,让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每次听到老师那生动的课,心里都特别开心!在此感谢老师!我从小就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很感兴趣,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我对这方面就是情有独钟!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还组成了一个关于讨论中国服饰发展的小组,大学了,我选择了服装设计学院,因此对服饰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对中国服饰也有了更为深的着迷,想着去探索中国服饰的发展。
因此,我开始频繁的进图书馆,进书店,上网查询资料。
因为那份对服装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原始社会服饰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店山顶洞人(距今1.9**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距今约1亿年,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
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
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
商周服饰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
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知识,让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每次听到老师那生动的课,心里都特别开心!在此感谢老师!我从小就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很感兴趣,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我对这方面就是情有独钟!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还组成了一个关于讨论中国服饰发展的小组,大学了,我选择了服装设计学院,因此对服饰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对中国服饰也有了更为深的着迷,想着去探索中国服饰的发展。
因此,我开始频繁的进图书馆,进书店,上网查询资料。
因为那份对服装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原始社会服饰商周服饰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
衣料用色厚重。
<!--[if!vml]-->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襄邑的花锦,**齐**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
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
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
剑,是当时的新兵器,贵族为示勇武兼用自卫,又必佩带一把镶金嵌玉的宝剑。
工艺美术作品展示和评析
工艺美术作品展示和评析工艺美术作品是一种通过人工制作和加工的艺术品,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工艺美术作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中备受关注的一部分。
首先,工艺美术作品在展示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
从传统的陶瓷、玉石、漆器等工艺美术作品到现代的金属、玻璃、塑料等材质的作品,每一种作品都展示了不同的审美风格和技艺特点。
例如,中国的景泰蓝釉瓷器以其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人们珍藏的宝贝。
而现代的玻璃艺术作品则通过其独特的透明质感和鲜艳的色彩吸引着现代人的眼球。
工艺美术作品的多样性使人们能够欣赏到不同风格和技巧的作品,拓宽了人们的艺术视野。
其次,工艺美术作品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一种工艺美术作品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神话故事。
例如,中国的著名工艺美术品鼻烟壶,它的造型常常取材于历史故事或宗教神话,给人以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而印度的手工刺绣作品则通过线条和图案传达着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工艺美术作品在传递文化的同时,也赋予了艺术品更多的内涵和价值,使得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再次,工艺美术作品展示了艺术家们的精湛工艺和创作能力。
制作一件工艺美术作品需要细心的设计、熟练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例如,制作一件漆器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底漆、彩绘和抛光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艺术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制作一件玻璃艺术品更是需要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手工技艺和对材质的熟悉度。
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不仅是一种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对技艺的考验和传统工艺的传承。
总结起来,工艺美术作品展示了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工艺美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价值,在美学、历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艺术家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是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中国工艺美术赏析-总结
三、中国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 1、和谐性。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 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 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 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 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 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 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 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中国工艺美术赏析
2011
(一)总 结
一、传统工艺美术
所谓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指在手工业时代形成、 以用与美的结合为特征的造物部类与设计,在 现代大机器工业生产的比照下,尤指那些手工 技艺性强、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传统型产品, 如为一般人所熟知的陶瓷、玉雕、牙雕、景泰 蓝、漆雕、木雕乃至皮影、风筝、灯彩、剪纸、 蓝印花布、泥玩、刺绣、抽纱等等。其品类众 多,花色更是无数。
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 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 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精神内涵中大量 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这一时 期的工艺美术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魅力。 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 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 建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理性 主义精神的崛起和高扬,使指向实用功利和现 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与承继原始文化传统的充 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机统一,由此而产 生的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 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早已不再是一个仅限于手 工作坊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 工艺美术产业已经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朵奇 葩,绽放在姹紫嫣红的世界文化园林之中。展 望未来,我国政府已经高度关注包括工艺美术 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必对我国工艺美术产 业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