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一部分,以下是本册的知识点概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进行地理研究和制作地图至关重要。

2.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从地球表面通过北极点的线路到达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长度,而纬度则是从南北两极到达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长度。

4. 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地球上形成了多种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一些卫星、小行星等组成,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2.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位于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的轨道上。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地理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薄壳,地幔在地壳之下,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

2. 地球内部圈层的运动地球内部的圈层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地幔对流。

地壳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而地幔的对流则影响着地球的地理形态。

四、板块构造与地理环境1.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地质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对流作用下不断移动。

2. 地球地壳运动的地质灾害地质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地壳变形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地理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水资源的利用与水问题1. 水的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它广泛分布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等形式中。

人类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小提醒]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 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具体如 下图所示。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5.我们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与此无关的是
()
A.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B.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C.我国地大物博,物产富饶
D.我国大陆架宽而广,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2.有关海洋权益的一些概念 (1)领海:沿海国的主权及与其陆地领土和其 ___内__水___以外邻接的 一带海域,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 ___1_2__海里。 (2)毗连区: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之外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 基线量起,不得超过 ___2_4__海里。 (3) _专__属__经__济__区___: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 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 __2_0_0__海里。 (4)大陆架: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 _陆__地__领__土___的全部自然延伸, 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从地理学科中我们学到,由于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发展过程不同,人们对人口现象的认识和反映也不同,所以在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人口思想和理论。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一)1、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对市场和信息通达度的依赖提高。

2、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进而形成工业地域。

2)、工业集聚的最终目的:共用基础设施,节约运费,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3)、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污染空气:工厂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2)、污染水源:工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3)、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二)传统稻作农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农业地域分布地区区位因素生产特点类型原始迁移热带雨林地区①人口稀少刀耕火种;不使用畜力,很少使农业某些原始部落②生产力水平低下用工具,生产技术低下,无固定土地。

随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破坏愈加严重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的热带雨林区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平坦的土地③劳动力丰富④种植历史悠久①小农经济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①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劳动力丰富④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自给自足,精耕细作;采用各种方法恢复土壤肥力,有饲养家畜的传统。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代表: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农业区位优势: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便利的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区位优势:①优良的天然草场②地广人稀,地租低交通运输便捷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②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三)1.自然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热量:不同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光照;植物有喜光与喜阴之分;降水: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水分条件。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区域发展知识总结清单整理(带背诵表格)中图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区域发展知识总结清单整理(带背诵表格)中图版

第二章区域发展知识总结清单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产业辐射:大都市将产业向周边转移,带动周边地区产业优化升级2.交通辐射大都市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运输通道联系周边,带动了周边地区人员、物资流动3.科技人才辐射:上海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人才密集,每年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4.资金辐射老旧工业区的振兴(产业结构变化)一、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1.对传统工业:①进行技术改造和关停并转②依托××(煤炭钢铁)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形成××(化工,机械制造等部门)③发展××产业的精深加工(矿产资源)2.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如生物医药材料等新兴企业3.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如利用老工业区及其建筑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4.(发展第三产业)二、保障措施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设施,更新能源设施,建立现代通信、物流设施)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出产业转型(重视教育,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尊重历史,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3.治理污染,发展绿色能源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辽宁阜新的转型(有大量土地、劳动力,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1.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体见上)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3.发展壮大现代化服务业(工业遗产旅游资源)4.积极推进环境的恢复与整治生态问题的治理一、水土流失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地表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地表破碎、沟河纵横、土质疏松)2.降水集中多暴雨3.植被稀少4.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陡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开矿等不合理土地利用行为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耕地造成农业减产2.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地退化沙化和土壤盐渍化面积增大)3.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设施安全4.在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情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薪碳林),(南方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2.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修建梯田,平整土地,修鱼鳞坑,建淤地坝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加强立法监督,禁止...,提高民众生态环保意识等(看材料)二、荒漠化A.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降水少,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基本条件)②土壤:发育较差,多疏松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体)③植被:覆盖单低,地表裸露,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以及对水的调节作用.④大风日数多、集中(动力因素)2.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度樵采、放牧、开垦,水资原利用不合理.B.防治:1.生物措施:①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绿洲前沿地:防沙林③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2.工程措施:没置沙障,建草方格,阻挡泥沙.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4.大力发展诏气池,种植速生径济林和薪碳林,发展风能、太阳能等,解决农村能源问题5.有步骤的生态移民,减少生态压力6.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利用水资源三、石漠化:A、原因:自然:地形:起伏大侵蚀强气候:降水多,雨季长,流水侵蚀强土壤: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土层薄生物:植被稀疏人为:过度放牧、开发、樵采、陡坡耕种B、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工程措施:①缓坡修梯田②修筑蓝土坝,减少水土流失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多元化农业,利用生态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3.有步骤的生态移民,减小生态压力4.大力发展沼气池,种植速生经济林和薪碳林,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四、盐碱(渍)化A、原因:人为(主要):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涨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渗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涨③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海水倒灌自然:地形:地势低平,易积水,地下水位高(如何套平原)气候: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降水量B、危害:1.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业减产2.生态环境恶化3.影响农作物、地表植物生长,危害农业、畜牧业4.土壤有腐蚀性,对建筑物有损害C、措施:1.生物措施:重耐盐碱植物(如枣树)和牧草等2.工程措施:①挖排盐碱沟②深耕土壤③台地种植④农田覆盖沙石、秸秆等,减少蒸发量3.水利改善:引淡淋盐,合理灌溉,发展滴灌,禁止大水漫灌4.化学改良:通过改良物质,如石膏、亚硫酸钙等五、植被的作用:1.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地表2.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减小侵蚀3.增加雨水下渗,使土壤涵养水分4.过滤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结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结构

4、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构成;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分布: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的___________国家,非洲较落后的_____________国家。
b、增长下降阶段:
特点:出生率___________下降,死亡率_______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________。
成因:出生率下降较快主要是__________的原因。如家庭愿意抚育较少的儿童,此外,各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发展,也促使出生率下降。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8、造成地区差异的原因:由于世界各国_________进程不同,人口增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9、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
第 1 页 共 12 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二)会考 要点背诵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一、世界人口增长
1、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比较________的;工业革命的出现,使欧美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了人口____________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历史过程来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________的,具有明显的________。
(1)“高高低”模式:
特点:高________、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低,人口增长十分________。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共47张ppt)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共47张ppt)

2.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
Ⅰ.风向影响(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 ②季风区,工厂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大气污染物
知识拓展
大气污染物
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住宅区
2.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
Ⅰ.风向影响(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 ③多风向地区,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1.乡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点
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 林地 、 草地 、 水域 等不同类型。
耕地
种植业
林地
草地
水域
渔业
农业用地
林地
林业
耕地
水域
草地
畜牧业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1. 乡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什么? 思考 2. 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2.乡村空间结构的变化
2.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②商业区
特点: 占地面积较小;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核心。
2.城镇中常中见心的商功务能区区及其特点
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示意图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1)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3)建筑物高大密集; (4)垂直分化明显。
2.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知识拓展工厂区来自工厂区2.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
Ⅰ.风向影响(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 ④在城市风显著的地区,工业宜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之外
知识拓展
工厂区
工厂区
2.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
Ⅱ.水源影响(对水有污染的工业)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2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地球的运动、自然地理现象、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地理知识体系。

一、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这一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产生。

公转则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周期为一年,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温度、气候的差异。

二、大气和气候大气是地球的外层气体包裹,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大气层中的气候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大陆的分布、地形等。

气候类型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各具特色。

三、水文循环与河流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不断循环变化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河流是水文循环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雨水补给,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河流的流域特征、流向和水文特征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地貌形态及其演变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平原、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外力作用(如水蚀、风蚀)的共同影响。

地貌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变迁。

五、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矿产、水资源等。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六、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分布和迁移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它带来了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4.3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共25张ppt)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4.3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共25张ppt)
➢ 南海地理环境——资源丰富
一、南海诸岛
2 南海诸岛历史资料
资料: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杨孚所著《异物志》记载:
“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涨海”为我国古代对南海的称谓, “崎头”则为我国古代对海中岛礁的称呼。三国时期(公元220—280 年)吴国康泰《扶南传》中提到,“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 珊瑚生其上也”。宋代开始,各种文献比较明确而集中地称南海诸岛 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最晚到清初年间,中国海 南岛渔民就在指导他们到西南沙群岛捕鱼的《更路簿》中,为南沙73 个岛礁、西沙33个岛礁命名。
• 1935 年 4 月,中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 各岛屿图》,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名义出版南海海域地图。
• 1936 年,白眉初根据《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编辑出版了中学教 科书《中华建设新图》,其中包括标识南海诸岛的《海疆南展后 之中国全图》。
• 1948年,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正式出版了由傅角今主编、王锡 光编绘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该图及附图《南海诸岛位置 图》中,在南海诸岛四周画有11条线。这是南海11 段“断续线” 首次以官方名义向世界公布。
活动:以上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
东汉杨孚所著《异物志》
➢ 我国最早发现,并命名了南海诸岛
一、南海诸岛
2 南海诸岛历史资料
资料:晋代(公元266—420年)谢承《后汉书》记载“交 阯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说明汉代交阯七郡每年向朝廷 交纳赋税主要通过海路。张勃《吴录》记载,“交州涨海中有 珊瑚,以铁网收之。”渔民以铁网在“交州涨海”捞取珊瑚。 交州,是东汉到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名称,大致包括今中国广 东、广西、海南等地以及越南北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壤环境承载力等。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影响因素:不仅受区域 资源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 经济水平 、科学 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5.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1)人类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和 科学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 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2) 区域开放 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 境承载力。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新课程标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区别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评价一个地 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解释 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口合理容量。 3.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实例,说出人口、 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 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等。 问题2 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全册教学课件目录
0002页 0086页 0175页 0222页 0259页 0329页 0414页 0478页 0580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 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优质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优质课件

国内人口迁移
(2)按迁移的方向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
(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逆城市化的表现)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
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讨论: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 入地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1、近代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 2、近代世界人口的迁移有什么特点?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高增长 增长下降
原始低增长
过渡模式
工业化开始
高高低模式
工业革命前
2.各大洲之间的差异:
大洲(地区) 非 洲 亚洲、拉丁美洲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世界平均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增长阶段 高增长 增长下降 低增长 增长下降 增长下降 低增长
一、环境承载力
讨论:
2、环境承载力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自然资源的数量是 有限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改良生产条件,发挥生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 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 作用。如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淡水资源 被看成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土地资源 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是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 矿产资源 的物质基础 太阳空气 目前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
一、环境承载力 世界淡水危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缺水原因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解决措施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工农商生活用水增多
案例分析5
深圳市
迁移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吸引了 大量年轻而又素质较高的迁移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 人口普查显示,深圳常住人口为1035.79万,其中约有 798万人是非户籍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77%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搞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4-3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20张) (2)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4-3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20张) (2)
3.可燃冰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量少 B.开采难度大 C.对环境影响大 D.海上交通不便
4.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其主要意义是 ( ) A.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C.占领开采技术高端位置 D.减轻我国空气污染 解析:第 3 题,据材料可知,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 开采难度大,开采技术和储藏技术要求高,因此目前没被 大规模开采,B 正确;据材料“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 的可燃冰”,说明资源量大,A 错误;可燃冰燃烧值高且 对环境影响小,C 错误;海上交通便利,D 错误。
第 4 题,据材料可知,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而 我国在南海试开采可燃冰并获得成功,在可燃冰开发方面 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主要意义是占领开采技术高 端位置,C 正确。
答案:3.B 4.C
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等规定,钓鱼 岛及其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但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擅自将钓鱼岛纳入其“托管”范围,70 年代 美国将钓鱼岛“施政权”交给日本。
1.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
领土的一部分。 答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
海诸岛拥有领土主权 ④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
南海诸岛及周围海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 1 题,永兴岛距离大陆和河流入海口较远, 不是大陆岛和冲积岛;该岛不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按形成原因划分,永兴岛是珊瑚岛。第 2 题,我国人民在 南海活动已有 2 000 多年历史。
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1.范畴:钓鱼岛亦称钓鱼台、钓鱼屿和钓鱼山,钓 鱼岛的附属岛屿主要包括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 岛、北屿、南屿和飞屿等。 2.位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散于中国东海大陆 架的东部边缘。距离中国台湾省基隆东北约 120 海里。 3.主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神圣领土,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众多古今 中外的地图均标绘钓鱼岛属于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世界人口增长1、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比较________的;工业革命的出现,使欧美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了人口____________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从历史过程来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________的,具有明显的________。

二、人口增长模式2、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由人口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化而引起的。

3、人口发展具有一定规律可循,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因此说世界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_特点。

4、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构成;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1)“高高低”模式:特点:高________、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低,人口增长十分________。

成因: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_、战争和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归结为当时__________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_____________条件落后。

分布:非洲热带雨林区的_____________处于这个阶段。

(2)过渡模式a、高增长阶段:特点:出生率____,死亡率却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人口增长明显______。

成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的__________发展,提高了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同时________条件也有所改善,使___________急剧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也随之上升。

分布: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的___________国家,非洲较落后的_____________国家。

b、增长下降阶段:特点:出生率___________下降,死亡率_______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________。

成因:出生率下降较快主要是__________的原因。

如家庭愿意抚育较少的儿童,此外,各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发展,也促使出生率下降。

分布:欧美许多国家______________开始进入这个阶段;目前_______和________发展中国家也进入此阶段。

(3)“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___、死亡率___和自然增长率___。

有些国家已出现人口的_______或_______。

成因: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与__________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__________结婚、__________生育有关。

分布:__________国家基本已进入这个阶段,特别是__________国家。

7、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变动不能等待__________地进入增长下降阶段,以至低增长阶段。

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__________发展;要采取各种措施延缓人口的增长速度。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8、造成地区差异的原因:由于世界各国_________进程不同,人口增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自于__________国家。

9、中国人口变化模式(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_______型向________型的转变。

但由于我国__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仍然较多。

(2)概括中国人口增长现状的问题有哪些?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________,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_________的行为。

2、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可分为多种。

a.迁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b.迁移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迁移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d.迁移意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际人口迁移:(1)二战前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及其特点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

三条路线:欧洲人向______移民;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卖到______;亚洲各国居民向______、________移民。

特点:①②③(2)二战后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特点原因: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四个特点:①______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出;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_________数量增加,持续时间____;③______国家的优秀人才移民。

④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______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_____区变成_____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_________。

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的人口迁移:①由黄河流域向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人口迁移:河北、山东一带的人“闯关东”迁往_________,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_______、_______等地。

(2)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Ⅰ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80年代)的人口迁移:原因:支援_________,巩固国防。

流向:由内地迁往东北、_________、_________、青海、_________等地。

特点:国家有_________的。

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家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Ⅱ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原因:工业的发展、城乡间经济水平差异加大,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方向:总体上由.西部...。

..............大城市...........京津塘、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等..欠发达地区向东南沿海的特点:从_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_地区迁移。

(3)____________的人口迁移是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_______________,这种人口迁移的形式仅局限于工业发达的国家。

目前是_________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5)简述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_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因素。

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6、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往往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的大规模人口迁移。

7、在社会文化因素中,______、_______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人们被迫迁往他处,寻求生存和发展。

8、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_______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9、其他因素:__________和__________、投亲靠友、逃避__________等都能引起人口迁移。

人口的自然变化、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也对人口迁移起作用。

三、德国移民10、德国外来移民占德国总人口的__________,其空间分布______________,主要集中在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城市。

11、德国人口的__________问题可通过移民来有效地控制,移民的平均年龄______全国总人口的平均年龄。

这一点将对就业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12、移民浪潮渐趋__________。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角度看,一定__________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

2、估算方法: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某种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进行,尤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人类创造的文化一方面可以_________环境,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存,这在客观上_______环境承载力。

另一方面,人类文化往往也造成对环境的_______,产生生态危机,导致环境承载力的_______。

3、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___________(如淡水资源、___________资源、___________资源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或利用______________提高环境承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