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家新成立的私营银行里,营业员对储户热情周到,所以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②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③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④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⑤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高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⑥守在据点里的日本鬼子又蠢蠢欲动....。

()A. ①③④B. ①④⑥C. ②⑤⑥D. ②③⑤【答案】B【解析】①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正确。

②如汤沃雪: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此处指时间,对象错误。

③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此处指“我军”,对象错误。

④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或者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

此处是第一个意思,正确。

⑤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

此处是几家,不合语境。

⑥蠢蠢欲动: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正确。

故选:B。

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要熟记成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更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B. 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C. 在北京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为了一时的便宜,丧失了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D. 任何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收集、加工他人个人信息【答案】C【解析】A.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氛围”;B.不合逻辑,一面和两面不能搭配,删去“能否”;C.正确;D.语序不当,“使用、收集、加工”不合逻辑,应为“收集、加工、使用”。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唐代中期以前的城市,有着严格的政治等级体系,不同等级的城市有着严格的规定,简单说来就是城市的政治地位决定着经济规模和城市的规模等级。

但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这一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的独立推动作用逐渐显露。

虽然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但是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

苏州、杭州也上升为居民十万户的全国性城市,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为经济地位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区域城市经济等级体系形成与同一层级的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深化。

随着城市的经济属性不断增强,唐代中期以前形成的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的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弱化,城市等级中的经济性因素不断增强。

在一些新兴的经济区域,逐渐形成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城市等级体系。

新的城市等级体系核心内容如下:一是政治地位已不是城市规模的唯一决定因素,政治地位高的城市不一定比治下的城市经济水平高;二是城市等级体系跨越了行政区划的限制,城市体系所涵盖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覆盖的区域已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

以长江下游经济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为例,到唐代中后期,长江下游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例如宣州、常州等)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

除了纵向上的区域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形成,横向上同一层级的城市分工亦日益深化。

这些城市往往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最终将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同一等级城市之间形成较为常态的分工合作,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城市群。

例如苏州以丝织品与盐业闻名天下,《新唐书·地理五》记载苏州土贡有:“丝绵、八蚕丝、绯绫。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本溪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

换言之,西方近玻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现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

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

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

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

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

父义当慈,子义当孝。

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头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

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

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

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

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态度,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8高一上·通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zhǐ)、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B . 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C . 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D . 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 .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 .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 .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B . 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C . 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 .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2. (3分) (2018高一上·浦东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辽宁省本溪市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本溪市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③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老人与海》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⑤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 ——沈从文谈《边城》⑥少无适俗的,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诗文句子,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胸怀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舞台,你的胸襟有多广,你的舞台便有多大。

仰观历史长河之迢迢,生命的突起与陨灭渺若沧海一粟,然而能名垂千史意气风发者几人?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大展抱负扬眉吐气者几许?大凡成大事立大功者均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容常人之所不能容,只有拥有宽广的胸襟方能成就伟业。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部《史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圣主”道听流言,使司马迁身受腐刑,但是他没有负气堕落,拖着残缺不堪的身躯,忍受世人嘲笑鄙夷的目光,用他广阔的胸襟接受着一切的敌意,用他的执着创下万世不朽之篇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何其壮哉!唐太宗虚心纳下,广收谏言,方有贞观之治;崇祯心胸狭窄,道听途说,才有百姓痛哭袁崇焕,自己身挂东南枝。

拥有宽广的胸襟,意味着你能正确看待人生,壮志凌云永不颓。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虽遭官场与文场的浑水,却能独濯,“侣鱼虾而友糜鹿”其胸襟之广无不让人倾叹。

有了这份豁达,苏子意气昂扬,屡败屡战;有了这份豁达,苏子更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壮志凌云。

2018届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届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届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l.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我国文学创作呈现个性化与多样化杂糅交融的繁复风貌,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扩展艺术版图。

以部分长篇小说为例,面对时代嬗变与生活调整,这些作品或拂去历史尘埃,袒露先辈们守望桑梓的家国情怀;或切入现实生活,描写当下人繁乱急促的生存境况。

历史是现实的根脉和基元,对历史进行思考与呈现,是当代作家价值认知的重要客体,也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方面,无论是瞩目‚家族史‛‚地方志‛,还是聚焦‚个人史‛‚心灵史‛,在近年长篇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近年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近年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所呈现的历史想象、文学观念和写作手法,为当代文学谱系注入了崭新内涵。

张炜的长篇小说《独药师》以更为简洁内敛而富有张力的语言,书写了胶东半岛一户养生世家的旷世传奇。

一方面展现了辛亥革命历史潮流的壮阔与浩荡,另一方面体现了儒、释、道、基督四种文化形态在齐鲁大地上的碰撞与融合,进而揭示了中华文化各种质素互通、互补、共进的历史必然。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雷内〃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一书中写道:‚艺术避免不了与社会现实打交道,无论如何艺术都是当下现实的一种反应。

‛描绘和剖解改革时代的社会生活,确认其新生内质,厘清多方矛盾的纠集关联,从中透析研判时代的流转变迁和脉象走势,依然是近年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角度。

变革与转型中的中国,仅有乡土社会显然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伴随国家新型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城市社会结构、生活理念、生存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些作家与时俱进、适时尚变,纷紛聚焦锁定城市生活热点,于是近年来关于城市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呈强劲之势。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语文答案1.A(B.造成阅读浪费的除了知识过剩以外,还有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

C.因果关系表述失当。

D传统出版物经过审查去杂质,不等于不够真实、及时。

)2.B(社会问题中包括可能会产生和已经产生的)3.C(文章中找不到依据)4.C(A项,“作者在本文中对秋的体验和郁达夫在文中对故都之秋的体验完全相同”不恰当,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对北国之秋的体验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与本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很亮”的体验是不同的。

B项,“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不正确,古诗词中的秋也并不全部是“愁云惨雾、落木萧萧”。

D项,“秋在心上,就是愁”未运用拟人手法。

)5.“很亮”有三个层面的意义:①指南方因为季节分野不明显,秋天天气还很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②指在秋天没有萧瑟的感受,没有感伤的情绪;③指在人的壮年时期(人生的秋季),以高远、壮阔的视角看待人生,笑对苦难,从而收获一种成熟的感悟。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5分。

)6.①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悲凉、感伤”(尤其是在承载着离别、思乡怀人、悼念逝者、感叹年华等情感时)的意象而存在。

如本文中的“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再如杜甫《茅屋为所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意蕴1分,文本1分,所学过的文学作品1分)②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豪放、旷达”(一些诗人一反传统“悲秋”色彩)的意象而存在。

如本文中所引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再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意蕴1分,文本1分,所学过的文学作品1分))7.C (材料三看不出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是月饼的口味,“而不再关注产品的包装”错)8.AB(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C,“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说法有误;D,“真实性”不对,应该是“时效性”,“从而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无中生有;E,材料中,并未提及国家的政策引领和惩罚措施。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邢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种新节目形态的未来前景,与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评判一种节目形态是否具有技术价值,要看其能否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在于不是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且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这种让个体在保持个性的同时,()。

在社会价值层面,当下的观察类真人秀大多把创作__________锁定普通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内部的话题如婚恋问题,亲子关系等,往往是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投影。

很多年轻人通过个体努力,在家庭之外实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自给自足。

与此同时,包容的社会观念和逐渐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年青一代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的生活___________。

观察类真人秀经由相关话题的讨论,在______________中为消解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摩擦提供了可能性,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_____________构建新的文化思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B . 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C .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D .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且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种做法使节目更富建设性,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B . 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的做法,使节目更富建设性C . 这种做法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使节目更富建设性D . 使节目更富建设性的做法,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视野模式潜移默化从而B . 视野格式潜移默化进而C . 视线格式耳濡目染从而D . 视线模式耳濡目染进而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社会化阅读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理者,应当了解社会化阅读的特点、规律与诉求,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社会正效应和正能量的最大化。借助社会化阅读这种迅迅速直达受众的通道,尽可能多地提供质量高、营养丰富、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化阅读是网络时代下出现的具有快捷、交互、便携等诸多特点的阅读模式。
B.在肯定了社会化阅读的进步性后,文章主要内容都是指出它可能会产生的社会问题。
C.针对前文谈及的问题,文章最后对管理者提出了一些规范社会化阅读的合理化建议。
D.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客观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不可能突破时空阻隔,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社会化阅读。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它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和可移动性的全新阅读模式。。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区隔的空间、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推动了信息的跨域传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阅读社群;其次,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让网络社群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促使阅读从传统的私人化行为演化为一种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活场景不断转移到线上,线上的社群文化也开始嵌入现实生活,这使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升级为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交流,让阅读的社会化作用更加凸显,这就是社会化阅读。
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前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腾出一些位置了吧。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的。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7分)1. (7分) (2019高二上·三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近日,@平安宝安通报“父母虐童”案,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王某被行政处罚。

(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②通报发出后,不少网友对于视频发布者被处罚表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爆料者不偷窥,不将视频发布到网上,那么女孩的遭遇就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女孩可能还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霾中。

还有些网友提出爆料者是否能将功抵罪,否则将不利于鼓励善行。

③其实,网友的这些观点反映出他们①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判断事情的时候容易从自身为人处世的人情维度出发。

笔者认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父母虐童“案中爆料网友的做法,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一码归一码。

登录摄像头偷窥和将视频发布到网上的行为侵犯了女童家庭的隐私,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爆料者大胆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应该鼓励和提倡。

④厘清是非,捍卫公正,是________社会的要义。

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被行政处罚,并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糊涂判案。

惩罚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更好地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

对于处罚引发的舆论,深圳公安也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警方综合考量之后给予了一定的行政处罚。

⑤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帮助女孩脱离了痛苦的处境。

总之,我们该鼓励和提倡的是用合法合规的渠道进行举报和监督。

(1)依次填入文中第四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法治各打五十大板罚当其罪B . 法制和稀泥、抹光墙罚不当罪C . 法治和稀泥、抹光墙罚当其罪D . 法制各打五十大板罚不当罪(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即使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7464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47464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说明:本试卷分为Ⅰ卷与Ⅱ卷两部分,请将1--3,10--12,17--19题答案涂在答题卡1--9题位置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我们的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瞬息万变,进入了我们现实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

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大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

消费型社会更加强化了建立在影像基础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图像加速“挪用现实”,社会几乎被图像“绑架”。

复制技术让影像的生产和消费不仅高度繁荣,而且正越来越自主化。

传统社会,人们欣赏艺术是主体的自觉行为,在数字时代对数字技术所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因拟像世界的围剿而不得不去关注与传播。

这些视觉形象是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艺术。

艺术审美的韵味被数字时代拟像世界的“奇观”所带来的震撼悉数替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被图像所逼迫,而不再有意识地、自觉地去选择欣赏的对象。

随之而来的便是即时审美的冷漠与疲劳。

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

数字时代既能生产图像,又能消解图像(泛滥的PS技术便大大提升了图像的虚拟化程度,将图像随意拼贴、篡改、美化)。

于是各类恶搞、戏仿、游戏、虚无主义、道德主题等杂糅在一起,图像的表述失去目标与信念,人成为空洞的能指。

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

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对真实的证明是那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复制品而已。

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笼罩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虚饰成了现实的核心,艺术因此表现为无处不在。

本溪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寒假验收测试语文试题

本溪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寒假验收测试语文试题
养生家说:“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
B.文章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更要证明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
C.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层层深如,最后点题。
D.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在吃穿中自得其乐以及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车舱4-6题。
敌与友
老舍
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真理的。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语文答案1.A(B.造成阅读浪费的除知识多余之外,还有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

C.因果关系表述失当。

D 传统出版物通过审查去杂质,不等于不够真实、及时。

)2.B(社会问题中包括可能会产生和已经产生的)3.C(文章中找不到依据)4.C(A项,“作者在本文中对秋的体验和郁达夫在文中对故都之秋的体验完全相同”不适当,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对北国之秋的体验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与本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很亮”的体验是不同的。

B项,“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不正确,古诗词中的秋也并非全数是“愁云惨雾、落木萧萧”。

D项,“秋在心上,确实是愁”未运用拟人手法。

)5.“很亮”有三个层面的意义:①指南方因为季节分野不明显,秋季天气还很热,太阳依旧灼热,阳光很亮;②指在秋季没有萧瑟的感受,没有感伤的情绪;③指在人的壮年时期(人一辈子的秋季),以高远、壮阔的视角看待人一辈子,笑对苦难,从而收成一种成熟的感悟。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5分。

)6.①秋季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悲凉、感伤”(尤其是在承载着离别、思乡怀人、吊唁逝者、感叹年华等情感时)的意象而存在。

如本文中的“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再如杜甫《茅屋为所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意蕴1分,文本1分,所学过的文学作品1分)②秋季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豪放、旷达”(一些诗人一反传统“悲秋”色彩)的意象而存在。

如本文中所引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再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景,胜似春景”。

(意蕴1分,文本1分,所学过的文学作品1分))7.C (材料三看不出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是月饼的口味,“而再也不关注产品的包装”错)8.AB(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C,“材料一和材料二加倍客观、专业”说法有误;D,“真实性”不对,应该是“时效性”,“从而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切人心”无中生有;E,材料中,并未提及国家的政策引领和处惩方法。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本溪县高中2017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

第1—4题涂在答题卡上第1—4题位置上,第7题涂在答题卡第5题位置上,第10—12题涂在答题卡第6—8题位置上,第17—19题涂在答题卡第9—11题位置上。

其他试题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

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

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溪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下)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

换言之,西方近玻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现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

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

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

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

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

父义当慈,子义当孝。

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头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

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

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

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

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溪县高中2017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一全册、必修二1、2单元)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

第1—4题涂在答题卡上第1-4题位置上,第7题涂在答题卡第5题位置上,第10-12题涂在答题卡第6-8题位置上,第17-19题涂在答题卡第9-11题位置上。

其他实体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纸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它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和可移动性的全新阅读模式。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区隔的空间、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推动了信息的跨域传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阅读社群;其次,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让网络社群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促使阅读从传统的私人化行为演化为一种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活场景不断转移到线上,线上的社群文化也开始嵌入现实生活,这使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升级为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交流,让阅读的社会化作用更加凸显,这就是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社会化阅读的内容大都以浓缩的形式出现,可谓短平快;微信朋友圈或群推荐的阅读材料,基于熟人、朋友关系,容易引起重视并被优先阅读,也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

一般来说,群主或群里比较活跃的人的推荐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引导性,甚至经过了“再创造”。

群友在分享阅读材料时,会有即时的评论发表,这就形成社会化阅读的一个突出特点:阅读分享与舆论的酝酿、形成几乎同时出现,没有留给理性思维以时间。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因其转发分享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朋友圈”变成“谣言圈”。

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信息知识过剩、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问题,容易造成阅读浪费。

社会化阅读潜藏着一些危机,如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促使“浅阅读”大行其道、过多地沉迷虚拟空间会使得现实社会的文化互动变得稀缺等。

社会化阅读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在传统社会中,出版物是经过审查、去杂质化的,社会化阅读则很难实现对内容的把关。

因为在社会化媒体上,微新闻、微评论、微小说等随时可以上线,对于内容管理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社会化阅读内容的管理者,应当了解社会化阅读的特点、规律与诉求,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社会正效应和正能量的最大化。

借助社会化阅读这种迅迅速直达受众的通道,尽可能多地提供质量高、营养丰富、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社会化阅读是网络时代下出现的具有快捷、交互、便携等诸多特点的阅读模式。

B. 阅读浪费是由于社会化阅读信息过于丰富,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而造成的。

C. 朋友圈的信息因为基于熟人、朋友关系传播,所以很容易变成“谣言圈”。

D. 社会化阅读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体现在不需要通过审查,更及时更真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提出社会化阅读的概念,接着从产生背景和形成方式的角度加以阐释。

B. 在肯定了社会化阅读的进步性后,文章主要内容都是指出它可能会产生的社会问题。

C. 针对前文谈及的问题,文章最后对管理者提出了一些规范社会化阅读的合理化建议。

D.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客观理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不可能突破时空阻隔,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社会化阅读。

B. 基于新媒体的社会化阅读内容与传统出版物比较,有内容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需要适当的规范管理。

C. 阅读从私人化行为演化为社会化行为之后,互动和共享就带有表演性和装饰性了。

D. 社会化阅读借助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群、新闻客户端等,都是社会化阅读的胜地。

【答案】1. A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造成阅读浪费的除了知识过剩以外,还有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

C项,因果关系表述失当。

D项,传统出版物经过审查去杂质,不等于不够真实、及时。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文章主要内容都是指出它可能会产生的社会问题”说法错误,社会问题中包括可能会产生和已经产生的。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项“阅读从私人化行为演化为社会化行为之后,互动和共享就带有表演性和装饰性了”,在文章中找不到依据。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错误概括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很亮的秋天王清铭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南方往往也等到冬天。

郁达夫曾感慨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如果不是肌肤偶尔感觉有点凉意,看到那轮月比夜色还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还真的感觉不到秋季的足迹正从远处逶迤而来。

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极少出门。

刚读过两句古诗:“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我只是用肌肤感觉到一点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见了,这些旧时相识大概也忘了混迹于普通市民的我了吧。

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

站在楼的最高层,我在高处,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气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触摸到的。

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前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腾出一些位置了吧。

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的。

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

夏天是在炎热的极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来的?秋在心上,就是愁。

年轻的时候,我面对悄然侵袭而来的秋天总有一种诗人般的感伤,现在没有了,或许是心灵钝化了吧。

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秋天从心境开始,也在心境中延伸。

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们也没有萧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适宜心灵的远行。

我很自然地默念几句前人写秋的诗句。

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空中有没有鹤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让自己的思绪翱翔起来了;再比如毛泽东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鱼在清浅的水底也能够飞翔,真的有点佩服诗人的想象了。

鱼没有天空,没有翅膀,但照样可以飞翔。

环境只能限制身体,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

昂扬向上的人,在秋天,或无暇感伤,或超越了悲伤。

人生也有四季,秋季是人的壮年时期。

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词人感慨壮年的羁旅漂泊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其实在秋雨中听雨滴落在心上,偶尔感伤一下,说明内心的诗意并没有随流水消逝,随黄叶飘零。

晴朗的时候,也不妨让这只断雁引诗情到碧霄。

壮年漂泊的生活足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波澜壮阔。

换一个角度看秋天。

我们或许能够从中看出秋天的缤纷、高远和壮阔。

说过“人生即痛苦”的叔本华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秋在心上,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无边的诗意。

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犹如酝酿果实,我们也为自己的秋天灌浆、着色。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想我的秋天应该会有自己的收获的,最少,秋天来过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内停留了一段,我的秋天就在心境中铺展开去。

或许秋意渐浓的时候,我也会有点感伤。

我不喜欢张爱玲,但她写的一段话我喜欢:“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我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应当也是快乐的。

(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第一段中引用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的感慨,表达了对南国的秋天与之类似的感受,作者在本文中对秋的体验和郁达夫在文中对故都之秋的体验完全相同。

B. 作者说“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常有的“伤春悲秋”意识的一种新的突破,这种意识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

C. “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一句强调了人自身对于环境的体验的重要性:不同的季节和境遇尽管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但人生的心态最终要靠自己去调适。

D. 第四段中“秋在心上,就是愁”一句,恰当地运用了拟人和双关手法,还巧妙地结合了汉字的构成,表现了秋天常常带给人的一种感受。

5. 本文题目是“很亮的秋天”,其中“很亮”有哪几个层面的意义?请简要概括。

6. 请结合本文以及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探究“秋天”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所包含的意蕴。

【答案】4. C 5. “很亮”有三个层面的意义:①指南方因为季节分野不明显,秋天天气还很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②指在秋天没有萧瑟的感受,没有感伤的情绪;③指在人的壮年时期(人生的秋季),以高远、壮阔的视角看待人生,笑对苦难,从而收获一种成熟的感悟。

6. ①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悲凉、感伤”(尤其是在承载着离别、思乡怀人、悼念逝者、感叹年华等情感时)的意象而存在。

如本文中的“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再如杜甫《茅屋为所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②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豪放、旷达”(一些诗人一反传统“悲秋”色彩)的意象而存在。

如本文中所引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再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

题中,A项,“作者在本文中对秋的体验和郁达夫在文中对故都之秋的体验完全相同”不恰当,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对北国之秋的体验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与本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很亮”(积极、昂扬)的体验是不同的。

B项,“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不正确,古诗词中的秋也并不全部是“愁云惨雾、落木萧萧”。

D项,“秋在心上,就是愁”未运用了拟人手法。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