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案章节一: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内容:1. 气压带的定义:气压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形成的一些具有相对稳定气压分布的区域。
2. 风带的定义:风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差异而形成的一些具有相对稳定风向和风力的区域。
3. 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导致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使得气流在北纬和南纬方向上受到偏转,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导致赤道附近上升气流和极地附近下沉气流,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教案章节二:全球气压带的分布教学目标:1. 掌握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2. 了解不同气压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2. 不同气压带的特点:赤道低压带:上升气流,多云、雨多;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晴朗、干燥;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多云、雨多;极地高压带:下沉气流,晴朗、干燥。
教案章节三:全球风带的分布教学目标:1. 掌握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
2. 了解不同风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东北信风带、副热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2. 不同风带的特点:东北信风带:暖流上升,干燥、晴朗;副热带西风带:冷流下降,多风、多云;极地东风带:冷流上升,湿润、多雨。
教案章节四: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教学内容:1. 移动原因: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和地球自转导致的科里奥利力的作用。
2. 季节性移动规律: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风带也随之相应地移动。
教案章节五: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3篇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精选3篇(一)教案主题:气压带和风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地球不同气压带间的气候差异;3. 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4. 掌握风向、风力和风速的测量方法;5. 能够通过地图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教学重点:1. 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风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电脑和投影幕布;2.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风吹树叶摇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的认知,问学生风是如何形成的。
Step 2:讲授气压带(15分钟)1. 讲解大气压强度和气压差的概念和作用;2. 介绍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带,如赤道附近的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3. 分析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和天气现象。
Step 3:展示实例(10分钟)通过展示气压带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不同气压带中的气候差异,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Step 4:讲授风的形成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2. 介绍地球上的主要风带,如赤道和副热带地区的东风带、副极地和极地地区的西风带;3. 解释风的作用,包括水分蒸发、气温调节和物质传输等。
Step 5:实地观察和测量风向(15分钟)1. 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并测量风向;2. 教授风向的测量方法,如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以及地图上标注风向的方式。
Step 6:小结和检测(10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对地球气候的影响;2.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3. 出示几个选择题或综合问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气压带和风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气压带和风的形成和作用,并分析某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的概念和特点气压带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不同纬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形成的一系列气压分布带。
气压带的特点是:•气压带的分布与地球的纬度有关,随着纬度的增加,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气压带的分布与季节有关,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气压带的分布与地形有关,高山地区的气压带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 风带的概念和特点风带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带的存在,形成的一系列风向和风速分布带。
风带的特点是:•风带的分布与气压带的分布有关,随着气压带的位置变化,风带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风带的分布与地球自转有关,地球自转会使得风带呈现出东西向的分布特点;•风带的分布与地形有关,高山地区的风带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是低气压带,也是地球上最热的地区,因为太阳辐射最直接;•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会形成一系列的风带,其中最著名的是东北贸易风和西南季风;•赤道以北和以南的地区是高气压带,因为这些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高气压带会形成一系列的风带,其中最著名的是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和风带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会形成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会导致气候的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就是由于赤道附近的气压带和风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通过演示的方式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赤道附近是最热的地区?•为什么有些地区常年下雨,有些地区则非常干燥?•为什么有些地区经常刮风,有些地区则很少刮风?2. 讲授环节讲授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的气压分布和风带分布。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
3.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地球仪、气压图、风向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看一幅气压图,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气压?2. 在气压图中,压力高的区域是什么颜色?3. 在气压图中,压力低的区域是什么颜色?二、讲授(25分钟)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请教师在地球仪上指出北极带、温带和热带。
北极带的两侧有极地高压区,形成了北极的寒冷气候;温带的两侧有副热带高压和副极低压,形成了温带的温凉气候;热带两侧有副热带高压,形成了热带的炎热气候。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请教师讲解各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北极带:冷空气下沉,因而形成极地高压,并有极地东风。
温带:副极低压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形成了两个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
热带:地球赤道附近的晴朗,大量太阳能吸收形成一个地区,这就是副热带高压,两边是两个风带:东北风带和东南风带。
3.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和影响请教师讲解各个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和影响:北极带:非常寒冷,几乎没有植物和动物生存,人类也无法生活,但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和金属矿藏。
温带: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有广阔的农田和自然资源,处于地球环流中心,冷暖空气相遇,天气多变。
热带:温度高,湿度大,适宜热带作物的生长,但处于地球环流边缘,易受到台风、风暴和旱灾等自然灾害影响。
三、讨论(10分钟)请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地球气压是如何在地球表面分布的?2. 为什么北极带气温非常低,而热带气温非常高?3. 人类如何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生存?四、总结(5分钟)请师生一同总结今天所学和讨论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2分钟)1. 阅读《气压带和风带》相关内容。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案:气压带和风带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2. 熟悉全球气候带及其特征;3. 能够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概念及形成原因;2. 全球气候带及其特征;3.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全球气候带及其特征;2.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2. 不同气压带对风带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1. 气压带概念及形成原因(45分钟)在讲授之前,先给学生分发相关材料,让他们进行阅读。
1. 气压带的概念带指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气压带指的是地球大气层中,一定区域气压的平均状态。
在地球上,由于阳光辐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不同纬度的气压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北极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低压带和南极高压带。
2. 形成原因气压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1)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是一个大的球体,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一定范围内的气体会产生环流。
此外,太阳对地球的辐射也是影响气压带形成的重要因素。
(2)地形的影响地球的地形也会影响气压带的形成,比如高山上空气温度低,压力大,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就会生成高压带。
(3)海洋的影响海洋中的水体比陆地温度稳定,海洋表面所受的日照辐射也大,这些因素都会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
2. 全球气候带及其特征(45分钟)1. 赤道气候带特征:年平均气温高达27℃,日照时间长,降水充沛,高温多雨,日夜温差小,季节性小。
地区:赤道附近地区,包括南美洲、中非、东南亚、北部澳洲等地。
2. 热带气候带特征:年平均气温高达18℃~27℃,温暖干燥,降水少,季节性强,日夜温差小大。
地区:北回归线到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包括北美洲中南部、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等地。
3. 温带气候带特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8℃~18℃,季节分明,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少雨,日夜温差大。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掌握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2.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气压带和风带的简单分类和绘制流线图;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特点;2.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气压带和风带的简单分类和绘制流线图。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 问题解决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气候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学习气压带和风带(10分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15分钟)a. 引导学生分析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压和风向,进行分类。
b. 学生讨论和总结,将地球划分为低压带、高压带和赤道风带、副高带、副低带、极地风带。
4.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15分钟)a.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b. 学生讨论和总结,将低压带和赤道风带、副高带和副低带、高压带和极地风带进行对应。
5. 绘制流线图(10分钟)a. 分组进行绘制流线图的实践操作,每个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绘制。
b. 学生交流和分享流线图,进行评价和讨论。
6. 小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b. 提问学生,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绘制流线图进行了实践操作。
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和组织合作学习等。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引言: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了解气候现象的形成和变化对于预测和理解天气变化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地球大气中的作用。
一、概念解释:1. 气压带:气压带是指地球表面上纬度相近的区域,气压在该区域内大致相同的带状区域。
地球上主要存在着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四个气压带。
2. 风带:风带是指在气压带内,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处受到不同的太阳辐射,形成的环流系统。
根据气压带的分布情况,可分为副热带风带、副极地风带和极地风带三个主要风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作用:1. 气压带的形成: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辐射、地球自转以及大洋、大陆的影响密切相关。
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地区形成,后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依次出现。
2. 风带的形成:风带的形成与气压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副热带风带主要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赤道低气压带吹拂的气流形成的。
副极地风带主要是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产生的气流形成的。
极地风带是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吹拂的气流形成的。
3. 气压带和风带的作用: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使得不同纬度区域之间的气压均衡,并形成大尺度的气候现象。
风带在地球上主要负责热量的传递和平衡,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三、教学活动建议:1. 探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图,让学生发现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压分布状况,引导他们思考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并与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等现象联系起来。
2. 模拟风带的环流系统:利用各种教具如水盆、电风扇等,让学生模拟风带的产生与变化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风带的形成机制和作用。
3. 气候分析与比较:选择不同的城市,比较它们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气压带和风带的角度解释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 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资料图表、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学生活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39页活动。
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并回答问题。
识图、绘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月、七月气压分布图,并让学生画简图表示。
(提问)分析亚欧大陆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夏季: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亚洲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引导学生边画边想,带状的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压中心,由此形成认识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1.1 气压带1.1.1 定义:地球表面上由于日照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大规模气压分布带。
1.1.2 分类: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
1.2 风带1.2.1 定义: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的分布带。
1.2.2 分类: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
第二章:气压带的成因和特点2.1 赤道低气压带2.1.1 成因:太阳辐射强度大,地表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2.1.2 特点:降水丰富,多对流雨,风力较小。
2.2 副热带高气压带2.2.1 成因:副热带地区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2.2.2 特点:晴朗干燥,风力较大。
2.3 极地低气压带2.3.1 成因:极地地区地表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低压带。
2.3.2 特点:寒冷干燥,风力较小。
第三章:风带的成因和特点3.1 信风带3.1.1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信风带。
3.1.2 特点:信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小。
3.2 西风带3.2.1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西风带。
3.2.2 特点:西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大。
3.3 东风带3.3.1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东风带。
3.3.2 特点:东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小。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1 气压带对天气的影响4.1.1 低气压带:降水丰富,多对流雨。
4.1.2 高气压带:晴朗干燥,风力较大。
4.2 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2.1 信风带:风力较小,降水较少。
4.2.2 西风带:风力较大,降水适中。
4.2.3 东风带:风力较小,降水较少。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变化5.1 季节性变化5.1.1 气压带的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1.2 风带的移动:信风带和东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西风带四季变化不大。
《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标考点知识细化素养要求应用实践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三圈环流的成因熟练绘制三圈环流简图分析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准确判断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正确分析某地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判断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影响分析季风环流的成因与分布季风气候的成因与分布依据分布判断季风气候类型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错误!⇒三圈环流错误!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①气压带名称成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名称成因对应的南半球风带风向B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东南风D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西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东南风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醒]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也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一、课标解析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重点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对气压带和分带分布的影响;重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状况,并能够阅读和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示意图。
学会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气候类型。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概念:成因:意义:假设条件:过程:先是赤道与极地间的,再是,最后近地面形成压带和个风带。
动:随南北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移,冬季成因:对气压带的影响表现:季风:的影响因素 、 、 、三、典题解析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
图中 A 处的气压名称 ,气候类型是 。
(2)图中B 盛行 季风,附近洋流 名称为 。
(3)图中C 处盛行 季风,此时洋 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是看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和风向箭头,以此来确定月份和相应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并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
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风从印度洋、太平洋向大陆吹,可以判断出该图表示的是7月份。
再从印度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海水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向东运动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东亚吹东南季风,附近为日本暖流。
答案:(1)7月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 日本暖流(3)西南顺(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5)因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其热力差异明显,季风环流最典型。
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1.1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1.2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1.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1 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2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3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4 极地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3.1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变化的原因3.2 赤道低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3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4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5 极地高气压带的季节变化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4.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4.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4.4 气压带和风带对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实际应用5.1 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5.2 气压带和风带在航空事业中的应用5.3 气压带和风带在航海事业中的应用5.4 气压带和风带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6.1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6.2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6.3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出行的影响6.4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户外活动的影响第七章:气压带和风带的监测与预测7.1 气压带和风带的监测方法7.2 气压带和风带的预测方法7.3 气象卫星在气压带和风带监测中的作用7.4 气象雷达在气压带和风带监测中的作用第八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与研究8.1 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意义8.2 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方法8.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学术研究动态8.4 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前景第九章:气压带和风带的环境影响9.1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环境的影响9.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9.3 气压带和风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9.4 气压带和风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第十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应对策略10.1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社会的挑战10.2 气压带和风带灾害的应对措施10.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适应策略10.4 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政策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补充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定义和分类对于掌握全球大气环流具有重要意义。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教案章节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等压线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二:赤道低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赤道低气压带的概念2. 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3. 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赤道地区等压线来理解赤道低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三:副热带高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概念2.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3. 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副热带地区等压线来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四:中纬度温带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概念2.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成因3.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中纬度地区等压线来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详案)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绵竹中学地理组:董琴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
教学方式:读图法、绘图法、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三圈环流视频)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请大家回忆什么是“热力环流”?生:由于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运动叫热力环流。
师:正确。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老师画板图,注明受热不均情况,请学生到前台在黑板完成简易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师:谢谢,请回到座位上,那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为我们画的示意图正确吗?生:正确有问题·······师:看来有分歧了,请位同学来说说问题在哪里?生:他标画的步骤有问题,应该是先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后才会使得大气产生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师:很好!在这里大家得注意热力环流产生的过程(同时动画展示正确的热力环流过程)大家思考: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生:有······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一大气环流(板书)师:请同学们结合教科书P33找出热力环流的概念和意义(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师:板书1·定义:全球性的有规律性的大气运动2·意义:输送和交换热量师:到底这种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又是怎么样形成和变化的呢?我想我们通过下面一步步的假设寻找他的形成过程。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第一步(结合教科书P33思考活动)1.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师生互动:演示单圈环流的形成师:我们请最后一排拿小红旗的同学扮演赤道地区,前排拿小蓝旗的同学扮演极地地区。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1.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1.2.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2.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气压带2.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2.2.2 热带低压带2.2.3 副热带高压带2.2.4 温带低压带和高压带2.2.5 高纬度低压带和高压带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风带3.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全球风带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风带的气候特点。
3.2 教学内容3.2.1 全球风带的分布3.2.2 信风带3.2.3 西风带3.2.4 极地东风带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4.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4.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2.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4.2.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5.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2.设想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具,形象直观地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设计课堂实验、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课堂氛围。
3.设想三: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提问学生“为什么我国夏季会有东南风,冬季会有西北风?”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气候现象,从而引出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气压带和风带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具体步骤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气压带或风带进行深入探究。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气压带或风带的成因、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4.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小组合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形成机制、对气候的影响等。此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4.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气压带或风带进行深入探究,鼓励组内讨论和分享。
-小组间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设想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案及课标解读。
2. 相关地图和图片。
3. 教学道具和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
2. 讲解: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
第二章:气压带的形成原因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对气压带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2. 讲解:解释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对气压带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形成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形成原因的理解。
第三章:风带的形成原因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对风带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风带的分布规律。
2. 讲解:解释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对风带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风带形成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风带形成原因的理解。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讲解:解释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续)4.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解。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方式】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情景引入: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组织复习,请同学板图热力环流,在评价同学板图时,设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提问)大气环流的概念1、定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第一步 (提问) 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高小结: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第二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提问)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 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小结: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地球自转的条件下产生,故为动(板书)三圈环流1.成因2.高、中、低纬环流圈3.三圈环流的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2.1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手工图加深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圈环流教具学生手工制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大家好!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咱们今天上一节火星情报课,首先进行一下分工,全班班长和地理课代表为火星情报高级特工,其他班委和课代表为初级特工,没有任何职务的同学为初级特工,咱们班一共有九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一个情报分局,今天的火星情报课的探究课题是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工作流程是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中级特工找出大气环流概念特点和成因局长进行会议讲话局长布置任务,各情报局独立完成各情报局任务成果展示火星特工工作考核。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师:进行第一个环节,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有哪位特工来帮助我们一起来回顾?
生:初级特工XXX A地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中形成高压,B地受冷,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
师:非常好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热力环流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中极特工找概念,所有特工读书33页第一段文字。
一分钟后由中极特工回答大气环流概念特点以及成因。
生:中极特工特工XXX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特点:全球性,有规律的原因:不同纬度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师:找的非常对。
下面进行第三个环节,局长讲话。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
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
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师:很好。
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北半球)
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②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③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师:第四个环节局长布置任务,各情报局独立完成
师:下面咱们各情报分局,单独完成手工制作三圈环流的手工,纸板我已经发了代表地球表面,箭头来表示气流。
给大家十分时间开始。
生:各情报分局火热开展。
师:时间到,进入下一个环节,各情报局单独展示。
生: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六局七局八局九局分别展示。
师:教师评价出一组优秀小组。
师:最后一个环节火星特工考核!(指认出气压带风带)总结整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