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语文任务指令型教学模式的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开题报告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的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殿营张华永所在单位北师大蚌埠附校填表日期2018年12月20日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现状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显著特色就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提出“学习任务群”的理念。
当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在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转型,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而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的研究”正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
国内,十多年来的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关于“阅读”的研究较为深广,但关于“思辨性阅读”的研究较为单薄。
国外也很少有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直接研究。
搜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以“思辨性阅读”为关键词的文献较少,且关于中小学阶段的文献只有少数的几篇,少有的几篇也以新课标以来的研究居多。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文献更少。
国内关于思辨性阅读的研究以余党绪和黄玉峰两位特级教师的的研究较有代表性。
余老师致力于探索改进“量少、质次、结构不合理”的阅读之道;黄老师则主张通过文本的矛盾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因此,从已有的研究现状可见,对于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的研究涉及较少,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当前践行新课标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培养学生思辨性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改变传统的循规蹈矩的阅读和表达模式,学会思辨性分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坚持个性化的阅读,能从阅读中读出更多的智慧,能在表达中自由地表达出心灵。
本课题以最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任务群”理念为依托,力求改进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因此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往的阅读与表达教学模式,量少,质次,只注重形式,受应试结果的影响,上一阶段的课改还没有让阅读与表达的教学走出应试的藩篱。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开题报告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开题报告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高中语文研究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惯,提高个性化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智慧,自由地表达心灵。
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学改革通过本研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学改革。
同时,本研究还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高中语文研究任务群为基础,探究思辨性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惯。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任务群的构建和设计2)、思辨性阅读的方法和策略3)、阅读能力的评估和提升4)、思维惯的培养和养成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究高中语文研究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方法和策略。
同时,本研究还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预期能够探究出一套基于高中语文研究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惯,提高个性化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智慧,自由地表达心灵。
同时,本研究还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以往的阅读和表达教学模式注重形式,量少质次,受应试结果的影响,上一阶段的课改还没有让教学走出应试的藩篱。
在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辨思维的启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顺利地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教师首先需要成为一个思辨者,并且必须根据学情将自己的思辨过程外化,形成一个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探索人们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并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培养核心素养的纲领或计划,而“批判性思维”便被普遍关注并高度重视。
我国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出:“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本文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提示,尝试一篇带多篇,将“三苏”的三篇《六国论》组成群文,通过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的异同,拓展写作“我的六国破灭观”,尝试探究对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一、思辨性阅读的涵义及特点“思辨读写”的创导者余党绪老师,用批判性阅读的定义来界定思辨性阅读的内涵:思辨性阅读即理性的、反思性的阅读,目的在于获取知识或者解决问题。
界定强调:“一是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者获得解决问题;二是阅读状态,是超越感觉与情感的理性状态;三是阅读过程,即防范思维惯性与惰性的反思过程。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首先是进行德育,人无德不立。
在语文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体现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无不体现着文人对气节、德行的自省与苛求,从政治抱负、治国理念到个人情怀、趣向都表现出鲜明的道德要求,作为其他学科基础的语文课,更有责任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思想,辨别时政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文化的洗礼中做一个于国于家有用的新时代公民。
这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其容易困惑的或关心的话题为中心展开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解开道德难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构思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构思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选取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的文本,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1. 阅读与写作任务群2. 口语与听力任务群3. 鉴赏与批评任务群4. 探索与创新任务群5. 文化与社会任务群三、教学过程1. 阅读与写作任务群通过教学文本的选择,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并通过写作任务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口语与听力任务群通过各种口语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3. 鉴赏与批评任务群通过鉴赏经典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并进行文学批评性写作。
4. 探索与创新任务群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翻译、改编或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5. 文化与社会任务群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评估方式1. 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评估:通过阅读理解测试和写作作业的评分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口语与听力任务群的评估:通过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的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3. 鉴赏与批评任务群的评估:通过文学鉴赏和批评性写作的评分来评估学生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4. 探索与创新任务群的评估:通过学生的文学翻译、改编或创作作品的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文化与社会任务群的评估: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和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索 ——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为例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索——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为例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鉴赏为主,但是学习任务群教学下思辨性教学非常注重在有效合作的前提下细读文本,具体分析、深入论证、不断探究与自我反思,对文本进行思辨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群教学;探索细读分析、发现独特是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关联。
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独特性,由于作者的个性和创作社会环境不同,作品的意蕴自然也不相同。
在思辨性教学中,应当积极引领学生通过细读分析去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辩证和批判思维,进而提升他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就在于读者对其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理解,而思辨性教学要求读者反复揣摩去发现作品的特点。
揣摩的过程同样是思辨的过程,思辨过程中会给读者带来发现的惊喜,当然发现的前提是学生要对自己的理解反思。
在不断反思中质疑,在不断质疑中去实现理解的逐步深入,从而达到对作品的多元化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下面是笔者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吟留别》”)的思辨性读写教学片段。
《吟留别》这首诗,学生在初读之后,即可轻松概括出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李白梦游天姥山的过程,抒写了作者对权贵的蔑视,展现了作者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没有注意到诗歌的细节和诗歌的内部联系,所以获得的认知也是非常笼统的。
而获得思辨性的认知必须从笼统达到具体。
要实现这一过渡,必须细读文本,对初读的结论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找到深入分析问题的切入点。
因此,笔者首先让学生对初读后的结论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合理,并质疑其中的问题。
学生的质疑、分析如下:生1: 一个普通的梦竟然引发如此的感慨,这是为什么?学生在初读后针对诗歌的内容与主旨的关系质疑这个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触发了这样的主旨?生2:梦往往是美好的、易逝的,犹如人的一生。
【结题报告】《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情况说明《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后,我们紧紧围绕“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产生的原因”、“在日常课堂教学、辩论赛、议论文写作等教学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的研究目标,查阅课题相关文献资料、阅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专著《语文思维研究学》、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学习讨论、交流,课题组成员以课堂为主阵地大胆进行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地进行小结,及时进行微调校正、再实践。
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找到了适用于本校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高一(8)、高二(2)(3)(5)(6)、高三(1)(2)(3)(7)参加实验研究的九个班级的学生思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课堂面貌出现了喜人的变化。
二、主要过程(一)提出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在“课程目标”中更是明确指出: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可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思辨能力恰恰是许多学生所欠缺的,这在学生日常学习考试中表现尤为明显:课堂上惟师是从,不敢质疑;回答问题,理解片面,逻辑混乱;考试中简答题答案层次不清,理据脱节;议论文写作时说理肤浅甚至强词夺理、缺乏广度和深度等等,不一而足。
如此看来,要想确实落实课标要求,确实提高学生的说、写及探究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界定研究核心概念,确定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1.核心概念界定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为“思辨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指人们在分析、判断、推理、推断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它是高级思维能力的核心,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活动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引入思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思辨性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通过思考来学习。
例如,在讲授文学理论的时候,可以引入问题:“什么是文学,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引导了学生对文学的思考,还能够促使他们对文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思考。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某些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
通过引入思辨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活动水平。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问题、人物形象的解读、情感的体验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通过辩论、论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最后,在评价方式方面,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注重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写作表达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由学生们自由发表观点、提出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式与价值
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式与价值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分析和评价各类文本,并形成个人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加强他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下面将从教学方式和教学价值两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进行浅析。
一、教学方式1.启发式教学: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展开争论以及进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相关文献、材料和案例等,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和团队项目等活动,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见解。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发展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智慧。
3.创新性评价: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评价也应该具有创新性。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展示、个人论文写作、口头演讲以及对实际情境的解决方案等,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并展示出自己的见解和成果。
二、教学价值1.培养批判性思维: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辨析信息、判断价值和评价观点的能力。
学生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本的观点和结论,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判断标准。
2.促进创造性思维: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观点的能力。
学生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想象力,进行推理、辩证和创造性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和解读文本的更高层次。
3.提升阅读审美能力: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使其在阅读文本时能够感知、欣赏和评价其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观察、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逐渐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谈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谈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是针对高中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往往偏向于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采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展课堂互动和建设评价机制,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文中,将详细探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2 问题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可能面临一些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能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进行任务时可能会出现合作不够紧密、分工不够清晰的情况,导致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任务时可能会存在任务设置不够丰富多样、难度不够适宜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从任务中获得有效的提升。
评价机制建设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方面的能力,需要建立起更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升。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时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优化任务设置、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2. 正文2.1 分层次设置任务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中,分层次设置任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作者:梅玫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8期【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各种不足。
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近年来,高中语文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新课改中明确提出,现阶段下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哲学是其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智慧和思维的源泉。
下面就根据现阶段下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1.1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在长期以来国家不断地在增大教育投入,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教育资源的分布并不平衡。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数理化、政史地、音体美均需要了解,加上语文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常常会出现各种“波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很好的教学艺术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才能够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大城市中优秀的语文教师众多,但是在中部和西路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却较为薄弱。
1.2 语文教材中的哲理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近些年来,我国的语文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已经体现出了开放性、灵活性和艺术性的特征,几乎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都渗透着哲学思想,高中语文教材同样如此。
但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来看,教材的质量不仅对学生读写能力有直接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语文的“人文性”角度来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尤其是古代的篇章,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的思辨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重要能力。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往往过于注重记忆和应试,对于思辨却显得缺乏兴趣和训练。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亟需关注和改进的问题。
二、思辨能力的内涵思辨能力,指的是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全面分析并作出有效判断的能力。
思辨能力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要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分辨真伪,透过表象看本质,发现隐藏的逻辑关系和问题。
2.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要能够跳出传统思维框架,进行灵活的联想和想象,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要能够清晰地进行思维链条的建立,辨别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构建严密的论证。
4.判断力:学生要能够准确地评估信息,分清是非,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于思辨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话题进行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探索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辨欲望。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授,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体系。
同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开展讨论和辩论在语文教学中,讨论和辩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辩证分析。
4.阅读培养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和文章,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
谈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谈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学生对任务要求的理解不清、表达能力不足、学习动力不高等。
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提高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对任务要求的理解不清问题:学生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时,可能存在对任务要求的理解不清晰的情况,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地完成任务。
对策: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应该清晰地明确任务的要求和目标,尽量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可以多次强调任务的要求,并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示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
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与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准确理解任务的意图,确保学生对任务要求的理解完整准确。
二、学生表达能力不足对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表达训练,如辩论、演讲、写作等,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辅助性的工具与方法,如提供表达模板、给予表达技巧指导等,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表达中的问题,提高表达的效果。
三、学习动力不高问题: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中,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兴趣或动力,而产生学习消极情绪,影响任务的完成效果。
对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任务设计的内容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增加任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师还可以加强对任务的引导与激励,注重对学生的认可与肯定,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任务设计不合理对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灵活地设计任务,不断探索各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的形式和内容。
任务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同时也要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第二阶段基的研究中期报告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的研究》阶段研究报告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1、搭建组织构架,制定工作计划。
课题负责人张殿营、张华永老师带领课题组全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首先完成了课题组的组织构架。
课题负责人张殿营为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课题负责人张华永为教育硕士,省特级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参与并完成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各一项,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曾参与完成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研究,并主持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参与完成市级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且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两位负责人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在他们的带领下构建的课题研究小组具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
课题组中赵东京、李一飞两位老师为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科研能力出众;石璁聪老师为市教坛新星、省优质课二等奖获得者;殷广善、耿杰、谭传胜为中学一级教师,骨干教师,工作热情高,教改意识强。
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根据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将课题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18.10-2018.12),主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组,上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为课题实施阶段(2019.01-2019.06)主要工作为确定试点年级为高一、高二年级,确定试点班,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实践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开展研究,现状研究。
参加市的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第三阶段是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中期评估阶段。
(2019.07-2020.03第四阶段工作是交流、推广研究成果、课题总结阶段(2020.03-2020.06)。
2、举行开题仪式,召开启动会议。
课题组认真召开课题启动相关工作会议,邀请蚌埠市教科所陈俊民教研员和刘冬青、崔北湖等名师前来主持开题仪式并指导课题展开工作。
在开题仪式会议上,陈俊民教研员和几位专家给课题组提出宝贵意见,就课题需要拓展、深挖部分和方向调整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指导。
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因管圆圆摘要: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关键途径。
思辨能力的培养能够强化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从从而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由此可见培养思辨能力对于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的重要性,理应得到重视及关注。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思辨能力;培养措施议论文是语文高考作文常见文体,所以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成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主要任务。
有文献显示,加强思辨能力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思维、写作创新能力及写作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议论文写作质量及效率得到提升。
所以越来越多高中语文老师都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加强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证实了思辨能力培养对于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对此,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及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不仅在于老师单方面教学,还在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分析问题,所以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原则,将一定的课堂时间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分析和学习,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激发了学生兴趣及主动性,更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
例如,在对《沁园春·长沙》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直接以“长沙”或者“红色文化”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及主题探讨该文章的写作思路、逻辑及方法等,然后在该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篇相关的议论文。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引导学生关注和重视议论文写作思路及方法等,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并写出相关议论文,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多个角度解读教材,开展思辨性精讲第一,老师要结合教材收集多种教学资源,以此来丰富化和趣味化教学内容;第二,要针对不同教学资源及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课堂讲解方案,以实现多元化解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三,对于同一课本内容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以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及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多个角度解读中强化思辨能力;第四,要基于课本内容挖掘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要点,然后进行思辨性精讲,并在该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内容,以强化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为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熏陶浸润与任务驱动——立足学生本位的整本书阅读
教学纵横一、整本书阅读的宗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学习任务群,并在2019年秋季起使用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设立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模块。
整本书阅读应是指向学生终生发展的事业,所以整本书阅读的宗旨应是:为了学生的一生而阅读。
为此,整本书阅读可按目的、要求、预期效果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熏陶浸润式自由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筛选著作和做读书笔记,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能有自己的感悟,写成有思考的读后感。
这一阶段的阅读对书目不做统一要求,鼓励学生文史哲泛读,以经典著作为主,可略微涉猎有影响的流行作品,不让学生把读书当任务,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第二阶段是任务驱动式深度阅读,目的是依托专题教学,选定共读书目,自选研究角度,打通课堂内外,开展较有深度的学习,形成交流争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专题研究能力。
二、立足学生本位的整本书阅读实践1. 熏陶浸润式自由阅读自由阅读的时间一般放在高一阶段,因为高一起始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可塑性强,对未来的文理分科和职业规划还没有明确的方向。
阅读恰好可以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为提升其学习能力、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阅读,对学生来说重点是培养兴趣,形成习惯,学会方法,对老师来说则重在兴趣引导和学法指导。
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需要对阅读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做出说明,并对学生的阅读书籍类型进行审核。
每周开设一节专门的阅读课,建议师生共读,书目不限,关键是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老师的阅读行为对学生的阅读自觉也起着榜样作用。
为了督促阅读,增进交流,还可以设置“开卷三分钟”课前演讲主题活动。
语文课前用三分钟时间推荐一本经典书籍,介绍作者和内容,说说推荐理由。
这种语文活动既能促进读书、分享交流、彼此激励,又是对读书效果的检验。
每个学生为了准备课前演讲,都需要回顾梳理所读书籍,总结阅读感受,这是思维能力的一次提升,同时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分析夏清摘要:在高中阶段,为了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教师会采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为了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语文教师团队会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相关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关键词: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阅读教学策略引言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通常会制定目标性的学习任务以达到高效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法来整合日常阅读教学方面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探究意识将阅读内容转变为学习任务的一种手段,最终确保阅读教学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可以共同进步,协同发展。
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中参考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所谓的学习任务群阅读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团队将任务群阅读方法与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机融合。
该种阅读教学策略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在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技巧、梳理阅读材料内部结构以及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利用任务群的学习方法,是更好的将教材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拥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利用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转换为学习的任务,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文本内容,包括教材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具象化的表现到任务情景中,促进学生在开展综合阅读活动时,将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转换为实践活动,通过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把学习态度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探究。
通过语文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不讲,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通过阅读的方式将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进行系统的学习。
在阅读教学策略中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有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加强记忆,完成全面培养的发展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初探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初探导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思辨能力来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了教师们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进行初探,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现状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现状。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思维活跃但又缺乏一定的深度和系统性。
受到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存在局限性,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和课堂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现状,为后续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创设思辨性的学习情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思辨性的学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思辨性的文学作品或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争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五、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要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实践体验,开阔视野,提高思辨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学活动、写作比赛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思辨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高中语文课堂,怎么才能让孩子们“会思考”?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授人以网”才更重要!钓鱼的家伙事儿谁都会用,可真正能把鱼网织得结结实实的,那才是真本事!讲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提我最近在教高二的一群“熊孩子”,他们啊,一个个都像被灌了鸡血似的,对《红楼梦》里的丫鬟名字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晴雯、袭人,他们争论起来就好像真的穿越到了大观园里,吵得不可开交。
说真的,一开始我是有点头大的,这群孩子纯粹是“站队”!晴雯组的同学,个个伶牙俐齿,把晴雯赞美成“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真性情”;而袭人组的同学,则把目光聚焦在袭人的“温柔贤惠”和“识大体”上,甚至拿出一大堆论据来证明,说只有袭人才配得上宝玉,毕竟“贤妻良母”才是“封建社会”的标配啊!说实话,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就是单纯地对角色喜欢程度不一样,结果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在争论“谁更符合女孩子的理想形象”。
我当时的心情就很复杂,一方面感慨这些孩子真的把课文读进去了,还动脑筋想问题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这些孩子真的太单纯了,只会用“标签”去理解人物,完全没有意识到这背后反映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思维模式!于是我就决定,不能再让他们“站队”了,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辩论,去寻找答案!首先,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晴雯和袭人,她们都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吗?她们真的能够选择自己的命运吗?”然后,我就鼓励他们进行辩论。
我还特意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扮演晴雯和袭人,另一组扮演贾宝玉、王夫人等,让他们根据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去演绎这段故事。
你看,这帮小兔崽子一演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晴雯组的同学开始理解晴雯的叛逆、她的反抗,甚至她的“泼辣”都是她对封建礼教的无奈之举;袭人组的同学则开始反思袭人的“逆来顺受”,是不是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呢?更让我惊喜的是,这场辩论甚至还突破了课文原本的局限,他们开始讨论“女性的社会地位”,“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怎样才是真正的爱情”,甚至延伸到当下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女性的自我价值。
高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教学在高三阶段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是因为思辨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与思辨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基本环节。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深度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提供评价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积极思考和分析,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潜移默化地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因果关系、逻辑推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逻辑。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估,培养学生对多元化观点的接受和辨别能力。
二、写作与思辨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写作活动,例如写议论文、写读书笔记、写观后感等。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特定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察。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和论证,从而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对立观点的辩论。
通过组织辩论赛或课堂辩论,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和论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审辩能力。
这样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课堂互动与思辨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欲望。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和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思辨性的教学资源,例如生活中的案例、历史事件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
通过与教材内容的对比和比较,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 鸡露 瀛≯ 2018年 1
DOI:lO.16681 ̄.cnki.wcqe.201802034
基 于 高 中语 文任 务指 令型 教学 模 式 的学 生 思辨 能 力培 养
杨 红梅 (贵 州 省 凯 里 学 院 ,贵 州 凯 里 ,556000)
摘要 :为 了引导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去思考,去写作 ,文章从立足课 堂,加 强训练 ;运用科 学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思 辨 能力 两 个方 面对 基 于 高 中语 文任 务 指令 型教 学模 式 的 学生 思辨 能 力培 养进 行 了阐述 。 关键词 :任务指令型 ;教学模式 ;学生思辨能力 中 图分 类号 :G63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号 :2095—6401(2018)02—0060—02
自 2015年 高 考 语 文 新 课 标 卷 作 文 通 过“写 信 ”“权 衡 与选 择 ’’等任 务指 令 型 来考 查 学生 真 正 的作 文 能力 后 ,任 务 驱 动型 材料 作 文就 登 上 了高 考 的舞 台。这 让我 们 看 到材 料 作 文 中增加 的任 务 型指 令 作 文 ,让 学生 在任 务 的驱动 下 去 思考 ,去写 作 ;让 学 生在 真 实 的情 境 中去 辨 析 ,去 比较 ,去 说 理 ,去 论证 。要想 让 学 生 的任 务驱 动 型作 文 水平 有 所提 高 , 教师 必 须先 训练 他 们 的 思维 ,而 思 维训 练 是作 文 教学 的本 质,写作过程的本质就是思维的过程,故作文教学呼唤 思维 训练 ,而思维训练的关键是思辨 ”。所谓思辨,就是分析的思 维 ,指 运 用 逻辑 推 导而 进 行 纯 理 论 、纯概 念 的 思考 ,它 与 综 合 的 、直觉 的思维 不 同[21。思 辨 能力 可分 为 思考 能力和 表 述 能力 两 部分 。
二 、运用 科 学的 方法 培 养学 生 的思 辨能 力 (一 )带着任务思考,掌握科 学的思辨方 法 思 辨 方 法 强 调 运 用 直 觉 判 断 和 个 人 洞 察 力 来 获 取 知 识 ,它 着 重个 人 的主 观 感受 ,认 为社 会现 象 实 际 上是 个 人 主 观经 验 。因此 ,教 师在 教 学 中要 让 学 生按 照 提 出 问题 或 假 设 、分 析 问题 和验 证 、得 出结 论 的模 式先 对 所 学 知识 进 行 思 考 ;之 后 再 引导 学 生思 考所 得 结论 为 什 么成 立 ,原有 假 设 为 什 么不 能 成立 ,以及 应 该如 何 解 决等 ;最 后让 学 生把 自己思 考 的这些 用 文字 记录 下 来 。
组织 辩 论 促 思 辨 :即 教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结合 杂 文 、议 论 文 、调 查报 告等 文 体 的特 点 ,在 引导 学 生掌 握 文本 特 点 和 结构 后 ,组织 学 生通 过对 某 一 问题 的辩 论 、辩 论 比赛 或 者 小 组 内 自由辩 论 等方 式 来训 练 学 生 的思辨 能力 。如 笔 者 在 上 贾 谊 的 《过 秦 论》时 ,就 引 导学 生对秦 国 的灭 亡 原 因 进 行 思 考 和 辩论 ;在 上 王羲 之 的 烂 亭集 序》一 文 时 ,引 导学 生 对 生 与 死 的意 义进 行 思考 和辩 论等 。同 时 ,经 常 结合 学 生 作文 内 容 ,组织 学 生针 对“当 代需 不 需要 雷锋 精 神 ”“老人 摔 倒该 不 该 扶 ”“见 义 勇为 要不 要 ”“中学 生 该不 该 谈恋 爱 ”等 问题 进 行 辩 论 ,这 样学 生在 自己 的辩 论 中培养 了思辨 能力 。
表 1 课前三分钟 口语训练任 务
课堂 发 言促 思 辨 :即教 师在 课 堂上、小 组讨 论 、独 立 思考 等 方式 来 对 学生 进 行任 务 指 令 型 教学 ,并通 过这 一系 列 的训 练来 培养 学 生 的思辨 能 力 。如课 堂 教学 中 ,当笔 者 讲 到 《雨霖 铃 ·寒 蝉 凄 切》“多情 自古伤 离 别 ,更 那 堪冷 落 清秋 节 ”一 句 中的“那 堪 ”时『31,就 引导 学 生联 想 到“可 堪 回首 ,佛 狸祠 下 ,一 片 神 鸦 社 鼓 ”(辛 弃 疾 《永 遇 乐 ·京 口北 固亭 怀古》)中 的“可堪 ”,以及“小楼 昨夜 又 东风 , 故 国不堪 回首 月 明 中 ”(李 煜 《虞美 人 ·春 花 秋 月何 时 了》)中 的“不堪 ”。由此给 出任 务 ,让学 生 分析 这三 词语 在 各 自句子 中有 何含 义和 表达 效 果 。学 生在 问题 任 务 的驱 使下 ,思考分 析 后 可 以得 出 这样 的结 论 :即从 表 面 上 看 ,“可堪 ”是“可 以 能 够 ”:“那 堪 ”是 “哪 里 能 够 ”,亦 即“不 能 够 ”;“不 堪 ”就 是 “不 能够 ”。结合 句 子语 境 可 以推 断 出 :“可 堪 ”表 肯 定 ,“那 堪 ”表疑 问 ,“不 堪 ”表否 定 ;“那 堪 ”与“不 堪 ”同 义 ,“可 堪 ”与 “那 堪 ”“不堪 ”反义 。又如 ,笔者 在 上完 ((药》《阿 Q正 传》《庄 周 买水》等 课 文 后 ,让 学 生发 挥 自己的 想 象 ,改 编 或 续 写 故 事 ,以此 来 训练 学 生思 维 的灵活 性和 独 创性 。高 中生 的认 识 能力 趋于 成 熟 ,通 过 系 列 的课 堂训 练 ,不 仅 可 以让 其 在 思 维 的过 程 中克 服 思想 方 法上 的片面 性 ,而 且 也 有助 于 学 生 思 辨 能 力 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