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探测原理
气象雷达工作原理
气象雷达工作原理气象雷达是一种用于探测和监测大气中降水、降雪以及其他强天气现象的仪器。
它利用雷达技术,能够远距离观测到降水粒子的位置、强度和运动速度,提供重要的天气信息,对于天气预报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象雷达的基本构成气象雷达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发射器:发射器产生并发射出脉冲雷达波,一般是用一台高功率脉冲管发射机实现。
2. 天线:天线通过转动和俯仰调整,将雷达波发射到大气中并接收回波信号。
天线的设计决定了雷达的探测范围和精度。
3. 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回波信号,并进行放大、滤波和解调,提取出有关降水的信息。
4. 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距离、速度和功率的计算。
5.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将经过处理的雷达数据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供气象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雷达测距和测速的原理。
当雷达波发射到大气中时,部分波会遇到大气中的雨滴、冰晶等降水粒子,这些粒子会散射部分波回到雷达接收器,形成回波信号。
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到达时间和相位差,可以计算出降水粒子与雷达的距离和速度。
这样,气象雷达就能够实时探测到大气中降水的位置、强度和运动信息。
在雷达的显示设备上,通常采用不同颜色的图像来表示不同强度的回波信号。
浅蓝色表示较弱的回波,绿色表示中等强度,黄色和红色表示较强的回波,紫色则表示极强的回波。
气象人员通过观察这些图像,可以判断不同区域的降水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强天气现象,如暴雨、冰雹等。
三、气象雷达的应用1. 天气预报:气象雷达能够实时监测气象现象,准确判断大气中的降水情况和强度,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数据。
通过分析雷达图像,气象人员可以预测降水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帮助公众和相关机构做出应对措施。
2. 防灾减灾:气象雷达可以及时探测到强降水、雷暴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为防灾减灾提供关键信息。
根据雷达的观测数据,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发布预警,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灾害的发生。
气象雷达工作原理
气象雷达工作原理气象雷达是一种用于探测大气中降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仪器。
它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探测物体的散射信号,从而获得天气信息。
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如下:一、发射信号气象雷达的首要任务是向大气中发射无线电波。
通常使用的是10公分到1毫米波段的无线电波,这些波段的电波能够穿透云层并与降水粒子进行散射。
雷达通过天线将电能转换成电磁波,并以高频率向外辐射。
二、波与物体相互作用当雷达波遇到大气中的物体,例如云层和降水粒子时,它们会与这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电波的散射、衰减和反射。
散射:物体的尺寸比电磁波长短时,散射现象就会发生。
散射信号的强度与目标物体的特性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有关。
衰减:电磁波穿过介质时会发生衰减,这是由于介质中的颗粒和分子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
反射:当雷达波遇到大气中的物体时,一部分电磁波会被反射回雷达的天线。
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会被用来分析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特征。
三、接收和分析信号雷达天线接收到反射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能并传输到接收机。
接收机会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以去除噪声和干扰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会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和显示。
四、图像生成和显示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雷达系统可以生成气象图像。
这些图像显示了天空中的降水分布、云层结构、风暴系统等天气现象。
根据图像所显示的信息,气象专家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和趋势。
总结:气象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探测大气中的降水和其他天气现象。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发射信号、波与物体相互作用、接收和分析信号以及图像生成和显示。
通过气象雷达的工作,我们能够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从而提前做好防范和安排。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如有需要请再次告知。
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
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
气象雷达是一种探测大气中气象要素的雷达。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目标物上安装气象探测器,探测出气象要素(如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然后将这些信息通过发射机传送到接收系统,再由接收机将这些信息译成电信号。
气象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现在有一个目标物,它的大小是0.1厘米,它离雷达的距离是10米。
如果你用一部普通的收音机去接收这个目标物,收音机接收到的信息就会通过无线电波传到收音机里。
这个过程会出现一些干扰,因为其中有许多频率都与我们的耳朵所能听到的频率不同,我们的耳朵就会对这些频率产生反应,把它们识别为相同或相近的频率。
如果我们用一部雷达去接收目标物,也是这样。
它会产生一种同频率、但不同波长(一般用波长为毫米、微米等单位表示)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通过目标物,最后被雷达接收到。
由于目标物在电磁波中反射回的信号强弱与发射信号的强弱是不一样的,所以对这部分回波我们无法进行探测。
—— 1 —1 —。
气象雷达原理
气象雷达原理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气象观测设备,它能够实时地探测大气中的降水、云层、风暴等天气现象,为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那么,气象雷达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
首先,气象雷达利用的是雷达波。
雷达波是一种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它能够在大气中传播并与大气中的水滴、雨滴等粒子发生相互作用。
当雷达波遇到这些粒子时,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回来的信号被接收器接收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大气中降水等天气现象的探测。
其次,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三个部分。
在发射过程中,雷达发射天线向大气中发射雷达波,这些雷达波经过传播后与大气中的粒子发生散射,并返回到雷达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接收到散射回来的信号后,将其送入接收机进行信号放大和处理。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雷达系统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解调、编码等处理,最终形成可视化的雷达图像,显示出大气中的降水、云层等情况。
此外,气象雷达还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来实现对降水速度和风场的探测。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于目标物体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
利用这一原理,气象雷达可以实时监测降水的速度和风场的情况,为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气象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利用散射现象和多普勒效应对大气中的降水、云层等天气现象进行探测,并通过信号处理形成可视化的雷达图像。
它在气象预报、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气象观测和预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气象雷达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天气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保障。
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关注气象雷达技术的发展,为气象观测和预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气象雷达原理及故障维护
气象雷达原理及故障维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预报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而作为气象预报的重要工具之一,气象雷达在提升气象预报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气象雷达?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故障,该如何进行维护呢?一、气象雷达原理气象雷达(Weather Radar)利用雷达技术来探测大气层的水汽、雨滴或雪花等,从而获取与降水有关的信息,如降水强度、降水范围、降水类型等,以用于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
气象雷达一般由天线、辐射源、高频能源、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几个部分组成。
它的探测原理是通过发射超高频电磁波,然后接收从降水粒子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获取降水的相关信息。
在气象雷达的工作过程中,首先是辐射源发出一束狭窄的微波,在遇到有水汽、雨滴或雪花等的地方,微波就会被反射、散射或衍射,然后被接收机接收回来。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和回波的时延,就可以计算出气象参数。
不同的气象参数可以通过颜色、亮度等方式在显示器上进行展示,让气象人员和公众可以直观地获取相关的气象信息。
二、气象雷达的故障维护尽管气象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象观测工具,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故障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气象雷达故障及其维护方法。
1. 天线故障天线是气象雷达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它承担着辐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重要任务。
如果天线出现故障,就会导致雷达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气象信息的获取。
天线故障可能是由于天线本身的老化、损坏或者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出现问题所导致的。
维护方法:在出现天线故障时,需要及时检查天线的连接是否松动、螺丝是否松动、天线表面是否有损伤等,如果是因为连接问题而导致的故障,只需要重新紧固连接即可。
如果是天线的损坏比较严重,就需要更换新的天线部件。
2. 信号处理器故障信号处理器是气象雷达中用于处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关键部件。
如果信号处理器出现故障,就会导致雷达无法正常处理信号,从而无法获取准确的气象参数信息。
气象雷达的探测原理
气象雷达的探测原理近年来,随着天气预报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天气预报精度也随之提高。
其中,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气象雷达,它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气象雷达的探测原理。
一、气象雷达的概念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进行气象探测的仪器。
它可以探测大气中的降水、云体、气体等物质,测量它们的位置、形态、速度等信息,从而实现对天气变化的追踪和预报。
二、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与被探测物体(如水滴、冰晶等)发生相互作用而反射回来的原理。
具体来说,气象雷达发送出的高频电磁波会不断地在空气中传播,当电磁波遇到大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等物体后,会被物体部分吸收,部分反射回来。
这些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也就是雷达回波信号,会被气象雷达接收器接收。
接收器接收到雷达回波信号后,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很多信息,如回波的强度、位置、高度、速度等。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绘制出降水、云体的三维空间分布图,进而推断天气变化的可能性。
三、气象雷达的分类根据探测物体的不同,气象雷达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降水雷达和风暴雷达。
1. 降水雷达:以探测降水为主要目的的气象雷达。
它主要探测大气中的水滴、雪花等形成的降水量、强度、范围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气象预报人员。
因此,降水雷达也称为“降水探测雷达”。
2. 风暴雷达:以探测风暴为主要目的的气象雷达。
它主要探测风暴云体的结构、光学厚度、反射率、垂直分布、雷电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气象预报人员。
因此,风暴雷达也称为“多普勒雷达”。
四、气象雷达技术的应用气象雷达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除了降水、云体探测外,还可以用来探测风暴、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对天气灾害的预警和预报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气象雷达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水利、航空等领域,可以为这些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和服务。
总之,气象雷达技术是当今天气预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探测手段。
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天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人们来说意义重大。
气象探测技术是现代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地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而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度。
本文将介绍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第二章:气象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1.气象探测技术的概念及分类气象探测技术是指通过研究和应用相关物理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大气的各种物理量进行观测、测量、探测及分析,从而了解气象变化的科学技术。
通常,气象探测技术可划分为表面观测、探空观测、遥感探测以及雷达探测等多个领域。
2.主要气象探测设备及原理(1)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包括常见的气温计、气压计、湿度计、降水量计等。
其原理是通过散热、膨胀、振动等物理过程来测量大气各种物理量。
(2)探空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探空气球、探空火箭等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设备载体进入大气层,在对应高度内进行各种物理量的观测,然后将信息回传到地面。
(3)遥感气象观测设备:包括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通过测量电磁波与大气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获取气象数据。
(4)雷达气象探测设备: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受其回波,来探测大气中的降水、云雾、风暴等物理量。
第三章: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优势与传统的天气预报方法相比,气象探测技术能够获取更加准确、及时的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更加精确的依据。
2.常见的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探空气象观测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探空气球、探空火箭等探空设备可以获取大气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气压等信息,进而揭示大气的垂直结构,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遥感气象观测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观测全球的气象变化,包括云图、降水图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预报全球范围内的天气。
(3)雷达气象探测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雷达技术可以实时探测降水、云层、风暴等天气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天气雷达原理
天气雷达原理天气雷达主要是利用雷达的原理来探测大气中的天气情况,包括降水、气象云、风向、风速、雷暴等。
它可以通过扫描大气中的物理量来确定大气中是否存在降水、风等天气现象。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媒介中的传播原理,通过向媒介中发射一定频率、一定方向的电磁波信号,当波在与媒介相反方向移动的物体直接或反射回来时,就能够通过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波,进而分析处理反射波信息,得到被探测物体的信息。
而电磁波的传播是以光速进行的,雷达利用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测出被观测物体与雷达距离的变化。
天气雷达通常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是S波段和C波段,其中S波段频率是2-4GHZ,波长是10-15CM;C波段频率是4-8GHZ,波长是5-10CM。
电磁波发射器作用下,电磁波穿过天空被云层、降水颗粒反射回来,经过收集和处理后,就可以获得云、雾、雪、雨、霜冻、雷电等天气数据。
不同的天气现象,其反射信号的极化、频率、强度等都有所不同,因此,雷达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就可以告诉我们天气状况。
雷达接收到反射信号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才能得到有关降水、风速、风向等的数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将接收到的多普勒雷达信号(Doppler Radar)转化为物理量,并进行噪声抑制、探测算法等。
2. 数据解码:将预处理后的雷达数据解析成相应数据库的格式,并存储到指定路径下。
这个步骤主要是将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转为具体的数据量。
3. 数据处理:将解码的雷达数据转换为气象学参数,经过网格处理、平滑化、去除杂散点等处理后得到雷达反演的大气物理量。
4. 数据可视化:将数据可视化为图像或动画,以便让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天气状况。
总的来说,天气雷达是一种不错的探测天气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到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
它的原理是利用雷达发射电磁波,通过接收回波反射数据来确定天气情况,是一种高效、灵敏且精确度高的解决方案。
气象雷达工作原理
气象雷达工作原理气象雷达是一种用于探测和监测天气现象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基于雷达技术。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量并探测目标的技术,利用气象雷达可以获取大气中的降水、风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
一、雷达信号的发射与接收气象雷达通过发射射频信号来探测周围大气中的目标。
雷达会以高速旋转的方式发射一束微波信号,并通过一个扫描系统将这束信号逐点地覆盖到探测区域。
这些微波信号会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并与大气中的物体发生散射作用。
当微波信号遇到降水等目标时,部分微波会被目标散射回雷达接收机。
二、散射信号的处理雷达接收机会接收到散射回来的微波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有关目标的信息。
为了消除由于雷达设备自身的振动等因素引起的杂散信号,雷达会进行天空背景信号的空时平均处理。
通过不断地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并将其进行平均处理,雷达系统可以抑制掉背景杂散信号,从而更准确地检测到降水等目标。
三、目标参数的估测当目标信号被接收到后,雷达系统将会对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以估测目标的一些重要参数。
雷达可以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来判断目标的强度或者降水的强度。
此外,雷达还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频率、相位等参数来估测目标的运动状态和特征。
四、图像的生成和展示根据对目标信号的处理和分析,雷达系统可以生成天气图像,并将其展示在雷达监测站的显示器上。
利用这些图像,气象工作者可以实时地观测到降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分布情况,并进行预测和预警。
这些图像通常以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目标的强度或降水的强度,从而方便用户进行观测和分析。
结语气象雷达是现代气象观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利用雷达技术来实时监测和探测天气现象,为人们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信息。
通过了解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气象预报和监测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天气状况,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安全和便利。
气象雷达原理: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与反射
气象雷达原理: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与反射气象雷达(Meteorological Radar)是一种用于探测大气中降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涉及到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和反射。
以下是气象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1. 发射电磁波:雷达发射器:气象雷达系统包含一个发射器,用于产生并发射微波或无线电频率的电磁波。
频率选择:通常选择的频率为微波范围内的S波段或C波段,因为它们在大气中的传播较为有效。
2. 电磁波传播:大气传播:发射的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其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速。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电磁波在大气中具有散射、吸收和折射等特性,这些特性取决于波长和大气中的水分、气体和颗粒物等因素。
3. 遇到目标:目标遇到电磁波:电磁波遇到大气中的目标物,如雨滴、雪粒、冰晶等。
这些目标物对电磁波有反射、散射和吸收的作用。
4. 回波接收:接收天线:气象雷达包含一个接收器和天线,用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形成回波信号。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向和强度。
5. 图像显示:图像生成:处理后的数据被用于生成气象雷达图像,其中不同颜色或亮度表示不同的降水强度或天气现象。
6. 测量降水:降水率计算:根据回波的强度,气象雷达可以估计降水的强度和类型,从而提供有关天气状况的信息。
7. 多普勒雷达:速度信息:一些气象雷达还具有多普勒效应测速功能,可以测量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用于检测风暴内部的气旋或对流。
8. 实时监测:实时监测:气象雷达系统通常能够提供实时监测,使气象学家能够跟踪和预测降水和风暴的发展。
气象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信号,实现了对大气中降水和天气现象的探测和监测。
这种技术在气象学、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天气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天气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天气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原理探测大气中降水云的设备。
通过利用反射的电磁波信号,可以实现对大气中云的细节探测,能够预测天气变化、检测风暴和气象灾害等。
天气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雷达波的特性进行探测。
当雷达波射向大气中的云层时,
会与云中的水滴反射,形成回波信号。
这种信号会被天气雷达的接收天线接收并形成电信号,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雷达信号中,可以获得反射信号的回波强度,和回波垂直距离。
反射信号的回波强
度与云层中水滴的浓度、大小、形状以及位置等因素有关。
垂直距离则取决于雷达波传播
的方向和速度。
在天气雷达系统中,还设置了天线旋转机构,可以将天线按照一定的角度旋转。
这样
可以使得雷达波的扫描范围更广,能够探测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天气雷达的探测范围受到雷达波的传播距离、干扰和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雷达波的传播距离越远,信号受到干扰、衰减和扩散的程度越大,因此探测范围也就
越小。
为了提高天气雷达的探测范围和准确度,还需要进行天线校准、数据校正等工作。
在
使用天气雷达数据时,还需要进行数据解析、插值、描绘等处理,绘制出相应的气象图像,为气象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天气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雷达波的特性对大气中的云层进行探测,
通过反射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生成相应的气象数据和图像,为人们提供准确的气
象信息和预警服务。
多普勒气象雷达工作原理
多普勒气象雷达工作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超级厉害的多普勒气象雷达。
你可别小看这个雷达哦,它就像气象界的超级侦探,能发现好多关于天气的小秘密呢。
你知道吗?多普勒气象雷达主要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工作的。
就好像是雷达在对着天空大喊一声:“天气情况咋样呀?”然后等着天空回应它。
这个雷达会发射出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就像一个个小小的信使,朝着天空中的云啊、雨滴啊之类的东西飞奔而去。
当这些电磁波碰到云里的小水滴或者雨滴的时候,有趣的事情就发生啦。
这些小水滴和雨滴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它们会把电磁波给反射回来。
就好像是它们接到了雷达的问候,然后赶紧回答:“我们在这儿呢!”雷达就会收到这些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那多普勒气象雷达的独特之处在哪呢?这就和多普勒效应有关啦。
想象一下,你站在路边,一辆汽车鸣着喇叭呼啸而过。
当汽车朝着你开过来的时候,你听到的喇叭声音是比较高的音调,等汽车开过去远离你的时候,你听到的喇叭声音音调就变低了。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体现。
在气象雷达里呢,当雨滴朝着雷达运动的时候,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就会变高;要是雨滴是远离雷达运动的呢,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就会变低。
雷达就可以根据这个频率的变化,算出雨滴是朝着哪个方向运动的,运动的速度有多快。
这就好比雷达能知道那些雨滴是着急地朝着某个地方赶去,还是慢悠悠地在天空溜达呢。
而且呀,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强度,雷达还能知道云里有多少小水滴或者雨滴呢。
如果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很强,那就说明云里的小水滴或者雨滴比较多,可能是那种厚厚的云层,说不定还会带来一场大雨呢。
要是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比较弱,那可能就是比较稀薄的云,也许就只是飘过几片小云彩,不会有啥大动静。
多普勒气象雷达还能对不同高度的天气情况进行探测。
它就像一个有着好多层的大蛋糕,每一层都能仔细地查看。
这样就能知道在低空是不是有大雾要形成啦,在高空是不是有强对流天气在酝酿呢。
这个雷达就像是气象工作者的得力小助手。
气象雷达原理及故障维护
气象雷达原理及故障维护
气象雷达是一种通过向大气中发射微波,并利用接收到的回波信息进行天气观测和预
测的设备。
它利用微波的散射和反射特性来探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等气象现象。
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发射器:气象雷达通过发射器产生并发送出具有一定频率的微波信号。
2. 发射天线:发射信号通过发射天线输入到大气中。
3. 大气散射:发射信号在大气中与雨滴、冰晶等颗粒发生散射,部分能量会被颗粒
反射回来形成回波。
4. 接收天线:接收天线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
5. 接收器:接收器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混频等处理。
6. 图像处理和显示:处理接收到的信号,获取气象信息,并将结果以二维或三维图
像的形式显示出来。
气象雷达故障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雷达天线和传输线路的检查:检查雷达天线和传输线路是否存在损坏、松动或螺
纹连接不良等问题,确保信号正常传输。
2. 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检查:检查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否正常工作,通过测量输
出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来评估雷达的性能。
3. 天线指向的校正:校正雷达天线的指向,确保其与地面的水平和方向一致,以保
证测得的气象信息准确。
4. 天线反射器和天线架的整理:检查天线反射器和天线架是否有松动或损坏的情况,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气象雷达原理
气象雷达原理
气象雷达是一种用来探测大气中各种物质的仪器,尤其是用于探测降
水的分布、强度、类型等。
气象雷达的原理是通过向大气中发射电磁
波并接收回波,以分析大气中存在的各种物质,从而对天气变化进行
研究和预测。
气象雷达的发射和接收系统都是由一些必要的部件组成。
发射系统中
通常有由高功率电源供电的发射机和由方向寻址机构控制的发射天线。
接收系统包括具有高灵敏度的接收机和由旋转平台和数字化控制器控
制的接收天线。
发射和接收天线都是用来探测大气的电磁波所放置的
传感器。
当发射天线向大气中发送电磁波时,电磁波会由空气中的各种物质束缚,这些物质散射出的反射波则会被接收天线收集回来。
这些电磁波
回波的特征包括回波率、回波功率、波长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特征,
气象雷达可以获得有关降水强度和类型、风速和方向、雷电和波浪等
有用信息。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测和研究中极其重要。
它可以实时探测大气中各种
物质并提供有关天气变化的重要信息,这有助于减少灾害损失并提高
天气预测准确性。
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雷达也在不断发
展,未来它有可能受到更广泛的应用,对社会和人类的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气象卫星工作原理
气象卫星工作原理气象卫星是一种通过卫星技术来观测和监测地球大气状况的设备。
它可以实时获取地球大气的各种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天气情况,提供重要的气象服务。
那么,气象卫星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
1. 探测原理气象卫星使用一种叫做遥感技术的手段,通过接收和解析来自地球大气的微波辐射,来获取大气的各种信息。
这种微波辐射包含了大气中的水汽、云层等信息,通过对这些辐射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到大气的温度、湿度、云量等数据。
2. 探测手段气象卫星一般携带有红外线和微波探测器。
红外线探测器可以对地球大气的温度进行测量,通过不同波段的红外线辐射,可以获取不同高度和区域的大气温度信息;微波探测器则可以探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云层情况,进而推断大气的湿度和云量。
3. 数据传输与处理在获取到这些气象数据之后,气象卫星会通过卫星信号传输到地面用户站,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地面用户站会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气象图像,供气象学家和气象预报员进行分析和研判。
同时,这些数据也会通过卫星数据中心整合到全球气象网络中,为全球气象监测提供支持。
4. 应用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使其在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气象卫星获取到的大气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及时发布气象预譔信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帮助。
总的来说,气象卫星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和解析地球大气中的微波辐射来获取大气信息,通过不同的探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手段,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测手段,为气象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雷达 气象 原理
雷达气象原理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设备,常用于气象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通过发送高频电磁信号,然后接收并分析回波信号,从而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形态。
雷达的发射部分主要由发射源和发射天线组成。
发射源产生高频电磁信号,而发射天线将信号辐射出去。
当电磁波遇到目标物体时,一部分信号会被目标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信号则会被散射或反射回来。
雷达的接收部分包括一个接收天线、一个接收器和信号处理系统。
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回波信号,接收器将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信号,而信号处理系统则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回波信号的时间延迟和频率偏移,气象雷达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径向流动。
通过连续的扫描和测量,雷达可以绘制出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从而实现对气象现象的观测和预测。
在气象领域,雷达主要用于测量降水的强度、类型和分布。
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强度和反射率,可以确定降水的强度和类型,如雨、雪或冰雹。
此外,雷达还可以提供风暴的位置、运动和形态等信息,帮助气象学家预测和监测气象灾害,如暴风雨、龙卷风和暴雪。
总之,雷达是一种基于电磁波原理的气象探测设备,通过发送
和接收电磁信号来测量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形态。
在气象领域,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降水观测和气象灾害预测等方面。
大气探测原理与方法
大气探测原理与方法大气探测技术是地球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对大气成分、结构和运动等参数的测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层的变化和演化过程,掌握天气变化规律,以及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和预警。
本文将介绍大气探测的原理与方法。
一、大气探测的原理大气探测的原理主要基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测量特定物理量的变化来推测大气状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大气探测原理:1. 光学原理:利用光子在大气中的散射、吸收和辐射等特性,通过光束的传播路径和强度变化来推测大气中的物理和化学参数。
例如,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束等,可以测量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气溶胶浓度、温度和湿度等。
2. 电磁原理:通过测量电磁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和反射等特性,推测大气中的电离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等参数。
例如,利用电离层的反射特性可以测量电离层的高度、密度和组成等。
3. 声学原理:利用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等特性,来测量大气中的温度、风速和风向等参数。
例如,利用声纳技术可以测量大气边界层中的风速剖面。
二、大气探测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研究目标的不同,大气探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大气探测方法:1. 地基观测:通过在地面上部署观测站点,利用各种传感器和仪器对大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地基观测方法可以提供连续、精确的数据,适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2. 飞机观测:通过在飞机上安装大气探测设备,对大气参数进行空中观测。
飞机观测方法可以获取较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数据,适用于对局地天气和大气边界层等进行详细研究。
3. 卫星观测:通过在轨道上发射和运行大气探测卫星,利用遥感技术对大气参数进行遥感测量。
卫星观测方法可以获得大范围、全球性的数据,适用于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等进行宏观观测。
三、大气探测的应用大气探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通过监测大气参数的变化,可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帮助人们做好防范和调整计划。
气象雷达探测原理及应用范围
气象雷达探测原理及应用范围气象雷达是一种基于雷达原理来探测大气状态、气象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机器设备。
它主要利用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接收和处理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气象信息。
本文将从气象雷达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和应用范围三个方面来介绍气象雷达。
一、气象雷达的基本原理气象雷达探测大气的原理是依靠扫描大气中的微小水滴、降水、云和其它物质所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
当雷达发射的脉冲波束与某种物质相遇后,该物质会吸收或者在其表面产生反射,反射回来的信号被接收机接收。
通过计算发射和接收信号之间的时差,就可以确定障碍物与雷达的距离。
进一步做相位比较、功率谱分析等处理,就可以获取更加详细的气象信息。
二、气象雷达的技术参数气象雷达的技术参数有很多,我们挑选一些比较重要的来介绍。
1.雷达频率雷达频率是指雷达信号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
国际上常用的气象雷达频率范围一般在 3GHz - 35GHz 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频率不仅可以在短距离内传播,而且对反射信号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有较好的表现。
2.雷达脉冲宽度雷达脉冲宽度是指雷达发射的信号在时间上的长度。
对于气象雷达来说,脉冲宽度一般控制在 0.5 微秒左右,因为这会使得雷达系统的分辨率变得更加细致,可以更清晰地识别降水的形态和密度。
3.天线参数天线是气象雷达的核心部件,它对气象雷达系统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线的参数主要包括天线方向图、增益、波束宽度等。
天线的方向图表现了天线在地球空间中能接受来自不同方向的信号的能力。
增益则表示天线接受信号的灵敏度,波束宽度则是用来描述信号分辨率的参数。
三、气象雷达的应用范围气象雷达以其高效快捷、准确可靠的特点已经成为气象监测预警、农林牧业生产、水利、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的重要技术手段。
主要的应用范围包括:1.气象监测预警通过气象雷达可以及时有效地监测和预测各种天气现象,包括暴雨、雪灾、雷暴、霜冻等等。
这些预警信息对于有关部门和群众可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避免或减轻极端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气象雷达原理及故障维护
气象雷达原理及故障维护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远距离探测的气象观测设备,可以探测大气中的降水、云层、风暴等现象。
气象雷达原理基于微波的反射和散射效应,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其回波来实现对大气现象的观测。
气象雷达在气象预报、灾害监测和气象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象雷达的原理主要包括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三个方面。
1.发射原理:气象雷达通常使用雷达发射器产生微波信号,常见的频率为S波段(2-4GHz)和C波段(4-8GHz)。
发射器将微波信号发射到大气中,信号会与大气中的水滴、雨雪等颗粒发生相互作用,一部分信号被散射回雷达接收机。
2.接收原理:接收器接收到回波信号后,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然后送入信号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
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强度和频率对应着不同的大气现象,如降水、云层、风暴等。
3.信号处理原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系统处理后,可以得到大气中颗粒的分布、变化等信息。
信号处理包括对回波信号的滤波、解调、幅度测量等操作,以获取气象信息。
气象雷达的故障维护主要包括定期检查、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三个方面。
1.定期检查:包括对气象雷达的天线、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等组件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各部件的正常工作。
特别是对发射和接收系统的天线进行定期校准和调整,保证雷达的测量精度。
2.日常维护:包括对气象雷达的外部环境进行维护,如除去天线和设备表面的积水、积雪等物质,保持设备的外部清洁。
同时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零部件,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故障排除:当气象雷达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及时的故障排除。
首先应该检查设备的电源、天线、接收器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然后通过对各部件进行逐一检测和测试,定位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如有必要,可以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通过进行定期检查、日常维护和及时排除故障,可以确保气象雷达的正常运行,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气象预报和灾害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气象雷达探测原理简析
气象雷达探测原理简析气象雷达是一种用来探测大气中降水、云体、风场等信息的重要设备。
它通过发射微波信号,接收回波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有关大气变化的数据,以便气象预报和气象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本文将就气象雷达的探测原理进行简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原理。
1. 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气象雷达的探测原理主要依靠反射原理。
雷达向大气中发射微波信号,当信号遇到了云层或降水等物体,就会被部分或全部反射回来,回波信号会被雷达接收并记录。
这些回波信号的反射强度与云体或降水的特性有关,如其大小、形状、密度、含水量等等。
因此,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就能够了解到大气中云体和降水的情况,并从而进行气象预报和研究等工作。
2. 气象雷达的组成和特点气象雷达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等组成。
发射机产生微波信号,经由发射天线向空气中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由接收机放大、处理等,最后反映到显示屏上。
其中,发射机需要高功率、高稳定性和快速调制等能力,以便发射强信号;接收机需要高信噪比,以便接受弱信号并获得高分辨率的回波信号。
气象雷达的特点是能够对大气中云体、降水和其他大气变化进行实时、高精度地探测和监测。
其能够在远距离和广范围内进行探测工作,并能够快速反映气象变化,以协助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等工作。
同时,气象雷达也可以与其他气象设备(如气象卫星、民用雷达等)配合使用,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
3. 气象雷达的应用原理气象雷达主要应用于气象预报和气象研究等方面。
在气象预报中,气象雷达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的云体和降水,以预报未来天气情况。
通过对云体和降雨的形态、密度和降水量等特性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精细的预报数据,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
在气象研究中,气象雷达可以对大气中的云形态、降水分布和风场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回波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云体和降水特性、风速和风向等信息,为气象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关键的数据和资料,以推动气象研究的进展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探测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1.气象探测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是什么?气象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
研究范围是近地层大气、高空大气以及一些特殊区域的大气(如大气边界层,城市热岛环流,峡谷风场,海陆风场等)。
气象探测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探测的要素量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
分为近地面层气象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气象探测。
近几十年来,作为主动遥感的各种气象雷达探测和作为被动遥感的气象卫星探测,以及地面微波辐射探测等获得较多信息的气象探测方法,正在逐步进入常规气象探测领域。
这些现代气象探测技术应用于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极大的丰富了气象探测的内容。
2.气象探测的发展主要有那几个时期?①创始时期。
这是在16世纪末发明第一批气象探测仪器以前的漫长时期,这期间发明了相风鸟、雨量器和风压板等,不能对大气现象进行连续记录。
②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时期。
16世纪末,随着气象仪器的发明,开始了气象要素定量测量阶段。
③高空气象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
这时期陆续有人采用系留气球、飞机及火箭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探测。
④高空气象探测迅速发展时期。
这时期,前苏联、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都开始研制无线电探空仪,以及其他高空探测技术,为高空气象探测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⑤气象探测的遥感时期。
1945年美国首次将雷达应用于气象观测,后来发射了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把探测高度延伸到了500千米。
⑥气象探测的卫星遥感时期。
这个时期,气象探测不仅从根本上扩大了探测范围,也提高了对气象探测的连续性。
3.简述气象探测原理有那几种方法?①直接探测。
将探测元件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
应用元件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大气作用而产生反应作用的原理。
②遥感探测。
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③施放示踪物质。
向大气施放具有光学或金属性质的示踪物质,利用光学方法或雷达观测其随气流传播和演变规律,由此计算大气的流动状况。
④模拟实验。
有风洞模拟和水槽模拟。
风洞模拟大气层边界层风、温及区域流场状况。
水槽模拟大气层环流、洋流、建筑物周围环境流场特征。
可调控温度场,模拟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层结。
4.气象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那几个?①精确度。
即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
又包括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精密度考察的是连续测量值彼此相互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考察的是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
探测仪器的精确度取决于感应元件的灵敏度和惯性。
②灵敏度。
即单位待测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指示仪表输出的变化。
③惯性(滞后性)。
即仪器的动态响应速度。
具有两重性,大小由观测任务所决定。
④分辨率。
即最小环境改变量在测量仪器上的显示单位。
⑤量程。
即仪器对要素测量的最大范围。
取决于所测要素的变化范围。
5.如何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
要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原则上要确定台站地形具有典型性。
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要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
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
要保证时间代表性,则要保证大气要素观测的同时性。
要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可比性,则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站台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第2章云的观测1.叙述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的基本特征。
积状云:积状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和卷云,积状云一般个体比较明显,云块之间多不相连;层状云:层状云包括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层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云体均匀成层;波状云:波状云包括卷积云,高积云和层积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云块常成群,成行,呈波状排列。
2.叙述卷积云与高积云、高积云与层积云各有何异同?①卷积云与高积云共同点:云块比较小,一般成群,成行,呈波状排列;不同点:卷积云呈白色细鳞片状,像微风吹拂水面而成的小波纹;而高积云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薄的云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呈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常呈扁圆状,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
②高积云与层积云共同点:云块在厚薄,形状上都有很大差异,云块一般成群,呈层,呈波状排列;不同点: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常呈扁圆状,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层积云云块一般较大,有的成条,有的成片,有的成团;高积云薄的云块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呈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层积云常呈灰白色或灰色,结构比较松散,薄的云块可辨太阳的位置。
3.叙述卷层云与高层云、高层云与雨层云、雨层云与层云有何异同?①卷层云与高层云相同点:云体均匀成层;不同点:卷层云呈透明或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楚,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高层云呈灰白色或灰色,运抵常有条文结构,常布满全天;②高层云与雨层云相同点:云体均匀成层,常布满全天;不同点:高层云呈灰白色或灰色,云底常有条纹结构;雨层云低而漫无定形,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常有碎雨云;③雨层云与层云相同点:云体均匀成层;不同点:云层云低而漫无定形,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层云呈灰色,很象雾;雨层云云层厚度常达到4000-5000米,层云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
4.叙述荚状、堡状、絮状云的形成机理,各代表什么气层状况?荚状云:在山区由于谷地聚集充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常常在山脊上空形成荚状云,另外由于过山气流,或上升、下沉气流汇合而形成的驻波也会产生荚状云,多预示晴天;堡状云:包括堡状层积云和堡状高积云,,堡状层积云是由于较强的上升气流突破稳定层之后,局部垂直发展所形成;堡状高积云是由于中云的局部对流强烈而在局部垂直发展而形成的;如果天空出现堡状层积云而且大气中对流持续增强,水汽条件也具备,则往往预示有积雨云发展,甚至有雷阵雨发生;堡状高积云一般预示有雷雨天气;絮状云:絮状云有絮状高积云,是由强烈的湍流作用将使空气抬升而形成,预示将有雷阵雨天气来临。
5.叙述碎积云、碎层云、碎雨云的外形与成因有何不同?从外形上看:碎积云通常个体很小,轮廓不完整,形状多变,多为白色碎块;碎层云的云体为不规则的碎片,形状多变,移动较快,呈灰色或灰白色;碎雨云的云体低而破碎,形状多变,移动较快,呈灰色或暗灰色;从成因上看:碎积云往往是破碎了的或初生的积云,当大气中对流增强时,碎积云可以发展成淡积云,若有强风和湍流时,淡积云的云体会变的破碎,形成碎积云;碎层云往往是由消散中的层云或雾抬升而形成;碎雨云常出现在许层云,积雨云或厚的高层云下,是由于降水物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在湍流作用在下水气凝结而成。
6.简述对流云从淡积云Cu hum发展到鬃积雨云Cb cap的物理过程。
淡积云cu hum云体不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顶部呈圆弧形突起,垂直发展不旺盛,云底较扁平;当大气对流运动增强时,淡积云向浓积云发展此时轮廓仍然清晰,云底仍然较平,但云体个体高大而且底部比较阴暗,云的垂直发展旺盛,垂直高度一般大于水平宽度,顶部的圆弧形开始重叠突起,变得象花椰菜的样子;当对流继续增强,云继续垂直发展,云顶就开始冻结,云顶花椰菜形的轮廓渐渐模糊,即形成了秃积雨云,此时云的丝絮状就够还不太明显,云体的其余部分仍有浓积云的特性;到积雨云发展的成熟阶段会形成鬃积雨云,它的云顶呈白色,丝絮状结构明显,常呈马鬃状和铁砧状,底部阴暗,气流混乱。
以上就是从淡积云Cu hum——浓积云Cu cong ——秃积雨云Cb calv——鬃积雨云Cb cab 的过程。
7.对下面的记录进行分析,并描述天空状况,包括云状、云量、云的特征及可能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等。
答:在8h 时,天空中的总云量为4/10,低云量占2/10。
低云为淡积云或碎积云,或两者同时存在。
低云的云状为:云的个体不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顶部呈圆弧形的突起,云块较扁平分散孤立在天空,或者是个体很小,轮廓不完整,形状多变的白色碎积云。
中云为积云状高积云(絮状的或堡状的)或堡状层积云。
云状为云块的边缘破碎,象破碎的棉絮团,云块大小以及在空中的高低都很不一致,或者是云块细长,底部水平,顶部凸起有垂直发展的趋势,看上去象城堡或长条形锯齿。
高云为毛卷云,云状为云体很薄,呈白色,毛丝般的纤维状结构清晰,云丝分散。
从中云的情况来看,空中的气层不稳定,有较强的上升气流,云层可能会继续发展。
在10h时,总云量为6/10,低云量占4/10。
低云已经发展为浓积云伴有淡积云和层积云。
云状为:浓积云的个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比较阴暗,垂直发展较旺盛,顶部呈圆弧形重叠。
中云为由积云扩展而成的积云性高积云。
云块大小不一致,呈灰白色,外形略有积云特征。
高云已由毛卷云发展成为密卷云。
云体较厚,云丝密集,聚合成片,边缘毛丝般纤维结构仍较明显。
浓积云在早晨的发展,预示着大气层结不稳定,也许会有积雨云产生。
在12h时,总云量继续增多,占到8/10,低云量也在增多,占到6/10。
低云为浓积云的继续发展,中云为积云性高积云的继续发展。
高云不能观测清楚。
从云的发展来看,大气层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天气可能还要进一步地转坏。
在14h时,低云已经遮满天空,即总云量和低云量都为10/10。
低云已经发展成为鬃积雨云,带有砧状,并且可伴有积云、层积云、层云或恶劣天气下的碎云。
鬃积雨云的云顶有明显的白色毛丝般的纤维结构,并扩展成为马鬃状或铁砧状,底部阴暗混乱。
在云底可能有形状破碎、多变,移动较块,呈灰色或暗灰色的碎雨云。
由于低云的遮挡,这时看不清属于CM和CH的云。
鬃积云的出现表明对流云已经发展到极盛阶段,并发展成为成熟的积雨云,这会产生较强的阵性降水,可能伴有大风、雷电等现象。
在16h时,总云量仍为10/10,低云布满天空,但有空隙。
低云为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通常在高层云或雨层云之下。
它的云体低而破碎,形状多变,移动较快,呈灰色或暗灰色。
透过低云的云缝隙,可辨别中云为混乱天空的高积云,云底的高度不同,中空不稳定。
高云不可辨别。
由中云和低云预测大气层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会由雷雨天气。
第3章能见度的观测1. 影响能见度的因子有哪些?影响能见度的因子有大气透明度、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对比和观测者的视力指标——对比视感域ε。
大气透明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
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通过反射、吸收、散射等机制削弱光通过大气的能量。
导致目标物固有亮度减弱。
所以,大气中杂质愈多,愈浑浊,能见度就愈差。
在大气中目标物能见与否,取决于本身亮度,又与它同背景的亮度差异有关。
比如,亮度暗的目标物在亮的背景衬托下,清晰可见;或者亮的目标物在暗的背景下,同样清晰可见。
表示这种差异的指标是亮度的对比值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