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气象综合探测系统
中国新一代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及系统设计_李峰
中国新一代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及系统设计李峰秦世广张乐坚周薇徐鸣一王一萌(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摘要 本文通过对综合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及系统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一代运行监控业务的发展设想,并对新一代ASOM系统的功能、架构做了科学设计。
结果指出,新一代的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将成为装备保障工作的核心中枢,具有监控、指挥、调度、管理功能,应形成设备监控、维修保障、装备供应与评估业务关联互动的业务体系。
运行监控系统需突破目前依赖观测资料质量检查为主要手段的技术,建立以设备自身状态信息为主,人工故障检查和观测资料检查等多元信息相互校验的技术,实现监控、维修保障、装备供应的信息联动。
关键词:综合观测 运行监控 系统设计引言随着我国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为保障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稳定运行、准确探测,促进综合观测系统建设效益的发挥,中国气象局自2006年开始筹建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和业务,2007年完成了监控业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设计[1],2010年,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一期)建设完成,实现了对自动气象站、探空系统和天气雷达网的运行监控[2-3],主要功能包括运行监控子系统、站网信息管理子系统、维护维修信息管理子系统、装备供应保障信息管理子系统以及监控信息发布、综合分析评估、系统管理及基础平台等功能模块。
系统投入业务使用后,有利的保障了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提升观测系统业务可用性上发挥重要作用[4-5]。
据评估,2006至2012年间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从89.49%提高到98.79%,国家级自动站从97.01%提高到99.94%[6],业务值班人员通过ASOM累计发送监控手机短信100多万人次,热线电话3万多次,评估报告40余份。
在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正经历由人工向自动化观测的快速转变过程中,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已成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保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北京首都机场综合气象探测系统
北京首都機場綜合氣象探測系統于爲北京市首都機場南平東里1樓5單元501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民用航空運輸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2005年我國航空運輸總周轉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已經步入世界航空大國的行列。
首都機場作爲中國三大樞紐機場之一,國際國內航線最多,每天運行的航班量占全國航班總量的約四分之一,居全國第一,亞洲第一。
香港機場算得上是世界繁忙機場之一,可北京機場的平均日起降航班架次比它還要多300多架次。
06年,首都機場飛行量屢創新高,據統計,二季度共保障94787架次,比上年同期上升11、1%。
日高峰起降達1124架次,小時高峰起降達79架次。
爲迎接奧運,首都機場正在修建第三條跑道,建設第三航站樓,預計08年起降將達45萬架次。
現在首都機場有六條進出走廊,走廊口距機場100公里,一般在該處開始下降飛行高度,進入首都機場進近終端管制區,進行中低空飛行,直到降落在跑道上。
(在民航十一、五規劃中,北京終端管制區面積將擴大,包含第二機場。
和其他一些小的軍民用機場)這個空間區域就是首都機場航空氣象服務的重點區域。
面對首都機場密集的航班量,複雜天氣的影響日趨加大,據05年的統計,因天氣原因造成航班不正常,占不正常航班的18.3%。
例如今年夏季北京地區雷雨頻發,增加了機場、航空公司、地面交通、空中交通管制各方面工作及相互配合的難度,首都機場數次大面積延誤,國內四大航空公司被迫從7月15日---9月25日在17:00---20:00的雷雨易發時段,在首都機場削減了584個定期航班。
7月30日北京地區暴雨,造成通往機場的高速公路部分地段被淹,當天上午近300個航班延誤;04年12月1、2、3日連續三天大霧,能見度最低達50米,三天共有400多個航班延誤、取消。
更突出的是,首都機場因天氣原因影響而造成的大面積航班延誤、返航、備降及延誤後飛機的調用,會在全國與北京通航的機場引發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
首都機場的一次大面積延誤,全國的航班運行甚至幾天後才能完全恢復正常。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气象观测的演变过程的回顾,简要分析了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之间的关系,指出气象探测发展和促进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分析了气象的发展现状、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气象仪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标签:气象观测发展动向1气象观测演变概况气象观测是一个将气象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独立学科,代表了大气科学的发展前沿。
气象信息和数据是用来对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提供服务的基础,也能推动气象科学的发展。
159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空气温度表;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研制了气压表;1667年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胡克发明了压板式风速器;1783年瑞士科学家索絮尔发明了毛发湿度计。
正式由于这些仪器的发明,人类逐步实现了对压力、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实时定量观测,这正是大气科学得以建立的基础。
1960年代以来,声雷达、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的成功开发和测试,使人类得以得到高空天气的信息。
随着电子传感器和单片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气象观测的自动化进程,诸多气象观测站实现的对常规参数如湿度、温度、气压、风向、风速和辐射等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大大增加,减少了人工的负担。
随着气象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遥测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一个新的现代地球大气探测系统已经出现。
2气象观测推动了气象预报服务的发展回顾历史,能够了解到的是通过建立地面观测系统,出现了早期的短期天气预报和天气图预报方法;全球气象探测数据为天气预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天气雷达网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研究与临近天气监测警报的发展;世界气象卫星网络为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天气预报服务研究提供了实时的全球观测数据。
气象观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能极大地推动气象科学的发展。
由于气象站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令气象数据网络成为可能。
气象科学理论的发展给气象观测带来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气象观测技术水平的提高。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20140713)
专业气象观测能力显著增强
建成400个风能观测站,为 陆地风能资源评估提供坚实 基础 建成2075个自动土壤水分观 测站,在抗旱气象服务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建成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 ,开展农作物、林草和渔业 气象观测 建成221个海洋气象观测站 ,18个浮标站
121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布局图
现代气象观测发展来说,首先要讲综合集 成和系统集约,要讲科学应用。 综合观测不仅是观测方式上要综合统筹布 局,运行管理上更要统筹集约,并与整体业 务协调融合。 完整的综合观测业务包括集成观测、运行 监控、维护保障、标准规范或定位定标、信 息识别、数据质控、产品加工到应用等的全 过程。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概念
最终的气象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地位
综合气象观测对气象事业发展发挥重要基础支撑作用
气象预报预测 气象防灾减灾 应对气候变化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提 高 “ ”四 个 能 力
高空气象观测
观综 测合 系气 统象
农业交通电力等 专业观测
大气成分观测
国家气候观测网
风能观测 太阳能观测
天气雷达
观测自动化水平: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 专业气象观测实现自动化,观测准确度全面 达到WMO业务要求。
综合观测能力:气象卫星具备雷达主动观测和温 室气体观测能力,区域加密观测和全球资料获取 时效进一步提高。形成高空观测、商用飞机气象 观测(AMDAR)以及地基遥感和气象卫星组成 的垂直组网观测能力,观测准确度和时空分辨率 达到数值预报要求。完成灾害易发区局地天气雷 达布局,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重点区加 密,基本消除气象灾害监测盲区。完成基准气候 观测布局,实现气候区全覆盖,形成海-陆-气相 互作用的综合观测能力,观测准确度达到全球气 候观测系统(GCOS)技术要求。
消防气象检测设备(三篇)
消防气象检测设备多年来,如何尽快了解和处理好火场中的有毒物品及多种有毒气体对救援人员和其他人和生物的伤害,是消防人员遇到的难题。
为了解决此难题,德国消防科技部门近期已研制出专供消防部门使用的轻便移动式现场气象检测设备。
利用此设备可快速准确测定火场的有毒物质含量、有毒气体流动方向和速度。
此设备的关键仪器是:(1)安装在汽车中用12伏电池供电的分析仪。
它可对火场有毒气体流动方向和速度等数据进行准确检测和分析;(2)安装在小型支架上的数据传感器,它和分析仪组合联用;(3)气象数据模拟器,它可及时把设备测得的火场内环境温度、空气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和降水概率等数据及时显示和贮存起来备用。
设备中还备有供单项检测用的温度检测器、湿度计、风向和风力计及降水量检测计,供用户选择使用。
和设备联用的石英钟可把设备测出的有毒气体伤害现场和近区准确时间及时显示出来。
自动检测设备在紧急关头,对火灾现场内外的温度、风力变化和风速等信息变化每10秒钟检测和显示一次。
此外,此检测设备还可以检查火场中热蒸气和毒气混合体对人和生物的伤害程度,使消防人员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此外,设备中的气压表还自动测出现场的气压,并及时向消防指挥中心传输信息,预告数小时内现场气象和气压变化和威胁安全等趋势,在再次检测中如确实可能发生骤然变化,气象预测设备会及时发出光和声双警报信号,提醒人们加强安全装备,必要时暂时离开现场。
设备中的风力计用来检测、报告和记录现场每秒钟2~56米风速范围内的风力。
雨量计可测定现场和近区在几小时内可能发生的降雨量,便于消防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灭火后含毒水流入河流或公用水网,防止对人和生物及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水果蔬菜造成严重伤害。
设备中的小型计算机可把测得的各种气象数据及时贮存起来作为资料,供各级消防部门参考,便于在扑救有毒物质火灾时事先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
此设备投入使用后,深受各地消防部门和公众欢迎,因为在火场使用此设备,不但使消防人员安全,近区人和生物也免受伤害,当前正向德国和欧洲各国消防部门推广使用。
天启预报系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预报技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预报准确率,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研发了天启预报系统。
该系统集成了多种气象模型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天气进行精准预报。
本实验旨在验证天启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评估天启预报系统的预报准确率;2. 分析天启预报系统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预报性能;3. 为天启预报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数据来源:收集我国过去五年(2016-2020)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地面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2. 模型构建:采用天启预报系统进行模型构建,包括气象模型、数据预处理和模型优化;3. 预报验证:将实验组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计算预报准确率;4. 性能分析:分析天启预报系统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预报性能,包括预报准确率、时效性和稳定性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预报准确率实验组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表1 实验组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年份预报准确率(%)2016 85.62017 88.22018 90.52019 92.12020 93.8由表1可知,天启预报系统在过去五年内的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平均预报准确率为90.6%。
这说明天启预报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2. 性能分析(1)时效性分析天启预报系统的时效性分析如表2所示:表2 天启预报系统时效性分析时效性(小时)预报准确率(%)1 85.02 87.53 89.24 90.55 91.86 92.57 93.08 93.59 94.010 94.5由表2可知,天启预报系统在时效性方面表现良好,预报准确率随着时效性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2)稳定性分析天启预报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如表3所示:表3 天启预报系统稳定性分析年份预报准确率(%)2016 90.02017 91.52018 92.02019 92.52020 93.0由表3可知,天启预报系统在不同年份的预报准确率较为稳定,说明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作者:张志萍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0期摘要:为了提高我国气象工作的工作效率,中国气象局建立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来保障气象装备观测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监控业务。
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天气预报工作的需求。
针对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价格突出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是十分全面的业务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自动化监控等很多实用性功能,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1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特征分析通信系统安全是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的基本特征,要确保通信系统的安全就要确保网络的畅通,一定要使用高效的杀毒软件对通信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查杀,保证通讯系统始终在没有病毒的状态下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是业务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熟练业务操作。
以便于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从容应对。
当有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的时候,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证数据信息能够正常传输、气象观测工作能正常开展[1]。
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紧急事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相关职责,同时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制定应急方案,避免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时手足无措。
当实际工作中有预感有特殊状况发生的时候,要施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值班制,保证在发生突发性状况时通讯信息能够正常传输,气象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设立专职应急联系人员,保证在有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传输信息,以免有漏报或者瞒报现象出现。
在进行技术体制改革时,要依据上级气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体制改革,要与上级部门的指导思想高度一致,经常分析总结过去做过的工作,充分了解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各项工作都能够正常顺利的开展。
在能够保证所有业务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宽业务领域[2]。
2综合气象观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分析制定应急预案。
在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够通过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指导,及时高效的处理突发事件;要抽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天气预报实习:实习1--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 micaps系统操作
1、系统界面与基本操作
工具条
参
向上/下移 数 动层次 检
索
会 商 系 统
模 式 剖 面
模预 式警 平信 均号
云 图 动 画
新打 建开 交文 互件 层
初 始 比 例
动 画
监四 视分
模屏
式
文件向后/前翻
雨 量
WS 报
模 式
累 加
资 料
处
模历 式史 资资 料料 曲
邮 票 图
页(时间向更 早/晚移动)
理线
3. 将高空图消隐。
4. 调出当天08点地面填图,读出南京(站号58238)此刻的气压、气温、风 、现在天气、露点。将所调用资料全部删除。
5. 使用参数检索,调出欧洲昨晚20点500hPa高度场预报未来36小时的数值 产品。
6. 使用文件名检索,调出T639(T639文件夹)昨晚20点700hPa风场预报 未来24小时的数值产品。
西西伯 利亚
中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 亚
鄂霍茨克海
巴尔喀什湖
天山山脉
贝加尔湖 蒙新高地
阴山山脉
渤海湾
黄河 黄海
日本海
日本 岛
四川 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 东海
南岭
北部湾
黑海
里海 咸海
巴湖
贝湖加拉湾 中南半岛
东 北 地 区
阴山山脉
河 套 地 区
秦岭
华
太 行 山
北 地
脉区
四 川
7. 使用参数检索,调出昨晚20时日本传真图572,找到700hPa上的湿区( 温度露点差(T-Td)<4),和782,查看850hPa温度场、风场和 700hPa上有上升运动的区域(阴影区)。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
第 34 卷 ,第 3 期 2008 年 3 月
气 象
METEOROLOGICAL MONTHLY
Vol.34 No.3 March,2008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
宋连春 李 伟
(中 国 气 象 局 大 气 探 测 技 术 中 心 )
提 要:回顾了气象探测发展史,分析了气象 探测与 气象预报、气象 科学 发展 之 间 的 紧密关系,指出了气象探测的 发 展 推 动 了 气 象 科 学、气 象 预 报 和 气 象 服 务 的 发 展;进 一步描述了气象探测发展的现 状,对 于 新 技 术 的 应 用 前 景 与 气 象 仪 器 的 未 来 发 展 趋 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同时介绍了国际 GCOS、GEOSS、WIGOS综合观测计划。 关 键 词 :气 象 观 测 气 象 仪 器 国 际 综 合 观 测 计 划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
静止气象卫星。按照“多星观测、统筹运行、互为备份、 适时加密”业务模式的要求,完成风云二号03批静止气 象卫星工程。实施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工程,发展三 轴稳定的光学星和微波星两个系列,完成静止气象卫星 升级换代,形成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运行、在 轨备份”的业务格局,成像通道最高空间分辨率达百米 量级,区域观测频次达到分钟级,观测精度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2)实施进度 2014-2015年:完成农业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升级农业 气象业务软件系统,开展农业气象观测仪器设备考核, 完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建立相应的观测方法。 2016-2020年:在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及农业气象试验 站实现大宗粮食作物和林草生长状况观测自动化,建立 完善的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三、主要任务
3.农业气象观测 (1)主要内容
基于红外、微波和图像处理技术,建立完善主要农作物、 牧草和林果自动观测方法。
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建立星地观测资料 融合方法,升级完善农业气象业务软件系统,加强实时 数据质量控制,制作和分发农业气象观测产品。建立与 自动化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章制 度。
(2)实施进度
2014-2015年:完成交通气象观测站标准制定和设备定型,通过部 门共建、数据共享推进各地交通气象观测站建设,重点开展干线公 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并投入业务运行。国家高速公路和西部 (西藏2020年:形成满足交通气象服务需求的交通气象观测网。国 家高速公路和西部(西藏、青海、新疆)干线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 平均间距达到约20公里,重点服务线路达到15公里。
三、主要任务
6.其它专业气象观测 (1)主要内容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张文建【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0(036)003【摘要】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安全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天气监视计划(WWW)建立的全球观测系统(GOS)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观测系统(GOS)的起源、演进和现状.及其对全球气象业务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描述了滚动需求评估过程的要点,即世界气象组织如何评估观测能力满足用户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地指导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给出了全球观测系统到2025年发展的远景的描述,解释了未来观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世界气象组织新举措: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一个综合、全面和协调的观测系统,它将以高效益成本比和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提升他们为天气、气候、水和有关的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纵观测系统与伙伴组织观测系统的协调合作,造福社会.【总页数】8页(P1-8)【作者】张文建【作者单位】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与信息系统司,瑞士,日内瓦【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世界气象组织对辐射观测站的新分级标准 [J], 王炳忠;申彦波2.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空间部分2040年远景发展规划的解读 [J], 张文建3.综合全球观测系统(WIGOS)空间部分2040年发展研讨会简介 [J], 张鹏;宏观;陆风;4.WMO综合全球观测系统(WIGOS)减轻灾害风险(DRR)工作组会议简介[J], 吴晓京;5.参加世界气象组织Ⅱ区协综合观测系统研讨会总结 [J], 李昌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ASOM)业务职责流程(台站级试行)(1).doc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ASOM)业务职责流程(台站级试行)一、运行监控与维护维修信息管理负责运用ASOM系统填报设备故障信息、停机信息和设备维护信息。
(1)故障信息填报当省级监控部门发现设备故障或数据异常后,1小时内通知台站,台站按规定填报故障单。
同种设备同一次故障填写一个故障单,不同值班员根据不同故障处理情况或同一故障处理活动的不同及时更新维修信息。
①填写故障单雷达、探空系统故障:本省(区、市)气象部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时1小时内、汛期2小时内、非汛期3小时内。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本省(区、市)气象部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时1小时内、汛期2小时内、非汛期12小时内。
若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无法在ASOM系统中及时填报故障时,应在上述时限内通过电话等方式向省级部门报告,并采用离线方式填报,待网络恢复后24小时内在系统中补填。
②更新故障单台站应按要求填写故障现象,并及时更新故障处理过程。
维修活动结束后填写故障现象及主要处理过程、更换备件情况、维修人员等信息;根据故障维修活动,在应急响应和汛期期间应每日至少两次(上午9点、下午5点),非汛期每日至少一次(每日上午9点)更新故障维修信息,但若维修活动无进展可不更新;维修活动变更(如由故障诊断状态转为等备件或等人员状态)时应根据维修活动的变更随时更新故障维修信息。
③关闭故障单故障维修结束后2小时内关闭故障单,即填写真实的故障维修结束时间,完成故障维修小结。
(2)停机信息填报气象台站因常规维护(周维护、月维护、季维护、年维护)、故障维修等需关闭探测设备时需填写停机通知。
业务规定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非观测时段关机或探空、自动站等设备简单维护不需要停机时无需填写。
①发布停机通知探测设备因维修或维护需停机时,停机后1小时内在ASOM系统中发布停机通知。
②关闭停机通知停机结束后1个小时内关闭停机通知,在相应的停机通知中填写停机结束时间,即可关闭停机通知。
(3)常规维护信息填报根据目前国家业务规定进行各种探测设备的常规维护,维护结束后,需在规定时限内在ASOM中填报维护记录,以及真实的维护结束时间,ASOM将统计维护记录及维护时间。
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核心思路分析摘要: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的核心思路就是科学的划分系统结构,并结合系统建立的需求来设计系统结构的功能;通过应用关键技术让功能可以实现。
在实践中发现开展了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工作,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水平。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设计;实践;核心思路引言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们需要应用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来自动采集气象数据,建立一套系统监控系统,人们可以从监控系统中了解气象采集的情况,并给出各种优化的策略。
开展这项工作,可以减少气象观测运行的成本,减少人工观测带来的差异性问题,也会共享气象观测数据,打好智能化建设基础。
一、系统概述建立三层结构。
第一层是数据层,它负责采集和管理各种数据,第二层为服务接口层,它负责应用软件二次加工数据,让系统能够实时观测、分析呈现监测的数据。
第三层为表示层,这是人机对话层,人们可以应用计算机了解系统监测的情况,也可以根据需求研发移动端的APP,了解和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
二、系统结构(一)硬件设备气象部门需要应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太阳幅射传感器来采集气象信息。
硬件设施均支持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支持标准化的接口传输数据。
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硬件设备可以继续拓展。
(二)通讯设计当前人们可以选择有限或无限的通讯方式来支持数据传输,当前如果采用有线的组网方式会选择使用光纤传输,它的使用优势是数据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干扰、可靠性高、保密性强;不足是建设费用大,一旦发生故障难以确认发生故障的位置,如果要増加一个新节点就需要重新布线。
有线传输的优点正好是无线传输的不足,然而开展无线传输建设能让它摆脱线缆的束缚,它易于拓展,设施可以即插即用,维修起来也比较简单。
结合气象部门的数据传输需求,选择无线伟输是开展监控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
(三)数据管理当前人们通过建立云环境下支持WebGIS技术的数据呈现方式来开展数据管理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大气是个整体,要掌握大气变化的规律,就必须了解从陆地到海洋以至高空的大气整体情况。
因此,监视大气变化的各种类型的气象台站遍布全球。
因为气象观测数据世界公用,必须具备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所以观测场址选择、仪器安装布置、仪器性能型号、观测程序、方法、观测时间和时限、观测数值精度、计算、记录、统计、编发报的方法,都有国际上统一的规定。
1 地面气象观测地面气象站是最基本的气象信息收集源,负责收集地面附近的气象资料。
新疆地处中国天气的上游,大气探测任务重,基准站和基本站点多;气象站主要设置在南北疆的绿洲上,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形成两个环形带;在山区、戈壁、荒漠等人烟稀少的区域只有少量气象站。
1.1 新疆气象台站的布设2005年新疆有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12个(其中12个基准站、42个基本站、51个一般站、其它站7个),11个太阳辐射站,4个酸雨观测站,4个沙尘暴监测站,13个紫外线观测站。
4个农牧业气象试验站、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5个三类棉花观测站,14个探空站,4个小球测风站。
12个基准站和42基本站都布设了自动站,在39个(截至2005年10月底)一般站布设了自动站(还有12个未建自动站);建成了16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点;14个探空站中有5部L波段雷达建设完毕(另有3部在建),有新一代天气雷达7部(2部在建)。
气象站的任务,是完成国家常规的气象探测和高空气象探测以及生态环境、沙尘暴等的监测工作。
基准站、基本站的探测资料是全国各地制作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当地天气预报和服务工作的基础数据,同时这些气象资料还参加国际交换。
新疆其他行业(兵团、民航、水利等)还有178个专业气象台站。
其中,兵团有38个自动气象站、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站,38个铁路大风自动观测站和10个企业气象站的实时资料已经实现汇交。
1.2 地面气象站类别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
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
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的长期、连续气候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
气候观测资料作为同一气候区内其他站点的气候资料评定和订正的标准,必要时可承担观测试验任务,基准站每天进行24次定时气象观测。
2005年新疆有:阿克苏、阿勒泰、焉耆、若羌、奇台、哈密、和田、民丰、喀什、塔城、乌苏、伊宁12个基准站。
国家基本气象站简称基本站。
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中的主体。
国家基本站每天担负4次定时观测,昼夜值班,拍发天气实况报,少数参加全国和区域天气广播的台站,由于特殊原因,仅担负4次定时观测,不拍发天气实况报,也属国家基本站。
2005年新疆有国家基本站42个。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
主要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
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每天担负3次定时气候观测,2005年,新疆有51个一般气象站,大部分拍发天气报。
1.3 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是由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传输的气象站,可以连续自动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蒸发、雨量、辐射、地温(地表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等。
自动气象站网通过综合遥测设备,对气象保障服务范围内的气象要素进行连续监测,经计算机处理后,生成统一格式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子系统,通过通信传输系统(有线、无线)将数据资料传入数据库子系统,供各用户使用。
自动气象站有两种形式:⑴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仪器的感应部分与接收处理部分相隔几十米到几公里,其间用有线通信电路传输。
这种自动站早期用于实时查询气象资料,现在逐渐取代气象站主要观测工作。
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建82个、2005年建19个气象自动站。
其观测资料实现了实时传输,增加了气象监测的时空密度。
⑵无线遥测气象站(又称无人气象站):包括测量系统、程序控制和编码发射系统、电源三部分组成。
无人气象站通常能连续工作一年左右,每天定时观测4~24次。
可在1000km之外的控制中心指令或接收它拍发的电报,也可利用卫星收集和转发它拍发的资料。
无人气象站通常安置在沙漠、高山等人烟稀少的地区,用于填补地面气象观测网的空白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已经布设了部分无线遥测气象站。
1.4 地面气象站观测项目和时制国家气象站观测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日照、风、气压、气温、湿度、地面温度、地中温度(包括0.4m的直管地温)、冻土、积雪、降水和被指定为特殊需要的观测项目。
特殊项目有:压温湿自计、雪压、E–601型蒸发、直管地温、电线积冰、虹吸雨量计等。
1950年1月1日至1953年底,使用时区标准时进行气象观测。
1954年1月1日至1960年6月30日使用当地地方平均太阳时进行气候观测,使用北京时进行天气观测。
1960年7月1日起,一律使用北京时观测。
国家基准站每日进行24次定时气候观测;国家基本站进行4次(02h、08h、14h、20h)定时气候观测;国家一般站进行3次(08h、14h、20h)定时气候观测。
新疆1960年7月1日起有部分一般站进行4次定时气候观测。
1.5 太阳辐射观测站太阳辐射观测(简称日射观测),一般在地面气象台站增设。
1957年1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首批建立库车和若羌2个甲种日射观测站。
1957年3月至1971年7月,又陆续建立和田、喀什、乌鲁木齐、莎车、伊宁、哈密、阿勒泰、吐鲁番、库尔勒、沙湾县乌兰乌苏和西藏阿里狮泉河日射观测站。
2004年全疆承担辐射观测业务的气象站有11个。
一级站:乌鲁木齐、喀什,进行总辐射、散射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二级站:塔城、阿勒泰、伊宁、哈密、和田,进行总辐射、净全辐射观测;三级站:吐鲁番、阿克苏、焉耆、若羌,只进行总辐射观测。
新疆占中国辐射观测站的比例是11.2%。
1.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沿革1951年1月1日新疆气象台站统一实行中央军委气象局编发的《气象测报简要》;1962年1月1日全疆各级气象台站开始执行中央气象局修订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1980年1月1日新疆各级气象台站统一执行中央气象局编制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1979年版);1984年全疆气象台站统一执行中央气象局编制的《气象观测暂行规范(地面部分)》,1984年6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等27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首批试用《PC–1500袖珍计算机地面气象测报程序系列》;1996年,中国气象局制定并颁发了《气象辐射观测方法》;从1999年开始,中国气象局针对不同设备先后制定了《地面有线综合遥测气象仪(II型)观测规范(试用本)》和《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适用Milos500型)》,为各种类型的自动气象站的业务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1.7 2004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制定的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于2004年1月1日施行。
它既适用于自动观测方式,又适用于人工观测方式;同时,也兼顾了气象部门拓宽服务领域的需求和地面观测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它承接了1979年颁布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观测方法的连续性,规范了自动气象站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涵盖了1996年颁布的《气象辐射观测方法》的内容,新增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所需的地面状态观测、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扩充了部分观测要素的测量范围,摒弃了过时的观测项目和内容,部分内容和计算公式与WMO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取得一致。
新版规范不仅适用于气象部门各类地面气象观测站,其他部门不同专业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也可参照使用。
2 农业气象观测2.1 概述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根据服务的需要,选择气候、土壤性质、作物以及生产水平有代表性的站组成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网。
常规的农业气象观测在农业气象观测站上进行;各地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科研服务的需求,自行确定观测内容和观测方法;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物理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和记载。
(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
)2.2 农业气象观测站布设1955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开始组织农业气象观测。
1966~1978年,多数气象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基本停止。
1980年,新疆重新组织农业气象观测网,到1990年底,全疆共有农业气象观测站35个。
2004年新疆有一级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两个:乌兰乌苏、东坎;二级农业气象试验站两个:莎车、乌鲁木齐牧业气象试验站。
一级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20个:塔城、阿勒泰、博乐、伊宁、新源、昭苏、乌兰乌苏、昌吉、乌鲁木齐牧试站、哈密、吐鲁番东坎、库尔勒、阿克苏、巴楚、喀什、莎车、巴里坤、于田、和田、若羌;二级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16个:精河、乌苏、炮台、莫索湾、奇台、鄯善、焉耆、轮台、且末、库车、阿拉尔、拜城、叶城、麦盖提、阿合奇、阿克陶。
1998年为了加强对新疆棉花生产服务,在棉花大县增加了15个棉花观测站。
另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农业师、团(场)气象站也进行农业气象观测。
2.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技术规定。
2004年气象台站使用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在《农业气象观测方法》(1979年版)和气象台站观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初稿经台站试点并广泛征求意见后修改定稿,于1993年开始使用。
规范采用系列版本,分上下两卷。
上卷有:作物分册、土壤水分分册、自然物候分册、畜牧分册。
下卷有:果树分册、林木分册、蔬菜分册、养殖渔业分册和补充篇农业小气候观测。
2.4 作物观测作物观测是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作物的观测,鉴定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为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以及作物的气候评价等提供依据,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新疆作物观测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其中北疆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主。
另外昭苏、拜城等站观测油菜,塔城、新源等台站观测油葵。
作物观测的基本要求:①必须遵循平行观测的原则。
一方面观测作物环境的物理要素;另一方面观测作物的发育期进程、生长状况、产量的形成。
气象台站的基本气候观测,一般可作为平行观测的气象部分。
②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
既要有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的观测,又要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和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