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中学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中学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对策校园暴力,是指在中学校园内,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的具有攻击性的言语、行为或者肢体冲突。
校园暴力给校园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教育秩序。
针对校园暴力,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一、成因分析:1. 精神压力大中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挫折感、焦虑情绪,无法很好地应对自己的情绪,从而通过暴力行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2. 家庭问题一些学生面临家庭问题,比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导致他们在学校无法得到良好的支持和关爱,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3. 社会环境影响现如今社会上暴力行为频发,媒体上暴力信息充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一些学生误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4. 缺乏自控能力由于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和生理特点,他们存在较强的好斗倾向和冲动行为,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控制。
二、对策建议:1. 家庭教育学校应积极配合家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心理关怀和教育引导,让学生获得家庭温暖和爱的力量。
2. 个性发展学校应积极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健康的个性。
3. 增强自我控制通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绪,增强自我控制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面对挫折时能冷静地思考应对方法。
4. 增加矛盾化解渠道学校建立健全的矛盾化解机制,增加学生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学生诉求、抒发情感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寻求心理支持。
5. 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要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推动阳光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
6. 严格管理暴力行为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暴力行为,学校应严肃处理。
要从源头上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就必须多方合作,共同努力,学校、家长、社会都应该积极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校园暴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校园暴力成因及对策分析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性事件,包括言语、身体、网络、性骚扰等行为,给受害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校园暴力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校园暴力的成因之一是学校教育不到位。
一些学校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产生挫折感,以暴力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另外,一些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引导,容易培养出暴力行为。
其次,家庭环境也是校园暴力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缺乏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受到虐待、忽视等,容易形成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此外,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纵容,导致孩子目中无人,对权威无视,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再者,社会文化也对校园暴力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其中一种文化氛围,将暴力行为美化、鼓励甚至是认同,使得学生认为暴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此外,网络暴力的盛行也加剧了校园暴力,一些学生通过网络发布恶搞、侮辱他人的言论,进而鼓动他们进行暴力行为。
为了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学校应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同时,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
其次,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温暖和支持。
家长应注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社会应加强对校园暴力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暴力价值观。
媒体可以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曝光力度,强调暴力行为的危害性,增强学生对暴力的认识和警惕性。
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倡导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校园暴力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从立法层面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规范和打击。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创造一个安全和和谐的校园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家庭因素1.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成因。
家庭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都容易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
1.2 家庭暴力和冲突家庭暴力和冲突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之一。
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受到暴力和冲突的影响,容易模仿并将这种行为带入学校中。
1.3 家庭经济压力家庭经济压力过大也会导致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经济困难的家庭可能无法提供孩子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使孩子感到挫败和无助,从而产生攻击他人的行为。
二、学校因素2.1 学校管理不善学校管理不善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学校容易出现各种形式的欺凌和暴力行为。
2.2 学生间竞争压力学生间的竞争压力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之一。
学校过于注重成绩和排名,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激烈,一些学生为了获得优势而采取欺凌和暴力行为。
2.3 缺乏师生互动和支持缺乏师生互动和支持也会导致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学生在学校中感到孤立和无助,缺乏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容易成为欺凌和暴力的受害者或者加害者。
三、社会因素3.1 社会价值观扭曲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例如强调力量和竞争,忽视个体的情感和尊重,这些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2 媒体暴力和影响媒体暴力和影响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之一。
过度暴力和恶意的媒体内容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误认为暴力行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3.3 社会不公平和歧视社会不公平和歧视也会导致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暴力泛滥成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校园暴力不仅危害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容易引起社会恶性循环。
为了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和危害,需要深入研究校园暴力的成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1.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校园暴力的主要成因之一。
如受害者性格内向、孤僻,缺乏自信,容易遭受攻击;肇事者性格孤僻、自闭、好斗,缺乏沟通技巧,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一些受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其实缺乏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缺乏父母、师长或同伴的关爱,使得他们日益自闭。
2.亲子关系的疏离亲子关系的疏离也是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
在现代社会,因父母工作忙碌,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亲情不足的状况。
家庭教育的缺乏会导致学生缺乏亲情的关注和温暖,无法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帮助,生活不得以得到缓解,造成心理不健康。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
如社会价值观的失衡,经济衰退,教育资源的不均等。
社会环境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学生进行暴力行为。
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加强师生沟通和教育师生沟通和教育是校园暴力预防的重要手段。
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讲解,使其正确认识暴力的危害,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抵制暴力的能力。
2.规范校园内的行为规范校园内的行为也是校园暴力预防的重要手段。
校方应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尊重他人、爱护环境。
同时,校方也要加强对身体接触、语言暴力等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3.加强心理辅导加强心理辅导也是校园暴力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心理调解体系,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排解心中的不安和焦虑,防止形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暴力倾向。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是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它需要家长、老师、政府等众多力量的共同推动。
在校园暴力预防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制定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校园内的管理和监管,强化心理素质教育,维护每名学生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校园暴力问题在我们的学校中变得越来越严重。
这种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并对学校的安全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以期为学校及教育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指导。
一、成因分析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校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人们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导致家庭和社会压力的急剧增加。
这些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了校园暴力的产生。
2.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或者存在过分溺爱和过度控制的现象。
这种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认知不清、情绪不稳定,从而形成暴力倾向。
3.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对他们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一些学校存在的管理松散、教育资源不足、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容易滋生校园暴力的土壤。
此外,学校对暴力行为的处理不力,或者对加害者和受害者不公正对待,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校园暴力问题的认知,并对事件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预防策略研究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机制家庭教育作为校园暴力的重要源头,需要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教育机制。
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情绪,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相关部门可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加强学校管理与教育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课程设置,提供学科课程以外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校园暴力预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
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
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一些学生以身体、言语或心理等方式对其他学生进行侮辱、伤害或恐吓的行为。
校园欺凌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凸显,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分析校园欺凌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1. 社会文化因素校园欺凌的形成根源来自于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传统对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文化习惯等方面产生影响。
特别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校园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家庭中可能存在着家暴或对孩子精神教育不足,这使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欺凌他人的心态。
社会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社会中存在偏见和歧视现象,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对其他学生进行欺凌。
2. 学生个体因素校园欺凌的成因之一也源自于学生个体因素。
学生年龄、个性、心理素质的差异会导致校园欺凌的产生。
一些学生的自我意识薄弱,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容易被动,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过于自信,甚至过于自我膨胀,容易产生欺凌他人的行为。
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也会导致其被孤立排斥,产生对其他同学的欺凌行为。
3. 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对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学校的管理体制、师生关系、教育方式等形成学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一些学校管理不善,对学生的行为没有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导致欺凌行为的产生。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的纵容也是导致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
学校中对于欺凌行为的处理不力也会助长学生的欺凌行为。
二、校园欺凌现象治理策略1. 增加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途径进行宣传,营造一个重视校园欺凌现象的社会氛围。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认识,严肃对待校园欺凌现象,宣传倡导正能量的学校文化。
2.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校园欺凌现象的根源,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长应该增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同理心,增强孩子的道德观念,以防止其产生欺凌他人的行为。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更好地理解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之一。
社会环境的压力、家庭教育方式、社会价值观念等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家庭中的暴力行为、社会上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等都会导致学生对权力和暴力的误解,进而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之一。
学生在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容易使其产生攻击他人的冲动。
此外,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情绪管理能力差等也会增加其参与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也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师生关系、学校文化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例如,学校对欺凌行为的忽视、对受害者的保护不力等都会使欺凌行为得以滋长。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家长还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
2.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预防教育。
通过开展相关的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欺凌和暴力行为。
3.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也是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重要手段。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此外,媒体应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宣传和报道,引起社会的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氛围。
4.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学校应建立起有效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暴力、家庭冲突、父母离异等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创伤,从而表现出欺凌和暴力行为。
2. 学校氛围问题:学校氛围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
学校中存在的恶劣氛围、不良文化以及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行为。
3. 学生自身问题:学生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自卑感、攻击性行为、缺乏社交技巧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4.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社会中存在的暴力文化、网络暴力、媒体影响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加剧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2. 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和教育。
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师生沟通,提供心理辅导和培训,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3. 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加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4. 社会共同参预: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和介入。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认识和关注度,推动社会共同参预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进行综合预防。
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身体、精神或言语上的恶意行为,包括打骂、欺凌、歧视、报复等。
校园暴力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了解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范措施,对于维护校园安全秩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冲突频繁、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形成暴力行为的倾向。
2. 学校管理不善:学校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冲突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3. 同学关系紧张: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产生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排斥与欺凌等行为会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4.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媒体对暴力行为的渲染和宣扬以及社会道德观的削弱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校园暴力的发生几率。
针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对策如下:1. 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家庭暴力和冲突。
加强家庭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2. 学校管理加强: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和矛盾调解,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3. 提高师生关系: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正面榜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信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问题的扩大化。
4. 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校应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通过集体活动、团队建设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减少冲突和暴力行为的出现。
5. 加强社会教育:学校与社会需要密切合作,开展校园暴力宣传教育活动。
校园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校园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管理研究碡CAREERHORIZON校园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赵莉(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校园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师生的安全,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和谐社会建设时期校园暴力的新特点.探讨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治策略.关键词:校园暴力;价值观;防治策略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阻碍了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在此背景下,研究校园暴力的发展趋势,分析其产生原因,以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就成为理论界和学校教育者共同面临的课题.一,当前校园暴力的特点1.学生对教师的暴力事件增多.近年来,学生对教师的暴力事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报道,自2008年10月以来,有全国影响的杀师事件就发生了4起.从这些学生伤害老师的案件中可以看出,以往尊师重道的观念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老师的仇恨,这虽然是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和变形.这一趋势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2.因恋爱引起的暴力事件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西方自由式恋爱主义逐渐传至中国,大学生甚至中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还没有完全领会爱情的含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交异性朋友,谈恋爱当成了一种游戏,而一旦游戏失败就会产生报复的冲动.因恋爱而导致的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了增多趋势,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5.学生家长参与的暴力事件增多.以往,家长对教师大都比较信任,比较尊重,对教师体罚学生也能欣然接收.然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尊师重教"的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淡化.一些家长不但不再尊重教师,反而对教师采取暴力行为,直接导演了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由家长制造的校园暴力一方面反应了家长的低劣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正确人格的形成带来了负面影响.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探析1.价值观扭曲.价值观的扭曲是学生实施暴力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加之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其价值观逐渐扭曲变形.在这种变形的价值观引导下,学生开始仇恨学习,仇恨老师,仇恨学校收稿日期:2009.03.27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SJB7100017)作者简介:赵莉(1980一),女,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织全力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个体的教师也有进步的需求,而且随着组织发展的深入和教师水平的逐渐提高,学校组织的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支撑作用.学校竞争力强了必然给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与空间,教师水平高了也必然将学校推向更高的台阶.因此,学校发展总体目标与教师发展个体目标方向的一致性是我们进行校本培训的一个必要条件.(三)校本培训与教师继续教育的互补性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有多种方式,比如:学历教育,专业技术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相关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校本培训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师资培训活动,在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校本意识,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来说,校本培训既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一种超出一般意义继续教育形式的范畴.因此说,校本培训与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互补关系.创新校本培训模式对于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三,地方本科院校校本培训理念探索(一)设计合理路径,强化高存量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其引致作用高等学校教师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力资源具有其它类型人力资源所不具备的明显的高人力资本存量优势.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内部存在着人力资本存量的梯度差异性,高存量人力资一本个体存在向低存量人力资本个体的溢出效应,产生一定的引致作用,从而缩小资本存量差距.在地方本科院校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当设计合理的路径,比如示范授课,答疑讲座,项目课题等,强化高存量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其引致作用.(二)优化整合方案,激发校内优质资源潜能,逐步积聚校本资源优势校内优质资源是进行校本培训的重要依托.激发校内优质资源的潜能可以形成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 充分发挥校内优质资源的潜能和利用效率可以形成其它培训模式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校内优质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科群体的整体优势从而形成规模效应优势;再一方面,在利用优质资源培训教师的同时,实现了优质资源所需的人力资源的层级支撑,形成了循环促进优势.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校本培训中,应当优化整合方案,如专业团队建设, 重点项目申请,精品课程建设等,激发校内优质资源潜能,逐步积聚校本资源优势.(三)推进理念创新,加强校本培训模式构建,完善校本培训理论支撑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是关系到校本培训效果与效率的重要方面.培训模式的构建应当分两个层次:一个是理论模式构建,一个是实践载体构建.在地方性本科院校校本培训中,理论模式方面应当注重前瞻性, 切实性,创新性(如择优样本培训方式等),实践载体方面应当注重可行性,实效性和适应性(如素质训练, 学术论坛等).甚至仇恨整个社会.任何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加重这些学生的反叛心理,而产生暴力行为.2.心理素质脆弱.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一大原因.大多数学生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其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效仿性,很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而产生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报复心理等,如果个人的控制力比较差,往往会产生一些反常行为,甚至走向犯罪道路.调查显示,当前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压力应对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普遍偏低.一部分学生表示,当自己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后(比如恋爱失败,被别人讽刺嘲笑等),会采取暴力复仇.另外一些心理不健康,法制观念淡薄的学生,在社会上各种腐蚀思想的影响下,极易诱发其内心私欲的膨胀,对他人施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5.家庭的不当教育和引导.现在的家庭过多的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子女的精神需求,思想变化,感情烦恼很少留意,不会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女进行沟通引导,而采取了不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学生偏激心理形成.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视其为掌上明珠,容不得半点伤害,一旦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家长往往不是冷静分析处理,而是采取不当的报复手段,这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引导.4."尊师重教"观念的淡化.全社会"尊师重教"观念的淡化也是诱发校园暴力事件的一个主要因素. 尊师重教观念的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既有市场经济带来的金钱至上价值观的误导, 也有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还有教育和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虽然现在推崇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尤其是一些小学和中学,依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绩效的主要标准,进而对学生区别对待,而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另外,教师也由于各种原因,淡化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师德产生了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随之淡化.三,校园暴力的防治对策1.短期策略(1)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一些极端校园暴力的行为主体,心理素质大都比较脆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应该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逞能,好胜,霸道,急躁心理,使其紧张,不满等情绪及时得到疏解;另外,对已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促进其人格正常化,防止因小事而引发暴力案件.(2)给予一些特殊学生及其家长更多的人文关怀.一些贫困学生及家长往往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而产生自卑感,当这种自卑感达到一定程度,辅之以一定的外在刺激,就有可能超越极限而产生暴力行为.因此对贫困学生及家长给予人文关怀,使之感受到来自教管理研究CAREERHORIZON师,学校及社会的关爱,可以有效克服他们的抑郁情绪,从而消赊他们的暴力倾向.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及时了解每一位贫困生的心理变化,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和人文关怀.(3)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大多是由小事引起,学校应加强校园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小冲突,小矛盾,进行教育,化解,避免小矛盾变成大事故.2.长期策略(1)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家庭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和家庭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对学校而言,应将价值观教育纳入El常的教学工作中,改变过去那种书本式的应试价值观教育, 确立学生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现实需要与价值观教育统一起来.对家庭而言,应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家庭榜样,与学校形成有力的统一体,共同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而努力.(2)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是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途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个别辅导等形式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家庭和社会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磨难"的机会,让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礼,以提高其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把心理素质教育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再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充分发挥各自的心理素质教育功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3)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教育的支持和监管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使教师安心教育事业,避免教师为待遇问题而上访,罢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要规范教育培训行业,禁止在职教师以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开办各种类型的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培训班,辅导班.其次, 学校应努力营造一种安定,团结,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再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后,应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努力提高家长的社会公民意识.校园暴力有多种形式,多个行为主体,多种产生原因.我们应正确认识校园暴力,承认它的客观存在, 分析深层次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理, 而不是一味责怪教师的失职,学校的失当,甚至发出教育的悲哀等声音.短期内,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等措施消除校园暴力的诱发因素,以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长期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氖围等措施来消除校园暴力的根源,以达到根治校园暴力的目的.I。
校园暴力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的成因与预防措施校园暴力指的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出现的各类肢体或言语上的攻击行为,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校园暴力不仅破坏了学校的和谐氛围,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校园暴力的成因,并提出预防的措施。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1.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问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减弱,增加他们对暴力的容忍度。
1.2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管理不善、教师不能有效约束学生之间的冲突,缺乏及时解决校园暴力事件的机制,也会助长校园暴力的发生。
1.3 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冲突,以及网络暴力的泛滥等都是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
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2.1 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从小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2.2 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加强对师生关系的引导,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3 教师角色:教师需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和解决,促进正向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2.4 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暴力的危害与后果,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2.5 社会共治: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形成校园暴力预防的合力,加强校园暴力事件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校园暴力的关注度,倡导尊重、宽容、和平的社会氛围。
结语:校园暴力的成因复杂多样,不仅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需要以多角度、多方面的方法来预防和解决。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标题: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成因分析1.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缺乏教育意识、家庭暴力等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
1.2 学校环境问题学校管理不善、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之间竞争激烈等问题会加剧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
1.3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文化氛围不健康、社会价值观扭曲、媒体暴力影响等因素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二、预防措施2.1 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建立和谐家庭氛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2 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升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3 社会引导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关注和监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建立预防机制3.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校园欺凌和暴力防范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3.2 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应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匡助学生健康成长。
3.3 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4.1 媒体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关注和参预。
4.2 学校宣传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4.3 社会宣传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五、建立监督机制5.1 学校监督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校园欺凌和暴力监督机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2 家长监督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安全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中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中存在家暴、家长对孩子过度期望、家庭成员间缺乏沟通等问题,容易导致孩子在校园中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庭,对孩子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中存在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班级氛围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中存在的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班级氛围不和谐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中存在的暴力行为的宣传和摹仿,以及社会对于强者的崇拜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中存在的暴力游戏、暴力电影等媒体内容,以及社会对于欺凌行为的纵容和漠视,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4.个体因素: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个体的性格特点、情绪管理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待他人的方式。
一些个体可能由于自身的特点,容易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2.改善学校环境:学校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学校还应加强对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预防教育,增强学生对于欺凌和暴力行为的认知和拒绝能力。
3.加强社会宣传:社会应加强对于暴力行为的宣传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倡和平、友善的相处方式。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暴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体罚、欺凌、打架等行为。
校园暴力给学校师生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习氛围和学校形象。
本文将探讨校园暴力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成因分析1. 社会影响:社会上存在暴力文化,媒体和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场景频繁出现,学生容易受到暴力行为的影响。
2. 家庭教育: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偏向暴力和严厉,孩子在家中接触到的暴力行为会在校园中得到延续。
3. 个人心理问题:有些学生存在自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通过校园暴力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4. 缺乏监管:学校管理不严、师生关系混乱等现象导致学生在校园中没有明确的规范和约束。
5. 学习压力大: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竞争环境,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通过暴力手段来排解压力。
6. 社交问题:社交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更容易在校园中表现出暴力行为。
二、解决方法1.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注重孩子教育,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等。
2. 学校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3. 个人心理辅导: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4. 鼓励沟通:学校和家长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解决问题不要采取暴力手段。
5. 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应当关注校园暴力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教育打击暴力行为,共同维护和平的学习环境。
校园暴力是一个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的问题,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希望各方关注这一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近年来,校园暴力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校园暴力的发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导致了一些悲剧事件。
因此,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并采取合适的对策是当务之急。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1.社会环境因素校园暴力无法割裂于社会环境,社会的暴力现象渗透到了校园。
暴力电视节目、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家庭暴力事件等都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培养了他们的暴力倾向。
2.学校教育管理不善一些学校教育管理措施不够到位,对暴力行为和欺凌现象处理不当。
学校对校园暴力的态度不坚决、行动不果断,未能有效防范和制止,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
3.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关爱和教育,容易形成暴力倾向。
父母的家庭教育不到位、溺爱或严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使他们找寻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对于预防校园暴力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
家长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品质。
2.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明确校园暴力的举报和处理程序。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亲和、友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加强社会关注和监督社会大众要关注校园暴力问题,并加强对相关事件的监督。
媒体可借助报道、宣传等方式,引起公众的关注,推动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
政府部门需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校园安全监管。
4.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通过体育活动、音乐艺术、手工制作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5.加强反暴力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暴力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的冲突解决方法和友好相处的技巧。
组织学生参加反暴力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对话、谅解和理解来解决冲突,而非使用暴力手段。
校园暴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校园暴力原因分析及对策校园暴力是一种在学校内部发生的暴力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中存在家暴、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学校中转移情绪,表现出暴力行为。
2. 同学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虐待、排挤等行为而产生对他人进行暴力的倾向。
3.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过大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无法承受学业压力而选择以暴力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4.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校园内产生暴力行为。
二、对校园暴力的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需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注意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示范作用。
2. 同学关系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同学间关系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3. 学业压力释放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业压力,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释压方式,避免以暴力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4. 社会风气倡导社会应该积极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的发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各方的合作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将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成因。
家庭中的暴力行为、缺乏父母关爱和指导、家庭纠纷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欺凌和暴力行为。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之一。
学校对欺凌行为的忽视、师生关系的紧张、学生之间的竞争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3. 学生个体因素:学生个体因素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成因。
学生的性格特点、自尊心低、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差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赋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家长应该树立模范,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2. 学校管理: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监控和处理。
学校应该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善。
3. 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遇到问题时寻求匡助,而不是采取暴力行为。
4. 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应该关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各个层面的组织和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和讲座,向学生和家长普及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匡助和支持。
5. 心理辅导: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解决内心的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减少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习环境的问题。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暴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在校园中表现出欺凌和暴力行为。
2.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管理不善、教师不当引导、学校暴力文化等因素可能加剧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发生。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道德观念淡薄、社会暴力影响、媒体暴力呈现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4. 个体因素学生自身性格、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可能促使其参与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的重视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2. 学校管理的加强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
3. 社会共同关注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的关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氛围。
4. 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体素质培养,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冲突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媒体与网络的引导媒体和网络平台应加强自律,减少暴力内容的呈现,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6. 法律和制度的支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的立法和监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
7. 心理辅导和支持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抵抗力。
总结: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习环境的问题,其成因涉及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等多个方面。
为了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完善,校园暴力这一悲剧已经不再是罕见的现象了。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具有暴力性质或者威胁性质,严重影响学校安全和学生健康的行为。
学校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学校搭建起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发展人格的平台。
但是,校园暴力的出现已经严重地破坏了这一平台,严重扰乱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需要了解其成因,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一)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引起校园暴力产生的一种基本原因。
如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家庭环境的恶劣,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叛逆、暴力倾向等,这些不良行为的表现也就存在了。
此外,一些互联网兴起的“网红”、“网络游戏”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转化为不良行为甚至比如校园暴力。
(二)学校管理不善学校内部管理和治理的不善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
学校治理的不到位,一些校园暴力行为得到了放纵,学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学生管理不严格,校园保卫设施不足,都会造成校园环境的不安全。
(三)学生心理不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如果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就会引起各种问题,如健康状况、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比较心理和不满意心理是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同时,一些学生因为个人受挫,也会产生校园暴力的倾向。
二、校园暴力的预防策略(一)加强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预防校园暴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策划各种主题班会,加强德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让学生对于校园暴力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劝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基本准则,从而改变学生单纯且错误的观念和做法。
(二)完善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学校管理的一种方式,制定和完善校规校纪,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是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要在有关方面指导下,制定相关政策及具体操作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赵莉
来源:《职业时空》2009年第06期
摘要,校园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师生的安全,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和谐社会建设时期校园暴力的新特点,探讨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治策略。
关键词:校园暴力,价值观,防治策略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阻碍了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研究校园暴力的发展趋势、分析其产生原因,以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就成为理论界和学校教育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一当前校园暴力的特点
1学生对教师的暴力事件增多。
近年来,学生对教师的暴力事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报道,自2008年10月以来,有全国影响的杀师事件就发生了4起。
从这些学生伤害老师的案件中可以看出,以往尊师重道的观念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老师的仇恨,这虽然是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和变形。
这一趋势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2因恋爱引起的暴力事件增多。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西方自由式恋爱主义逐渐传至中国,大学生甚至中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还没有完全领会爱情的含义。
很大一部分学生,把交异性朋友、谈恋爱当成了一种游戏,而一旦游戏失败就会产生报复的冲动。
因恋爱而导致的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了增多趋势,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学生家长参与的暴力事件增多。
以往,家长对教师大都比较信任,比较尊重,对教师体罚学生也能欣然接收。
然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尊师重教”的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淡化。
一些家长不但不再尊重教师,反而对教师采取暴力行为,直接导演了一些校园暴力事件。
由家长制造的校园暴力一方面反应了家长的低劣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正确人格的形成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探析
1价值观扭曲。
价值观的扭曲是学生实施暴力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加之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其价值观逐渐扭曲变形。
在这种变形的价值观引导下,学生开始仇恨学习、仇恨老师、仇恨学校甚至仇恨整个社会。
任何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加重这些学生的反叛心理,而产生暴力行为。
2心理素质脆弱。
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一大原因。
大多数学生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其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效仿性,很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而产生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报复心理等,如果个人的控制力比较差,往往会产生一些反常行为,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调查显示,当前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压力应对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普遍偏低。
一部分学生表示,当自己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后(比如恋爱失败、被别人讽刺嘲笑等),会采取暴力复仇。
另外一些心理不健康、法制观念淡薄的学生,在社会上各种腐蚀思想的影响下,极易诱发其内心私欲的膨胀,对他人施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家庭的不当教育和引导。
现在的家庭过多的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子女的精神需求、思想变化、感情烦恼很少留意,不会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女进行沟通、引导,而采取了不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学生偏激心理形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视其为掌上明珠,容不得半点伤害,一旦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家长往往不是冷静分析处理,而是采取不当的报复手段,这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引导。
4“尊师重教”观念的淡化。
全社会“尊师重教”观念的淡化也是诱发校园暴力事件的一个主要因素。
尊师重教观念的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既有市场经济带来的金钱至上价值观的误导,也有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还有教育和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
虽然现在推崇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尤其是一些小学和中学,依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绩效的主要标准,进而对学生区别对待,而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另外,教师也由于各种原因,淡化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师德产生了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随之淡化。
三校园暴力的防治对策
1短期策略
(1)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一些极端校园暴力的行为主体,心理素质大都比较脆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因此应该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逞能、好胜、霸道、急躁心理,使其紧张、不满等情绪及时得到疏解;另外,对已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促进其人格正常化,防止因小事而引发暴力案件。
(2)给予一些特殊学生及其家长更多的人文关怀。
一些贫困学生及家长往往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而产生自卑感,当这种自卑感达到一定程度,辅之以一定的外在刺激,就有可能超越极限而产生暴力行为。
因此对贫困学生及家长给予人文关怀,使之感受到来自教师、学校及社会的关爱,可以有效克服他们的抑郁情绪,从而消除他们的暴力倾向。
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及时了解每一位贫困生的心理变化,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和人文关怀。
(3)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
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大多是由小事引起,学校应加强校园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小冲突、小矛盾,进行教育、化解,避免小矛盾变成大事故。
2长期策略
(1)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家庭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责任。
对学校而言,应将价值观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改变过去那种书本式的应试价值观教育,确立学生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现实需要与价值观教育统一起来。
对家庭而言,应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家庭榜样,与学校形成有力的统一体,共同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而努力。
(2)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
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是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途径。
同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个别辅导等形式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家庭和社会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磨难”的机会,让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礼,以提高其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把心理素质教育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再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充分发挥各自的心理素质教育功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3)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教育的支持和监管力度。
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使教师安心教育事业,避免教师为待遇问题而上访、罢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次,要规范教育培训行业,禁止在职教师以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开办各种类型的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培训班、辅导班。
其次,学校应努力营造一种安定、团结、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
再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后,应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努力提高家长的社会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