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威廉一世与磨坊主的故事
德国威廉一世与磨坊主的故事
德国威廉一世与磨坊主的故事德国威廉一世与磨坊主的故事国王与磨坊主。
在普奥战争结束后,大获全胜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在沉静于,普奥战争胜利所带来的巨大喜悦和荣耀中,但就在此时,威廉一世正在波茨坦的宫殿里,俯瞰宫殿周围的风景,突然,威廉一世看到了一座有碍风景的,德国传统的磨坊,于是,威廉一世,命令他的手下,去询问这座磨坊的主人是谁,以便用高价,从磨坊主手里,购买下这座磨坊,然后把这座有碍风景的磨坊,给与拆除,因为,虽然是个军人国王,可是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是,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私有财产,所以,他想用高价,把这座有碍风景的磨坊买下来,然后予以拆除。
免得给别人说,国王强占别人的私有财产,但是,这个磨坊主却偏偏不给威廉一世,这个面子,他拒绝了威廉一世,要高价收购他这个磨坊的提议,无奈之下,威廉一世,只有命令自己的禁卫军,强行把这座有碍风景的磨坊拆除,结果是磨坊主的一纸诉状,把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法庭经过审理后,最终宣判,威廉一世,强占别人的私有财产,违反了北德宪法,因此,法庭判决如下,命令威廉一世,在被拆除的磨坊原址上,重建一座新的磨坊给这个磨坊主,当威廉一世亲手接过来自法院这份判决书的时候,威廉一世默然良久,他最后决定,接受和服从,法院的判决,这一起象征着,普鲁士司法独立的案例,最终是以,磨坊主胜诉而告结束,而本案的被告,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也以遵守和服从法律,而被后人所陈道。
笔者认为,普鲁士司法的独立,在1848年3革命失败后。
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出来,当时有革命倾向的法官,在3月革命失败后,被普鲁士政府清算,后来都因为,普鲁士政府拿不出过硬证据,而被法院宣布当庭释放,并官复原职,从以上两个案例,就可以看出普鲁士的司法是相当独立的,所以,笔者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实现了司法独立,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即使像,普鲁士,这样的独裁专制国家,也能实现司法独立,那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可以了,再说,一个国家可以不要西方式的民主,但是一个国家绝对不能没有,普鲁士式的司法独立。
可是他发现行宫不远处的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
随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公民合法财产的是: 下列不属于公民合法财产的是: A、公民的工资收入 C、通过抢劫获得的钱财 B、公民的住房 D、买国家体育彩票中的巨奖
2、2006年9月1日,罗某因贪污受贿1118.5万元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6年 罗某因贪污受贿1118.5万元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1118.5 一审判决无期徒刑16 16年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审判决无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 150万元 法院的判决说明: 万元。 150万元。法院的判决说明: A、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财产 B、公民的财产受法律保护 C、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财产的所有权 D、非法财产不受法律保护
磨坊主告国王以及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磨坊主告国王以及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二、法律保护合法财的所有权
1、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以及其家 庭成员的衣、 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 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因 此,我国法律明确作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我国法律明确作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19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国王, 19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国王,他在波茨坦市近效盖了 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国王 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豪华行宫。 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豪华行宫。可是他发现行宫不远处的 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 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威廉一 世十分不高兴,他找来内务大臣,让他去给磨坊主一些钱, 世十分不高兴,他找来内务大臣,让他去给磨坊主一些钱, 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了磨坊主,可磨坊主说: 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了磨坊主,可磨坊主说:“那是 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的任务就是维护下来, 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的任务就是维护下来,一代一代传 下去,是无价之宝,我自己无法决定。 下去,是无价之宝,我自己无法决定。”威廉一世一怒之 下派出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拆了。第二天, 下派出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拆了。第二天,磨坊主就将 一纸诉状送到的德国的地方法院,状告国王。不久, 一纸诉状送到的德国的地方法院,状告国王。不久,法院 作出判决。国王败诉,而且必须将磨坊“恢复原状” 作出判决。国王败诉,而且必须将磨坊“恢复原状”,威 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经拆毁的磨坊重新建起来。 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经拆毁的磨坊重新建起来。
磨坊主诉威廉一世案
磨坊主诉威廉一世案
1866年10月13日,德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登上仿照巴黎凡尔赛宫式样建造的桑苏西宫眺望美景。
然而,行宫旁侧的一座旧磨坊挡住了他眺望美景的视线,这让他大为扫兴。
磨坊不属于王室,威廉一世只好派人去协商购买磨坊事宜,但倔强的磨坊主坚决不同意转让磨坊。
威廉一世一怒之下派人强拆了磨坊。
磨坊主一纸诉状将威廉一世告上了柏林高等法院,要求赔偿一切损失。
这成为世界法律史上第一宗“市民诉国王案”。
高等法院的法官最终裁定:威廉一世擅用王权,侵犯了磨坊主的私有财产权,触犯了1849年《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之规定,应当立即恢复原状并赔偿磨坊主经济损失150元。
在司法独立、法律至上等法治传统的影响下,磨坊主用法律捍卫了自己的财产权,法官用公正的判决树立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威廉一世重建的磨坊至今仍矗立于桑苏西宫旁侧,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公理的象征。
本案使德国民众深受洗礼:宪法和法律应当将国王的行宫与穷人的磨坊一视同仁地予以保护。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案为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起草和颁行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张京凯。
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3
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故事:在德国波茨坦城,有一座隐藏在密林中的著名宫殿-桑苏西宫。
她是17世纪普鲁士先祖菲特列大帝命人按照法国凡尔赛宫的样子建造。
多年后威廉一世继位,并对邻国发动多次战争,连战连捷,开疆万里,威名显赫。
1866年10月13日,刚从维也纳凯旋归来的威廉一世,在卫队簇拥下,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在宫殿的窗台上眺望着远处美丽的风景。
突然,一座破旧的风车磨坊出现在眼前,挡住了眺望全城的视线。
国王十分不悦,“拆掉它!”“是,陛下!”一个大臣飞跑而去。
不久就回来报告:“陛下,那是一座私人磨坊...”“花钱把它买下,然后拆掉它。
”国王命令道。
之后,大臣复命道:“陛下,不管给多少钱,磨坊主死活不卖,他说那是他爷爷留下的,世代靠它为生,价值无法计算!”国王震怒了,“马上派人去给我拆掉,谁敢抗拒,格杀勿论!”顷刻间,老磨坊夷为平地。
磨坊主是个又穷又倔的老头,万般无奈之下,他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由,一纸诉状将国王告上了普鲁士最高法院,要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这是当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件“平民告国王”案件,普鲁士甚至整个欧洲都倍感震惊。
傲慢的国王自然并不出庭应诉。
但最高法院的三位大法官,依旧缺席审理,并在经过激烈讨论后,毅然做出了裁决:“被告擅用王权,侵犯原告的财产权,触犯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
现判决如下:责成被告威廉一世在原址重建一座同样的磨坊,并赔偿原告误工等损失。
”判决的宣告带来了一片欢呼。
经过痛苦的权衡,威廉国王履行了该判决——在原址上重建一座磨坊。
几十年后,威廉一世与老磨坊主都已经先后去世,威廉的孙子继承了王位,老磨坊主的儿子承继父业,继续经营着老磨坊。
新磨坊主赶上了经济萧条,残破的老磨坊无法继续经营下去,遂写信给威廉二世,决定将这座老磨坊卖给国王。
威廉二世接信后,亲自给磨坊主写了回信。
信中写道:老磨坊象征着德意志人民的法治传统,也说明了王室对至高无上的法律的尊重,因此,老磨坊是德意志民族法律精神的一座丰碑,不能将它卖掉,仍应保留在主人的手中,随信赠给磨坊主6000元钱,以助其渡过难关。
德国红磨坊的故事——公权与私权的平等对话
中国许多资料都转载过一个德国红磨坊的故事,用以宣扬私权的神圣和司法独立等法治精神。
据说,1871年,威廉一世征服德意志各邦而成为统一后的德国皇帝。
这位趾高气扬的皇帝,一天在波茨坦行宫登高远眺时,视线被紧挨宫殿的一座红磨坊挡住了。
威廉一世很扫兴,但他还是打算用一种公道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堵心的问题。
于是他派人前去与磨坊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
不料,磨坊主是一位非常倔强的老头,他断然拒绝了皇帝的要求。
理由很简单:“这座磨坊是祖上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家产,不能败在我的手里。
我的任务就是维护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
”威廉一世几经派人登门协商,或许以高价,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直至严厉以告。
可磨坊主软硬不吃,就是坚决不卖。
如此这般,威廉一世再也忍不住了,盛怒之下就派人把磨坊给拆了……可老磨坊主并没有示弱,就在磨坊被拆的第二天,他将一纸诉状送到了地方法院,状告威廉一世拆房违法。
这一世上最大的“民告官”案件,法官居然受理了,并很快作出了判决:威廉一世败诉。
法院判决皇帝必须将磨坊“恢复原状”,并赔偿由于拆毁磨坊所造成的损失。
威廉一世虽身为一国之君,但接到判决书后,竟然服从司法判决,遵照执行。
一介平民的老磨坊主倒也心安理得的在原地按原貌重建了红磨坊,并享受着胜诉的快乐,继续磨着他的面粉……后来,威廉一世和老磨坊主都去世了。
小磨坊主惨淡经营,难以为继,打算把磨坊卖给新皇帝。
他认为皇帝肯定能够接受,于是就给威廉二世写了封信。
信中说:“尊敬的陛下,我家的磨坊建在皇宫边上确实有煞风景。
当年您父皇想拆除它,由于我父亲的固执而未能如愿。
现在我很难经营下去,于是想卖给你们,既能成全您父皇的心愿,又能解决我的经济困难……”很快,他收到了威廉二世亲笔给他写的回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
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要把磨坊卖掉,我以为切切不可。
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之象征,应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名下。
故事、语言和谎言
龙源期刊网 故事、语言和谎言作者:克佐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7年第20期中国游客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参观时,都喜欢到旁边的大风车下留影纪念。
这是传说中著名钉子户磨坊主斗国王的地方。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很喜欢这座美丽的宫殿,登高望远时发现那座风车有碍观瞻,就让人去和磨坊主商量:你开个价,卖给寡人拆掉。
谁知道磨坊主死脑筋,说这是祖上财产,不卖。
他还顺便说了句千古名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于是皇帝大怒,遂令警察前往强拆之。
磨坊主一不上访二不自焚,而是从容诉诸法庭,法官竟然判皇帝照原样重修,并赔偿损失。
皇帝也不威武,竟然俯首听命。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皇二代当朝。
磨坊主去世之后,经济不景气,其子主动写信给新皇帝说,先帝不是要买我这家当吗,陛下现在可以实现他的遗愿了。
可新皇帝回信说,你的磨坊已经成为德国法律的象征,是国宝级文物。
你要是缺钱用,朕送你一些拿去花吧。
于是该磨坊巍然屹立,供万世敬仰。
经考证,这个故事首先由一个德国人编撰,然后通过杨昌济先生介绍到中国,再由贺卫方教授等人反复引用,发展成一个起伏跌宕、爱憎分明的法治启蒙寓言。
我想说的是,人们对故事的教育作用寄予了太大的期望。
自以为承担了教化功能的部分媒体,总是寻找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
现实比童话复杂,这样的故事很难找到,因此媒体往往删繁就简,把一个多面的故事变成单一的寓言,结果就成了谎言。
【素材点拨】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少年儿童。
他们通过充满离奇想象的童话,来表达对于世界的感受,来学习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
但是,现代社会的成人,应该更多地利用理性和勇气,直面更复杂的社会关系、更多元的社会现象,通过建立规则和制度,来推进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童年以及童年之后的想象力。
【适用话题】理性和勇气;真相;多元的社会现象;保护我们的想象力……(小宝摘自中国生命教育网)。
磨坊的故事(201902)
磨坊的故事(201902)1866年10月,威廉一世到波茨坦行宫度假,举目远眺大好河山,但前面的一座破磨房挡住了视线,便拆了这座破磨房。
磨房主人破天荒地将皇帝告上法庭。
法官认为,破草房风进得雨进得,唯独皇帝进不得,认定拆除破磨房违反了《宪法》,判决将破磨房恢复原状,并赔偿经济损失。
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可以蔑视国王的大军。
小屋可能是脆弱的,根基可能是不稳的,风可穿堂而过,雪可进,雨可进,但国王不能进,他的大军不敢迈进这个破落房屋的门槛。
——查塔姆伯爵一世威廉皮特演讲(宾汉姆《法治》)几十年过去了,骄横的威廉一世和倔强的磨坊主人相继去世了,威廉二世当上了德国皇帝。
此时,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准备将磨坊出售给威廉二世。
他认为皇宫肯定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给行宫以开阔的视野,又可销毁威廉一世在世时官司失败的物证。
他就写信给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售给他。
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
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可爱的邻人,我怎么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权之下。
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这座磨坊应当长期保留下来,以作为我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
你现在很困难,我十分同情,今赠给你6000塔勒,供你偿还债务。
——你的邻人:威廉。
”磨坊主的儿子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以后,再不提及出售磨坊这件事,并且教育其子孙珍惜这份祖传遗产。
腓特烈二世时代,米勒·冯·桑苏士(Muller von Sanssouci)的传奇故事。
(国王:)“你知道,本来我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得到你的磨坊吗。
”(农夫:)“当然,如果在柏林没有高等法院的话!”。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p101。
威廉一世和磨房主
3
信中说:“亲爱的邻居,你说要把磨房卖给我,这 可事关国家大事,我以为万万不可,因为这座磨房 已成为我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我怎么能 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呢?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 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名下。你 现在经济困难,我十分同情,派人送去3000马克, 以解燃眉之急。”信末署名是:“你的邻居威廉。” 小磨房主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以后,打消了出售磨房 的念头,并且教育其子孙要珍惜这份祖传遗产。直 到现在,这座象征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古老磨房 还屹立在波茨坦的土地上。
威廉一世和磨房主
故事发生在已有些久远的十八世纪。当时,号称“军人国王” 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在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一日, 威廉一世入住行宫,兴致勃勃地登高远眺,却发现宫墙外不 远处耸立着一座古老的磨房,遮挡视线影响观景,遂令身边 的大臣去问磨房的主人愿意不愿意出卖磨房,他打算买下这 座磨房并把它拆掉。大臣找到磨房主交涉,不料磨房主坚决 不卖:“这磨房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产业,乃无价之宝,我必 须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大臣只得如实回禀。威廉一世执 意要买磨房,开出了高价,可磨房主还是不卖。威廉一世大 怒,命令卫队强行拆掉了磨房。拆除磨房时,磨房主站在一 边冷眼旁观,口中念念有词:“为帝王者或可为此事,然吾 德国尚有法律在。此不平事我必诉之法庭。”
1
不久,磨房主就此事一纸诉状将威廉一世告 到法院,结果法院判决皇帝恢复原状重建磨 房,还判决皇帝赔偿磨房主人的损失。威廉 一世看了判决书后苦笑着说:“我做皇帝有 时也会不冷静,以至认为自己可以无所不为, 幸亏我国有这样的好法官,如此公正办案, 乃吾国可喜之事也。”于是令人又将磨房在 原地重新建了起来。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其实这句话来源于一个故事:十八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
一次,他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大为扫兴,认为这座磨坊“有碍观瞻”。
于是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
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最后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
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
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此后老威廉·皮特对这件事进行了概括“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
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后来这段话被浓缩成了今天的标题“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整个故事展现的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一场博弈,可幸的是故事中的磨坊主取得了胜利。
但是在中国的现象却令人伤心,公权力凌驾与私权利之上,私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佘祥林的冤案就是典型的公民的私权利被肆无忌惮的践踏的明证.他妻子并没有死,佘祥林却百口莫辩成了死刑犯;仅仅在11天的审讯中,佘祥林就供出了4种不同的杀害自己妻子的方式,可见刑讯逼供有多么严重,这么荒谬的结论竟然没有人对其提出质疑而得以顺利过关;11年后妻子的“奇迹般”的出现才帮他洗脱罪名。
现在强拆自焚的报道仍然不绝于耳,相比于磨坊主的结局,我为那些被拆迁户感到痛心,更为政府机关滥用公权力感到愤怒。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到人生而平等,上天赋予人们自由、平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利,公民将自己的权利部分让渡给国家,国家行使公权力来保障私权利。
我国的宪法第二条也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赋予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公权力不能肆意妄为。
自由的小故事
自由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
”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
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评论:大清国人人有病。
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还以为自由着的病。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
第二个故事:十八个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
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
皇帝大为扫兴。
这座磨坊“有碍观瞻”。
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
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
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
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
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
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
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
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
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
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
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
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
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正如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评论:人最自由、自主、安全和独立的时候是在被称为家的房子里,如果连这一栖身之地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人到哪里去寻求和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安全和幸福了?财政权是其它权利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根基。
国王也拆不掉的磨房
国王也拆不掉的磨房
1873年,德国国王威廉一世在波茨坦建了一座离宫。
一次,他在离宫登高远眺,发现外面的一座老磨房挡住了许多景物。
他非常扫兴,就让官员去找磨夫,买下这座磨房后即刻拆除。
那个磨夫名叫马克,他听了官员的要求,十分藐视地说:“我这个磨房代代相传,无法计算它的价值,所以我不卖。
”
官员们把马克的话告诉了威廉一世。
他勃然大怒,当即带人强行拆毁了磨房。
马克没有阻止,站在一旁静静看着。
等到磨房被夷为平地后,他才笑笑说:“国王就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有什么用呢?”随后,他将国王告上了波茨坦的大法庭。
受理这起官司的法官名叫哲罗苏,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认为国王的意见也不能代替法律。
根据法律,威廉一世被判重建磨房,并向马克书面道歉。
国王没办法,只得按照判决,将已经被拆毁了的磨房重新修建了起来。
二十年后,威廉一世和马克都相继去世了,马克的儿子继承了磨房的产业。
但随着磨米业技术的逐渐发展,小马克的生意越来越差,他便打算结束这份产业。
继任国王的威廉二世得知后,十分难过,亲自找到小马克说:“这座磨房是我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从今往后,皇宫里的磨米生意都交给你來负责,你必须要将它经营下去。
”
在威廉二世的大力支持下,小马克的磨房得以继续经营,并世代传承下去。
所以,这座磨房直到现在依旧存在,仿佛是在告诉人们:连国王也不能代替法律,必须要尊重每个人的财产和意愿,哪怕对方只是区区一个磨夫。
三个真实的故事,揭示人权与良知
三个真实的故事,揭示人权与良知《三个真实故事,揭示人权与良知》 第一个故事: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
”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
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评论:大清国人人有病。
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还以为自由着的病。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
第二个故事: 十八个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
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
皇帝大为扫兴。
这座磨坊“有碍观瞻”。
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
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
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
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
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
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
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
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
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
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
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
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
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正如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评论:人最自由、自主、安全和独立的时候是在被称为家的房子里,如果连这一栖身之地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人到哪里去寻求和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安全和幸福了?财政权是其它权利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根基。
波茨坦老磨房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真的不能进吗?海归忽悠国人的故事发表于 2006-11-19 22:32:00 波茨坦老磨房近来网上流传一个美国老太太忽悠国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无法判断,但我可以断定的是,国内法学专家在用另一个故事忽悠国人。
国内一直流传一个所谓波茨坦老磨房的故事,故事大概讲述的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也就是建造无忧宫的那位国王,因为无忧宫旁面的一个磨房挡住了他的美景,于是派人拆了这座磨房。
磨房主人一怒之下将国王告上了法庭,法庭判决国王败诉,国王只好把拆掉的磨房重新盖好,还给其主人。
这个故事常常被国内的法学专家诠释为西方司法独立、民主法治的经典案例(见中央电视台和北大法律信息网),加上一些海归学者的口传身授(比如李炜),大家便信以为真,奉为西方保护物权的有力证据,甚至用来教育当政者,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当我从无忧宫回来后,不禁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那么气派的磨房可不是普通百姓能建造的,无忧宫附近也没有居民,离城里且还有一段路程,和当地居民产生纠纷的可能性极小。
于是我在德语的维基上搜了一下,居然找到了这个老磨房的介绍,文章中也专门提到了上面这个故事,并把这个故事称为传说(Legend)。
这个传说的起源是1787年法国出版的一本关于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书,书中所说与历史其实并不相符,而是把弗里德里希二世(德国人又称之为老弗利茨alter Fritz) 处理的另一起磨房案混在了一起,原来此磨房非彼磨房也。
无忧宫旁的老磨房其实是老弗利茨的爸爸1739年建的,那还是在修无忧宫之前。
老弗利茨修了无忧宫后,为了给自己的行宫增添一点田园风光,1790进一步改建了紧挨在无忧宫旁的老磨房,之后历任国王不断扩建,到了二战时,颇具规模的老磨房被苏军烧毁,现在游人看的是1983年建的复制品,算是无忧宫历史上的第三座老磨房。
那么和老弗利茨有关的另一个磨房又是如何呢?这个被称为阿诺尔德磨房主案(Mueller-Arnold- Fall)原来在德国法律史上也大名鼎鼎,但却是普鲁士国王干涉司法的一个反面教材。
君主与磨房_1000字
君主与磨房_1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建了一座离宫。
有一座古老的磨房就在这离宫围墙外面的不远处。
一次,威廉一世来到波茨坦巡视,住进了离宫。
他登上高处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许多景物却被那座磨房挡住了。
威廉一世大为扫兴,即传令随员去找磨房主人,洽谈买下这座磨房后即刻拆除。
谁知磨房主人十分藐视这个皇帝,对前来洽谈的人说:“我这个磨房代代相传,无法计算它的价值。
”
威廉一世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令人将磨房拆除。
磨房主人对此并不恐惧,一边袖手旁观任其拆毁,一边自言自语道:“当皇帝的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我们国家有法律还有什么用?”
不久,磨房主人即为此事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法院根据德国的法律判决威廉一世重新建造磨房,并赔偿磨房主人的损失。
威廉一世只得将业已拆毁了的磨房重新修建起来。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和磨房主人都去世了。
磨房主人的儿子却不能守其旧业,乃至破产,因此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并在信中述说自己的父亲与威廉一世的纠葛。
威廉二世读信后,十分感慨,亲笔回信说:“可爱的邻人:我怎么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权之下。
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这座磨房应当长期保存下来,以作为我
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
你现在很困难,我十分同情,今赠给你6000马克,供你偿还债务。
你亲爱的邻人威廉复。
”
磨房主人的儿子收到威廉二世的信后,再不提及出售磨房这件事,并且教育其子孙珍惜这份祖传遗产。
因此,这座磨房一直保存至今,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波茨坦磨坊
波茨坦磨坊19世纪的德国有个叫威廉一世的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盖了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豪华行宫。
有天他站在平台远眺风景,发现距行宫不远处的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档住了。
威廉一世很不高兴,他找来内务大臣,让他去给磨坊主一些钱币,把磨坊拆了。
但磨坊主是一根筋,他固执地说,这座磨坊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基业,不能毁在自己手里,给多少钱也不拆。
面对这样敬酒不吃吃罚酒的磨坊主,威廉一世一怒之下,下令将磨坊强行拆除。
磨坊主无力阻止,于是把德国皇帝告上了法庭。
地方法院依据德国法律,认为威廉一世擅用皇权,侵犯了磨坊主的私有财产权利,违反了《帝国宪法》,判令威廉一世在原址上恢复磨坊原貌,并赔偿磨坊主150马克的经济损失。
威廉一世虽然身为皇帝,但拿到判决书后也只好遵照执行,重建了磨坊。
从此,磨坊与行宫比邻而居,共存共荣,互不干扰,宫殿里天天歌舞升平,老磨坊日日磨面不止。
几十年过去了,威廉一世和老磨坊主都去世了,小磨坊主不想呆在乡下,想进城买房,打算把磨坊卖了。
他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
威廉二世见信后,很认真地写了回信,信中说:“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
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
你说你要卖掉磨坊,我深以为切切不可。
毕竟,这座磨坊已经成为我们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理应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的名下。
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会派人送上3000马克,务请收下。
若是你觉得为难,就算我借给你的,将来再还。
你的邻居威廉。
”这座磨坊,直到今天,仍然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
无论是尊贵的各国元首,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到了德国,都要去看看那个已经翻修了无数次的磨坊。
正如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备注:图片和文字来源网络,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之用,不涉商业用途。
国王与磨坊主的故事
在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有这样一个故事,号称“军人国王”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后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镜厅被德意志各邦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他的助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现在德国街头还耸立着此国王骑着青铜战马叱咤风云的塑像。
当年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北戴河。
有一次这位皇帝用伟人们惯有的动作,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欲掐腰感慨江山如此多姣,他的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
如此不合时宜的“违章建筑”,让这位领袖非常扫兴。
但他毕竟还是爱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种公道的方式来解决,于是他派人前去与磨坊的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房。
不料这个磨坊主觉悟非常低,丝毫不顾全大局,心里只有小家,没有大家,一点不把“市政规划”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
就认一个死理,这座磨坊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
几次协商,许以高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示组织的关怀,警告威胁领袖安全,影响伟大祖国形象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要知道这里可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来这儿的国际友人多了去了,一百多年以后波茨坦公告都是在这里签的。
可这个老汉始终软硬不吃。
面对这样不识抬举、不可理喻的钉子户,终于威廉龙颜震怒,派警卫员把磨坊给拆了。
有趣的是这个钉子户拆迁时倒很配合,展现了良好的绅士风度,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既没有哭天喊地,满地打滚,也没有把汽油倒在身上威胁要自焚。
他袖手站在一边,嘴里叽叽咕咕:别看你是一国首脑,我德国尚有法院在,待我到法院与你理论。
第二天这个老汉,居然就在当地一纸讼状把国家元首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败诉。
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赔偿由于拆毁房子造成的损失。
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高价赔偿损失并按原样将磨坊复原,本来是想办件好事,现在比窦娥还要冤,愣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而那个刁民此时躺在他的小磨坊里,一边数钞票,一边偷着乐,压根就用不着冒着被遣送拘留的危险,背着乡干部三番五次跑到柏林去上访。
威廉一世与磨坊主的故事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对英法两国的司法制度作过一番饶有兴味的比较。他发现法国的制度存在着种种优点,例如制度的设计具有逻辑的连贯性,司法程序更有效率,能够为公民私人之间的争端提供出色的解决,但是,在托克维尔看来,这些优点只是次要的完美,因为法国制度具有根本的缺陷,那就是,公民无法利用司法制度与国家权力相抗衡。与之相反,英国的司法制度虽然存在着模糊、阻塞、迟缓、昂贵和不便等缺陷,然而它却能够实现“司法的伟大目的”:“在英国,不管一个人的地位如何,不管他控诉个人或是国王,他都更有把握使世人听到他的控诉,而且在英国所有的法庭都可找到维护他的财产、自由与生命的最好保障。”
“拆掉它!”,威廉一世发出了一道阴沉的命令。
“是,陛下!”一个大臣赶快飞跑而去。不过很快就飞跑回来:“报告陛下,拆不得,
那是一家私人的磨坊……”
威廉一世恼怒了:“花钱买下来!再拆!快去办!”
“是!是!”大臣再次飞奔而去。然而,过一阵,又再次飞奔回来,气喘吁吁地报告说:“陛下,陛下……磨坊……还是不能拆……”
我们现在就站在这座著名的桑苏西宫的围墙外,1866年10月13日,普鲁士大公国(德国的前身)的国王威廉一世,在大队御林军的前呼后拥之下,也曾兴高彩烈地来到了这座行宫里。
说起来,威廉一世,在世界史上也还算是一个声名显赫的角色。他在德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与中国的秦始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约略相比。他一上台,就马上对左右邻国发动了三场闪电式的侵略战,连战皆捷,开疆万里。当日,他正是刚打赢了对奥地利的“七周战争”,刚刚把500万人口和64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入了普鲁士的版图,然后,刚刚从维也纳大吹大擂地凯旋归来。可以想像,当时的威廉一世是多么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第二天,这个老汉居然就在当地一纸诉讼把国家元首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重新把那磨房盖起来,以赔偿由于拆毁房子造成的损失。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本来是想办件好事,现在比窦娥还要冤。而那个刁民此时躺在他的小磨坊里,一边数钞票,一边偷着乐,压根就用不着冒被遣送拘留的危险,也不担心什么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从此以后不管什么国际友人来访,他天天心安理得磨他的面粉。
无忧宫与磨坊
按鍵換頁音樂:巴哈<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名叫無憂宮。
有一次這位皇帝登上無憂宮遠眺美景,視線卻被緊挨宮殿的一座磨坊擋住了。
不合時宜的“違章建築”讓國王非常掃興,但他畢竟還是愛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種公道的方式來解決,於是派人前去與磨坊主協商,希望能夠買下這座磨坊。
這幅畫中,威廉一世出門遛狗,用手杖指著磨坊,好像與路遇的磨坊主人格勒文尼茨在爭執,而磨坊主人拖家帶眷,也給國王施加道德壓力。
豈料磨坊主人約翰.威廉.格勒文尼茨(Johann WilhelmGrävenitz)一點不把“市政規劃”和“國家形象”放在眼裡,堅決地拒絕了皇帝的請求,理由竟然是:磨坊是祖先留下的,不想賣!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國家的門面,來這兒的國際友人很多。
100多年以後的波茨坦公約就是在這裡簽訂的。
真是個不識抬舉、不可理喻的“釘子戶”。
威廉一世皇帝龍顏震怒,立即派警員把磨坊給拆了。
這個“釘子戶”此時倒很配合,他站在一邊,嘴裡嘰嘰咕咕:別看你是一國首腦,待我到法院與你理論。
第二天,約翰居然就在當地一紙訴狀把皇帝告上了地方法庭。
判決結果居然是:威廉一世擅用王權,拆毀由私人擁有的房屋,違犯了帝國憲法第79條第6款應立即重建一座磨坊,並賠償損失費150塔勒。
威廉皇帝貴為一國之君,拿到判決書也只好遵照執行。
而那個“刁民”約翰此時躺在新蓋的磨坊裡一邊數鈔票,一邊偷著樂。
壓根用不著冒著被遣送拘留的危險,也不擔心什麼打擊報復,秋後算帳。
從此以後不管什麼國際友人來訪,他天天心安理得地磨他的麵粉。
數十年後威廉一世和磨坊主相繼去世,磨坊主的兒子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他就寫信給威廉二世,自願將磨坊出售給他。
他覺得皇宮肯定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既可以給行宮以開闊的視野,又可銷毀威廉一世在世時官司失敗的物證。
威廉二世接到信後,感慨萬千,便親筆回信:可愛的鄰人,我怎麼忍心讓你丟掉這份產業?你應當竭力保住這份產業,並傳之子孫,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權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威廉一世与磨坊主的故事德国威廉一世与磨坊主的故事国王与磨坊主。
在普奥战争结束后,大获全胜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在沉静于,普奥战争胜利所带来的巨大喜悦和荣耀中,但就在此时,威廉一世正在波茨坦的宫殿里,俯瞰宫殿周围的风景,突然,威廉一世看到了一座有碍风景的,德国传统的磨坊,于是,威廉一世,命令他的手下,去询问这座磨坊的主人是谁,以便用高价,从磨坊主手里,购买下这座磨坊,然后把这座有碍风景的磨坊,给与拆除,因为,虽然是个军人国王,可是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是,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私有财产,所以,他想用高价,把这座有碍风景的磨坊买下来,然后予以拆除。
免得给别人说,国王强占别人的私有财产,但是,这个磨坊主却偏偏不给威廉一世,这个面子,他拒绝了威廉一世,要高价收购他这个磨坊的提议,无奈之下,威廉一世,只有命令自己的禁卫军,强行把这座有碍风景的磨坊拆除,结果是磨坊主的一纸诉状,把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法庭经过审理后,最终宣判,威廉一世,强占别人的私有财产,违反了北德宪法,因此,法庭判决如下,命令威廉一世,在被拆除的磨坊原址上,重建一座新的磨坊给这个磨坊主,当威廉一世亲手接过来自法院这份判决书的时候,威廉一世默然良久,他最后决定,接受和服从,法院的判决,这一起象征着,普鲁士司法独立的案例,最终是以,磨坊主胜诉而告结束,而本案的被告,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也以遵守和服从法律,而被后人所陈道。
笔者认为,普鲁士司法的独立,在1848年3革命失败后。
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出来,当时有革命倾向的法官,在3月革命失败后,被普鲁士政府清算,后来都因为,普鲁士政府拿不出过硬证据,而被法院宣布当庭释放,并官复原职,从以上两个案例,就可以看出普鲁士的司法是相当独立的,所以,笔者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实现了司法独立,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即使像,普鲁士,这样的独裁专制国家,也能实现司法独立,那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可以了,再说,一个国家可以不要西方式的民主,但是一个国家绝对不能没有,普鲁士式的司法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