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肝病学术的若干思考
中医肝病治疗思想感悟总结
中医肝病治疗思想感悟总结中医肝病治疗思想感悟总结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治疗理念深受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肝是五脏之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肝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肝病需要根据中医的思想来进行。
在长期从事中医肝病治疗的实践经验中,我对中医肝病治疗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感悟,下面就对我的感悟总结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中医治疗肝病时,要重视整体观念。
中医将人的身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各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肝病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不能仅仅局限在肝脏本身进行治疗,而应该将肝与其他脏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综合分析,综合治疗。
同时,中医强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治疗肝病时,还应该综合考虑环境、饮食、心理、作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寻找治疗的关键和病因,实现全面的治疗效果。
其次,在中医治疗肝病时,要注重调整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肝为阳脏,其功能主要是藏血和疏泄气机。
肝阳盛则气机升腾,肝阴亏则血燥。
病理状态则出现血虚、血瘀、气滞等状况。
因此,在治疗肝病时,中医强调要调整阴阳平衡,通过药物调理和调节饮食,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此外,在中医治疗肝病时,要重视患者的整体状况。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将人体分为虚实两种体质,不同体质的人在发病、病情和治疗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治疗肝病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也注重患者的心理状况,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肝脏的功能。
因此,在治疗肝病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积极引导患者调解情绪,缓解压力,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最后,在中医治疗肝病时,要倡导“治未病”的理念。
中医注重疾病的预防,强调调整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治疗肝病时,中医不仅要关注疾病的治疗,更要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预防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治疗乙肝研究思想
中医治疗乙肝研究思想随着乙肝病毒感染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乙肝病成为了沉重的健康负担。
目前,乙肝病毒感染者常规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但由于乙肝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慢性感染的特点,治疗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乙肝病毒感染上有着独特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本文将就中医治疗乙肝研究思想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深入研究乙肝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医认为肝脏是乙肝病毒主要侵袭器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调理肝脏功能。
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藏血脏腑之一,主要功能有藏血,疏泄宣发,调节生理功能。
乙肝病毒侵袭肝脏后,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和、瘀血内生等问题,从而出现乏力、黄疸、腹水等症状。
中医治疗乙肝的首要思想就是清热解毒,舒肝健脾,调理气血。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乙肝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养肝清热、舒肝健脾等方法,达到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目的。
二、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力中医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时,不仅仅是治疗病毒感染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更注重调整整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
中医治疗乙肝强调的是整体调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通过药膳调理、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病毒对肝脏的侵害。
三、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治在中医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时,强调的是因人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不同的体质对病毒感染的反应各异,因此需要个体化地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医会根据其肝气郁结的程度、气血瘀滞的情况、脾胃功能的强弱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因人施治的治疗思想在中医治疗乙肝病毒感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是中医独特的治疗特色。
四、中医注重预防和调理,强调防止病情反复五、中医注重防治结合,综合治疗在中医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时,强调的是防治结合,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药膳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在降低肝脏炎症、修复受损肝细胞、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气血、形体的功能。
肝脏在中医药理论中与病因、病机、病理产生密切联系,中药治疗肝脏疾病侧重于调理肝脏功能,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药对肝炎的治疗研究肝炎是肝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中医药在肝炎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中药治疗肝炎通过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改善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中医药对肝硬化的治疗研究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末期阶段,常常伴随有肝功能受损和肝纤维化等问题。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主要通过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方法,改善肝脏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防止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中医药对肝癌的治疗研究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限。
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肿瘤发展、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等方面。
中药治疗肝癌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益气养阴、化痰散结等方法,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五、中医药在肝脏移植后的辅助治疗研究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手术后可能出现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
中医药在肝脏移植后的辅助治疗中,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等方式,提高移植肝脏的存活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六、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认识的提高和对绿色、个体化治疗需求的增加,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药物研制领域的创新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发展。
关于中医肝病学术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医肝病学术的若干思考
蒋健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2005(15)2
【摘要】所谓肝病,在现代医学指的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器官的疾病,例如病毒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吸虫肝病,脂肪肝,肝脏囊肿以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等等;而在传统中医学,虽然有时也包括了肝脏器官的疾病,但其实更多地是指以中医藏象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中医“肝”的机能失调所致的肝脏器官以外的全身性疾病,例如眩晕,中风,郁证,疝气等等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蒋健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031
【相关文献】
1.2017年肝胆病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第十八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七届肝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第一轮) [J], 无
2.2017年肝胆病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第十八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第七届肝病学术会议通知(邀请函) [J],
3.2017年肝胆病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第十八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七届肝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第一轮) [J],
4.2017年肝胆病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第十八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七届肝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第一轮) [J],
5.2017年肝胆病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第十八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第七届肝病学术会议通知(邀请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肝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贡献。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肝病的研究现状、常用草药及其治疗机制以及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总结,中医药治疗肝病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目前,针对肝病的中医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传统中医药的疗效;二是开发新的中药治疗方案。
传统中医药治疗肝病的经验丰富,但其中的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对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这些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肝病的机制解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二、常用草药及其治疗机制1. 人参人参是中医药中常用来治疗肝病的草药之一。
研究发现,人参中富含人参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等途径,改善肝病的症状和疗效。
2.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草药,在肝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研究表明,当归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并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
此外,当归还具有抗血栓、抗病毒等作用,这些作用在肝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甘草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在肝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伤。
此外,甘草还可以减轻肝脏炎症,调节免疫功能,对提高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三、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在肝病治疗中,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从中医养生浅谈肝病防治
从中医养生浅谈肝病防治《黄帝内经》讲到:“圣人不治已并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一未病先防,预防为先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中医养生内容丰富,养生并不仅限于在未病之时,相反,在患病之后人体精、气、神受损,病魔在体内肆虐,更应该注意对受损之体的保护。
目前,肝病多见迁延难愈之证,只有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过程中尽力保护好正气,方有可愈之机。
1、调畅情志中医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七种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反映。
《素问》曰:“百病生于气也”,强调气机失调是导致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
而人体的气机条畅,又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具有调畅全身气机,调节精神情志,推动津血运行的作用。
肝之疏泄正常,则气机条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协调,阴阳平衡。
若肝失疏泄,气郁不达,则气机失调,进而导致气滞血瘀,或痰气郁结,或气郁化火,或犯脾克胃,累及其它脏而生百病。
肝病患者在其漫长的病程中,会面对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肝病的治疗效果。
正确控制好七情,特别是喜、怒、哀、忧、躁,保持稳定的情绪十分重要。
2、起居有常人体的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我调节。
从五行理论讲,冬季属水,春季属木,而肝属木,水生木,春天万物复苏,生机萌发,有利于肝气的调达。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阳气在人体是与疾病斗争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力量。
早睡,冬天不妄辛劳,是对阳气最好最简单的修养方法之一。
因此,作为肝病患者,更应该做到起居与四时相符,以保养阳气,有利于肝的气机调达。
3、饮食有节在饮食调养方面,应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还要顺应四时气象调养五脏之气,即顺应春季阳气的生发以舒肝气,顺应夏季阳气的旺盛以养心气,顺应秋季阳气的收藏以养肺气,顺应冬季阳气的闭藏以养肾气。
临床应用探索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临床应用探索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肝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医务工作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
传统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一、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肝病是由于肝脏气血失调而引发的,中医药强调通过整体调理,调理肝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治疗肝病的效果。
二、中药的药材选择中医药治疗肝病时,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中药中常用的苦寒杂草、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黄芩、连翘等,能够清热解毒,清理肝脏中的宿毒,起到治疗肝炎等疾病的作用。
三、中医药的调理方法在治疗肝病过程中,中医药强调调理方法的选择。
针灸、拔罐、艾灸等方法在中医药治疗肝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运行,改善肝脏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肝病的效果。
四、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中医药在治疗肝病时,强调辨证施治。
肝病患者可以出现肝阴虚、肝火上扰等不同的病症,通过辨证施治,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针对性地治疗肝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中医药的副作用较小相比于西药治疗肝病的副作用,中医药的副作用较小,且多为自然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相对较轻。
中医药在治疗肝病时注重调理身体整体,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侵害。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通过整体观念、药材选择、调理方法、辨证施治以及副作用较小等方面的应用,中医药为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然而,中医药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重大负担。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病治疗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理论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部脏器的相互联系和生理功能的协调。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中医药理论非常重视调理肝气。
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的功能,而肝失调则容易引发各种肝病。
因此,在中医药治疗中,重点调理肝气是非常关键的。
二、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应用中药。
中药是通过调理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的。
对于肝病来说,中药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平肝降火、调理肝气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柴胡、白芍等,它们对于肝脏的保护和修复有着明显的功效。
三、针灸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中药外,针灸也是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肝病患者的症状。
例如,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肝气的运行,增强肝脏的代谢能力等。
四、中医药配合西医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在肝病治疗中,中医药可以与西医结合使用,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西医常用的药物对于急性肝炎等病症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中医药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则具备独特的优势。
因此,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治疗肝病,提高治愈率。
五、中医药在肝病预防中的应用中医药不仅可以用于肝病的治疗,还可用于肝病的预防。
中医药注重保持人体的内部平衡,具有调理机体功能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中药等方式,可以降低肝病的发病风险。
六、中医药在肝病康复期的应用在肝病的康复期,中医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肝气,促进肝脏的代谢能力和功能恢复,加速康复的进程。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肝气和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地缓解肝病患者的症状,加快康复的进程。
肝脏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是什么
肝脏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是什么肝脏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辨证思路。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与人体的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当肝脏出现疾病时,需要通过详细的辨证来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肝脏的疾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体的其他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联。
比如,肝与脾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肝气郁结可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出现腹胀、纳呆等症状;而脾胃虚弱也可能导致肝气乘脾,出现腹痛、泄泻等。
同样,肝与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可能会累及肾阴,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肝肾阴虚的表现。
在辨证肝脏疾病时,中医会从症状、舌象、脉象等多方面入手。
常见的症状如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目赤肿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等,都可能提示肝脏出现了问题。
就舌象而言,舌红苔黄、舌边尖红等可能是肝火旺盛的表现;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可能是肝气郁结、肝郁脾虚的征象。
脉象方面,弦脉往往与肝病相关,但弦脉的强弱、节律等也能反映出肝病的不同阶段和性质。
肝气郁结是肝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证型。
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抑郁、胁肋胀痛,疼痛部位走窜不定,胸闷,喜欢叹气,妇女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这种情况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
肝火上炎则表现为头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胁肋灼痛等。
多由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或者外感火热之邪侵犯肝经引起。
治疗需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是常用的方剂。
肝阴不足时,患者会出现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
多因久病耗伤肝阴,或者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所致。
治疗以滋养肝阴为主,一贯煎是常用的方剂。
肝阳上亢的患者常见头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症状。
多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于上所致。
治疗当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是常用的方剂。
此外,还有肝经湿热证,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带下黄臭等。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肝病是指肝脏发生病变或损伤的一类疾病。
在肝病的治疗中,中医药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
一、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治疗肝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1. 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肝病病因和症状,中医师会配制出适合患者的中药汤剂,通过药物的温补、清热、解毒等作用来改善肝功能。
例如,桑螵蛸汤可以清肝、解毒,对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有一定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常用疗法之一。
通过选择穴位,利用针刺的方式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肝病的症状和体质。
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脏充血和炎症,并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3. 中药膏方外治中药膏方外治是一种将中药制成膏状,直接涂抹在患者的皮肤上来治疗肝病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起到疏散风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肝胆湿热、瘀血内阻等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乌蛟膏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脾胃不和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展望:1.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未来肝病治疗的发展趋势之一。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优势和独特作用,可以与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互补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在未来,肝病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
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3. 药物研发与创新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的研发投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案。
朱建新老师治疗肝病学术思想总结论文
朱建新老师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总结【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71-01朱建新是我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临证27年,治病视野开阔,思路清新。
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顽症,用药精当,诊治准确,疗效显著。
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内科急重症及疑难病例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主要学术观点是:重元气、重脾胃,主运化。
临证时以正为本,邪为标,治外感主张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症,内伤杂病倡用“运化”以复元益气。
不轻用苦寒、酸涩、凉腻以伤阳气,治法以补元益气、运化脾胃为要旨。
在临床工作中,善于总结临床经验,注重科研工作,其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有以下几点:1.从燮理五脏的整体观立论,当重肝脾又不独主于肝脾。
对胸胁刺痛者,加大黄、红花、桃仁、三七、郁金、地鳖虫、泽兰等;对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重用益母草200g煎汤代水;对胃气上逆者,加姜半夏、姜竹茹、陈皮、生姜、枇杷叶、代赭石等。
对五脏之阴阳不和者,其阳虚主在温补下元,加人参、附子、肉桂、沉香、干姜等或苁蓉、巴戟天、仙灵脾等;若阴虚则加生地、白芍、女贞子、甘杞子、山萸肉,重用山药。
对肝脾肿大者,可合软坚散结之品,如牡蛎、昆布、海藻等。
总之,辨治当把握全局,权衡五脏虚实,使亢者平,实者消,虚者复。
当然,燮理五脏之中,尤应注重脾胃,土旺则四脏皆得其濡养,尤其对阴虚湿热相兼者,更当着眼于中州,以脾主湿又为生化之源,正邪俱关系于脾。
2.把握虚实臌胀之病,乃水聚腹中,虽积水为实,而其本则多由虚所致,辨治大要在于评审虚实之轻重,不可轻投攻逐和滥用滋补。
立法当把握虚实,通补兼施,对腹胀大较甚,难以忍受者,法取寓补于消,祛邪而不伤正。
3.平调气血,喜用衡法气滞血瘀是臌胀的主要病机,调气理血是治疗本病的常法,由于本病常是本虚标实,虚实相兼,故调理之中当以平调为法,不宜峻烈,理气不可过用破气,以防耗气,对肝区胀痛、腹胀不适者宜选用佛手、陈皮、生麦芽、麸炒枳壳、川楝子等;调血宜活血不宜破血,以防伤正,宜选用三七、丹参、泽兰、益母草、当归等;若伴便秘者,可选桃仁、制大黄等。
中医药防治肝病的研究
中医药防治肝病的研究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排毒、代谢和免疫调节等。
然而,肝脏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影响着全球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中医药在肝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长期以来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一、中医理论与肝病的关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肝病的防治提供了指导。
中医认为,“肝藏血”,肝气调畅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很多肝病源于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在肝病的防治中注重调理肝脏的气机,平衡气血运行。
二、中药研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是中医药防治肝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观念,许多食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病,如枸杞子、山楂和黄连等。
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对肝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中药方剂在肝病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葛根汤是一种常用的肝病方剂,具有活血行气、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肝气郁结所导致的不适症状,并有利于肝脏的康复。
三、针灸研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肝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具有调节功能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肝病的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改善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
四、中医药在肝病预防中的研究除了治疗肝病,中医药还在肝病的预防中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预防胜于治疗,强调调理身体整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降低肝病的发生风险。
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为预防肝病提供了指导。
中医药强调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因为情绪的不稳定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发疾病。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和适度的运动对于肝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肝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理论为肝病的防治提供了指导,中药和针灸在肝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医药的预防理念也为人们保护肝脏提供了思路。
中医肝病论文
中医肝病论文引言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在中医学中被广泛研究和治疗。
肝脏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排除体内毒素、合成和代谢化学物质以及调节新陈代谢功能。
而中医学将肝脏与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相互联系,在诊断和治疗肝病时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肝病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临床实践和研究。
肝脏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肝脏具有储藏血液、调节情绪、控制筋脉、促进气血运行等重要功能。
肝脏与人体其他脏器有紧密的关联,包括与心脏的血液循环、与脾脏的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与肾脏的代谢废物排泄等。
因此,肝病往往会对整个身体产生影响,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
中医学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脉象以及问诊等方式,来判断肝脏的功能状态以及病变的性质。
例如,舌苔的厚薄、颜色和湿润程度可以反映肝脏的阴阳平衡,脉象的弦滑、数滑等可以反映肝脏的气血流通情况。
根据这些判断,中医医生可以确定肝病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肝病的方法中医学在诊断肝病时注重整体观察和病因辨析。
中医将肝病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分别对应肝郁火旺和肝气不足两种病理状态。
实证型肝病的症状包括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眼红目赤等,舌苔厚黄,脉弦数等。
治疗上,中医通常采用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的方法,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草药,如黄连、龙胆草等。
虚证型肝病的症状包括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舌苔薄白,脉弱有力等。
治疗上,中医通常采用补益养肝的方法,使用一些具有滋养肝脏和补益气血的草药,如黄芪、当归等。
总之,中医诊断肝病的方法是多方位、综合性的,不仅包括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观察,还涉及到病人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以及病理机制等因素的分析。
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中医治疗肝病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调理饮食等方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肝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中医医生会开方给予不同的中药组合。
常用的治疗肝病的中药包括柴胡、枳壳、白芍等草药,这些药材具有清热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肝脏功能,并减轻肝病的症状。
中医调理肝病讲座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肝病,我参加了由某知名中医专家主讲的肝病调理讲座。
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肝病的成因与危害讲座首先从肝病的成因和危害入手,让我对肝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专家指出,肝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习惯: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引发肝病。
2. 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是导致肝病患者的主要原因。
3. 遗传因素:部分肝病具有遗传性,如家族性肝豆状核变性等。
4. 药物和化学物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或接触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肝脏受损。
肝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中医调理肝病的优势在了解了肝病的成因和危害后,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医调理肝病的优势。
与传统西医相比,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 病因辨证:中医注重病因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调整阴阳:中医认为,肝属木,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导致肝病。
中医通过调整阴阳,恢复肝气疏泄功能,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3. 治疗手段多样: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 预防与治疗并重: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等手段,预防肝病的发生。
三、中医调理肝病的具体方法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医调理肝病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具有保肝、疏肝、解郁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2.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肝气,改善肝脏功能。
3. 推拿治疗:通过按摩、揉捏等方法,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调理肝气的作用。
4. 食疗:合理搭配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中医对肝病的认识
中医对肝病的认识中医所说的肝,不仅仅是解剖器官,也包括在体表和身体内的附属安排,如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肌腱、软安排),指甲也与肝的联系十分密切,这些都与肝归于一个系统。
中医着重归于物质基础上的一系列的功用组合。
这才是中医对肝的知晓。
肝脏的功用第一、肝藏血很多的血液从肝脏通过再排出体外,如女人的月经期,肝脏会配合血液的调控,因此中医就会有“女子以肝为先天”。
第二、肝主疏泄有序的引导,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要,主导人体全身气机的改变。
其次,消化功用与肝的联系也十分密切,从西医来看,肝也是消化内科的疾病,肝胆的问题也是看消化内科。
从中医视点来看,肝的疏泄能够协助脾胃很好地完成消化功用;最后,对女人的生理周期,对男性精液的排泄与肝也有严密的联系。
其间,女人经期要做好保暖,不要劳累,保持经血的通畅,避免情绪的过火激动,日常生活中能够吃些枸杞。
肝经除了肝脏外,还会引发哪些问题?第一,乳腺。
肝气郁滞是许多乳腺癌的表现。
第二,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病人中女人偏多,与女人肝气方面的问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中医里边,怎么知道肝癌?肝癌是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在中医的古籍里边没有这个词存在。
肝癌的一些症状、表现,古人已经有了很多的描述和经历的积累。
如肝癌早期表现的痛苦就可能包含在中医的胁痛中,在中医的黄疸中也能够找到与肝癌相关的医治办法。
中医怎么医治肝癌?中医医治肝癌,合适比较长的进程,病况重、膂力差等都能够用中医配合医治的。
中医医治肝癌紧扣肝癌的生理特点。
肝脏归于偏阴的属性,但肝对身体功用的主导是偏阳性的,因此,要紧扣它的特点,体阴用阳。
每天晨起对着镜子照照舌头,如果舌面上有发紫、发青或是有瘀斑,这表示体内有血瘀的状况存在,此时必定要注意肝的改变。
中医医治从气血、从体阴用阳的视点都要考虑。
别的,肝与脾胃联系密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医治肝时必定要兼顾脾胃。
饮食不节,对肿瘤会有影响,不仅仅是肝脏。
中医要点调查的是人的某种疾病后的反应及改变。
谢兆丰老中医肝病学术思想述略
谓师 以《 内经 》 医学根 基 , 为 认 之 , 血 不 足 , 肝 无 之 以 调 。肝 体失 充失 养 , 肝 则 而生 他症 。 为学习研究中医, 以《 、 素》 血 充 沛 , 脉 畅 利 , 血 则 能 藏 能 应 灵》 《 肝 营 肾乃先 天 , 乙癸 同源 。肾藏精 , 为基 , 再博 采往 哲 时 贤 之所 长 。谢 调 , 以肝 脏 形 态 结 构 完 整 、 理 肝 藏血 。肝 之 营血 充盛 , 泄 有常 , 是 生 疏 师行 医 六 十 载 , 览 各 家 , 心 钻 功 能 正 常 。肝 之 所 以能 将 所 藏 之 营血运行 流畅 , 以能下 达于 肾, 博 潜 是 以 研 , 皇古 义 , 发 以臻 “ 固枝 荣 , 本 根 血输 布 于机 体各 部 , 是 肝 主疏 泄 充 养化生 肾精 ; 正 肾中精气 强旺 , 精 则 深 叶茂 ” 并 结 合 自己多 年 的 临 床 在 血液运 行 方面 的生 动体 现 。 ,
脾 胃后 天 , 化之 源 。脾 胃健 生
术 经 验 继 承指 导 老 师 , 验俱 丰 。 有益于肝病 的康复 。脾 虚 肾衰 既 盛 , 营血生 化 有 源 , 体 得 养 , 学 则 肝 疏 余 有 幸 侍 诊 左 右 , 有 收 益 , 将 是 肝病 的结果 , 颇 兹 同时也 延 缓 了肝 病 泄 正 常 , 之 营 血 亦 能 藏 能调 , 肝 同 谢师 肝病 学术 思 想略 述如 下 。
实践 , 胆 创 新 , 渐 形 成 了 自己 大 逐
能化生 营血 以充 养 肝体 , 水 滋 涵 癸
肝具 阳用 , 泄 生 发 。肝 主 疏 肝 木 , 疏 令肝 阳收敛 , 气条 达 。血 之 肝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与肝病的关系与应用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与肝病的关系与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逐渐被重新认可。
在中医行业的工作中,中医药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与肝病关系中医药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体系,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当肝经失调时,会出现各种肝病症状,如肝炎、肝硬化等。
因此,中医药对于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二、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使用历史悠久。
在肝病治疗中,中药往往能够提供有效的疗效。
例如,黄芩、柴胡、枸杞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毒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肝炎等肝脏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配方,如薏苡仁汤和十全大补汤,也被广泛应用于肝病治疗中。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肝气,达到治疗肝病的效果。
例如,针灸中的“太冲”穴位可以疏肝解郁,促进肝气的顺畅,对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有着显著疗效。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推拿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舒缓肝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自愈能力。
这种疗法对于防治肝病有一定的帮助。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在肝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可以与西医药结合应用,以发挥最佳的疗效。
中医药在缓解症状、促进恢复等方面有独特优势,而现代医学在病理分析、病原体治疗等方面具备先进技术。
两者的结合可以为肝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案例分享以一位患有肝硬化的患者为例,综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该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和肝移植等手段,但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该患者咨询了中医,并结合中医药治疗方案。
中医药与肝病保护肝脏健康的智慧
中医药与肝病保护肝脏健康的智慧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担负着多项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解毒、代谢、储存等。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肝病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积累了丰富的治疗肝病的智慧和经验。
本文将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研究探讨中医药在肝病保护和康复中的作用。
一、中医药理论与肝病保护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疏肝理气、疏肝活血。
当肝气疏泄失常,或因情志不遂而引发肝郁气滞时,容易导致肝脏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肝病。
中医药在肝病保护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调理气机:中医药可通过调理气机,使肝气疏泄畅通,减轻肝脏的负担。
常用的中药如柴胡、山楂、郁金等,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肝气郁滞引发的肝病。
二、活血化瘀:肝病常伴有气郁血瘀的病理变化,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供血,减少肝组织受损。
常用的药物如当归、川芎、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病引起的肝气郁滞、血瘀等症状。
三、解毒清肝:中医药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常用的中药如桑枝、牡蛎、生地黄等,具有清肝解毒、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病引发的肝火上炎、火热胃痛等症状。
二、中医药与肝病康复除了在肝病保护中发挥作用外,中医药在肝病康复期的治疗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在肝病康复中的应用。
一、养肝护肝:肝病康复期需要进行养肝护肝,以恢复受损的肝脏组织。
中医药提出了养肝护肝的方法,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
同时,中药如黄精、枸杞、山楂等,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可用于促进肝脏细胞再生,促进康复。
二、中药调理:中医药在肝病康复期可根据病情调理体质,以促进康复。
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可以使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
比如虚劳体质的人可以使用补肝肾的中药,而肝火旺盛的人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三、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是中医药的独特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肝病康复期的治疗。
中医药对肝病的调节研究
中医药对肝病的调节研究肝病是指肝脏出现各种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肝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常常在发现时已进入晚期。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宝贵财富,对肝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对肝病的调节研究。
一、中医药与肝病的关系肝脏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重要的脏腑之一,中医将其称为“藏血之官”。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气血,促进气血流通,并且储存和调控血液。
同时,中医药认为肝主疏泄,阴阳协调,与人体的情绪、精神和运动功能有密切关系。
因此,肝脏在中医药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通过调理肝脏的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肝病的目的。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健康需维持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
一旦肝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疾病。
因此,通过调整肝脏功能,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肝病的效果。
二、中医药调节肝病的方法1. 草药治疗: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针对个体的病情给予具体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肝病治疗中草药包括黄芪、当归、白芍等。
这些草药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和解肝郁等作用,能够改善肝脏的功能,促使肝脏恢复正常。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的调节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中医推崇的养生饮食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肝脏功能。
比如,平时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苦瓜、绿豆、薏米、菠菜等,同时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减轻肝脏的负担。
3. 针灸和推拿: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肝脏的功能。
推拿按摩在中医理论中也有重要地位,通过按摩肝经和相关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肝脏郁气,有助于治疗肝病。
4. 气功锻炼:中医药强调身心的协调,气功锻炼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
通过特定的呼吸和动作,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肝脏功能。
常见的气功锻炼方法有五禽戏、八段锦等,可以有效帮助肝病患者维持肝脏的健康。
中医对肝脏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肝脏的认识和理解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认为,肝脏是藏血的脏器,主要功能是疏泄气机、调畅情志、主疏泄、藏血、宣发肃降等。
肝脏的功能与整个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对肝脏的保养和调理。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具有疏泄气机的作用。
气机疏畅,有利于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
肝脏疏泄功能正常,可以保证气机的顺畅,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反之,如果肝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气机郁滞,出现各种疾病,如情绪不稳、头痛、胸闷等。
肝脏还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而肝脏则特别受情志的影响。
如果情志不调,例如长期的愤怒、焦虑、抑郁等,会导致肝脏气机不畅,出现肝郁的情况。
肝郁不仅会导致情绪不稳定,还会影响到肝脏的其他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人体的健康。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还被视为藏血的脏器。
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宣发、藏血。
中医认为,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肝脏在体内负责储存和调节血液的流通。
如果肝脏功能不良,就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保护肝脏,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对于血液循环的顺畅至关重要。
肝脏还具有宣发肃降的功能。
中医认为,肝脏的宣发功能可以保证气机的疏畅,从而帮助其他脏腑正常运行。
同时,肝脏也具有肃降的作用,可以抑制肠胃蠕动,避免过度消化吸收,从而维持肠胃功能的平衡。
因此,保护肝脏的宣发肃降功能,有助于维持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中医对肝脏的认识和理解非常重要。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疏泄气机、调畅情志、主疏泄、藏血、宣发肃降等多种功能。
保护肝脏的健康,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对于整个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肝脏的保养和调理,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保证肝脏的正常功能,促进整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论・关于中医肝病学术的若干思考蒋 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作者简介:蒋健,男,1956年4月出生,1985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1997年于日本山梨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两度赴日凡九年,分别在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内科学、病理学教研室任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及日本文部教官医学助手。
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学术研究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
发表学术论文约50篇,参与编书7部。
参加过国家科技部“六五”、“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参与主持“十五”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多项上海市科委、市教委的临床、基础及新药开发研究课题。
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克隆了大鼠胰腺丝氨酸弹力蛋白酶Ⅱ的RNA探针,用原位杂交、Northern印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形态学上发现血管迁徒平滑肌细胞均有弹力蛋白酶mRNA的强烈表达;发现正常大鼠肝细胞有弹力蛋白酶mRNA表达。
这些发现在国际上是首次报道,对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疾病形成机制的阐明做出了贡献。
所谓肝病,在现代医学指的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器官的疾病,例如病毒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吸虫肝病,脂肪肝,肝脏囊肿以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等等;而在传统中医学,虽然有时也包括了肝脏器官的疾病,但其实更多地是指以中医藏象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中医“肝”的机能失调所致的肝脏器官以外的全身性疾病,例如眩晕,中风,郁证,疝气等等。
与经典的中医学不同,现代中医学将现代医学的肝脏疾病也视作是中医的“肝病”,这种由来已久的风气造成了中医学术的混乱。
列出中医肝病学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是中医现代化过程中不容回避的。
1 中医肝病学存在的问题今日中医所言之肝,有时是中医之肝,有时是西医之肝,就连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六版教材)也将“肝癌”与黄疸、胁痛、臌胀并列在中医“肝胆病系列”之中。
如果将西医肝脏器官疾病看作是中医的“肝病”,在中医临床诊断中会遭遇很多问题:当患者同时兼具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证且诸证难分主次时,仅仅列出其中之一的诊断而不作出复合诊断是不全面的;倘若作出复合诊断,说到底等于只是罗列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而已。
再如黄疸的诊断,中医先分阳黄和阴黄,再辨湿热孰轻孰重,而不管是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还是溶血性黄疸或体质性黄疸。
对于这些性质不同的黄疸,很难概用治阳黄与阴黄的方法进行统治。
不少肝病患者缺乏主诉甚或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对此中医根本无法进行诊断。
于是在日常中医临床诊疗中常有下述情况发生:将肝功能检查异常而并无胁痛症状的慢性肝炎诊断为“胁痛”;将血清胆红素轻度异常的不显性黄疸诊断为“黄疸”;将B超检查发现有微量腹水而实际并无臌胀的患者诊断为“臌胀”;将B超或CT检查显示肝脾肿大但并无积聚病证临床表现的患者诊断为“积聚”等等,这些中医临床诊断在理念上无疑是有疑问的。
如果将西医肝脏器官疾病看作是中医的“肝病”,在中医临床治疗上存在的问题更多。
因为在今天,辨证论治所暴露出来的弱点日益增多,体现在:①许多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肝病患者缺少主诉,甚至没有任何自觉症状;②部分患者仅有一、二不适,症状少而轻,时有时无,似有似无,难以为完整的辨证论治提供必需的最低限度的信息量;③自觉症状是患者的主诉,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及个体差异,并受患者表达能力的左右,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治疗方案也将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④中医证型辨证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具有模糊、笼统的缺点,这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生个人经验及主观的影响,难以掌握和总结;⑤辨证论治依据证型来确定治疗原则及药物,其本来的目的非常在意于症状的改善,可是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时并不意味着肝病的好转和痊愈;⑥辨证论治的精神似乎暗示,只要患者有“证”可辨,就能进行治疗,那么对早期肿瘤、外科黄疸一类的疾病,坚持内科辨证论治则可能会延误及时有效的治疗机会。
当然,辨证论治体系本身无可厚非。
古人只能依症辨证,随证论治,以此可将千变万化的临床表现由繁约简地进行归类,作为确立治疗原则和组方用药的根据。
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特色所在,沿用几千年,活人无数。
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日益敏锐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发现了大量仅仅依靠中医传统四诊无法发现的疾病,如果将西医肝脏器官疾病看作是中医的“肝病”,则难以做到辨证论治;认为中医只能辨证论治、不能不辨证论治,这样就等于主动放弃中医学对众多无证可辨的疾病的诊疗阵地。
2 中医肝病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有关中医肝病的概念、诊断及治疗方面存在的诸种问题,是历史进步过程中的现象。
至少从表面看,这些问题在古代并不存在,只是到了近现代,由于汲取西方医学的肝脏病知识,另一方面又继承传统中医学知识,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交叉在一起,才导致了中医肝病学的种种混乱、困惑与尴尬。
从中医理论学术体系内部来考察,哲学抽象、比类推测、实体虚化导致了中医术语定义的非确定性;中医脏腑概念的解剖学和非解剖学属性的内涵双重性也是造成中医学基本概念歧义性的实质所在。
两千多年的积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肝病学术体系。
问题是自从现代医学科学传播至我国以后,迄今无人系统地将中西医学两种肝病学术体系进行比较、区别、厘定、归纳,迄今无人系统地整理中医学针对西医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方药。
故论及肝病,或貌古而今,或貌中而西,许多中医临床报道鱼龙混杂,在客观上起到了使中医肝病学术体系混乱、混淆的不良后果。
3 中医肝病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鉴上所述,谨向学术界建议在有关肝病的学术范畴内,应同时确立两种学术体系。
一种是传统“中医肝病学”。
在这个学术体系中,“肝”是传统中医学所论之肝,除小部分含解剖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属于一种功能活动体系。
即肝属木,喜条达,藏血,司疏泄,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连属足厥阴肝经。
肝病的病理范畴包括黄疸、胃脘痛、泄泻、噎膈、呃逆、呕吐等消化功能失常;包括郁证、脏躁、癫狂、怔忡、惊悸、胆怯、不寐、多梦等精神情绪异常;包括头痛、眩晕、中风、厥证、癫疾、奔豚气、部分血证等气血逆乱的疾病;包括惊风、痫证、痉证、 等筋脉运动功能失常的疾病;包括梅核气、乳痛、乳房结块、胁痛、少腹痛、睾丸肿痛、疝气等肝胆经络循行部位的疾病;包括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产后病、遗精、阳痿等生殖功能失常的疾病;还包括诸如臌胀、肝着、疟疾、咳喘、痰饮、目疾、疮毒痈疽、虚劳等凡与中医肝有关的其他病证。
肝病的辨证包括肝气、肝火、肝风、肝热、肝阳、肝郁、肝厥、肝虚、肝实等证候。
肝病的治疗包括疏肝、柔肝、清肝、泻肝、镇肝、平肝、抑肝、制肝等治法。
一言以蔽之,全面保留和继承传统的经典的中医有关肝病的学术思想。
另一种是“现代肝病中医治疗学”。
在这个学术体系中,“肝”是现代医学所论之肝,属于解剖学概念的肝脏。
肝脏的功能包括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胆汁的代谢功能,生物转化功能,吞噬及免疫功能等。
肝病的范围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异常性肝病,酒精性、药物性肝损伤等所有肝脏的疾病。
肝病的诊断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但是,肝病的治疗则运用中医中药。
一言以蔽之,全盘接受现代西医肝病学的知识,充分利用现代肝脏病学的诊断系统,惟独研究运用中医中药来进行治疗(以弥补西医西药在治疗上的不足之处),以此推动中医治疗学的发展。
一旦确立了上述两种学术体系,肝病的概念不再会混淆。
我们将能摆脱把区区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数证列为“肝胆病证”的尴尬。
当肝病患者临床表现繁多而复杂时,不再有必要一一罗列中医的病名诊断,反之,当肝病患者缺乏临床表现时,也没有必要“绞尽脑汁”生搬硬套中医的病名诊断。
我们对黄疸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阴阳湿热之偏颇,应能首先辨明黄疸的性质和原因,因而明白哪些是可用内科治疗的,哪些是需用外科治疗的。
我们不再为许多缺乏主诉的亚临床型的、隐匿性的肝病因为无证可辨而苦恼,使许许多多无证可辨的肝脏疾病名正言顺地作为新的疾病谱裸露在中医治疗学的阵地前沿,而这也许正是中医创新和现代化的突破口之一。
“现代肝病中医治疗学”包括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辨病论治的方法。
其中辨病论治的方法适用于缺乏临床症状致使无法辨证论治的患者,也适用于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而无效的患者。
以上各种中医治疗方法是相互补充、渐臻完善的需要。
辨证与辨病结合论治的方法弥补了辨证论治方法的不足之处。
辨病论治在辨证辨病结合论治的基础上又大胆地向前迈出一步,扩大了中医治疗的疾病谱。
今日探索与创新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可能转化成明日成熟的治疗方法,是发展、创新、丰富肝病中医治疗学最富生命力的部分。
总之,疗效是检验治疗方法的惟一标准,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不管什么方法,只要有效,均可采用。
半个世纪以来,运用中医药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大量医疗实践为“现代肝病中医治疗学”体系的确立积累了经验和资料。
其中成绩显著、发展较快的恰恰是辨证与辨病结合论治甚至辨病论治的部分。
例如用垂盆草冲剂、肝炎灵、苦参素、强力新、强力宁、甘利欣、甘草甜素等治疗病毒性慢性肝病;例如用丹参、当归、桃仁及一些中药的有效部位抗肝纤维化;例如用山楂、首乌、郁金等降血脂以治疗脂肪肝;例如用益气养血活血类中药降低球蛋白等等,均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遗憾的是,这些中医治疗学的进步至今还没有在中医教科书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现代肝病中医治疗学”学术体系有利于采用科学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法。
疗效评估不仅仅着眼于满足于传统中医“证”的表象的改善,更重视和追求现代医学“病”的本质改善。
考察治疗效果时包括生化学、血液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包括长期疗效随访及预后等。
不再回避中医药治疗无效的阴性研究结果,相反重视和利用这样的研究,逐渐澄清长期以来中医临床报道中鱼龙混杂的状态,沙里淘金,以促进中医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收稿日期:2004-12-28 编辑:姚昌绶)・信 息・第一届深圳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会议通知 本论坛宗旨是跟踪消化病学的最新进展,就国内外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研讨。
讲演题目:消化病学发展新动态、早期胃癌研究、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双气囊全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内镜在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大肠平坦型肿瘤的诊断、缺血性肠病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诊治、炎症性肠病诊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最新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