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财政建设 高培勇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材与参考资料二、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学2.1 市场失灵的概念与原因2.2 公共物品的特性2.3 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2.4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三、财政的基本概念与职能3.1 财政的概念与性质3.2 财政职能与作用3.3 财政支出分类与原则3.4 财政收入分类与原则四、财政政策分析4.1 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类型4.2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应4.3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约束4.4 财政政策的实践与评价五、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5.1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构成5.2 税收原则与税收分类5.3 税收负担的分析与评价5.4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六、政府预算与财政管理6.1 政府预算的基本概念与编制原则6.2 财政预算的执行与监督6.3 财政赤字与债务管理6.4 政府预算改革与创新七、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7.1 财政分权的概念与原理7.2 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体制7.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7.4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八、公共选择与政府行为8.1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8.2 政府行为与政府失灵8.3 政府与企业关系8.4 政府干预的适宜性与边界九、社会保障支出与政策9.1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制度9.2 社会保障支出分类与规模9.3 社会保障政策的效应分析9.4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十、财政与经济稳定发展10.1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10.2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10.3 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与协调10.4 财政政策的风险与挑战十一、环境经济学与财政11.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11.2 环境政策工具与财政介入11.3 环境税制与绿色财政政策11.4 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十二、财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2.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12.2 财政政策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2.3 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2.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实践十三、国际财政与财政合作13.1 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与特点13.2 国际财政合作的主要机制13.3 国际税收与跨境税收问题13.4 全球化背景下的财政政策协调十四、财政监督与财政风险管理14.1 财政监督的概念与体系14.2 财政风险的识别与评估14.3 财政风险的管理与控制14.4 财政危机的应对与预防十五、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15.1 典型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政策分析15.2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与挑战15.3 财政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15.4 课程总结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重点包括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学、财政的基本概念与职能、财政政策分析、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政府预算与财政管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公共选择与政府行为、社会保障支出与政策、财政与经济稳定发展、环境经济学与财政、财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际财政与财政合作、财政监督与财政风险管理以及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
案例61 财政部多收了九千亿最该对谁有好处?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
案例6.1 财政部多收了九千亿最该对谁有好处?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3.9万亿元左右,与去年相比可增收9000亿元。
(《第一财经日报》12月20日)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是好事,可以让财政支出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然而,作为个体的纳税人,我想问:国家财政收入多收了9000亿元,对我有什么好处?首先,该不该降低税负?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税收。
税收的增加,与经济发展有关,更与税负有关。
事实上,我国也是高税负国家。
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近日联合公布了全球纳税成本调查报告。
中国以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烦琐的税务条目和落后的纳税手段,在175个受调查的国家(地区)中纳税成本高居第八位(《北京商报》2006 年12月19日)。
在国家财政收入连创新高的今天,我们应该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负、严征管的指导思想调整税收政策,如减少税种、降低税率、降低征税成本、“两税合一”等,进一步减少纳税人的纳税负担。
其次,应该补交“陈年欠账”。
我国公共教育投入的目标是GDP的4%,本来就很低,但就是这么低也从来没有达到过,而且投入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学校”轻“普通学校”,甚至城市一间教室的投入,相当于偏远地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全部家当。
近年来,大学收费越来越高,尽管有助学贷款和希望工程等资助,但还是屡屡发生上不起大学的悲剧。
在国家财政收入连创新高的今天,“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誓言,也该变成现实了。
再就是增加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投资,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民生。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用钱的地方太多,国家财政也往往捉襟见肘,很多想办的事情办不了或办不好。
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逐渐增加,应该还一还“陈年欠账”,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比如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范围。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9000亿元,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但前提是用好这笔财政收入。
2018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
一般为: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 )外部效应的存在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2)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4.)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1)征税(2)转移性支出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导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公共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经济学家及其贡献1.3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公共经济学的作用和价值理解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分析中的作用掌握公共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第二章: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2.1 市场失灵的概念与原因理解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2.2 公共干预的理论基础掌握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外部性、公共政策和信息不对称等概念2.3 公共干预的方式和手段掌握政府干预市场的不同方式了解税收、补贴、价格控制等公共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2.4 公共干预的评价与反思掌握公共干预的效果评估方法分析公共干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第三章:财政收入与分配3.1 财政收入概述理解财政收入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2 税收原理与制度掌握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了解税收制度的构成和运行3.3 税收负担与优化分析税收负担的衡量方法和影响因素掌握税收负担的优化原则和策略3.4 财政转移支付理解财政转移支付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和效果评价第四章:财政支出与政策4.1 财政支出概述理解财政支出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4.2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分析财政支出效益的影响因素4.3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功能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运用4.4 财政政策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和效果评价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五章:公债与财政风险5.1 公债概述理解公债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公债的发行和偿还机制5.2 公债政策的功能和效应掌握公债政策的经济效应和风险管理分析公债政策的目标和运用5.3 财政风险的概念与评估理解财政风险的定义和来源掌握财政风险的评估方法和指标5.4 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策略分析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途径掌握财政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政策选择第六章:政府间财政关系6.1 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理解财政分权的概念和原则掌握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6.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了解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和机制分析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公平与效率问题6.3 税收划分与政府间财政竞争掌握税收划分的原则和方式分析税收划分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影响6.4 财政危机与财政协作理解财政危机的成因和影响掌握财政协作的机制和作用第七章:财政与微观经济7.1 财政政策与市场结构理解财政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在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7.2 财政政策与企业行为分析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和决策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对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作用7.3 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理解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在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方面的作用7.4 财政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分析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在促进就业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的作用第八章:环境财政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8.2 环境财政政策工具与实践掌握环境税、碳交易市场等政策工具分析国际上环境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8.3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政策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掌握财政政策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8.4 中国环境财政政策的挑战与选择分析中国环境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探讨中国环境财政政策的发展方向和措施第九章:国际财政关系与政策9.1 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与形式理解国际财政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国际财政关系的实践和案例9.2 国际财政协调机制了解国际财政协调的机构和国际协议分析国际财政协调的作用和局限性9.3 国际税收合作与避税问题掌握国际税收合作的原则和机制分析国际避税问题的成因和影响9.4 中国参与国际财政合作的策略与选择分析中国参与国际财政合作的现状和意义探讨中国参与国际财政合作的策略和方向第十章: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10.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理解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的意义和目的掌握选择和分析公共经济学案例的方法10.2 经典公共经济学案例解析分析经典的公共经济学案例提炼案例中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启示10.3 我国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现实中的公共经济学案例评价案例中的政策效果和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导论中的公共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意义:理解不同研究方法对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考博资料整理-复习真题重点-导师介绍-参考书-育明考博
人大公共管理学院考博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 专业招生介绍-考试内容-参考书-导师介绍一、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招生考试内容招生专业 招生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考试科目 1204Z1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9-12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②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经济学;⑤管理学;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经济学;⑤管理学;⑥政治理论;一: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二: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PS:育明考博课程咨询方式 扣扣:547 063 862 TEL:四零零 六六八 六九七八)1、最终成绩折算:初试、复试各占50%2、初试外语不含听力3、经济学院不指定参考书二、育明考博推荐复习备考部分参考书(经验总结,非院系指定)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考博专业课参考书(不含学科基础书籍):《公共政策导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04Z1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阿耶·L.希尔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民大学考博英语复习参考书:育明考博教研部主编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考博词汇》,是最为权威的考博英语备考资料。
同时也得到了育明考博学员的肯定和证明,并且每年都会再版更新。
可以联系育明考博购买邮寄,或在全国各大书店及卓越亚马逊及当当网下单。
(PS:育明考博课程咨询方式 扣扣:547 063 862 TEL:四零零 六六八 六九七八)二、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招生人数及名额分布(基本学习年限3年)年份人大内地招生总数 (计划数/实际数) 经济学院博士招生人数 经济学院博士招生方式及人数分布 公开招考报名人数报录比2012年 900人/873人41人 1、普通招考(35人)2、硕博连读(6人)300人 7:12013年 850人/891人48人 1、普通招考(40人)2、硕博连读(8人)290人6:12014年 900人/893人49人1、普通招考(41人)2、硕博连读(8人)约290人 6:1(资料来源于人大研招办老师及育明考博数据整理) (PS:育明考博课程咨询方式 扣扣:547 063 862 TEL:四零零 六六八 六九七八)三、人大公共管理考博复试分数线附录:育明考博课程设置(之一) 英语全程班阶段课程 开课时间 课时一、基础夯实A 班:8月21日-25日B 班:9月12日-17日 40课时授课+12课时练习二、强化提升 A 班:10月3日-7日 B 班:11月7日-11日 C 班:12月12日-16日 40课时授课+12课时练习三、考前押题 A 班:2月20日-22日 B 班:3月6日-8日24课时授课+8课时模考本文由“育明考博”整理编辑年份复试成绩要求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不含硕博连读)2012年 外语60分 专业一60分 专业二60分 总分180分 56人/35人 2013年 外语55分 专业一60分 专业二60分 总分185分 61人/40人 2014年 外语55分 专业一60分 专业二60分 总分180分60人/41人2014年经济学院 考博各环节最高分 初试最高分247分,外语复试最高分48分, 综合复试最高分145分,最终成绩最高分85分四、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博导介绍导师姓名蓝志勇专业名称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职 称教授 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政府改革与创新2、市政管理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 主要研究的问题公共性在组织设计和政府改革中的作用、城市治理、城市基础设施 (水务等)管理投融资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沉浸式仿真技术在研项目1、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和非赢利组织的创新理论(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2、北京市学习型组织与政府创新 (北京市)3、城市水务管理(国家科技支撑水专项)备注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导师姓名许光建专业名称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职 称教授 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2、价格、收费和税收政策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 主要研究的问题公共财政风险分析和支出绩效评价;资源类产品价格、税收政策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本分担机制和财政、价格政策体系研究。
加强非税公共收入的监管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二 、非税公 共收入 问题的现 状
近些年 ,关下非税收公共收入的问题 不断涌现,并且还有越演越烈的势头。作为 国有企业的支柱产业 ,例如石油、通信 、金 融等火型、垄断型的国企 ,其本质上是全 民 所有制企业 , 属于国家非税公共收入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是}于历史制度等原因. f j 该部 分阔有企业的收入并没有完全作为非税收公 共收入上缴国库为全体人民造福 , 中的相 其 当一部分是以高额的工资和奖金的形式流入 了该部 分行业员工和高管的私人账户内, 近 年针对该部分行业的高薪已经造成 _ r 社会 的广泛议论和不同程度的不满;此外,例如
、
张观 同,郝 勇. 新制度下 基本养老保 险 养老金替代率测算[ . 策参考 ,0 J 决 ] 2 1 0
4
、
社 .2 0 00
() 5
托 其对 基金 进行 更高 效 的运营 ,投 资于
货 币市场 基 金 这 种 安 全性 较 高 的暴 金 ,
获取更大的收益。 圃
》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6页 5
一
我国的非税公共收入的几个主要 组成部分 用之 于 民 。
l 、经营和财产收入。指来自非金融公 共企业和公共金融机构如邮局、中央银行、 斟家彩票、电力公司、码头当局及货币当局 ( 币收入) 铸 的净利润或利息转移 ; 来自各级政 府机构所属企业( 军工厂、 政府 印刷局 、 建筑 单位及出租少量房屋的单位) 向公众的营利 性销售的现金经营盈余 ; 以及特许使用费 、 利息、股息、土地租金等其他财产收入。 2 管理费和收费。亦即使用费和规费, 、 主要项目有 : 政府医院和诊所的收费,政府 学校的学费, 政府博物馆、公园以及不作为
所谓 的公共收入也就是指的财政收入 或者政府收入, 即政府为履行职能筹集的一 切资金的总和。 而筹集公共收入的途径无外 乎两种 , 也就是税收途径和非税收途径 。 税 收途径收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税款L , It J. o 作 为我国公共收入的基础组成部分 , 国家以法 律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 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该部分收入可 以及时、 足 额的缴纳至国库, 保证我国国家机制的正常 运行和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 已有的机制 j在持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E 但是与此同 时, 作为我国公共收入的另一块重要的组成 部分 , 非税公共收入的监管长期以来存在着 法律和制度上的缺失 , 以至于造成了大量的 国有资产和资金来源的流失, 严重影响了我 国的财政收入。
中国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研究综述与评析
收稿日期:20ll一03—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研究》(10AZD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与实践研究》(10BJY054) 作者简介:囝坤(1964一 ),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货币政策;刘新波(1981一 ),
的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9 J。
从上文对“公共财政”概念的梳理可以看到,学者们所给出的各种定义不存在矛盾和冲突,只是强 调的重点不同。“市场经济”、“社会公共需要”、“分配”均是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关键词,是建设公共 财政的原因、目的和内容。在新近的文献中,我们越来越不容易找到对“公共财政”的直接定义,更多 的都是有关内涵、本质和特征的研究,而“公共财政”一词代表的则是复杂的“公共财政体系”。因此可
因此要把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问题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领域去解决。他提出政府一市场一社会的
三角模式,其中政府扮演着社会管理者角色,以公平为首要价值取向,从各个方面关注社会发展;市场 是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以效率为首要价值取向,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社会则是发展成 果的最终享受者,在这里以公民个人、第三部门、公共舆论主要代表和体现,既要对政府监督,也要对
首都摇I埤贸易太誊学报
2011年第3期
中国 公共财 政理论发展研究综述与评析
闫坤1,刘新波2,3
(1.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北京100736;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142;3.云南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于公共财政理论的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析,
夫定义的财政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这一观点也被中国大多数的学者所接受, 但对财政职能的定义依旧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简单地说,财政职能是指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它是政府活动所固有的 经济功能,通常表现为政府“应当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李茂生认为财政职能的内涵是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中征收一部分去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财政职能 的外延则包括:提供原生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和实行社会保障;纠正外部负效应和 促进广义效率的提高;调节经济和促进经济发展汪71。楼继伟则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将财政职能概括为: 弥补市场缺陷,直接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总需求的调节;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正激励和负激 励);向社会提供财经行为规范;作为政府活动的公共账户,接受社会的监督ⅢJ。 基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承担着经济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责任, 郭代模、杨舜峨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包括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职能,社会总供求的调控职 能,效率与公平的协调职能,和谐社会环境的保障职能,以及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制度供给职能旧J。 何振一特别指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公共财政职能各有鲜明特点,中国公共财政的特殊职能表现为: 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职能,以及促进全体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职能㈣J。 关于财政职能的争论首先集中在马斯格雷夫定义的财政三大职能。杨灿明、李茂生认为资源配置职 能应当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市场经济形态的社会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配置资源,因此,资源配 置只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中介或载体,而并不是财政职能本身。此外收入分配职能也是在进行资源配置, 所以不应该单独列出来,也只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工具或载体。而且通常所说的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应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3.难点:无作业题: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作业题: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第三章外部效应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公共财政学参考书目
公共财政学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以下是一些公共财政学的参考书目:
1.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4出版。
2. 萨缪尔逊《经济分析的基础》(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1出版。
3.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6出版。
4. 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
5. 王传伦、高培勇《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6. 安体富《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问题研究》系列专著7册,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年版。
7. 袁振宇等《税收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 刘溶沧、赵志耘《财政政策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 Pierre-Richard Agenor and Peter J.Montiel, Devetopent Macroeconom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10. John Cullis and Philip Jones, 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以上是一些可供参考的书籍,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并注重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思考。
第1页共1页。
为学为师两从容——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
作者: 柳光强 阮静
作者机构:�财政监督》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财政监督
页码: 17-2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0期
主题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高培勇 研究院 财经 学部委员 院长 基层科研单位 从容
摘要:尽管在人们眼中高培勇是财税名家、权威学者,他本人却对这些称呼或者定位并不十分在意。
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院长——这一党和国家财经领域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财经科学重要殿堂的“掌门人”,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基层科研单位的“头儿”。
大到一个单位的运行发展.小到一个会议的“坐镇”发言,处处与人打交道不说,那些具体繁杂的行政事务随时会找上门来——仅笔者采访他期间,就有学生同事的来访外加两个会议的召开在接连进行着——这位外界眼中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也要时刻为冗杂俗务劳神。
自然他处理起这些琐事来也是有条有理、不疾不徐,但是在高培勇看来,即使行政工作再事无巨细,在一个科研单位中决定话语权的并非官阶地位或行政能力,而是实打实的学术科研水平。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第二版
在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情况下,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他所能调整的只是其 消费的数量。 3.3 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3.3.1 MSB=MSC:公共物品同样适用
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 效率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即 MSB=MSC. 3.4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 3.4.1 一种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
4
第三章 公共物品或服务
3.1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3.1.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性的比较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2)消费的非竞争性 (3)受益的非排他性 3.1.3 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3.2 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纯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 3.2.1 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水平相加
只要知道每个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通过把某种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市场上的所有 消费者(购买者)的需求曲线水平想家,即可得出对该种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曲线。 3.2.2 对纯粹的公共物品的需求:垂直相加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正是一方面以征税方式取得收入,另一方面又将征税收入转用 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依靠政府使用非市场的方式——公共财政,来解决公共物品或 服务的供给问题。
3.5 混合物品或服务 3.5.1 混合物品的概念 (1)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产生拥挤,从而减少每个消费者从中获得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 务。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2)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
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在技术上可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特点:①效用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
一般为: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臵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臵职能的原因: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 )外部效应的存在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4.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1)征税( 2)转移性支出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 ) 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 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12月13日人民日报打印版
“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实施(经济聚焦)本报记者李丽辉《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3日10 版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
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其中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哪些新变化?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
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十分必要高培勇说,从2008年11月到现在,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实施了两年多的时间,实施的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
从财政支出来看,增加公共投资,是近两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
从2008年四季度到今年年底,中央政府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18万亿元,带动引导社会投资4万亿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稳定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增加政府公共投资的同时,还进一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方面的安排。
就结构性减税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涉及到诸如增值税转型、两个企业所得税法合并等份额较大的税种的减收,也有包括个人所得税、二手房交易税负、股票交易印花税等份额相对较小的税种的减收。
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了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近5000亿元,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为拉动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培勇认为,虽然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好势头,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的形势复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显然十分必要。
重要领域增支、部分领域减税,统筹考虑积极财政政策和收入分配问题“增支和减税,几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部内容。
但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一定会和过去两年多有所不同。
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理论框架
62020.05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勾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财政制度位居重要制度系列,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这是因为,财政制度的格局、变化和走向,历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牵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影响政府职能履行和国家治理活动运行,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基础性和支撑性要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情,必须从新时代中国财政制度建设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入手,系统研究中国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理论框架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20(五)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制度,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理论框架。
一、财政制度建设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展开和推进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且对中国发展全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与以往有所不同,新时代人民的需要,不仅层次提升了—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范围拓展了—在领域和重心上超出了物质文化范畴而延伸至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新时代制约满足人民需要的主要因素,不仅已由社会生产能力转化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且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涵盖了涉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几乎所有领域、所有方面。
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抓住了主要矛盾,便找准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财政制度建设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展开和推进。
具体而言,它至少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强调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培养学生分析公共政策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公共经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1. 市场失灵的概念:解释市场失灵的定义和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2. 公共干预的理由:探讨市场失灵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分析公共干预的必要性和目的,如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3. 公共干预的工具:介绍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如税收、补贴、法规和国有企业等。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收入:分析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如所得税、增值税和财产税等。
探讨税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和税收负担的公平性问题。
2. 财政支出:介绍政府支出的分类和目的,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四、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1. 财政政策的工具:讨论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和手段,如财政扩张和紧缩等。
2. 财政政策的目标:分析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减少失业等方面的目标。
3. 财政政策的效果:探讨财政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和局限性。
五、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1. 公共选择理论: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假设,如个体理性、投票行为和官僚行为等。
2. 政府失灵的表现: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如信息不对称、利益集团和政治周期等。
3. 提高政府效率的途径:探讨改善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方法,如加强监管、优化政府机构和公私合作等。
六、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1. 税收制度:探讨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如公平性、效率和简化性。
分析不同税收制度的优缺点,如比例税、累进税和混合税等。
2. 税收政策:讨论税收政策的目标,如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和控制通货膨胀等。
分析税收政策工具,如税率调整、税收优惠和税收激励等。
财政学专业要读的参考书
财政学专业必读参考书目和杂志、网页大学低年级(大一至大二)1、经济学原理(曼昆,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三联书店)3、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王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时寒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人人都爱经济学》(王福重,人民邮电出版社)6、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宋承先,江西人民出版社)7、WTO法律规则与非关税壁垒约束机制(王海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8、格林斯潘效应(谢毅斌译,机械工业出版社)9、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里茨,中国物资出版社)10、走进风险的世界(樊纲,广东经济出版社)11、时间简史(霍金,湖南科技出版社)12、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杨小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3、《峭壁边缘》(亨利。
保尔森,中信出版社,2010.4.1)14、《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周洛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10)大学高年级(大三至大四)1. 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
2. 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三联书店,1957年。
3. 萨缪尔逊:《经济分析的基础》,商务印书馆,1979年。
4. 布坎南,阿罗:《公共选择理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
5. 布伦南,布坎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6.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 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8. 乔.B.史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9. 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C.V.布朗,P.M.杰克逊,张馨译,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西蒙.詹姆斯,克里斯托弗.诺布斯著,罗晓林、马国贤译,税收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
纳税人 征税人 还有用税人哪!——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高培勇教授
作者: 胡欣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18-21页
主题词: 用税人 征税人 纳税人 财政金融学院 教授 税务部门 中国人民大学 税款 政府部门公共物品和服务
摘要: 高培勇当然不怵给我“讲课”。
1997年4月他39岁那年被请到中南海,在国务院举办的“税法专题讲座”上授课。
面对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委办首脑100多人,那么大的“阵式”都见识过了。
我曾问他那次紧张不紧张,他坦言:“开始不紧张。
朱镕基总理(当时是副总理)问我要讲稿,我说没有讲稿,只有提纲。
我把这当作一次正常的讲课,我在大学里讲了12年的课。
朱总理说,高培勇教授,这可能是你从教以来所遇到的官阶最高的一班学生了,但是你不用去管,放开讲罢!讲着讲着,他开始频频发问,我感到了压力,想是不是讲错了?或者方法、内容不符合要求?我真的紧张了。
不过当天晚上我知道了朱总理的评价——高培勇教授讲得很好,结合我国实际,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值得研究。
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后来,高培勇又被请到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讲课。
至于再以后给各省、市领导班子巡回授课,便颇有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味道了。
高培勇这样区别给领导干部讲课与给在校学生讲课的不同:给学生讲课,注重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和系统性,侧重的是分析,路线是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给官员上课,不能从学科体系出发,要抓现实问题,找到切入点层层剥开,发掘本质的东西,侧重的是综合分析,路线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
公共经济学课件-高培勇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2章 外部效应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外部效应
• 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 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 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 问题: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 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P,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 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 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 • 结果: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 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市场均衡,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价 格 效 益 成 本 ︹ 元 ︺ S=MSC
45
Z
30 25
V
U
H MPB+MEB=MSB D=MPB 0 10 12 疫苗接种量(万人次)
10
公共经济学
2.2.3正的外部效应: 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
MPB+MEB=MSB S=MSC F A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负的外部效应
• 也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 • 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 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 买卖双方均未意识到其间交易会给其他 人或企业带来损害。 • 事例:工业污染。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2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 MPB≠MSB,MPC ≠MSC
D=MSB ︽ ︽ ︽
0
4.5
5
纸张的产量(万吨)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2.2 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 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 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 的社会边际效益MSB。 • 事例:疫苗接种——其他人减少接触感 染的机会——整个社会因此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高培勇主讲人简介: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博士,多年从事经济学研究,在国家审计学理论及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理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内容简介:在今天,公共财政的概念已经被广大百姓所认识,重点结合中国社会的公共财政的特征,详细阐述了公共财政在当今中国的重要作用。
第一,叫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也可以把它简称为“公共性”。
就是讲,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要严格地按照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要的口径去加以界定,而不能局限于或立足于满足哪一个阶级、哪一个集团、哪一种所有制性质的需要。
而应把全民的利益囊括其中,而不再是过去的那样一种满足于国有制经济单位,全民所有制经济单位,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这样一种需要。
那么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这样一种口径,哪些项目公共财政是必须涉足,必须担负的呢?第一叫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我们现实社会当中,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那样一种物品或者服务。
第二个事项我们叫调节收入分配。
说到调节收入分配,我们特指的是调节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应当说公共财政介入于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是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赋予财政税收的一项新职能和新任务。
第三个事项,那就是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本身是不能保证自动的稳定长期地增长下去,它会有波动、它会有周期。
而政府作为经济生活当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是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达到熨平经济周期,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这样一种可能性的。
公共财政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立足于非盈利性,也可以简称非盈利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只是表明公共财政下的政府收支的运作,要始终坚持以公共利益的极大化,作为自己的取舍目标,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绝不能以投资赚钱、投资牟利作为自己的行为趋向。
公共财政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叫做收支行为规范化,也就是可以简称为规范性。
它指什么呢?指的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运作一定要讲规矩、有规矩、守规矩;而不能不讲规矩、没有规矩、不守规矩。
全文:我觉得选择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这样一个主题呀,是非常必要的。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想到了两件事:一件是如果说中国的老百姓对于公正财政这样一个话题还比较生疏的话,那不是源于公共财政和我们每个百姓日常生活的距离,而是源于我们的体制环境。
大家其实都知道,所谓公共财政其实就是指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而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同现实生活当中的你我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起码政府的收入源于从你我他口袋中掏的那些税收、起码政府的支出要花到与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上。
所以我们说公共财政说到底,说穿了就是一种和大家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那样一种公共的财政、大众的财政。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老百姓,从对公共财政的这样一种生疏,本身就说明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大力的宣传公共财政,让我们的老百姓,能够充分地认识公共财政。
我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最近的一段时间不断地有人问我,说从1998年以后,新一届政府在财政税收领域推出了很多的改革举措。
那么,你说比较重要的、比较主要的、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比较大的项目是什么?我说那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但是如果时间不够,如果要寻找出一条主线,并且以这条主线来涵概几乎所有的改革事项,那么我们说那就是公共财政的建设。
过去的五年,中国政府围绕着财政税收所推出的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事实上都是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之内来完成的。
我们还可以把眼光追溯到改革以来的这23年,正好像我们的改革尽管没有正式宣布,但事实上我们一直是延着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道路走过来的一样。
我们在财政税收领域当中所推出的各个项目的改革举措,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是以公共财政的框架作为改革的取向的。
大家还可以往前看,说今后的五年、今后的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的财政税收工作要做什么?我们要做的无非还是要积极地推进公正财政框架构件的过程。
这样说来,就说明公共财政同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同现实生活当中的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密切关系。
但是可以跟大家这样讲,公共财政尽管如此重要,公共财政尽管应当让我们如此频繁的去提及它、去重视它,但过去我们并不是使用这样一个名称,在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使用国家财政,或简单的称之为财政这样一个提法。
据我的印象,如果不做过细的考察,从改革开放以后,我第一次见到公共财政这个提法,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概是1982年或1983年的样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经济学家阿吐·爱克斯坦所写的一本小册子,取名叫《public finance》。
不过这一次译者并没有使用以往的译法,把它称作“财政学”,或“财政”,而是在“财政学”、“财政”前面加了两个字“公共”,把它译为《公共财政学》,公共财政学相对于过去的财政或财政学而言,应当说是一个不小的变化。
但是,也许在那个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财政”前面加上“公共”两个字,所蕴含的深刻的经济内涵。
人们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译法的改变,而忽略掉了。
尽管后来在不少经济文献上,也会不时地看到有关公共财政的提法,但是人们至多把它作为一种直译,而没有给予特别的考究,我特别地思索。
事情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公共财政这个提法又被人们提到议事日程了。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子,大家可能还记得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我们一直为一个事情着急,那就是中国的财政一天比一天困难。
财政困难说到政府收支困难大家自然会想到,那么收入肯定是少了,支出可能就多了。
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想到的所谓增收节支的措施,是很难派上用场的,我们都知道从1980年之后,中国的政府收入占所谓GDP的比重一个劲地下滑,而且大家已经看到,在短时间之内,要想扭转这样一个势头,是徒劳无功的,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既然收入一方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大家的视野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支出。
也就是想办法去压缩政府的支出,但大家都的懂得一个道理,压缩一个个人支出,说你上个月一个月是三千块钱的工资,这个月只有两千五百块钱,那自然而然你会压缩五百块钱。
但是对于政府是很难做到这一点,要压缩从整体的政府支出规模,恐怕没有人去反对你。
但是这个总体的支出规模最终要落实是到哪个单位、哪个人、哪个企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我们就得想一些理由,那么想到什么理由呢?大家看到说中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之所以庞大,源于中国的政府财政管的事情过多,要压缩财政的支出规模,大家也看到说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相对于中国政府的支出规模而言,是小而窄的。
于是有人提出,说能不能按照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来改造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正好像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把公共财政和西方财政等同起来一样。
在那样一种背景条件下,人们就接受了一种提法,那就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来改造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所以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公共财政就被重提了。
事情又到了1994年,大家可能还记得,那一年我们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调整中国的税收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中国的税收体系。
那么,当时的税制改革,事实上就已经赋予了它一个特殊的内容,既然都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背景,那么,税制改革自然而然也要纳入到公共财政框架的体系当中来。
因此那个时候提法也经常会这样来使用,就是税收制度改革要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框架当中去。
比如说当我们进行财政支出改革的时候,表面上我们是在进行支出结构的调整。
但是大家都知道,财政的支出事实上反映着政府的活动、反映着政府的职能。
说你某一方面支出应当减下来,但是由于干这些事的政府机构还在、政府的编制还在,事实上你是很难把这笔钱压缩下去的。
这样一来,我们又看到一件事情,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事实上要牵扯到政府职能范围的调整。
认识一旦提升到这样一个层次,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那样一种零敲碎打形的、局部性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意义的调整。
而是把它的改革推进到更高一个层次,那就是对整个的政府收入、整个的政府支出制度进行整体性的变革。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条件下,1998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中国要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这样一个目标。
也可以讲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财政改革与发展,明确地把目标定位在公共财政建设这样一个目标上,一旦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共财政,而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财政”或“国家财政”这个名称的时候,大家就要有问题了,这期间究竟有哪些变化?我们讲用公共财政来替代过去那样一种简单的财政的称谓并非仅仅是定位,而有着实实在在的变化。
比如过去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经常使用的财政一词,事实上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讲,那是定位在国有制财政,或全民所有制财政这个意义上。
我只想举三个方面的例子:第一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财政收入结构;1978年如果以那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作为100%的话,那么大家有机会可以查查当时的文献,来自于国有制经济单位的缴款份额达到了86.8%,也就是说在全部的财政收入当中有86.8%的钱是从国有制经济单位那里获得的。
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来自于城市大集体,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准国营经济单位的缴款,这个比重就会提升到将近95%。
所以,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形容当时的财政收入结构,可以把它称作“取自家之财”。
再看我们的财政支出结构,同样是1978年,那一年如果以全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作为100%,那么来自财政投向基本支出项目下的支出份额就达到40.4%。
基本建设支出表明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由财政、由政府拿钱搞的基本建设,肯定是要形成国有资产的。
也就是说,它肯定是注入到国有制经济单位领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加上政府投向于国有制经济单位的增拨流动资金支出、挖潜改造资金支出、科技三项费用,以及为国有企业拨付的诸如幼儿园、托儿所、子弟学校、社会福利设施等等方面的支出。
那么可以这样讲,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政府投向于国有制经济单位的钱,大体要占到整个财政支出规模的90%以上。
那么在那个时期,政府是不是也向国有制经济单位之外拨付些钱呢?是有的,也拨付的,但是且不说它的额度非常之小,就连它的名称也体现着国有制财政的这样一个特殊的特征。
比如那时候政府也向农业、农村、农民那里拨付一些款项,但是一旦沾上“农”字,一旦财政把钱往“农”字方面去拨付的时候,大家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样的一个名称来涵盖它的意义呢?叫“支援农业支出”,什么叫支援?意思是什么呢?这不是我份内的事情,这是我支援你所干的一些事情。
因此,如果同样用现代的眼光来衡量、来描述当时的财政支出结构,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那是“办自家之事”。
所以当时的财政收入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我们今天是这样描述的,叫做“取自家之财,来办自家之事”。
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当时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取向。
很多人都研究过中国公共政策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