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真言论1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展开全文《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来自至道医学00:0012:48金匮真言论【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

所谓四时之胜也。

【译文】黄帝问道:天有八方之风,人的经脉有五脏之风,是指什么呢?岐伯回答说:八风会产生致病的邪气,侵犯经脉的风邪,触动人的五脏,因而发病。

所说的感受四时季节相克的情况是指,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

这就是所说的四时季节相克。

【原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译文】东风生于春季,病变多发生在肝经,而表现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变常发生在心经,而表现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变常发生在肺经,而表现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变常发生在肾经,而表现于腰股;中央属土,病变常发生在脾经,而表现于脊背。

【原文】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译文】所以春气为病,多在头部;夏气为病,多在心;秋气为病,多在肩背; 冬气为病,多在四肢。

【原文】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译文】所以春天多生鼻流清弟和鼻出血的病,夏仲多生胸胁病,长夏多生里寒洞泄病,秋天多生风疟病,冬天多生痹病。

【原文】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译文】所以冬天不做剧烈运动而扰动潜伏的阳气,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不发生颈项病,夏仲也不会发生胸胁病,长夏不会发生里寒洞泄病,秋天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痹证、飧泄、汗出过多的病。

【原文】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译文】精对人体就如同树木的根,是生命的源泉。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金匮真言论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由傅青主编,主要内容涵盖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金匮真言论的原文及相应的注释:
原文:
1、病症加减,常有苦乐,搏坚降服,以成艰苦。

注释:病情的变化常常伴随着病人的苦乐之情,医生需要立足于病人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取得艰苦之果。

2、万差之方,纷纭闇昧,诊必战心,无失天机。

注释:疾病的治疗方法繁多,有时难以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医生必须坚定决心,细心观察病情,捕捉到治疗的关键。

3、发干正气,抒泄里急,充塞关格,无立四极。

注释:治疗疾病应当注重增加人体的正气,排除内部的不适感,并保持各种腔隙通畅,以防止病情恶化。

4、万恶之源,存与虚极,便用此经,按之可诊。

注释:疾病的产生常常与生活中的不良因素有关,通过使用金匮真言论中的方法,医生能够准确诊断病情。

5、虚邪与实,代相表里,决战胜负,立决生死。

注释:疾病分为虚症和实症两类,医生需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病情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战胜病魔,保住患者的生命。

以上是金匮真言论的原文及注释,金匮真言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医生诊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译文|赏析《素问·金匮真言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内经散文,内经是医学论文汇编,论文即由中心、论点、论据、论证及核心五要素构成。

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五要素来取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金匮真言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金匮真言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翻译】黄帝问道:自然界有八风,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麽回事呢?歧伯答说:自然界的八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他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

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相克的关系,如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

【原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翻译】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

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

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

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

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

【原文】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翻译】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春天多发生嬶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证,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

若冬天不进行按等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洞泄一类的里寒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痺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

【原文】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素问·金匮真言论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摘要:一、引言二、金匮真言论原文三、金匮真言论注释四、金匮真言论对中医理论的贡献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金匮真言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主要讲述了疾病与自然环境、人体脏腑的关系,以及四时气候对五脏六腑的影响。

这篇文章通过问答的形式,由黄帝向岐伯请教,探讨了中医理论中的一些核心问题。

二、金匮真言论原文原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1.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2.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3.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4.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5.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三、金匮真言论注释1.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八风是指自然界中的八方之风,风邪侵袭人体,进入经脉,导致五脏受到伤害,从而引发疾病。

2.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这里讲述了四季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表明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和相互制约。

3.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段描述了不同季节的风邪侵入人体脏腑的情况,以及五脏与俞穴的对应关系。

4.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这里讲述了四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脏腑与四肢的关系。

5.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这段描述了四季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

四、金匮真言论对中医理论的贡献金匮真言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中疾病与自然环境、人体脏腑的关系,以及四季气候对五脏六腑的影响。

这篇文章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直解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直解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直解金匮,藏书之器也。

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

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脏腑,人之五脏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

然此真言者,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轻泄,犹以此言藏之金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天有八风,四方四隅之风也。

经有五风,人身经俞五脏之风也。

帝欲详明天人相应之理,故有是问。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八风发邪,天之八风,发为邪气也。

以为经风,触五脏八风之邪,以为人身经俞之风,更触人之五脏也。

邪气发病,邪风之气伤人,则发而为病也。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邪气发病,是以胜相加。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木胜土也;长夏胜冬,土胜水也;冬胜夏,水胜火也;夏胜秋,火胜金也;秋胜春,金胜木也。

所谓四时之胜而发病也,是知邪气发病,乃以胜相加矣。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所谓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而有四时之胜者,如东风生于春,即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

病在肝,触五脏也,俞在颈项,以为经风也。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南风生于夏,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

病在心,触五脏也,俞在胸胁,以为经风也。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西风生于秋,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

病在肺,触五脏也,俞在肩背,以为经风也。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北风生于冬,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

病在肾,触五脏也,俞在腰股,以为经风也。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中央为土,以应四隅,亦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

病在脾,触五脏也,俞在脊,以为经风也。

此言八风发邪,则有四时之胜,触五脏而为经风者如此。

故春气者,病在头。

所谓俞者,乃人身之经俞,非五脏之穴俞。

上文云,春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头连颈项也。

夏气者,病在脏。

夏俞在胸胁,故夏气者,病在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25《金匮真言论》第一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25《金匮真言论》第一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25《金匮真言论》第一讲《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阳,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金匮真言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翻译】黄帝问道:自然界有八风,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麽回事呢?歧伯答说:自然界的八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他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

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相克的关系,如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

【原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翻译】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

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

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

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

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金匮,用金子制成的柜子。

这里是指古代帝王收藏珍贵文献和书籍的地方;真言,真切而重要的言论,也就是高深而重要的科学理论。

由于本篇重点阐发“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重要篇章,应当重视、也值得珍藏,故篇名为“金匮真言论”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胜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促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在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黄帝问道:自然界的气候有八风的异常,人体的经脉受邪有五风的病变,这是怎么回事呢?岐伯回答说:八风变化过度,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后,首先进入经脉,再通过经脉进一步深入,而触动五脏,于是发生疾病。

一年四时的气候之间有相胜的关系,如春气能胜长夏气,长夏气能胜冬气,夏气能胜秋气,秋气能胜春气,这就是一年四时之气相胜的情况。

东风常发生在春季,最容易引起肝脏生病,而肝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颈项部位反映出来;南风常发生在夏季,最容易引起心脏生病,而心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胸胁部位反映出来;西风常发生在秋季,最容易引起肺脏生病,而肺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肩背部位反映出来;北风常发生在冬季,最容易引起肾脏生病,而肾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腰及大腿根部位反映出来;长夏季在春夏与秋冬四季的中间,也就是夏季最后的一个月---六月,这个季节在五行中属土,最容易引起脾脏的气血盛衰,常在脊背部的腧穴上反映出来。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金匮,用金子制成的柜子。

这里是指古代帝王收藏珍贵文献和书籍的地方;真言,真切而重要的言论,也就是高深而重要的科学理论。

由于本篇重点阐发“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重要篇章,应当重视、也值得珍藏,故篇名为“金匮真言论”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胜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促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在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黄帝问道:自然界的气候有八风的异常,人体的经脉受邪有五风的病变,这是怎么回事呢?岐伯回答说:八风变化过度,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后,首先进入经脉,再通过经脉进一步深入,而触动五脏,于是发生疾病。

一年四时的气候之间有相胜的关系,如春气能胜长夏气,长夏气能胜冬气,夏气能胜秋气,秋气能胜春气,这就是一年四时之气相胜的情况。

东风常发生在春季,最容易引起肝脏生病,而肝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颈项部位反映出来;南风常发生在夏季,最容易引起心脏生病,而心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胸胁部位反映出来;西风常发生在秋季,最容易引起肺脏生病,而肺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肩背部位反映出来;北风常发生在冬季,最容易引起肾脏生病,而肾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腰及大腿根部位反映出来;长夏季在春夏与秋冬四季的中间,也就是夏季最后的一个月---六月,这个季节在五行中属土,最容易引起脾脏的气血盛衰,常在脊背部的腧穴上反映出来。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一)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一)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一)【篇名解】:匮,同柜,贮藏物品的家具,这里指藏书之器。

匮以金名,其义有二:一是匮以金制成,故称金匮。

如吴昆《素问吴注》:"金匮,帝王藏书者也,范金为之。

"二是说内藏之书,乃帝王家所有,不可轻易外传,珍贵如金,故名金匮。

【内容概括】:一、从四时气候与五脏的关系,阐述季节性的多发病。

二、从一日之间的变化、体表部位以及脏腑位置等,来说明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灵活运用。

三、从四时阴阳五行为中心来演绎、讨论人体脏腑功能和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有机联系。

【原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译文】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

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

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

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

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

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原文】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译文】春天多发生鼽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证,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

若冬天不进行按等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洞泄一类的里寒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痺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

【原文】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陰陽,则外为陽,内为陰。

言人身之陰陽,则背为陽,腹为陰。

言人身之脏腑中陰陽,则脏者为陰,腑者为陽。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陽。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为陰,陰中之陰,肾也,陰中之陽,肝也;腹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此皆陰陽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陰陽也。

译文: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陰精内藏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

夏暑陽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

这是诊察普通人四时发病的'一般规律。

所以说:陰陽之中,还各有陰陽。

白昼属陽,平旦到中午,为陽中之陽。

中午到黄昏,则属陽中之陰。

黑夜属陰,合夜到鸡鸣,为陰中之陰。

鸡鸣到平旦,则属陰中之陽。

人的情况也与此相应,就人体陰陽而论,外部属陽,内部属陰,就身体的部位来分陰陽,则背为陽,腹为陰,从脏腑的陰陽划分来说,则脏属陰,腑属陽,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陽。

了解陰陽之中复有陰陽的道理是为什么呢?这是要分析四时疾病的在陰在陽,以作为治疗的依据,如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都要根据疾病的部位来施用针刺和砭石的疗法。

此外,背为陽,陽中之陽为心,陽中之陰为肺。

腹为陰,陰中之陰为肾,陰中之陽为肝,陰中的至陰为脾。

以上这些都是人体陰陽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证,所以人与自然界的陰陽是相应的。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表意】黄帝问:天有八种风气,而人的经络受到邪气侵犯时,却有五种风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八种风气触犯人的经络,产生经络的气变之邪,因邪气的不同性质而影响其所对应的五脏,所以经络可以产生五种邪气引发疾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就是说春气克长夏之气,长夏之气克冬气,冬气克夏气,夏气胜秋气,也就是说四时之胜。

【内义】太极内分,可二可三以至于九。

八风以八分为论,五风以五分为论。

八分为外在最全者,如树之叶,在表;六分与经络配应,如树之枝,在中;五分与五脏配应,如树之干,在里。

五气相克相胜,是道义的本然。

相克,非如金斧砍折树木,乃如夫妻,夫制妻、妻承夫,妻应其夫之意。

夫强则妻承应费力、终力弱而病;夫弱则制妻不利、妻反侮夫。

【禅解】天有八风,是太极八分之说,为乾坤震巽离坎兑艮。

天八地五之应,就是震巽应木为东风、兑乾应金为西风、艮坤应土为中、离应火为南风、坎应水为北风。

人之经络为六分系统,五生六,六气源于五行、终归于五行所属。

少阳相火,源于胆与三焦之和;阳明燥金,源于胃大肠之和;太阳寒水,源于小肠大肠之和;厥阴风木,源于心包肝之和;少阴君火,源于心肾之和;太阴湿土,源于脾肺之和。

天之八风乘人体阳虚而感应经络,经络气乱而产生邪气,以五行分类邪气性质,则邪气也就有了五分之说。

天之八风触及经络,如果是在春季,则经络产生木性邪气克土而引发脾病,脾病为标、肝病为本;如果是在长夏,则经络产生土性邪气克水而引发肾病,肾病为标、脾病为本;如果是在冬季,则经络产生水性邪气克火而引发心病,心病为标、肾病为本;如果是在夏季,则经络产生火性邪气克金而引发肺病,肺病为标、心病为本;如果是在秋季,则经络产生金性邪气克木而引发肝病,肝病为标、肺病为本。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第四篇讲的是金匮真言论。

【本章要点】一、从四时气候与五脏的关系,阐述季节性的多发病。

二、从一日之间的变化、体表部位以及脏腑位置等,来说明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灵活运用。

三、从四时阴阳五行为中心来演绎、讨论人体脏腑功能和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有机联系。

【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①,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②,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③,夏病在阳④,春病在阴⑤,秋病在阳⑥,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国学堂黄帝内经之金匮真言论讲稿全1--20讲

国学堂黄帝内经之金匮真言论讲稿全1--20讲

国学堂—黄帝内经之金匮真言论讲稿全1--20讲《金匮真言论篇》第一讲20090530 23:00 在《中国之声》播出本往篇文字稿由悄悄、子轩、yhlj共同整理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现在很多朋友啊都定期收听,我们觉得非常的感激哦。

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哎,在过去的十几个礼拜里面噢我们已经分别讲了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篇,噢。

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

梁冬:没有吧~~徐文兵:去年十二月开始到现在都五月多了。

梁冬:哎呦,真是时光经不起过啊。

但是呢,我觉得非常充实。

非常非常充实,也非常感谢徐老师哈~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讲了黄帝内经的头两篇。

头一篇是上古天真,第二篇叫四气调神。

梁冬:对!本来呢今天我们要马上开始呢就是讲金匮真言论,就是第四篇。

徐文兵:本来应该按顺序讲,讲第三篇。

第三篇讲生气通天。

但这一篇呢我们先跳过去,因为这一篇呢主要讲阴阳。

阴阳呢我们就放在讲完四气~就是四季变化对人的影响之后我们再讲阴阳。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跳到第四篇讲。

第四篇的题目叫金匮真言论。

我讲过了,凡是带论,又是问答。

这个字呢,我们先破下题。

这个金匮,我们平常念这个匮念什么呢,匮乏的匮。

(是吗?是吗?)就这个字儿。

所以很多人就是不了解这个传统的文字或者不了解中医的话,经常把这个字儿念金匮(kuì)。

因为什么,我们经常买的一个补肾的药叫什么?金匮肾气丸。

所以很多人买药:我要那个金kuì肾气丸。

不对,在古代这个字呢发guì的音。

它和我们放衣服的那个柜子的柜,繁体字那个櫃子的櫃,一个木字边儿,它的右边就是这个匮乏的匮。

这个金匮,什么叫金匮,这是古代作为皇室储存最珍贵的经书的那个柜子。

这个~~我记得我在参观那个世纪坛那个博物馆,它里面有个柜子,贴了个标签叫金匮。

我一看,呦~跟我学的中医对上了。

它那个柜子呢首先木材质地非常好,另外它那个柜子是镶金边的。

素问·金匮真言论

素问·金匮真言论

素问·金匮真言论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解释:问:天有八种风气的变化,经络五脏如何相应?答:八风是常态,春夏秋冬各有自己的气候特征,但是这些气象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各种变化形成了互相的克制关系。

也就是五行相互制约的原理!五脏是因为顺应天地而有,人不是孤立于大自然之外的存在。

当气之变化过淫的时候,就会使得本来精神气质不佳的人生病】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木病反应为头部不舒服;火病反应为五脏不舒服;金病反应在肩背不舒服;寒病反应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这句话总结了一年四季中,季节变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时令疾病反应。

春天容易鼻子出血,因为木气发动克伤长夏之心脾;仲夏容易得胸胁之病,因为火气发动容易克伤心脉;长夏容易病急性胃肠炎,霍乱等病,因为长夏克伤藏气,令得精气涣散。

冬天容易病血脉不通的病,因为冬气克伤心火之宣通。

反过来说:四季都有节气病,都是因为身体虚弱而感应到时令变化的病理反应,健康的人就不会生病。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强调冬天一定要藏精,不可以违反时令的要求!】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夏天非常热的时候,要适度的流汗,不要受寒吹空调!否则秋天就要有咳嗽的毛病了。

这就是大众应该遵循的法则了,身体情况特殊的人另当别论。

圣人强调的两个时间点就是冬天和夏天,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何顺应自然,也就是顺应我们的身体。

国学堂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

国学堂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

国学堂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国学堂】之重新发现中医太美《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一讲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现在很多朋友啊都定期收听,我们觉得非常的感激哦。

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哎,梁冬: 在过去的十几个礼拜里面噢我们已经分别讲了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篇,噢。

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

梁冬:没有吧徐文兵:去年十二月开始到现在都五月多了。

梁冬:哎呦,真是时光经不起过啊。

但是呢,我觉得非常充实。

非常非常充实,也非常感谢徐老师哈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讲了黄帝内经的头两篇。

头一篇是上古天真,第二篇叫四气调神。

梁冬:对~本来呢今天我们要马上开始呢就是讲金匮真言论,就是第四篇。

徐文兵:本来应该按顺序讲,讲第三篇。

第三篇讲生气通天。

但这一篇呢我们先跳过去,因为这一篇呢主要讲阴阳。

阴阳呢我们就放在讲完四气就是四季变化对人的影响之后我们再讲阴阳。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跳到第四篇讲。

第四篇的题目叫金匮真言论。

我讲过了,凡是带论,又是问答。

这个字呢,我们先破下题。

这个金匮,我们平常念这个匮念什么呢,匮乏的匮。

(是吗,是吗,)就这个字儿。

所以很多人就是不了解这个传统的文字或者不了解中医的话,经常把这个字儿念金匮(kuì)。

因为什么,我们经常买的一个补肾的药叫什么,金匮肾气丸。

所以很多人买药:我要那个金kuì 肾气丸。

不对,在古代这个字呢发guì 的音。

它和我们放衣服的那个柜子的柜,繁体字那个柜子的柜,一个木字边儿,它的右边就是这个匮乏的匮。

这个金匮,什么叫金匮,这是古代作为皇室储存最珍贵的经书的那个柜子。

这个我记得我在参观那个世纪坛那个博物馆,它里面有个柜子,贴了个标签叫金匮。

我一看,呦跟我学的中医对上了。

它那个柜子呢首先木材质地非常好,另外它那个柜子是镶金边的。

所以还要跟金匮做一个对联的话呢,同样也要放很珍贵典籍叫玉函。

内经 金匮真言论

内经 金匮真言论

内经金匮真言论自然界的八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它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循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

【本章要点】一、从四时气候与五脏的关系,阐述季节性的多发病。

二、从一日之间的变化、体表部位以及脏腑位置等,来说明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灵活运用。

三、从四时阴阳五行为中心来演绎、讨论人体脏腑功能和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有机联系。

【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①,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②,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③,夏病在阳④,春病在阴⑤,秋病在阳⑥,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真言论》广播版第一讲文字稿(2009-06-05 21:05:16)标签:徐文兵厚朴中医学堂黄帝内经梁冬国学堂杂谈20090530在《中国之声》播出本往篇文字稿由悄悄、子轩、yhlj共同整理。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现在很多朋友啊都定期收听,我们觉得非常的感激哦。

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哎,在过去的十几个礼拜里面噢我们已经分别讲了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篇,噢。

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

梁冬:没有吧~~徐文兵:去年十二月开始到现在都五月多了。

梁冬:哎呦,真是时光经不起过啊。

但是呢,我觉得非常充实。

非常非常充实,也非常感谢徐老师哈~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讲了黄帝内经的头两篇。

头一篇是上古天真,第二篇叫四气调神。

梁冬:对!本来呢今天我们要马上开始呢就是讲金匮真言论,就是第四篇。

徐文兵:本来应该按顺序讲,讲第三篇。

第三篇讲生气通天。

但这一篇呢我们先跳过去,因为这一篇呢主要讲阴阳。

阴阳呢我们就放在讲完四气~就是四季变化对人的影响之后我们再讲阴阳。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跳到第四篇讲。

第四篇的题目叫金匮真言论。

我讲过了,凡是带论,又是问答。

这个字呢,我们先破下题。

这个金匮,我们平常念这个匮念什么呢,匮乏的匮。

(是吗?是吗?)就这个字儿。

所以很多人就是不了解这个传统的文字或者不了解中医的话,经常把这个字儿念金匮(kuì)。

因为什么,我们经常买的一个补肾的药叫什么?金匮肾气丸。

所以很多人买药:我要那个金kuì肾气丸。

不对,在古代这个字呢发guì的音。

它和我们放衣服的那个柜子的柜,繁体字那个櫃子的櫃,一个木字边儿,它的右边就是这个匮乏的匮。

这个金匮,什么叫金匮,这是古代作为皇室储存最珍贵的经书的那个柜子。

这个~~我记得我在参观那个世纪坛那个博物馆,它里面有个柜子,贴了个标签叫金匮。

我一看,呦~跟我学的中医对上了。

它那个柜子呢首先木材质地非常好,另外它那个柜子是镶金边的。

所以还要跟金匮做一个对联的话呢,同样也要放很珍贵典籍叫玉函。

(玉函,哪个函啊?)玉石的玉,信函的函。

就是那个我们经常说的请多包涵,那三点水(去掉)。

那个信函的函,也是个匣子。

这是个柜子,那是个匣子。

所以是珍藏珍贵的典籍经书的这么个地方。

所今天我们讲金匮真言呢。

第一,“非其人勿传,非其人勿授”,这都是属于绝密的,就是,有些话就是,我们上次不是说了嘛,对于得道这个道,是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老子还说过一句话,就是说“上士闻道,谨行之”,很认真很严肃的去履行它、或者实践它。

梁冬:它还景行景止呢。

徐文兵:它那个谨是严谨的谨。

中士闻道,什么呀,若存若亡,今儿想起了,呦~黄帝内经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儿半夜想起朝南睡,赶紧早点儿睡觉早点儿起,明儿忘了,朋友一敬酒一邀请一卡拉一ok,全忘了。

所以叫“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一会儿想起来,一会儿忘了。

下士闻道什么反应?“下士闻道,大笑之”。

就是很多人耻笑我们中医嘛。

啊~不科学,伪科学。

我就看了有些人反中医以后,我就说,啊~没事,谢谢您反。

你要说中医是伪科学,你就按中医的话的相反的方向去做。

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你就去冬泳;中医说精是宝贵的,你就去手淫,是吧;中医说,多吃~这个五谷为养,作为主食,五果为助,作为辅助,你就把它颠倒,你就不吃主食,你就吃水果,是吧。

叫下士闻道,他除了不遵守实行,他也不不~那个愚者佩之还起码把它当成个正经事挂起来炫耀。

这个下士闻道就(把它)作为嘲笑对象。

但老子后面说句话你知道吧,叫“不笑不足以为道”。

不被这帮蠢货耻笑的东西还真称不上是道。

所以我们作为金匮真言呢,大家古代人传道或者传授一些古代经典是要沐浴焚香,要更衣的。

就是为什么,就是通过这种仪式化的东西改变下你的心境。

这样的话,同样一句话,它这么经过这么说出来,你感受比较深,这就叫金匮。

我们大家刚才说那个补肾叫金匮肾气丸,这个金匮是从哪本书来呢,叫《金匮要略》。

这本书呢,其实它是《伤寒杂病论》的一个部分。

《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呢?梁冬:张仲景嘛。

徐文兵:是张机,张仲景。

我们不能叫他的名讳,叫他的字,姓张,名机,字仲景。

梁冬:那大家都叫他张仲景呀,这就不对了。

徐文兵:对呀。

你要叫人家张机,这就不对了。

梁冬:应该叫徐文兵,不能叫徐小周啊,是吧。

徐文兵:对对对。

对,叫张仲景。

他呢,撰写就是《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后来呢也是经过战乱啊~你看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战乱,再加上瘟疫流行。

就是这本书呢,到了后面晋朝都散乱了。

后来经过一个叫王叔和人的重新整理。

就把它编成了什么呢——两本,就是有讨论外感病的,他编的叫“伤寒论”;讨论内伤杂病的,他给它起了个名儿,叫什么——金匮要略。

所以我们中医学习很多内科病的一些方法都是从《伤寒杂病论》的里面的《金匮要略》里学来的。

金匮肾气丸也是里面的一个方子,它其实本身叫肾气丸或者叫崔氏八味丸。

这叫金匮要略。

但是这里面我再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所谓的经方。

梁冬:经典的经。

徐文兵:经典的经。

经方从哪里来的?梁冬:经方是不是就是从伤寒杂病论那个。

徐文兵:对。

现在公认的就是说啊伤寒论用的方子,你看伤寒论有关外感病它有113个方子,金匮要略里面存了256个方子。

尽管里面有重合的,我们管它里面的方子叫经方。

但是这里面有个误解。

伤寒论,张仲景,他不是他自己发明的这些方子,他是继承古代先贤的这些传承下来的这些方子,结合他当时他防治当时这种瘟疫,也就是伤寒流行的这种治疗的经验撰赐的这本书。

他用的方子,全是什么,商朝开国宰相伊尹写的那本《汤液经法》。

梁冬:噢~那个做饭特别好吃的。

徐文兵:哎~伊尹写的这本书叫《汤液经法》,伊尹是一个做厨子来讲是个最高明的厨子,治国来讲他是个上医,他是治国的良相。

他有超人的这种感觉能力,他经过他调配出来的这个汤和液,他就知道入哪条经,它是起到一个发散还是收敛(的作用)、起到是个固涩还是个温中(的作用)。

所以这个我们说的经方,是《伤寒论》保留下来的伊尹的《汤液经法》的方子。

这也是我们的《金匮要略》就是说传承下来很不容易的。

所以今天要开讲的这个金匮,首先要请大家发自内心产生一种,这种尊敬、敬仰的这种心情,这是古人的不传之秘,我们今天通过这个中国之声的这个电台向大家这个传播这种古人的这种精神和声音。

第二个字儿呢,再破题就是说,金匮真言。

梁冬:所以呢请大家去沐浴更衣,洗一下手,回来之后呢,和大家继续破题~素问——金匮真言论。

(片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上古时期的生命智慧,黄帝内经帮您轻轻松松活到120岁。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来到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看金匮真言论。

刚才讲到了金匮两个字,相信部分朋友已经洗手洗脸回来了。

真言论。

徐文兵:真言,我们学的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什么叫真言?真人传下来的言。

什叫言?昔在皇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我在那儿说过什么叫言梁冬:言是有系统的一套一套的是吧。

徐文兵:哎,言不是语,古人写的文我们叫什么文?梁冬:文言文。

徐文兵:我们现在学的什么课?梁冬:语文课。

徐文兵:所以言和语的差别,你看这差别太大了。

所以儒家讲一辈子追求三立嘛,立功、立德、立言。

梁冬:对徐文兵:所以真人说出的话,它是对天地融为一体对自然规律有把握的人,经过了自己的体会然后给后辈留下来的这个话就叫真言。

论,又说了有问有答叫论。

如果没有论,它就是一个自述的这么一个文章。

梁冬:对徐文兵:你看伤寒杂病论一看那个论就知道,它是一个问答体的文章,可是经过历代失传有的人在胡乱编辑以后,整个就面目全非了。

真正的古本伤寒论第一个叫问曰,学生问,然后下面一句话师曰,第一篇叫平脉辩证嘛。

问什么脉,然后师曰什么脉。

它是个论。

梁冬:太阳之为病徐文兵:上次我不是推荐李时珍写的两本书嘛,我看有的朋友已经搜到了,慢慢读。

伤寒杂病论啊现在留下的版本吧我觉得很多人就没有碰到好版本,真正好的版本叫桂林古本,那个是保存得最全。

它是张仲景的后裔保存下来的。

里面它基本上就不是后面王叔和编撰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开的,它是整个一本书。

所以你要上手学伤寒论的话,有点基础的人,你直接去到网上去搜:桂林古本伤寒论。

梁冬:桂林古本,哪个桂林啊?徐文兵:桂林,就是广西那个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个桂林。

梁冬:为什么要桂林古本呢?徐文兵:就是我们受北方异族入侵以后,真正的中华文明逐步南迁。

梁冬:哦,怪不得我们小的时候学广东话念古诗都是押韵的。

徐文兵:都是押韵的,对。

广东话九个音,我们普通话才四个音,是吧。

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这都值得研究。

这本书叫桂林古本,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下。

我还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吧,叫民间中医网。

梁冬:哦,民间中医网。

徐文兵:这个网站呢就是很多虽然身在民间但是这些人是有气有神的一帮有志之士在里面发的一些真知酌见。

因为现在很多人写论文都是为了评职称、提工资写了,所以发的那个言连他自个儿都不信,所以你干脆他写的文章你也别看,真正还是去看这些古人留下来的、这些修行到一定层次的真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个言。

所以这一篇叫金匮真言论。

梁冬:咳,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徐文兵:这又得复习了。

我们讲到上古天真论的时候说:其次有圣人者,说到了真人至人以后,说到了圣人者,他说: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对吧?我们当时讲的。

说明他这个黄帝内经是一脉相承。

你看我们讲的四气调神大论,前面就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岐伯就说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就告诉你了,怎么法于阴阳,四气调神就是搁那儿调过来的。

这其实又在延长、延伸上古天真论的一句话。

所以你说古人微言大义,你看那儿说了一句话后面跟着好几篇文章都在解释这句话。

所以金匮真言论第一段他就讲什么叫八风。

梁冬:嗯。

徐文兵:八风是怎样影响人的身体,怎么影响人的脏腑、气血变化的,会导致什么病,会让人怎么不舒服,然后说去怎么治。

梁冬:对。

徐文兵:这就是解释古代圣人是怎么从八风之理的。

梁冬:对,以前咱们讲过,您说的这个八风就是从八个方向来的风。

徐文兵:八个方向来的风。

梁冬:对,分别是东、南、西、北是吧。

徐文兵:以及它们的夹角。

梁冬:对,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徐文兵:对。

梁兵: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是不一样的?徐文兵:这就不是个问题。

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它带的信息和能量,首先我们不说信息啊。

就是它带的能量它就不一样。

东风给人感觉是什么?梁冬:生发的。

徐文兵:对,吹面不寒杨柳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吧。

东风吹,战鼓擂。

梁冬:啊,这个世界谁怕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