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缺口要靠机制创新来补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1. 引言1.1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提出要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难题。
教育部指出,当前我国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紧缺的情况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将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等。
通过推进创新编制配备,教育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这一举措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国家教师总量不足的现状分析国家教师总量不足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教师总量与学生人数之比存在严重失衡,导致许多学校面临教师不足的困境。
特别是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和一线城市的学校,招聘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难度更是加大。
教师总量不足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水平,也会导致教师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教师流失和倦怠的情况,进而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教师总量不足还会加剧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地区的教育发展滞后,教育公平受到影响。
针对国家教师总量不足的现状,需要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增加教师编制数量,并加强教师的管理和配备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不足问题,确保全国各地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2.2 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榜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增加,我国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一大难题。
推进创新编制配备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教师总量不足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部数据显示,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教师配置明显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受益不均。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创新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绩效,已成为事业单位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人才引进、员工培训、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加强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人才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人才团队是事业单位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优化人才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开展招聘会、校园招聘等方式吸引高素质的毕业生加入团队,注重挖掘和培养年轻人才;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补充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人才缺口,促进人才资源的结构优化。
在引进人才时还应充分考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团队配合能力,注重培养具有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强员工培训,促进人才成长员工培训是提高整个组织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需随时调整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培训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为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工作,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注重员工的个性发展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技能培训、专业培训等。
还可以建立导师制度,搭建员工与业内专家和学者的交流平台,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提高素质和绩效。
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员工积极性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能促进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为此,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将员工的工作任务、工作素质、工作态度等因素纳入考核范畴,形成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还可以采用360度考评、KPI考核等多种方式,注重以实际工作绩效为导向,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基层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改变了原来的设置模式,成为了党委序列机构。
这一变化,使得编制部门管理的职能更强了,工作力度大了,社会关注度也更高了。
一年多来,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在党委和政府工作中发挥了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但在实际中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给推动编制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贯彻好中央精神,使机构编制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轨道,就必须充分重视当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并逐步进行解决。
一、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1、行政编制供与求的矛盾。
编制的供应与需求,是一对矛盾体。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和要求下大力气严格控制县级机构编制,消化超编人员,另一方面,党政群机关增加人员编制的要求不断。
目前县级行政部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需脱节问题,主要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县一级政府机构的行政编制十分紧张,各部门、各单位都在申请增加编制,编制部门压力很大。
由于编制供需的严重脱节,导致了新设立的单位、职能增加的单位编制不足,政府的派出机构和执法机构普遍使用事业编制的问题。
在编制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
一是层级结构失衡,县一级超编较为严重,乡一级则出现空编。
二是党政结构失衡。
目前县级党委机关、其他机关所占人员编制的比例均高于规定的标准,挤占了政府机关的编制,造成了党政之间编制结构比例的失衡。
三是官兵结构失衡。
少数单位官多兵少,个别单位甚至是有官无兵。
部门编制结构失衡、人手紧张,加剧了编制的供求矛盾。
2、单位超编与缺人的矛盾。
在县级部门有一个怪圈,就是单位一方面人员超编,一方面又感到缺人。
乍一看,不可思议,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单位里人员编制不可增加,而那些年龄偏大的人员,有的转入离岗退养,有的是其它原因没有上班,然而他们仍在单位编制之列,只是干事的人少了,因此出现了超编与缺人共存的现象。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27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27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一、注意事项1.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1.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沛兴一口气提了《关于加大资源枯竭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的建议》《关于对老矿山企业找矿给予支持的建议》和《关于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的建议》3个提案。
目前,我国共有煤炭、森工、有色、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
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单一,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过去存在着企业办社会、政府办企业的政企职能错位,而现在发展又面临着资源环境基础的危机。
以甘肃白银市为例。
这个城市因铜矿而设立白银公司,又因白银公司而设立白银市。
经过近60年的开发,白银公司铜资源日渐枯竭,生产经营处于困境,白银市经济出现衰退。
2008年3月,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一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国家先后投入财政转移补助及项目资金8亿元,用于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促进城市转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另外,由于资源型城市在开发建设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利用,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社会服务功能严重缺失。
如今,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转型的需要,也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而地方财政又难以承担巨大的投入,并且面临着承接企业社会职能移交的沉重负担。
机构编制管理机制的创新
机构编制管理机制的创新作者:王玉兴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1期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编办以“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高点定位,科学谋划,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以理念观念创新为先导,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定位一是树立科学化理念。
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由单纯的管“数”向管“事”转变,加强对“事”,即职能的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具体管理上更加精细,把重点放在管结构、管配置上;由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更加重视对机构编制的监督管理,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
二是树立法制化理念。
倡导树立“编制就是法律”的法治意识,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各种法规政策,切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对各种违背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行为,敢于坚持原则,善于抵制拒绝。
三是树立责任化理念。
明确机构编制部门责任,把推进机构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主线,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机构编制核查等,不断清除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中的障碍,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以服务方式创新为重点,努力提升机构编制工作层次一是创新事业单位监管方式。
按照“监管、创新、服务”的原则,严把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准入关、程序合法关和时限要求关,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现场核查、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监管水平。
综合运用年检、专项检查、举报电话等方式,对事业单位履行信息公开职责情况进行监管,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登记实时监管和动态监管机制。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为契机,成立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制定出台具体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机制。
二是创新部门履职监管方式。
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检查为契机,不断创新部门履职监管方式。
改变过去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的传统方式,而是在以上检查的基础上走访监管对象、访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社会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客观地检查各部门履职情况,进一步梳理各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责,逐一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职责边界不清、关系不顺、权责不一致、监管交叉或空白等问题,真正实现履职检查的客观、公正、全面。
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主题:加强机构编制工作,提高管理效能一、当前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组织架构僵化,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2. 招聘和晋升制度不完善,存在人浮于事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3. 职责不清,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二、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具体措施1. 科学制定组织架构,提高适应性,增强管理效能。
2. 完善招聘、培训和晋升制度,激励优秀人才,留住人才。
3. 做好岗位职责分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4. 加强管理,明确职责,推动工作落实。
三、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意义和目的1. 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职能配备和运转效率,提升对事业的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
2. 满足事业发展需要,实现事业目标。
3. 增加工作效率,节省资源,提高管理效能,提高经济效益。
结论:加强机构编制工作是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需要我们建立科学灵活、高效适应的机构编制工作体系。
第一章节:当前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组织架构僵化,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机构编制工作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经常忽视实际需要,造成组织架构过于僵化。
这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例如,一些机构设置过多职能部门,重复性工作过多,效率低下。
2. 招聘和晋升制度不完善,存在人浮于事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机构编制工作中招聘和晋升制度不完善,导致人浮于事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例如,招聘标准不清,晋升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员流动或个人发展空间受限。
这些因素导致编制工作失败,公司业务运转效率低下。
3. 职责不清,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机构编制工作中,由于职责不明确,一些部门重复性工作较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例如,某些工作部门的职责未得到明确划分,导致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公司的经济收益。
以上问题的存在,给公司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机构编制工作,提高管理效能。
当前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难题
当前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难题作者:刘玉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10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机构编制部门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机构编制管理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完全走出“被动”困境。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机构编制部门承担的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
从实际情况来看,机构编制部门承担的任务既包括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还包括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等许多试点工作,有些综合性很强、推进难度大的改革项目也落到编办肩上,造成了各项改革任务交织叠合,战线拉的过长、耗费精力过大。
目前机构编制部门力量尚显薄弱,对有些专业性很强的改革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二是机构编制部门履行职能还不够到位。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开展部门“三定”规定执行评估,解决部门履职“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机构编制部门的“规划、评估、监督”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水平,特别是开展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绩效考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创新性的工作,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三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还比较弱。
在思想认识方面,机构编制部门重审批、轻监督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制定了一些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但因为可操作性不强或具有部门色彩而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工作机制方面,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大督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没有很好地发挥职能部门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难以形成部门合力。
四是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决策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机构编制管理人治的痕迹依然较重,许多工作更多地是体现领导的意志和强势部门的意愿,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编制配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在管理方式方面,许多工作缺乏前瞻性研究,主动参谋意识不强,仍沿袭过去那种“下报上批”、“一事一议”和“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管理方式,导致机构编制管理难以取得新的突破。
如何立足岗位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
如何立足岗位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机构编制工作对于一个单位的发展和运行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岗位工作者,要想立足岗位,做好机构编制工作,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首先,要具备深入理解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思想觉悟。
新时代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目标,机构编制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作为岗位工作者,要具备对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并通过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相关书籍,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
其次,要具备善于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机构编制工作需要与各个部门和人员密切合作,因此,一名优秀的岗位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与上级领导、同事和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
再次,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时代的机构编制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作者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岗位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寻找创新点,并能够将创新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还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机构编制工作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优秀的岗位工作者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工作目标。
最后,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机构编制工作一般属于重要的管理职能,对于单位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岗位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为单位的发展负责,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卓越。
总之,要想立足岗位,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需要具备深入理解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思想觉悟、善于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岗位工作者,要想立足岗位,做好机构编制工作,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要具备全面系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提出要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难题。
根据通知,教育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安排力度,提高编制的有效
性和灵活性,进一步优化编制结构,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人数的需要。
教育部将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安排力度。
通过增加教师编制指标,合理调整编制
分配,优化使用方式,确保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部将提高编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通过优化教师编制制度,完善编制的管理、分
配和调整机制,提高编制使用效率。
教育部将鼓励创新编制方式,采取多种形式解决教师
队伍总量不足的问题,包括引进优秀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进一
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
教育部还将进一步优化编制结构,以确保教师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育部将根据
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学校提供编制安排的指导意见,合理划定各级各类学校的编制规
模和分配比例,确保教师编制的合理分配,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育部还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教师编制,不得擅自占用、挪
用或滥用教师编制。
教育部将加强对教师编制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教
师编制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财政部《中央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由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专合组织”)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包括中央财政、省财政以及省以下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第三条专项资金的分配遵循以下原则:(一)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
专项资金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3212”工作重点进行安排。
对运作年限2年以上,有比较健全的服务网络,能有效地为成员提供专业服务,带动农民增收效益显著的专合组织优先予以扶持。
(二)差额申报、竞争立项的原则。
专项资金采取差额申报、竞争立项的管理方式,由省财政以不超过当年专项资金规模1:1.2的比例分配各地控制指标额度,各地按照控制指标额度选择报送专合组织,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各地申报的总体情况择优确定扶持的对象。
(三)分档补助、机制创新的原则。
专项资金坚持分档补助的原则,由省财政根据当年专项资金规模,对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创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完善市场风险保障机制的专合组织进行差别扶持。
第四条专项资金扶持的专合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在工商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建立了完善的专合组织内部章程,并具备“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组织结构和分配原则。
(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符合民主管理、决策等规范要求,做到民主管理、社务公开,定期公布账目,自觉接受社员监督。
关于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对策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国家和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人才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有效培养、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思考人才体制机制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人才体制机制的创新。
首先,人才体制机制在招聘和选拔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面对猛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传统的学历和经验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
创新的人才招聘机制需要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例如通过项目经验、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来选拔人才。
此外,应该鼓励并开展优秀人才的走访和挖掘,提高人才发现的精准度,确保能够吸引到国内外最优秀的人才。
其次,人才体制机制在培养和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
传统的教育体系过于依赖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重要能力。
同时,培养应该注重个性化发展,为每个人才提供量身定制的培养计划,使其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三,人才体制机制在激励和保障方面也需要创新。
传统的薪酬体系过于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往往忽视了长远激励机制的设计。
创新的激励机制应该注重绩效评价和奖励制度,使人才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此外,应该注重人才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空间,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对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应该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避免人才流失和浪费。
最后,人才体制机制创新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协同机制。
不同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建立起合作机制,共享人才资源和优势,形成良性的竞争和合作格局。
同时,国际间也需要建立起合作机制,引进国际一流人才,推动人才的全球流动和交流。
通过协同机制的创新,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和潜力,提高整体人才质量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吸引和激励效果的关键。
通过招聘选拔机制的创新、培养发展机制的创新、激励保障机制的创新和协同机制的创新,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体制,提高人才的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组织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事业单位空岗补缺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空岗补缺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那厚厚的方案草稿纸上。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细心打磨,才能呈现出最完美的样子。
今天,我将为事业单位空岗补缺这项任务制定一份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近年来,事业单位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关键岗位出现空缺。
为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本项目旨在对空岗进行补缺,确保各个岗位人员充足,工作有序进行。
二、实施方案1.调查分析成立调查小组,对事业单位现有人员配置进行摸底。
了解各个部门、岗位的空缺情况,分析空岗原因,为后续招聘提供依据。
2.制定招聘计划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
包括招聘人数、岗位要求、招聘渠道、招聘时间等。
同时,要充分考虑招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3.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包括事业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人才招聘网站等。
确保招聘信息覆盖广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4.招聘流程(1)简历筛选:根据招聘要求,对投递的简历进行筛选,确定进入面试环节的人员。
(2)面试:组织面试,通过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笔试:针对部分技术岗位,进行专业知识的笔试,确保招聘到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人才。
(4)体检:对拟录用人选进行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5.录用与培训(1)录用:根据面试、笔试、体检结果,确定录用人选,并办理入职手续。
(2)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职责。
6.考核与激励(1)考核:对录用的空岗补缺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了解其工作表现和成长情况。
(2)激励:设立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三、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1.风险:招聘过程中,可能出现优秀人才流失的情况。
应对措施:加强招聘宣传,提高招聘待遇,确保招聘到优秀人才。
2.风险:新入职员工可能无法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事业单位如何优化人才招聘与选拔机制,吸引优秀人才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社会公益性组织,为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事业单位需要优化人才招聘与选拔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
本文将探讨在实际情况下,事业单位如何优化人才招聘与选拔机制,以吸引优秀人才。
一、明确岗位需求与招聘目标1.分析岗位需求:通过对组织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的分析,明确不同岗位的具体需求,包括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2.制定招聘目标:根据岗位需求和组织发展目标,制定明确的招聘目标,包括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要求,为人才招聘与选拔奠定基础。
二、多元化招聘渠道1.开放招聘渠道:不仅依赖传统的招聘网站和报纸广告,还可以开放招聘渠道,如社交媒体、招聘平台、校园招聘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关注和申请。
2.与高校合作: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园宣讲会、实习计划和就业推介等活动,吸引毕业生加入事业单位,并提供良好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3.引进外部人才:通过引进外部人才,特别是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来弥补组织内部的不足,并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新能力。
三、科学评价和选拔机制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岗位需求和招聘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潜力。
2.多维度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面试、笔试、案例分析、群面讨论等,全面评估应聘者的能力、适应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注重背景调查: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了解应聘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技能和社会关系,确保招聘的人才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稳定性。
四、提供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1.合理薪酬体系:建立与市场相匹配的薪酬体系,根据岗位的复杂性和责任等级,给予合理的薪资待遇,激励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
2.完善福利制度:除了薪酬,还要提供丰富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带薪休假、培训发展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3.职业发展机会: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通过培训、轮岗和项目经历等方式,帮助人才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
人才结构性短缺的解决办法
人力资源MODERN ENTERPRISECULTURE2020.11115MEC 人才结构性短缺的解决办法刘云霞 天生桥一级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力发电厂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11-115-02一、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的主要表现天一电厂从1998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0年12月4台机组全部投产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年。
伴随着全厂管理制度的趋于完善和走向常态化,另外一些问题突显出来:生产班组员工年龄结构老化、高技能型人才比例偏低、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队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我厂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建厂以来一大困境。
(一)年龄结构偏大我厂现有员工平均年龄42.51岁。
其中46-50岁年龄段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3.0%;51-55岁年龄段员工占员工总数的14.2%;56岁以上年龄段员工占员工总数的8.6%;三个年龄段员工占到员工总数的55.8%,相比之下作为新鲜血液的30岁以下员工,仅占到员工总数的24.9%。
(二)年龄分布不均我厂员工年龄结构不仅偏大,而且分布不均。
生产运营的重要部门检修部和安生部,其部门员工的平均年龄均高于全厂员工平均年龄,尤其是检修部,50岁以上员工占部门全部员工比重高达38.1%,部门老龄化十分严重。
(三)人才构成短缺生产班组员工年龄结构老化、高技能型人才比例偏低、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部分重要岗位存在人手不足、能力不匹配或与制度要求不符;工作分布不均,冗员、缺员并存。
导致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有效发挥不充分。
(四)人才激励相对不足现有人才激励方式未能结合员工差异化需求,制定个性化激励方式和手段,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部分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设置不科学,考核流程不够规范,未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事业单位空编补充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空编补充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也日益繁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编制限制,很多事业单位的编制人数已经严重不足,导致工作任务难以完成,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并实施事业单位空编补充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针对事业单位空编的现状,需要对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摸底,明确空缺编制的具体数量和岗位类型。
只有充分了解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补充方案,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其次,针对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空编补充。
例如,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内部选拔、委托外部单位等方式,扩大招聘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事业单位,为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单位的发展需求。
此外,为了保障空编补充方案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通过加强对各单位补充编制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补充编制的公平公正。
同时,还需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补充编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激励和奖励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推动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最后,需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空编补充方案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广大员工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只有让广大员工充分了解和支持空编补充方案,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
总之,事业单位空编补充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得到了不少的改善。
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教师资源紧张的情况更加突出。
针对这一难题,教育部一直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推进创新编制配备以有效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
教育部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上不断加大力度,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教师编制的扶持力度,逐步缓解了教师总量不足的矛盾。
在政策上,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提高了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教师前往这些地区工作。
在经济上,教育部也通过增加对教师的经费支持,提高了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薪酬水平,使得更多的教师愿意留在这些地区。
教育部还加大了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以确保教育质量。
在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上,教育部提出了创新编制配备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现有教师的编制和配备进行优化,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
教育部提出了加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编制的力度,在保障教育资源均衡的前提下,确保了这些地区的教育师资力量。
教育部提出了通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办法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
通过制定政策和推动相关改革,鼓励年轻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以加大教师总量的供给。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依然有限,加之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教师总量依然不足。
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待遇水平依然相对较低,教师工作环境依然较为艰苦,这也造成了教师们不愿意到这些地区任教的问题。
学校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支持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
通过推进创新编制配备,教育部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当前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难题
当前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难题当前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难题作者:刘玉来源:《机构与行政》2021年第10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机构编制部门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机构编制管理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完全走出“被动”困境。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机构编制部门承担的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
从实际情况来看,机构编制部门承担的任务既包括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还包括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等许多试点工作,有些综合性很强、推进难度大的改革项目也落到编办肩上,造成了各项改革任务交织叠合,战线拉的过长、耗费精力过大。
目前机构编制部门力量尚显薄弱,对有些专业性很强的改革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二是机构编制部门履行职能还不够到位。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开展部门“三定”规定执行评估,解决部门履职“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机构编制部门的“规划、评估、监督”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水平,特别是开展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绩效考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创新性的工作,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三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还比较弱。
在思想认识方面,机构编制部门重审批、轻监督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制定了一些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但因为可操作性不强或具有部门色彩而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工作机制方面,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大督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没有很好地发挥职能部门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难以形成部门合力。
四是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决策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机构编制管理人治的痕迹依然较重,许多工作更多地是体现领导的意志和强势部门的意愿,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编制配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在管理方式方面,许多工作缺乏前瞻性研究,主动参谋意识不强,仍沿袭过去那种“下报上批”、“一事一议”和“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管理方式,导致机构编制管理难以取得新的突破。
事业单位空岗补缺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空岗补缺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事业单位的招聘和岗位填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空岗补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空岗补缺的定义
空岗补缺是指在事业单位中,因为人员离职、退休或其他原因导致某些职位长时间无人填补,从而出现空缺的情况。
为了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和工作开展,单位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空岗补缺。
三、空岗补缺的意义
1.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职位的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
2.解决事业单位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短缺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减轻现有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空岗补缺的实施方案
1.完善招聘制度
为了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事业单位应当完善招聘制度,加大对招聘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同时,要制定科学而严格的招聘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缺口要靠机制创新来补
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按照”生师比标准配备教师的同时,引入”班师比,这也是创新教师编制管理的应有之义。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编制使用的管理。
一些地方虽然已经按照编制标准核定编制,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造成师资短缺。
如:由于地方财力所限,没有真正把编制用足,存在”有编不补的情况;还有一些地方虽然编制已经用足,但并未真正用在教师身上,编制被挤占或挪用。
解决这些教师编制管理中的老问题,也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办法。
同时,要在教师管理机制上寻求新突破。
也就是要进一步探索教师”县管校聘的新机制,加大县域范围内的统筹力度。
从教师编制看,在县域范围内有的学校超编,有的学校则严重缺编,学科教师的配备需求在不同学校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校管校聘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学校间的教师配备缺乏统筹。
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拥有了更多教师调配的自主权。
可以通过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实现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规划教师配备的目标。
从制度创新的要求看,化解编制困扰还需解决好教师的”出口问题,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教师退出机制,教师资源的盘活依然会困难重重。
在教师补充渠道上,探索建立”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是山东省近年来的一种有益尝试。
山东在各市县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回收的编制,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专门调剂给那些已经满编、超编,但依然需要补充专任教师的区县。
还有一些地方通过设立”编外教师资源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化解师资短缺问题,这些改革探索和尝试值得期待。
(作者汪明,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