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

合集下载

直线一般方程的斜率公式

直线一般方程的斜率公式

直线一般方程的斜率公式
斜率公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点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方位。

斜率是描述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的量度,它是垂直于直线的切线的斜率,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通常用大写字母“m”来表示斜率。

斜率的计算公式是:m=Δy/Δx,其中Δx和Δy分别为两点之间的x轴和y轴坐标差值。

斜率是衡量直线倾斜程度的重要参数,它可以提供关于直线的更多信息,如果斜率为正,则表示直线是从左下往右上倾斜的,如果斜率为负,则表示直线是从右上往左下倾斜的。

当斜率为0时,表示直线是水平直线,当斜率为无穷时,表示直线是垂直直线。

斜率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直线的倾斜程度,也可以用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斜率公式可以让我们快速确定两点之间的直线关系,从而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

斜率公式也可以用来求解多元函数的导数,这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函数的变化情况。

总之,斜率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直线的倾斜程度,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方位,还可以用来求解多元函数的导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

直线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表示方法

直线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表示方法

承接上次课: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关键:①直线向上方向;②x 轴的正方向;③小于平角的正角. 注意: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2πα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tan k α=.时,斜率不存在。

当时,当的增大而减小;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时,,当的增大而增大;也随的增大而增大,随时,当2;0 0,0)2(,0 )2,0 (πααααππαααπα===<∈>∈k k k k k k k 斜率公式:已知直线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12()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 例题1:如图,图中的直线321l l l 、、、的斜率分别为k 1, k 2 ,k 3,则( D )A. k 1< k 2 <k 3B. k 3< k 1 <k 2C. k 3< k 2 <k 1D. k 1< k 3 <k 2例题2:若经过P (-2,m )和Q (m ,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A )A 、1B 、4C 、1或3D 、1或4例题3:若A (3,-2),B (-9,4),C (x ,0)三点共线,则x=( B )A 、1B 、-1C 、0D 、7例题4:直线 经过原点和(-1,1),则它的倾斜角为( B )A 、45°B 、135°C 、45°或135°D 、-45°例题5:若经过点P (1-a ,1+a )和Q (3,2a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2,1)学习小结:1.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确定的倾斜角,直线斜角的范围是[0,180)︒.2.直线斜率的求法:⑴利用倾斜角的正切来求;⑵利用直线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的坐标来求;⑶当直线的倾斜角90οα=时,直线的斜率是不存在的题型一:已知两点坐标求直线斜率例题1:经过下列两点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斜率(1) (1,1),(-1,-2) (2) (1,-1),(-2,4) (3) (-2,-3),(-2,3)题型二:求直线的倾斜角例题2:设直线L 过坐标原点,它的倾斜角为α,如果将L 绕坐标远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 1那么L 1的倾斜角为 ( D )A.︒+45αB.︒-135αC.α-︒135D.[︒-⎢⎣⎡∈︒+∈1354345430αππααπα,为),;当)时,为,当 例题3:变式:已知直线L 1的倾斜角为α,则L 1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L 1的倾斜角β=题型三:斜率与倾斜角关系例题4:当斜率k 的范围如下时,求倾斜角α的变化范围:1)1(-≥k 1)2(≤k 33)3(≤<-k题型四:利用斜率判定三点共线例题5:已知三点A (a,2),B (5,1),C (-4,2a )在同一条直线上,求a 的值。

直线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表示方法

直线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表示方法

承接上次课: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关键:①直线向上方向;②x 轴的正方向;③小于平角的正角. 注意: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2πα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tan k α=.时,斜率不存在。

当时,当的增大而减小;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时,,当的增大而增大;也随的增大而增大,随时,当2;0 0,0)2(,0 )2,0 (πααααππαααπα===<∈>∈k k k k k k k 斜率公式:已知直线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12()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 例题1:如图,图中的直线321l l l 、、、的斜率分别为k 1, k 2 ,k 3,则( D )A. k 1< k 2 <k 3B. k 3< k 1 <k 2C. k 3< k 2 <k 1D. k 1< k 3 <k 2 例题2:若经过P (-2,m )和Q (m ,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A )A 、1B 、4C 、1或3D 、1或4例题3:若A (3,-2),B (-9,4),C (x ,0)三点共线,则x=( B )A 、1B 、-1C 、0D 、7例题4:直线 经过原点和(-1,1),则它的倾斜角为( B )A 、45°B 、135°C 、45°或135°D 、-45°例题5:若经过点P (1-a ,1+a )和Q (3,2a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2,1)学习小结:1.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确定的倾斜角,直线斜角的范围是[0,180)︒.2.直线斜率的求法:⑴利用倾斜角的正切来求;⑵利用直线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的坐标来求;⑶当直线的倾斜角90οα=时,直线的斜率是不存在的3.直线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题型一:已知两点坐标求直线斜率例题1:经过下列两点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斜率(1) (1,1),(-1,-2) (2) (1,-1),(-2,4) (3) (-2,-3),(-2,3) 题型二:求直线的倾斜角例题2:设直线L 过坐标原点,它的倾斜角为α,如果将L 绕坐标远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 1那么L 1的倾斜角为 ( D )A.︒+45αB.︒-135αC.α-︒135D.[︒-⎢⎣⎡∈︒+∈1354345430αππααπα,为),;当)时,为,当 例题3:变式:已知直线L 1的倾斜角为α,则L 1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L 1的倾斜角β= 题型三:斜率与倾斜角关系例题4:当斜率k 的范围如下时,求倾斜角α的变化范围: 题型四:利用斜率判定三点共线例题5:已知三点A (a,2),B (5,1),C (-4,2a )在同一条直线上,求a 的值。

8.1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

8.1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




向 聚
所以α=60°.
拟 考


·
·










纲 点
3.A、B为数轴上的两点,B的坐标为-5,BA=-6,则A的坐标
题 研


·
·
特 别
为( )
解 密


注 (A)-11
(B)-1或11




盘 (C)-1

(D)1或-11



·
·
警 示
【解析】选A.设A的坐标为x,
知 能


·
















·
·
















·
·








考 纲
1 两点间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考 题




· 特
【例1】(1)已知数轴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a+b,
· 解


关 注
x2=a-b.求AB、BA、d(A,B)、d(B,A).
高 考
基 础
(2)已知函数 fx x 2 4 x 8 x 2 2 x 2 ,

两个直线的斜率公式(一)

两个直线的斜率公式(一)

两个直线的斜率公式1. 直线的斜率定义- 斜率是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值,用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

- 一条直线的斜率可以用两点坐标表示,斜率的公式为:\[m =\frac{{y_2 - y_1}}{{x_2 - x_1}}\]2. 两点坐标表示的斜率公式-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给定直线上两点的坐标为 \((x_1, y_1)\) 和\((x_2, y_2)\),则直线的斜率公式为:\[m = \frac{{y_2 - y_1}}{{x_2 -x_1}}\]- 例如,给定两点坐标为 \((2, 3)\) 和 \((5, 8)\),则直线的斜率为:\[m = \frac{{8 - 3}}{{5 - 2}} = \frac{5}{3}\]3. 截距表示的斜率公式- 若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 \((0, b)\),则直线的斜率可以表示为:\[m = \frac{y - 0}{x - 0} = \frac{y}{x} = \frac{b}{0}\]- 一般地,一条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表示为:\[y = mx + b\]- 例如,若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 \((0, 4)\),则直线的斜率为 4。

4. 垂直直线的斜率- 垂直直线的斜率是两条垂直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值,由于垂直直线的水平距离为 0,因此其斜率为不存在,即垂直直线的斜率是不存在的。

- 例如,一条直线斜率为 2,与其垂直的直线的斜率是不存在。

5. 平行直线的斜率- 平行直线的斜率相等,即两条平行直线具有相同的斜率。

- 若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_1, y_1)\) 和 \((x_2, y_2)\),以及\((x_3, y_3)\) 和 \((x_4, y_4)\),且两条直线分别具有斜率 \(m_1\) 和\(m_2\),则斜率公式可以表示为:\[m_1 = m_2 = \frac{{y_2 - y_1}}{{x_2 - x_1}} = \frac{{y_4 - y_3}}{{x_4 - x_3}}\]- 例如,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2, 4)\) 和 \((5, 10)\),以及\((2, 4)\) 和 \((5, 10)\),则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直线方程公式大全总结初中数学

直线方程公式大全总结初中数学

直线方程公式大全总结初中数学1. 直线的定义和性质直线是几何中最基础的图形之一,由无数个点组成,这些点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在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都是直的。

直线具有以下性质:•直线没有宽度和长度,可以无限延伸。

•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直线的两边无限延伸。

2. 直线的表示方法直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包括:•斜率截距式:直线方程可以用斜率k和截距b来表示,公式为y= kx+b。

•截距式:直线方程可以用截距a和截距b来表示,公式为$\\frac{x}{a}+\\frac{y}{b}=1$。

•一般式:直线方程可以用一般形式的系数A,B,和C来表示,公式为Ax+By+C=0。

3. 直线方程的推导和应用3.1 斜率截距式的推导和应用斜率截距式是最常用的直线表示方法之一,斜率表示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表示了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斜率截距式的推导和应用如下:1.斜率的定义:直线的斜率定义为 $k=\\frac{\\Delta y}{\\Delta x}$,即两点之间y坐标的变化量与x坐标的变化量的比值。

2.斜率截距式的推导:设直线穿过点(x1,y1)和(x2,y2),带入斜率定义式可得 $\\frac{y_2-y_1}{x_2-x_1}=k$。

然后,将y1和k带入直线方程y=kx+b解方程,得到截距b=y1−kx1。

3.斜率截距式的应用:可以根据斜率截距式推导出直线的方程,也可以根据已知的直线方程求解斜率和截距。

斜率截距式也方便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3.2 截距式的推导和应用截距式是直线的另一种常见表示方法,截距式中的截距表示了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

其推导和应用如下:1.截距的定义:截距表示了直线与x轴和y轴的交点坐标。

2.截距式的推导:假设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分别为a和b,将交点坐标带入直线方程可得到 $\\frac{x}{a}+\\frac{y}{b}=1$。

3.截距式的应用:截距式可以方便地求解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也可以根据已知点求解截距。

直线方程式公式

直线方程式公式

直线方程式公式直线方程式是数学中描述直线的一种形式化表示方法。

它可以用来表示直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性质。

直线方程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点斜式和斜截式。

1. 点斜式:点斜式利用直线上的一个已知点和直线的斜率来表示直线的方程式。

假设已知点为(x₁, y₁),直线的斜率为m,则点斜式的直线方程为:y - y₁ = m(x - x₁)。

这个方程式可以通过给定的点和斜率来确定一条直线。

2. 斜截式:斜截式利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和直线的斜率来表示直线的方程式。

假设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直线的斜率为m,则斜截式的直线方程为:y = mx + b。

这个方程式可以通过给定的斜率和截距来确定一条直线。

无论是点斜式还是斜截式,直线方程式都可以用来描述直线的位置和特征。

例如,通过直线的方程式,我们可以知道直线的斜率、截距、与坐标轴的交点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研究直线的性质以及解决与直线相关的问题都非常有用。

直线方程式在几何学、代数学以及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直线方程式可以用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和方向,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几何问题。

在代数学中,直线方程式可以用来解方程、求交点等。

在物理学中,直线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除了点斜式和斜截式,还有其他形式的直线方程式,如一般式和截距式。

一般式的直线方程式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C 为常数。

截距式的直线方程式形式为x/a + y/b = 1,其中a和b分别为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

直线方程式是一种用来描述直线的数学表达式。

它可以通过给定的点和斜率或截距来确定一条直线,并提供直线的位置和性质。

直线方程式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直线相关的问题。

直线方程公式大全

直线方程公式大全

直线方程公式大全直线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研究直线在平面上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对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直线方程公式是表示直线的数学表达式,可以根据直线的特征和已知条件求解直线方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直线方程公式,包括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

1. 点斜式点斜式是直线方程表示的一种常用形式,它利用直线上的一点及其斜率来表示直线。

假设直线上有一点P(x₁, y₁),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的点斜式为:y - y₁ = k(x - x₁)其中,(x, 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

2. 两点式两点式是直线方程表示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它利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直线。

假设直线上有两个点P₁(x₁, y₁)和P₂(x₂, y₂),则直线的两点式为:(y - y₁)/(x - x₁) = (y₂ - y₁)/(x₂ - x₁)3. 截距式截距式是直线方程表示的一种常用形式,它利用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表示直线。

假设直线与x轴交点为A(a, 0),与y轴交点为B(0, b),则直线的截距式为:x/a + y/b = 14. 一般式一般式是直线方程表示的一种标准形式,它利用直线的一般方程来表示直线。

假设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则直线的一般式为:Ax + By + C = 05. 总结这些直线方程公式是数学中常见的描述直线的方式。

根据已知的线段、斜率、截距等条件,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方程公式来表示和求解直线。

•点斜式:利用直线上的一点及其斜率来表示直线。

•两点式:利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直线。

•截距式:利用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表示直线。

•一般式:利用直线的一般方程来表示直线。

根据不同的问题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直线方程公式可以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直线的性质。

希望本文介绍的直线方程公式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试题:8.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Word版含答案

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试题:8.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Word版含答案

直线及其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知识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作直线l 的倾斜角.(2)规定: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3)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π). 2.直线的斜率(1)定义: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π2时,其倾斜角α的正切值tan α叫作这条斜线的斜率,斜率通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_α.(2)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易误提醒 任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只有与x 轴不垂直的直线才有斜率(当直线与x 轴垂直,即倾斜角为π2时,斜率不存在)[自测练习]1.若经过两点A (4,2y +1),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3π4,则y 等于( )A .-1B .-3C .0D .2解析:由k =-3-2y -12-4=tan 3π4=-1.得-4-2y =2.∴y =-3.答案:B2.如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B .k 3<k 1<k 2C .k 3<k 2<k 1D .k 1<k 3<k 2解析:由题图可知k 1<0,k 2>0,k 3>0,且k 2>k 3,∴k 1<k 3<k 2. 答案:D知识点二 直线方程易误提醒 (1)利用两点式计算斜率时易忽视x 1=x 2时斜率k 不存在的情况.(2)用直线的点斜式求方程时,在斜率k 不明确的情况下,注意分k 存在与不存在讨论,否则会造成失误.(3)直线的截距式中易忽视截距均不为0这一条件,当截距为0时可用点斜式.(4)由一般式Ax +By +C =0确定斜率k 时易忽视判断B 是否为0,当B =0时,k 不存在;当B ≠0时,k =-A B.[自测练习]3.过点(-1,2)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方程为( ) A.3x -3y -6+3=0 B.3x -3y +6+3=0 C.3x +3y +6+3=0 D.3x +3y -6+3=0 解析:直线斜率k =tan 30°=33,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2=33(x +1), 整理得3x -3y +3+6=0,故选B. 答案:B4.已知直线l :ax +y -2-a =0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 的值是( ) A .1 B .-1 C .-2或-1D .-2或1解析:由题意可知a ≠0.当x =0时,y =a +2. 当y =0时,x =a +2a.∴a +2a =a +2,解得a =-2或a =1. 答案:D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x +3y +m =0(m ∈R )的倾斜角为( ) A .30° B .60° C .150°D .120°解析:∵直线的斜率k =-33,∴tan α=-33. 又0≤α<180°,∴α=150°.故选C. 答案:C2.直线l :ax +(a +1)y +2=0的倾斜角大于45°,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当a =-1时,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符合要求:当a ≠-1时,直线l 的斜率为-aa +1,则有-a a +1>1或-aa +1<0,解得-1<a <-12或a <-1或a >0.综上可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0,+∞).答案:⎝⎛⎭⎫-∞,-12∪(0,+∞)3.(2016·太原模拟)已知点A (2,-3),B (-3,-2),直线l 过点P (1,1)且与线段AB 有交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如图,k P A =1+31-2=-4,k PB =1+21+3=34.要使直线l 与线段AB 有交点,则有k ≥34或k ≤-4.答案:(-∞,-4]∪⎣⎡⎭⎫34,+∞求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的一般步骤(1)求出tan α的取值范围;(2)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借助图象,确定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注意已知倾斜角θ的范围,求斜率k 的范围时注意下列图象的应用: 当k =tan α,α∈⎣⎡⎭⎫0,π2∪⎝⎛⎭⎫π2,π时的图象如图:考点二 直线的方程|根据所给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1)直线过点(-4,0),倾斜角的正弦值为1010; (2)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解] (1)由题设知,该直线的斜率存在,故可采用点斜式.设倾斜角为α,则sin α=1010(0<α<π), 从而cos α=±31010,则k =tan α=±13.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13(x +4),即x +3y +4=0或x -3y +4=0.(2)由题设知截距不为0,设直线方程为x a +y12-a =1,又直线过点(-3,4),从而-3a +412-a =1,解得a =-4或a =9.故所求直线方程为4x -y +16=0或x +3y -9=0.(1)在求直线方程时,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 (2)对于点斜式、截距式方程使用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求直线过点(5,10)且到原点的距离为5的直线方程.解:当斜率不存在时,所求直线方程为x -5=0,适合题意,当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 , 则所求直线方程为y -10=k (x -5), 即kx -y +(10-5k )=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10-5k |k 2+1=5,解得k =34.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x -4y +25=0.综上知,所求直线方程为x -5=0或3x -4y +25=0.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它经常与不等式、导数、平面向量、数列等有关知识进行交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直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探究角度有: 1.与最值相结合问题.2.与导数的几何意义相结合问题. 3.与平面向量相结合问题. 4.与数列相结合问题. 探究一 与最值相结合问题1.(2015·高考福建卷)若直线x a +yb =1(a >0,b >0)过点(1,1),则a +b 的最小值等于( )A .2B .3C .4D .5解析:法一:因为直线x a +y b =1(a >0,b >0)过点(1,1),所以1a +1b =1,所以1=1a +1b≥21a ·1b=2ab(当且仅当a =b =2时取等号),所以ab ≥2.又a +b ≥2ab (当且仅当a =b =2时取等号),所以a +b ≥4(当且仅当a =b =2时取等号),故选C.法二:因为直线x a +y b =1(a >0,b >0)过点(1,1),所以1a +1b =1,所以a +b =(a +b )⎝⎛⎭⎫1a +1b =2+a b +ba≥2+2a b ·ba=4(当且仅当a =b =2时取等号),故选C. 答案:C探究二 与导数的几何意义相结合问题2.已知函数f (x )=x -4ln x ,则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由f ′(x )=1-4x ,则k =f ′(1)=-3,又f (1)=1,故切线方程为y -1=-3(x -1),即3x +y -4=0.答案:3x +y -4=0探究三 与平面向量相结合问题3.在平面直角坐标平面上,OA →=(1,4),OB →=(-3,1),且OA →与OB →在直线的方向向量上的投影的长度相等,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14B.25 C.25或-43D.52解析: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可设为h =(1,k ),由题⎪⎪⎪⎪⎪⎪OA →·h |h |=⎪⎪⎪⎪⎪⎪OB →·h |h |⇒|1+4k |=|-3+k |,解得k =25或k =-43,故选C.答案:C探究四 与数列相结合问题4.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n +1)(n ∈N *),其前n 项和S n =910,则直线x n +1+y n =1与坐标轴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 )A .36B .45C .50D .55解析:由a n =1n (n +1)可知a n =1n -1n +1,∴S n =⎝⎛⎭⎫1-12+⎝⎛⎭⎫12-13+⎝⎛⎭⎫13-14+…+⎝ ⎛⎭⎪⎫1n -1n +1=1-1n +1, 又知S n =910,∴1-1n +1=910,∴n =9.∴直线方程为x 10+y9=1,且与坐标轴的交点为(10,0)和(0,9),∴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10×9=45,故选B.答案:B(1)与函数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是利用直线方程中的x ,y 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关于x (或y )的某函数,借助函数的性质解决.(2)与方程、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一般是利用方程、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如方程解的个数、根的存在问题,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等)来解决.17.忽视零截距致误【典例】 设直线l 的方程为(a +1)x +y +2-a =0(a ∈R ). (1)若l 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求l 的方程; (2)若l 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当直线过原点时,该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为零.∴a =2,方程即为3x +y =0. 当直线不经过原点时,截距存在且均不为0, ∴a -2a +1=a -2,即a +1=1, ∴a =0,方程即为x +y +2=0.综上,l 的方程为3x +y =0或x +y +2=0. (2)将l 的方程化为y =-(a +1)x +a -2,∴⎩⎪⎨⎪⎧ -(a +1)>0,a -2≤0或⎩⎪⎨⎪⎧-(a +1)=0,a -2≤0.∴a ≤-1. 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a ≤-1.[易误点评] 本题易错点求直线方程时,漏掉直线过原点的情况.[防范措施] (1)在求与截距有关的直线方程时,注意对直线的截距是否为零进行分类讨论,防止忽视截距为零的情形,导致产生漏解.(2)常见的与截距问题有关的易误点有:“截距互为相反数”;“一截距是另一截距的几倍”等,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先考虑零截距情形,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跟踪练习] 若直线过点P (2,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这样的直线的条数为( ) A .1 B .2C .3D .以上都有可能解析:当截距均为零时,显然有一条;当截距不为零时,设直线方程为x +y =a ,则a =2+1=3,有一条.综上知,直线过点P (2,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有两条,故选B.答案:BA 组 考点能力演练1.直线l :x sin 30°+y cos 150°+1=0的斜率是( ) A.33B. 3 C .- 3D .-33解析: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k =-sin 30°cos 150°=33.答案:A2.在等腰三角形AOB 中,AO =AB ,点O (0,0),A (1,3),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A .y -1=3(x -3)B .y -1=-3(x -3)C .y -3=3(x -1)D .y -3=-3(x -1)解析:因为AO =AB ,所以直线AB 的斜率与直线AO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所以k AB =-k OA =-3,所以直线AB 的点斜式方程为:y -3=-3(x -1).答案:D3.直线2x -my +1-3m =0,当m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A.⎝⎛⎭⎫-12,3 B.⎝⎛⎭⎫12,3 C.⎝⎛⎭⎫12,-3 D.⎝⎛⎭⎫-12,-3 解析:∵(2x +1)-m (y +3)=0恒成立,∴2x +1=0,y +3=0,∴x =-12,y =-3.∴定点为⎝⎛⎭⎫-12,-3. 答案:D4.(2016·海淀一模)已知点A (-1,0),B (cos α,sin α),且|AB |=3,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 A .y =3x +3或y =-3x - 3 B .y =33x +33或y =-33x -33C .y =x +1或y =-x -1D .y =2x +2或y =-2x - 2 解析:|AB |= (cos α+1)2+sin 2α=2+2cos α=3,所以cos α=12,sin α=±32,所以k AB =±33,即直线AB 的方程为y =±33(x +1),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 =33x +33或y=-33x -33,选B. 答案:B5.(2016·贵阳模拟)直线l 经过点A (1,2),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k <15B .k >1或k <12C .k >15或k <1D .k >12或k <-1解析:设直线的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2=k (x -1),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 ,令-3<1-2k<3,解不等式可得.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选D. 答案:D6.(2016·温州模拟)直线3x -4y +k =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则实数k =________. 解析:令x =0,得y =k 4;令y =0,得x =-k 3.则有k 4-k3=2,所以k =-24.答案:-247.设点A (-1,0),B (1,0),直线2x +y -b =0与线段AB 相交,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b 为直线y =-2x +b 在y 轴上的截距,如图,当直线y =-2x +b过点A (-1,0)和点B (1,0)时,b 分别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b 的取值范围是[-2,2]. 答案:[-2,2]8.一条直线经过点A (-2,2),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则此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直线的斜率为k (k ≠0), 则直线方程为y -2=k (x +2), 由x =0知y =2k +2. 由y =0知x =-2k -2k.由12|2k +2|⎪⎪⎪⎪⎪⎪-2k -2k =1. 得k =-12或k =-2.故直线方程为x +2y -2=0或2x +y +2=0. 答案:x +2y -2=0或2x +y +2=09.已知直线l 过点P (3,2),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两点,如图所示,求△ABO 的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 的方程.解:法一:设直线方程为x a +yb =1(a >0,b >0),点P (3,2)代入得3a +2b =1≥26ab, 得ab ≥24,从而S △ABO =12ab ≥12,当且仅当3a =2b 时等号成立,这时k =-b a =-23,从而所求直线方程为2x +3y -12=0.法二:依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k 存在且k <0.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2=k (x -3)(k <0), 且有A ⎝⎛⎭⎫3-2k ,0,B (0,2-3k ), ∴S △ABO =12(2-3k )⎝⎛⎭⎫3-2k =12⎣⎢⎡⎦⎥⎤12+(-9k )+4(-k ) ≥12⎣⎢⎡⎦⎥⎤12+2(-9k )·4(-k )=12×(12+12)=12.当且仅当-9k =4-k ,即k =-23时,等号成立,即△ABO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12.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 +3y -12=0.10.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3,0),B (2,1),C (-2,3),求: (1)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2)BC 边上中线AD 所在直线的方程; (3)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的方程.解:(1)因为直线BC 经过B (2,1)和C (-2,3)两点,由两点式得BC 的方程为y -13-1=x -2-2-2, 即x +2y -4=0.(2)设BC 边的中点D 的坐标为(x ,y ), 则x =2-22=0,y =1+32=2.BC 边的中线AD 过点A (-3,0),D (0,2)两点,由截距式得AD 所在直线方程为x -3+y2=1,即2x -3y +6=0.(3)由(1)知,直线BC 的斜率k 1=-12,则直线BC 的垂直平分线DE 的斜率k 2=2. 由(2)知,点D 的坐标为(0,2).由点斜式得直线DE 的方程为y -2=2(x -0),即2x -y +2=0.B 组 高考题型专练1.(2014·高考安徽卷)过点P (-3,-1)的直线l 与圆x 2+y 2=1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0,π6B.⎝⎛⎦⎤0,π3 C.⎣⎡⎦⎤0,π6 D.⎣⎡⎦⎤0,π3解析:法一:如图,过点P 作圆的切线P A ,PB ,切点为A ,B .由题意知OP =2,OA =1,则sin α=12,所以α=30°,∠BP A =60°.故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3.选D. 法二:设过点P 的直线方程为y =k (x +3)-1,则由直线和圆有公共点知|3k -1|1+k 2≤1.解得0≤k ≤ 3.故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3. 答案:D2.(2014·高考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曲线y =ax 2+bx (a ,b 为常数)过点P (2,-5),且该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与直线7x +2y +3=0平行,则a +b 的值是________.解析:∵y =ax 2+b x ,∴y ′=2ax -bx2,由题意可得⎩⎨⎧4a +b2=-5,4a -b 4=-72解得⎩⎪⎨⎪⎧a =-1,b =-2.∴a +b =-3. 答案:-33.(2014·高考四川卷)设m ∈R ,过定点A 的动直线x +my =0和过定点B 的动直线mx -y -m +3=0交于点P (x ,y ),则|P A |·|PB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易知A (0,0),B (1,3),且P A ⊥PB ,∴|P A |2+|PB |2=|AB |2=10,∴|P A |·|PB |≤|P A |2+|PB |22=5(当且仅当|P A |=|PB |时取“=”).答案:5。

直线中斜率k的公式

直线中斜率k的公式

直线中斜率k的公式
直线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的斜率便是描述直线特
征的关键之一。

斜率是指直线的倾斜程度,它告诉我们直线上的任意
两个点在坐标轴上之间的变化率。

在直线的数学描述中,斜率通常由
字母k或m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
k = (y2 - y1)/(x2 - x1)
其中,(x1, y1)和(x2, y2)是直线上的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根据
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求出任意直线的斜率。

斜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直线的倾斜程度,也就是直线与x轴正方
向之间的夹角大小。

当直线平行于x轴时,斜率为0;当直线垂直于x
轴时,斜率为无穷大。

在其他情况下,斜率是一个有限的实数,可以
用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和方向。

斜率在几何形状分析和物理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斜率被用来描述物体随时间的速度变化;在工程中,斜率被用来计算
管道和道路的坡度和运动方向;在数学中,斜率是解析几何中一些复
杂公式的关键之一。

然而,斜率并不仅仅是一个有用的数学公式,它还可以作为一种
指导性的思维工具。

通过斜率公式的计算和应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直线和平面几何,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更精确地描述复杂的数
学概念。

总之,斜率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数学概念。

通过深入地理解斜率的概念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完美总结 归纳)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完美总结 归纳)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完美总结归纳)一、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是指直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

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规定为0度。

倾斜角的范围是小于等于α,且α小于180度。

直线的斜率是指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记作k=tanα(α不等于90度)。

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斜率为0;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斜率不存在。

经过两点P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k=(y2-y1)/(x2-x1)。

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求斜率的一般方法有两种:已知直线上两点,根据斜率公式k=(y2-y1)/(x2-x1)求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或α的某种三角函数,根据k=tanα来求斜率。

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已知A(x1,y1),B(x2,y2),C(x3,y3),若x1=x2=x3或kAB=kBC,则有A、B、C三点共线。

考点一:斜率与倾斜角。

例1.已知直线l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3,则直线的倾斜角为30度或150度。

例2.已知过两点A(m2+2,m2-3),B(3-m2-m,2m)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度,求实数m的值。

考点二:三点共线。

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考点三:斜率范围。

例1.已知两点A(-2,-3),B(3,0),过点P(-1,2)的直线l与线段AB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实数x、y满足2x+y=8,当2≤x≤3时,求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二、直线方程直线方程有四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其中,点斜式的形式为y-y1=k(x-x1),斜截式的形式为y=kx+b,两点式的形式为(y-y1)/(x-x1)=(y2-y1)/(x2-x1),截距式的形式为xy+a+b=0.点斜式的局限性是不包括垂直于x轴的直线,斜率k为斜率。

斜截式的局限性是不包括垂直于x轴和y轴的直线,k为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直线方程式的公式

直线方程式的公式

直线方程式的公式直线是平面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线是由两个点确定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在数学中,直线用线性方程来表示。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y=mx+b,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是最常见且最简单的形式,即y=mx+b。

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表示直线与x轴的夹角的正切值。

它是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垂直高度变化与水平距离变化的比率。

b是直线与y轴的截距,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上的位置。

直线的斜率(m)可以通过两点(x1,y1)和(x2,y2)之间的坐标来计算。

斜率的计算公式是m=(y2-y1)/(x2-x1)。

通过计算斜率,我们可以了解直线的整体趋势,例如斜率为正时,表示直线是上升的,斜率为负时,表示直线是下降的。

通过观察直线方程中的斜率和截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斜率为0时,直线与x轴平行,即平行于地面。

-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是垂直于x轴的,即直线是竖直的。

-当截距为0时,直线通过原点(0,0)。

-当截距为正时,直线与y轴正向交叉,即从负无穷延伸到正无穷。

-当截距为负时,直线与y轴负向交叉,即从正无穷延伸到负无穷。

除了斜截式外,直线还可以用截距式、点斜式和一般式等形式表示。

截距式是y=b,其中b是直线与y轴的截距。

点斜式是y-y1=m(x-x1),其中m是斜率,(x1,y1)是直线上一点。

一般式是Ax+By+C=0,其中A、B、C是常数,表示直线上各点(x,y)满足的关系。

在平面几何中,直线的方程还可以用来描述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两条直线可能相交、平行或重合。

当两条直线有不同的斜率时,它们相交于一点。

当两条直线的斜率相同,且截距不同或截距均为无穷大时,它们是平行的。

当两条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相同时,它们是重合的。

直线方程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物理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领域。

例如,在物理学中,直线方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在工程学中,直线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建筑物的结构和设计;在经济学中,直线方程可以用来分析供求关系和市场趋势。

直线斜率知识点总结

直线斜率知识点总结

直线斜率知识点总结一、直线斜率的概念直线斜率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具体而言,设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1, y1)和(x2, y2),则直线斜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k=\frac{y_2-y_1}{x_2-x_1} \]其中,k代表直线的斜率。

直线斜率的含义是直线上单位水平距离对应的垂直距离。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直线的斜率方向、大小和性质。

二、直线斜率的计算方法1. 两点法当我们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时,可以利用直线斜率的定义公式计算直线斜率。

具体计算方法如上述公式所示。

2. 斜率-截距公式当已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时,也可以利用斜率-截距公式来计算直线的斜率。

斜率-截距公式的表达式如下:\[ y=kx+b \]其中,k代表直线的斜率,b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 一般式当已知直线的一般式表达形式时,也可以通过一般式来计算直线的斜率。

一般式表达形式如下:\[ Ax+By+C=0 \]其中A、B、C分别代表直线方程的系数,直线的斜率可以表示为:\[ k=-\frac{A}{B}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直线的斜率,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取决于已知的直线信息和计算的方便程度。

三、直线斜率的性质1. 正斜率与负斜率当直线斜率k为正数时,意味着直线倾斜向上;当直线斜率k为负数时,意味着直线倾斜向下。

2. 水平直线与垂直直线水平直线的斜率为0,垂直直线不存在斜率。

水平直线与x轴平行,垂直直线与y轴平行。

3. 平行直线平行直线的斜率相同,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斜率为零的直线和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也属于平行直线。

4. 垂直线段问题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

即如果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则有k1 * k2 = -1。

以上是直线斜率的一些基本性质,这些性质在解决许多直线和平面几何问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直线斜率的应用1. 直线方程的建立直线斜率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直线方程,根据已知的点坐标或者斜率截距等信息,可以快速求得直线的方程。

知道斜率知识点求直线公式

知道斜率知识点求直线公式

知道斜率知识点求直线公式在数学中,直线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几何概念,它由无数个点组成,且每两个点之间都有一条直线与之相连。

直线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斜率,通过知道斜率,我们可以求得直线的公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讲解如何根据已知的斜率来求直线的公式。

步骤1:了解斜率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斜率的定义。

斜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直线上任意两个不重合点之间的纵向变化与横向变化的比值。

数学上,我们用斜率的字母“k”来表示。

斜率的计算公式如下:k = (y2 - y1) / (x2 - x1)其中,(x1, y1)和(x2, y2)是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

步骤2:根据已知斜率和一点求直线公式假设我们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为k,并且已知直线上的一点为(x1, y1)。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来求直线的公式。

首先,我们可以将已知的斜率和点的坐标带入斜率的计算公式中,得到如下等式:k = (y - y1) / (x - x1)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移项和化简来求得直线的公式。

我们首先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x - x1),然后得到:k(x - x1) = y - y1接着,我们将右边的y - y1移项到左边,并得到:k(x - x1) + y1 = y最后,我们可以将等式重新排列,得到直线的公式:y = k(x - x1) + y1这就是通过已知斜率和一点来求得直线的公式。

步骤3:举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让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我们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为2,并且已知直线上的一点为(3, 4)。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来求得直线的公式。

首先,我们将已知的斜率和点的坐标带入斜率的计算公式中,得到:2 = (y - 4) / (x - 3)然后,按照步骤2中的方法来化简等式,我们得到:2(x - 3) = y - 4接着,将右边的y - 4移项到左边,并得到:2(x - 3) + 4 = y最后,将等式重新排列,得到直线的公式:y = 2(x - 3) + 4这就是根据已知的斜率和一点求得的直线的公式。

直线的斜率与方程

直线的斜率与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直线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α叫 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为[)π,0.2、直线的斜率:当直线的倾斜角α≠90°时,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该直线的斜率k =tan α;注意:当直线的倾斜角等于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3.斜率公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212121x x x x y y k ≠--= . 若x 1=x 2,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 注意:直线的斜率k =tan α(α≠90°)关于倾斜角α的函数的图像4、直线方程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注:设直线方程的一些常用技巧:(1)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斜率k 存在时);(2)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0x my x =+(它不适用于斜率为0的直线); (3)知直线过点00(,)x y ,当斜率k 存在时,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当斜率k 不存在时,则其方程为0x x =;(4)与直线:0l Ax By C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10Ax By C ++=; (5)与直线:0l Ax By C ++=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10Bx Ay C -+=.提醒:求直线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恰当选择方程的形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注意: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来表示x5、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和 (1).当直线不平行坐标轴时,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可根据下表判定(2)、当直线平行于坐标轴时,可结合图形判定其位置关系.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距离(1)、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 =;(2)、两平行线1122:0,:0l Ax By C l Ax By C ++=++=间的距离为d =(3)、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之间的距离公式是 。

直线斜率公式

直线斜率公式

直线斜率公式
斜率又称“角系数”,是一条直线对于横坐标轴正向夹角的正切,反映直线对水平面的倾斜度。

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半轴方向所成的角的
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

如果直线与x轴互相垂直,直角的正切值无穷大,故此直线不存在斜率。

对于任意函数上任意一点,其斜率等于其切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角的正切值,即k=tanα。

两条垂直相交直线的斜率相乘积为-1:k1+k2=-1。

一般计算方法如下:一般式:
对于直线一般式Ax+By+C=0,斜率公式为:k=-a/b。

斜截式: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斜截式y=kx+b,当x=0时,y=b。

点斜式: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点斜式y2-y1=k(x2-x1)。

直线的表达式

直线的表达式

直线的表达式直线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我们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直线。

在二维平面中,直线可以由其斜率和截距来表达。

斜率的定义斜率是直线的一个重要属性,它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

斜率表示直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率。

数学上,对于两个点(x1,y1)和(x2,y2),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下式来计算:$$ 斜率 = \\frac{{y_2 - y_1}}{{x_2 - x_1}} $$当x1=x2时,直线与y轴平行,不存在斜率。

斜率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代表直线的倾斜方向和程度。

截距的定义截距是直线的另一个重要属性,它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截距可以通过直线上任意一点(x,y)和斜率k来计算。

使用点斜式可以得到直线的截距表达式:截距=y−kx截距有正负之分,正截距表示与y轴正向交点,负截距表示与y轴负向交点。

直线的表达式已知斜率和截距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直线的表达式。

直线的一般表达式可以写成:y=kx+b其中,k是斜率,b是截距。

直线的一般表达式直观上表示了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

斜率决定了变化率,截距决定了y轴的交点。

例子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直线的表达式。

假设直线通过点(2, 3)和(4, 7)。

我们可以首先计算斜率:$$ 斜率 = \\frac{{7 - 3}}{{4 - 2}} = \\frac{4}{2} = 2 $$接下来,我们使用其中一个点和斜率来计算截距:$$ 截距 = 3 - 2 \\cdot 2 = -1 $$因此,通过点(2, 3)和(4, 7)的直线的表达式为:y=2x−1这个表达式告诉我们这条直线的斜率为2,截距为-1。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表达式来计算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总结直线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我们可以使用斜率和截距来表达直线的数学表达式。

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直线的一般表达式为y=kx+b,其中k是斜率,b是截距。

使用已知的点和斜率可以确定直线的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0, A
在y轴上的截距 C 0, 故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不经 过第三象限.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5.过点(2,1)且在x轴上的截距是在y轴截距2倍的直线方程
为____________.
【解析】若直线过原点,满足条件,方程为 y x, 若直线不过原点,设直线方程为 又过(2,1)点, 2 1 1.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提醒:要注意 AB 、AB与|AB|的不同. AB 表示起点为A,终 点为B的向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AB表示向量 AB 的坐标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自主解答】(1)AB=x2-x1=(a-b)-(a+b)=-2b;
BA=x1-x2=(a+b)-(a-b)=2b;
d(A,B)=|x2-x1|=2|b|;d(B,A)=|x1-x2|=2|b|.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B)1
43
(C)-3
1 3 4
(D)3
【解析】选C.因为 k AB 7 5 2, k AC x 5 x 5 , 又A、B、
C三点共线,所以kAB=kAC,

x 5 2, 解得:x=-3. 4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4.如果A·C<0,且B·C<0,那么直线Ax+By+C=0不通过( (A)第一象限 (C)第三象限 (B)第二象限 (D)第四象限
)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解析】选C.由已知得直线Ax+By+C=0在x轴上的截距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2b b x y 1, 2b b 1 2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解得b=2. 答案:y 1 x 或x+2y-4=0
2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2.直线 3 x-y+a=0(a为常数)的倾斜角为( (A)30° (B)60° (C)150°
) (D)120°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解析】选B.由直线方程得y= 3 x+a,所以斜率k= 3 ,设 倾斜角为α,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或数量),它是一个实数,其前面的正号或负号表示向量 AB 的方向与轴同向或反向;|AB|表示向量 AB 的大小,即线段


AB的长度.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由图利用对称可知,函数f(x)的最小值为两点B′(1,-1)和
A(2,2)间的距离.
f x min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所以tanα= 3 ,又0°≤α<180°,
所以α=60°.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3.A、B为数轴上的两点,B的坐标为-5,BA=-6,则A的坐标 为( ) (B)-1或11 (D)1或-11
(A)-11 (C)-1
考 题 研 Biblioteka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1
两点间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例1】(1)已知数轴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a+b, x2=a-b.求AB、BA、d(A,B)、d(B,A).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2)已知函数 f x x 2 4x 8 x 2 2x 2,
【规律方法】1.数轴的公式
(1)数轴上的两点A(x1),B(x2),则向量 AB 的坐标AB=x2-x1,
A、B两点间的距离为d(A,B)=|AB|=| AB |=|x2-x1|.
(2)数轴上的三点A、B、C,都有 AC AB BC 和AC=AB+BC成立.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2) f x x 2 4x 8 x 2 2x 2

x 2 0 2
2 2
x 1 0 1 ,
2 2
上式表示点P(x,0)与点A(2,2)的距离加上点P(x,0)与 点B(1,1)的距离,即求x轴上一点P(x,0)到点A(2,2)、 B(1,1)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1.已知A(3,5),B(4,7),C(-1,x)三点共线,则x等于 ( )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A)-1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解析】选A.设A的坐标为x,
则BA=x-(-5)=x+5,
又∵BA=-6,
∴x+5=-6,x=-11.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1 2 1 2 10.
2 2
再由两点式直线方程得
4 x . B′A的方程为3x-y-4=0,令y=0得 3 4 故 x 时,f(x)取得最小值 10. 3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考 纲 点 击 · 特 别 关 注 基 础 盘 点 · 警 示 提 醒 考 向 聚 焦 · 典 例 精 讲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PQ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的斜率为( )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A
1 3
B
1 3
C
3 2
D
2 3
(2)直线 xcos 3y 2 0 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5 A[ , ) ( , ] 6 2 2 6 5 B[0, ][ ,) 6 6 5 C[0, ] 6 5 D[ , ] 6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