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工程研究及进展

合集下载

抗体工程意义

抗体工程意义

抗体工程意义摘要:一、抗体工程概述二、抗体工程的意义1.疾病诊断与治疗2.生物安全与防御3.生物研究与发展三、抗体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四、我国抗体工程的发展正文:抗体工程是一种生物技术,旨在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具有特定抗原结合能力的抗体。

抗体工程在医学、生物学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抗体工程的意义、发展现状与展望以及我国抗体工程的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抗体工程概述抗体工程主要利用重组DNA技术,将编码抗体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转染到细胞中表达,从而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抗体。

这种技术使得科学家可以大规模制备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为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抗体工程的意义1.疾病诊断与治疗抗体工程为制备针对各种疾病的特异性抗体提供了可能。

例如,制备针对肿瘤细胞的抗体,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制备针对病原体的抗体,可用于疫苗研究和病原体检测。

2.生物安全与防御抗体工程在生物安全和防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制备针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抗体,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传染病;制备针对生物毒素的抗体,可以用于中毒解毒和生物恐怖事件的应对。

3.生物研究与发展抗体工程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例如,制备针对特定蛋白质的抗体,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研究目标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抗体,可以用于蛋白质药物的开发和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三、抗体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抗体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重视,各国纷纷加大研究力度。

目前,抗体药物已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此外,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抗体的研发成为热点,为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四、我国抗体工程的发展我国抗体工程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抗体工程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在抗体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同时,政府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我国抗体工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9基因工程抗体和抗体工程

9基因工程抗体和抗体工程

The diversity of germline information
Figure 24.9 The human and mouse kappa families consist of V gene segments linked to 5 J segments connected to a single C gene segment.
④测定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 原的酶标抗体诊断试剂
⑤甲胎蛋白(AFP)酶标抗体诊 断试剂
⑥癌胚抗原(CEA)的酶标抗体 诊断试剂
⒊放射免疫用抗体诊断试剂
放射免疫技术是将放射性核素 分析的高度灵敏性与抗原抗体 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建立的 检测技术。
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核素标记抗体的方法:
①氯胺-T法 ②Iodogen氏法
第五节 抗体工程
抗体研究进展3个阶段: ①1890年白喉抗毒素,多克隆抗体; ②1975年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 ③1994年基因工程抗体;
Immunoglobulin genes are assembled from their parts in lymphocytes
C genes code for the constant regions of immunoglobulin protein chains. V gene is sequence coding for the major part of the variable (N-terminal) region of an immunoglobulin chain.
建立预定位技术需解决3个问题: ①抗体在肿瘤组织滞留要7天以上。 ②Ab-DTPA偶联物比较稳定; ③内源性金属离子对DTPA的封闭 作用要小。

生物工程的抗体工程

生物工程的抗体工程

生物工程的抗体工程生物工程是应用工程学原理和生命科学知识,通过改变或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如DNA、RNA)以及其代谢产物制造药物,改进农业生产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

而抗体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对抗体的理解和工程化的方法来设计、生产和改良抗体,以应用于医疗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发等领域。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抗体,也称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

它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每条链上包含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

抗体通过识别和结合病原体、细胞表面抗原或其他外源性物质来发挥免疫功能。

具体而言,抗体可以通过中和病原体、激活免疫细胞或为其他免疫效应分子(如补体)的结合提供平台等方式,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二、抗体工程的目标和方法抗体工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变或改良抗体的结构,以使其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减少副作用、提高稳定性等特性,在医疗和生产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

1. 重组抗体重组抗体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体的编码基因导入到表达系统中,使其在非哺乳动物细胞或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并通过纯化和检测步骤获得的人工合成的抗体。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从动物体内提取抗体的繁琐过程,而且可调控性更强,可在较大规模上生产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2. 人源化抗体人源化抗体是指通过重组技术将小鼠抗体的可变区与人源性抗体的恒定区结合,形成一种以人源性为主体的抗体。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小鼠源抗体在人体内产生的免疫原性反应,提高抗体的耐受性和稳定性。

3.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指通过体外或体内杂交瘤技术,获得具有相同特异性和亲和性的抗体产生的B细胞克隆。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可用于精确诊断和靶向治疗。

4. 工程化抗体工程化抗体是通过对抗体基因进行改造,改变抗体的结构和性质。

比如引入一个特定的氨基酸残基,增强抗体的稳定性;或者改变抗体的亲和力和效价,提高治疗效果。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研究和生产抗体已经成为当前抗体研究领域重要的方向之一。

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与自然抗体相似的特异性和高亲和力,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基因序列来调节抗体的抗体性能,对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生物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制备基因工程抗体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主要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及纯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获得大量高质量的基因工程抗体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

例如,人源化抗体的制备技术已经通过垂直和水平融合技术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新型抗体的产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产生许多种新型抗体,例如全人源化抗体、人或小鼠抗体重链抗原、抗Id抗体等。

这些新型抗体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和研究的需求。

三、抗体多克隆体库的建立抗体多克隆体库是指一种能够提供大量抗体样品的库。

这种库通过研究人类免疫系统产生的广谱反应性抗体库而得到,不仅包含了自然抗体的多样性,而且还可以扩大抗体样品的获取范围。

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抗体多克隆体库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成功率。

四、基因工程抗体在生物反应器生产中的应用传统上,获得抗体主要依靠小鼠或兔子的免疫反应,通过杀死小鼠或兔子来获取血清制备抗体。

现在,基因工程抗体在生物反应器生产中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工业界、医疗界所采用,具有更好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品质。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加速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在临床和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因工程抗体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抗体工程技术介绍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抗体工程技术介绍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抗体工程技术介绍抗体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改造和利用抗体的特性,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抗体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和相关的进展。

抗体是由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因其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抗体成为治疗疾病的理想候选药物。

然而,天然抗体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生产成本高、不稳定性和免疫原性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抗体工程技术,通过改造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一种常见的抗体工程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对特定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

传统的获取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是从小鼠等动物的脾脏或骨髓中提取B细胞,再经过杂交瘤技术获得。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生产周期长、免疫原性问题等。

近年来,通过重组DNA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制备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从而避免了相关问题,并提高了制备效率。

另一种抗体工程技术是通过改造抗体的结构来增强其稳定性和活性。

例如,人工合成的Fc区域可以提高抗体的半衰期和结合能力,从而增强了其治疗效果。

此外,通过改变抗体分子的结构,可以实现对抗体的亲和性、特异性和生物活性进行精确调控,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选择性。

抗体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抗体。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融合其他功能蛋白或药物分子,产生具有双重或多重功能的抗体。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通过将细胞毒性物质连接到抗体分子上,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

此外,抗体工程技术在免疫诊断和分子影像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或改造的抗体,在体外或体内实现对疾病标记物的检测和定量。

同时,可以通过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等标记物,将抗体用于其它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抗体工程技术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抗体的规模化生产和纯化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造成了制备成本高昂。

生物抗体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抗体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抗体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抗体的研究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抗体是生物体在抵御病原体侵入时产生的一种特殊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在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生物抗体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生物抗体的研究进展1. 抗体结构的研究生物抗体是由两个轻链和两个重链组成的四条多肽链,在结构上呈现出Y型,每个Y型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置,即Fab (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区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学等多种手段,深入探究了抗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以重链为例,每条重链上都有一个柔性的折叠区,叫做CDR (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s),即互补决定区。

CDR的变异性非常高,因此可以保证生物体可以应对不同种类的病原体。

CDR的变异性是由DNA重组和突变所决定的。

2. 抗体工程的发展抗体工程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抗体结构,调节其亲和性、特异性、结构稳定性、排泄半衰期等性质,从而提高抗体在诊断、治疗、科研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目前,抗体工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分子合成法: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小分子结构类似于抗体的化合物。

(2)人源化抗体:通过改变抗体的结构使其接近人体抗体,从而降低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3)单克隆抗体:通过将免疫细胞与癌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克隆抗体。

(4)二抗结构的改变:通过改变抗体的二级结构,调节其亲和性。

3. 抗体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抗体细胞免疫技术抗体细胞免疫技术是通过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识别和分离纯化细胞中的特定成分,并提取适量代表性样品对其进行研究和鉴定。

(2)抗体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抗体诊断是生物医学领域中抗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免疫组织化学法是在活体组织切片上,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分子分析分子分布及作用的分子免疫学技术。

(完整word版)抗体的研究进展

(完整word版)抗体的研究进展

论文抗体的研究进展姓名:兰永波学号:201240700066专业12生物技术科目:免疫学抗体的研究进展摘要:抗体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自抗体被发现以来, 人们有计划地对抗体基因序列进行改造,使抗体及其相关产品在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体的研究进展经历了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到基因工程抗体 3 个发展阶段.近年来,新型抗体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关键词:抗体;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Abstract: Antibodies are a class of widely used protein molecules in the biological and medical fields. People designedly rebuild the genetic sequence of antibody since antibody was discovered, which makes antibody and correlative produ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disease diagnosis and therapy。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ccount on the three stages for the rebuilding of antibody, namely, the stage of polyclonal antibodies,the stage of monoclonal antibody study and the st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study.In recent years,the novel antibodie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spot in research.Keywords: antibody; gene engineering; monoclonal antibody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体的研究进展范文

抗体的研究进展范文

抗体的研究进展范文抗体是身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近年来,抗体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包括新型抗体的发现、工程改造和应用扩展等方面。

首先,新型抗体的发现是抗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常见的抗体种类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需要依赖动物或人源进行免疫,具有制备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近年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形成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如重组DNA技术、合成抗体技术等,使得人工合成抗体成为可能。

此外,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现了新的抗体类型,如纳米抗体、重组抗体等。

这些新型抗体在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其次,抗体的工程改造也是研究重点之一、通过改变抗体的F(ab')2、Fc区结构和探针结构,可以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抗体,如具有更强亲和力的亲和力成熟抗体、增强体外半衰期的长效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结合的抗体等。

此外,通过将抗体与药物基团或放射性标记物结合,可以制备针对特定疾病靶点的抗体药物和抗体探针。

例如,已经研发出多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抗体药物,如孤儿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这些工程化的抗体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抗体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除了传统的治疗性应用外,抗体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和评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检测体液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对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测和监测。

此外,抗体还可以用于病原体的特异性识别和中和,从而应用于疫苗研发和免疫治疗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体技术的不断涌现,抗体在药物研发、癌症治疗、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总之,抗体的研究进展得益于新型抗体的发现、工程改造和应用扩展。

通过研究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结合新兴的技术手段,人们已经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抗体,并将其应用于疾病预测、治疗等临床实践中。

随着抗体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抗体疗法将会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抗体工程及其临床应用

抗体工程及其临床应用

抗体工程及其临床应用近年来,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在癌症等疾病治疗领域。

抗体工程技术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中存在的抗体进行改造和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更高治疗效果和更好治疗作用的新型抗体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体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抗体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抗体工程技术是基于生物技术的研究方法,它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生产特定的抗体,以此为基础研究和开发治疗某些特定疾病的新型药物。

该技术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人工合成抗体基因在抗体工程技术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利用各种技术,开发出适合于人类生理情况的抗体基因,并将其植入到有效载体中,然后转化成一种具备治疗效果的新型抗体药物。

2. 生产抗体通过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技术,可以对生产合成抗体进行提纯,使之更加纯净、安全、有效。

3. 测试新型抗体药物将新型抗体药物注入到动物或人体中,通过药物代谢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来评估抗体的治疗效果。

二、抗体工程技术的临床应用目前,抗体工程技术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会介绍主要的两种临床应用。

1. 抗体药物治疗癌症癌症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疾病问题,而且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治疗效果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抗体药物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分子上,释放信号分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目前,通过抗体工程技术设计出的新型抗体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似乎有更好的效果。

2. 抗体偶联毒素治疗皮肤病抗体偶联毒素(antibody-drug conjugate)是一种基于抗体的新型药物,通过将抗体和一定浓度的毒素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治疗特定疾病作用的药物。

在这种药物中,抗体的作用是寻找基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而毒素则会在经过特定过程后被释放出来,从而对疾病组织产生治疗效果。

抗体偶联毒素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削减皮肤病患者的病情。

抗体工程研究进展

抗体工程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4 6
20 0 6年 第 3 第 1 4卷 期
Po coi muo e : rgi Mi b l m nlFb n r oI

13 . : 4
抗 体 工程 研究 进 展
闭 兰 综述 ; 余模 松 审校 ( 武汉 生物制 品研 究所 , 汉 40 6 ) 武 30 0
摘 要 : 体抗体库 技术 的出现 为抗体工程 的研究带来 了革命性的变化 , 噬菌 本文总结 了当前国 内外抗 体工程 , 特别
是单链抗体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噬菌体抗体库 ; 抗体工程 ; 单链 抗体
中图分 类号 :3 2 1 R S.1 文献表识码 : A 文章 编号:055 7 (0 6 0 -0 60 10 -6 3 2 0 )104 - - 4
随后的抗原刺激下 , 抗体可变区基 因发生体细胞突
变, 造成亲和力改变 , 最后形成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的 B细胞克隆, 亲和力成熟” 即“ 过程。在体外可 以利 用抗体库技术模拟体 内的亲和力成熟过程 , 提高抗 体 的亲和力。主要包括 3 个步骤 : V基因 中引入 向 突变; 建立次级库 ; 筛选高亲和力的突变株。其 中第
聚酶 由于缺乏 3 一5 的外切酶活性 , ’ ’ 在诱导 D A N
复制 中无校 对 功 能 , 因而可 使 D A产 生 错 配 , 配 N 错
牢约为 1 J错配类型最多的是将 T变为 c 其它 O , ,
类 型 的错 配 也 会 产 生 , a D A多 聚 酶 的错 配 通 Tq N
常被 视 为 P R 中的一大 难题 , C 因为 它 会造 成 许 多 克
收稿 日期 : 0 - - ; 回日期 : 0 - . 2 5 7 4修 0 00 2 5 81 0 0 2 作者简介 : 兰 (9 3 ) 女 . 闭 16 一 , 医学M- 。 t 武汉牛 物制 研 究所免疫, 7 研究室剐研究员 , 研究方 向为分子生物学羽免嫂学 。 I

抗体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抗体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抗体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工程药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抗体工程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变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理学特性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抗体工程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体工程药物的研究1. 抗体工程药物的种类目前,抗体工程药物主要分为四类:完全人源化抗体、人-小鼠嵌合抗体、人源化小鼠抗体和人-兔嵌合抗体。

其中,完全人源化抗体是指完全由人类的基因构建的抗体,可以避免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人-小鼠嵌合抗体是指将人类抗体的常染色体区与小鼠抗体的可变区融合,可以保留小鼠抗体的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人源化小鼠抗体是指将小鼠抗体的框架区域替换为人类抗体的框架区域,可以减少免疫反应;人-兔嵌合抗体是指将人类抗体的常染色体区与兔抗体的可变区融合,可以保留兔抗体的高亲和力和特异性。

2. 抗体工程药物的制备制备抗体工程药物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克隆、表达和纯化。

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需要制备的抗体的DNA序列插入到表达载体中,然后将表达载体转染到细胞中,使其表达抗体。

最后,通过离心、层析、电泳等技术,对表达的抗体进行纯化,得到纯净的抗体工程药物。

3. 抗体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抗体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药物的分子量、等电点、糖基化程度等;生物活性包括药物的亲和力、特异性、中和效力等;安全性包括药物的免疫原性、毒性、致突变性等。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检测,可以保证抗体工程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抗体工程药物的应用1. 抗体工程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抗体工程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靶向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识别并杀灭癌细胞;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靶向两种不同的抗原,提高治疗效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力。

抗体工程及其应用

抗体工程及其应用

抗体工程及其应用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抗体工程被逐渐看做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生产并选择性地检测特定蛋白或细胞,在医疗、生物检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讨论抗体工程的基础、技术及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等。

一、抗体工程的基础抗体是一类在免疫系统中产生并发挥特定生物学作用的蛋白质,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

抗体由两个相同的重链和两个相同的轻链组成,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包括识别病原体并参与免疫反应。

抗体的多种类型反映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习性,主要分为IgA、IgD、IgE、IgG、IgM,其中IgG是人体内分泌最多的抗体。

抗体工程是指通过人工设计和改造的手段,使抗体具有更好的性能,为抗体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抗体工程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抗体的选择性和亲和力,改变其功能和特性,以及设计全新的抗体。

抗体工程的重要工具是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抗体的基因进行人为操作,改变其结构和功能。

二、常见的抗体工程技术1. 随机合成技术在抗体工程中,使用随机序列库方法可以合成大量的多肽序列,在这些序列中诱导生理活性或特定的结合性。

这种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安全性测试,受体上的信息对标记等等。

2. 限制性酶剪切限制性酶剪切可以计划性地诱导DNA断裂,使之产生短暂性的错误组合,再进行选择和扩大,从而得到突变后的抗体基因,并用以产生得到突变的抗体。

这种方法需要高度技术人员的操作,但它是一个高度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整个抗体的框架重组方案中使用。

3. 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一种传输利用细胞、病毒或霍乱毒素将蛋白质转移以达到特定目的的方法。

在抗体工程中,这种技术可以将合成的目标基因向相应的细胞中引入,促进抗体基因的进一步表达和突变,实现生产更高效的抗体。

三、抗体工程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抗体工程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已逐渐展现出其潜在价值,例如:1. 用于癌症治疗单克隆抗体等治疗技术的发展,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这些技术基于使用人工产生的抗体来对癌症细胞进行标记,和破坏这些细胞。

抗体生产与处理技术的新方法与进展

抗体生产与处理技术的新方法与进展

抗体生产与处理技术的新方法与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体生产与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进展不断涌现。

抗体是免疫反应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精确识别、选择性结合、高度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等特点。

在药物研发和治疗方面,抗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抗体生产与处理技术的新方法和进展,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人源化、晶体管上的抗体表达技术、抗体工程技术以及高通量抗体生产与筛选技术等方面。

一、单克隆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制备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抗体类型之一,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

但是,药物研发中使用的大多数抗体是来自小鼠、兔子等哺乳动物的抗体,存在免疫原性问题,同时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目前实现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人-小鼠杂交抗体(chimeric antibody)、人化抗体(humanized antibody)和全人源抗体(fully human antibody)。

其中,最新的技术是通过人工DNA合成技术合成全人源抗体,例如Human CombinatorialAntibody Library(HuCAL)技术。

这种技术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基因片段,构建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通过大规模筛选和优化,使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稳定性,同时减少免疫原性和副作用的风险。

二、晶体管上的抗体表达技术晶体管上的抗体表达技术(surface expression)是一种新型的抗体生产技术,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从大规模的克隆群体中筛选出具有较高表达水平和较高性能的抗体。

这种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抗体表达的效率和速度,同时避免了传统的转染、克隆、扩增等步骤。

在晶体管上的抗体表达技术中,抗体接替了细胞表面上的蛋白质,然后通过选择性筛选,在群体中筛选出表达最强的克隆。

与传统的抗体生产技术相比,这种技术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培养,并且可以利用已有的细胞群体进行后续的筛选和优化。

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人源化抗体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小鼠或其他动物的抗体框架序列与人类抗体的可变区域序列结合,使其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从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以下是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1.起源: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

但小鼠抗体与人体免疫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使用小鼠单克隆抗体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且抗原易受到抗体的攻击。

2.人源化抗体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制备人源化抗体提供了可能。

利用重组DNA技术,将人类抗体的可变区域序列嵌入到小鼠抗体框架序列中,生成了人源化抗体。

3.趋势一:多抗体疗法:随着人源化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多种抗体组合进行治疗,这种方法被称为多抗体疗法。

与单一抗体相比,多抗体疗法可以同时攻击多个不同的受体或肿瘤细胞,且不易出现耐药性。

4.趋势二:个性化治疗:由于人源化抗体可以针对不同的肿瘤抗原,因此可以被用于个性化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个性化治疗可以更加精准地攻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5.趋势三:新型载体:为了提高人源化抗体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载体的应用。

例如,利用病毒载体可以将人源化抗体有效地送达到靶细胞内部,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人源化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学领域的治疗提供
了新的选择和可能。

未来,人源化抗体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抗体工程

抗体工程

抗体生成的两个阶段
在未受抗原刺激之前: 机体所具有的多 样性抗体生成细胞群体可看作一个初级 库(repertoire),其所包含的信息是由亿 万年进化及遗传决定的。
当受到抗原刺激后: 具有相应抗体(受 体)的细胞群体被选择并发生克隆性增殖, 在抗原的反复刺激下,抗体基因的v区发 生高频率的突变,具有高亲和力抗体的细 胞群体选择性增殖,抗体进行类别转换 (class switler及Milstein建立了B淋巴细胞杂 交瘤技术,这是抗体产生的重大技术革命。

该技术的普及使得众多科学家通过细胞工程可以 在体外定向地制备各种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

由于McAb特异性强,性质均—,易于大量生产, 在生命科学研究及医学实践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 献,并形成产业,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支柱之—。
抗体研究的历史

1896年Gruber和Durham发现了凝集细菌的特异 性抗体,称为凝集素。

1897年Kraus发现可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反应的 抗体,称为沉淀素。

于是认识到毒素及细菌之外的众多蛋白质均可诱 导相应抗体的生成,是一种广义的免疫现象。

直至上世纪30年代,“抗体”一词才得以通用

抗体的发现

1888年Emile Roux及 A1exander Yersin 由白喉杆菌的培养 上清中分离到可溶 性毒素,后者注入 动物体内可引起典 型的白喉发病症状。

Von Rehring及其同事Kitasato,以白喉或破伤风 毒素免疫动物后,其血中可产生一种中和毒素的 物质,能阻止毒素引发的疾病。

来自实验动物的抗毒素血清用于感染的患儿,获 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发病的早期。

生物化学中的抗体工程和药物开发

生物化学中的抗体工程和药物开发

生物化学中的抗体工程和药物开发在生物化学领域,抗体工程和药物开发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抗体工程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优化抗体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亲和性,从而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开发则是指利用抗体等生物分子作为药物靶点,设计和合成具有治疗效果的化合物。

本文将从抗体工程和药物开发的角度,探讨这两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抗体工程的发展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能力。

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需要从动物体内提取抗体,过程繁琐且产量有限。

而抗体工程则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大规模、高效地生产抗体。

抗体工程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单克隆抗体的开发。

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一克隆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

通过融合细胞和筛选技术,可以从大量的克隆细胞中筛选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单克隆抗体。

这些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癌症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

除了单克隆抗体,人工合成抗体也是抗体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

人工合成抗体是通过合成生物学和纳米技术等手段,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抗体。

与传统的抗体相比,人工合成抗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可以针对特定疾病进行精准治疗。

二、药物开发的新进展药物开发是利用生物分子作为药物靶点,设计和合成具有治疗效果的化合物。

抗体作为药物靶点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抗体可以高度特异地结合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从而实现精准治疗。

一种重要的药物开发策略是抗体药物联用疗法。

这种疗法通过将多种药物与抗体结合,实现多靶点的治疗效果。

例如,将抗肿瘤药物与抗肿瘤抗体结合,可以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富集度,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这种联用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另一种重要的药物开发策略是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的设计。

这种系统利用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病变部位。

例如,将抗体与药物包裹在纳米粒子中,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生物医学中的免疫工程技术研究

生物医学中的免疫工程技术研究

生物医学中的免疫工程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免疫工程技术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识别和消灭身体内的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肿瘤细胞。

因此,研究免疫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治疗各种疾病,还可以推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

一、免疫工程技术的研究内容免疫工程技术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临床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方向。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体工程:该领域主要研究通过改变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不良反应。

比如,可以通过修饰抗体的Fc区域,来增强其与免疫细胞的结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激活免疫反应。

2. 抗原工程:该领域主要研究如何改变抗原的结构和表达,从而提高其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异性。

比如,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人类源的抗原序列插入到哺乳动物细胞中,以获得更好的抗原表达效果。

3. 细胞工程:该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改变免疫细胞的功能和表达,从而更好地调节免疫反应。

比如,可以利用CRISPR-Cas9技术,来改变T细胞的表面受体,以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二、免疫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目前,免疫工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 免疫治疗肿瘤: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利用免疫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

比如,CAR-T细胞疗法就是通过改变T 细胞的表面受体,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而被广泛应用。

2. 疫苗研制:免疫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生产疫苗,从而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比如,近期新冠疫苗的研制就是利用免疫工程技术的成果之一。

3. 免疫诊断:利用免疫工程技术可以开发各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免疫诊断方法,从而更好地诊断各种疾病。

免疫治疗中的抗体工程技术和免疫细胞工程技术

免疫治疗中的抗体工程技术和免疫细胞工程技术

免疫治疗中的抗体工程技术和免疫细胞工程技术在当今医疗领域,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其通过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和病原体。

在这种治疗方法中,抗体工程技术和免疫细胞工程技术是两个关键的领域,这些技术正在不断地推进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抗体工程技术是新药研发领域中的一种前沿技术,其通过改变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优化其特异性和亲和力来治疗疾病。

目前,已经有一些抗体药物被FDA审批用于癌症和自身免疫病等领域的治疗。

这些抗体药物可以具有不同的机制,例如靶向细胞表面分子、引导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阻断信号转导途径等。

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改变了传统治疗方法,为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选择。

而免疫细胞工程技术则是将人体的免疫细胞进行改造与增强,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攻击恶性肿瘤或感染病原体。

这种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

其中,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CAR-T细胞疗法通过提取患者体内的T细胞,在实验室中改造和增强后再注入患者体内,使其具备识别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

在治疗中,CAR-T细胞与癌细胞结合后,释放细胞毒素,杀死癌细胞并释放更多的抗原,从而引导更多的免疫细胞参与杀伤恶性肿瘤,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TIL(腫瘤浸润淋巴細胞)的免疫细胞疗法,有望成为体外工程化T细胞的有力补充。

TIL疗法是指将患者的腫瘤侵入淋巴組織中提取出的T细胞经体外处理后再注入至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虽然没有CAR-T细胞疗法的明确优势,但由于它使用的是原始的T细胞,所以更容易找到针对这种疾病的特异性受体,而CAR-T细胞仅仅靶向一个分子。

虽然目前TIL疗法的临床应用还受到一些限制,但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这种疗法也将成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些技术中,抗体工程技术和免疫细胞工程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抗体作为一种可以精准识别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可提供一种特异性较高、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而免疫细胞工程技术则可以让免疫细胞更加有力地攻击恶性肿瘤或感染物,同时抗体还可以用来指导免疫细胞攻击靶细胞,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

抗体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教案

抗体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教案

抗体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教案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它在免疫系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介绍抗体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抗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抗体在医学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体液中的特定抗体可以诊断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例如,流感疫苗的生产需要检测被流感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以了解免疫反应效果。

其次,抗体在治疗上也有广泛应用。

以被称为单克隆抗体的抗体药物为例,它可以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并抑制其功能,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抗体还可用于药物输送系统、免疫疗法、癌症治疗等方面。

抗体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和应用将会逐渐普及。

传统上,获得的抗体是一群不同结构的多克隆抗体,具有多种特异性和效果。

但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效果,因此在药物研发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其次,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将使得抗体的亲和力、稳定性和可控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通过抗体工程技术可以对抗体进行改造,使其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或提高其效果和稳定性。

此外,基于抗体的创新技术,如单克隆抗体制备、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等,也将推动抗体的研究和应用。

另外,人们还将抗体与其他生物分子,如药物、纳米材料等进行结合,以开发出新的复合材料或系统,进一步拓展抗体的应用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大,抗体的价格和使用的普及化程度也会逐渐提高。

这将使得抗体在临床医学、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人们对免疫系统和抗体机理的深入研究,对抗体功能的理解也将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抗体的发展。

总之,抗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大,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稳定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未来,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将在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免疫疗法等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研究现状1.抗体研究发展历程抗体作为药物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拥有很长历史.但整个抗体药物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

第一代抗体药物源于动物多价抗血清,主要用于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被动免疫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异源性蛋白引起的较强的人体免疫反应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因而逐渐被抗生素类药物所代替. 第二代抗体药物是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实验研究和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抗最早被用于疾病治疗是在1982年,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Levy等人利用制备的抗独特型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瘤体消失,这使人们对抗体药物产生了极大的期望。

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单抗治疗性药物—-抗CD3单抗OKT3进入市场,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

此时抗体药物的研制和应用达到了顶点。

随着使用单抗进行治疗的病例数的增加,鼠单抗用于人体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同时一些抗肿瘤单抗未显示出理想效果。

人们的热情开始下降。

到20世纪90年代初,抗内毒素单抗用于治疗脓毒败血症失败使得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入低谷。

由于大多数单抗均为鼠源性,在人体内反复应用会引起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从而降低疗效,甚至可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一方面在给药途径上改进,如使用片段抗体、交联同位素、局部用药等使鼠源性抗体用量减少,也增强了疗效;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基因工程抗体和人源抗体。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DNA 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往的鼠抗体进行相应的改造以消除抗体应用不利性状或增加新的生物学功能,还可用新的技术重新制备各种形式的重组抗体。

抗体药物的研发进入了第三代,即基因工程抗体时代。

与第二代单抗相比,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如下优点: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改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人体对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可以部分降低抗体的鼠源性,更有利于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治疗的需要,制备新型抗体;④可以采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植物等多种表达形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增加亲和性、提高特异性。 * 抗体人源化(降低免疫原性)。 * 人源性抗体。 * 抗体稳定性、表达水平。 * 抗体融合蛋白(同位素、细胞介素、毒素、药物等)。 * 催化抗体。 * 抗体芯片。
工程抗体的应用
* 构建各种大小不同的抗体片段:scFv, (scFv’)2 ,Fab,
F(ab’) 2, miniantibody.
SangStat
Wyeth Berlex Laboratories Montville IDECP Parmaceuticals
2003年至今FDA批准上市的抗体
抗体 单抗 Xolair, Omalizumab LFA-3 单抗 LFA-3/IgG1 生产公司 Genentech 适应症 中度至严重的因敏感 引起的哮喘,经激素 治疗无效者 银屑病、牛皮癣 批准日期 2003.6.20
PCR
筛选 高亲和性 构建抗体repertoire库 人抗体 1.4 1010
tonsil B细胞4人,
bone marrow 24人)
特点:1、所需时间少(二周) 2、获得对自身抗原具有高亲和力的人源性抗体
全套抗体repertoire库的应用
1. 提高抗体的亲和性和特异性 2. 制备人源性 抗体 3. 筛选抗各种抗原(包括自身抗原、肿瘤抗 原等)repertoire的抗体
工程抗体种类
根据免疫原性分类:
鼠源性 人源化 人源性
根据分子大小分类:

全抗体 小分子抗体
根据组成成分分类:

单价小分子抗体 双(多)价、双特异性抗体 抗体融合蛋白
工程抗体的应用
* 构建各种大小不同的抗体片段:scFv, (scFv’)2 ,Fab,
F(ab’) 2, miniantibody.
埋残基;isotype 的类型及CDR构型
(二)、关键鼠残基的保留
1、重要鼠残基确定依据 — 比较canonical结构,保留与canonical结构有关的关 键残基
— 保留包埋残基(paking residues)
—可变区亚组(sungroup)的保守氨基酸残基 —比较已知结构的抗体,确定FR中影响抗原结合的残基 —框架区残基的突变实验 —抗原结合位点三维结构的模建
非何杰森淋巴瘤
2004 2 26
我国治疗性抗体研究进展(2002)
名称
OKT3
抗IL-8抗体 抗CEA嵌合抗体 CD3嵌合抗体 抗人VEGF(人源化)
治疗病种
肾移植
银屑病 胃癌 器官移植 肿瘤
研究阶段
上市
上市 申报新药 2001科技奖 2001科技奖
研制单位
武汉生物制品所
宏远逸士公司 医科院肿瘤所 北京制药二厂 武汉生物所 医科院肿瘤所
1
1
2002年美国已批准上市的治疗性抗体
名称
OncoScint ®
抗体类型
Murine Mab(B72.3) (Anti-TAG-72) Murine MAb (Anti--CD3) Chimeric MAb Anti GP IIb/IIIa receptor
治疗病种及批准年
结肠癌和卵巢癌 1992 肾移植1991 心脏及肝移植1993 1994溶栓 1997
工程抗体的应用

至2000年,FDA已批准至少16种抗体在临床 应用,包括应用于癌症治疗,移植排斥等多 个方面, 占已认证的生物制品1/5。 超过79个抗体正在进行临床I和II期试验,占 生物技术药物的1/3。

美国临床试验的和进入市场抗 体 临床试验:97/374 进入市场:16/199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及其相关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心脏病: 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皮肤病: 器官移植: 其它: 10 47 7 1 4 5 7 6 3 3 4 10
人源化抗体引起免疫反应的 频率降低到12% 以下 半衰期延长至几天,有时接近21天(人IgG 在体内的半衰期)

9个FDA批准抗体,56个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抗体 嵌合抗体: 人源化抗体 鼠抗体: 人抗体: 其它(兔,弥猴等): 5 3 1 0 0 2 (3.5%) 35 (62.5%) 7 (12.5%) 6 6
背景材料
二,人源性抗体库法

天然抗体库 半合成抗体库
V

V
CDR3

全合成抗体库
人源性抗体的制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备人单克隆抗体的难点

受伦理道德的限制不能免疫人。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10%为未刺激的B淋巴细胞, 含有大量的记忆细胞,难以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人、鼠杂交瘤不稳定,有易失去人染色体的影响
难以找到合适的骨髓瘤细胞。 制备的人单抗亲和力往往较低。 对于人自身抗原和免疫原性较低的抗原,制备人 单抗相当困难。

制备基因工程抗体的重要性



• •
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方便,既可以从杂交瘤细 胞中获得,也可以从未经免疫的脾或外周血 林巴细胞中获得 可在细菌或细胞中大量生产 可按人们意愿及需要构建全抗体或抗体片段 (如Fab,Fv),也很容易制备赋予抗体新 功能的抗体杂合蛋白 对研究抗体结构功能有较大的理论研究意义 在诊断和治疗等应用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CYTOGEN
CEA-Scan® technetium-99mArcitumomab Verluma® T99 nofetumomab
Immunomedics
小细胞肺癌显像1996
DuPont Merck
2002年美国已批准上市的治疗性抗体
名称 Rituxan ® Ritiximab Zenapax ® daclizumab 抗体类型
生产公司
CYTOGEN
ORTHOCLONE OKT ®3 ReoPro ® Abciximab
Ortho Biotech
Centocor
ProstaScint®
MurineMAb (Prostate 前列腺腺癌1996 membrane specific antigen(PMSA))
Murine Fab´ fragment (AntiCEA) Murine MAb (Anti-small-cell lung 结肠癌1996
—根据晶体结构
2.重要鼠残基的确定方法
(1)只根据可变区的一级序列,不需同源模建 理由:抗体具有高度同源性,结构相当类似 a.只保留与canonical结构有关的残基 b.保留框架区起调节CDRs结构的残基
(2)序列比较和同源模建相结合
a.典型方法 b.可变区‘resurfasing’法
人源化效果
* 增加亲和性、提高特异性。 * 抗体人源化(降低免疫原性)。 * 人源性抗体。 * 抗体稳定性、表达水平。 * 抗体融合蛋白(同位素、细胞介素、毒素、药物等)。 * 催化抗体。 * 抗体芯片。
二. 治疗性抗体开发现状
治疗用抗体研制史上的几个重要里程碑

1975: 制备第一株鼠单克隆抗体 1982: 抗独特型抗体成功应用于治疗淋巴瘤 1986: FDA 批准 OKT3(鼠抗体) 1994: FDA 批准ReoPro(嵌合抗体) 1996-1999: FDA批准14种工程抗体
工程抗体面临的问题

鼠抗体的免疫原性 亲和力低和特异性差 大量制备
问题1:免疫原性

HAMA 半衰期短: < 20h(FcRn)
问题1的解决方案
人源化抗体(嵌合抗体,改型抗体) 人抗体

抗体人源化
一、嵌合抗体:鼠可变区+人恒定区 二、鼠CDRs+人框架区
三、鼠CDRs+人框架区(保留关键鼠残基)
HAb18导向药物
抗FabC1027 抗已型脑炎单抗
肝癌
肝癌 已型脑炎
临床二期
临床前 临床前
四医大
医科院医生所 中科院遗传所
抗破伤风单抗
预防破伤风
临床前
军科院
FDA批准的部分抗体类药物2001年销售额
商业名
ReoPro
Rituxan Synagis
类型
靶抗原
适应症
PCI辅助治疗
2001全球销售额 (百万美元)
2002年美国已批准上市的治疗性抗体
名称 Synagis ® palivizumab 抗体类型 Humanized IgG1k (Anti-RSV virus) 治疗病种及批准年 CMV感染 1998 生产公司 Medlmmune
Thymoglobulin ® thymocyte globulin
进行抗体工程的有利条件
1. 2. 3.
4. 5.
B细胞活化,抗体多样性及抗体亲和性成熟等重大理 论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为抗体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量抗体基因序列已测定,可以设计一套引物,通过 PCR构建抗体基因库,分离抗体基因。 大量与抗原结合或未结合的抗体及片断的三维结构 (晶体结构)已测定,为抗体改造,如提高抗原亲和 性,进行抗体人源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免疫球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清楚,且不同功能的结构 域相互独立。 生物高技术不断涌现, 如噬菌体显示技术, 转基因小 鼠技术等.
嵌合单抗 GPIIb/IIIa 受体
嵌合单抗 人源化单抗 CD20 RSV
431
819 516
淋巴瘤/类风湿 RSV感染
Hercepin 人源化单抗
Remicade 嵌合单抗
HER2
TNF-α CD52
乳腺癌
炎症性肠病/类风湿 CLL
347
721 27
Campath 人源化单抗
三. 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Chimeric MAb (Anti-CD20) Humanized IgG1 (Anti-IL-2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