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精选习题(精品)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
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
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菩萨蛮》课件1
艺术特点
1.运用白描手法: 写景清新秀丽。 2.运用细描手法: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
细刻,如酒家女的皓腕, 诗人给读者来了一个特写 镜头。 3.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似 直而纡,似达而郁”)。
拓展探究
提示:可以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等方 法去探究
拓展探究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合 南 长住。 江 好 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依
恋之情。
南,
老
。
春水碧于天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
描 绘
画
了船
江 南 水
听 雨
乡眠
人 们
。
的
生
活
美
。
垆 边
写 出 了
皓人 腕似
江 南 的
凝月 霜,
人 物 美
雪
。
。
▪ 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 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 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 乡须断肠。”
《忆江南》 作者在洛阳 安度晚年回 忆美丽江南
表现手法 作者情 感
白描、细描
既有对江南 的喜爱之情, 也有漂泊难 归的愁苦之 情
同色映衬、异 对江南的喜
色映衬
爱之情
韦庄
韦庄,字端己,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黄 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逃至洛阳, 后流落江南,后入蜀为西蜀节度使王建掌书记。唐 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终于蜀,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 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 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 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 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也是“花间 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móméi(1)君看一叶舟,出没(_____)风波里。
(2)小明今天没(____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sìshì(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____)的。
(4)他似(_____)乎有一点不高兴。
dàn tán(5)一个弹(____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6)他弹(____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
反映了________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望岳》精选习题(1)(精品)
《望岳》习题基础题1.默写古诗《望岳》。
2.比一比,再组词。
昏( ) 晓()凌( ) 览()婚( ) 绕()陵( ) 鉴()综合题3.解释。
岱宗:__________ 齐鲁:________造化:___________ 阴阳:荡胸:会当:夫:青:钟:入:眦:凌:览:曾:4.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衬托。
(4)“钟”在这里是“”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
提高题6.选择题。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7.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基础题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资料韦庄人物生平 (1)(精品)
《菩萨蛮》资料韦庄人物生平韦庄(约836~约910),晚唐诗人。
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
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咸通四年(863),曾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府中当差。
咸通七年(866)刘潼代李福为西川节度使。
乾符五年(878),长安应试不利,更名为韦庄。
广明元年(880)应举不第。
适逢黄巢军入长安,迁居洛阳。
中和三年(883)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府中任职。
光启元年(885)为赴宝鸡“迎驾”卜居衢州,次年出发前往宝鸡,听闻僖宗已到兴元(今陕西汉中),亦尾随而至。
此后沿渭、黄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计划由许昌东南方向经安徽直达润州,不料七月间(桂花时)秦宗权攻占许州(今许昌),杀节度使鹿晏弘。
看来此路不通,韦庄改变了计划沿黄河东去开封,打算从开封南下返回润州(河南开封)。
不幸此时润州周宝后院起火,手下大将张郁醉酒后叛乱。
在这种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大约在光启三年(887)正月,许昌战事已毕,韦庄再一次来到许昌,打算按原计划由许昌走陆路返浙。
又得知润州周宝因府中将领刘浩叛乱,逃往常州。
据之,周宝已经不能再行依附,润州之事也无所牵挂,韦庄决定就此向北游历。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精选习题(精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习题1、基础过关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解释:“长安”是指:。
“无数山”是指:。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名句,常被人们引用。
在词中,“青山”喻指什么?人们引用时它又是什么意思?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综合训练1.对“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郁孤台下清江的水,缓缓流淌,这中间混合着多少百姓的血和泪水啊!形象的描绘了江水和血水、泪水混在一起的情景。
B.江西赣州赣江水长年流淌着,这中间有着多少百姓的血和泪水啊。
极力表现清水中含着血和泪的事实。
C.郁孤台下的江水清清的,长年流淌着,中间却充满了历史的血泪。
江水是清的,充满了血泪是极力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郁孤台下清长水长流,中间多少百姓的血和泪水啊!重在表现郁台下清江水中是百姓蒙难的地方。
2.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起笔不凡,词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
B.三、四句写词人遥望汴京,眼前无数峰峦让他触目伤怀,自感年华巳逝,功名难就,因而心生恨意。
C.五、六句中“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倒,“毕竟”二字使表达的情感更为深沉复杂。
D.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寓悲愤之情于宏阔之景,丰厚蕴藉,沉郁顿挫,颇有“老杜”之风。
3、拓展应用古诗动物园:(填动物)1.春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洲。
3.泥融飞,沙暖睡。
4.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2.词中“青山”喻指主和派(说“外族入侵者”也可)。
《第10课菩萨蛮(其二)》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0 课菩萨蛮( 其二) 》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 分钟分值:70 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8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垆.边.人似月垆边:酒家B.皓腕凝.霜雪凝:聚集,凝聚C.未老莫.还乡莫:不要D.还乡须.断肠须:一定答案D解析须:会,当。
2.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答案C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____________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答案B解析全诗描写的是早春的情景。
A 句中的“落红满地”与早春情景不合;C句中的“鸟空啼”,一个“空”字写出了寂寞无奈之情,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合;D句中的“花欲语”是欲语而非实语,若选此句,末句“此是春来第一声” 则无从落实。
4.下列诗句分别属于四种景与情的交融情况,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哀景写哀②以哀景写乐③以乐景写乐④以乐景写哀甲: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乙: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丙: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丁: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A.甲② /乙④ / 丙③/ 丁①B.甲①/ 乙③/ 丙②/丁④C.甲② /乙④ / 丙①/ 丁③D.甲③/ 乙①/ 丙②/丁④答案A解析甲出自杜甫的《江汉》,“落日”“秋风”哀景;“落日”二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
乙出自唐代诗人贾至的《春思二首( 其一) 》,前两句写乐景,后两句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更加强烈。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东栏梨花》精选习题(精品)
《东栏梨花》习题
1、基础过关
1.给下面的字加上拼音。
絮()惆()怅()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东栏()
柳深青()
雪()
2、综合训练
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二句呈现的画面
3、拓展应用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xù;chóu;chàng。
2.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意味着春意浓;这里指梨花。
二、综合训练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三、拓展应用
“惆怅”。
从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可以看出作者从年年清明时节(这本来就是个充盈着悲情的节气)看着梨花开落,柳絮浪飞,而感到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梨花开了谢,但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自己却韶华老去,红颜不似的伤感。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菩萨蛮》课后训练题.doc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菩萨蛮》课后训练题想要熟练的掌握小学语文知识点必须要认真进行课下训练,通过做训练题能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做题习惯,为此下面为大家带来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菩萨蛮》课后训练题,希望对大家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垆边(l)勾当(ɡōu)审时度势(du)不落窠臼(kē)B.炮烙(po)皓腕(ho)茕茕孑立(qinɡ)越俎代庖(zǔ)C.切削(xiāo)乘便(chnɡ)崭露头角(lu)自怨自艾(y)D.媲美(bǐ)龃龉(jǔyǔ)命运多舛(chuǎn)良莠不齐(yǒu)解析:A.勾读ɡu;C.露读l;D.媲读p。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诤友座落高潮迭起群英荟萃B.阴凉威慑重蹈覆辙冥思苦想C.悠久烦琐梳装打扮胸无成府D.熏陶编缉名门旺族入不敷出解析:A.座坐;C.装妆,成城;D.缉辑,旺望。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垆边人似月垆边:酒家B.皓腕凝霜雪凝:聚集,凝聚C.未老莫还乡莫:不要D.还乡须断肠须:一定解析:D.须:应该,应当。
答案:D4.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菩萨蛮,词牌名,与诗歌内容无关。
B.韦庄之所以被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与他所创作的诗歌《秦妇吟》有关。
C.人人尽说江南好一句,受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江南好的影响。
D.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因为他两人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极其相似。
解析:D.温浓艳,韦清丽。
答案:D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菩萨蛮》课后训练题为大家带来过了,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大家养成做训练题的习惯,希望大家能够在做题中不断提高自己。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mì)罗怀古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
照样子,填空。
(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4]我们常用“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______________。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迢迢牵牛星》精选习题(精品)
《迢迢牵牛星》习题
一、基础过关
翻译下列诗句。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综合训练
1.“迢迢“一词表现了什么?
2.“皎皎”二字表现出了织女怎样的形象呢?
三、拓展应用
1.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歌,写一篇短文,要求语句通顺,字词优美。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2.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嫦娥一颗孤独的心。
二、综合训练
1.写牵牛星之远,让牵牛星成为一个远远的背景,诗人把织女设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来刻画出她的幽婉的形象。
2.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三、拓展应用
1.借天上悲情,抒写人间别离之苦。
2.略。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对比阅读:古诗词中的“大江大河”。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运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彻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旧红。
白发渔江清上,慣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達。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ト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对比阅读上面三首古诗词,照样子简洁填写下面的表格。
[2]古诗通过加标点还能变成词(即长短句)。
请为下面的诗句加上两个标点,变成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江河湖海”是古诗词经常歌咏的对象。
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风。
②南冠:指囚徒。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A.边塞诗B.咏物诗C.送别诗[2]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明诗人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3. 古诗赏析。
钱塘湖①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②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④争暖树⑤,谁家新燕⑥啄春泥。
乱花⑦渐欲迷人眼⑧,浅草⑨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⑩,绿杨阴里白沙堤⑾。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草盛()荒秽()荷锄()沾我衣()[2]填空。
(查阅资料)陶渊明,字()又名(),()(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
但特别喜欢()(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
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本诗富于情趣。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2.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沪教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鹊桥仙①[宋]秦观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
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③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④银汉:银河。
⑤迢迢:遥远的样子。
⑥暗度:悄悄渡过。
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⑧忍顾:怎忍回视。
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从“落日残霞”可以看出曲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时候)的景色。
[2]此曲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前四行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后两行中“青、绿、白、红、黄”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又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
2. 诗歌鉴赏。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
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3. 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
“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
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
④宜:和顺、亲善。
⑤室家:这里指夫家。
⑥有蕢(fén):即蕢蕢。
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
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
(______)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
(______)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
(______)[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连线题。
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第2单元 菩萨蛮.doc
第二单元自主赏析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天姥.(mǔ)木屐.(jī)澹澹.(dàn) 石扉.(fēi)B.訇.(hōng)然渌.(lǜ)水战栗.(lì) 霓.(ní)裳C.嗟.(jiē)叹鸾.(luán)鸟青冥.(míng) 恍.(huǎng)然D.栖.(qī)隐东南坼.(chè)涕泗.(sì) 垆.(lú)边【答案】B(渌:lù)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越人语.(告诉)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B.渌.(深绿色的)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C.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列缺..(闪电)霹雳訇然..(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或喧哗声)中开D.惟有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独往来涕泗.(鼻涕)游人只合..(只应)【答案】D(A语:说;B渌:清;C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栗深林兮惊.层巅B.一夜飞度.镜湖月C.云青青兮欲雨.D.虎鼓.瑟兮鸾回车【答案】B(A使动用法;C、D名词作动词用)4.下面对《夜归鹿门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此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
B.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此二句说世人回家,自己回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怡然自得。
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此二句写攀登鹿门山路,隐者为大自然所陶醉,以至于忘乎所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2)两山排闼送青来(_______)[2]下列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茅檐/长扫/净无苔B.花木/成畦/手自栽C.一水/护田/将绿绕D.两山排闼/送青来[3]湖阴先生家附近的环境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整首词以“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
[2]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正如词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3]解释词语。
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要与( )“同住”。
A.能找到春天的人B.家人C.朋友D.春天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啭:________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黄鹂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鹂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B.黄鹂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C.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3. 读诗,完成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按要求做。
望洞庭_________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____,______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1]在题目下方的横线上写出诗的作者。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诗补充完整。
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3]摘录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补全古诗。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诗人_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_________,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
[4]这首诗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描写“月”诗句的有很多,请你写出自己课外积累的咏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姓名),诗句“日暮客愁新”中“客”是_____[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_____”,时间是“_____”。
(用原文回答)[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表达羁旅愁思的五言绝句。
B.一二两句直接抒发日暮无归的惆怅。
C.三四两句由近观到远眺,寓情于景。
D.统领全诗的是一个“愁”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习题
一、基础过关
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写上拼音。
垆边( ) 勾当( ) 审时度势( ) 不落窠臼( )
炮烙( ) 皓腕( ) 茕茕孑立( ) 越俎代庖( )
切削( ) 乘便( ) 崭露头角( ) 自怨自艾( )
媲美( ) 龃龉( ) 命运多舛( ) 良莠不齐( ) 二、综合训练
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垆边人似月垆边:酒家
B.皓腕凝霜雪凝:聚集,凝聚
C.未老莫还乡莫:不要
D.还乡须断肠须:一定
2.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菩萨蛮,词牌名,与诗歌内容无关。
B.韦庄之所以被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与他所创作的诗歌《秦妇吟》有关。
C.“人人尽说江南好”一句,受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江南好”的影响。
D.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因为他两人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极其相似。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诤友座落高潮迭起群英荟萃
B.阴凉威慑重蹈覆辙冥思苦想
C.悠久烦琐梳装打扮胸无成府
D.熏陶编缉名门旺族入不敷出
三、拓展应用
阅读白居易的《菩萨蛮》,完成下列三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作者通过哪些方面来赞美江南好的?
2.如何体会“未老莫还乡”五个字平易中的转折?
3.为什么说“还乡须断肠”?
4.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垆边(lú)勾当(ɡōu)审时度势(duó)不落窠臼(kē)炮烙(páo)皓腕(hào)茕茕孑立(qiónɡ) 越俎代庖(zǔ)
切削(xiāo) 乘便(chénɡ) 崭露头角(lòu) 自怨自艾(yì)
媲美(bǐ) 龃龉(jǔ yǔ) 命运多舛(chuǎn) 良莠不齐(yǒu)
二、综合训练
1.D
2.D
3.B
三、拓展应用
1.“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江南的人美。
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
2.“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
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归而不能的苦衷。
“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三层意思,意思是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
所以五个字有三层意思的转折,表面上写的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实际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所以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家乡正弥漫着战乱烽火,回到那里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4.以乐景写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