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重要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思想观点汇总

论语(选读)》思想观点汇总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二、重要思想陈述(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二:克己复礼一、重要思想陈述(1)“礼”的内涵:“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第一章仁:仁者爱人(一)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爱人。

”问知③。

子曰:“知人④。

”①樊(fán)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

他求知心切,多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

②仁:二人成仁,即待人要亲善、关爱。

《论语》共有59章提到“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忠、信、恕、孝、恭、敏、宽、惠、智、勇等。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仁可以视为全德”。

③知:通“智”,智慧。

④知人:了解人。

(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①.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②反是:和这相反。

(三)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①仁远乎哉:仁德难道离我很远吗?②欲:想要,希望。

(四)子曰:“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①里:住处,这里用作动词,居住。

②处(chǔ):居住。

③焉得知: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五)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

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①居处恭: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

恭,端正。

②执事敬:工作严肃认真。

执事,担任工作。

③忠:忠心诚意。

④之:去,到,往。

⑤夷狄:边远蛮荒之地。

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①当:面对。

②不让于师: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让,谦让。

(七)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①好:喜好。

②恶:厌恶,讨厌。

(八)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①巧言:花言巧语。

②令色:伪善的面貌。

③鲜(xiǎn):少。

第二章德:君子怀德(一)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小人怀惠⑤。

”①怀:思,思念。

②德:道德,品行。

古时写作“惠”,从字的构造看,由“直”,“心”两个部件组成。

“直”是“值”的本字,相遇,相当之义;“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

“德”字的本义为心、行之所值,即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价值观。

③土:土地,乡土。

④刑:法度,规范。

⑤惠:恩惠,利益。

(二)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论语研读书目

论语研读书目

论语研读书目引言:《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研读《论语》不仅可以了解到孔子及其学说,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培养修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论语》研读的书目,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

一、《论语集释》:这是中国著名学者赵宪庭的著作,是对《论语》的详细注释和解释。

赵宪庭通过对每一段对话的解读,深入剖析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并结合现代的背景和语境,使得读者更易理解。

这本书是研读《论语》的入门书籍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适合。

二、《论语新解》: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学者吴玉章编著的。

吴玉章在书中对《论语》进行了全面地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观点。

他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解读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联系,使得《论语》的内涵更具时代性。

三、《论语学解》: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学者李悔之的力作。

李悔之通过对《论语》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法,即“学解”。

他通过对《论语》中的关键词汇和主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了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精髓。

这本书对于深入理解《论语》的内涵和学说非常有帮助。

四、《论语研究》:这是中国著名学者何兆武的研究成果。

何兆武在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孔子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思想等方面。

他通过对《论语》的全面解读,使得读者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论语译注》: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学者裘万顷的著作。

裘万顷在书中通过对《论语》的翻译和注释,使得读者更易理解其中的意思和内涵。

他注重对《论语》中的语言和词汇进行解释,并结合当代的语境和文化,使得翻译更贴近现代读者的理解。

六、《论语导读》: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力作。

王国维通过对《论语》的导读,将其思想和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读者更易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他通过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解读,传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结语:以上是一些关于《论语》研读的书目介绍,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于读者深入理解《论语》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孔子反 对武力征服,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正己、举贤、富 民、教民
正己(自身要正)以身作则 正人先正
13.6子曰:“其身正己,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 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百姓”被感化、被折服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 之复习目标:
①背诵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 分。
②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③了解隐者对社会现状和孔子作为的看法
背诵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 分
①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②子已路而曰:!“已不仕而无!义。长今幼之之节从政者,殆不可
教材内容梳列
• 第一课:孔子的德政主张 • 第二课:孔子的礼治主张 • 第四课: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 第五课: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 第六课: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 第八课:孔子的交往观 • 第十一课:孔子的教育观 • 第十二课:感人的师生关系 • 第十三课:师生关系 • 第十四课: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复习目标:
为政以德
①背诵相关章节 ②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 ③为政者的基本素质 ④ “均无贫”的含义
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政、刑:用法令禁止人们做什么,并以惩罚为 手段加以实施。 德、礼:鼓励人们做什么,并以教育熏陶为手 段加以实施。
礼与仁的关系:礼是以仁为基础,并指导仁。

论语的参考文献

论语的参考文献

论语的参考文献[1] 《论语》。

作者:孔子,译者:郑玄。

中华书局,2008年。

[2] 《论语研究》。

作者:鲍述恒。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3] 《论语导读》。

作者:李泽厚。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4] 《论语注释》。

作者:杜小月。

人民出版社,2007年。

[5] 《孔子与论语》。

作者:易中天。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6] 《论语今译》。

作者:刘宝杰。

商务印书馆,2013年。

[7] 《论语新解》。

作者:梁漱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8] 《论语讲义》。

作者:杨伯峻。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9] 《论语译注》。

作者:陈寅恪。

中华书局,2005年。

[10] 《论语纵横谈》。

作者:钱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参考文献列表[1] 孔子. 郑玄译. 论语. 北京:中华书局, 2008.[2] 鲍述恒. 论语研究.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3] 李泽厚. 论语导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4] 杜小月. 论语注释.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5] 易中天. 孔子与论语.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6] 刘宝杰. 论语今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7] 梁漱溟. 论语新解.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 杨伯峻. 论语讲义.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9] 陈寅恪. 论语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 2005.[10] 钱穆. 论语纵横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参考文献[1] 孔子. 郑玄译. 论语. 北京:中华书局, 2008.[2] 鲍述恒. 论语研究.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3] 李泽厚. 论语导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4] 杜小月. 论语注释.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5] 易中天. 孔子与论语.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6] 刘宝杰. 论语今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7] 梁漱溟. 论语新解.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 杨伯峻. 论语讲义.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9] 陈寅恪. 论语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 2005.[10] 钱穆. 论语纵横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1、弟子问仁一、重点字词二、通假字1.错:同“措”,放置2.乡:同“向”,刚才三、词类活用1.直:正直人,形作名2.立:使……站得住3.达:使……行得通4.远:远离形作动四、古今异义①克己复礼为仁古:恢复,归于今:再,又②请问其目古:条目,细则今:眼睛③请事斯语也古:请你让我做今:请求别人做④举直错诸枉古:弯曲,不正今:冤枉⑤选于众,举皋陶古:选用,推选今:向上托或抬⑥尧舜其犹病诸古:难以做到今:身心不正常五、特殊句式(一)状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2.选于众(二)主谓倒装:富哉言乎2、立身处世一、重点字词7.虑以下人名作动处在……之下8.士而怀居名作动安逸的生活四、虚词而: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承接:就)2.士而怀居(假设:如果)3.敝之而无憾(转折:却)4.任重而道远(并列:并且)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承接:才)6.察言而观色(连词,不译)7.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选择:还是)之:1.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主谓间,不译)2.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代词:它们)3.愿闻子之志(结构助词“的”)4.老者安之(“他们”的意思)5.居之不疑(指代“仁人”)6.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指前文的“仁”这件事)五、特殊句式虑以下人虑以下(于)人(省略状后句)5、君子三戒一、重点词语1.抑:还是,或是,连词2.恶(wū)乎:于何,从哪里,在哪方面3.造次:匆忙,仓促4.处(chǔ):接受5.颠沛:动乱6.成人:完人,德才兼备的人7.文:文饰,修饰8.得:贪得9.大人:指天子、诸侯等地位高贵的人10.狎(xiá):轻侮,不尊重11.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约定二、古今异义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古:不合礼法今:不合礼节,不礼貌②子曰:爱人古:爱护他人今:丈夫或妻子③虑以下人古:甘于人下今:旧指仆人④子路不对古:不回答今:错误⑤譬如平地古:在平地上堆土成山今:平坦的土地⑥子路问成人古:德才兼备的人今:成年人⑦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古:为何一定今: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三、特殊句式1.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句,“以礼乐文之”)2.子禽问于子贡(状语后置句,“子禽于子贡问”)3.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状语后置句,“其诸乎人之求之异与”)4.恶乎成名(倒装句,“乎恶成名”)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句)6、乐在其中一、重点词语不图:想不到汤:热水二、通假字:无:通“毋”,不,不要知:同“智”,聪明三、词类活用君子食无求饱(名词用作动词,吃饭)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一箪食,一瓢饮(动词用作名词,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饭蔬食(名词用作动词,吃)曲肱而枕之(曲: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弯曲枕:名词用作动词,当枕头)四、古今异义1.三月不知肉味(古义:尝不出今义:不知道)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古义:想不到今义:不贪图)五、文言句式:1.敏于事而慎于言(状后)2.贤哉,回也!(主谓倒置)9、言而有信一、重点词语省:1.检查、察看忠:尽心尽力信:诚实守信习:复习2.贤贤易色;事父母贤1:尊重、追求,动词贤2:优秀的品德,贤者,名词事:侍奉3.致其身:献出他的生命致,给予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近:合乎复:实践5.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依靠宗:可靠6.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使……严肃暴慢:粗暴怠慢7.正颜色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正:使……端正出辞气:出,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鄙倍:鄙,粗野8.狂:急躁、狂妄9.侗:tóng,幼稚无知10.愿:谨慎、小心、朴实11悾悾:kōng,诚恳的样子12.崇德、辨惑:尊重道德,辨别迷惑13.徙义:徙,靠拢向义靠扰14.祗:只15.行:通达、行得通的意思16.笃敬:忠厚谨慎、恭敬实在17.参:列,显现18.衡:车辕前面的横木19.诸:之于20则以为历己也历:折磨二、通假字倍,通“背”,违背,错误三、词类活用1.吾日三省日:每天,名作状2.信近于义信:讲信用名作动3.远耻辱远:使……远离4.君子所贵乎贵:重视,形作动5.动:使……严肃6.正:使……端正7.主:以……为根本8.劳:使动用法,使……辛苦四、特殊句式宾前:1.其何以行之哉?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何以:以何,凭借什么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以义、以礼……”10、交友之道一、重点词语1. 重:庄重威:威严主:以……为主忠信:忠诚、信实友:交朋友,作动词2. 惮:害怕、畏惧3. 亡:通假字,通“无”,没有4. 益者:有益的朋友者,代词,指代人、事物等5. 损者:有害的朋友6. 友直:同正直的人交朋友7. 谅:诚信8. 多闻:见闻广博9. 便辟:逢迎谄媚10. 善柔:阿谀奉承11. 便佞:花言巧语12. 乐节礼乐,乐1:以……为乐乐2 yuè13. 骄乐(lè):骄傲放纵佚(yì)游:放纵游荡晏乐(lè):安逸声色14. 可者与之与: 跟……在一起15. 容众:包容普通人16. 嘉:赞美17. 矜:同情二、词类活用1. 主:以……为主意动用法2. 乐节礼乐,乐1:以……为乐意动用法3. 友直友:以……为友意动用法三、特殊句式1.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省略句我独亡(兄弟)2.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状后)3. 异乎吾所闻(状后)乎:跟4. 于人何所不容:对什么人不能容纳呢?所不容者何(宾前)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判断句)13、敏而好学一、重点词语1. 耻:以……为耻2. 是以:因此3. 修:培养,进修讲:讲究,探求4. 及:赶上5. 意:同“臆”,主观揣测必:绝对肯定固:固执己见我:唯我独是6. 其回也与!其: 语气副词,大概7. 愈:超过,好一些8. 过犹不及:过分和不足是一样不好犹:如同9. 尤:责怪、怨恨10. 知我者其天乎!其:大概11.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焉:“于此”,兼词二、通假字1. 意:同“臆”,主观揣测2.然则师愈与与:同“欤”3. 亡:同“无”,未知的新知识三、词类活用1.耻:以……为耻意动用法2. 下学而上达下,上:名作状向下,向上3. 日:每天月:每月名作状四、特殊句式宾前:1.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 是以谓之文也”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4. 莫我知也夫!5. 何为其莫知子也?状后:6.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判断句:7.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8.生而知之者,上也14、切问而近思一、重点词语1.人焉廋哉?焉:怎样廋sōu,隐藏2. 斯害也已斯:那已:停止3. 然:对的,正确的4. 笃志:坚守志向5. 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6.近思:思考当前的问题二、通假字1.默而识之识:通“志”,记住2.女:同“汝”,你三、词类活用1.善:使……做好形容词使动用法2.利:使……锋利形容词使动用法3.友:以……为友名词意动用法四、特殊句式1. 吾与回言终日终日言(状后)2.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状后,宾前)3. 有鄙夫问于我(状后)4. 予一以贯之以一(宾前)。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高频考点详细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高频考点详细复习资料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复习目标:(1)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

(2)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深刻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贫富”的含义。

一、重要语录摘抄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要思想陈述(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论语参考资料

论语参考资料
有道德的人一定不会孤单。从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真诚出发,建立和守住信誉,就一定会建设起一个诚信的社会。
10.君子之德,道德自律,现实意义
君子之德:一,孝悌;二,学习,细微而全面的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三,仁爱;四,诚信;五,正义;六,谨慎、谦虚、恭敬和尽职四种美德;七,智慧、质朴和勇敢;八,正确的财富观。
中庸之道即为中和之道,是一种稳健的思想,不是颓废的,而是积极的。
第一, 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过犹不及”。
第二, 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
第三, 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
第四, 宽容包纳,和而不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一言以蔽之,中庸之道就是做事恰到好处,达到接近完美。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论语》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
2.忠恕之道,当代价值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 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 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再看看现代人,文明已不知是何物了,耍流氓,经常出口成脏话,不讲文明,没礼仪。现在人们基本没有礼制,骂父母长辈,不敬爱老人,老的也是蛮不讲礼,顽固。因此,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已经很差了,需要加强与注重。
总而言之,正人君子要以坦荡的胸襟对待人生,淡泊名利,加强学习,专心修炼自己的德行。
4.对孝道的理解,现代意义

(完整版)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考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考点复习资料

十四文化论著《〈论语〉选读》考纲解读《〈论语〉选读》是浙江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课目。

2009年的年浙江《考试说明》开始把该课目作为古代诗文阅读中的一个内容来考查,2010年、 2011年、2012年依然保持这些要求,分值都在5分左右。

《〈论语〉选读》的考试要求,可以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两个部分。

所谓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子文段的翻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所谓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的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用。

而这些内容往往不是直接写出的,而是通过孔子等的言行来展现的,所以理解《论语》章句的含义是前提。

要善于在理解原文有关的学说、观点、见解、态度、情感、行为等基础上,理解其思想,并能结合现实背景作分析,联系当今谈意义。

考查内容:浙江卷自2009年开始出现该考点,考题侧重考查对《论语》中体现出的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如2009年考查孔子的教学原则, 2010年考查孔子的义利观, 2011 年考查孔子的为政观, 2012年考查孔子的仁爱观。

福建卷自 2008 年开始考查该考点,其相关试题可供参考。

2009年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论语》,2010年另给了欧阳修《朋党论》的材料,2011年另给了《韩非子》的选段,要求与《论语》中的观点进行比较; 2012年用《论语》与《经典释文》对同一段话的不同标点情况,来考查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及对后人观点的评价。

四年高考【2012 浙江,23-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5分)《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学思想的重要参考。

以下整理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仁爱之道《论语》强调仁爱之道,即和善待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要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他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将仁爱的思想应用到社会和政治实践中。

2.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念,强调学习的持久性和刻苦努力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学习思考,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治理能力。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阐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和平,这是孔子追求的社会理想。

他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养自身,才能够带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4.博学多才的重要性孔子重视全面的知识和才能,在《论语》中提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主张研究古代典籍,继承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他也强调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修养。

5.君子的标准《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君子的标准,即有德行、有才能、有行为规范的人。

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完善,以仁爱之道对待人,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谦虚谨慎,遵守道德原则,以身作则,以德化人。

6.家庭伦理《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家庭伦理的观点,强调了父子、兄弟和夫妻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家庭是人生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爱护、帮助,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7.政治思想《论语》中涉及了一些关于政治治理的观点。

孔子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特质,以德治国。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关心国家的民生和社会的安定,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8.教育理念孔子提倡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教育的内涵和方法。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论语选读知识点梳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梳理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反对不义之举。
伦理价值:尊重生命、维护正义
05
论语中的哲学观念
人生观:乐观、积极、向上
总结词:孔子认为人生应该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进步。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内在的品德和修养与外在的成就和贡献的统一上。
总结词
孔子提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注重内在的品德和修养,只有具备了基本的道德品质,才能进一步追求事业和功名。同时,他也强调“学而优则仕”,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一个人可以在社会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孔子的价值观中,内在的品德和外在的成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详细描述
价值观:追求内在修养与外在成就的统一
孔子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总结词
在孔子的思想中,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暴政
反对暴政
以德治国
尊重礼法
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依靠礼法,君主和百姓都应该遵守礼法,维护社会稳定。
反对权谋
反对使用权谋和欺诈手段来获取个人利益或达到政治目的,主张诚信和正直的品德。
政治态度:尊重礼法、反对权谋
04
论语中的伦理观念
伦理原则:仁、义、礼、智、信


正当性原则,要求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理性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爱人之心,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论语选读复习整理

论语选读复习整理

CATALOGUE目录•论语简介与背景•论语的核心概念•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论语的现代意义与价值•论语的争议与批判•论语选读实例分析论语的创作背景孔子生平与儒家学派孔子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论语》的版本《论语》的流传论语的版本与流传03“中庸”为方法的处世之道论语的主要思想与价值观01“仁”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02“礼”为规范的社会秩序思想仁爱道德仁爱与道德礼乐孔子认为礼乐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他强调了礼的仪式感和乐的精神内涵,认为礼乐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孔子认为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他强调了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制度的合理性和人性化,反对过于严苛和不人道的制度。

礼乐与制度忠恕与诚信忠恕孔子认为忠恕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之一,是一种内在的、普遍的、自然的道德准则。

忠恕强调对他人的忠诚、宽容和关心,是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

诚信孔子认为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石。

他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

知命与天命知命天命《学而》篇:学习与教育学习之道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和智慧的关键,因此他提倡“有教无类”,即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贫富。

教育为本知之为知之领导力孔子强调了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和道德影响力的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引导人民走向正确的方向。

德治为先孔子提倡政治上要以德治为主,认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治理。

礼治秩序孔子强调了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方式。

《为政》篇:政治与领导力《里仁》篇:道德与人格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是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主张人们要具备慈爱、关怀和同情心,以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见贤思齐孔子鼓励人们要以贤人为榜样,追求自身的进步和提高,以达到人格的完善。

高中论语选读必背篇目

高中论语选读必背篇目

…《论语》选读背诵段落译注评析1、弟子问仁(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注释】(1)施:旧读shì,动词(2)众:指众人:(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5)夫:句首发语词(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4)事:从事,照着去做(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3)事:从事,照着去做【评析】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2、立身处世(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注释】(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5)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注释】(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2)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论语》复习资料

《论语》复习资料

《论语》复习资料《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在中国古代,读《论语》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如今,虽然社会发展迅速,但《论语》的价值仍然不可忽视。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论语》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论语》的背景和作者《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了他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第二部分:《论语》的内容和主题《论语》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言行。

其中,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是《论语》的核心内容。

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爱、诚信、孝顺等美德,倡导学习和实践,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完美统一。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三部分:《论语》的学习方法学习《论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论语》的思想体系和教育理念,理解孔子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章节和篇目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部分:《论语》的现实意义虽然《论语》是古代的著作,但它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我们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爱、诚信、孝顺等美德,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孔子倡导学习和实践,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完美统一,这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论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论语》资料

《论语》资料

《论语》
标题:论语的智慧与启示
一、引言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部儒家经典。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内容概述
《论语》共有二十篇,主要围绕“仁”、“礼”、“孝”、“忠”等主题展开。

其中,“仁”是最核心的概念,包括爱人、尊重他人、公正无私等含义。

“礼”则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孝”和“忠”则分别体现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三、重要观点解读
1.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提升道德品质。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称为“黄金法则”,提倡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和对待他人,体现出了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现实意义
《论语》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教导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坚守道德原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论语》也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五、结语
总的来说,《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更深入地思考人生,更有信心地面对未来。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关于《论语》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关于《论语》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关于《论语》(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十则有关资料:关于《论语》《论语》十则有关资料:关于《论语》(精选17篇)《论语》十则有关资料:关于《论语》篇1第一则讲的学习,不限于书本。

选必中语文论语

选必中语文论语

选必中语文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和人生哲学,对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仁爱之道、道德修养、教育理念、政治理想、人生哲学、学习方法、交友之道、孝道观念、礼乐文化、君子品格”等方面的选录和解释:1. 仁爱之道选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道德原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 道德修养选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忠诚、信实、努力学习。

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也是提高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

3. 教育理念选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解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逐步引导他们走上成才之路。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

4. 政治理想选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解释: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这是孔子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5. 人生哲学选录:“过犹不及。

”解释:做事过分与不足都是不好的。

这是孔子对人生的一种看法,也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6. 学习方法选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这是孔子对学习方法的独到见解,强调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7. 交友之道选录:“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解释: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这是孔子对交友的一种主张,强调了交友应当有所选择。

8. 孝道观念选录:“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解释:父母在世时,要以礼侍奉;父母去世后,要以礼安葬、祭祀。

这是孔子对孝道的解释,强调了子女应尊重并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

《论语》参考书目

《论语》参考书目

《论语》参考书目春秋,孔学并非显学,经孟子而逐步彰显,自汉武“独尊儒术”,继而汉平封“褒成宣尼公”,《论语》地位日高,再历朱子注《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纳入科考之书,而成儒家“圣经”。

《论语》文辞通俗,故古儒入蒙学教材以强化儒家思想的普及灌输。

严灵峰(1903-1999),取《论语》所引周公“无求备于一人”之语,辑成《无求备斋论语集成》,网罗古今《论语》注160余家,由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

清代考据为172家,孙殿起1936年《贩书偶记》载其所过目的注本(包括《四书》)为230多种。

《论语》读本更是汗牛,1916年日本林泰辅《论语年谱》录注本3000余种,不可亦无需逐读,故稍事梳理。

今人学《论语》,只求入门者,参杨伯峻《论语译注》即可;若感有憾,再参钱穆《论语新解》足矣。

或有生疑,必欲深修,古有四大集注本可参:魏何晏《论语集解》;梁皇侃《论语义疏》;南宋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论语集释》。

何晏《集解》系最早之经典本,入《十三经注疏》,后儒多有依归,邢昺《注疏》乃何注邢疏,有皇疏古奥教训,而尤为通俗,今人读之几无障碍,其师心自用亦当留心。

若嫌不足,再参皇侃《论语义疏》。

因北宋定邢疏为官本,至南宋失传,再至清乾隆方知日本自隋有传本,且历代羼杂抄窜而版本甚多。

王亶望请鲍廷博校后刊行,舛误因袭;中华书局再引进,于2013年再刊,读者当以后为宗。

皇疏文句稍嫌聱牙,却较邢疏客观。

若烦诘诎,则可读刘宝楠《论语正义》。

是著弥补邢疏不足,亦有阐发,可供研究参阅。

若求博闻,可参程树德《论语集释》。

清代盛行考据,《正义》光搜古今研究成果,而分10类:考异、音读、考证、集解、古注、集注、别解、余论、发明、按语,且注明出处,虽浩瀚“百余万言”,亦便于寻检,故倍受青睐。

虽“必以为直接孔孟心传道统”,是其长,或有过泥之嫌。

孔子“所以为至圣”,“圣人之言绝无流弊,观于今日欧洲之国会民主政治,此二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真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洵万古不易之至言也,何所用其回护耶!自欧化东渐,不特疑圣,且有诬圣以为名高者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模块教学指导意见一关于《〈论语〉选读》教学指导建议的说明1.关于选修课程的开设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深化和拓展。

为了传承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训练学生必要的语言规范和技能,选修1A系列选择了三种(《〈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选修1B系列推荐了四种(《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国当代散文鉴赏》、《写作》、《史记选读》),建议选择其中二种。

2.关于教学指导意见的体例《〈论语〉选读》的教学指导意见按五个条目阐述。

⑴教学目标:以1、2、3编目,从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两方面提出本课教学任务。

⑵学习要求:分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础要求”指名句名段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段的翻译、课文内容的解读等难度稍低的要求。

“发展要求”主要指初步理解《论语》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

⑶教学建议:《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如下表:就《重是从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层次上作出说明的。

该部分是对“学习要求”的具体化,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提示。

⑷写作实践:每一课提炼一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二三百字的文章。

考虑到教学时间,建议写短小的读后感或者稍有探究色彩的小评论。

⑸课时安排:对每课的教学课时作出建议。

3.关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把《〈论语〉选读》的1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主要考虑到三点原因:一是教学时间只有36教时,二是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三是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于积累。

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建议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

5课自读课文分别为“待价而沽”“求诸己”“楚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4.对于课时分配的建议《〈论语〉选读》共36教时,教读时间30教时,复习时间6教时。

每课教读时间平均3教时,具体到某一课的教读时间由教师灵活把握。

5.对于选修课教学课型的建议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

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

应该说,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

有鉴于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各种能够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型。

根据平时文言文教学的习惯,遵循选修课程的教育目标,借鉴各地选修课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论语〉选读》的课型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⑴教师串讲课型:以文言文传统教读方法为主,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思想文化的评析和探究。

⑵主题讲座课型:规定一个文化主题(话题),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阐发课文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

⑶读书报告课型:在学生写作读后感的基础上,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交流阅读心得,评价阅读效果。

⑷评点交流课型:学习中国传统阅读方法,用圈点批注的形式,标示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质疑、阐发、联想和评价。

可以采用作业张贴、投影呈现、上台讲述等方式进行。

⑸课题报告课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采用小论文的体裁,以个体或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以文章形式进行交流展示。

⑹作业练习课型:结合课文后面“文言练习”的题目,教师拟制相关练习题,以课外作业或者当堂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并注重讲评。

6种课型,只是相对的分类,并不是不变的规定。

教师在教读过程中完全而且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兼容,有所选择、有所创造。

5种课型,只是几种课型开发的思路,并不是教读中只有而且只能有这五种课型。

而且无论采用什么课型教读,都必须要达到“学习要求”中的基本要求。

6.考试评价的建议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重视每一课的学习要求达成的质量,结果评价可以采用小论文写作或者传统卷面考试。

无论哪一种评价都要兼顾到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课为政以德【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背诵重点语段。

【学习要求】【教学建议】词语理解的主要目是理解课文意思,除参阅课文注解外,教师对于未加注而学生不能解释的词语要稍加疏通。

有些固定短语成为汉语成语或者熟语的,要古今参照,明白其意义,熟悉其用法。

《季氏篇》可以涉及孔子与学生对话辩论的章法艺术。

为政者的基本素质可以结合“为政以德”的内涵进行阐发,如:德行、教化、诚信、平和、仁爱、秩序、重民、端正等。

学习要求里“发展要求”的内容,可以分条学习掌握,也可以把各段串联起来达成。

建议教师能够触类旁通,连类而及,把各段内容统一在“为政以德”这个主题下。

本章节中孔子讲为政,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政治原理。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

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

”小人必然会被感化。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风,必偃。

”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都不能,则劝。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鸣鼓而攻之可也。

”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

所以于统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当然对百姓的教育是必需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对于课文后面的解读题目,可以作为师生讨论的话题,讨论的思路可以参阅教师用书。

【写作实践】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以法治国。

治国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课时安排】3教时。

第二课克己复礼【教学目标】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背诵重点章句。

【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对3.1章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一句,杨伯峻和南怀瑾都认为应理解成“这样都可以狠心做出来,那么什么事情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教师可参阅《论语译注》、《论语别裁》。

16.2章的“十世”“五世”“三世”具体例证可参阅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考证。

13.3章中“君子所不知,盖阙如也”的语译应该加上“你怎么能乱说呢”,语意方能完整。

“正名”是一个重要概念,古来说法歧出,教师可适当参阅各种说法。

1.2章的“弟”应该讲作“悌”,指的是弟子对兄长的正确态度。

2.8章的“色难”也是一个重要短语,历代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理解关系到对该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建议参阅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说法。

《论语》上的礼是个人的礼,也是社会秩序的礼。

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礼就是在其中起调和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甚至比法律更大。

所以孔子说:“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他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其要恢复的自然是周礼。

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

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所以孔子强调“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自己的父母一样,到了这一步也就可以叫做忠了,所以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

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

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名)。

孔子认为这些“实”的是变化是不应该的。

他要用“名”(周礼的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

社会的混乱是由“名”、“实”混乱引起的。

解决“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治国之指导思想问题,所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必可行也。

”该课每一章大致可以归纳出基本观点,譬如12.1章的“克己”,3.14章的“崇古”,3.1章的“秩序”,16.2“道”,13.3的“正名”,1.2和2.8章的“孝悌”,17.21章的“报恩”,3.3章的“仁”等观点。

对该课的主题阐发,应该在学生对每一章的基本观点有所领悟的基础上进行。

【写作实践】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不少于200字。

【课时安排】3教时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目标】1.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建议】这一课教学要抓住叙事要素,从行为细节、对话语气中想象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的精神和心态。

重点抓住前四章的教读。

成子弑简公,孔子已经告老还乡,但他仍然沐浴而朝,而且在投告无门的情况下尚不放弃。

14.21章的教学要通过当时的背景和报告的艰难中体会孔子“卫道”的精神。

18.5章要深刻领会接舆的风歌含义,理解孔子主动寻求对话的态度,要通过反复诵读进而体会孔子的内心苍凉。

18.6章抓住对话理解隐者对社会现状和孔子作为的看法。

18.7章相当于一个一篇微型小说,要领会丈人对子路的态度和子路的感叹。

对孔子和隐士的评价,应该辩证来看。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

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

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与他们交流,“欲与之言”。

孔子与这帮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都忧国忧民,担忧这个时代,这种忧郁是一样的,只是做法两样。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不可为而为之”,是“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一种从政的强烈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