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第6课《老子》四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史记·高祖本纪》
你想到哪些例子?
张老师(张桂梅)对学生的爱真挚热 烈,又一以贯之。拖着病体,她坚持 为毕业班的孩子上课;节衣缩食,她 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学生……有人曾说, 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 张桂梅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 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我!”
——《爱让梦想飞越大山》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企者 踮起脚的人。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跨者不行 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自见者不明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物或恶之,固有道者不处。
明:形作动,显明。
(第二十四章)
自是者不彰 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功:名作动,建立功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 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 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自荐去守街亭。并立 下军令状,若失街亭愿被斩首。当马谡到 达街亭观察地形后,不依诸葛亮之吩咐, 亦不听副将王平之言,执意扎营于山上, 导致街亭失守,蜀国北伐失败。
理解第三十三章
逻辑关系几
文本
核心 个核心概念 老子观点的过 在当下社会,有没
概念 是什么关系 人之处
有补充看法?
知人者智 ,自知者 明。胜人 者有力, 自胜者强
很多人会以为老子 在金钱主义 的“无为”是消极的,盛行的今天 看到“强行”,应该 ,在物欲泛 会有新的感悟吧。 滥、膨胀的 其实老子也主张勤 当下,仔细 勉,只是这种勤勉,体会老子的 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谆谆教诲, 而是为了践行理想。意义重大。
你想到哪些例子?
张老师(张桂梅)对学生的爱真挚热 烈,又一以贯之。拖着病体,她坚持 为毕业班的孩子上课;节衣缩食,她 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学生……有人曾说, 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 张桂梅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 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我!”
——《爱让梦想飞越大山》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企者 踮起脚的人。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跨者不行 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自见者不明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物或恶之,固有道者不处。
明:形作动,显明。
(第二十四章)
自是者不彰 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功:名作动,建立功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 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 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自荐去守街亭。并立 下军令状,若失街亭愿被斩首。当马谡到 达街亭观察地形后,不依诸葛亮之吩咐, 亦不听副将王平之言,执意扎营于山上, 导致街亭失守,蜀国北伐失败。
理解第三十三章
逻辑关系几
文本
核心 个核心概念 老子观点的过 在当下社会,有没
概念 是什么关系 人之处
有补充看法?
知人者智 ,自知者 明。胜人 者有力, 自胜者强
很多人会以为老子 在金钱主义 的“无为”是消极的,盛行的今天 看到“强行”,应该 ,在物欲泛 会有新的感悟吧。 滥、膨胀的 其实老子也主张勤 当下,仔细 勉,只是这种勤勉,体会老子的 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谆谆教诲, 而是为了践行理想。意义重大。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课件(共84张PPT).ppt
老子“有无相生”观点,从历史角度看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该怎样正确理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事物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彼 此相反,又互相依存。
·掌握了万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规律,便能在相反事物中获得力量。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 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 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 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史记》
第
第
第
第
四
三
二
一
章
艺
章
文
章
章
诵
文
目
术
本
读
化
感
探
感
常
录
悟
究
悟
识
课程目标
语言建构 与运用
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呢?
研读文本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
(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 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
“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 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法” 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 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 汲桶,唾手可得。
第6课《老子》四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道家学派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 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 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实,无论是从李姓起 源的时间与由来、先秦称人名书之例以及《老子传》中所 载李耳与孔子后裔代数的差距来看,还是从先秦主要典籍中 都无有关李耳的记载,更无老子、李耳互见的文献来看,都可 以肯定,老子并不是李耳。 西晋末年道教徒王浮与当时贵族 出身的僧人帛远展开辩论,但屡辩屡输。无奈之下,伪造 出《老子化胡经》,宣称老子西行转生为释迦佛。学界习 知明确的“道家”一词,资料是初见于汉初,如《史 记·陈丞相世家》:“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 所禁。’”汉人所谓的“道家”,虽然都从学术宗旨着眼, 但至少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黄老、《老莱子》在内的 道家,黄老是道家中最有影响者,这应该是当时人的通见; 一类是外延更大的兼综各家之长的道家,这很可能只是司 马氏父子等少数人的意见。道家的含义在后来有所流变。 比如,从《汉书·艺文志》来看,讲阴谋的《太公》也属 于道家;而到了东汉,则讲神仙方术者被称为家。 “道家” 一词是后世追溯出来的,先秦无此名称,后世所谓的道家 诸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属于道家。
• 总之,老子发现,提出了"无"这个范畴,是一大贡献,并赋 予以肯定、积极意义,功不可没。老子的无为,不是什么也 不干,而是变换一种方法去干。
二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探究主旨
学习任务: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 的“有”和“无”有什么不同吗?
·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 “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 就而成。 老子:把“无”的作用凸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64张PPT)
任继愈《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
“不要把‘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没有 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 只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 住。有与无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经典之用】
『学习任务』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 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 样正确对待“有”和“无” 呢?
【经典之用】
参考示例2:现在有些人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在意“有”,去占有, 去拥有,去享有,而恰恰忘记了“无”的作用。各种欲念把心都 装满了,所以生活会很焦虑,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 “有”,还一定要有“无”。如果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杂念 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给自己的心灵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 出“无”。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有形物质,人 生会变得更轻松美好。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是指车轮上的车条。 无:车毂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
的中空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户牖:门窗。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说大意】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 方(来安装车轴),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合黏土做成器具, 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 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 “有”给人便利,“无”让它们发挥了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老子》四章 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千言,即《道德经》。
思想
具体主张
“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本性
道本思想 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
了一切。
对立: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
短都是相互依存的。
辩证思想
统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
十根辐条所构成。
问题探究
思考1: 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
“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 “有”与“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
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
我,我中有你。
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
美学思想 赞美婴儿“含德之厚” ,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政治思想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
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
“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
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癯。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
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拓展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不知足:沈小官鸟害七命: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宁郡余杭,当地
有一机户,夫妇恩爱,单生一子,取名沈秀。沈秀不务正业,专好风流
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
思想
具体主张
“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本性
道本思想 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
了一切。
对立: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
短都是相互依存的。
辩证思想
统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
十根辐条所构成。
问题探究
思考1: 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
“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 “有”与“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
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
我,我中有你。
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
美学思想 赞美婴儿“含德之厚” ,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政治思想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
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
“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
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癯。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
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拓展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不知足:沈小官鸟害七命: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宁郡余杭,当地
有一机户,夫妇恩爱,单生一子,取名沈秀。沈秀不务正业,专好风流
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
【新教材】《老子》四章—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课件
•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 • 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
让事情失败了。 •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
到的东西,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 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文本研习】
• 思考探究 • 1.怎样理解第十一章的“有”“无”?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文学常识】
•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就是 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老子认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的,是运动的。 天地间的事物都是互相对立统一的,对立 面有不是一尘不变,而是向它们各自的对 立面转换。
•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 子》),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是全球 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 册
• 预习检测 • 字词注音 • 毂 gǔ • 矜 jīn
【文本研习】
埏埴 shān zhí 牖 yǒu
赘 zhuì
泮 pàn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 册
皿的作用。 • 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
具备房屋的作用。 • 所以,“有”给人便利,起脚跟的人站立不住;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偏
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 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 自大的人反而不被人们敬重。 •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行为,就叫作剩饭赘瘤。 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 要在它尚未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没有 陷入混乱时治理混乱。
让事情失败了。 •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
到的东西,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 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文本研习】
• 思考探究 • 1.怎样理解第十一章的“有”“无”?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文学常识】
•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就是 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老子认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的,是运动的。 天地间的事物都是互相对立统一的,对立 面有不是一尘不变,而是向它们各自的对 立面转换。
•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 子》),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是全球 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 册
• 预习检测 • 字词注音 • 毂 gǔ • 矜 jīn
【文本研习】
埏埴 shān zhí 牖 yǒu
赘 zhuì
泮 pàn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 册
皿的作用。 • 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
具备房屋的作用。 • 所以,“有”给人便利,起脚跟的人站立不住;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偏
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 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 自大的人反而不被人们敬重。 •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行为,就叫作剩饭赘瘤。 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 要在它尚未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没有 陷入混乱时治理混乱。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课件(共43张PPT).ppt
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
十 四 章
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题还未出现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 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 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 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 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 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 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 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 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02文言落实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qiáng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古:勤勉而行 今:强制进行 qiăng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意志
<名>
02文言落实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实
文 本 研 读
肆 拓 展 探
究
壹
文化常识
01文化常识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老子
•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
【新教材】5《老子》四章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共15张PPT)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 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无为"不是无所 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 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 律。
3、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 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 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 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筐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不妄为就不会遭
遇失败,不强行持有就不会失去。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
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
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 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今日任务:
总结《老子》节选文本中的 (1)成语——查明成语意思抄下来 (2)格言——摘抄格言原句,并总结可用于什么作 文话题。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 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自我夸耀的人也不能长久。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
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赘形:多余
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因为它
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 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 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 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筐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不妄为就不会遭
遇失败,不强行持有就不会失去。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
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
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 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今日任务:
总结《老子》节选文本中的 (1)成语——查明成语意思抄下来 (2)格言——摘抄格言原句,并总结可用于什么作 文话题。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 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自我夸耀的人也不能长久。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
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赘形:多余
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因为它
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共63张ppt)
守藏室之史,以博学闻名,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
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
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
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老子与孔子同时代。据司马迁
说,孔子还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
的问题。出生在楚国,由于特别好
学与天资聪颖,母亲为他请的老师
根本教不了他,于是便指引他去了
周天子的国都(今河南洛阳)继续
求学。老子不仅求学成功,还求职
成功,做过周王朝的史官,当上首
都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后来,
老子因其母过世,回到楚国,守孝
完毕后再回国都不久便离职,去了
秦国,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
《道德经》。
在政治上,老子对日渐衰败的奴隶主阶级的
典章制度,也失去信心,主张干脆废弃。对新
兴地主阶级的制度和新兴事物,他更是深恶痛
绝,加以攻击,谴责封建统治者奢侈挥霍,指
不相往来,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老子提出了“道”为世界万物的根本。但是
老子提出的“道”,不是物质性的实体,而是
一种虚无恍惚的东西,它超越时间和空间,也
超越人们的认识,人们对它是听不见,看不到,
摸不着,是无形无声无物、静止不动的绝对精
神。这个精神性的“道”,在《老子》中,也
称之为“无”、“大”、“一”等等。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
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简评
• 老子的思想集大成 —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
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 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
谛。
——鲁迅
• 《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推之可以
便是若无尹喜遇太上,何来今日 《道德经》的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
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
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
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老子与孔子同时代。据司马迁
说,孔子还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
的问题。出生在楚国,由于特别好
学与天资聪颖,母亲为他请的老师
根本教不了他,于是便指引他去了
周天子的国都(今河南洛阳)继续
求学。老子不仅求学成功,还求职
成功,做过周王朝的史官,当上首
都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后来,
老子因其母过世,回到楚国,守孝
完毕后再回国都不久便离职,去了
秦国,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
《道德经》。
在政治上,老子对日渐衰败的奴隶主阶级的
典章制度,也失去信心,主张干脆废弃。对新
兴地主阶级的制度和新兴事物,他更是深恶痛
绝,加以攻击,谴责封建统治者奢侈挥霍,指
不相往来,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老子提出了“道”为世界万物的根本。但是
老子提出的“道”,不是物质性的实体,而是
一种虚无恍惚的东西,它超越时间和空间,也
超越人们的认识,人们对它是听不见,看不到,
摸不着,是无形无声无物、静止不动的绝对精
神。这个精神性的“道”,在《老子》中,也
称之为“无”、“大”、“一”等等。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
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简评
• 老子的思想集大成 —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
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 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
谛。
——鲁迅
• 《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推之可以
便是若无尹喜遇太上,何来今日 《道德经》的
《〈老子〉四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用)
居生活。
➢老子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 子
其思想的核心是辩证法。
思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想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
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
“柔弱胜刚强”,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历史观上,《老子》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
课前预习
➢作品简评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 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 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 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 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 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 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 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自见、自是 自伐、自矜
本质
追逐显相 看重我“有”
恶果
余食赘行 令人厌恶
有道者不处
第二则:做人不应该自以为是。(比喻)
课外拓展加油站
《老子》第四十五章(节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翻译:天下最完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欠缺,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 天下最充实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空虚没有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笔直的东西(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标准),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 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的。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 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 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文本研读
1.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特殊句式。
【新教材】老子四章课件—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 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 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 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 光明正道。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以: 不以其道得之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作《师说》以贻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①静:定而后能静 ②安:静而后能安 ③虑:安而后能虑 ④格物:致知在挣物 ⑤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⑥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⑦端:仁之端也 ⑧达:泉之始达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 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 题①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西就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 “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 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 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 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但是道长 存,这就是长寿。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以: 不以其道得之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作《师说》以贻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①静:定而后能静 ②安:静而后能安 ③虑:安而后能虑 ④格物:致知在挣物 ⑤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⑥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⑦端:仁之端也 ⑧达:泉之始达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 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 题①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西就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 “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 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 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 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但是道长 存,这就是长寿。
第6课《老子》四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 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 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 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 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 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 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 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用⑦。
无,”正是起"了无作"起用了。作用。
古代马车结构
1.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对“有”和“无”的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 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2.本章是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来论证“有”与“无” 的辩证关系的?
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 行论证。
3.怎样理解“有”和“无”?
4.第二十四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 ①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露,而为内在生命含 藏;重内藏无外见,内藏胜于外见。 ②不追求圆满无缺,否则物极必反。保持大成若 缺、大盈若冲状态,才不走向极端。 ③凡事要适可而止,做事要留有余地。
5.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
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 人生态度(“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及 其后果。
——魏源
老子思想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 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 身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 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 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 刚强”,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 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在历 史观上,《老子》要求回到“小国寡 民”的时代。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 《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 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 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6.1《老子》四章 课件(50页)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
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
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4、了解老子思想
政治思想:
(2)通过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知足与强行,
不失其所与死而不亡,两两比较辨析,告诉人们:
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
与道长存。
朗读《老子》第六十四章,读准字音。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
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
《史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
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zē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
其犹龙邪!”
翻译: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
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
日常生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
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 呢?
【经典之用】
参考示例1:一个人如果不给自己和别人留出空间,那会有
什么后果呢?比如学习与休息,我们能把一天二十四小时都
用来学习吗?如果这样做,人很快就会崩溃。所以,我们白
天学习,晚上休息。睡觉休息恰恰是积蓄力量,是为了第二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谋:谋划,出主意解决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
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
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
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4、了解老子思想
政治思想:
(2)通过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知足与强行,
不失其所与死而不亡,两两比较辨析,告诉人们:
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
与道长存。
朗读《老子》第六十四章,读准字音。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
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
《史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
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zē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
其犹龙邪!”
翻译: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
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
日常生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
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 呢?
【经典之用】
参考示例1:一个人如果不给自己和别人留出空间,那会有
什么后果呢?比如学习与休息,我们能把一天二十四小时都
用来学习吗?如果这样做,人很快就会崩溃。所以,我们白
天学习,晚上休息。睡觉休息恰恰是积蓄力量,是为了第二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谋:谋划,出主意解决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
第6课《老子》四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任继愈先生认为:“不要把‘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没有 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只是一片空旷的 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住。有与无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
➢ 怎样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欲速则不达
企立和跨行,不是人体直立或行走的最自然状态,是不符合 人体自然规律、打破行走平衡规律的行为。
研读文本(第十一章)
➢ “有无相生”的观点
站在历史的角度,在那样一个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 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提醒世人要重视那些通常被人 们忽略的一面,这为当时的世人指出了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 对社会和人生都具有启发意义。
老子在第二章强调:“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他认为事物都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 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 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有事物的 理论,一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的规律 (道)。
太极阴阳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 方法(德)来源于事 物的规律(道)。
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不 符合自然规律,不是长远之道,必然会导致失败
பைடு நூலகம்
结合最后一句话,第二十四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
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告诫人们为人应谦虚谨慎,
自我反省,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 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
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
➢ 怎样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欲速则不达
企立和跨行,不是人体直立或行走的最自然状态,是不符合 人体自然规律、打破行走平衡规律的行为。
研读文本(第十一章)
➢ “有无相生”的观点
站在历史的角度,在那样一个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 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提醒世人要重视那些通常被人 们忽略的一面,这为当时的世人指出了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 对社会和人生都具有启发意义。
老子在第二章强调:“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他认为事物都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 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 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有事物的 理论,一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的规律 (道)。
太极阴阳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 方法(德)来源于事 物的规律(道)。
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不 符合自然规律,不是长远之道,必然会导致失败
பைடு நூலகம்
结合最后一句话,第二十四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
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告诫人们为人应谦虚谨慎,
自我反省,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 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
第6课《老子》四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守为上或
无私
后发制人 是老子提出的
凡事以守中 处事原则和方
待动、进退 法,是老子提
自如、后发 倡的“圣人”
制人为上策, 品德,也是老
或者说采取 子的人生观和
守势原则
处世之道的基
本组成部分。
善谋
适可而止
凡事要善于 凡事要知足, 动脑筋想办 要适可而止, 法,善于利 而不能走极 用人的谋略, 端,以避免 而不是只会 物极必反 逞匹夫之勇
01
03
02
循章读句,解码老子思想
(三)美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 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 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 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 ”,主张大丈夫“处其实, 不居其华”。
循章读句,解码老子思想
方法论
无为
一切都要顺 从自然规律 办事而不能 自行其是, 而不是什么 无所事事的 不作为。
本质 余食赘行 令人厌恶
急于求成 内心焦躁 追逐显相 看重我“有”
有道者不处
以经解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四十五章(节选)」
天下最完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欠缺,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天下最充 实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空虚没有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笔直的 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 像是不善言辞的。 (1)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露,而为内在生命含藏;重内藏无外见,内藏胜
思考探究: “处”与“不处”
同桌互读本章,小组合作思考:“处”和“不处”
➢ 1.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 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共55张ppt)
知人论世
【名家说】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
得。
——德国·尼采
【相关链接】 1.老子是孔子前最伟大的哲学家。《道德经》 出自何人的手笔,
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它所蕴含的思想,在思想史中,它的确 可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 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老子》四章
扩叁
展 延 伸
解贰
读 文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不 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 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 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分析第24章
疏通文本第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 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 道者不处。
企者:踮起脚尖的人
不行:行走不稳
自见:见,通“现”,显露 ,自我显露
(2)近代以来,《老子》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 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 “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二、疏通文本
正字音
辐 fú 户牖 yǒu 累土 lěi
毂 gǔ
埏埴 shān zhí
赘行 zhuì 易泮 pàn
强行 qiǎng 几 jī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空间)起了作用。
文本探究
问:第十一章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一个什么道理?
车子
举 三十辐共一毂
例 器皿
论
证
埏埴以为器
居室
凿户牖以为室
“有”和“无” 的相对性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无相生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无”让“有”发挥作用。正 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 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 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 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 有了房屋的作用。
“有道者顺应自然规律不会彰显自我”
文本探究
举 企者、跨者
例
排 比
自见者、自是者、 自伐者、自矜者
根源 本质
违背规律 急于求成
追逐显相 看重我“有”
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也同
样 顺 方,不可只会长有取久脚得。一踏相恶个实应人地的果有,成了不果“自,老自以子见为告”是诫、,人“不余 令们自好食人为高是厌赘人骛”恶行应远、谦,“恭以自谨一伐慎颗”,平、有为常“道政心自者应去矜不温去”和面的处柔对心,
踮起脚
跨大步
见,通“现”,显露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
形作动词,显明 意动,以……为是
伐、矜均为夸耀之意。
物:代词,常人,人们。
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
名词作动词,建立功勋 长久。
肉瘤。 同“形”。
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译或文::常踮常起。 脚的人不能久为立,,做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 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 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做。
文本探究
问:第十一章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一个什么道理?
车子
举 三十辐共一毂
例 器皿
论
证
埏埴以为器
居室
凿户牖以为室
“有”和“无” 的相对性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无相生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无”让“有”发挥作用。正 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 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 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 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 有了房屋的作用。
“有道者顺应自然规律不会彰显自我”
文本探究
举 企者、跨者
例
排 比
自见者、自是者、 自伐者、自矜者
根源 本质
违背规律 急于求成
追逐显相 看重我“有”
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也同
样 顺 方,不可只会长有取久脚得。一踏相恶个实应人地的果有,成了不果“自,老自以子见为告”是诫、,人“不余 令们自好食人为高是厌赘人骛”恶行应远、谦,“恭以自谨一伐慎颗”,平、有为常“道政心自者应去矜不温去”和面的处柔对心,
踮起脚
跨大步
见,通“现”,显露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
形作动词,显明 意动,以……为是
伐、矜均为夸耀之意。
物:代词,常人,人们。
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
名词作动词,建立功勋 长久。
肉瘤。 同“形”。
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译或文::常踮常起。 脚的人不能久为立,,做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 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 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做。
《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十 诚全而归之。
四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章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 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
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
能使人得到保全,回归大道。
【以经解经】
第
【第二十二章】节选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
章
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
应的成果。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
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
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
【以经解经】
【第二十二章】节选
第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
二
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来的,因此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处。
载人运货的用处。
无中生有,无有大用
1. “有”和“无”的关系是什么?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
第 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十
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一
器皿没有中间“空虚”部分,
章
就不能盛东西。房屋没有凿出门窗 的“空处”,人就无法居住。
没有“空”和“无”,就不
能发挥“有”的作用。事物有用
助词,调节音节
因此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第
控制,把持
接近
六
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
十
做事
助词,调节音节
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 不以其道得之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作《师说》以贻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①静:定而后能静 ②安:静而后能安 ③虑:安而后能虑 ④格物:致知在挣物 ⑤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⑥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⑦端:仁之端也 ⑧达:泉之始达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 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 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 西行。到函谷关时,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近
代
物 理 学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 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
与
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
《道德经》思想主题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 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 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 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 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 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 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 光明正道。
东
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的一切现象
方
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和谐就能持
神 秘 主
续发展,没有和谐就谈不上持续 发展。”---卡普拉
义
卡普拉 美国高能物理学家 著有《物理学之道》
《道德经》:无用之用
“老子的学说,是最高深玄远的,而且骤然看 去很像无用,恐怕把诸君的兴味打断了,所以 我先奉劝诸君几句话。头一件,诸君虽然听得 难懂,还须越发留心听下去,因为你的头脑中 有一种神秘力量会储藏识想,久后慢慢发芽。 你现在虽不懂,将来要懂起来… 第二件,诸君别说这种学问无用,因为我们要 做事业要做学问,最要紧是把自己神志弄得清 明。像老子、庄子这些操练心境的学问,恰恰 和你们学校体育来操练身体一般,万不可说他 无用。”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有”与“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黑格尔:德国唯心主义代表人 之一。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 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 础。但中国人尚另有一特意的宗派, 这派叫做道家。”黑格尔指出孔、 老思想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属于 “道德哲学”,后者则是“思辨哲学”。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 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泥制作陶器,只有器皿中 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 子,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 因此,有(车子、器皿、屋子等)是一种便利,正 是“无”使他发挥了作用
老子四章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 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 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讲人类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道出人生的进退术,包含长生久视 之道;下篇《道经》,讲宇宙和自然的规律。
“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 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 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 为人处世之方法。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林语堂读《道德经》的体会
“看过《道德经》的人,第一反应,便是大 笑;接着就开始自嘲似地笑;最后才大悟, 这才是最需要的教训…我敢这么说,并非对 诸位有何不敬之意,因为我本身就是如 此。”
《老子的智慧》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本章讲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 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说明“有”和“无” 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是无形的东西使有形的 东西发挥作用。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步行的人走不远,自我显 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 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 到尊重。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 们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 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 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 “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 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 之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道德经》是除了《圣经》 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 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 “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①静:定而后能静 ②安:静而后能安 ③虑:安而后能虑 ④格物:致知在挣物 ⑤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⑥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⑦端:仁之端也 ⑧达:泉之始达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 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 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 西行。到函谷关时,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近
代
物 理 学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 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
与
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
《道德经》思想主题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 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 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 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 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 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 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 光明正道。
东
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的一切现象
方
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和谐就能持
神 秘 主
续发展,没有和谐就谈不上持续 发展。”---卡普拉
义
卡普拉 美国高能物理学家 著有《物理学之道》
《道德经》:无用之用
“老子的学说,是最高深玄远的,而且骤然看 去很像无用,恐怕把诸君的兴味打断了,所以 我先奉劝诸君几句话。头一件,诸君虽然听得 难懂,还须越发留心听下去,因为你的头脑中 有一种神秘力量会储藏识想,久后慢慢发芽。 你现在虽不懂,将来要懂起来… 第二件,诸君别说这种学问无用,因为我们要 做事业要做学问,最要紧是把自己神志弄得清 明。像老子、庄子这些操练心境的学问,恰恰 和你们学校体育来操练身体一般,万不可说他 无用。”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有”与“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黑格尔:德国唯心主义代表人 之一。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 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 础。但中国人尚另有一特意的宗派, 这派叫做道家。”黑格尔指出孔、 老思想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属于 “道德哲学”,后者则是“思辨哲学”。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 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泥制作陶器,只有器皿中 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 子,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 因此,有(车子、器皿、屋子等)是一种便利,正 是“无”使他发挥了作用
老子四章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 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 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讲人类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道出人生的进退术,包含长生久视 之道;下篇《道经》,讲宇宙和自然的规律。
“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 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 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 为人处世之方法。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林语堂读《道德经》的体会
“看过《道德经》的人,第一反应,便是大 笑;接着就开始自嘲似地笑;最后才大悟, 这才是最需要的教训…我敢这么说,并非对 诸位有何不敬之意,因为我本身就是如 此。”
《老子的智慧》
【新教材】5 老子四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本章讲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 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说明“有”和“无” 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是无形的东西使有形的 东西发挥作用。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新教材】5老子老四子章四课章件课—件语—文语统文编统版编选版择(性2必01修9)上选册择性 必修上 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步行的人走不远,自我显 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 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 到尊重。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 们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 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 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 “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 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 之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道德经》是除了《圣经》 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 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 “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