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精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22-部编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分析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得出《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清朝虽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仍然创造了大量先进的/辉煌的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大致内容、写作特点和价值影响;昆曲的特点和代表作;京剧的形成过程等。
难点:初一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不多,对昆曲和京剧感兴趣的更少,这会对他们的艺术鉴赏带来一定影响。
三、教学过程展馆一:文学馆1.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主流文学形式,和学生一起回忆。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额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部著作呢?2.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3.教师在以上学生发言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介绍曹雪芹人生经历及《红楼梦》成书过程。
让学生掌握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高鹗续写。
4.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总结出《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5.由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让学生思考其社会历史意义、艺术特色、地位和影响。
6.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她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成为了关于中国的世界性学问。
当然,中还有很多谜题和惊喜等着大家去探究和发现。
(过渡)明清时期除了小说成就突出之外,戏曲艺术也大放异彩,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剧种是什么呢?展馆二:戏曲馆1.昆曲馆(1)播放昆曲《牡丹亭》片段,让学生体会一下昆曲的特点。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概述。
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介绍。
3.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及代表人物。
三、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
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四、教学难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2. 清朝前期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和主要文学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清朝前期的典型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教材或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2. 教学设施:确保教室中有足够的投影仪、白板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设施。
3.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相关的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内容:根据教案中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3.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清朝前期文学作品,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中国戏剧成就很高,养成学生对国粹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的意愿。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此外,乡村学校的学生受环境所限,对古典文学与戏曲的接触途径非常少,需要在课堂中设置播放戏曲片段的环节,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与戏剧的直观体验。
活动2、多媒体出示两组图片:请学生结合教材说出图中不同时期昆曲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提示学生从图片人物的装容特征判断所处的朝代。)
生抢答: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组图片中汤显祖、孔尚任不同服饰和发型的提示,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京剧艺术
【过渡引入】刚才播放的《红楼梦》电视片段中贾宝玉看的《西厢记》一书,是元代戏曲的代表作之一,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戏剧的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特征。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二、昆曲和京剧艺术
(一)昆曲
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小组找出下列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昆曲发展的三个阶段?昆曲的特点?
学生读教材,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设计意图】先通过电视剧片段的播放,再通过师生的对话,循序渐进,层层剖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更好地解决知识难点。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掌握其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概述2. 诗词创作:诗、词、曲的发展与特点3. 散文创作:笔记、小品文、章回小说的兴起4. 戏曲艺术:昆曲、京剧的诞生与发展5. 书画艺术:文人画与书法风格的变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诗词、散文、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关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审美价值。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散文等,提高审美素养。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概述2. 第二课时:诗词创作:诗、词、曲的发展与特点3. 第三课时:散文创作:笔记、小品文、章回小说的兴起4. 第四课时:戏曲艺术:昆曲、京剧的诞生与发展5. 第五课时:书画艺术:文人画与书法风格的变迁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艺术史》等。
2. 辅助材料:诗词、散文、戏曲、书画等代表作品精选。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清朝前期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展示:分别从诗词、散文、戏曲、书画四个方面展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成果。
3. 作品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审美价值等。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或鉴赏相关作品。
八、课后作业:1. 选读一首清朝前期的诗词,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七年级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开展课题: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教学分析1. 本课为本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承接18、19、20课清朝的政治沿革,呈现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开展。
本课既讲述了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并分析了造成文学艺术开展的原因,即政治经济的变化,照应前三课。
2. 课标: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本课分为两个板块:《红楼梦》,昆曲和京剧艺术。
分别以《红楼梦》和昆曲、京剧为代表,展现清代小说和戏曲艺术的开展。
3. 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两个子目内容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繁荣。
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开展、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为根底的。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通过观察图片,比照归纳,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开展的表现〔史料实证〕,理解其开展的原因〔唯物史观〕,认识到伴随经济的开展文学艺术逐渐从高雅走向通俗。
2.通过对预设问题的思考,调动已有知识,理解、解释〔历史解释〕清朝文学艺术的开展与前面所学的政治、经济开展的联系。
3.认同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开展继承了清朝之前的文学艺术成就,理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时空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和影响。
2.理解文学艺术开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展示“军机处外景〞、“前门街图〔局部〕〞和“盛世滋生图〔局部〕〞三张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清朝前期政治、经济开展相关知识,进而表达随着政治、经济的开展,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引入正课。
设计:温故知新,学生既可以复习清朝前期政治、经济开展的旧知识,又可以带着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有什么变化的疑问进入新课学习2. 正课讲授。
一、《红楼梦》1、展示曹雪芹的图片,通过表格归纳其生平,并通过教师的表达让学生对其创作《红楼梦》的过程有个大致了解。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北京第二中学分校郝志红一、教学背景课标要求: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课是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8课,同时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
本课共两个子目,分别以《红楼梦》、昆曲和京剧艺术为例,从文学和艺术领域,讲述了清朝前期的文化成就和特色,帮助学生体会清朝前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深入理解。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学情分析已有基础:初中学生对《红楼梦》、京剧等有关知识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有所了解,如电视剧《红楼梦》、京剧选段等等。
认知能力:学生接触的《红楼梦》和京剧,更多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较少将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量,很少探究其产生和形成的根源,未能将文学艺术作品和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
所以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文学艺术作品置于当时社会大背景进行分析、解读,提升其赏析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身心水平:文化史的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易于激起学生的参与体验。
基于以上学情,在课程的重点内容,尽量从学生已知入手,引导学生探求未知。
以问题引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自己的体验,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色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内容及地位;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认识文学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赏析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红楼梦》小说片段和问题探讨,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创作特色,理解文学艺术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本课主要内容有: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知识,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简单故事。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昆曲和京剧等表演艺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昆曲和京剧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名著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掌握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概述2. 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等3. 诗词:纳兰性德、袁枚等4. 戏剧:洪显祖、孔尚任等5. 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三、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原因。
2. 代表性人物和作品的鉴赏。
四、教学难点:1. 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对代表性人物和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5.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创作或表演,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内容。
2. 教学PPT:制作包含重点内容、图片、图表等。
3. 教学视频或音频:选取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的片段。
4. 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小说、诗词、戏剧等作品。
5. 实践活动材料: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用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2. 授课: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讲解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
3. 鉴赏:分析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4. 讨论: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5. 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创作或表演。
八、作业布置:1. 阅读一本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位清朝前期的文学家或艺术家,进行资料搜集,并在课堂上分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能够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该时期的典型作品。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演绎法;3.小组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1.教学PPT;2.多媒体设备;3.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料;2.学生做好听讲、笔记和讨论的准备。
二、知识导入1.利用PPT播放清朝前期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猜测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内容讲解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1 概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文学艺术在此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继承和发展元明时期文学艺术的传统,同时又受到机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1.2 顺应时势,体现思想觉悟。
清初时期是思想解放和变革的时期,文学艺术往往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折射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情感,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1.3 体裁多样,创作活跃。
除了继承元明时期的文学艺术传统,清初文学家又在其基础上自然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小说、诗歌、杂文、坊体文等等。
1.4 民间艺术的兴盛。
清朝前期民间艺术被激活,表现为艺术家们对民间生活、民间风俗、民间习惯的关注和创作。
2.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和成就:2.1 文学的成就: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是深厚的,影响广泛。
2.2 代表作品:清朝前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等等。
2.3 代表人物: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有: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凌蒙初等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金瓶梅》1.简介:《金瓶梅》是中国明清小说连续体小说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唱脸谱》我们耳熟能详。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是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讲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答案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教师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简介。
二是昆曲的出现、发展和没落。
三是被誉为“国剧”的京剧艺术。
内容虽然不多,但要在知识讲授时,应有一定的拓展,简介与《红楼梦》相关的四大名著,并重点对京剧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和兴趣,对于老师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而对于昆曲、京剧知之甚少,因此,四大名著同学们可以用预习的方式进行了解或通读,但是对昆曲、京剧仍然需要老师进行讲解。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知道《红楼梦》的作者、特点等。
知道昆曲的特点、代表作等。
了解京剧的产生过程、流传原因。
清朝文化是清朝政治、经济的反映,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特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清时期的小说成就达到高峰,体现了反对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和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明白明清小说与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反封建。
知道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及反映出的时代特点教学难点:中国国剧“京剧”的讲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思路:通过四大名著引入新课,首先以《好了歌》及其注解来讲述《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
昆曲片段欣赏,京剧曲目《大雪飘扑人面》《儿行千里母担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来激发学生对学习京剧的兴趣。
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我国的文学体裁在不断的变化演进,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汉朝时的赋、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到了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质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及其艺术成就,通过了解昆曲与京剧,初步感知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与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帮助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重点《红楼梦》和京剧。
难点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曹雪芹塑像》图片、昆曲《牡丹亭》片段、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主探究:你知道明清时期昆曲的代表作品吗?作为我国的“国粹”,京剧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导入二】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值得中国人民缅怀、纪念。
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因为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世界文学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
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自主探究:《红楼梦》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这样时期在戏曲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新课讲解一、《红楼梦》(文学成就小组)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小组合作,设计表格,从《红楼梦》的作者、朝代、主题等几个方面归纳学习。
著作《红楼梦》作者初名《石头记》,曹雪芹定稿了前80回。
高鹗整理续写后40回,并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朝代清代类型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清代小说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主题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地位这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题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时安排共( 1 )课时课程标准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p286)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红楼梦》的作者及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的发展历程;京剧是“国粹”。
2、通过问题探究能总结出文学艺术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
3、通过对《红楼梦》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分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作业学生预习课本知识(目标导学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环节一一:《红楼梦》1、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答案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学生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课中作业(目标1和3)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的影响。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环节二目标导学二:昆曲和京剧1.图片展示。
昆曲脸谱2.提出问题:戏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答案提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3.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答案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课中作业(目标1)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以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成就为主线,介绍了诗词、戏曲、书画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初中七年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文学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他们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人物、作品和艺术形式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诗词、戏曲、书画等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其主要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词、戏曲、书画等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其主要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具体作品和艺术形式的欣赏,以及如何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一些诗词、戏曲、书画作品,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诗词、戏曲、书画等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个作品的艺术特点,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详细讲解一些重点作品和人物,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5.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清小说的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艺的需要。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七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红楼梦》原着,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其二,由于地域的限制,可能学生对昆曲和京剧并不了解,教师可联系已学知识,点到即可。
三、教学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简单谈谈明清时期四大古典小说相关知识及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或故事情节或有关昆曲、京剧艺术方面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一)《红楼梦》自学:《红楼梦》的作者、内容、地位?1.作者:学生: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
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提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教师:《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
2.内容:学生: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玉、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课件)
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目标导学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背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2.清代戏剧特色
苏
(1)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州
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昆
剧
(2)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
古
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
戏
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定稿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4.地位: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5.内容:讲述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 事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6.特色
思想 性强
(1)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 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 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以及被奴役、被蹂躏的 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 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 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影视剧中的《红楼梦》
87版红楼梦黛玉葬花
你能从材料中看出《红楼梦》的主题意义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 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 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1 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重点) 2 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重点) 3 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难点)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清朝前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在这个时期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和变化。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让同砚们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二、目标设定1. 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清朝前期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 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知识点梳理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受到明朝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满族文化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以诗歌、散文为主,以传统文学风格为主导,但也开始有一些新的文学流派和作品出现。
2. 清朝前期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龚自珍:代表作品《己亥杂诗》- 曹雪芹:代表作品《红楼梦》- 袁枚:代表作品《随园食单》- 李渔:代表作品《闲情偶寄》3.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遥的影响,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遥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教室讨论1. 请同砚们谈谈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同砚们认为《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五、教室练习1.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并总结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位清朝前期代表性作家,介绍其生平及代表作品。
六、课后作业1. 以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理解。
2. 阅读《红楼梦》的相关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七、延伸拓展1. 了解清朝前期其他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
2. 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贡献和影响。
愿同砚们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2)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辅备人
教学内容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 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目标导学二 昆曲和京剧
(一)昆曲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昆曲脸谱图片)
2.提出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2020年新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精品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 题名《红楼梦》。
)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影响)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中的影响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目标导学二 昆曲和京剧
(一)昆曲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昆曲脸谱图片)
2.提出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教师指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3.(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代表作)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4.(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特点)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提示: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 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二)京剧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瓦特与蒸汽机图片)
材料:《唱脸谱》简介编辑 作词:阎肃 作曲:姚明 体裁:戏歌 京戏歌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京剧兴起的背景)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
(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 3.(多媒体出示问题: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答案提示: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
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在
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意见统一的定义,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困难。
有鉴于此,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提出前两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回答。
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通过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对明清文化特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