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06精品文档111页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二章(精品PPT)
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 国际化经营企业本身不断演进为当今的跨国公 司的形态。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本身的结构、 特征和行业分布等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章主要就跨国公司及国际直接投资有重 大理论(lǐlùn)影响的派别,特别是新近出现的几种 理论(lǐlùn)进行阐述。
Ⅰ
Ⅱ
Ⅲ
国内生产
出口
进口
国内消费
a 美国
(m ěi ɡu ó)
Ⅰ
Ⅱ
Ⅲ
进口
国内消费
出口
国内生产
b 其他兴旺国家
产品(chǎnpǐn)生命周 期理论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Ⅰ
Ⅱ
Ⅲ
国内消费
出口
进口
国内生产
c 开展中国家
25
三、产品(chǎnpǐn)生命周期理论
〔二〕理论的完善与开展 1966年,维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模型后,
16
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二、垄断优势(yōushì)理论
〔一〕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nè iró ng) 海默认为,跨国公司垄断优势是外部市场不完全的结果。其中
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2〕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3〕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第一页,共四十八页。
第二章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zhíjiē)投资 理论及其开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西方(xīfāng)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 论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开展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guójì)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PPT课件教材讲义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论)
绝对优势学说(绝对济 学家亚当.斯密.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生产者所掌握
之间的一种流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理论是把对
外直接投资当作一种货币现象来研究的,而不是将其
作为一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研究。
(2)主要内容
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完全自由的货币市场,而是
存在若干通货区域,硬通货汇率往往坚挺,弱通货则
疲软而且容易受影响下浮。
美元是强币,美国跨国公司可在金融市场用较低
(2)但是,阿立伯不是从生产方面,而只从金融 方面去分析海外直接投资。他并没有分析跨国公 司生产和发展的原因,也没有涉及跨国公司的国 外生产结构。即使按照通货区域论,也难以解释 弱币(如英镑)区仍大量对外直接投资这一事实, 由此可见这个理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
2.1.3 寡占反应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尼克尔博克(Frederick T.Knickerbocker) ,20世纪70年代 提出。
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 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 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 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成为可能。
Production alternatives for Australia and Belgium
productive units devoted to Wheat Cloth
2 、 简要评价 (1) 该理论明确提出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必要条
件之一是企业的特定优势,特定优势理论是西方最早 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特定优势是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 资,只因为它拥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特定优势。
FDI理论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 (Stephen· Herbert· Hymer) 在麻省理工学院完 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foreign investment)中,率先提出以垄断优 势来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 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 Kindleberger)的 P· 发展,创立了垄断优势理论,因此又称“海默 一金德尔伯格”理论。
尼克博克将跨国投资分为两类: • 率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为进攻性投资; • 随后跟进的为防御性投资。 尼克博克认为海默的理论可以解释进攻性投资, 而寡占反应理论可以解释防御性投资。在跨国投资 中,如果竞争对手到外国进行投资,这样可能会扩 大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对自己形成威胁。所以, 其他企业会紧随跟进。如果双方都能成功,可以继 续保持竞争地位的均衡,即使双方都失败,竞争对 手之间的相对地位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前三种市场不完全性使得企业拥有垄断优势,从而抵 销跨国竞争和外国经济所引起的额外成本,第四种市场的 不完全性则导致企业对外投资以利用其优势。
以后的学者进一步分析认为 构成跨国企业的垄断 优势由以下5个方面构成:
1、技术优势。 包括生产秘密、知识、信息、决窍、无形资产、市场技 能等,这是垄断优势的核心内容。其中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 产品特异化能力是最具有实质性的构成部分。 以哈佛大学的凯夫斯(R.E.Caves,1974)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产品差异性是诸多垄断优势的核心,即跨国公司创造差异性产 品的能力。(在技术已经标准化的东道国-跨国公司的产品特 异化能力,对产品少量的更改或者通过广告形成商品标识,生 产异化产品-控制和打击模仿的产品特异理论论 )(高级数 控机床)。 以约翰和梅杰为代表的另一派强调信息资产(技术、知识) 的专有性,即跨国公司对信息资产的独占能力。核心资产论者 都强调,跨国公司只有独占核心资产,才能形成垄断优势,据 此在海外投资设厂,跨国公司才能在国外环境中战胜当地企业, 求得生存和发展。 对知识产权掌握-知识在公司内部转移成本低-可以在 东道国轻易获得垄断优势)。(手机生产)
跨国公司理论
06:28
33
图中:
Ⅰ—Ⅰ线是日本(甲国)的商品成本线,假定其中由a—Z 都是用1万日元投资生产出来的日本商品的成本顺序线。由 a(劣)—Z(优)即由成本高——低。
Ⅱ—Ⅱ线是对方国家(东道国或乙国)商品成本由低到高 的顺序线:两线交点,表示按外汇汇率计算的两国M商品的成 本比率相等。
a、b、c产业是日本的边际产业,应该从这些产业开始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的结果,对方国家的成本可望降至a*、 b*、c*。这样,日本就能从对方国家进口,亦即实现数量更 多、利益更大的贸易。小岛清称这种投资为顺贸易导向的—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
比较优势的度量: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2、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3、用机会成本衡量
1、相对劳动生产率
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比较优势: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绝对优势论:实质上是讲一国企业必须占 有绝对优势或利用绝对优势。如:垄断优势理 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 产的综合理论。
比较优势论:主要以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建 立在其上的现代比较成本理论。
06:28
31
日本的小岛清教授则一反跨国公司理论的传 统,他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独树一帜 地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亦称母国) 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即边际产 业依次进行,规避产业劣势,或者说扩张边际产 业,这是小岛理论的核心。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经营收益 股息、利息、红 利等
资本、技术、设 资本 备、人力
三、企业FDI的前提条件
企业FDI的动机并不等于企业一定有FDI行为,动机转化为行为还 需要一些条件。那么企业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将动机转变为现实的 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呢?
直观地看,企业必须具有FDI的能力才可能FDI,企业只有在FDI能 够获得足够的回报才会FDI,企业只有在哪些条件好,对企业有吸 引力的国家或地区FDI才可能去投资
崭新阶段:价格弹性低,国内生产,出口; 成熟阶段:成本因素变重,需求地区,FDI; 标准化阶段:完全的价格竞争,成本低国家,进口。
一、60‘S:FDI理论的兴起
(三)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 & Casson):内部化 理论
1976年,《跨国公司的未来》
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并保留在内部。
深入地分析,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FDI的动机才可能转变 为FDI行为
企业FDI动机
条件?
企业要有能力去投资 投资能获得好处 投资要有目标
企业FDI行为
5
FDI的第一个条件 先分析下图
A国
A国
FDI
企业
B国
子公司 ➢ 战略能力或优势
相互 竞争
当地企 业
➢ 天然优势 ➢ 附加优势
6
当地企业的天然优势:
技能等各个方面
2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
• 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投资者在外国证券市 场上购买有价证券的经济行为,因此也称为国际证券投资。对外直接投 资与对外间接投资在如下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投资的目的不同:企业(投资者)对外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 FDI的目的是获取外国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
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 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 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 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uckley)、 卡森(Mark Casson)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 M. Rugman) ---1976《跨国公司的未来》、1978《国际经营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 或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用以说明不同国家(地 区)、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1976-1979年 巴克利、卡森、拉格曼 内部化理论
4.1981年 邓宁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2.缺陷 ①该理论只进行了经验的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
实证分析; ②该理论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
和服务业企业跨国投资行为的区位选择问题; ③缺乏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等方面的理解和
运用; ④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为研究对象,
(一)产生背景
2.内部化的定义 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章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一节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国家之间的贸易只是地区之间贸易的特例。
所谓要素利益就是每个地区生产那些所需要素比较丰富的商品,而不应生产那些所需要素比较稀缺的商品,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由各种天赋资源或要素禀赋所决定的。
因此,各个国家应按自身的要素条件发挥优势进行生产。
该理论应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的国际流动。
他们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
(资本存量与利率的关系)由于此处资本国际流动所涉及的只是借贷资本或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因此它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故不能称为真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垄断优势理论一、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第一个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
(斯蒂芬.海默的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理论认为,国际上大公司到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
二、基本观点海默通过对美国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但现实经济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尤其是垄断性工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因此,一定具有某些特定优势以弥补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利因素。
海默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必须拥有垄断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拥有并保持这种优势。
(一)市场不完全性在东道国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条件下,国际企业就可以在那里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竞争者,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垄断利润。
这就是国际企业对外投资的直接原因。
金德尔伯格指出市场的不完全性可以分为四类:●1、产品市场的不完全●2、要素市场的不完全●3、在企业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4、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前三种市场不完全性使得企业拥有垄断优势,从而抵销跨国竞争和外国经济所引起的额外成本,第四种市场的不完全性则导致企业对外投资以利用其优势。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理论
一、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国际投资理论
(〇)预备知识:产业组织理论
1、提出者:梅森 2、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行业的组织方式 (2)企业间竞争关系 (3)如何合理化 3、产业组织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1)优化行业间资源配置 (2)改善企业经营效率 (3)制定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
第二节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理论
一、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国际投资理论
(〇)预备知识:产业组织理论
4、贝恩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1)
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
Market 出发点
Enterprise
Sector
第二节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理论
一、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国际投资理论
(〇)预备知识:产业组织理论
一、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理论发展的两大阶段
发展
理论
盛行
阶段
名称
时期
第一阶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60年代初期至70 年代中期
研究内容
及对象
对外直接投资的决 定因素
第二阶段 跨国公司理论
70年代中期开始 对外投资行为主体, 即跨国公司
第一节 概述
二、四类主要跨国公司理论
经济学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产权理论 综合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提出者:弗农 2、产品生命周期的含义
周期阶段 导入期 (new product stage) 成熟期 (mature 稳定;国内 产销、少量出口
技术扩散;产品定型,竞争者 增多,国内市场饱和;寻求国 外投资,占领市场、扩大规模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分析
内部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
详细描述
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学者约翰·邓宁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 本、消除市场不确定性、保护技术优势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内部化理论的提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拥有一定 垄断优势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对外直接投资,以实现更高效的市场拓展和技术转移。
案例二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对南非的金属矿业项目,该项目 是中国对非洲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之一。
案例三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美国的电信设备项 目,该项目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直接投资项 目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政策支持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 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吸引外 资流入。
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投 资者提供东道国政治、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信息支持。
04
对外直接投资实践与案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投资规模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领域涵盖能源、 矿产、制造业、服务业等。
比较优势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基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 比较优势的差异。
详细描述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该理论认 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基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比较优势 的差异,投资应该从母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 转移到东道国相应的产业中去。这种投资模式可以充 分利用母国和东道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促进双方经 济的共同发展。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特点
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长期性、控制性和实体性等特点,投资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和长期收益。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如果这三个缺陷会给企业的经营造成非常严重的不利影 响,为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企业往往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 不是进行技术授权。
第三节 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 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该理论后来经过其导师金德 尔伯格的补充而加以完善。它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 立理论,解释了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 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除了运输成本,有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对现有的 和未来可能的诸如 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的贸易壁垒所做 出的反应。
二、技术授权的局限性
以技术授权作为利用外国市场的战略具有三个主要缺陷。
首先,技术授权可能导致一家公司将宝贵的技术和技能 转让给潜在的外国竞争对手。
其次,技术授权并不能使企业牢牢掌握利润最大化所需 要的在国外的制造、营销和战略控制权。
垄断优势理论总结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一 是企业必须要拥有垄断优势,以抵消其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 中的不利因素;二是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即“结构性市场 非完美性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 的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 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时间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一、出口的局限性
出口战略的可行性经常受到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制约。 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运输费用,某些产品经过长途运 输后就变得无利可图。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理论分析课件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对外直 接投资有望呈现增长态势,投资领域将更加广泛,投资方式 将更加多元。
前景展望
在新兴市场和经济体的崛起、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跨国公司 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迎来更多机遇,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社 会、治理(ESG)等新的投资理念和标准,以实现可持续的 投资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概念: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 业通过向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投 资,获取经营管理权,实现跨国 经营的活动。
推动全球化进程:对外直接投资 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 的全球流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
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对外 直接投资有助于企业引进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母国的技术 转移和产业升级。
投资领域多样化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跨国公司开 始涉足更多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
3
投资方式复杂化
除了简单的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外,跨国公司开 始采用更复杂的投资方式,如跨国并购、股权交 易等。
第三阶段:全球化阶段
01
投资规模全球化
在全球化阶段,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与分布
规模增长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 接投资的规模持续扩大,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 推动力。
地域分布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遍 布全球各个地区,但主要 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 场。
行业集中度
某些行业,如制造业、服 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等,成 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的热点领域。
垂直整合与水平整合:通过跨国并购、 绿地投资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和市场资源的水平整合。
多元文化:跨国公司需要在不同文化背 景下进行管理和运营,具备多元文化的 特点。
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PPT44页)
11
FDI的第三个条件
企业具有了战略能力与组织能力就一定会到某 个具体的国家投资吗?——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也就是说, 企业通过自己的组织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其 战略优势可以在众多的国家之间选择,如图:
从理论上讲,FDI和FII是存在区别的,在实践中,尤其在哪些成熟的国
际企业那里,FDI和FII都是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手段,在很多情况下,
它们难以真正区分,尤其是国际企业在证券市场上收购其他企业时,更
是如此。
3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区别:
比较点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目的
控制企业
非控制
收益方式 投入要素
FDI的第三个条件:有关国家必须能够提供吸引跨国公司 投资的区位条件
这些区位条件主要包括:
该国具有较好市场潜力
该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国生产要素价格较低
该国基础设施等条件完善
………………
14
企业FDI前提条件主要包括:
1. 企业必须具备某种战略能力,以抵消它不熟悉 外国市场的劣势
2. 公司还必须具有某些组织能力,以便从它的内 部战略力量中得到比通过诸如契约或许可证等 外部市场更好的回报
技能等各个方面
2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
• 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投资者在外国证券市 场上购买有价证券的经济行为,因此也称为国际证券投资。对外直接投 资与对外间接投资在如下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投资的目的不同:企业(投资者)对外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 FDI的目的是获取外国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和服务领域基本 出于辅助性或边缘性的位置。尽管发展中国家跨国 公司在技术上的吸收和改造活动赋予他们独特的竞 争优势,但是,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在未来的技术 和经济竞赛中始终处于落后的格局。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拉奥指出,以下几个条件促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 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
第一,由于缺乏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条件,发展中
国家吸收、消化和改造先进技术往往是在一个全新
的环境中进行,该国的资源配置、自由竞争以及价 格机制等因素决定了技术当地化的程度和效果。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服务有很强的针对性,
1983年印度学者桑加亚•拉奥出版了《新跨国公司: 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 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了技术 地方化理论。
拉奥认为,尽管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 为规模小、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但正是这 种技术特征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活动,而 创新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产生与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显著区别的竞争优势。
第二,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生产上 具有优势。当发展中国家企业把此类产品和服务延伸 到海外子公司时,就表现出较强的垄断和竞争优势。 当然,此类国际化生产和服务主要对象是本民族的海 外聚居群体,如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华人集团带动了 中式餐饮、食品加工和文化等方面的跨国需求。
第三,价格优势也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 要来源。低廉的价格和质量不低的产品是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与发达国家跨国 公司的巨额广告和研发费用投入不同,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一般花费较少的广告支出,在研发和创新方面 多采取技术转移和引进等策略。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促使了发展中国家
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目标,并由此形成能够很好 满足其它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竞争优势。
的数量显著增加,但本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仍然极少, 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
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到4750美元之间,这
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本国企业的竞 争力不断增强,尽管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量仍然大 于其对外直接投资量,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净 对外投资额不断缩小。
第四阶段,人均GDP大于5000美元,这类国家的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 法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邓宁用人均GDP作为经济
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进而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 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推敲的。
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在人均GDP方面往往表现 出较大的差异,而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也很难保证 就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 威尔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为小规模市场需 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大多数不发达国家对 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比较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 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在这些小市场中实现规模经 济效应。而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由于从发达国家 获得生产技术并开发出适合不发达东道国小规模 市场的小规模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小规模技术 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适
从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地位和变 化基本上符合邓宁的投资周期理论。
此外,邓宁继承了他一贯坚持的关于全球政治经济 体系的动态分析方法,他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数量并不代表真实的经济发 展水平,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市场 环境,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以及政府管理能力都是 衡量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2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 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投资发展阶段论
约翰•邓宁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用以解释发达国家 国际对外投资行为后,又进一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 跨国公司和对外投资提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取 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该国所拥有的OLI(即所有 权、区位和内部化)优势。
根据人均GDP指标,邓宁区分了发展中国家的4个 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对应的投资情况:
第一阶段,人均GDP低于4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
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只能获得少量的外国直 接投资并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到2000美元之间,这
类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未来发展的良 好预期以及区位优势的上升使得他们吸收国外FDI
所有权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大于吸 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净对外投资呈正数增长,在国 际投资体系中的地位趋于成熟和稳定。
由此可见,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问题时,邓 宁将吸收FDI和对外投资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结 合起来。
他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GDP成正比, 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在国际投资体系中越处于核心 地位,他们无论是在吸引外资还是在对外投资方面 均具有高的竞争优势。
此外,净对外投资这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够真正反映 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位于吸引FDI和对外投资低端
的最不发达国家与高端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处于净
对外投资的平衡状态,但这种平衡状态体现了截然 不同的投资状况。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
刘易斯•威尔斯在1977年发表的《第三世界跨国企 业》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小 规模技术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 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上 与其本国市场规模小、需求有限等特征紧密相关。
威尔斯的核心理论观点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 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和企业特征具 有紧密地联系。小规模技术理论对于分析经济落后 国家企业走向国际化并且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 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不过,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
产品主要是标准技术生产的成熟产品或者具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