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上。
教育体制的僵化和功利导向导致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困难,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道德素养也是德育工作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加强师生互动,丰富德育内容等。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推动高校德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令人担忧,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校德育、困境、教育体制、学生素质、改进、德育体系、重要性、共同努力、发展。
1. 引言1.1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德育工作也在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教育体制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在教育体制方面,高校德育工作受到诸多限制和束缚,德育理念难以贯彻落实,德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德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而在学生自身素质方面,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和责任感,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对于德育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为了应对当前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探索改进之路。
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需要加强对德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倡导全员参与的德育理念。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有效的改进和创新,共同努力推动高校德育的发展,才能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正文2.1 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一、教育资源不均衡。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地高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一些地区的高校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德育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的发展,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任何社会、国家在发展的状态下都不可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当接受多元文化这个现实,承认多元文化的合理性。
多样性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德育工作最突出的特征,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德育工作要坚持兼容并蓄的方式发展,多元文化的共存与融合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多元文化;少数民族;高校;德育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1.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主体与客体的变化带来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迅速地变化发展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民族院校的德育工作也必然处在一个复杂变化的环境中。
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主体与客体在变化的环境中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这里所说的主体指的是德育工作中受教育的人,在民族院校,主体指的是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客体指的是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
(1)多元文化的发展导致德育主体的变化使德育工作变得复杂。
在德育工作中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道德活动的根本依据。
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借助道德文化这个媒介进行交往而实现的道德意识自我构建的过程。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外来的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价值选择等。
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受教育者大部分关心个人利益、个人奋斗和个人发展,受教育者本身变得自立、自强和对自己负责任。
学生的家庭条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使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德育工作的客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民族院校中,少数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文化价值观盲目地崇拜,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漠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中学习生活成为常态,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简单的价值观和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包容性和多样性,不能简单地套用一种文化的价值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
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面对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可能会增加教育者的难度,但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学习资源。
通过跨文化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更为全面和包容的人格素养。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应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只有在尊重差异、促进交流的基础上,学校才能更好地实现其道德教育的使命,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胸怀的优秀公民。
【引言结束】2. 正文2.1 多元文化背景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多元文化背景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显著。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学校中汇聚在一起,他们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可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学校在道德教育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多元文化背景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在于带来了更广泛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和互动,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思想和观念,从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认知。
多元文化背景也带来了道德观念的对立和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性可能导致学生之间出现理解上的障碍和矛盾,这就需要学校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多元文化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表现。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学生可能会受到周围同学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引导他们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在如今社会多元文化融合并存的情况下,学校德育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学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要引导学生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就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学校德育教育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以尊重和包容为核心理念。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包容他们的差异,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教材和活动来介绍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们对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德育教育应该加强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全球竞争能力,让他们具备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教育体系等。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国际交流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去海外学习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跨文化教育需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可能会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教育观念上的摩擦。
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家长正确地认识和接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共同努力为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包容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全球视野,同时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跨文化教育需求。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交流,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怎样开展道德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多元文化下的道德教育,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对于道德价值观的认知存在差异。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这就需要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文化差异,不同背景下的学生需要接受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
多元文化下的学校道德教育也面临着教师素养的挑战。
教师在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时,需要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然后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
目前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还不够充分,导致教师在进行多元文化下的道德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种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学校和教师全力应对,开展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有效道德教育方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道德教育呢?这就需要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多元文化交流活动来开展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多元文化的活动,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达到促进文化融合和道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节、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友谊周等活动,营造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氛围,为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在学校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学校道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得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这无疑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背景和家庭环境更加复杂多样。
不同背景的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学校在道德教育上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
多元文化的碰撞亦会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更多的价值观念冲突和道德困惑。
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必要,更是一种现实需求。
尽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了道德标准的多元化和混乱化。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找到一种通用的道德教育标准,如何统一和融合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自己道德观念的混乱和困惑。
在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对自身信念和行为的困惑,这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现实需求,更是一种挑战和机遇。
学校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挑战,使得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拥有更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只有如此,学校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公民意识的学生。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教师角色的转变等。
为构建有效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包括开展跨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融合等措施。
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相应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教育过渡。
文化融合的实践在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发展。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展望未来,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可以构建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学校文化,培养出更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
【关键词】多元文化、学校德育教育、构建、挑战、策略、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文化融合、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多元文化已成为社会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校园中学习生活,如何通过德育教育促进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共同建构,成为学校教育亟需思考的问题。
随着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挑战不断凸显,教育者们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探寻更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教育策略。
只有在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包容的基础上,学校德育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1.2 问题提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认知模式,这给德育教育的实施带来了难度。
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校德育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求。
如何构建一个融合多元文化的德育教育体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包容性,都是当前亟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其对策
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其对策摘要: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的定位不清、视野狭窄、技术滞后,学校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以及德育与其他学院之间的联系紧张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应采取的对策包括:明确德育的定位,拓宽德育的视野,推动德育技术的进步,完善学校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能力,建立德育与其他学院之间的有效联系。
关键词:德育工作;困境;对策一、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高校德育工作是推进高校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扮演,培养和塑造优秀专业人才,维护教育秩序和学习环境,提高学校综合素质,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手段。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德育的定位不清。
高校德育的定位一直是偏于行政化、技术性的,其实德育的定位在高校中不属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范畴,它更多的是体现着整个高校责任的延伸,是学校育人、管理人、为人服务的重要任务。
(二)视野狭窄。
高校德育工作存在视野狭窄的问题,很多时候,人们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把其他方面的德育工作放在了一边。
实际上,德育工作的内容多种多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等。
(三)技术滞后。
由于早期德育技术没有发展起来,高校德育工作一般都是以传统的教育方法为主,没有足够的创新性。
这就导致德育效果无法跟上当下高校节奏,很多时候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四)学校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
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处理违纪行为,但是很多时候,学校的违纪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工作效率不高,违纪处理措施也不够有力。
(五)德育与其他学院之间的联系紧张。
德育工作不能孤立存在,高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和其他学院部门的支持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力,但是由于与其他学院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德育工作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的局限。
二、解决高校德育工作困境的对策为了解决上述困境,高校应当采取以下对策:(一)明确德育的定位。
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及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及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高校德育是提高民族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轨迹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思想意识、品质、情感等方面也在不断变化,并呈多元化趋势,这一系列变化使得高校德育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然而目前高校德育的效果不如人意,与高校德育的重要性极不相称。
高校德育究竟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怎样才能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高校德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客观原因。
改革开放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
同时,我国的利益关系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最重要的,也许是个性的多样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学会了区分自己,视自己为分离的个体。
我们刻意凸显个人意识,强调独立的意志、个人需求和个人愿望。
1与个性多样化相联的则是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则使人们对道德的原有内容提出了修正和完善的要求,使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高校德育难以起到影响大学生品德的作用。
第二是道德原因。
客观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我国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了道德从依附性到自主性、从重道义到重功利、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包括道德的世俗化和道德的多元化。
第三是教育原因。
一般说来,教育是有助于大学生德性的生成的。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越来越专业化。
与此相联系,教育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和专业化;但是,不管这些专门的教育可能有多么重要,它们也不是全部的教育。
第四是学生自身原因。
当代大学生有着许多优点,然而不足之处也是较突出的。
有些大学生关注个人的、功利的需要,轻视乃至忽视社会的、精神的需要。
他们取向于个人而不是社会,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功利与道义、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处于疏离甚至冲突状态。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成为了学校的常见现象。
这种多元文化的现象给学校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当前很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包容和尊重。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拥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这就需要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更加注重包容和尊重每个学生所来自的文化背景。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文化交流活动、文化教育课程等,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促进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相处。
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不同文化会对道德教育提出不同的需求和挑战,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灵活调整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文化背景中汲取道德启示,或者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手段开展道德教育,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更加开放和前瞻。
学校应该通过开放的心态,主动接纳和借鉴其他文化背景的优秀道德教育理念和方法,丰富自身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得道德教育更加符合多元文化的特点。
学校也应该具有前瞻性,及时关注多元文化现象对道德教育的影响,主动寻求创新和突破,以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借助国际交流项目、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中,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从而在道德教育中获得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体验。
学校也应该在跨文化合作上下功夫,积极与其他文化背景的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问题,相互借鉴经验,共同提高道德教育的水平。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学校道德教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要想解决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首先需要认识到这种多元文化背景所带来的教育挑战。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的文化观念和道德标准之间差异极大,因此需要对不同文化的体系进行了解,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在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
其次,要将多元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需要教育者具备相关的能力。
首先,教育者需要拥有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其次,教育者需要掌握相应的文化资源并善于利用,从而更好地诠释和传授道德观念。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秉持文化包容和尊重的态度,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育。
最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控制学校环境,加强教育课程及媒介等方面的策略都需要兼顾。
例如,加强学校文化交流活动,从而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互相了解,克服文化隔阂;同时,加强道德教育的媒介建设,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持久的环境。
总之,多元文化背景已成为今天社会的集体模式。
因此,开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背景之下,教育者必须具备不同的能力和策略。
只有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合适的教育方式,才能实现更好的道德教育。
同时,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不仅依赖于教育者的能力,还要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道德教育的转化和传承。
探讨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巨大困境和严峻挑战,它们具体表现为: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人文性内容与科学化方法的矛盾以及伴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而来的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危机。
高校德育要摆脱困境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
高校德育改革的出路在于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具体而言就是以生活为本、以课程为中心、学校德育课程与团队德育相结合。
一、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主要分成两块:一块是理论教育,向学生传授和灌输价值观念,由政治理论教学部门(或叫社科部)负责;另一块是行为教育,指导和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及日常生活行为,由学生管理部门(或叫学生处)负责。
这两个部门基本上是脱节的,即社科部只负责教学,学生处只负责管理,从而使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分离,理论教育的效果在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日常行为中难以得到验证。
这里反映出来的问题还仅仅是表面的、次要的,高校德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于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人文性内容与科学化方法的矛盾以及伴随全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而来的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危机。
1.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所谓价值性工具,是指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把高校的德育作为传授和灌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工具。
在国际上,我国高校德育受重视的程度是绝无仅有的。
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确定由中央政治局讨论审定,然后颁布全国,遵照执行。
高校的其他课程从未受到过如此的重视和优待。
这种高度的重视使德育在高校课程中享有至高无上的优先地位。
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并非自始至终。
具体而言,就是只重视和关注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确定,而对其教育效果则无人过问。
无人过问德育中所传授和灌输的价值观念学生是否接受,更无人关注所传授和灌输的价直观念是否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的思想意识并体现于道德实践中,同时也缺乏客观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这种只重内容、不重效果的德育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收效日渐微弱,甚至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校中都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如何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构建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系,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者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他们对道德和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会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
德育教育需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形成健全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需要注重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着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学校在德育教育中注重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设置跨文化交流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负责任的国际公民意识。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应该重视文化多样性的引导和促进。
学校德育教育不应仅仅是灌输统一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而是应该充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引导和促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心。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培训和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传播者,因此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培训和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跨文化交流专题培训、举办国际交流研讨会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德育教育和指导。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学校面临着来自不同种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学生,这就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首先面临的挑战是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认知是不同的。
在某些文化中,鼓励孩子表现出竞争意识和胜利欲望,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
这就需要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兼顾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特点,不能将一种文化的道德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注重包容和尊重。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学校里,学校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学生。
学校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文化中学习,促进相互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校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要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对话。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举办跨文化交流分享会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增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跨文化对话,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融合。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注重教师的跨文化教育素养。
教师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他们的跨文化教育素养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的效果。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跨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育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更好地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构建与思考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日益频繁,多元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愈发成为常态。
特别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教育场所,如何构建和思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德育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观点和建议。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历史习俗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这必然会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其次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交往与融合问题。
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文化碰撞等都需要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关注的还包括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身心健康等问题。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需要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教育,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构建这一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1. 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差异在进行学校德育教育时,应当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差异。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多元文化庆祝活动、展示各种文化传统、开展跨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各种文化和谐相处。
2. 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学校德育教育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者举办相应的活动,提供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批判思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批判思维。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元文化背景的文化传统课程、调查报告、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跨文化批判能力。
4.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身心健康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身心健康。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作者:刘敏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8期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重视。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目标追求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等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学校德育也必然要置身于这样一个复杂变化的环境中。
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西方的价值观念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基本道德观、德育目标和内容必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德育价值的多样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价值主体和价值标准也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个体本位意识将越来越强,特别是青年学生,这是我们的道德教育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如何在多元化中寻求必要的平衡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德育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媒体,尤其对思想活跃的学生更具吸引力。
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学生,它调动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知识视野,而且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教育手段,有利于教育者及时把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能及时解决学生思想状况中的新问题。
但是,网络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现代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的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方面使德育的方式受到了挑战,传统的德育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来进行。
这些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控性。
然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丰富性、交互性和高效性,从而使学生从传统途径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减少,积极寻求开拓新的德育方式已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多元文化背景对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目录题•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目录教育的未来发展与展望多元文化的挑战030201社会变革的影响科技发展道德教育创新经济转型家庭教育的角色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课程设置高校普遍开设了道德教育课程,但课程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育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育评价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教育效果。
010302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学生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变化与道德教育心理压力增大道德认知模糊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强调核心价值观注重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强化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010203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情境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道德教育结合传统文化开展道德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道德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在言传身教中成为学生的榜样。
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多元文化培训,提高教师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学习和成长。
高校应鼓励教师开展道德教育研究和创新,通过教学研讨会、科研项目等方式,分享经验、交流想法,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鼓励教师开展道德教育研究和创新开展多元化的道德教育活动举办文化节开设跨文化课程组织多元文化研讨会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家长与学校合作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共同参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家庭价值观传承家长应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给子女。
家校互动活动组织家长与学校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庭日等,增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慈善义卖等。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高校应加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大 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 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02
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 问题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01
02
03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对道德教育缺乏 足够的重视,课程设置和 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内容与方法单一
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 法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 和实效性。
缺乏实践环节
道德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 活动脱节,学生难以将所 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目标模糊
缺乏明确、具体的道德教 育目标,导致教育效果不 佳。
忽视个体差异
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忽视了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评价机制不完善
缺乏科学、合理的道德教 育评价机制,难以客观评 价教育效果。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存在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 产生冲击。
学校教育不足
部分高校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
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庭缺乏正确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导致学生道德观念淡薄。
03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 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道德判断力下降
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冲突可能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判 断力下降。
道德行为失范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可能因缺 乏统一标准而出现失范现象。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1 2 3
挑战
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正确的道 德观念,是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机遇
多元文化背景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和资源,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随着人们间交流的增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
这些差异对于我们的调适构成了一定的挑战,高校教育应碰到这些挑战而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
首先,多元文化的出现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
对于末开始接受大学文化,极易出现价值观扭曲甚至迷失。
例如,对于在自己文化背景中习以为常的行为可能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视为不道德甚至违法。
这样,大学生如果无法识别这种差异,便会难以理解一些人物和行动背后隐含的意义和目的。
因此,高校需要切入到学生自身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和现实接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真实、立体的当代文化现状和趋势的信息呈现。
可以在课程中加入案例研讨、教师公开课等形式,口头和书面形态授业,逐步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背景的理解。
其次,大学生教育没有顺应多元文化的发展。
大学当前的道德教育对于切实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操纵是不太明显,也缺乏切实有效的方针和方法。
例如笔者在大学受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堂学习和社区实践,但是并没有感到道德水平和品格方面的愉悦提升。
恰恰相反,学生感受到的,大概是道德教育在课程中的强制性和千篇一律的单调性。
我们应当注重高校德育的个性化、人性化与多元化。
高校德育不仅要着重“高面”的标准化教学,更需要关注“矮面”的情感交流和生活管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优势,建立多元化教育内容及形式,既扣紧传统道德教育的根、又驾驭住现代教育工作的骨干,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广阔的道德视野。
最后,高校大学生需要树立文化包容意识。
包容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迫切的需求。
要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环境之中做到文化包容、尊重多元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发扬互相理解、友爱协作的精神。
扩大学生思想视野,为学生提供各种方式的交友平台,以家族、社交、血缘等方式结交异地或异国家的友人。
进一步把国际化发展融入到高校文化教育的全局中,这样大学生才会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并接纳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信仰。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是指在一个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的学校中,如何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因此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个挑战。
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
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应强迫学生接受某种特定的道德标准。
相反,学校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鼓励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保持并传承自己文化的道德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包容性。
学校应该开展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通过交流和对话,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道德观念,扩大自己的视野。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跨文化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结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一起探讨和比较不同的道德观念。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应该强调学生个体负责的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班或道德决策等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并帮助他们学会面对道德困境做出正确的决策。
学校还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将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校应该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他们在家庭中接受的道德教育也会存在差异。
学校应该与家庭积极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家庭访问、家庭教育培训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继续强化学生的道德培养。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学校应该以尊重和包容为基础,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对话,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并与家庭积极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对策作者:张君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论述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顺应多元文化时代的要求,认真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深化改革和调整,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始,通过比较、融合、选择的路径模式,辅之确立民主、对话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建构价值共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德育大学生对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32-02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不断涌入,致使一些原本稳定的文化形态发生变化。
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影响高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事实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这些文化各自具有不同特色带着自己国家民族的特征,它们相互并存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一)他源文化与本源文化的交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现代社会不断使人们走出本源文化的藩篱,与他源文化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相互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开放、对话、融合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但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相互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个性差异不断凸显,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碰撞和融合不可避免。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
文化的变化是永远的,文化的传承是不断的,文化创新是不停歇的。
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断结合转换,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既要承续传统文化合理性、民族性、时代性,也要扬弃其局限性、保守性、历史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完成两者的合理转换。
这种承接就是这一种共存,是适应转型社会现实的理想状态。
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在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后重新开始,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起点与基石。
也没有一个民族在拒绝接受现代文化后能向前发展,现代文化是创新发展和民族强大的动力。
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应结合社会转型背景,不断向现代文化转换。
道德教育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认,同时也不是对现代文化的拒绝。
离开传统文化脉络,道德教育就会失去对传统的自觉体认,进而会迷失在多元价值中。
离开对现代文化的接受,道德教育就会失去对现实的体验认知,进而会沉沦在保守落后中。
因此,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将传统融合现代,不断创新,赋予传统以时代意义、道德意义。
(三)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交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成为一个开放体系,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都通过互联网技术充分传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文化。
在网络文化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共生、融合、斗争。
相比较旧式封闭的文化载体,网络文化载体以平等、双向为起点,对人们的交流手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样人们在接受网络信息的同时也接受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传播,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又能很快地接受新事物,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受众对象。
网络文化的范式于是就发生了转换,由最初的精英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从少数涉及范围演变成大规模的信息冲击。
(一)思想道德与价值观的多元化。
多元文化必然会引起价值体系多元化,表现出来的就是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上的冲突和分歧。
随着个人自由化程度加深,原有的一元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也出现多元化。
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期,道德和价值领域正在承受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
青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惑和迷惘。
这个时候,价值相对主义出现了,它们主张一切道德皆因社会与文化不同而不同,极大地缓解了青年学生在面临文化和道德选择时候的困惑,成为他们的实际选择。
但是,相对主义否认人类共同价值和终极价值标准的存在,这就导致学生在选择时很容易陷入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泥潭中。
(二)学校道德体系的缺失与教师权威的弱化。
在传统社会中,学校的道德教育采取“灌输”“命令”的方式并辅助惩戒手段使主流价值观起主导地位。
在开放的网络文化中,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已经被削弱了。
此外,高校德育体系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就业率,迎合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一般采取重技术轻人文的态度,自己弱化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导致学生思想和价值引导水平的降低。
在课堂教学方面,重点大学一般都是重科研轻教学,一般大学则是重教学工作量轻教学效果。
两者皆削弱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的正面引导作用。
同时,教师也不自觉地弱化了自身的道德引领作用,贪污受贿、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皆成为反面例子,严重削弱了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
此外,网络时代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快捷而全面,主体自我意识充分体现且受道德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影响,学生不再只有教师这一个“社会代言人”的榜样,这加剧了老师对学生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引导的困难性。
(三)信任的缺失与社会整合功能的弱化。
人们的彼此信任是建立在共同体价值原则的认同和信仰基础上的,齐美尔说:“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
”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可以按照自己认定的价值开展生活。
人们之间丧失了社会人主体间的共在,成为原子式的自我,从而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现代社会的人类之间的交往不管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超越了任何历史时期,失去共同信任基础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强烈。
现代社会整合对策更多地依赖于法律而非道德,这就是价值道德多元化所导致的后果,这个后果又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多元化的现实。
高校德育应顺应多元文化时代的要求,针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深化改革和调整,探索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良好发展的行之有效路径。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育独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培育具有独立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学生,是实现文化认同和价值自觉前提。
个体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是多元社会的第一要求。
多元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价值的多元多歧,学生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学会辨别、判断、选择,才能具有判断他人道德行为的能力。
这就要求当前高校德育关注两个重要问题:学生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
针对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学校大量补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基本常识培育民族自信感,同时也要补充现代世界发展中的相关伦理知识培育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学校应注重人格教育和信念教育。
以高尚人格为道德支撑做出的选择,必定高于其他选择;以坚定的道德信念为选择标准,则使个体在道德上摆脱他人和戒律的羁绊而达到真正自由的境界。
在当代高校道德教育转型的时期,培育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成果与否,已经成为高校德育成果与否的根本标准。
(二)通过比较、融合、选择,引导学生价值共识的建构。
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多元化,但是社会要和谐发展,需要的是文化和价值多样性和有序性的统一。
青年学生在道德认识、选择、判断方面,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需要高校和教师进行道德价值引导,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这些核心价值观念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共识。
因此,高校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引领构建核心价值共识时,高校要明确遵守以下原则:首先,确立明确的道德教育方向和目标,必须紧跟国家意识这面旗帜,跟着旗帜走才不会误入歧途。
其次,提升加大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优势。
通过培训会议、提升学历、能力培养等方面,建立健全教师的综合素质。
最后,明确学校和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做到责任到人,有章可循。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文化之间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多种多样的价值信仰体系在生活世界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多样性的尊重和宽容的心态,避免他们走向价值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三)革新传统德育方式,确立民主、对话的教育方式。
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决定了高校道德教育既要尊重文化与价值多样性,又要负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
一个有活力、有生机的时代文化,必须建立在求同存异基础上,既要承认文化之间差异,又要扩大价值共识,寻找共同的交汇点,构建民众共同接受的价值观。
这就决定了高校在德育方式上要革新旧的灌输式教育,代之以民主、对话的教育方式。
首先,不以文化霸权来压制其他文化,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大家在自由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听取他人意见,打破封闭状态,形成和谐共生文化。
其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下,以开放心态接受学生出现的道德选择。
多元背景下,学生在不违背共同价值的前提下,有自主选择道德价值的权利。
再次,在使用引导工具上,大胆采用新的科技方式,利用互联网、自媒体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立体引导模式。
最后,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产生于实践,最终回归实践检验。
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通过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带来的新变化,注意到在这种变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相应对策,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灵魂。
[1]周肖兴.文化的多元性与德育创新[J].新东方,2006(8)[2]何芳川.21世纪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戚万学.多元文化背景中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J].人民教育,2011(22)[4]宋晔,赵丽萍.后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论[J].教育科学研究,2009(8)[5]何中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困境及其出路[J].烟台大学学报,2004(2)[6]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作者简介】张君(1981—),女,湖北仙桃人,硕士,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三农”问题研究。
(责编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