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课件总结1细胞与环境
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课件

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外界环境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即直接从水中获得养料和O2,将CO2等代谢废物直 接排到水中。
组成我们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 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这些细胞直接生活 的环境是什么呢?
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根底的液体
18
②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 说就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
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 尿道、生殖道、各种外分泌腺等是 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部 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 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稳固练习
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
表述正确的选项是C( )
淋巴:在淋巴管 内流动的液体, 又叫淋巴液
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请思考:
1.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 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 是什么?
淋巴+组织液、血浆+组织液
左右锁骨 下静脉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的关系图
血浆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90%
10%
16
2、以下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C〕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17
3、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局部,据图答 复〔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②_组__织_细__胞__; ④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组_织__液__;①表示在毛细 血管内的__血__浆__;③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___淋_巴__液__。〔2〕以上① ﹑ ③ ﹑ ④合称 _细_胞__外___液,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 境,故称__内__环_境__。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课件总结1细胞与环境

第一部分1.生命的基本特征u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v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功能;w生命过程具有自组装的能力;x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y生物对外界环境具有应激和适应性z生物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确保生命系统的稳态{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的历史。
一、细胞学说核心点: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组成的现代“细胞理论”1.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3.所有的细胞在化学组成上非常相似4.细胞所需的能量和组成成分是在细胞内产生的5.细胞是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经细胞分裂而产生6.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7.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二、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细胞表面均具有脂蛋白体系构成的细胞膜;2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3所有的细胞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4所有的细胞都是一个处理、加工、合成生物大分子和进行能量代谢的生化工厂;5所有生物体的细胞可以进行分裂增殖。
三、原核细胞1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没有核膜和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分化的细胞器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2古细菌与真细菌古细菌在形态结构、代谢和能量转换同原核细胞相似,但在遗传信息加工,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真核细胞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四、真核细胞1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大小组织形式代谢细胞器2真核细胞的组成特征与结构真菌、植物与很多原生生物都有细胞壁不同生物的细胞壁组分不同:纤维素、几丁质等及其他辅助成分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1)细胞膜真核细胞内的区域化区域化的结果就是细胞器的形成(2)细胞器由膜包裹的细胞结构。
也被接受的是:亚细胞水平上的结构功能单位(3)细胞核遗传、代谢与细胞功能的控制中心组成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核纤层染色质核小体染色体核仁核基质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组蛋白和DNA组成核小体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遗传结构装置和基因表达的比较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遗传信息量小大基因组n 2nDNA 环状、裸露DNA 线形、染色体重复序列罕见大量存在内含子无有RNA聚合酶一种复合体三种:polⅠ、Ⅱ、ⅢDNA复制无明显周期性有明显周期性(S期)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先转录(核)后翻译(质)加工与修饰无有复杂的加工过程表达调控操纵子形式多层次、多环节3真核基因表达在不同层次上的调控(1)光面内质网sER 脂类合成与转运粗面内质网rER 蛋白质合成与转运粗面内质网中合成的多数蛋白都被糖基化 1 寡聚糖整合到蛋白质上 2 包括可溶性分泌蛋白和膜蛋白3位点在天冬酰胺酸的NH2基团(N-linked)膜脂是在ER形成的脂肪酸经过多种酶促反应在膜上的形成脂类磷脂转移因子在磷脂双层形成中的作用(加入新的脂分子加入新的膜组分)(2)游离的和膜附着的核糖体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内所需蛋白,主要为可溶性蛋白,也包括一些细胞器的膜蛋白膜附着合成可溶性分泌蛋白和细胞膜膜蛋白进入到内质网The signal hypothesis (信号假说)背景:在游离核糖体中的合成的蛋白不进入内质网;而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形成的蛋白进入到内质网为什么?在ER上合成的蛋白质,起始合成的数个氨基酸(称为信号多肽)被ER识别而转运到ER内部,信号多肽再被蛋白酶切掉。
《普通生物学》课件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形态,如圆形、椭圆形、柱形等。它 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组成,其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 ,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功能与代谢
总结词
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代谢过程复杂且有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详细描述
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这些功能通过一系列 的代谢过程实现,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等,这些过程需要酶的参 与,并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详细描述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 关系,如某些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竞争关系 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有限资源 ,可能导致其中一方或双方生存受到威胁;捕食关系 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这种关系普遍存在 于食物链中;被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成为另一种生 物的食物,也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发展历程
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到分子生 物学的转变,每一次的突破都为人类认识生命带来了新的视 角。
前沿领域
目前生物学的前沿领域包括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神经科 学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为未来的生物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PART 02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总结词
细胞的形态多样,结构复杂,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REPORTING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总结词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详细描述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基本方式,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则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最终 产生生殖细胞。
普通生物学的全部课件

件•绪论•细胞与细胞器•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目录•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绪论生物学的定义与分支生物学的定义生物学的分支包括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对生物体及其生命现象的直接观察,描述和记录生命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法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对生物体或生命现象进行干预和操作,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生物种类或不同生命现象的比较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而揭示生命现象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生物学01近代生物学02现代生物学03细胞与细胞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03020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某些低等生物或特殊情况下采用的细胞分裂方式,不经过纺锤丝的形成和染色体的变化。
减数分裂遗传与变异连锁与交换定律描述了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连锁关系和交换现象。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了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
伴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现象,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等。
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的来源与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与进化遗传漂变01自然选择02基因流0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的证据与理论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等。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物种,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等,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生物组成和生态功能。
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差异,这种差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保障。
高中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ppt课件

讨论1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 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液:对于任何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 根底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3〕
细细 胞胞 内外 液液
〔1/3〕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 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察看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
血
白细胞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
食物
外 界 消化系统 环
血液循环
循
血浆 组
体 内
境
环
织
细
中 O2
系
的 物
呼吸系统 CO2
统
液
胞
淋巴
质
皮肤、泌尿系统
淋巴循环
尿素等
练一练
1、血浆中的水来自 A 组织液 C 淋巴、组织液
〔 D〕
B 血浆、消化道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2、以下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C 〔 〕
3.温Na度2H:P3O74OC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组
织
液
毛细血管
淋巴管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 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
体
食物
空气 气体
消
化
营养
循 营养
系 统
物质
物质
环
淋巴 血浆
呼 O2 系 O2 吸
代 谢 终 产
系 CO2 统
物
CO2
O2
组织 营养物质 细 液 胞 代谢终产物
CO2
3、内环境中不含
〔〕
A
A 血红蛋白
B 尿素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超精华版

字体颜色及其意义――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一般重要――一般――不很重要――不重要清华大学考研部分科目复习提纲(普通生物学)[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22 更新时间:2004-1-2 编辑:rider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生命和生物科学重点: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学习生命科学如何学习生命科学第二章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1.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2.细胞的基本共性(重点)3.原核细胞( procaryotic cell)与真核细胞(eucaryotic cell)3.1 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遗传结构装置和基因表达的比较 (我的总结,Powerpoint中的答案:)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3.2 原核细胞:比较古细菌与真细菌最小最简单的细胞3.3 真核细胞3.3.1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重点)3.3.2 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各组分的主要功能(重点)细胞骨架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细胞外基质概念与动物细胞细胞连接的类型、功能分泌性蛋白合成的信号肽学说,细胞内蛋白质分选(分选途径)(重点)3.3.3 细胞膜生物膜的功能概述,细胞膜的功能概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特点(重点)(我的总结,Powerpoint中的答案:)物质的跨膜运输(重点)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载体蛋白)与被动运输(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钠钾泵(动物细胞)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质子泵(植物细胞)间接消耗ATP的协同运输内吞与外排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3.3.4细胞增殖与周期调控(重点)细胞周期的生化事件与检验点(checkpoint),Checkpoints的主要作用细胞的有丝分裂(mitosis)与减数分裂:比较、分期、染色体变化(重点)植物与动物胞质分裂的比较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概念、特征、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决定”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干细胞(stem cell)的概念与特征癌细胞的特征、癌基因(oncogenes)与抑癌基因3.3.5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比较细胞凋亡的普遍性和生物学意义主要名词概念:细胞:核小体、核仁、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紧密连接、间隙连接、桥粒、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转分化(thansdifferentiation)第三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1. 新陈代谢的类型:自养型与异养型: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2. 生物催化剂—酶: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ATP与生命活动4. 光合作用(重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特别是功能定位)、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5. 生物氧化(特别是功能定位)(重点)概念与特征、糖酵解与发酵、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产生ATP的统计6. 图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联系(重点)主要名词概念:代谢:光反应、暗反应、C3植物、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普通生物学ppt完整版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包括生态位分化、协同进化和中性理论等。生态位分化使得不同物种能够在同一生境中 共存,协同进化促进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适应,中性理论则认为物种的形成和灭绝是随机的,与生物 个体的适应性无关。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措施和策略
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 进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类福祉具有重要 意义。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 药品和工业原料等,同时也是地球生态 系统稳定和正常运转的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科学。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动 态系统。
生态位和物种多样性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 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 态系统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恢复力。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 定律,这些规律揭示了生物性状在遗 传过程中的传递方式和特点。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通 过编码蛋白质或RNA等产物来影响生 物的表型。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通过复 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将遗传信息 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变异及其来源
变异的类型
观察法
通过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行为等进行直 接观察,获取生物学信息。
实验法
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研究生物体的生理 、生化等过程。
比较法
通过对不同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不同部位的 比较,揭示生物体的共性和差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36张)

3. 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 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 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 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 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 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 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 图 1-2 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 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 分。
思考与讨论1
1.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 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 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 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浆的化学成分
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等)
血浆
代谢废物(尿素等)
气
体(O2、CO2等)
调节物质(胰岛素等)
注意: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成分并非完全相同,血 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多,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 的含量较少。
思考:白细胞、呼吸酶、血红蛋白是否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
如何区分内环境成分呢?
化学成分
血浆中含 较多的蛋 白质,而 组织液和 淋巴中蛋 白质含量 很少
相同点
都属于细 胞外液, 共同构成 人体内环 境,基本 的化学成 分相同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细胞外液=内环境
动脉端毛细血管壁
血浆
静脉端毛细血管壁
淋巴
直接回流
组织液
毛
单细
向淋
渗 透
巴 管 壁
项目
生存环境
单细胞生物 水环境中
普通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的相互作用。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01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
育、繁殖等产生影响。
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02
生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会通过繁殖多代以及迁徙等方式来适
应环境,从而形成适应性进化。
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03
生物的多样性是环境变化的结果,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的生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的多样性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 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 生态农业、加强法制建设等。
03 细胞与细胞器
变异及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导致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变异
。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引起的变 异,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 易位等。
环境因素
如物理因素(射线、温度等)、化 学因素(化学物质、药物等)和生 物因素(病毒、细菌等)均可引起 生物变异。
分子生物学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揭示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和演化历程 ,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
遗传多样性
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遗传多 样性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各种挑战。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生物进化的成果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
遗传物质的基础与基因工程
1 2 3
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PPT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 疗等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
康复与保健
康复锻炼、中医保健、心理调 适等是促进疾病康复和保持健
康的重要措施。
04
生态与环境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1 2 3
生物多样性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 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染,恢复生态系统健康。
环境污染预防
03
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05
生物技术实践
微生物培养与应用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通过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方法,将目标微生物从混合微生 物群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培养。
微生物的计数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 定量测定。
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 体等,分工合作完成细
胞生命活动。
细胞增殖与分化
01
02
03
细胞增殖
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 增多。
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 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 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 异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 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细胞工程技术与应用
01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酿酒工艺
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再经过蒸馏、陈酿等工艺 加工成各种酒类。
面包制作
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松软,同时产生有机酸和 酒精等风味物质。
酸奶生产
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产生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使牛奶凝固并赋予酸 奶特有的口感和风味。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16张)

-7-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8-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目标导航
Z D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一二三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1.渗透压 (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 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2)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K+在维持细胞内 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2.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波动。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酶的活性来影响代谢。
-11-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二三
目标导航
Z D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物质 类别 O2
CO2
转移途径
相关系统 最少穿膜层数
肺泡→肺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毛细 呼吸系统 血管→组织液→组 循环系统 织细胞
与 O2 的转移途径相 循环系统
反
呼吸系统
(通过肺泡细胞)2 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 层+(进出红细胞)2 层 +(进组织细胞)1 层=9 层(若被利用,则再加上 进线粒体 2 层,共 11 层);若 CO2 运输不经红 细胞,则相应减少 2 层膜
高中生物课件-1细胞生活的环境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C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内的血浆 D.膀胱内的尿液
2、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D)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中 B、牛奶被引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 D、胰岛素被注射入皮下组织中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C )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
思考: 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是细胞外液吗?
不是
思考与讨论:
1. 组织液、血浆和淋 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 系?
2.能不能说全身的细 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
淋巴
在淋巴管 内流动的 液体。
淋巴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直接 生活的环境
毛细淋巴管盲端示意图
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 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液:体内的液体
体液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胰蛋白酶
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
(1)只能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成分 (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
尿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 常考:白细胞、血红蛋白、呼吸酶、H2O2酶、载体 蛋白、泪液、消化液等。
高中生物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课件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 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主要成分
三种细胞外液关系 相似性:成分相近; 区别:组织液和淋巴
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概括地说,细胞外 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 液,类似于海水。
毛细血管壁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注意:内环境与细胞外液含义相同
从细胞角度看——细胞外液 从人体角度看——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血 浆
组
织 液
组织液生成与
淋 巴
回流示意图
构建模型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所组成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体内 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
尿的形成
呼 吸 系 统
呼吸 系统
呼吸系统
back
消 化 系 统
血 液 循 环 系 统
排 泄 系 统
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
7、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响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C 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1.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1〕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微粒数目。
溶质 微粒越多
溶液 浓度高
对水的 吸引力大
渗透压 越高
〔2〕影响因素:主要与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1.生命的基本特征u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v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功能;w生命过程具有自组装的能力;x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y生物对外界环境具有应激和适应性z生物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确保生命系统的稳态{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的历史。
一、细胞学说核心点: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组成的现代“细胞理论”1.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3.所有的细胞在化学组成上非常相似4.细胞所需的能量和组成成分是在细胞内产生的5.细胞是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经细胞分裂而产生6.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7.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二、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细胞表面均具有脂蛋白体系构成的细胞膜;2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3所有的细胞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4所有的细胞都是一个处理、加工、合成生物大分子和进行能量代谢的生化工厂;5所有生物体的细胞可以进行分裂增殖。
三、原核细胞1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没有核膜和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分化的细胞器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2古细菌与真细菌古细菌在形态结构、代谢和能量转换同原核细胞相似,但在遗传信息加工,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真核细胞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四、真核细胞1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大小组织形式代谢细胞器2真核细胞的组成特征与结构真菌、植物与很多原生生物都有细胞壁不同生物的细胞壁组分不同:纤维素、几丁质等及其他辅助成分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1)细胞膜真核细胞内的区域化区域化的结果就是细胞器的形成(2)细胞器由膜包裹的细胞结构。
也被接受的是:亚细胞水平上的结构功能单位(3)细胞核遗传、代谢与细胞功能的控制中心组成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核纤层染色质核小体染色体核仁核基质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组蛋白和DNA组成核小体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遗传结构装置和基因表达的比较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遗传信息量小大基因组n 2nDNA 环状、裸露DNA 线形、染色体重复序列罕见大量存在内含子无有RNA聚合酶一种复合体三种:polⅠ、Ⅱ、ⅢDNA复制无明显周期性有明显周期性(S期)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先转录(核)后翻译(质)加工与修饰无有复杂的加工过程表达调控操纵子形式多层次、多环节3真核基因表达在不同层次上的调控(1)光面内质网sER 脂类合成与转运粗面内质网rER 蛋白质合成与转运粗面内质网中合成的多数蛋白都被糖基化 1 寡聚糖整合到蛋白质上 2 包括可溶性分泌蛋白和膜蛋白3位点在天冬酰胺酸的NH2基团(N-linked)膜脂是在ER形成的脂肪酸经过多种酶促反应在膜上的形成脂类磷脂转移因子在磷脂双层形成中的作用(加入新的脂分子加入新的膜组分)(2)游离的和膜附着的核糖体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内所需蛋白,主要为可溶性蛋白,也包括一些细胞器的膜蛋白膜附着合成可溶性分泌蛋白和细胞膜膜蛋白进入到内质网The signal hypothesis (信号假说)背景:在游离核糖体中的合成的蛋白不进入内质网;而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形成的蛋白进入到内质网为什么?在ER上合成的蛋白质,起始合成的数个氨基酸(称为信号多肽)被ER识别而转运到ER内部,信号多肽再被蛋白酶切掉。
(3)高尔基复合体由一系列的嵴和小泡组成,细胞中数目不等功能:多糖合成, 糖基化,糖基剪切,蛋白质、脂类分选与运输(1)高尔基体参与的蛋白质运输分选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细胞外侧(2)高尔基体参与的多糖的代谢合成与寡聚糖的加工——多糖的主要合成位点糖基化, 在丝氨酸、苏氨酸或羟基赖氨酸的羟基上加一个寡聚糖寡聚糖的加工(4)溶酶体大小形状各异单层膜内呈酸性,含多种酸性水解酶酸性水解酶消化细胞碎片或生物大分子及及体外摄入颗粒,消化的分子被细胞利用,残余排除植物与真菌的液泡是一种溶酶体进入溶酶体降解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吞噬、内吞、及自噬(5)线粒体组成外膜内膜膜间腔嵴基质具有环状DNA, 核糖体,D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功能: 线粒体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6)叶绿体外膜内膜膜间腔基质类囊体基粒具有环状DNA,核糖体,D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功能: 光合作用, 储存营养;并且核苷酸碱基,大部分氨基酸和所有脂肪酸的合成(在动物细胞,这些在细胞质中合成)(7)过氧化物酶体组成: 单层膜含高浓度氧化酶功能: 进行氧化作用, 脂肪酸的降解:每次产生两碳的乙酰辅酶A特殊的过氧化酶体—乙醛酸循环体仅存在于植物中通过乙醛酸循环可将脂肪酸转为碳水化合物(8)细胞骨架(1)三种细胞骨架类型(根据蛋白质的组成成份)细胞微管: 微管蛋白肌动蛋白丝: 肌动蛋白中间纤维丝:多种多样,依纤维丝不同而不同(1) 肌动蛋白丝直径5-9nm 细胞形态、细胞迁移、肌肉收缩(2) 细胞微管直径25nm 细胞器定位、细胞内运输、细胞分裂、细胞运动(3) 中间纤维丝直径10nm 机械支撑、抗压力胁迫(9)中心粒和中心体9个三联体细胞微管排列的桶状结构通常成对以直角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在高等植物及某些原生动物中不存在与周围的蛋白质一起形成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微管的组织中心,参于纺锤体的形成,调控细胞分裂.参与纤毛的形成(10)真核细胞鞭毛或纤毛细胞表面突出的由细胞微管形成的细胞结构两种类型:不动和运动的在中心粒上组装形成功能细胞运动、细胞分裂、信号传导、动物发育第二部分一、细胞膜1.生物膜的功能与结构组成功能-分界与通透性屏障功能的组织区域化运输细胞间的通讯信号传导结构组成-脂双层跨膜蛋白内部蛋白网络外部蛋白和糖脂膜脂主要组份:磷脂胆固醇糖脂其他(只有动物细胞含胆固醇)脂双层的形成:形状、双亲特性( Shape, Amphipathic nature:a polar end and a non-polar end)糖脂和糖蛋白:糖仅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糖链与细胞识别有关膜上碳水化合物富集的区域,称糖萼膜蛋白的特点、功能及其与膜的结合方式:特点-糖基化,漂移性,大的蛋白质复合体功能-运输酶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识别细胞粘连附着于细胞骨架结合的形式: 直接与膜相连脂类介导的蛋白质介导的2.生物膜的特点(1)生物膜的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是磷脂双分子层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流体膜脂的流动性(脂双层的流动性取决于它的组成成分,特别是脂肪酸链长度和不饱和性大小)、膜蛋白的运动性(膜蛋白的侧向运动受4种方式的限制)(2)生物膜两侧不对称性-糖脂只在外侧;磷脂:内外层种类和数量不同(3)流动不均一性--膜的分区现象脂筏富含鞘磷脂、胆固醇和某些膜蛋白,形成微区,参与信号传导及运输作用冰冻蚀刻技术–研究细胞膜结构的技术3.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形式-扩散膜蛋白协助的运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1).扩散作用扩散速度取决于浓度差,分子特性(大小,疏水性)细胞的渗透作用–水的扩散作用高渗等渗低渗超低渗(指外界浓度高低)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动物泵出离子,植物有刚性细胞壁,原生动物定期排出水分(2).膜蛋白协助的运输-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蛋白质介导的需要能量的运输,浓度从低到高–主动运输蛋白质介导的不需要能量,而靠浓度梯度驱动的运输–被动运输1'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被动运输多数通道蛋白只让无机离子通过,故称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的特点:选择性;门控的;速度快离子通道的门控方式-电压化学机械2'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1"被动运输-和运输物结合,通过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转运2"主动运输又有三种-偶联运输ATP驱动的运输光驱动的运输偶联运输:Na+和葡萄糖的结合是协作性的,即一方的结合促进另一方的结合ATP驱动的运输:Na+梯度的作用-营养运输到细胞调控pH 渗透平衡,保持细胞体积钙泵真核细胞质膜或内质网膜;使细胞内Ca保持低浓度质子泵植物、真菌、细菌细胞质膜,利用质子梯度驱动膜转运光驱动的运输(3)大分子大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1'内吞: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胞饮作用:内吞液体或溶质,形成较小的内吞小泡(100纳米左右)吞噬作用:吞噬较大的颗粒、或微生物或死细胞,形成较大的内吞泡(大于0.25微米)-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2'胞吐作用:逆过程与恒持性分泌、调节性分泌有关二、细胞连接-细胞间或细胞-基质间的接触部位形成特殊的连接结构, 称之细胞连接依功能分为三种类型:屏蔽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1.屏闭连接:将相邻的质膜紧密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细胞的另一侧。
具有封闭(阻止可溶性物质的扩散)、隔离(将上表皮细胞的游离端与基底面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相互隔离)和支持功能。
紧密联结是屏蔽连接的主要形式,存在于脊椎动物的上皮细胞。
2.锚定连接: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相连的结构,连接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
1'中间纤维有关的:桥粒(细胞间)半桥粒(细胞与基质)桥粒:铆接相邻细胞,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
相邻细胞间形成的。
主要分布在承受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心肌中2'肌动蛋白有关的:粘着带(细胞间)粘着斑(细胞与基质)粘着带: 呈带状环绕细胞,位于紧密连接下侧粘着斑: 位于细胞与基质之间3.通讯连接类型:间隙连接胞间连丝间隙连接:通过小分子转运,实现代谢物共享、信号传递。
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组织,缝隙直径为2-4纳米。
基本单位为连接子,有6个相同或相似蛋白组成一个通道。
分子量小于1000的分子可通过,如蔗糖, cAMP等胞间连丝:植物细胞间,形成共质体;通讯作用。
通道直径为20-40纳米,中间有一个胞间管,允许分子量小于800的分子进出,但运输是受到调控的。
第三部分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两个能量转换器官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生命的基本活动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3.生物氧化——细胞主要的获能方式(1)生物氧化是指糖、脂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生物氧化的特点:(1)发生在生物个体中,有多种酶的参与和调控;(2)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体温、生理pH);(3)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包括电子转移和质子的转移;(4)能量的释放是逐步的,并以ATP的形式储存和传送。
(3)动物细胞生物氧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 生物大分子转变为小分子,胞外进行2. 小分子转变为乙酰辅酶A, 大部分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3. 乙酰辅酶A 参与柠檬酸循环, 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能量(糖、脂肪及部分氨基酸都在线粒体中降解为乙酰辅酶A)(4)生物氧化以糖为代表的过程1'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降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净产生2个分子的ATP和两个分子的NADH,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需要O2,维持细胞基本能源供应的形式,也是生物进化中古老的代谢途径2'柠檬酸循环(或克氏循环或三羧酸循环) 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在细胞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最后共同途径3'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终导致发生氧化磷酸化(1)线粒体内膜的三种蛋白复合物起着电子传递和质子泵的作用(2)电子能量逐步降低,电子传递复合物的还原势逐步升高,易得到电子(3)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均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质子驱动力:跨内膜的电位梯度和质子浓度梯度氧化磷酸化的一般机制——细胞产能的化学渗透偶联学说:电子传递时释放的能量使传递链中的蛋白质复合体将质子由内膜的内测通过主动运输到达外侧,造成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外高内低,但质子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只有通过ATP合酶的质子通道才能进入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