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意义
s t o n e s ,b l a d d e r l o c a t i o n s a n d u p p e r u r i n a r y t r a c t o b s t r u c t i o n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r e re a g l nd a u l a r c y s t i t i s o f u l t r so a n i c i ma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u l r t a s o u n d c a n b e u s e d a s p r o c e d u r e a n d d y n a mi c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g l a n d u l a r c y s t i t i s p r e f e r r e d c h e c k me t l l 0 d .
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意义
湖南省荣军 I Kb  ̄ ( 4 1 0 1 1 9 ) 刘桐 秀
【 摘 要 】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证实 的 5 7 例腺性 膀胱炎 的超声 图像 , 并 与膀胱癌的鉴别诊 断。结果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 c T 、 活体组织检查等
5 7 例腺性膀胱 炎 中, 弥漫型 4 6 例, 乳头 型 7
s h a 41 01 1 9 ,C h i na
L I U T o n g - x i u .R o n g J u n Ho s p i t a l o fHu , m P r o v i n c e ,C h a n g -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是膀胱增生性病变, 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声像图表现酷似膀胱肿瘤。

为提高对本病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回顾性总结经超声诊断,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资料完整15 例腺性膀胱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5 例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男10 例, 女5例, 年龄30〜65岁。

病程1〜9年,临床表现均有尿频、尿急、尿痛。

血尿12 例,排尿不畅8 例,全部病例均作 B 超检查及膀胱镜检、活检及病理证实。

使用西门子Prima 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 适度充盈膀胱, 于耻骨联合上方多方位, 多角度扫查, 并常规扫查双肾及盆腔。

2 结果本组15 例腺性膀胱炎, 超声诊断符合11 例、确诊率73.3%。

误诊4例, 误诊率26.3%。

15例腺性膀胱炎依据增生的程度和病灶范围、大小与膀胱壁的关系, 声像图分为 3 种类型。

(1)结节型4 例, 误诊2 例,误诊为膀胱肿瘤。

本型声像图表现膀胱侧壁及三角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 呈结节状, 团块状, 向腔内突起, 回声稍强,边界清楚,基底部较宽,周围膀胱壁稍增厚,不光滑。

(2)乳头型8例,误诊2例,声像图表现膀胱壁增厚,局部呈乳头状, 息肉状突起, 呈实性中强回声, 边缘不规则, 基底较宽大, 病变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多见。

(3)弥漫增厚型3 例,声像图表现膀胱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黏膜粗糙不平, 常累及整个膀胱壁,膀胱腔变小,其中1例厚达 1.5 cm, 回声稍强,可见散在分布细小囊性暗区。

3 讨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的增生性改变, 具体病因不明, 多数认为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

膀胱上皮受慢性刺激后基底细胞呈灶性增生形成细胞巢,并向固有层生长称为Brunn 巢, 进而巢中心部退化而形成囊腔, 为囊性膀胱炎, 最后腔内柱状上皮形成,即为腺性膀胱炎[1] 。

囊性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病变不同的阶段,常累及膀胱颈及膀胱三角区, 亦可累及整个膀胱黏膜或双侧输尿管末端而引起双肾积水。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CT影像学区分表现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CT影像学区分表现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影像表现、CT影像学区分及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1、病因腺性膀胱炎是由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

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在结石、感染、梗阻、泌尿系置管、肿瘤等因素的慢性刺激下,粘膜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芽,跟着上皮芽的移行细胞向下增生,达到粘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von Brunn细胞巢)。

2、病理von Brunn细胞巢:移行上皮收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Brunn巢常见于膀胱三角区,发生率可以高达85-95%。

von Brunn细胞巢突入基底膜,其中心细胞分化→囊性膀胱炎;囊壁表层细胞再化生为柱状上皮并产生分泌,形成了真正的腺体→腺性膀胱炎→腺癌。

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过程。

3、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并发膀胱结石。

抗感染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应考虑腺性膀胱炎。

4、临床分型膀胱镜检分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影像分型:草坪状增厚型、弥漫增厚型、结节隆起型、混合型。

5、影像表现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颈部、输尿管开口。

隆起性病变(宽基底、病灶边缘光滑)或膀胱壁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密度相似;膀胱外壁光滑,可伴输尿管壁受累增厚;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特点有:宽基底、轻度强化、病灶边缘光滑、膀胱外壁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膀胱癌1、病因病理。

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以下几点:(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

色氨酸的异常代谢产物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3-羟-2-氨基苯乙酮、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能直接影像到细胞的RNA和DNA的合成。

腺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腺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腺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一般资料】男性,65岁,农民【主诉】间断性尿频,尿频,尿痛半年余【现病史】约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当时以为是前列腺增生,口服前列康片和消炎药进行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半年来,上述症状间断出现,为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前列腺增生”收住院,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家族无遗传病史。

【查体】T:36.6℃,P:76次/分,R:18次/分,BP:130/8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对称,眉毛无脱落,眼睑无水肿,眼球活动自如,结膜正常,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对称无畸形,未见异常分泌物,唇无发绀,咽无充血,扁桃腺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外侧约2cm,叩诊心界无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下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前列腺增生。

膀胱镜检查:腺性膀胱炎。

【初步诊断】腺性膀胱炎【鉴别诊断】根据症状,膀胱经检查结果,诊断明确。

无需鉴别。

【诊治经过】入院后给予抗前列腺增生,膀胱镜下电灼烧治疗,局部给药等【临床诊断】腺性膀胱炎【分析总结】此患者症状,病史,治疗过程,及膀胱镜检查,对的腺性膀胱炎诊断,给你电切,局部给药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CT和HR表现与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CT和HR表现与鉴别诊断

G () 首先报 道 的一种 膀胱粘 膜增 生性疾 C 是发 生于 膀胱粘 膜 下 固有 层 的病 状 钙化 灶 。2 侵犯 及转 移:膀胱 癌 病 , 临床 上 较 少 见 。确 切 病 因 不 变 ,所 以我 们 推 断 其 表 面 的 线 可 有盆 腔淋 巴结转 移及膀 胱肌 层及 腺 明 , 多数 学 者 倾 向 于 移 行 上 皮 化 样 强 化 为 局 部 的膀 胱 粘 膜 。但 病 外 膜层 的侵 犯 。 性膀 胱 炎病灶 位 生 学 说 ,认 为 : 正 常 膀 胱 粘 膜 是 变 处 的膀 胱粘 膜 为什 么会 出现 明显 于 粘膜 下 层 ,不侵 犯 肌 层 及 外膜 , 没 有 腺 体 存 在 的 ,但 是 在 结 石 、 的线 样 强 化 , 可 能 提 示 局 部 上 皮 所 以膀胱 外膜 光滑且 无盆 腔淋 巴结 感 染 、梗 阻、泌 尿 系置 管 、肿 瘤等 增 生 活 跃 ,血 供 增 加 。 这 一 征 象 肿 大 。 3 增 强扫 描 : 胱 癌增 强 后 () 膀 . 因素 的慢 性刺 激下 , 膜 上皮 增生 有 待 于 进 一步 研 究 。2 腺 性 膀 胱 扫描 膀胱 肿瘤 常有较 明显 的增 强效 粘 形 成上 皮 芽 , 着 上皮 芽 的移行 细 炎 与 其 它 肿 瘤 并存 现 象 :He S 应 。而腺 性膀 胱 炎 由于病 灶 区是 腺 跟 Yn 1 1年 )通 过 对 1 膀 胱 粘 体组 织 , 9 8例 1 其增 强 效果 并不 明显 。 胞 向下 增 生 ,达到粘 膜 固有 层而 形 ( 9
成 移 行上 皮 巢 ( y n B u n 细 膜 活检及 手术 切 除标 本 的病理 检 查 即 o rn
膀 胱 息 肉 或 乳 头 状 瘤 : 结 节
胞 巢 ) O r n 细 胞巢 突 入基 发 现 3 %的腺性 膀 胱 炎和肿 瘤 同时 隆起 型 的 C 。M r B u n t 0 G需 要与 膀 胱 息 肉及 乳 引。该组 病 例 中 1 % ( / 1 头状 瘤 等 良性结 节相 鉴 别 , 胱 息 9 42 ) 底 膜 ,其 中心 细胞 分化 ,就 形成 了 出现 膀

腺性膀胱炎的应影像学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应影像学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应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索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

方法对24例经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CT及静脉尿路造影(L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尿路刺激症状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22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11例,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黏膜粗糙3例。

18例行B超检查,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IVU检查 15例,其中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证实。

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境域。

结论腺性膀胱炎易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CT及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62-02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国外统计发病率在0.1%-1.9%之间。

自1899年Sterok首次报道以来,陆续有文献报道,不少作者认为是癌前病变,易于膀胱癌混淆。

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1989年12月到1988年3月共24例经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病例。

其中男18例,女性6例。

发病年龄22-84岁,平均50岁、22例行膀胱镜检查,18例行B超检查,15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检查,CT扫描在GE Hispeed ADV SYS CT 机上进行,作盆腔膀胱区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层距10mm病变部位用5mm层厚、层距,并作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

结果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其中全程肉眼血尿9例,终末血尿和镜下血尿各1例;尿频、尿急,尿痛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其中15例经腹手术治疗,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2例未作手术治疗、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复发。

2、膀胱镜检查:22例行膀胱镜检查,病变发生于膀胱颈部6例,侧壁5例,三角区4例,输尿管开口4例,三角区及输尿管开口2例,底部1例、膀胱镜下见菜花和乳头样改变11例,表现为菜花或接乳头样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病变,周围黏膜正常;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表现为黏膜水肿或形如葡萄水泡;黏膜粗糙3例,表现为黏膜不光滑,小丘样隆起。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健康大视野
2 0 1 1 年 6 月 第6 期 胱 炎 的超 声 诊 断 分 析
杨 晓丽 林 玉姣 王兰 沈 阳 市第五人 民 医院( 辽宁 沈阳 1 1 0 0 2 3 )
【 摘要 】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 炎的声像 图及 其彩 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 。方法 本 组 1 5 例 腺 性膀胱 炎患者 中, 手术证 实 9例 , 5 例膀胱镜 活检 证实, 超声误诊 1例。1 5例均病理证 实。结 果 结节型 4例 , 乳 头型 4例 , 弥漫 型 7例。其共 同点和特 点 : ①病 变发生 在膀胱粘膜层 , 不侵袭肌层 , 与膀胱壁 强回声界 限清晰 , 膀胱壁 完整 , 无破 坏。结 节型和乳 头型 回声 中等或稍 强, 回 声偏 实性 , 内部未
1 . 2 方法 应用仪器为 A u 4及 A l o k a S S D一1 7 0 0彩色 多普勒超 声诊断仪 , 探头频率 3 . 5—5 . 0 MH Z 。检查前 适度充盈膀胱 , 患者
3 . 5 膀胱肿瘤 : 具有典型 的腺性 膀胱 炎的声像 图特征表现时 , 依
平卧位 , 作膀胱常规多切面 、 多方位 扫查 , 仔 细观察病 变大小 、 形 态、 回声 , 与膀胱壁关 系 、 血流显示情况 。
清晰 , 结 节无声影 , 不随体位 变化而移动 。 2 . 3 弥漫 型 : 本 型 7例 。5例位 于膀胱 三 角 区, 2例 位于侧 壁 。
据壁增厚 , 内可见蜂 窝状或囊泡样 回声 显示时 , 比较容易 与肿瘤 区别 。对声像 图不典型 的腺 性膀胱 炎病 变 , 应 多方 面进行 比较 : ①二维超声表现腺 性膀 胱炎 病变 局 限于粘 膜层 , 回声 呈 中等 回 声或稍高 回声 , 肿瘤 病变 浸润 肌层 , 或 伸展 至膀 胱外 , 造成 膀胱 壁层次结构紊 乱 , 连续 性 回声 中断 的特 征 , 内部 回声 多 呈 高 回 声 。②腺性膀胱炎病 变扁平 , 基底 宽 , 表 面粗糙不平 , 可单发 、 多 发或弥漫分布 , 腺性膀胱炎多发 结节呈 簇状或 片状 排列不 同 , 膀 胱癌者散在分 布 , 而 肿瘤 大 多为单 发 较局 限 , 呈 菜花状 , 基 底宽 窄不一 , 向膀胱 壁 浸润 者瘤 体 基底 界 限不 清 , 层次 结构 消 失紊 乱 。③较 大病 变或 弥漫 型 中 出现无 回声 区 , 后 方有 回声增 强效 应, 此种类型易于诊断 , 且与肿瘤 区分开来 , 但结 节型 、 乳头型病 变特 异性 表现 不够明显 , 很难 与肿瘤 区分 , 需 借助膀胱 镜或其他 检查 。④彩色 多普 勒超 声检 查 : 腺性 膀 胱炎病 变 内部未见 血流 信号 , 或可见静脉血 流信 号 , 血 管与 膀胱 壁平行 , 膀 胱肿瘤 内可 见 明显血 流信 号 , 血 管从 基底部 呈树 枝 状垂 直向肿 瘤 内部 及周 边伸 展 , 且多为动脉频谱 。⑤ 腺性膀 胱炎临床 上为伴有 尿频 、 尿 急、 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 而且病 程较长 , 常有 下尿路梗 阻、 感染 等慢性刺激 因素 ; 而肿瘤常表 现元痛性 血 尿, 且少有 膀胱刺激症

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改变探讨

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改变探讨
维普资讯
现代 医药卫生 20 0 2年第 1 8卷第 4期 表2 输 卵管通畅 度与盆腔 疾病的关系 【 . 例 %
指征 , 只能通过腹腔镜手术确诊 。 电视暄腔镜 手术视角佳 , 且有 放大作 用 ,对子宫 直肠窝、骶 韧带及 阔韧带后 叶病 灶容易 发
现 所 以腹腔镜手术 已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金标准。同
时, 可在腹腔镜下手术 清脒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 , 达到在微创
2 3 1 慢性 盆腔炎 、盆腔 牯连者 9 . . 4例术 中先行 镜下美 兰输 条件下诊断与治疗 同时进行。
卵管通液术 , 计输卵 管通 畅情 况。对输卵管通 畅者仅行牯连 估 松解术 ; 对输 卵管 远端 不通 者在镜下松解牯连并行输 卵管伞扩
妇产科杂志 , 】 ,6 2 :0 2o 1 ( ) 10 (0
【 】 H vvY. rsenE Dig o t a aoe p r r n 2 o a Hon ti an si p rso yi pi ya d c[ n ma scn ayifrit s tReodGetr 19 , 59 :3 eo d r eti JAsi p r t .9 8 1 ( )5 7 n ly s e
张术或造 口术 . 术后在通美兰 以确定恢复通畅 ; 对部分输卵管
由于婚 前性行为 、 避孕失 败、 意外怀孕 、 优生等原因 , 育 生 前人工流产( 包括药物流产) 者近年显著增多 , 同时由于性意识 的开放 , 殖道炎症发病率明显增多 , 生 导致术后慢性盆腔炎、 盆 腔粘连 引起输卵管梗阻是继发不孕的主要 病因 , 原发不孕的第 二 为原 困 。本组 资料提 示生 殖道 炎症 占继 发 不孕 的 5 .% 36
【 】 杨燕生 , 3 郝敏 . 用腹 腔镜研究子宫 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 系 . 生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分型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分型
it tretp sbsdo o orp y 2 a iaypou eac (y 。 aiayo oy osh p rl i f n e al no he e ae nsn ga h : 2p pl r rtb rn e tp I) p pl r rp lpu y epa ao nrw l y l e l s i o yt 4 tb rua rtb rne t e U) oa sieh prlsao brua rt d f n e al fcs;6 f s;2 u ec l pou ea c (y ,f l sv y epai rt ec l por e o nrw l o yt c r p c ma u r ud i
T G i n ig,L U Z i n ON Ja qn I h c g,C IJe A h a g u o A i ,F N S u n y e.
D p r n f t s u d,Jn u e p e SHo ptl ih a 3 1 0 ,C i a e at t r o n me o Ul a i h a P o l ’ s i ,J u 2 0 0 hn a n
1 资料与 方法
12 方法 .
型 : 型 : 头 增 生 型 2 例 , 胱 内壁 呈 乳 头 状或 息 肉样 增 生 ; 型 : l 乳 2 膀 I I 结节 增 生 型 2 4例 , 胱 内壁 局 限性 增 生 膀 呈 团块 状 或 结 节状 隆起 ;I 型 : 弥漫增 生肥 厚 型 6 ,膀胱 壁 呈节 段 性 或 弥漫 性 增 生肥 厚 , 累及 整 个膀 胱 I I 例
Me o s T e oo r h ucm so 5 a e t wt g d l s t i n s y h aoorp ya dpoe y t d h n ga i ot e f 2pt n i a u c ti d g oe b r n g h n rvdb h s p c o i s hl n a y is a r d u s a c s c p n a o g e n ye t se t e , eut Ff —t o ae w t g n u s t a ed ie yt o e dp t l yw r aa zdr op c vl R s l iy w ss hl d l c ti c nb i d d s a ho e l e r i y s t c a a y is i r v

腺性膀胱炎b超检查

腺性膀胱炎b超检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腺性膀胱炎b超检查
导语:众所周知,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疾病都会发生在人们的身上,来自生活的不同阶段,很多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体,那么久而久之就
众所周知,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疾病都会发生在人们的身上,来自生活的不同阶段,很多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体,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引发腺性膀胱炎,这种疾病往往虽说没有危害,可是在上厕所的时候感觉到小便疼痛,会尿出血等等的现象,那么腺性膀胱炎B超方法检查是怎样的呢!
B超是诊断腺性膀胱炎首选的检查方法,可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

由于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在B超图像上均表现为膀胱隆起性病变或增厚,所以两者不易鉴别。

腺性膀胱炎的B超改变为:
①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及头部,其次是输尿管口及膀胱側壁。

②结节性隆起和局部增厚仅限于膀胱壁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两层层次模糊毛糙,不侵及肌层,与肌层间有较明显的线状分界。

③病灶基底宽,表面较光滑,膀胱壁完整,
④病变部位膀胱壁无僵硬感,周围膀胱壁常呈弥漫性肥厚,结构层次尚可辨认。

⑤较大病灶内有时出现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甚至出现囊泡状表现,病变后方无回声增强效应,无明显衰减。

⑥病变处增生血管多与膀胱壁平行,分布稀少,彩色多普勒有时可见点状血流,多为静脉频谱,偶可测及动脉频谱。

⑦腺性膀胱炎的膀胱外膜层光滑且无盆腔淋巴结肿大。

在以上的文章当中了解到了腺性膀胱炎B超,通过B超的检查方式。

腺性膀胱炎临床误诊误治1例报告

腺性膀胱炎临床误诊误治1例报告

腺性膀胱炎临床误诊误治1例报告标题:腺性膀胱炎临床误诊误治1例报告摘要: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膀胱炎,由于其临床症状与其他类型的膀胱炎相似,容易被误诊和误治。

本报告介绍了一例腺性膀胱炎的误诊误治情况,提醒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注意该疾病的特点和误区。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误诊;误治引言:腺性膀胱炎是一种以膀胱的阻塞和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中年女性。

由于其症状与其他类型的膀胱炎相似,容易被误诊和误治。

对于该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病例报告:一名46岁女性患者因持续性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患者自述这些症状已持续半年,曾多次就诊于其他医院,但未能缓解。

既往病史中未发现明显相关疾病。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膀胱区无明显异常,腹部触诊无压痛。

尿液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多,尿培养结果为阴性。

经尿道镜检查发现膀胱黏膜粗糙,并有部分黏膜慢性炎症。

初步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膀胱炎,予以抗生素治疗和膀胱镇痛药物治疗。

但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进一步检查中,我们进行了腹部超声检查,并发现膀胱壁呈不规则增厚,结合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在外科会诊后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患者随后接受了腺性膀胱炎的相应治疗,包括尿道扩张术和波尔卡氏腺切除术。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讨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膀胱炎,其症状与其他类型的膀胱炎相似,容易被误诊和误治。

在本例中,患者对抗生素治疗和膀胱镇痛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提示初步诊断可能存在误诊。

腺性膀胱炎的确诊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相关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尿培养、膀胱镜检查和腹部超声等。

在治疗方面,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结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膀胱炎,容易被误诊和误治。

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提高警惕,注意该疾病的特点和误区,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0T12:12:04.2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0期作者:艾珺佼[导读] 结论CT检查操作简单、快捷,无创,能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对早期腺性膀胱炎的发现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性表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永州 425000)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进行超声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超声和CT在患者病灶表现上,比较相似,但CT对病灶形态的判断上,显著优于超声(P<0.05),超声检查 80.0%(32/40)病灶乏血液供应,增强CT检查93.3%(28/30)轻度强化。

超声、CT 及超声联合CT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42.9%、38.1%、47.6%,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检查操作简单、快捷,无创,能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对早期腺性膀胱炎的发现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性表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

关键词:CT诊断;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腺性膀胱炎属于一种不多见的粘膜增生性病变,可能会发展成为膀胱癌,现代化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病理科医生对腺性膀胱炎这一疾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社会上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通过CT对腺性膀胱炎进行诊断同时对膀胱癌进行鉴别、诊断能够起到重要的应用作用[1]。

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29-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2.1)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偶尔可见患者尿液中产生尿液样的物质。

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一般来说患有膀胱炎是比较难以发现的,等待症状表示的严重了才会感觉到,比如说出现了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而且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被误诊出,出现了泌尿综合症,其实呢,很有可能就是患有腺性膀胱炎,那么对于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是怎样的呢?如何来进行检查。

疾病诊断
1.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

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资鉴别。

2.间质性膀胱炎为痛性膀胱炎,表现有日夜尿频,在膀胱充盈时有剧痛,排尿后减轻为其特征性症状。

耻骨上、膀胱区有明显疼痛,触及饱满的膀胱,并有压痛,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鉴别。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尿液化验可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红细胞和蛋白。

中段尿培养有大肠埃希杆菌或其他细菌生长。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检查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内占位性病变,但难以与膀胱肿瘤鉴别。

2.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对明确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膀胱镜下的特点为:①好发于膀胱颈口、三角区,膀胱颈口以3~9点处为主。

②乳头状物表面光滑。

几乎无血管长入。

③不呈浸润性生长。

3.静脉肾盂造影少数病人显示肾输尿管积水。

在上面的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以及检查的方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症状尽早治疗,以免会造成病情更加危害更加严重,朋友们要多注意了。

腺性膀胱炎的症状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症状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症状及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膀胱刺激因素引起膀胱黏膜腺上皮化生所引起良性病变。

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各种理化因素炎症、梗阻慢性刺激下,局部粘膜组织演变成腺上皮,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尿道综合症。

据最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约4%的患者几年后演变为膀胱癌。

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好发部位为三角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下方。

镜下病变部位粘膜充血、米粒大小的透明囊性或乳头状隆起。

病理表现尿路上皮增生深及膜固有层以下形成Brunn巢,其内出现缝隙或形成分支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腺性膀胱炎精确诊断膀胱炎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慢性膀胱炎出现,所以急性膀胱炎的诊断显的尤为重要。

那么,急性膀胱炎的诊断是怎样的呢。

急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的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男性较易发生,由尿道上行感染最为常见,亦可从肾脏下行至膀胱。

2、发病突然,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脓尿。

3、单纯之急性膀胱炎常无全身症状,如有发热、腰痛则表示有肾盂肾炎并发。

4、体检:(1)耻骨上膀胱区有压痛。

(2)并发肾盂肾炎者腰部或肋脊角有叩击痛。

(二)实验室检查1、新鲜中段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增加。

2、尿沉渣涂片染色镜检有细菌存在。

3、中段尿普通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类型。

菌落计数>10万/ml。

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属,其次为葡萄球菌。

(三)膀胱炎精确检查膀胱炎的检查1、尿路造影:慢性膀胱炎表现膀胱容积缩小膀胱边缘毛糙或不规则。

膀胱炎的检查2、B超表现:膀胱腔缩小膀胱壁普遍增厚。

膀胱炎的检查3、CT表现:慢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壁广泛不规则增厚膀胱缩小和内外缘不光滑坏疽性膀胱炎还可见膀胱内气体盆腔内炎性渗出液。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疾病,其病因复杂,诊断难度较大。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文将介绍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

CT影像特征膀胱壁增厚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膀胱壁显著增厚。

一般来说膀胱壁厚度超过3mm 即可视为增厚,但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膀胱壁厚度可达10mm以上。

此外,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显影剂弥散现象腺性膀胱炎的影像中可以观察到显影剂弥散现象,即显影剂弥散至膀胱壁外。

这是由于膀胱炎症引起的血管渗漏或浸润导致的。

此外,在增强扫描后,在膀胱壁增厚区域也可呈现出明显的弥散性增强。

溃疡和息肉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可以观察到膀胱壁的溃疡和息肉。

其中,溃疡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直径多在1cm以内。

息肉则呈现为突出的、光滑的小突起,其内部常由柿饼状变性的黏液所填充。

结石和血块由于腺性膀胱炎引起的长期刺激及炎症反应,容易形成结石或者血块。

在CT 影像中可见膀胱内部出现多个点状高密度灶,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常伴有强烈的钙质沉着。

诊断标准根据以上CT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确定腺性膀胱炎的诊断。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膀胱壁显著增厚,超过3mm。

2.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3.显影剂弥散至膀胱壁外。

4.膀胱壁增厚区弥散性增强。

5.膀胱内有溃疡、息肉、结石、血块等改变。

除上述诊断标准外,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

若病情较为明显,且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腺性膀胱炎。

若病情较轻,或者CT影像无明显特征,则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结论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观察腺性膀胱炎病变的情况,诊断准确率较高。

然而, CT检查辐射剂量较高,应当避免多次重复检查。

对于不明确的病例,则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提高对腺性膀胱炎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要点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超声诊断,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15例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资料,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分析。

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73.3%,误诊26.3%,均误诊为膀胱肿瘤。

结论:超声检查对腺性膀胱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少数病例与浅表型膀胱肿瘤鉴别困难,仍需作膀胱镜检及活检确诊。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超声显像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例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男10例,女5例,年龄30~65岁。

病程1~9年,临床表现均有尿频、尿急、尿痛。

血尿12例,排尿不畅8例,全部病例均作B超检查及膀胱镜检、活检及病理证实。

使用西门子Prim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适度充盈膀胱,于耻骨联合上方多方位,多角度扫查,并常规扫查双肾及盆腔。

2 结果
本组15例腺性膀胱炎,超声诊断符合11例、确诊率73.3%。

误诊4例,误诊率26.3%。

15例腺性膀胱炎依据增生的程度和病灶范围、大小与膀胱壁的关系,声像图分为3种类型。

(1)结节型4例,误诊2例,误诊为膀胱肿瘤。

本型声像图表现膀胱侧壁及三角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状,团块状,向腔内突起,回声稍强,边界清楚,基底部较宽,周围膀胱壁稍增厚,不光滑。

(2)乳头型8例,误诊2例,声像图表现膀胱壁增厚,局部呈乳头状,息肉状突起,呈实性中强回声,边缘不规则,基底较宽大,病变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多见。

(3)弥漫增厚型3例,声像图表现膀胱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黏膜粗糙不平,常累及整个膀胱壁,膀胱腔变小,其中1例厚达1.5 cm,回声稍强,可见散在分布细小囊性暗区。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的增生性改变,具体病因不明,多数认为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

膀胱上皮受慢性刺激后基底细胞呈灶性增生形成细胞巢,并向固有层生长称为Brunn巢,进而巢中心部退化而形成囊腔,为囊性膀胱炎,最后腔内柱状上皮形成,即为腺性膀胱炎[1]。

囊性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病变不同的阶段,常累及膀胱颈及膀胱三角区,亦可累及整个膀胱黏膜或双侧输尿管末端而引起双肾积水。

肉眼观可见乳头状瘤样型,疱疹样型,绒毛水肿型,慢性炎症型,广基蘑菇状型或尖叶状高耸的实体性物[2]。

以上病理改变是超声影像诊断的基础。

腺性膀胱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而结节型、乳头型腺性膀胱炎声像图表现与膀胱肿瘤的声像图极为相似,容易误诊。

鉴别要点,由于腺性膀胱炎局限于黏膜层,超声显示膀胱各层很重要。

腺性膀胱炎的二维声像图表现膀胱壁增厚,病灶内可见囊性细小蜂窝状回声,表面不光滑,基底较宽大。

而膀胱癌大多数单发,局限。

向腔内突起的同时侵及肌层,声像图表现膀胱肌层的连续性中断,结构紊乱。

如病变累及肌层应考虑膀胱癌或腺性膀胱炎向腺癌转变。

另外,T1期的膀胱癌和其他膀胱的良性肿瘤也局限于膀胱黏膜,两者声像图鉴别困难,常常需要依靠膀胱镜活检来确诊。

弥漫型腺性膀胱炎和慢性炎症均有膀胱壁增厚,弥漫型腺性膀胱炎膀胱的容量明显减少,是其特征,较易鉴别,但应警惕与膀胱原位癌并存。

本组15例腺性膀胱炎,超声诊断符合率73.3%,超声检查方便、经济、无损害,可重复检查,并能直观的显示膀胱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及病变处膀胱各层受侵程度及有无肾积水等并发症存在,可作为腺性膀胱炎诊断的首选方法。

对少数不典型的病例,应作膀胱镜检及活检,避免误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