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疾病,其病因复杂,诊断难度较大。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文将介绍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
CT影像特征膀胱壁增厚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膀胱壁显著增厚。
一般来说膀胱壁厚度超过3mm 即可视为增厚,但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膀胱壁厚度可达10mm以上。
此外,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显影剂弥散现象腺性膀胱炎的影像中可以观察到显影剂弥散现象,即显影剂弥散至膀胱壁外。
这是由于膀胱炎症引起的血管渗漏或浸润导致的。
此外,在增强扫描后,在膀胱壁增厚区域也可呈现出明显的弥散性增强。
溃疡和息肉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可以观察到膀胱壁的溃疡和息肉。
其中,溃疡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直径多在1cm以内。
息肉则呈现为突出的、光滑的小突起,其内部常由柿饼状变性的黏液所填充。
结石和血块由于腺性膀胱炎引起的长期刺激及炎症反应,容易形成结石或者血块。
在CT 影像中可见膀胱内部出现多个点状高密度灶,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常伴有强烈的钙质沉着。
诊断标准根据以上CT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确定腺性膀胱炎的诊断。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膀胱壁显著增厚,超过3mm。
2.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3.显影剂弥散至膀胱壁外。
4.膀胱壁增厚区弥散性增强。
5.膀胱内有溃疡、息肉、结石、血块等改变。
除上述诊断标准外,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
若病情较为明显,且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腺性膀胱炎。
若病情较轻,或者CT影像无明显特征,则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结论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观察腺性膀胱炎病变的情况,诊断准确率较高。
然而, CT检查辐射剂量较高,应当避免多次重复检查。
对于不明确的病例,则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2例
检查
。
患者
,
1 ,B
超 表 现 为膀 胱 三 角 区 偏
,
左 侧 后 壁 可 见 菜 花 样 占位病 变 边 缘 毛 糙 内 部 回 声 均 匀 基
,
为腺 性 膀 胱 炎 镜 下 见 粘 膜 上 皮 下 多 数 的 腺 巢 部 分 腺 巢 中
,
,
底 宽 截 面 大小 约
,
,
3 2c
.
m
X
1 3c
.
m
BS
a
,
e
t
l a
,
M R I i n f e ta l
:12 2
n e c r o l~s
y [J
] J o u rn
异 常 数 据 资 料 分析 [ J ]
74
.
.
中 国 医 学 科 学 院学 报
2 0 0 8 ,3 0
:6 9
—
f Ma gn
e
tic
]: ~
Oi l a lf c e l
Im
g i n g 2 0 0 6 ,2 4
2
例 膀 胱 镜检 分
,
例 均行
,
B
超 及 膀胱 镜下 取 病理 行 细胞 学 检查
MR
1
例行
别 表 现 膀 胱 粘 膜 弥 漫 性 分 布 的 水 肿 与 滤 泡样 改 变 病 灶 呈 菜
花 样 或结 节 样 突 起 周 围 黏 膜 正 常 ;膀 胱 镜 下 活 检 病 理 诊 断
,
CT
检查
1
例行
;
左 肾及 左 侧 输 尿 管 内多 发
央有 腺 腔 形 成 被 覆
,
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一般来说患有膀胱炎是比较难以发现的,等待症状表示的严重了才会感觉到,比如说出现了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而且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被误诊出,出现了泌尿综合症,其实呢,很有可能就是患有腺性膀胱炎,那么对于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是怎样的呢?如何来进行检查。
疾病诊断
1.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
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资鉴别。
2.间质性膀胱炎为痛性膀胱炎,表现有日夜尿频,在膀胱充盈时有剧痛,排尿后减轻为其特征性症状。
耻骨上、膀胱区有明显疼痛,触及饱满的膀胱,并有压痛,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鉴别。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尿液化验可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红细胞和蛋白。
中段尿培养有大肠埃希杆菌或其他细菌生长。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检查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内占位性病变,但难以与膀胱肿瘤鉴别。
2.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对明确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膀胱镜下的特点为:①好发于膀胱颈口、三角区,膀胱颈口以3~9点处为主。
②乳头状物表面光滑。
几乎无血管长入。
③不呈浸润性生长。
3.静脉肾盂造影少数病人显示肾输尿管积水。
在上面的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以及检查的方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症状尽早治疗,以免会造成病情更加危害更加严重,朋友们要多注意了。
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0T12:12:04.2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0期作者:艾珺佼[导读] 结论CT检查操作简单、快捷,无创,能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对早期腺性膀胱炎的发现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性表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永州 425000)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进行超声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超声和CT在患者病灶表现上,比较相似,但CT对病灶形态的判断上,显著优于超声(P<0.05),超声检查 80.0%(32/40)病灶乏血液供应,增强CT检查93.3%(28/30)轻度强化。
超声、CT 及超声联合CT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42.9%、38.1%、47.6%,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检查操作简单、快捷,无创,能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对早期腺性膀胱炎的发现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性表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
关键词:CT诊断;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腺性膀胱炎属于一种不多见的粘膜增生性病变,可能会发展成为膀胱癌,现代化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病理科医生对腺性膀胱炎这一疾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社会上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通过CT对腺性膀胱炎进行诊断同时对膀胱癌进行鉴别、诊断能够起到重要的应用作用[1]。
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29-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2.1)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偶尔可见患者尿液中产生尿液样的物质。
腺性膀胱炎CT影像表现分析。
腺性膀胱炎CT影像表现分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悟。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腺性膀胱炎是由Von limberk(1887 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疾病。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炎性病变,是一种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其过程为上皮增生凹入成Brunn巢,其内出现裂隙,形成分支状、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与此时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故称之为腺性膀胱炎。
大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存在恶变可能,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
腺性膀胱炎患者如果出现腺瘤样增生病变,应高度怀疑恶变可能,腺性膀胱炎伴非典型增生和细胞结构紊乱是癌变的征兆。
病因: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疾病有关。
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等位置较易发生。
分型:根据膀胱镜下病变形态将腺性膀胱炎分为4种类型1、乳头状瘤样型;2、滤泡状或绒毛状水肿型;3、慢性炎性反应型;4、黏膜无显著改变型。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等一系列症状。
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输尿管口周围多见。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病变位于三角区者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在膀胱颈部者多有排尿不畅、下腹不适感、严重者有排尿困难症状;病变累及输尿管开口者可引起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等腰部不适症状;病变范围较广泛者多出现血尿;合并有膀胱结石者可有尿流中断等表现。
CT影像表现:现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CT资料。
探讨其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第一例,男性,44岁,反复下腹胀,伴肉眼血尿,入院。
第二例,男性,40岁,因小便不适1月余,门诊B超提示膀胱占位,入院。
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表现与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表现与鉴别诊断
陈明旺;郭永梅;江新青;魏新华;黄云海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年(卷),期】2012(10)4
【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搜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资料,全部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检查。
结果草坪状增厚型11例,弥漫型5例,结节隆起型3例,混合型2例。
结论腺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草坪状或弥漫性的膀胱壁增厚,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重视腺性膀胱炎和其它膀胱肿瘤合并存在的可能,增强扫描对于膀胱内多灶病变的定性有重要的价值。
【总页数】4页(P70-73)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作者】陈明旺;郭永梅;江新青;魏新华;黄云海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4.3
【相关文献】
1.增强CT鉴别诊断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 [J], 撒惠珺;刘齐
2.增强CT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崔永军;王小琦;郎丽丽;李楠
3.增强CT在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艾菲热·艾力;巴图尔·吐尔地
4.增强CT在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艾菲热·艾力;巴图尔·吐尔地
5.腺性膀胱炎的MSCT表现与鉴别诊断 [J], 张虎;马德晶;邹雪雪;张强;秦东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腺性膀胱炎30例的CT影像特征分析
有 l例 曾误诊 为肺 水 肿 。② 含 铁 血 黄 素沉 着 症 : 者 患
痰或 胃液 内有 含 铁 血 黄 素 细 胞 , 鲁 士 蓝 反 应 阳性 。 普 ③肺 泡癌 : 程发展 迅 速 , 像 表现 为双肺 弥漫 性结 节 病 影
病灶 , 以中下野 内中 带 密集 , 尖 及外 围较 少 为 特征 。 肺
微 细改 变 , 时 易 发 现 肺 大 泡 、 气 肿 及 肺 不 张 等 改 同 肺 变 】 。有 文 献 报 道 MR 对 P P有 较 高 诊 断 价 值 , I A 在 T 1及 T 2加 权 像 上 均 呈 高 信 号 的 特 征 性 表 现 。 , 。 但 MR 价 格 昂贵 , 有 较 多禁忌 , I 且 因此不作 为 常规检 查手 段 。x线 和 C T在 P P检 查 中均 具有 一 定 的特 征性 表 A 现, 可作 为 P P的常规 检查 方法 。 A 2 3 鉴别 诊 断 . P P应 注 意与 以下疾 病 鉴别 : 肺 泡 A ① 性肺 水肿 : 像学 表 现 变 化 快 , 有 心 、 影 多 肾疾 患 。本 组
科 学 技术 出 版 社 ,0 0 2 3 2 0 :4 .
⑤ 检查 随访病 变形态 学 特 征 在短 期 内不 发 生 改 变 ; ⑥ 无空洞形 成 、 窝状 改 变 、 巴 结肿 大 、 腔 积 液 和 明 蜂 淋 胸 显 实 变 等 。 本 组 8例 均 具 有 以 上 影 像 学 表 现 。 HR T可显示 小 叶问隔增 厚及 肺 小 叶 内密 度增 高 影 等 C
2 2 影像 表现 .
根据 P P的病变 分布 x线 表 现 可 分 A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影像学表现
4 讨 论
血的发生率与尿激酶剂量 大小成正 比。文献报道应
早期内瘘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患者脱水量 用 尿 激 酶 导 致 出 血 的 基 础 剂 量 为 > x 0 /g1 们 5 1Uk ̄ 我 2 。 5万 U左 右 尿激 酶 进行 溶 栓效 果 确切 , 可 避 还 过多出现透析后低血压 ; ②透析后内瘘压迫用力过大 应 用 2 或时间过长 ; 由于呕吐 、 ③ 腹泻等失液造成有效循环 免加 大剂 量 造 成 严 重 并 发 症 的发 生 。MWH 为 抗 凝 L 血量下降 斤【 近年来 , 等” 。 有学者应用纤维蛋 白溶酶如 剂 , 也有 出血 的风险 , 两者联合应用更易 出血 , 因此 链 激 酶 、尿 激 酶及 组 织纤 维 蛋 白溶 酶 原 激 活剂 注射 要 掌 握 好 溶 栓 时 间 、 物 剂 量 、 法 、 应 证 和 禁 忌 药 方 适
3 6例 患 者 共 行 溶 栓 治 疗 4 2次 ,成 功 3 6例 次 用度> 0 与血浆蛋 白很少结合 , 9, 半衰期长达 4 6 , ~h (57 )一 次 成 功 率 9 .%(43 )未 成 功 6例 次 每 日只需 1 2 我们应用尿激酶联合 L WH治疗 8. , % 44 3 /6 , ~ 次。 M
排螺旋 C T机 , 扫描 ,:/层厚 5 m, 1 51 组织 学特 征为黏 rn ’巢 即黏 膜 上
对 比剂采用北陆公 司生产 的碘海醇 , 0 g m , 3 m I L 用 皮 向下 增 生 ,到 达黏 膜 固有 层 而形 成 移行 上皮 巢 ) 0 / 、 量 1 m /g . L 体重 , 5 k 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 , 注 小囊和腺体 , 并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3 ] 。 射流率 3 Us动脉期延迟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 3s 3 腺性膀胱炎的 C 表现 腺性膀胱炎好发 于膀 m , 0, . 2 T 静 脉期延 迟 时 间为 注射 对 比剂后 8s其 中 3例患 者 胱 颈 口及 三 角 区 , 累及 输 尿 管 口。 组 1 0, 不 本 3例 中 1 1
腺性膀胱炎的CT和HR表现与鉴别诊断
G () 首先报 道 的一种 膀胱粘 膜增 生性疾 C 是发 生于 膀胱粘 膜 下 固有 层 的病 状 钙化 灶 。2 侵犯 及转 移:膀胱 癌 病 , 临床 上 较 少 见 。确 切 病 因 不 变 ,所 以我 们 推 断 其 表 面 的 线 可 有盆 腔淋 巴结转 移及膀 胱肌 层及 腺 明 , 多数 学 者 倾 向 于 移 行 上 皮 化 样 强 化 为 局 部 的膀 胱 粘 膜 。但 病 外 膜层 的侵 犯 。 性膀 胱 炎病灶 位 生 学 说 ,认 为 : 正 常 膀 胱 粘 膜 是 变 处 的膀 胱粘 膜 为什 么会 出现 明显 于 粘膜 下 层 ,不侵 犯 肌 层 及 外膜 , 没 有 腺 体 存 在 的 ,但 是 在 结 石 、 的线 样 强 化 , 可 能 提 示 局 部 上 皮 所 以膀胱 外膜 光滑且 无盆 腔淋 巴结 感 染 、梗 阻、泌 尿 系置 管 、肿 瘤等 增 生 活 跃 ,血 供 增 加 。 这 一 征 象 肿 大 。 3 增 强扫 描 : 胱 癌增 强 后 () 膀 . 因素 的慢 性刺 激下 , 膜 上皮 增生 有 待 于 进 一步 研 究 。2 腺 性 膀 胱 扫描 膀胱 肿瘤 常有较 明显 的增 强效 粘 形 成上 皮 芽 , 着 上皮 芽 的移行 细 炎 与 其 它 肿 瘤 并存 现 象 :He S 应 。而腺 性膀 胱 炎 由于病 灶 区是 腺 跟 Yn 1 1年 )通 过 对 1 膀 胱 粘 体组 织 , 9 8例 1 其增 强 效果 并不 明显 。 胞 向下 增 生 ,达到粘 膜 固有 层而 形 ( 9
成 移 行上 皮 巢 ( y n B u n 细 膜 活检及 手术 切 除标 本 的病理 检 查 即 o rn
膀 胱 息 肉 或 乳 头 状 瘤 : 结 节
胞 巢 ) O r n 细 胞巢 突 入基 发 现 3 %的腺性 膀 胱 炎和肿 瘤 同时 隆起 型 的 C 。M r B u n t 0 G需 要与 膀 胱 息 肉及 乳 引。该组 病 例 中 1 % ( / 1 头状 瘤 等 良性结 节相 鉴 别 , 胱 息 9 42 ) 底 膜 ,其 中心 细胞 分化 ,就 形成 了 出现 膀
腺性膀胱炎的应影像学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应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索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
方法对24例经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CT及静脉尿路造影(L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尿路刺激症状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22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11例,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黏膜粗糙3例。
18例行B超检查,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IVU检查 15例,其中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证实。
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境域。
结论腺性膀胱炎易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CT及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62-02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国外统计发病率在0.1%-1.9%之间。
自1899年Sterok首次报道以来,陆续有文献报道,不少作者认为是癌前病变,易于膀胱癌混淆。
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1989年12月到1988年3月共24例经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病例。
其中男18例,女性6例。
发病年龄22-84岁,平均50岁、22例行膀胱镜检查,18例行B超检查,15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检查,CT扫描在GE Hispeed ADV SYS CT 机上进行,作盆腔膀胱区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层距10mm病变部位用5mm层厚、层距,并作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
结果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其中全程肉眼血尿9例,终末血尿和镜下血尿各1例;尿频、尿急,尿痛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其中15例经腹手术治疗,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2例未作手术治疗、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复发。
2、膀胱镜检查:22例行膀胱镜检查,病变发生于膀胱颈部6例,侧壁5例,三角区4例,输尿管开口4例,三角区及输尿管开口2例,底部1例、膀胱镜下见菜花和乳头样改变11例,表现为菜花或接乳头样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病变,周围黏膜正常;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表现为黏膜水肿或形如葡萄水泡;黏膜粗糙3例,表现为黏膜不光滑,小丘样隆起。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及MR表现
9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5月 第21卷 第05期 总第163期【第一作者】陈 炯,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学。
E-mail:*********************【通讯作者】丁 可,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学。
E-mail:Clinical and MR Manifestations of Cystitis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9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Y. 2023, Vol.21, No.05 Total No.163图1A~图1F 男,41岁,解肉眼血尿10余天,膀胱三角-颈部局部黏膜扁平状增厚并结节样隆起(结节增厚型),T 2WI稍高信号,DWI(b=1000)稍高信号,ADC值约1.4×10-3mm 2/s,TIC为渐增型,膀胱外壁光整。
图2A~图2F女,69岁,尿潴留,宫腔大量积液,膀胱右前壁见局部小结节样隆起(结节型),T 2WI稍高信号,DWI(b=1000)等信号,ADC值约1.52×10-3mm 2/s,TIC 为渐增型,膀胱外壁光整。
3 讨 论3.1 概述3.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CG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3-4]与感染、结石、梗阻等慢性刺激有关,也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变应原、代谢毒性物质、激素分泌紊乱有关[5]。
CG是一种病理学概念,目前多认为CG发展和形成是由移行上皮—单纯增生—Brunn’s 芽—Brunn’s巢—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一个渐变的过程。
3.1.2 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但无特异性,本组3例为解肉眼血尿,2例为前列腺增生相关症状,1例为宫腔大量积液引起尿潴留,1例无自主不适、体检超声发现膀胱病变。
3.1.3 CG与肿瘤之间的关系 目前仍存在争议,有文献报道[6-9]CG可发展为膀胱腺癌(bladder adenocarecinoma,BA),而膀胱癌主要为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其次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不足2.0%为BA [10-11],而BA多为转移或其他肿瘤浸润,极少为原发,提示CG转化为BA的可能性极低。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王伟;杨昕【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31)008【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关病理特征.方法:对11例经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MRI、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5例,尿路刺激症状6例,排尿困难4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10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5例,水肿与滤泡样改变3例,粘膜粗糙2例.行IVU检查8例,其中6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或MRI 检查证实.11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复发,均经病理证实.结论:腺性膀胱炎病理组织学改变特征是粘膜固有层中存在Brunn′s巢和腺体.MRI、CT检查能发现病变,IVU能发现部分病变,MRI或CT检查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首先考虑本病.其易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总页数】3页(P1052-1054)【作者】王伟;杨昕【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694.3【相关文献】1.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刘世忠;冀宾;庄楠;郑则钦;吴雄娟2.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2例 [J], 梁俊兰;韩慧敏;王清涛3.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 [J], 刘思宽;李爱华;左晓明;吴文美;陆鸿海;张峰;李威武;方炜;张炳辉4.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 [J], 莫小春;周玮;董吉顺5.肝细胞癌影像诊断的"术"与"道"——影像技术与病理特征 [J], 魏毅;叶铮;蒋涵羽;曲亚莉;张韵;陈婕;魏鸿;姚杉;宋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腺性膀胱炎的C T影像分析
腺性膀胱炎的C T影像分析发表时间:2013-08-27T14:07:38.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黄小青[导读] 而腺性膀胱炎病灶内为腺体组织,增强CT值平均提高13Hu,密度与周围正常膀胱壁相似。
黄小青(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桐乡 314500)【摘要】目的提高对腺性膀胱炎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例经膀胱镜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的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回顾分析其CT表现。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膀胱镜 CT【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176-02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
CG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由于膀胱镜检查的普及和病理医生对其认识的加深,临床报告例数逐年增加。
有报道认为该病的发病率为1%[1]。
现将8例腺性膀胱炎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般资料本组8例,男7例,女1例,男女比例为 7:1;年龄31~85岁,平均64岁。
以膀胱镜活检或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证实为CG者为纳入标准,其临床症状表现较多且无特异性;1.2螺旋CT的检查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l6排螺旋CT,采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
病人取仰卧位。
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63mA,5mm层厚/层距,螺距(pitch)=1.0。
2 结果8例患者的CT表现如下:①病变部位:膀胱三角区1例,左后侧壁1例,整个膀胱壁6例;②病变范围及大小:6例为膀胱壁广泛增厚,其余例为1-2cm范围的局限性病灶;③形态:6例表现为膀胱壁广泛增厚、边缘光滑;1例表面光滑的扁丘样病灶,1例呈菜花样结节影④密度:平扫CT值22~54Hu,平均28HU,增强后CT值26~69Hu,平均49HU,增强前后CT值相差21HU;3 讨论3.1 病因及好发部位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明确。
腺性膀胱炎影像诊断
膀胱结核
• 膀胱结核多继发于肾结核,少数由前列腺 结核蔓延而来,膀胱结核多与泌尿系结核 同时存在。
• 早期病变为炎症、水肿、充血和溃疡,晚 期发生膀胱挛缩。病变累及输尿管口发生 狭窄或闭锁不全,致肾、输尿管积水,肾 功能减退。
• 临床症状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脓尿、 血尿、低热、乏力、消瘦等。
早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后期伴周围浸润与远处转移
• 膀胱结核:膀胱挛缩;陈旧病灶可见钙化;常伴有肾脏及输尿 管结核
•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损伤,膀胱增大,壁增厚伴憩室
腺性膀胱炎(CG)
•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CG)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呈 肿瘤样表现的膀胱黏膜增生性良性病变。
• 既往认识部分临床分型可能具有癌变倾向,因此也称之为 癌前病变。
• 任何年龄可见,患者主要以尿急、尿路梗阻、尿频等慢性 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
• CG最常发生于膀胱三角区和颈部。
年龄 发病部位 影像学表现 临床表现 增强扫描
腺性膀胱炎
任何年龄
膀胱癌
中老年
三角区、颈部
后侧壁、三角区
壁增厚>5mm,外壁 表面不光整,内部可
较光滑,内部可有囊 见液化坏死或钙化,
性灶
可侵犯肌层
无症状/轻度尿路刺激 肉眼血尿,晚期肿瘤 侵犯周围,盆腔淋巴 结肿大
强化不明显
明显强化
慢性膀胱炎
• 主要与弥漫型腺性膀胱炎鉴别 • 膀胱壁广泛增厚,但是一般厚度<5 mm • 一般不伴有囊变和钙化 • 慢性膀胱炎的膀胱粘膜表面毛糙高低不平,膀胱
顶针膀胱,27岁男性,泌尿系结核。 轴位增强CT,可见膀胱不规则且 容量很小(白色长箭头),这是由于 膀胱壁严重的纤维化及挛缩,导致 膀胱呈顶针样。
5例腺性膀胱炎的CT征象分析
·影像医学研究·SYSTEMS MEDICINE系统医学系统医学2019年2月第4卷第3期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特殊的膀胱炎类型,此种疾病比较少见,但是有研究发现,最近几年来,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1]。
由于此种疾病缺乏临床特异性,加上患者经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导致极易被误诊或者漏诊。
近年来,随着检查技术的成熟以及病理组织的广泛应用,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也有研究人员证实,腺性膀胱炎发生移行细胞癌的风险比较高,导致腺性膀胱炎成了膀胱癌的癌前病变[2]。
为了对腺性膀胱炎的CT 征象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该次研究选取了5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对其均行螺旋CT 检查。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5例在该院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
该组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病理检查被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
该组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7.23±3.24)岁。
1.2方法检查人员对该组患者均行螺旋CT 平扫及增强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该院EMOTION 16排螺旋CT 扫描仪对患者全腹部进行扫描检查,将扫描仪上的各项参数按照见表1。
表1扫描仪的各项参数设置对患者先行平扫,从患者的下腹部至上腹部进行扫描。
然后对患者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将扫描仪的参数调整为:层厚为3mm ,电压130kV ,管电流240mAs,螺距为1,层间距3mm。
并给患者静脉注射80mL/kg 碘海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358)非离子型对比剂,以3mL/s 的速率匀速推注。
分别在注射后的25~30s 扫描动脉期,60~90s 扫描静脉期,120s 后扫描分泌期。
将图像传送到PACS 工作站,并对其进行管电压(kV)管电流(mAs)螺距层厚(mm)13024011.5~5DOI:10.19368/ki.2096-1782.2019.03.0995例腺性膀胱炎的CT 征象分析郭德松,李吉代文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文山663000[摘要]目的分析5例腺性膀胱炎的CT 征象。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研究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研究背景介绍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膀胱疾病,主要是由于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分泌黏液而导致,病理上表现为黏膜下的广泛腺体形成。
由于病因复杂,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表现和标志物,因此诊断起来仍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普及,人们开始关注CT在腺性膀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方法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X射线的扫描,获得人体的层面图像的无创诊断技术。
CT扫描获得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膀胱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密度等信息,为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常规CT检查常规CT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可以通过CT图像显示膀胱内部的病变及其大小、形态、密度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腺性膀胱炎的病灶在CT上表现为膀胱壁的局部增厚和膀胱内部的低密度灶,因为病灶内积聚了大量的粘液和炎性渗出液。
但是,常规CT检查对早期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并不敏感,并且在其它类型的膀胱病变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表现,因此常规CT检查并不能确定腺性膀胱炎的确切诊断。
2. CT靶扫描CT靶扫描技术是对常规CT检查的改进,它利用电脑控制的摆动X射线源和探测器,将膀胱分区进行扫描,以增加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敏感性。
CT靶扫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膀胱内部的病变区域,并且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形态和密度等特征。
但是,CT靶扫描仍然不能对早期的腺性膀胱炎进行准确诊断。
3. CT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是一种可以增加对膀胱病变区域的显示和诊断敏感性的检查方法。
在CT扫描前,一种与造影剂相似的对比剂会被注射到患者的体内,以提高CT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增强扫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腺性膀胱炎的病变,因为病变区具有高度血管化和对比度,造影剂可以被病灶积聚的黏液更好地吸收。
但是,使用对比剂也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例如过敏反应、肾功能不全等。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陆青云;赵殿辉;洪兴中;魏明永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影像》
【年(卷),期】2005(014)002
【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2例病理证实腺性膀胱炎的临床、B超、IVU、CT表现,并结合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肿块或膀胱壁的增厚,也可无异常表现.诊断依赖于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粘膜固有层存在Brunn's巢、囊和腺体,并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论肿块型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相似,对于膀胱内肿块而无膀胱外浸润患者需考虑本病可能.
【总页数】2页(P143-144)
【作者】陆青云;赵殿辉;洪兴中;魏明永
【作者单位】200070 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放射科;200070 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放射科;200070 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病理科;200070 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前列腺外苗勒氏管源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附3例报告) [J], 卞巍;高芙蓉;罗海刚;庄阜红;毛庆聪
2.肾脏交织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李浩杰;梁丽丽;李安琴;胡瑶;胡道予;李震;彭健
3.肿瘤样腺性膀胱炎及文献复习(附10例报告) [J], 袁光亚
4.继发于上神经核团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并复习文献及探讨病理机制 [J], 王雨润; 罗安琪; 李竹浩; 罗柏宁
5.完全囊变型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陈菁华;刘可夫;盛二燕;黄健;彭卫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腺性膀胱炎24例的影像学诊断
腺性膀胱炎24例的影像学诊断
刘坤
【期刊名称】《淮海医药》
【年(卷),期】2003(021)004
【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方法对24例经膀胱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临床表现、膀胱镜超声波、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尿路刺激症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22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11例,水肿与滤泡样改变8例,粘膜粗糙3例.18例行B超检查,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IVU检查15例,其中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证实.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复发.结论腺性膀胱炎易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CT及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总页数】2页(P271-272)
【作者】刘坤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CT室,23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4.3;R814.42
【相关文献】
1.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Ⅱ)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J], 陈九如
2.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诊断及价值探讨 [J], 郏格拉;张保红;赵佳林;刘建中
3.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关系及腺性膀胱炎癌变率调查 [J], 徐浩;杨华;孙根喜;;;
4.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关系及腺性膀胱炎癌变率调查 [J], 徐浩;杨华;孙根喜
5.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学特征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学特征 [J], 余跃丰;庄丁勤;方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尿系统腺性炎症CT表现
泌尿系统腺性炎症CT表现
赵磊;诺拉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6)001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泌尿系统腺性炎症的CT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关联,旨
在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率及不必要的手术计划。
方法:通过PACS系统获取临床诊断腺性膀胱炎与腺性输尿管炎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与评价,对CT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特异性征象。
结果:泌尿系统腺性炎症具有较为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可以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CT表现:病变腔壁呈线样强化,总体强化幅度不高。
腺性膀胱炎腔壁内壁平扫与增强CT表现同前者,部分病例内壁可见囊状结构。
腺性输尿管炎可表现为管腔内索状低密度重影缺损。
结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赵磊;诺拉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T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泌尿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
2.泌尿系统腺性炎症诊治(附36例报告)
3.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MSCT表现及文献复习
4.泌尿系统腺性炎症CT表现
5.99mTc-DTPA眼眶SPECT/CT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泪腺炎症的评估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导语:一般来说患有膀胱炎是比较难以发现的,等待症状表示的严重了才会感觉到,比如说出现了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而且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被
一般来说患有膀胱炎是比较难以发现的,等待症状表示的严重了才会感觉到,比如说出现了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而且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被误诊出,出现了泌尿综合症,其实呢,很有可能就是患有腺性膀胱炎,那么对于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是怎样的呢?如何来进行检查。
疾病诊断
1.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
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资鉴别。
2.间质性膀胱炎为痛性膀胱炎,表现有日夜尿频,在膀胱充盈时有剧痛,排尿后减轻为其特征性症状。
耻骨上、膀胱区有明显疼痛,触及饱满的膀胱,并有压痛,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鉴别。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尿液化验可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红细胞和蛋白。
中段尿培养有大肠埃希杆菌或其他细菌生长。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检查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内占位性病变,但难以与膀胱肿瘤鉴别。
2.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对明确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膀胱镜下的特点为:
①好发于膀胱颈口、三角区,膀胱颈口以3~9点处为主。
②乳头状物表面光滑。
几乎无血管长入。
③不呈浸润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