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资料 mini版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情感的概念1、定义⏹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与情感的产生基础不同情绪更多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暂时性、冲动性和外显性。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
(3)情绪与情感发生、发展的时间不同⏹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表现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影响。
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2)感染功能(3)调节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1、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2、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表情指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二、情绪与情感体验(一)情绪的强度(二)情绪的紧张度(三)情绪的快感度(四)情绪的复杂度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1、心境⏹心境是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
⏹心境的特点:弥散性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激情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机能将得到极大的激发。
⏹频繁的应激容易破坏身体的免疫机能,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视窗——应激的影响⏹霍姆斯和瑞(Holmes&Rahe,1967)编制了一个应激评定量表。
这个量表指出大量应激由43种不同的经历造成。
⏹霍姆斯和瑞把一年中个人所受应激事件的总和150或更高的值定为生活转折点。
如果这年的生活事件变化分值在300以上,则患病的可能性为79%。
这就是说,应激程度越大,患病的可能性也越大。
(二)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W.Wundt,1832~1920)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单选]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准确的属性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单选]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单选]“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心理测量学(五)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单选]对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具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中小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属于应用领域。
[简答]什么是临床心理学?它与咨询心理学有什么区别?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与治疗,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心理治疗。
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对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有指导方面的意义,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简答]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时应注意:(1)测验目的及适用性;(2)遵循规定的实施方法。
三、实验法[名词解释]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论述]某教师在甲班试用新的教法,在乙班用传统教法,一学期后进行比较,以验证新教法效果。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反应;2.脑的机能:大脑的作用和活动;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被称为本能的或种族的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如眨眼、吸允、呕吐反射等;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联系,引起反射的刺激是具有生物意义的无条件性刺激,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无条件反射活动为人或同一种族的动物所共有,它助于维持有机体的生存,排除危险,避免伤害,以及延续后代;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例如个体通过学习在过马路时遵守“红灯停,绿灯亮”的规则;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5、心理现象分类表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6、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由三个彼此分离且相互独立的结构组成:本我、自我、超我7、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所有的心理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强调你意识结构—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而成人心理结构的基本元素;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维特海默,科勒;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精神分析学派:佛罗伊德,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需要;8、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切活动必需参加的成分是心理组织的一部分;9、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目的性意识努力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目的性,无意识努力10、注意规律和教学一注意规律1、无意注意的规律:一是刺激的强度,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三是刺激的变化,四是刺激物的新异性;2、有意注意的规律:一是对活动任务的认识,二是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三是个体的意志努力,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二是活动的自动化;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激发学习动机,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是人认知客观世界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1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觉性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的阈限值越大,感受性就越弱,对刺激的敏感性就低,感觉阈限值越小,感受性就越强,对刺激就越敏感;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为其他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想象,兼做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一般规律是:若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使这种感觉性降低;(二)不同感觉的补偿和协作,感觉补偿是指当人在某种感觉缺失后,可以用其他感觉来补偿;(三)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3、感觉的适应性适应是由于一个稳定的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除痛觉外各种感受性都存在适应现象,适应的结果可以是感受性升高,但大多数是感受性降低;如视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14、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二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的知觉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特征;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共同命运性原则,对称性原则三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象加工处理以其做吃最佳解释说明的特征;四知觉的恒常性: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得整体的现象;大小恒常:人对客观大小的知觉不因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而改变的特征;形状恒常:人对客观形状的知觉不因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而改变的特征;颜色恒常:物体在不同波长光线的照射下不变的知觉;亮度恒常:指当照射物体表面的光线强度发生了变化,但个体对物体的亮度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方向恒常:指当我们的观察物体时,即使头部发生倾斜,仍然认为物体的方向保持不变主观:过去的知识,经验,语言,定势,期待心理等客观:对象部分之间的强度关系,对象各组成部分和属性额刺激顺序关系,对象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对象本身的特点,他人的语言指导,刺激的模式等错觉是对正常事物主观歪曲的体验,幻觉是没有现实事物刺激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15、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倾斜记忆、动作记忆记忆的手段:视觉记忆、听记忆、运动记忆、混合记忆记忆的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6、前摄和后摄抑制前摄和后摄是干扰回忆的重要方面,前摄抑制是指先学材料对回忆后学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是指后学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保持最急剧下降,然后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并逐渐稳定在某个水平上;遗忘曲线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表明人类遗忘曲线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发生,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进程逐渐变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两个重要发现:一是揭示了人类遗忘的发展进程;二是发现了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18、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1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情境因素、认知因素、个性因素、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2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比卖弄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的行为;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例的欲望;社会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它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无法度量的;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西药;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论A、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渐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B、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来其激励作用;C、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D、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E、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三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A、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偶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C、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四),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A、马斯洛过分的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价值就是一种先天的潜能,而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这种先天潜能自然成熟过程,社会的影响反而束缚了一个人的自我实现;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C、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相互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21、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线性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下的工作效率最佳;22、动机的冲突动机冲突是专指较为明显的两种动机之间的冲突,常见的动机冲突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如,冬天,有的人既怕寒冷而由不远早起,又怕因迟到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趋避冲突:是指当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冲突,又必须做出选择而产生的冲突;如“想吃粥,又怕烫”23、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24、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25、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A、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B、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C、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A、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B、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26、情绪的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27、气质和性格的区别A、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人的社会性;B、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改变,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C、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的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简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心理过程的观察和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机制。
2. 心理学的分支领域2.1.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和解释。
2.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从婴儿期到老年期,通过研究了解个体的成长和变化。
2.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探讨人类的思考、研究和记忆等认知过程,了解思维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人类如何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
2.4.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通过研究人们的行为、情感和态度,来分析个体的性格和行为模式。
2.5.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相互关系,探讨人类如何与他人互动、形成群体,并受到群体影响。
3. 心理学的重要概念3.1. 研究研究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包括条件反射、观察研究和认知研究等多种形式。
3.2.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我们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的一系列错误的思维倾向或偏见,导致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判断出现偏差。
3.3.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如外向性、神经质和开放性等,可以影响个体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3.4.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功能、情感或行为方面出现异常或困扰,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4.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研究环境和学生的研究动机。
4.3. 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关注组织和工作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提出改善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和组织发展的建议。
4.4.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个体的心身健康。
心理重点汇总 迷你版
1、心理现象的结构: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图1-1 心理现象的结构2、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首先,从物种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是物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其二,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个体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联。
再次,现代科学成就证明了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首先,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其次,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三)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发展基于上述三方面关系的考察,可将心理的实质概括为:心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头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4、无意注意的产生和发展,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4)刺激物的对比差异2、人的主观状态:(1)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2)情绪状态与精神状态。
5、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改进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有益的无意注意●关注学生的主观状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加强学生意志锻炼●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7、知觉的规律(或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8、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9、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一)科学地识记:1、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记忆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4、合理地安排记忆材料5、适当运用记忆术(二)有效组织复习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
(2)分布复习。
2、恰当地安排复习材料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的多样化(三)培养追忆的能力追忆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追忆的目的任务2、择恰当的追忆方法(四)创造有利于记忆的条件1、保持身体健康,合理用脑2、培养完善的个性10、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研究。
它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各种各样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的学习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准备好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不仅是为考试做准备,更是一种增加认知深度和扩展对人类行为的理解的好方法。
首先,要了解认知与思维。
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各种认知和思维过程、注意力、记忆、语言、解决问题和决策等。
阅读心理学的教科书或参加课堂讨论可以帮助你了解认知与思维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记忆的三个过程:编码、存储和检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知识点。
同时,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分步学习技巧和自测技巧,以加强对认知与思维方面的理解。
第二,要了解社会和文化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包括社交网络、人类群体行为、偏见、文化价值观和交流等。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可以帮助你理解人类群体行为的根源。
同样,文化心理学也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行为模式。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你可以更好地处理个人和家庭的问题,提高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了解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指,对不同年龄段人类发展的思考和研究。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不同发展阶段、认知能力的差异、社交能力的变化等,须要分析对人类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发展心理学也涉及到整个人的生命周期,包括成人和老年人的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变化过程。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差异和改变。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成年阶段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此外,还要学习动机和情感方面的知识。
了解不同人类情感的机制,包括情绪、幸福和压力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决策,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心理学还涉及到动机方面的因素,这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
总结起来,在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时,我们应该分别学习认知与思维、社会和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动机和情感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各章节复习要点第1章心理学及其应用了解:1、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心理学的学派3、心理学的功能理解:1、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心理学的性质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名词:心理学、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访谈法第2章感觉和知觉了解:1、感觉和刺激的关系2、感觉的种类3、知觉现象理解: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2、知觉的心理特征重点名词:感觉、知觉第3章意识与注意了解:1、意识的不同状态理解:1、意识的作用2、注意的特性3、注意的品质4、注意的种类重点名词:意识、无意识、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第4章记忆与学习了解:1、记忆的测量2、记忆系统3、学习的分类理解:1、记忆的基本过程2、记忆的分类3、遗忘4、增进记忆的方法5、学习的含义6、学习策略重点名词:记忆、遗忘、学习第5章思维了解:1、思维的构成2、问题解决的策略3、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4、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理解:1、思维的特征2、思维的过程3、思维的类型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重点名词:思维、创造性思维、决策第6章情绪了解:1、情绪的成分2、情绪的分类理解:1、情绪的特征2、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3、情绪的功能4、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与策略重点名词:情绪、情绪的调节第7章动机与行为了解:1、生理性动机理解:1、动机的功能2、动机的种类3、社会性动机重点名词:动机第8章能力差异了解:1、能力结构2、一般能力、不同能力的发展趋势理解:1、能力的种类2、能力与知识、技能3、能力的个体差异4、影响能力的因素重点名词:能力第9章人格差异了解:1、人格学说理解: 1、人格特性2、人格的构成3、人格成因重点名词:人格、认知风格、气质、性格第10章社会认知了解:1、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理解: 1、自我的结构2、自我完善3、社会态度的形成4、偏见重点名词:自我、社会态度、偏见、归因第11章社会行为了解:1、助人行为发生的原因2、影响服从的因素理解: 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2、助人行为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3、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4、从众的原因5、从众、依从和服从的区别6、竞争与合作重点名词:助人行为、侵犯行为、从众、依从、竞争、合作、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第12章心理健康了解: 1、心理健康的标准2、压力与健康3、心理障碍的类型理解: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13章心理咨询与治疗了解:1、心理治疗理解:1、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重点名词:心理治疗第14章毕生发展了解:1、毕生发展观2、毕生社会性发展理解:1、毕生认知、道德发展重点名词:心理发展、社会化、毕生社会性发展第15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了解: 1、学校与生涯辅导理解:1、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2、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3、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方法重点名词:兴趣、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辅导《心理学》试题一、填空题:1、外貌在人际吸引中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漂亮的刻板印象。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心理学归纳完整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本书定义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的标准:客观性(不根据人的主观意愿),准确性,可检验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受自然科学影响)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德国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20s(1879至20世纪20年代)3、主要内容: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包括感觉,意象,情感。
把心理分解成基本要素之后,再逐一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达到研究心理的目的。
4、方法:内省四、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2、流行时间:1890年到20世纪30s3、主要内容:心理学研究的是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意识的结构。
意识是连续的动态的(意识流)。
方法: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内,应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
《心理学原理》五、行为主义心理学—后天环境影响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美国受巴甫洛夫(俄国)条件学说2、流行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3、主要内容:华生的古典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它是看不见的,而是应该研究外显行为,由此来获得心理活动的规律(s—r,刺激反应)。
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是由外部行为环境决定的。
4、方法:实验法六、格塔式心理学1、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德国2、流行时间:1912年至20世纪40年代3、主要内容:格塔式心理学研究意识体验,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
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着重研究人认识事物的知觉层次,提出格塔式知觉定律。
4、方法:实验法七、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利地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3、主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潜意识(无意识)现象,重视对异常行为的研究,认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心理学复习资料(准确率极高,老师划重点,完全手打)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注意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气质性格第一章绪论(无大题)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
2、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
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要素及结构。
(二)机能主义:流行于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等。
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机能。
(三)格式塔学派:创立于1912年。
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主要研究知觉、思维、学习等认知心理、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
主要观点:心理学不应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意识,而应该研究外显的行为。
这样才能使心理学的研究客观和科学化。
行为的基本公式是:S—R(刺激—反应)(五)精神分析心理学1、1896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
2、心理结构: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3、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4、人格发展的五阶段:口腔期(0-1.5岁)、肛门期(1.5-2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6-12岁)、青春期(12-18岁)(六)认知心理学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科夫卡、柯勒等人创立“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知觉、学习、思维等认知活动规律,形成了早期的认知心理学。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受信息论、计算机技术、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影响,运用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式及方法研究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及规律。
形成了现代的认知心理学。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
认为心理学应该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本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心理学应该在了解人性的基础上,还应通过改善环境和创造条件为人的充分发展服务。
4、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枳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敞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个性、社会关系等方面。
对于学习心理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掌握。
1.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对于事物特征的认知。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注意和理解等环节。
2.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于过去经历的信息的存储和回忆。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类型,其中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可以存储大量信息。
3.思维:思维是指人类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包括概念形成、判断、推理等。
思维是人类高级智能的核心。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特点。
1.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发展是研究青少年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期是一个身心发展迅速的阶段,他们面临着身份认同、自我价值感等心理问题。
3.成年人发展:成年人发展是研究成年人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成年人面临着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以及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
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2.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
群体行为受到个体心理和群体动力的相互作用影响。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一、名词解释1、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出优异业绩的那种动机,即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成目标的一种动机。
2、课堂教学程式: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而采取的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操作形式。
3、心理效应:指由于某种刺激或作用的影响使得人产生相应于这种刺激或作用的心理效果或反应。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8、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9、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10、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11、观察法: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12、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问题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13、测验法:测验法是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差异的方法。
1、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挫折: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4、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1、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
3、意识状态:是指能够被主体清晰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状态。
1.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心理学重要复习资料
适应症:认知偏差、负性情绪、情感障碍。
操作步骤:明确治疗靶目标、监控靶行为、设计新行为结果、实施强化。
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①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
②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
2.系统脱敏法适应症:恐惧症、焦虑症。
治疗原理:通过使患者在放松状态下接触恐惧对象克服焦虑和恐惧情绪。
操作步骤:①先学会放松练习;②设置恐惧或焦虑等级;③后实施脱敏。
3.厌恶疗法适应症:强迫症、窥阴癖、露阴癖、戒烟戒酒。
理论来源:经典条件反射。
治疗原理:①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一个不快的刺激,产生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体验。
②反复实施,不良行为与厌恶体验之间建立条件联系。
③此后再次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时,不再给予不快刺激便会产生厌恶体验,从而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目的。
、合理情绪疗法适应症:认知偏差、焦虑抑郁、行为不良。
理论来源:(1)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
(2)认知取向治疗方法,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整合。
(3)合理情绪疗法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经常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造成。
①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②B代表信念(bel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③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治疗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
(2)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②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应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1、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3、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其他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7、想象:人们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8、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核心。
9、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0、意志: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1、需要: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1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13、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4、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二、基本知识点:1、感受性是人体感觉奇光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反映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关系。
感觉阈限越低,表明需要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高。
反之亦然。
2、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活动。
2、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气质在人格特征中,是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
4、情绪状态时在某件事情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的状态。
人的情绪主要有三种状态。
心境:一种微弱而持续较长时间的晶须状态,具有弥散性,不是关于具体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
“忧伤,郁闷,垂头丧气,失望、愉快,高兴”等词通常用来描绘心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就属于心境状态。
激情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往往由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
“狂怒、悲伤、狂喜、绝望、恐惧”等词通常用来描绘激情。
激情状态常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
激情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消极的作用。
应激是指在突然出现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例如灾难突然发生(地震、洪水、火灾、遇险)时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有两种表现:一是意识狭隘、目瞪口呆、手忙脚乱、陷入窘迫,影响个人对紧急情景的应对;二是急中生智、行动果敢、激发潜能提高自己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解决问题。
应激状态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适应所面对的情景,这会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常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机体发生病变,降低机体免疫能力。
4、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需要。
5、抽象是指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反映的是思维的过程。
6、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7±2个组块。
7、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条件是复述。
8、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9、过度学习能增强记忆效果。
一般来说,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50%时效果较好。
10、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的对象,这种现象。
11、表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
一般分为: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12、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测谎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帮助鉴别犯罪嫌疑人。
13、能力可以分为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从事各种活动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具体的活动所需要的一般能力的特殊组合,如数学能力、绘画能力、写作能力在三等。
14、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5、人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6、自我意识(se lf-consciousness)是指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对自己生理、心理及于他人的关系人的认识。
自我意识通常表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是在个体生理、心理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发展起来的。
17、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尊严。
三、重要内容1、思维与知觉的关系知觉只能反映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和个别的事物,而思维能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知觉只能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反映,而思维可借助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联系:思维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的,它们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
2、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区别:反映的内容不同。
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是反映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发生和改变的方式不同。
认识过程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联系:情绪与认识过程一样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产生的根源都在于客观现实本身;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的进行会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3、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区别:从形成变化看,由于气质受制于生理特点和遗传素质,因此,它比性格形成较早,表现在先,并且不容易变化,即使有变化,也较缓慢;而性格则受制于后天环境,由社会生活实践所决定,虽然它也具有稳定性,但比起气质来它的变化较易、较快。
在社会评论方面,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好的一面,又有其不足的一面;而性格则有明显的好坏区别。
联系:气质能够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它使性格特征带有明显的个体独特色彩。
某种气质特征对某种性格的形成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有不利影响。
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的具体表现,使气质特征中积极的方面发展起来,而消极方面受到抑制,从而使气质特征的表现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5种需要存在着递进的规律,较低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级的需要才会占主导地位。
5、遗忘及其规律、影响遗忘的原因、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如何有效地复习来防止遗忘。
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影响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
有效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6、气质的类型及其教育策略通常生活当中所讲的气质即是指人们常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心理学中所讲的气质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讲的气质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
心理学中所讲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表现为我们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的快慢、思维的速度)、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耐心等)和指向性(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
这些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人的日常活动带有一定的色彩,形成一定的风貌。
诸如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安静沉稳等。
气质类型的划分方法众多,但以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分类和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分类最有影响和生命力。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内含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有机体的状态决定于这四种体液的多寡搭配。
后经不断演化,气质形成按体液特性可以划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的体液学说。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
根据这三种特性的差异组合,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而这四种类型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分类恰好相对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气质的生理基础。
这两种类型相吻合,人的气质可分为四种典型的四类。
(一)胆汁质。
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开朗热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力,有顽强的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
概括起来,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为主要特征,整个心理活动充满着迅速而突变的色彩。
《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气力过人、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就属于这种气质类型,有人把这类人喻为“夏天里的一把火,一点就着”,“一场雷阵雨,来去匆匆”。
对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教育时,要注意加强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
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先讲明道理,然后耐心说服,态度要平静、安详、严格,使其多干细致的事,并用时间来约束,以便磨练和培养耐心细致的习惯。
要多进行检查和鼓励。
及时提醒这部分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脾气,防止任性、粗暴。
注意培养其沉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有自制力的品质。
(二)多血质。
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思维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表情丰富、外向,易动感情且体验不深,往往不求甚解,华而不实,粗枝大叶为特征。
《水浒传》里的“浪子燕青”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枪弄刀、弹琴吹萧、交结朋友等无所不会,属于多血质的典型代表。
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加强在刻苦钻研、有始有终、严格要求,耐心细致等方面的心理修养,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刻苦精神,使他们养成踏实、认真细心、有始有终的习惯,克服轻率、浮躁、华而不实的行为。
做事时,先由简单的事做起,逐渐变为复杂,要求他们做的事一定要坚持到底,耐心细致地做完。
要严格要求,帮助其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等。
(三)粘液质。
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安静、沉着、反应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不灵活,不易转移注意。
心平气和,不易冲动,态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较强。
不易习惯新工作,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但易因循守旧,不易改变旧习惯去适应新环境。
坚韧、执拗、淡漠。
概括起来,以稳重但灵活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主要特征。
《水浒传》里的“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被逼上梁山,真是这种类型人的典型代表。
这种气质就象冬天一样,无艳丽色彩装点而“冰冷耐寒”缺乏生气,给人以“冷”的感觉,很象外凉内热的“热水瓶”。
这种人容易形成勤勉、实事求是的精神,但也可能发展为萎靡、迟钝、消极、怠惰等不良品质。
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鼓励并诱导他们接受新事物,主动探索,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引导他们与外界交往,带领他们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