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6水和水蒸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51abf119e8b8f67c1cb9f4.png)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https://img.taocdn.com/s3/m/2f1f73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5.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水蒸气是水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体的形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案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案一:认识水的性质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的形态:提供冰块、液态水和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
b) 水的状态变化:提供锅炉或水壶,加热水使其沸腾,让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到气态的状态变化。
c) 描述水的性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性质,例如透明、无色、可溶解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感受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特点。
教案二:水的循环过程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循环模型:使用一个鱼缸或透明容器,加入水和一片湿润的海绵,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雨的过程。
b) 模拟水循环:分配学生角色,如水分子、太阳、云、山、河流等,并让他们按照水的循环过程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c) 讨论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讨论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认识到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案三:保护水资源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学会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2. 活动设计:a) 对比用水量:让学生调查比较自己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用水量,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b) 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制定节约用水的计划,并在学校宣传栏上展示,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行动。
c) 制作水资源宣传册: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册,介绍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向家长和社区传递节约用水的理念。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c2b50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a.png)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第一篇: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一个实验:往浅碟子里放入水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碟子里的水量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水蒸发成水蒸气的概念。
第二部分先是分析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得更快些。
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蜡烛加热汤勺中的水来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是讲水蒸气又会重新凝结成水,并通过实验“把冷烧杯倒扣在热水上”进行证明。
最后根据这个知识点来解决上一节课的遗留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形成的原因。
根据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环节二:实验探究,加快蒸发,环节三:静态观察,发现凝结,环节四:深入思考,解析白汽;环节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下面我进行具体的展开介绍。
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为什么说是“动态观察”呢?因为在上这一堂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观察一块湿手帕上的水的变化,分时间段进行记录:5分钟、30分钟、2小时、第2天早上,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一次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收获一定很多,所以一上课,我首先请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许多学生说手帕慢慢变干了。
然后我接着提问那么手帕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我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说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时我顺势引出蒸发的概念: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蒸发。
学生对于水蒸气肯定很好奇,这时候我再请学生把这块手帕重新打湿,观察一下湿手帕上的水蒸气,可以用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
可是为什么啥都没有观察到呢?这个时候我再请学生比较一下水和水蒸气,这样就可以直接地把水蒸气的特点总结出来了: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这个环节是我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的,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明确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深入的了解水蒸气。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2e28a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1.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和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2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蒸发的这个过程;拖完地很快水就消失了,用湿抹布擦完桌子很快桌面变干了,运动后的汗水等停下来后很快就会变干,洗完衣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干,等等。
学生对于这些现象并不陌生,但正由于这样一个常见,却有无法看见的过程,学生很难自主产生去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
所以,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大多数是无法解释,或干脆的认为就是消失了、变没了,但物质是不会无端消失的。
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才一学期的时间,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仍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表达分析能力还非常有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了解蒸发这一过程。
二是,思考解决如何才能加快蒸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加热对于蒸发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选用两块铁勺,利用蜡烛加热其中一块铁勺而另一块不加热,比较蒸发的速度。
这个实验的试验方法是教材直接告诉学生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内容,同时这样一个实验,虽然效果明显,但对于三年级来说存在操作难度。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水蒸气与蒸发、凝结的概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教科版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a9feb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d.png)
教科版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下册的一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水的存在形式以及水蒸气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液化和汽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蒸气的特点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液化和汽化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液化和汽化的概念。
2.难点:水蒸气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发皿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为什么在冬天室内的窗户上会有水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水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液化和汽化的概念,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图,让学生对水的性质和变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如水的沸腾、蒸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和变化。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水蒸气和水的区别是什么?”、“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水的液化和汽化来解释?”等。
5.拓展(10分钟)讲解水蒸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如蒸汽机、空调等,让学生了解水蒸气的广泛用途。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液化的汽化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6水和水蒸气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6水和水蒸气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1e7997b8f67c1cfbd6b870.png)
水和水蒸气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节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6课《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
第一部分,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
第二部分,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第三部分“空气中的水”,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凝结,解释第5课“小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蒸发和凝结,本人安排两课时学习《水和水蒸气》,第一课时学习关于蒸发的内容,第二课时学习关于凝结的内容。
本课教学是第一课时,学习“水到哪里去了”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两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现在三年级的学生基本是经过幼儿园的学习进入小学的,关于“水和水蒸气”,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活动中有了解过相关的内容。
学生基本上有关于“蒸发”的生活经验。
但三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学生上科学课,往往玩兴较大,科学探究意识、能力比较弱。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7a874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3.png)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蒸气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蒸气的特性3. 水的循环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蒸气的特性3. 水的循环过程教学难点1.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的理解2. 水蒸气特性的实验观察3. 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 水的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冷凝器等2. 水的三态变化模型3. 水的循环过程图解4. 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课:详细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验观察水蒸气的特性,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提升:总结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的特性和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蒸气的特性3. 水的循环过程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的特性和水的循环过程。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验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的特性和水的循环过程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 - 实验探究实验一: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
3.6、水和水蒸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3.6、水和水蒸气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3ddd33a26925c52cc5bfd5.png)
水和水蒸气
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
课后 反思
学生们的生活经历促使他们对水的蒸发与水蒸气,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具体的还 是十分模糊不清的,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应该通过大 量的生活事例以图片、录象等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呈现,以及通过学生亲
历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并且尝试解释各种现象,最终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教学中,层层深入,让孩子们犹如摘取各自的果子,你摘取了,才可以摘取更大,更 甜、更美的果实;构建了自己的科学概念,并得到了认可。
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
多。)
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三、空气中的水
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
师: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凝结
(预设: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板书:水蒸气(气态)
水(液态)
四、拓展
师: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 ZYB-B 高压渣油泵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
交流。
板书设计:
标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
教学重点 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 ZYB 渣油齿轮泵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水和水蒸气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水和水蒸气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d05d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1.png)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水和水蒸气1. 简介在三年级下册中,学生学习了有关水和水循环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践活动将围绕水和水蒸气展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特性和水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锻炼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2. 活动设计2.1 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水和水蒸气的特性;•了解水的循环和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2.2 活动1:水的状态转化实验活动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状态转化过程,理解水的特性。
活动步骤:1.给每个小组发放小水杯和水壶,让学生将水倒入水杯中;2.让学生探究热水和冰块的区别,并让学生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水杯中;3.让学生观察每个水杯中的水的状态;4.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理解水的状态转化过程;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实验,并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评价。
2.3 活动2:水的循环模拟实验活动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步骤:1.给每个小组发放小水杯和塑料袋,让学生将小水杯放入塑料袋中;2.让学生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小水杯中,并将水杯放置在教室窗户旁;3.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提出解释;4.让学生模拟水循环过程:用水壶烧开水蒸汽,将热水蒸气注入塑料袋,观察和解释蒸汽的变化;5.让学生讨论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实验,并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评价。
3. 活动反思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水和水蒸气的特性,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生锻炼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表现的不够积极,有些实验流程需要不断地提示和纠正等,因此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调整实践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水和水蒸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水和水蒸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4548d5b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6.png)
《水和水蒸气》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和水蒸气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水和水蒸气的互相转化规律;3. 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重点:1. 水和水蒸气的定义和特点;2. 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3.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三、导学内容:1. 水和水蒸气的定义和特点: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水的分子式为H2O,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水在常温下呈液态,可以流动,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比热容。
水蒸气是水在气态下的形式,是水分子在高温下蒸发形成的气体。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比热容。
2. 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水和水蒸气之间存在互相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冷凝和沉积等过程。
蒸发是水在受热的情况下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是水蒸气形成的过程。
凝结是水蒸气在遇冷时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是水形成的过程。
冷凝是水蒸气在遇冷凝结成液态水的过程,是水蒸气形成水的过程。
沉积是水蒸气在遇冷凝结成固态水的过程,是水蒸气形成冰的过程。
3.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和植物蒸腾等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的重要机制,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导学案设计:1. 导学问题:1)水和水蒸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如何互相转化的?3)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2. 导学活动:1)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水和水蒸气的存在形式,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请同砚们结合蒸发、凝结、冷凝和沉积的过程,画出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图。
3)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
3. 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水和水蒸气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了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规律,理解了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深入进修水和水蒸气的知识,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珍爱水资源,珍爱地球的生态环境。
小学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汽》教学的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汽》教学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d67ee1e5727a5e9856a6148.png)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汽》教学的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六课。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活动,帮助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变为气态。
最后通过观察“水蒸汽遇到冷的玻璃板后又变成了水”的实验使学生明白水蒸汽遇到冷又会变成水。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使水蒸发得更快;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过程与方法:观察玻璃缸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蒸发;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观察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盖上冷的玻璃板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法和学法1. 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从观察中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在观察实验中,我把动手实验变成了多媒体演示实验。
我的设计意图是:多媒体能够给我们展示一些平时我们不能实际操作的、抽象的实验或者事物,从而体现多媒体的好处。
2.说学法本节课采用A、激励学习法,一开始夸学生精神饱满,能不让老师们失望来来把他们推上台阶。
B、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小组讨论,明白“三个臭皮匠,合成个诸葛亮”的道理。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5)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5)](https://img.taocdn.com/s3/m/e88f3533de80d4d8d05a4f15.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 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过程:1.引导建立“水蒸气”、“蒸发”的概念。
(1)揭示前概念师:小朋友,再看一看你刚才黑板上写的字,有什么发现?生:我们写的字都已经干了。
生:我们写的字都不见了。
生:我们写的字都变成了水蒸气。
师:水蒸气都跑去哪里了?你说——生:我们刚才写的字都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师:还有同学能说吗?你现来说说生:我们刚才写的字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师:生活中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能举例子吗?生:晚上洗手帕或红领巾,水少一点也会没有的。
师:你一定是洗过红领巾了。
生:我们洗衣服的时候,第二天早上会干。
生:我们吃完饭用湿抹布擦桌子,过一段时间桌子的水就变干了。
生:拖地拖完的时候水就干了。
师:谁干了?地面上干了?请坐……(2)观察活动,建立“水蒸发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的概念师:小朋友真是留心观察。
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照片。
老师家里一只鱼缸装了水,一条横线表示水的高度,能看明白吗?生:能。
第一天,第三天的晚上拍的,第七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白天拍的,第十六天到宁波来了,(笑),猜想:如果我第二十天回去了,第三十天,你估计这水会怎么变化?生:水会没有了。
生:水会在空气中变成水蒸气。
生:水会干了。
我们科学课里把水这样慢慢地干了、慢慢地少了,变成了水蒸气这样的现象称为水的蒸发。
(板书:蒸发,让学生一起说一遍)是不是只有白天会蒸发?生:不是,晚上也会蒸发的。
生:水晚上也会蒸发。
师:跟他一样,不一样的可以说说……生:水白天晚上都会蒸发。
师:中午也在蒸发,傍晚在不在蒸发?生:在。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第三单元 6、水和水蒸气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第三单元 6、水和水蒸气](https://img.taocdn.com/s3/m/e4c2992ed1f34693daef3eb5.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排头学校高峰6、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
(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优质课教案_1
![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优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37ac142dde80d4d8d05a4f29.png)
(五)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1、先向同学们介绍水资源的匮乏,呼吁同学们保护水资源。
2、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课前发放的学习卡片上
2、请同学们一一展示自己的答案
1、辨别的时候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写好你们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1、出示智力测验练习
2、将下面的物体填入合适的方框中
3、质疑解惑
4、总结
学生抢答
小组讨论回答
出示课件16—18页
(以练习、习题的形式巩固本课的新知)
板书设计
这些手段的使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觉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习惯,并把影响他人共同节水做为己任,力争为节约并保护地球上的水做贡献。
为顺利完成本课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教学中以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研究等,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
课题
理解水
课时
第1课时
材
分
析
《理解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是通过对水的特质、水的存有、水的用途、水与生物的关系的教学,进而对相关水知识的实行分类和梳理,并以此理解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实验材料:水、白醋、牛奶、空气、石头、木头、树叶
实验任务: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猜猜袋子里面是什么,水又在哪里?
实验方法:看、闻、摸
2、总结并核对答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优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dbf71ff158f5f61fb7366651.png)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用水写的字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器皿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 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150毫升烧杯16个、250毫升烧杯8个、蜡烛16根、钢勺16个、胶头滴管16把、培养皿8个、保温瓶1个【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前几课节我们研究的主角是水,(用湿抹布在黑板写出水字)我们已经知道:因为温度的变化,水能够变成冰,冰也能够变成水。
那么,水还能够变成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水和水蒸气。
1.观察并描述用水写的字发生什么变化,明确这些水变干了。
2.举例生活中水自然变干的现象。
3.猜测生活中这些水去了哪里。
4.图片展示生活中一玻璃缸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水变少,学生尝试解释水去了哪里。
5.教师总结水变成了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并明确蒸发的概念。
1.疑问刚才用过的抹布还是湿的,猜测有什么办法使水蒸发的更快,总结加热的办法可加快水的蒸发。
2.利用提供的材料尝试设计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实验,并明确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教师总结实验步骤和提醒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知识点三:空气中的水1.启疑水能够蒸发变成水,那么大海的水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少,最终没有?水蒸气能否变成水呢?2.请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热水杯上盖玻璃盖子,会看到什么现象?3.尝试解释这种现象。
4.教师出示图片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冷却变成小水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6、水和水蒸气》
第周星期第课时累计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测。
(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
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
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
)
3、学生实验观察
师: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
(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
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
蒸发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
(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
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
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
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
气中有很多白汽。
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
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
的水量减少的不多。
)
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
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三、空气中的水
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
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
教师投影演示。
师: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
师:你能解释吗?
(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
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水蒸气冷
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板书:凝结
师: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
从哪里来的?
(预设: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
形成了小水滴。
)
凝结
板书:水蒸气(气态)水(液态)
四、拓展
师: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