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要点梳理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基础科学,其中“快与慢”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概念。

这部分知识点主要涉及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相对速度等概念。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移动,但速度大小或方向随时间变化。

#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速度的变化率。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物体具有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也是米每秒平方(m/s²)。

1. 匀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以恒定的加速度变化,这种运动的轨迹通常是直线。

2. 非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是恒定的,速度变化的速率随时间变化。

#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

匀速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容易预测和计算。

#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

# 相对速度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例如,两辆车在公路上行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等于它们速度的差值。

相对速度的概念在处理多物体运动问题时非常重要。

# 运动图象在初中物理中,通常使用速度-时间图(v-t图)和路程-时间图(s-t 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1. v-t图:在v-t图中,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匀速运动在v-t图中表现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而变速运动则表现为斜率不同的直线。

2. s-t图:在s-t图中,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

匀速运动在s-t图中表现为斜率为恒定速度的直线,变速运动则表现为曲线。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1.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V x t =∆∆ 4)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 5)单位:m/s km/h 6)矢量由t ∆的长短引申出两个概念 2.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粗略:因为他不能精确的描述每个时刻或每个点,比如一段位移内,先加速度后减速,但他只能描述一个平均值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大小:/Δt V x =∆4)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也有可能相同)5)矢量 3.瞬时速度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一般情况下所指速度即是瞬时速度。

2)大小:/Δt V x =∆ Δt 0→ 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与物体所处的某一位置或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对应。

5)x ∆或Δt 足够小。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V 平均=V 瞬时& V 平均与V 瞬时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V 平均大,V 瞬时不一定大,同样V 瞬时大,V 平均不一定大 举例例:V 平均与V 瞬时的区别与联系F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每秒位移相同,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度为零B.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率为零C.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D.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不一定为v3.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s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出发后10 s末的平均速度是5 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每1 s内的位移都是5 m C.汽车经过两路标间的平均速度是5 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最小速度与最大速度之和的一半5.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刻之后的0.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 mB.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 mC.在这一时刻之前的1 s内的位移可能是10 mD.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 s内的位移可能是80 m6.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7.如图1-3-2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车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C.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D.CD段运动速度大于BC段运动速度8.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度为150 m/s,这是指________速度;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 km/h,这里指________速度;瞬时速度为2 m/s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 s内可走过2 m,此话对不对?答案瞬时平均不对,在接下来的1 s内,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才是2 m.解析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对应的是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飞机起飞离地时对应的是一个时刻,所以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度150 m/s,这是指瞬时速度;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 km/h,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所以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70 km/h ,这是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为2 m/s 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 s 内可走过2 m 这句话不对,在接下来的1 s 内,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一定是2 m .如果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可能大于或者小于2 m.9.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 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2030252V +==,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答案 见解析 解析24 m/s10.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是3 km/h ,有一小狗以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从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答案 路程为9 km ,位移是7.5 km.解析 设甲、乙两人从开始出发到相遇的时间为t ,则t =v 甲+v 乙x =812h =1.5 h .小狗在这段时间内跑过的路程x 路=v 狗t =9 km ;由狗和甲同时同地出发可知小狗的位移与甲的位移相同,故x 狗=x 甲=v 甲t =7.5 km.1.BCD2.AD3.BD4.C5.CD6.B7.ACD8. 瞬时 平均 不对,在接下来的1 s 内,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才是2 m..9.24 10. 路程为9 km ,位移是7.5 km.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精细梳理

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1. 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速度的单位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中,距离的标准单位是m,时间的标准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标准单位是m/s;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为单位,时间常以h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除此之外,速度还可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cm/s(2)速度单位的换算如72km/h=?m/s,如下计算:72km/h=72km1h=721000m20m/s13600s⨯=⨯又如5m/s=?km/min,如下计算:35m510km5m/s0.3km/min11smin60-⨯===m/s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km/h是最常用的速度单位,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所以1m/s是大于3.6km/h的。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像,v-t图像)及定义。

知识点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为v=st.使用平均速度公式时应注意:(1)计算平均速度时,选取的路程s和时间t要有对应关系,即公式中s必须是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必须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不同段的平均速度要分段计算.描述平均速度时应指明是物体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求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要抓住平均速度的定义svt=,其中s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总路程,t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几段路程中的速度求算术平均值。

求平均速度,哪怕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远是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哦了!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A.同一种物质,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B.同一种物质,密度跟体积成反比C.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D.不同物质,体积跟密度成反比2.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向下并且向右移B.向下并且向左移C.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4.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

高中物理运动速度的快慢专题讲解

高中物理运动速度的快慢专题讲解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要点一、速度(1)提出问题在30 min 内,自行车行驶8 km ,汽车行驶48km ,显然汽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两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甲同学用时12.5s ,乙同学用时13.5s ,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可见,运动的快慢与位移和时间两个量有关,在其中一个量相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另一个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要比较上例中的汽车和甲同学哪个运动得快,就不能直接看出了,这就要找出统一的比较标准.(2)速度要点诠释:①定义:速度v 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x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②公式:x v t∆=∆. 速度定义采用比值定义法,x v t ∆=∆不表示v 与△x 之间的数量关系,即v 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但△x 不一定大,二者不成正比关系.式中△x 是位移而不是路程,△x 与△t 具有同一性和对应性.如果一段时间t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用x 表示,公式还可表示成x v t=. ③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④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 -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或km·h -1)、厘米每秒(cm/s 或cm·s -1)等. ⑤矢量性: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典型例题】类型一、关于速度概念的理解例1、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解析】测量员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遇到较近的峭壁反射回的,则测量员到这一峭壁的距离为x 1=vt 1/2=170m ;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在另一个峭壁反射回的,所以测量员与另一峭壁的距离应为x 2=v(t 1+t 2)/2=255m ,因此两峭壁间的距离为x=x 1+x 2=170m+255m=425m .【变式1】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340m/s ,光速为3×108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解析】在研究问题时,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总是要忽略次要矛盾.光速和声速相差很大,在传播约4.1km 的距离时,光运动的时间非常短,对于估算来说完全可以忽略,其运算方法是:声速:v =330m/s =0.33km/s .所以0.333t x vt t ===(km),显然声速加倍后题中的估算将不再成立.【答案】B【变式2】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曝光时间约10-6 s ,因此可估算子弹飞行速度约为多大?【答案】500m/s ——1000m/s例2(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m/s ,则可知(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 、C 正确,B 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故D 正确.要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坐在汽车驾驶员的旁边,观察汽车上的速度计,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速度计指示的数值是时常变化的,如:启动时,速度计的数值增大,刹车时速度计的数值减小.可见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在变化的,这时我们说汽车的“速度”是指什么呢?(2)平均速度由前述速度的公式x v t∆=∆可以求得一个速度值,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不变的,这就是说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变化的,这个速度值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t 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①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②公式:xvt∆=∆.③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注意】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3)瞬时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公式xvt∆=∆中,如果时间△t非常小,接近于零,表示的是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②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③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因此以后碰到“速度”一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指瞬时速度.(4)如何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当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都相同,所以任取一段位移△x和与之对应的时间△t的比值xvt∆=∆是恒定的,它反映了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每时每刻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所以为了描述质点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上)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常把该段时间内(或该段位移上)的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质点的位移△x与相应的时间△t的比值xvt∆=∆就是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这段时间内(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对变速直线运动而言,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为了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我们采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即以质点经过某点起在后面取一小段位移,求出质点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从该点起所取的位移越小,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即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越趋于匀速直线运动.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的,求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质点通过该点时的速度.对变速直线运动,各点的瞬时速度是变化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所以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例3、(2014 秦皇岛五中期中)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 。

高一物理必修一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知识点一:速度(1)提出问题在30 min内,自行车行驶8 km,汽车行驶48km,显然汽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两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甲同学用时12.5s,乙同学用时13.5s,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可见,运动的快慢与位移和时间两个量有关,在其中一个量相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另一个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要比较上例中的汽车和甲同学哪个运动得快,就不能直接看出了,这就要找出统一的比较标准.(2)速度要点诠释:①定义:速度v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②公式:.速度定义采用比值定义法,不表示v与△x之间的数量关系,即v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但△x不一定大,二者不成正比关系.式中△x是位移而不是路程,△x与△t具有同一性和对应性.如果一段时间t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用x表示,公式还可表示成.③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④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⑤矢量性: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知识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坐在汽车驾驶员的旁边,观察汽车上的速度计,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速度计指示的数值是时常变化的,如:启动时,速度计的数值增大,刹车时速度计的数值减小.可见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在变化的,这时我们说汽车的“速度”是指什么呢?(2)平均速度由前述速度的公式可以求得一个速度值,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不变的,这就是说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变化的,这个速度值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①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②公式:.③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注意】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3)瞬时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公式中,如果时间△t 非常小,接近于零,表示的是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②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③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因此以后碰到“速度”一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指瞬时速度.(4)如何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当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都相同,所以任取一段位移△x和与之对应的时间△t的比值是恒定的,它反映了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每时每刻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所以为了描述质点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上)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常把该段时间内(或该段位移上)的变速直线运动等效的比值就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在公式中,△知识点三: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要点诠释:(1)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2)平均速率是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是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如图所示,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B间距为s.因为整个过程的总位移为0,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而整个过程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2s,所用的总时间为,所以平均速率为.知识点四:位移—时间关系图象要点诠释:用图象阐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对物体直线运动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位移一时间关系图象来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x,根据给出的(或测定的)数据,描出几个点,用直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则这条直线就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特点,这种图象就叫做位移一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为汽车自初位置开始,每小时的位移都是5.0×104m的x-t图象.分析判断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时,要把握下面几点来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x-t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表示物体静止,若是一条曲线时,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直线是否过原点?若开始计时时的初位置作为位移的零点,如图所示,直线过原点;若开始计时时的初位置不作为位移的零点,则图象就不过原点.物体在计时开始的初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3)x-t图象表示的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而不是运动的径迹.如图所示,在0~t1时间内,即OA段图象表示物体做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1~t2时间内,即图象的AB段表示物体静止;在t2~t3时间内,图象的BC段表示物体做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3时刻,物体回到运动的初始位置.在0~t3时间内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总位移为零.(4)在x~t图象中,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如图中OA),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快,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小(如图中OB),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慢,运动越慢.速度大小等于x-t图线的斜率大小.(5)在x-t图象中,凡是直线,均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向上倾斜的直线(如图中OA)表示沿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中BC)表示沿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或依图线斜率的正、负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物体就向负方向运动.(6)若x-t图象为曲线,那其速度如何呢?例: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看到在相等时间△t内位移△x1、△x2、△x3、△x4不等,可见速度是变化的,而且随着时间增大速度减小.取△t趋近零,则趋近瞬时速度,其实某时刻的速度等于x-t 图象上该时刻图象的切线的斜率,即图象切线斜率反映着各时刻的瞬时速度.一、选择题:1、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A、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m/s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km/hD、台风以360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2、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B、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不为零C、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不为零D、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为零3、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A、32km/hB、35km/hC、56km/hD、90km/h4、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车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C、CD段运动方向与BC段运动方向相反D、CD段运动速度大于BC段运动速度5、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相对同一位置的位移图象,它们向同一方向开始运动,则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的平均速度最大C、它们的平均速率相等D、乙和丙的平均速率相等6、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已知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10-4s,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t=173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问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A、1200 m/sB、900m/sC、500m/sD、300m/s7、看下列新闻图片,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平均运行速度约为73m/sB、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平均运行速率约为73m/sC、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列车在沿途每站平均可停留1~2minD、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列车在沿途每站平均可停留3~4min8、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sB、10-6sC、10-9sD、10-12s9、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 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二、解答题: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v匀速行走,如图所示.(1)试证明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2、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在2s内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3、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 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________.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__.答案一、选择题:1、AC解析:790m/s是击中目标时刻的瞬时速度;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是在一个过程内的平均速度;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台风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很大的.360m/s是平均速度.2、BD解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零,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零,A选项错,B选项正确;如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零,但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零,c选项错,D选项正确.3、D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x,则全程,即,代入数据得v1=90km/h、故D正确.4、ACD解析:本题考查对位移一时间图象的理解、AB段表示汽车静止在离位移原点4m处;BC段表示汽车从位置x1=4m处到位置x2=12m处,发生位移大小为△x1=x2-x1=8m,CD段表示汽车从x2=12m处运动到位置x3=0处,发生的位移大小△x2=x3-x2=12m,所以BC段发生的位移小于CD段发生的位移;BC段汽车的速度4m/s,速度为正值,说明速度与正方向相同,而CD段汽车的速度,负号说明汽车的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所以A、C、D正确.5、AD解析:此题易错选B、C、错解原因有二:一是把位移一时间图象当作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得出甲的路程比丙的长,丙的路程比乙的长,从而漏选D;二是认为平均速率即为平均速度的大小,错选C,或是把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混淆,错选B.6、D解析:由题图甲得雷达第一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距离雷达的距离=6×104m,由图乙得雷达第二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和雷达的竖直高度=,设该段时间内飞机的水平飞行距离为s2,s1、s2、h在空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数学关系得,飞机匀速飞行,所以其速度为.7、BC8、B解析:子弹的长度约为5cm,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x=5×1%cm=0.05cm=5×10-4m,曝光时间t=.9、B解析: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A错;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C错;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D错.二、解答题:1、答案见解析解析:(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处,在时刻t,人走到S处,根据题意有OS=vt.①过路灯P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为t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OM为人头顶影子到O点的距离.由几何关系可知,②解得.因为OM与时刻t成正比,所以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2)由图可知,在时刻t,人影长度为SM,由几何关系,有SM=OM-OS.由①③④得,故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为.2、(1)28.3cm94.2cm(2)14.15cm/s解析:(1)质点的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28.3cm,位移的方向由A点指向B点.质点的路程为轨迹的长度,则:.(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3、1/H1×1010年解析:宇宙形成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每一个星体都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地远离中心,这就是我们所观测到的膨胀现象.对于不同的星体远离的速度不同,离中心越远速度越大,即v=Hr,它不是同一天体的速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爆炸后各星体做匀速运动,令宇宙年龄为T,则星球现在距离为得.年年.。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3位置变化快慢描述——速度知识点一:速度速度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公式:v =Δx Δt (Δx 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也就是位置的变化,不是路程.速度Δx Δt 也可以说是物体位置的变化率;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其位置也就变化得越快)(注意:v =Δx Δt 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不能认为v 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速度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分析物体的速度时,既要计算速度的大小,又要确定速度的方向,不可只关注速度的大小典例剖析典例1: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 =Δx Δ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Δ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 成反比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 和运动的时间Δt 都无关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Δx 与运动时间Δt 成正比练习题1: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汽车以速度v 1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v 2从枪口射出,v 1和v 2均指平均速度。

D.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练习题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若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的速度为+4km/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B .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同数学中的正、负号意义完全相同D .因甲、乙质点运动方向不同,无法比较其速度大小知识点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发生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用 v -表示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公式:v =Δx Δt (Δt 极小)注意:1.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瞬时速度可看做当Δt→0时的平均速度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始终相等3.二者都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4.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二者方向相同 典例剖析典例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当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B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练习题1: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 末的速度为10.4 m/s ,10 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4 m/sB .10.3 m/sC .10.2 m/sD .10m/stx v ∆∆=t ∆练习题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男子双人划艇500 m决赛中以1分41秒025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他们在决赛中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大速度一定为4.95 m/sB.平均速度约为4.95 m/sC.冲刺速度一定为4.95 m/sD.起始速度一定为4.95 m/s练习题3: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A.v1+v22,v1+v22 B.v1-v22,v1-v22C.0,v1-v2v1+v2D.0,2v1v2v1+v2知识点三: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50 Hz交流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初中知识点回顾: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1)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2)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综合(1)(2)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可见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说明:定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量)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 vs t = s=v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 “ 米 ∕秒 ” 单位符号: “ m∕s ”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千米∕时 ” 单位符号: “ km∕h ” ,读作“ 千米每时 ”换算关系:1米 ∕秒 = 3.6千米∕时 1千米∕时=0.28或185米 ∕秒 可见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运动,只不过,路程用某段的总距离,时间是指在这段路程中所花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新课:一、坐标与坐标变化量1.A 点坐标x 1 :表示汽车在t 1时刻的位置,B 点坐标x 2 :表示汽车在t 2时刻的位置。

2.坐标的变化量△ x = x 末 – x 初 (表示汽车的位移)⑴ △ 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⑵△ 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3.时间的变化量:△ t = t 2 – t 1思考与讨论:1.上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2.如果上述汽车沿x 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 是正值还是负值?二、速度初中物理中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讨论交流:这一定义能否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呢?请举例说明。

要点提炼速度: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也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说明:这里的定义方法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被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它两个量决定,即不能说v 与Δx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初中曾学习过ρ=mV、R=UI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2
学点2 平均速度
(1)定义:做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公式: v Δx . (3)物理意义:粗Δt略地描述物体在Δ t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4)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 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注意:①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段 位移上)的平均快慢程度,使人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 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 段位移)而言的.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1
学点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的物理量.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
(3)公式:v

x t

x2 t2
x1 t1
(4)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vB

xAC 2T

52.00 103 2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m/s=0.26 m/s
vC

xAD xAB 2T
84.00 24.00104
2 0.1
m/s=0.30 m/s
vD

xAE xAC 2T
120.00 52.00104
2 0.1
m/s=0.34 m/s.
9
【例2】如图1-3-4所示是拖动纸带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 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 间间隔为0.1 s,试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的瞬时速度: vB= 0.26 m/s,vC= 0.30 m/s,vD= 0.34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编稿:周军审稿:隋伟【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2、清楚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点梳理】要点一、速度(1)提出问题在30 min内,自行车行驶8 km,汽车行驶48km,显然汽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两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甲同学用时12.5s,乙同学用时13.5s,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可见,运动的快慢与位移和时间两个量有关,在其中一个量相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另一个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要比较上例中的汽车和甲同学哪个运动得快,就不能直接看出了,这就要找出统一的比较标准.(2)速度要点诠释:①定义:速度v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②公式:xvt∆=∆.速度定义采用比值定义法,xvt∆=∆不表示v与△x之间的数量关系,即v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但△x不一定大,二者不成正比关系.式中△x是位移而不是路程,△x与△t具有同一性和对应性.如果一段时间t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用x表示,公式还可表示成xvt =.③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④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⑤矢量性: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要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坐在汽车驾驶员的旁边,观察汽车上的速度计,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速度计指示的数值是时常变化的,如:启动时,速度计的数值增大,刹车时速度计的数值减小.可见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在变化的,这时我们说汽车的“速度”是指什么呢?(2)平均速度由前述速度的公式xvt∆=∆可以求得一个速度值,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不变的,这就是说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变化的,这个速度值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①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②公式:xvt∆=∆.③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注意】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3)瞬时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公式x v t∆=∆中,如果时间△t 非常小,接近于零,表示的是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②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③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因此以后碰到“速度”一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指瞬时速度.(4)如何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当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都相同,所以任取一段位移△x 和与之对应的时间△t 的比值x v t∆=∆是恒定的,它反映了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每时每刻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所以为了描述质点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上)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常把该段时间内(或该段位移上)的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质点的位移△x 与相应的时间△t 的比值x v t∆=∆就是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这段时间内(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对变速直线运动而言,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为了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我们采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即以质点经过某点起在后面取一小段位移,求出质点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从该点起所取的位移越小,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即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越趋于匀速直线运动.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的,求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质点通过该点时的速度.对变速直线运动,各点的瞬时速度是变化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所以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要点三、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要点诠释:(1)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2)平均速率是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是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如图所示,一质点沿直线AB 运动,先以速度v 从A 匀速运动到B ,接着以速度2v 沿原路返回到A ,已知AB 间距为s .因为整个过程的总位移为0,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而整个过程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2s ,所用的总时间为2s s v v +,所以平均速率为2432s v s s v v=+.要点四、位移—时间关系图象要点诠释:用图象阐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对物体直线运动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位移一时间关系图象来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t ,用纵轴表示位移x ,根据给出的(或测定的)数据,描出几个点,用直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则这条直线就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特点,这种图象就叫做位移一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为汽车自初位置开始,每小时的位移都是5.0×104m 的x-t 图象.分析判断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时,要把握下面几点来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一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x-t 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表示物体静止,若是一条曲线时,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直线是否过原点?若开始计时时的初位置作为位移的零点,如图所示,直线过原点;若开始计时时的初位置不作为位移的零点,则图象就不过原点.物体在计时开始的初位置由t =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3)x-t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而不是运动的径迹.如图所示,在0~t 1时间内,即OA 段图象表示物体做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 1~t 2时间内,即图象的AB 段表示物体静止;在t 2~t 3时间内,图象的BC 段表示物体做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 3时刻,物体回到运动的初始位置.在0~t 3时间内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总位移为零.(4)在x ~t 图象中,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如图中OA),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快,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小(如图中OB),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慢,运动越慢.速度大小等于x-t 图线的斜率大小.(5)在x-t 图象中,凡是直线,均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向上倾斜的直线(如图中OA)表示沿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中BC)表示沿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或依图线斜率的正、负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物体就向负方向运动.(6)若x-t 图象为曲线,那其速度如何呢?例: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看到在相等时间△t 内位移△x 1、△x 2、△x 3、△x 4不等,可见速度是变化的,而且随着时间增大速度减小.取△t 趋近零,则x t∆∆趋近瞬时速度,其实某时刻的速度等于x-t 图象上该时刻图象的切线的斜率,即图象切线斜率反映着各时刻的瞬时速度.【典型例题】类型一、关于速度概念的理解例1、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答案】425m【解析】测量员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遇到较近的峭壁反射回的,则测量员到这一峭壁的距离为x 1=vt 1/2=170m ;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在另一个峭壁反射回的,所以测量员与另一峭壁的距离应为x 2=v(t 1+t 2)/2=255m ,因此两峭壁间的距离为x=x 1+x 2=170m+255m=425m .【总结升华】这是一个联系实际的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搞清楚两次听到的声音是怎样造成的,建立起速度与时间、位移的关系.举一反三【变式1】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340m/s ,光速为3×108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答案】B【解析】在研究问题时,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总是要忽略次要矛盾.光速和声速相差很大,在传播约4.1km 的距离时,光运动的时间非常短,对于估算来说完全可以忽略,其运算方法是: 声速:v =330m/s =0.33km/s .所以0.333t x vt t ===(km),显然声速加倍后题中的估算将不再成立. 【总结升华】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本题通过距离的测定,认识估算原理,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高清课程: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23页】【变式2】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曝光时间约10-6 s ,因此可估算子弹飞行速度约为多大?【答案】500m/s ——1000m/s例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m/s ,则可知(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答案】A 、C 、D【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 、C 正确,B 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故D 正确.类型二、关于平均速度的理解例3、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答案】(1)121()2x v v v t ∆==+ (2)12122v v x v t v v ==∆+ 【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 前一半时间2t 内的位移为112t x v ∆= . 后一半时间2t 的位移为222t x v ∆= , 全程时间t 的位移为1212()2t x x x v v ∆=∆+∆=+.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1()2x v v v t ∆==+. (2)设全程位移为x ,由平均速度定义知 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111/22x x t v v ∆==, 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222/22x x t v v ∆==, 全程所用时间为12121212()222x v v x x t t t v v v v +∆=∆+∆=+=.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122v v x v t v v ==∆+. 【总结升华】不要把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弄混淆,注意按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举一反三【高清课程: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7页】【变式1】甲、乙二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甲在前一半时间内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6m/s 做匀速运动,而乙在前一半路程中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6m/s 做匀速运动,则甲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答案】5.5;5.45【高清课程: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8页】【变式2】一质点沿直线Ox轴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关系为x=(5+2t3)m,则该质点在t=0至t=2s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在t=2s至t=3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m/s.【答案】8 ;38类型三、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理解例4、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答案】A【解析】要弄清该题的每个选项,首先应明确两个概念: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速度是表征质点在某瞬时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矢量.位移与该段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本题中A、B、C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大小是MN的长度,方向是由N指向M,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选项正确.平均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规定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与△t之比为平均速率,即svt∆=∆.由于路程与位移一般不同,故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相等,仅在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才与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本题中A、C两质点均为曲线运动,可见选项C、D不正确,但A、C两质点的平均速率相等,它们均大于B质点的平均速率.本题只能选A.【总结升华】明确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矢量性特点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高清课程: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6页】【变式1】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千米/小时.【答案】103.66【变式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1)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2)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h;(3)由于堵车,车在隧道内的速度仅为1.2m/s;(4)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5)子弹以800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答案】(1)9.5m/s 是瞬时速度;(2)150km/h 是平均速度; (3)1.2m/s 是平均速度;(4)8m/s 是瞬时速度;(5)800m/s 是瞬时速度.【解析】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在某一过程中运动的快慢.【变式3】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他在男子100m 决赛和男子200m 决赛中分别以9.69s 和19.30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答案】C【解析】200 m 决赛路径是曲线,指路程,其位移小于200 m ,因此选项A 错误.由于200m 决赛的位移x 1<200m ,则平均速度111200m /s 10.36m /s 19.30x v t =<=,故选项B 错.100m 决赛的平均速度222100m /s 10.32m /s 9.69x v t =<=,故C 选项正确.100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D 错误.类型四、关于位移—时间关系图象的理解例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A .甲、乙同时出发B .乙比甲先出发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答案】A 、C 、D【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 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总结升华】x-t 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零时刻物体的位置,横轴截距表示位移为零的时刻,交点表示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举一反三【高清课程: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9页】【变式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则开始运动后经5s 物体离出发点______m ,在第l0s 末的速度是_________m/s ,在前l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m/s ,在20~4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m/s ,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_.【答案】10,2,2,l,0【变式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答案】A、B、C【解析】甲物体在t=0时出发,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做匀速直线运动,出发点距原点x0.乙物体从原点出发,其运动方向沿规定的正方向,乙物体在t=t1时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B、C.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D错.正确答案为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