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在小学数学课堂07教学中实施互动探究学习的有效对策

合集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摘要:课堂不应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平台。

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数学知识为介质进行的一种沟通与交流。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呢?本文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发挥教学机智等方面,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互动“师生互动”这种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一部分,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流于表面的“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得当,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地认识“师生互动”的本质。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是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有效的师生互动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保障。

有的教师特别看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绝对服从老师。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往往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他们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往往小心翼翼,有时甚至因为怕回答错而产生恐惧心理。

还有的教师不敢让学生提问题,他们总担心学生会提出一些“怪”问题,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是担心学生的问题自己不能很快解决,从而降低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学生的学习是低效的。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教师说一句,学生接一句;教师习惯性地以“好不好?”“是不是?”“同意吗?”等方式发问,回答这类问题时学生一般不需要动脑思考,只要跟着班上的优等生回答“好”“是”“同意”等就可以应付。

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造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差,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消极的、被动的。

我们的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设计的教学流程也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效。

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数学教师的互动教学策略

数学教师的互动教学策略

数学教师的互动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运用互动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数学教师常用的互动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学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探索式学习”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并进行实践验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数学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成员的水平可以相对均衡,也可以有一些相互帮助和促进的因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问题或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完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三、运用互动教具和技术在现代教学中,互动教具和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数学软件等互动教具,通过展示、演示和实践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运用互动教具和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四、设立数学学习站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立数学学习站。

数学学习站是指在课堂的角落或其他地方设置一些数学问题、数学游戏等,供学生在自主时间进行学习和探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游戏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鼓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动, 是学 生在教 师 的指导下 , 在学 习 和生活 中 , 自主 的发现 问题 、 探 解 释 的: 育 比赛 的记 分 2 0 3 0 体 : 、 : 是一 种记 分形式 , 是 咱们数 不
索问题 , 而获得 结论 的过 程 。 从 合作性 学习的进一步超越也 是新课程倡导 的学习方式转变 的核心和
生创设情境 , 给学 生 自主探究 的时 间和空 问。
课 堂教 学 的基本原 则 。 在课 教学 中 , 师利用小 故事 、 语 、 教 谜 笑 话 等喜 闻乐 见的教 学 于段 , l 学 生兴趣 、 发求 知欲 , 而诱发 弓起 激 从 如 :在 教 学 《 、月 、 日 》一 课 时 , 上 课 伊 始 ,就 提 年
三 、 以 趣 设 疑 , 主 动 探 究 诱 发学 生 的探 索思维 、 奇是 儿童 的 天性 ,[界 f 好 } = c 有许 多重
的发 明与新技 术的发现 从好奇 心开始 , 奇心使 人有强 烈的求知 好
俗话 说 :兴 趣 是最 好 的 老师 ,足动 力 的 源 泉 。孔子 也 曾说 欲 , 探索 思维 的积极 性 和主 动性 , 有 以兴 趣激 发学 牛 的求 知 欲 , 是
探 究热 隋, 这是我们在教学 中应 当利用 的重要 资源 。 如何引发学 生的 求 欲 望和探究热情 , 师在设计教学与组织教学时应当重点考虑 是教 的问题 。 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 中引发学生的探究热 情呢?
过:“ 之者 不如好 知者 , 知者 不如 乐知者 。 教 师要 努力 地 为学 知 好 ”
口答: 2 岁 。 老师 接着 问: 小 明 的爷爷 2 岁 , 么小 明的爸 爸今 “4 ” “ 4 那 计一台符合幻灯片 , 只露出 比黄花 多的3 , 朵 然后再 引导学生看 图分 年 该几岁 ?有2岁抱 孙子 的爷爷 吗? ” 们哈 哈大笑 , 想也是 , 4 学生 一 析题意后 , 不急于讲解题方法 , 鼓励孩子们 “ 猜。 猜一 红花有几朵 ?” 哪 有2 岁 就抱 孙子 的老 爷爷 , 4 岂不 是早 点儿 , 生们你看 看 我 、 学 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家 的原始探究活动 。以为只有学生付 出了与前人大 致相 同的探究过程 ,才能算得上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 究课 。 这种认识导致了一些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 , 无形之中增加 了探究的难度。使学生探究的路径变得 弯曲 , 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五、 探究的结论宜宽不宜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生探 究性学 习的过程从来 都不是一 帆风顺 的。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 、 智力水平存在一定差 异 , 探究的 成果也往往不是 书本上有 的一种或两种 ,其实探究的 成果 , 也就是得到 的结论应该是多样 的。从这一点说 ,
探究的过程就好 比是从一 个端点出发 ,可以画无 数条 射线 , 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 。而决不可能是从一个端点 出发向指定端点 的线段。因此 , 我们对学生探究过程中 的结论要求应该宽松些 ,只要能达到说明探究 的 目的
即可 , 而没有一个完整 的模式去要求和规范。如果对结
选择一些适 合学生 的探究内容。 二、 探究的情境宜实不宜俏 探究性 学习往 往伴 随着一定 的教学情境 。因为在 探究性学习中 , 了激发学生 的自主探究欲望。教师会 为 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 ,捕捉贴 近学生 的生活素材 , 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 的人 、 、 , 事 物 挖掘生 活中的数学资源 , 让学生置身 于问题的情境之中。 这样 做很好地培养 了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来解 决 日常生活 中 的实际问题 。 但是 , 这样做就 导致 了部分教 师盲 目地追
关键 词 : 究 ; 间 ; 探 空 结论 ; 径 路
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数学课堂 以崭新 的 面貌 出现在人们面前 ,自主探究成 了数学课 堂中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通过探索 , 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 知识 、 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从而学会学习 , 已经形成 了一种共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教 学 中 ,许多教师感 叹 自己精 , t 2 设计 的探究活 动中看不 中用 , 以至于出现了探究 活动 中存在形式多 、 实质少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施

改 变 学学生 的学 习方 式 ,是 实施 有 效探 究活 动的 关键 ;改进教 学 的评价 方 法 ,是 实施有 效的探 究 活动 的保证 几个 新观 念 。 【 键 词 】 小 学 数 学教 学 ;探 究 学 习 活动 ;探 究素 材 ; 学 习方 式 ;教 学 评 价 关
其次 ,要尊 重学生 的人格 。教学 活动 中,要真情 关爱每一个 学生,正确对待他们在知 识方面的错误 ,使他们树 立起数学学 习的 自 信心 ,从而 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实现情商促进智商 的 目标 。 2给足探 究 活动 的 时间 空 间 . 挖掘教材 的探究 素材 ,是实施有效探究学 习活 数学探究活动往往 部以探究性较强的素材作为活动内容 , 动 的基 础 基础是建 筑物 的根脚 ,喻 事物发 展的根 本或起点 。挖掘 因此 ,活动 中必 须给 学生 留足 独立思考 的时间和空间 ,使之 教材 的探究素材 ,是实施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 ,凶而教师必须 通 过对 问题 的思 考 和探 索 , 自主地 构建 知 识 ,获得 数学 体 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材观 ,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 ,从 “ 教教 验 。同时 ,要拓展 数学探究活 动的空间 ,尽可能地为学生开 材”向 “ 用教材 ”转变 , ̄ . g- R材建设的参与者 、教学 资源的开 辟探索 的渠道 ,使 各个环节都 能渗透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与态 发者 、 教学实施的研究者。教学实践 中,要依据教学 目 和要 度。在数学探究活动中 , 要坚决杜绝教师本 ^ 标 或少数同等 俎 g 求 ,结合教学实际和 自身的实践经验 ,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 ,积 代庖。要使全体学生部有不同程度地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个性 极主动选择和开发现实的 、 有意义的 、 富有挑 战性的活动素材 , 特 长 的发 展 。 3 强探 究 活动 的合 作 学 习 . 增 当然 ,选 择活动素材时一 定要 克服盲 目性 ,一般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花气力 :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它被普遍地引进到数 1 究素材要 联 系学 生 生活 实 际 . 探 学教 学活动 当中。探究活 动是否有效 ,一定程度取 决于小组 小学生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 ,教学 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 合作 探 究 的有效 性 。 因而 ,教 师要 认 真研 究合 作学 习 的要 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 意 义 ,防止形式的 、低效 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 中滋长和蔓 义的活动 ,引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认知搭建 桥梁 。这样 ,符合 延 。 在进行 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中,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 引 儿童认知规律 ,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 周 导者 、促进者 ,教师不能等待和观望 ,要指导各小组进行任务 围的事物 ,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并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中构筑 分工 ,使小组每个成 员都能明确各自的责任 ,并 引导学生积极 配合 ,进行有效互动与沟通;同时 , 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 中去 , 知识 ,发现 知识并生 成新知识 ,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 2 究素材应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 . 探 了解各小组的合作情况 ,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要特别注意关 小学数学教学 中探究素材 的选择应遵循从具体 到抽象的认 注小组成员中的被动参与者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探 究活动中 知规律 ,给学生经历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推理与 交流等 去 ,增 强 合 作 的 意 识 。 数学活动过程提供充分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理 三 、改进教学 的评价 方法 ,是实施有效探究学习活 解并初步掌握探 究数学问题 的一般方法。事实上 ,此类活动素 动 的保 证 材 也是 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探 究提供 了良好的借鉴 。 保证是指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评价 的目的是 3 究素材要关注学生的探 究意识的培养 . 探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 数学探 究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 活动 ,它 的集 中表现是发 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科学 、有 现问题 ,提 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 。因此 ,在教学 中应适 当设汁一 效 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 数学探究活动 的有效开展。 些开放性问题。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 的意 识,形 对学生在数学探 究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 ,教师既要关注学 成 良好的意 志品质和思维品质 。 生知识和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形成与 二、改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 ,是 实施有效 探究学 习活 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 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参 与数学 动 的关键 活动的程度 、自信心 、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 关键是指 事物最关 紧的部分 ,是对 问题起决 作用的凶素。 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同时 ,对学生实施评 转变学习方式 ,是实施 有效探究活动的关键 ,要把学生从他主 价 ,要特别关注学生 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 性、 被动性的学习状态 中解放出来 , 把学 )变成学生的主体性 、 励性语言 ,发挥 评价的激励作 用,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增强 J 能动性和独立性。新 课程所倡导的 自主学习 、合作学爿 、探究 学 习数学的 自信心 ,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活 学习的学习方式 ,为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起到了极 大的促进作 动 中 。 用。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行为变化 为前提的 ,因此 在开展数学探究活活动中 ,教师 要善于捕捉数学探 究的信 教师必须认真地反思 自身的教学 ,逐步使教学行 为符合新新课 息 ,认真反思 自身的教学 ,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相 程 的理 念 。 信学生的潜能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 自主探究合 1 设探 究 活动 的和谐 氛 围 . 创 作中得到充分的发鼹 ,从而获得新知识 ,真正体现 以学生发展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的核心要求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 为本 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 ,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和探 生关系 ,是开展有效数 学探究活动的关键 。因此 ,教师首先要 究水平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 I承认并保护每个学生特定的权利 '把学 爿 自主权 交还给学生 。

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交流的策略与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交流的策略与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交流的策略与探究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自己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更不是教师教学中的道具。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

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

课件出示蓝猫。

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

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

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

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互动是学生感受问题的发现和知识习得的过程,互动是形 既定程序作一试就灵 的验证 。当教师把关键性 的大问题抛给学 生, 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地探 索 , 使互动有 了空 间和迫切 的 创 设 现 实情 境 —— 有 效 互 动 的前 提 需求。 《 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 “ 例 如 : 学 长 方 形 的 面 积 一 节 时 , 出示 长 2厘 米 、 1厘 教 我 宽 有的知识 中学习数学 和理解数学。 这一要求指 出了小学数 学教 米 的长方形 , : ” 问 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呢? 2厘米 , 长 也 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 的眼光看数学 ,用数学 的思想思考生 就是 长所 含的厘 米数是 2 宽 1 , 厘米 , 也就是宽所含 的厘米数 是 活, 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 习活动中感受 到数学 的有趣和有用 。 在 1 。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 , 到 得 教学 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设 面向生活的问题情 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 : 师 如果把一个 长方形 的长和宽不断地 境, 为他们搭设一 个生活的平台 , 为学生提供操作实 践的机会 , 变化 , 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问的长方形? 学生 回答 :无数个” “ 。 使学生通过动手 、 动脑 、 口, 动 把抽象 的知识转化 为可感 知的内 我连问 : 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 , 你们觉 得长方形 的面积可能和 容, 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 , 尽情地展示 自己 , 不断地创造 自己。 什么有关 呢? 请你猜一猜 ? A回答 : 生 和长有关 , B回答 : 生 和宽 例如, 过去在教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这一课 时 , 告诉 有关 , c: 生 长方形 的面积可能与长 和宽有关 。我通过提供一组 学生什 么是长方形 , 什么是正方形等等 , 怎么去分辨它们也 就够 感性学习材料 , 适当进行启发 , 使学生 的思维有 了一定的指向和 了, 而现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经历 “ 做数学 ” 的过程 , 并在这 集 中。 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 出了大胆的设想 。 避免 个过程 中与学生平等 的交流 ,使学生进一 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 了学生盲 目的猜测 , 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 探究 知识 的 活 的密 切 联 系 。 欲望 。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合作探究环节中的实践和反思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合作探究环节中的实践和反思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合作探究环节中的实践和反思作者:祝辉来源:《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3年第04期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环节就是要让知识互动生成,让学生明确责任,让学生展示、点评、沟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让课堂效果“好”起来,让课堂教学更精彩,由此,我就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了分析、探究、思考。

一、引导互动在合作探究中,我适时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当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出现跑题时,我要适时地把主题引回来;当学生思维受阻,出现“乱场”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适时给予启发,让学生在我的启发下,通过小组中各抒己见,最后自主解决问题。

让学生各自阐述理由,让问题越辩越明,通过这样的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技能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设计了下面的内容:1、猜一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试一试:证明自己的猜想,把经过证明得到的结果写下来。

3、谈一谈:把你的证明方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我有针对性地加入到这部分同学的探究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完成探究活动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的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享受到了探究知识的快乐。

二、有效沟通(一)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闸门。

为了实现有意义的数学探究学习,就应把教学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境:小张、小王、小李和小赵在一起吃午餐,他们只有3块饼。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块?”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拿出学具摆弄着……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极大兴趣,并为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塘湖小学* * *(本文获该县2004-2005学年论文一等奖)【内容提要】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和合作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层的情感体验。

本文试图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愿;以开放学习空间,创建探究平台;重视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等方面进行论述,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实践、发展、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学习数学信心与动力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愿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前提。

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地寓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起学习愿望。

教学中教师创设出某种问题情境,引发出探究的问题,使学生面临欲罢不能的“愤”、“悱”的状态,能促使其去探究、思考。

1、创设轻松、愉快的问题情境我在教学中经常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作为认识背景,能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

并以此作为生长点,能引发新的问题,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同学们,我们见到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轮子都是圆的,如果把它们改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不行呢?”我把画面情景用幻灯机放给学生看,说:“这样的车子,我们能坐得舒服吗?”学生回答:“不行,这样的车子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学习困惑与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学习困惑与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学习困惑与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15-01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

另外,在笔者听过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

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统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个别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道:“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

”然后两个人才一起操作。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活动

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活动

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活动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活动,已成为大家备受关注的话题。

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等方面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交流;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注重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活动,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真正的互动,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具备互动意识意识形态决定着一切行动。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领航人,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领悟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形成师生互动意识,才能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背手静坐听宣讲”的填鸭式的教学局面,想方设法地构建互动平台,真正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试想,如果我们还做守旧者,唯恐学生一动课堂就乱,费时费力,尽管这样有时还完成不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还会延堂、加课,于是就干脆由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那么形如容器、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谈何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全面互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等现代教育观,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层次的数学。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习状况、家庭情况(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留守儿童)等等。

这样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针对性强,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师生的全面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首先要学会倾听,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

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倾听别人的发言,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实际教学中,经常见到因有些学生不会倾听而容易造成表面看似热闹实则收效不大的教学局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分析
成绩。
关键词 : 数学课堂 有效 互动 小学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5 文献标识码 : C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 互动教学的模式一般是老师进行对 话的创设 , 营造出互动的情境 , 然后让学生进行 自学探究 , 再让小 组成员 间讨 论互 动 , 然后老 师组织 学生起来 回答 问题 , 形成师生 间的互动 , 最后再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一定的评价。 1 老师进行对话和互动情境的创设来进行互动 小学 数学课堂 上的互动一般 分为 两种 , 一 种是师生 间的互 动, 另一种则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互动需要一定的话 题, 而这个话题必须是教学需要 , 并且学生有一定兴趣 的话题 , 老 师在进行对话创设的时候必须符合学生和教学 的需要 , 创设出来 的情境必须 合适 那个话题 的讨 论、 开展 。创设情境 的时候 , 老师 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 , 小学生比较喜欢有趣的东西或者是 和生活有直接联系的事情 , 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可以选择 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 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的机 会, 让学生充分开动 自己的脑筋 , 通过动手 , 更好地理解那些比较 抽象的知识。 比如说老 师教学生认识各种 图形的时候 , 老 师将 三角形 、 长 方形 、 圆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告诉学生以后 , 让学生开动脑筋 , 分析 我们生活中的物品的形状 , 并且根据学生得出来的结果和其进行 交流 , 让学生 真正感受到生活和数 学这门课程 的联 系, 从 而更加 努力地进行数学学习。 2 在进行互动的时候 , 必须尊重 学生之 间的差异 学生接受事物的速度存在一定 的差异 , 有的学生接受得比较 快, 有的则会缓慢一些 , 老师在进行教学 的时候 , 面对这种差异必 须给接受速度比较慢的学生以尊重 ,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 自己的 信任和关心。在学生提出一些 自己 的独特见解 的时候 , 老师必须 及时对学生 的感受间接进行反馈 , 并 且要进行一定 的鼓励 , 学生 得到老师的鼓励 ,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加愿意和老师进行 交流 , 敞开 自己的心扉。 比如说在 锻炼学生 的心算能 力的时候 , 老师 出一定 的题 目, 让学生回答 , 有些学生回答得 比较快 , 还有 的学生 回答得 比较慢 , 学生心算 的时候使用 的方法也是各不相 同, 老师必须对这些学生 进行尊重 , 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 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 。 3 让 学生进行探 究。 从而促进学生间的互动 新课标提倡学生进行 自主 的探究学 习, 学生通过 自己努力获 得 的知识往往记忆更加深刻 。根据这种情况 , 老师必须给学生创 造 出可 以进行 自主探究 的条件 , 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 自我探究发 现新 的问题 , 给接下来要进行 的教学和互动打下 良好 的基础 。 老 师可 以让 学生先进行 自学 , 努力对接 下来的课程 进行探 究, 发现 新的问题 , 然后 再针对 自己发现 的问题进行 小组间 的讨 论, 学生 分别说出 自己不理解 的问题 , 这样能够实 现学生间知识 的互补 , 能够让学生通过相互 验证 、 实验 的方式来 达成小组间 的 共识 , 这样 能够加强学生之 间的交流。在这个环 节中 , 老师需要 扮演 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参 与者的角色 , 在学生讨 论的过程 中, 老 师更 多的是 应该进行倾 听, 要信任 自己 的学生 , 让 学生 自己努力 找寻方 法来解决问题 , 学生 经过讨论还是不能理解 的问题 , 老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性的数学情景。 创设 问题情景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
爱 因斯 坦说 :提 出一个 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 更重 。 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
关的情景过程 ,通过问题情景 的创设 使学 生明确 探究的 目
标, 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生活和 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 因此 , 在课堂教学中, 我鼓励和引
已, 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 , 的角度看 问题 , 从新 却需要有
创造性的想象力。 质疑问难是创 造性思维的种子 , 是学生经
过 自己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 , 然后进行比较 、 探索 出实验结 果的过程中 , 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 问题 的真实 活动情
境中 , 学生不但可 以从 实验中找出解决 问题 的方法 , 而且还 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的学习产生深层的反思与感悟。 培养了学 生的探索意识 , 为学生以后在科学领 域的发展 奠定了实验基
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 也才能够有利 于学 生在广阔 的数学 世界中飞得更高 、 更远 l
小学数学中有一些数学结论 或一些学生容易 疏忽的知
识。针对这种情况 , 如果教师有 针对性地弓l 生进行动手 导学

如在教学《 分数的基本性质》 , 时 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
题情景 : 一个大猴 子给三个小猴子分西瓜 , 把同样 大的三个 西瓜分别切成 了相等的 4块 、 块 、 2 ,第一 个小猴子分 8 1块 得四块 中的一块 , 第二个小 猴子分得 8 块中 的两块 , 第三个 小猴子分得 1 块中的 3 2 块。三个小猴子见自己分的块数不
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实施探究性学 习
彭 倩 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 就是让学生的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

1. 分组策略: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前,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组策略,如随机分组、能力分组或者兴趣分组。

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用以优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

2. 合作任务: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合作任务。

如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他们进行讨论、研究和互相解释,最后达到一个共识。

合作任务既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

3. 鼓励合作: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可以通过表扬、奖励或者给予更多的学习资源等方式,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合作解决问题。

也要注意在每个小组中设立一个组长,帮助组员协调学习,提高小组的工作效率。

4. 促进交流: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充分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鼓励他们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适当的工具和资源,如白板、工具书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反思总结:在小组合作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深化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理解。

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评价和调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学习日记、进行合作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解决生活中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当把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学校操场要铺设人工草皮,每平方米110元,学校要花多少钱?”抛给学生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因为他们都愿意为自己的学校算算这笔费用,因此学生对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可以说是迫不及待。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有趣又有用。

2.联系原有知识,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且能够激活学生的原认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知识、技能、经验的准备。

如学习乘法运算定律时,联系加法运算定律,让学生猜想“乘法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定律”,并验证猜想结果。

3.巧设悬疑,激发探究欲望一个人若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并积极思维。

教师若能创设让学生感到好奇的悬念,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来判断它是否能被2、3、5整除。

教师快速并准确无误的判断使得学生惊讶不已。

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策略

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策略
分 析 。 有 时 , 们 需 要 创 设 现 实 的 生 活 情 境 , 学 生 利 用 已 有 我 让
的生 活 经 验 学 习 数 学 知 识 。例 如 : 教 学 “ 均 分 ” , 们 可 在 平 时 我 以创 设 一 个 “ 游 ” 现 实 情 境 , 学 生 准 备 并 分 发 各 种 水 果 秋 的 让 和 食 品 .让 学 生 亲 身 体 验 , 总数 是 多少 ” “ 样 分 ” “ 均分 “ 、怎 、平 成 几 份 .每 份 是 多 少 ” “ 有 没 有 多 余 的 ” “ 同 的食 物 的分 、还 、不 发是否一样” 。对 于 包 括 较 为 抽 象 的 数 学 知力 吸 引 学 生 , 以激 发 学 生 的学 用 可 习兴 趣 。 4以 “ . 活动 ” 设 情境 创 教 师 可 以为 学 生 创 设 实 践 活 动平 台 ,通 过 组织 学 生 开展 各 种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从 实 践 情 境 中培 养学 生 的应 用 意识 和 实 践 能 力 。例 如 : 数 学 的知 识 去 分 析 和解 决 实 际 问题 。在 教学 用 百 分数后 , 组织学生在 家长的带领下 , 银行进行存 款 、 可 到 取 款 , 商 店 购 买 打 折 的商 品 , 学 生 熟 悉 存 款 的 方 法 、 算 利 到 使 计 息 的方 法 及 打 折 商 品 价 格 的 计算 方法 。又 如 , 数 学 的 方 法 去 用 调 查 和分 析 社 会 现 象 。 教 学 “ 在 简单 的统 计 知 识 ” , 组 织 学 后 可 生 到工 厂 、 关 单 位 等 调 查 具 有 小 学 、 机 中学 、 学 学 历 的人 数 大 认 真 进 行 分 析 。这 样 ,就 把 学 生 研 究 的空 问 多 渠道 引导 到课 外 . 但 可 以沟 通 数 学 知 识 与 生 活 、 会 、 践 的 关 系 . 不 社 实 而且 能 让 学 生 在 积 极 、 自 主参 与 的研 究 活 动 中 获 得经 验 ,形成 爱 探 究 、 求 知 的 良好 心 理 倾 向 。 乐 二 、 探 究 的 空 间留 给 学 生 把 学 习 数学 唯一 的正 确方 法 是 实 行 “ 创 造 ” 也 就 是 由学 生 再 , 本 人 把 要 学 的东 西 自己去 发 现或 创 造 出 来 。 现代 教 学 理 念下 而 的课 堂 是 互 动 生成 的过 程 , 时 间 和 教学 进 度 的把 握 有 着 一定 其 的灵 活 性 和 随 机性 。 究 教 学 中探 究 时 间 的长 短取 决 于 探 究 问 探 题 的难 易 和探 究 目标 的 高 低 , 涉及 学生 的 年 龄 特征 和 经 验水 也 平 与 探 究 方法 有 机 结 合 的 问题 。 因此 , 师 必须 给 学 生 提 供这 教 种 再 创 造 的空 间 , 给学 生 留有 自主探 究 的 思 维 的空 间 。 即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课堂内外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李仕安(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德旺中心完小,贵州 铜仁 554407)摘要: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实施和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围绕“一切为了学生”这个新课程理念,将这一新型学习模式广泛实施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平等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趋势,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策略一、合作、探究在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究的欲望,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恰好能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和探究的过程。

2.合作能促进教学创新,集思广益。

合作是顺应学生学习规律以及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也是在新形势下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

它既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进程,也能激发教师团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为了达到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协作精神,对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合作、探究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互帮互助的有效方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一)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发表时间:2020-06-05T14:28:22.41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作者:秦玉萍[导读] 现如今,随着当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秦玉萍摘要:现如今,随着当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方面,作为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数学是一门理科性学科,需要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就要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但是,课堂中仍有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都跟不上进度,学习感到压力大,这时就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进一步了解。

而师生互动的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常在课堂中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进行解答,进而引导学生们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有效策略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遵从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一下彼此的思考,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考时错误思路,并及时改正。

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不仅仅需要教师去传授学生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是课堂教学的成功关键所在。

对于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希望为广大师生群体提供参考意见。

一、创设自主学习时间,进一步培养师生互动在学习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去探索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进一步加深师生互动关系。

在课堂中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选择。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对问题进行多种的假设与猜测,在解题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按照说规则的程序来进行验证。

教师教过学生解题思路后,提出一系列关键性的大问题抛给学生们解答,此时学生可以放肆尽情的去探索、去深究.如何在此过程中完成有效的师生辅助?那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对于思路不通的学生可以去一步步的引导,从而完成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展开探究学习一、活动背景(一)问题背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已让大家耳熟能详,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注重,并被广泛的使用于课堂教学中,毋容置疑,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为老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在很大水准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探究学习的实施却并不理想。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展开了自由讨论。

王老师:我们也想让学生多参与探究,但是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0钟,而探究学习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常常导致原定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吉老师:我听过一些课,发现授课老师着力让学生参与探究,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貌似热闹、自主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一堂课热闹过后,什么都没留下。

马老师:有的仅仅非要以自主探究的方法去实现吗?我觉得并不见得。

有的知识,老师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让学生简历一个清晰的概念,我们何必要话费那么多的时间,带着学生转圈,就是为了去印证一个原本比较简单的东西,有时学生自己操作了半天得出一个是是而非的概念,这又何苦呢?一个简单的东西反而复杂了。

朱老师:有的内容教材编的确实不错,教材在部分内容安排上,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有组织数学活动的指导语,如: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圈一圈、量一量、找规律等,让学生动手的同时动脑,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这次教研会中,教师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反映出一部分教师对探究学习失去了信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还未被教师真正内火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转而开始使用传统教学,课堂似乎又回到了过去那种满堂灌的状态。

(二)问题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症结何在?教师们是否深入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要真正理解探究学习,至少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在课堂中展开探究学习?2、在课堂中如何展开探究学习?3、学生是否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二、活动目的1、探究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水平的规律,试图寻找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教与学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实施互动探究学习的有效策
数学课题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实践中,人们总结了大量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启发引导目标定向——点拨调控深入探究——归纳评价形成新知——示范指导拓展新知”是“融合传统教法的改良类型”模式之一。

本文仅就这种教学模式,从“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合作交流”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教师要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认知、情感、经验是构成情境创设的三要素。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小数的认识,可联系购物,由商品标价引出问题;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解决生活中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当把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学校操场要铺设人工草皮,每平方米110元,学校要花多少钱?”抛给学生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因为他们都愿意为自己的学校算算这笔费用,但操场的面积不知道,用单位面积度量的方法显然不适用,此时学生对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可说是迫不及待了;又如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教师创设春游的情境,让学生课前调查有关春游的事宜,课堂上来设计春游方案:怎样租车?路程的计算和时间的安排,春游过程中怎样分组以及到达目的地的活动安排等;创设超市购物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等等。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
望,同时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有趣又有用。

2、联系原有知识,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且能够激活学生的原认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知识、技能、经验的准备。

如学习乘法运算定律时,联系加法运算定律,让学生猜想:乘法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定律,并提出要求验证;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由“在自然数(0除外)末尾添上‘O’引起原数大小的变化”联想并猜测: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怎样变化?进而让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创编6的乘法口诀之前,先让学生按顺序背出1——5的乘法口诀,随着学生的背诵,教师出示1--5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从纵向、横向找规律以后,让学生先猜测6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然后让学生开始独立验证或探究6的乘法口诀。

3、巧设悬疑,激发探究欲望。

一个人若对某件事发生了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教师若能创设学生迷惑不解、感到好奇的悬念,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便能油然而生。

如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考老师: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老师来判断它是否能被2、3、5整除。

老师快速并准确无误的判断使得学生惊讶不己。

此时教师引出探究课题“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已在愤悱的状态下急于探索新知了。

4、打破认知平衡,激发探究愿望。

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对新知的需要。

如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时,学生已经通过操作学具圆,自主探索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在直尺上滚动圆、用线绕圆一周后测量线、把圆环拉直之后测量等。

这时老师拿出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不停地绕,形成了一个“虚圆”。

“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学生无奈地摇摇头。

这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探寻圆周长的普遍求法的愿望。

二、开放学习空间,经历探究实践。

1、提供探究材料。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包括实物、学具、资料、数据等等。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把生活中积
累的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

如教学“年、月、日”前要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教学图形面积的计算要准备多个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具;统计知识的学习要事先进行数据的收集等等。

2、引导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依据探究内容,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根据知识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已呈现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思路,使得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达到探究的目的。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能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吗?转化后观察比较原来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的联系。

试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学生依据问题在“做数学”中体验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3、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做保障。

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束缚学生,要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的发展;要给足学生探究时间,让他们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

要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喜、同忧。

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给与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疑惑与错误给与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享受。

三、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合作交流是尝试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或全班中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互相开拓、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全面和完善,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教师要对讨论、交流作适时的启动和调控,要通过示范、引导、评价、纠正等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质疑。

1、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组织合作交流。

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因需组织学生合作与交流。

在个体学习出现困难的时候,可以借助同伴的帮助来解决;
在解决同一问题策略多样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交流,为学生制造“脑力激荡”的交流氛围。

如:比较29和32的大小,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之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有的学生说可以看图比较,立刻有学生质疑:“在没有图的情况下还能用这种办法吗?;有的学生说29在32的前面,所以29比32小,立即有同学说因为32在29的后面,所以32比29大;因为29不能减32,而32能减29,所以32大于29;因为29比30少1,而32比30多2,所以32大;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29是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只要比较这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就可以了。

学生在交流中彼此启发,彼此分享,在交流中对比择优,从而使策略更加多样,更加完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同时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源于“换位思考”。

2、在学生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首先要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见解之后,让学生归纳整理,梳理思路,想好跟同学交流什么,怎么说,做好交流之前的准备。

这样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充分准备基础之上的交流,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交流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师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在课堂上应有的地位,避免了以往教师眼中的好学生独霸课堂的局面,体现了课堂的教育公平,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3、在学生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做好适时、适度的启发、引导、调控。

尽管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师毕竟是在实施自己的教学设计,对于问题的解决策略是心中有数的,所以,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比、择优,筛选出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并且在尊重学生独特见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教材提供的或大家普遍认可的方法;当一些好的策略学生没有出现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介绍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多一些方法,更使学生在羡慕老师的同时感受学习、探索是无限的,增加学习的内趋力。

这样,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在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中,使师生特别是学生获得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并适时地组织学生合作与交流。

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
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