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方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课时:地方地理与环境1.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介绍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地方风土人情1. 分析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

2. 探讨地方方言、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 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家乡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3.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参考资料:关于家乡的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历史探索之旅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第二课时:地理探索之旅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发现,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七、风土人情体验第一课时:民俗风情1. 教师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

2. 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课时:方言与民间艺术1. 教师讲解家乡的方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方言交流。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探究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分析历史事件对家乡文化的影响。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与环境(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风情的内涵。

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发展的不平衡性。

八、家乡的自然资源与保护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环境: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活动:讲解、地图绘制、实地考察等。

3. 第三周:家乡的民俗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教学活动:讲解、展示、实践等。

4. 第四周:家乡的环境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5. 第五周: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理图表、民俗物品、环境数据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4. 实地考察基地:历史遗迹、文化场所、自然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课时:2课时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文化、历史、自然等特色,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2. 第二课:家乡的自然景观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著名景点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特色产品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

4. 第四课: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民间风俗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5. 第五课: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内容:讨论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策略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促进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地方课程优质教案模板范文

地方课程优质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XX地方课程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XX地方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XX地方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地方课程?学习地方课程有什么意义?2. 教学内容- XX地方的历史:介绍XX地方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等。

- XX地方的文化:介绍XX地方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 XX地方的地理:介绍XX地方的自然景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 XX地方的风俗:介绍XX地方的饮食文化、服饰特点、建筑风格等。

3. 活动环节-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XX地方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

- 信息搜集: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 汇报展示: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知识。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5. 课后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XX地方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XX地方课程教材。

2. 辅助材料:与XX地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

3. 网络资源:XX地方相关的网站、论坛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践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一些著名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

2. 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制作一份PPT或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地方,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4. 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一起总结不同地方的特色,包括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5. 课外调研布置学生到具体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关于地方的信息,包括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

学生可以以日记、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调研结果,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沟通协商、展示等。

2. 评价学生在课外调研中的记录和分享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地方的了解程度和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效果。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地方的文化活动,了解和体验地方的传统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自然景点和历史遗迹,加深学生对地方的认知。

3. 引导学生保护地方的环境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环保和文化保护意识。

八、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介绍不同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视频。

2. 图书资源:介绍地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的图书。

3. 网络资源:如地方特色美食、特产等的介绍和图片。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家庭生活安全第一节家庭防火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提高学生的家庭防火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火灾是无情的。

但是,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防范,就可以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

(二)火灾事件介绍: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三)熟灭火设备,牢记灭火办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造道具、学生扮演XXX 和灭火英雄)(四)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儿童防火歌小同伙笑呵呵,大家来唱鼓掌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扬做同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XXX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2.小组为单元制造防火宣扬墙报。

(五)展示幻灯片研究自救知识几种逃生办法的总结: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3、教学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防火知识呢?注意家庭用火安全,发生火灾时,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四、功课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搜集活动。

第二节家庭烫伤预防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烫伤几种情况。

2.加强平时注意烫伤。

二.教学重,难点:增强家庭安全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烫伤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最常见得家庭伤害是被热水,热油烫伤。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2. 了解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3. 学习地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教材、课件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组织学生讨论,了解地方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2. 知识讲解:a. 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按照一定的课程设计方案,开设的适合当地特色的课程。

地方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实际:地方课程关注当地的现实问题和需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2)注重能力培养:地方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

(3)注重社会实践:地方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4)培养综合素质:地方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素质,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b. 地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4)问题解决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分析:教师以当地某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地方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4. 学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社会实践、设计创新作品、制作实物展品等。

5. 结束: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并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情况、学生的学习笔记、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方案]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方案]

六年级地方课教案[方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家乡,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

2. 家乡的历史文化概述。

3. 家乡的风土人情描述。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和介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3. 邀请当地的文化人士或长者来校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第二章:探索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特点介绍。

2. 家乡的气候特点介绍。

3. 家乡的植被特点介绍。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记录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2.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感受。

3. 邀请环保专家来校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章: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产业发展介绍。

2. 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介绍。

3. 家乡的民生改善情况介绍。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企业或项目,了解家乡的产业发展。

2. 让学生通过调查或采访的方式,了解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情况。

3. 邀请家乡的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来校介绍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第四章:体验家乡的文化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文化活动,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活动介绍。

2. 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

3. 创新文化活动的方式。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传统节日或文化活动,体验家乡的文化魅力。

2. 让学生通过调查或研究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3. 鼓励学生创新文化活动的方式,如组织一场文化交流展览或演出。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方历史1. 节课:家乡的历史变迁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名人。

2. 节课:地方古迹探究内容:参观家乡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地方地理3. 节课:家乡的自然环境内容: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节课:家乡的资源与环境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地方民俗5. 节课:家乡的节日习俗内容: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问题。

2. 利用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实地考察、采访、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博客、论坛等。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开展地方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3. 安排学生进行地方地理考察,如河流、山脉、城市布局等,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民俗的魅力。

2.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河流清洁、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的深入研究,如选择一个地方历史人物、地方特色地理现象、民间艺术等进行专题研究。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地区的历史沿革2. 本地区的地理特点3. 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

(二)本地区的历史沿革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变迁。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深入了解该时期本地区的历史事件。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本地区的地理特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特点,深入了解该特点对本地区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本地区的文化特色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文化景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特色,深入了解该特色的形成原因和传承方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地区的其他特色,如美食、旅游景点等。

2. 各组制作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进行汇报。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本地区的历史地图、地理特点、文化景观等。

2. 调查报告模板:供学生课后使用。

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家乡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方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地方文化的重要性3. 我国的地方文化概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概念,引出地方文化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地方文化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3. 分析: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案例,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方文化,互相交流。

五、作业布置1. 调查自己家乡的地方文化,了解其特点及传承情况。

第二章:地方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及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如戏曲、民间绘画、剪纸等。

2. 地方传统艺术的特点及价值。

3. 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及价值。

2. 欣赏法: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及价值。

3. 欣赏: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作品,如剪纸、民间绘画等。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地方传统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五、作业布置1. 收集地方传统艺术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动手制作一幅地方传统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第三章:地方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节日的情感。

3.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地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地方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地方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地方特色: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美食、资源等。

5. 环保教育:介绍家乡的环境保护现状、环保意识、环保行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5. 运用讨论交流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家乡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地方特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家乡的特色资料。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考察成果,分享地方特色知识。

6. 讨论交流:全班同学就地方文化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观察分析、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4. 学生满意度:课后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文化知识教材、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等相关书籍。

2. 图片:家乡风景、历史事件、民俗活动等图片。

3. 视频:家乡特色产业、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视频资料。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历史与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沿革2. 地方文化特色3. 地方杰出人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方历史发展的特点和文化特色。

2. 难点:地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脉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方杰出人物的事迹。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地方文化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历史与文化。

2. 讲解:详细讲解地方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杰出人物。

3. 案例分析:分析地方杰出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方文化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地方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2. 地方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3. 地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难点:地方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传承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欣赏法: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传统艺术。

2. 讲解:详细讲解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3. 欣赏: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

4. 实践:分组进行传统艺术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地方特色产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的特色产业。

2. 培养学生对特色产业的兴趣和认知。

3. 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学会关爱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2. 河流湖泊与自然资源3. 动植物多样性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古代文明与重要历史人物2. 传统节日与民俗风情3. 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1. 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2. 工业与科技创新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

3. 学生课后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4. 学生地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教学时间为2课时,总共6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家乡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经济发展数据、自然环境图片等3. 视频资源:家乡的风光宣传片、历史文化纪录片等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农村等地,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等七、教学步骤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2. 学习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分析家乡的自然优势和劣势3. 探讨河流湖泊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了解家乡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4. 探究动植物多样性,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2. 学习古代文明与重要历史人物,传承家乡的历史文化精神3. 探讨传统节日与民俗风情,体验家乡的民俗文化活动4. 分析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2. 学习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了解家乡的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3. 探讨工业与科技创新,认识家乡的产业优势和转型发展4. 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家乡的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的定义与分类2.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3. 国学的学习方法4. 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国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国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品德修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

2. 结合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国学知识。

3.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国学的定义与分类2. 第二课时:国学经典著作简介3. 第三课时:国学的学习方法4. 第四课时: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国学的定义与分类】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国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强调国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运用国学知识。

【第五课时: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一则国学典故或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典故或成语故事,教师点评、指导。

4. 总结:强调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内容6. 诗词鉴赏与创作7. 书法艺术欣赏与实践8. 传统文化与民俗9. 中国历史与人物10. 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重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诗词创作技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地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我们所在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村等。

介绍地方的历史文化,如著名的历史事件、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介绍地方的自然资源,如旅游景点、特色农作物、动植物资源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图片、地图或相关物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历史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等。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历史遗址或文化景点,增加对地方历史的了解。

第二章:探索地方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地方的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介绍地方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介绍地方的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农田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记录地方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方的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植被的调查,了解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第三章:发现地方的特色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的特色文化,包括传统艺术、民间传说、特色食品等。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地方的传统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介绍地方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了解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介绍地方的特色食品,了解其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3.3 教学活动邀请当地的艺术家或手工艺人来校进行展示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传统艺术。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民间传说的搜集和整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让学生尝试制作地方的特色食品,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口感特点。

第四章:感受地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其美丽和独特之处。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1. 教案简介在小学教育中,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针对性地开设的一些课程。

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与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有关,强调地域特点的传承和发展。

本教案将介绍小学地方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和相关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地方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一些当地的特色技能或传统艺术表演;- 学习尊重和欣赏多样性,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地域自豪感。

3. 教学内容(这里列举的只是一些可能的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地方特色进行调整)3.1 地理特点- 了解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学习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3.2 历史文化- 学习当地的历史沿革和重要历史事件;- 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探索当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

3.3 传统艺术- 学习当地的绘画、剪纸、刺绣等传统艺术形式;- 学习一些当地的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掌握一些表演技巧,如舞蹈、传统戏曲等。

3.4 特色技能- 学习一些当地特色手工艺技能,如编织、陶艺等;- 学习种植当地特色农作物的技巧;- 学习一些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4. 教学过程(以学习当地传统节日为例)4.1 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当地传统节日的盛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询问他们对当地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2 学习- 介绍当地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活动形式;- 分组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当地传统节日进行研究;- 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等资源,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4.3 撰写报告-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当地传统节日的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特色活动等;- 鼓励学生使用创意的方式呈现报告,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4.4 分享和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报告进行分享和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口头演讲、展板、PPT等形式展示;-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交流,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教案标题: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小学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对自己所居住地的文化及传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知。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包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调研能力和合作意识,加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地方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通过现场考察和调研,加深对地方文化的认识。

3. 学习地方文化背后的故事和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1. 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2. 调研工具和材料,如问卷调查表、地方文化调研表等。

3. 实地考察的安排和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与学生谈论他们所居住的城市、乡村或地区有什么特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2. 观看地方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和思考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地方文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2. 选择地方文化的一个方面,如传统节日、特色手工艺等,深入讲解其背后的故事、特点和传承情况。

三、实地考察(30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方文化的代表性事物或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拍摄实地考察的过程,了解地方文化的实际表现形式。

3. 学生回到教室后,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互相了解不同地方文化的差异。

四、调研分析(20分钟)1. 学生使用问卷调查表或调研表,对自己选择的地方文化进行调研和分析。

2.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调研结果,分析地方文化的传承情况、影响因素等。

五、总结和展示(1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地方文化,通过口头汇报、展示图片或制作海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对地方文化认知的提升和收获。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教案名称:小学地方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地方课程年级:小学学科:社会科学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地方课程,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2. 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和其与学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爱、认同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探讨地方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地方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3. 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和其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教材:小学社会教科书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地方课程吗?"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地方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二、探究地方课程(10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地方课程的定义和范围。

2. 向学生解释地方课程对于了解本地区文化、历史和环境的重要性。

3.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地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三、讨论地方课程对学生的意义(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方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

2. 利用教材或其他资源,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以及与学生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爱、认同和责任感(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地区的喜爱和认同之处。

3. 强调学生对本地区的责任感和贡献意识。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对地方课程有基本的了解。

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方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到地方课程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参与本地区的地方课程,促进他们对家乡和地方的热爱和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教学内容:民族常识教材第9——15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具准备:关于民族地区的资料。

课时:四课时秀丽的山河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们祖国的秀丽山河,从而培养学生的赏美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秀丽山河。

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具准备:挂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新授:1、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2、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3、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我们那些地方的秀丽山河。

作业设计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板书:秀丽的山河民族花园桂林山水反思:垃圾教学内容:垃圾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将卫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课时:一课时活动过程:导入:“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新授:1、出示题目: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攀枝花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 180000千克 180吨月 5400000千克 5400吨年 65700000千克 65700吨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二、“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可是到处都是垃圾,难道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三、研究方案:(写一写)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

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

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

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

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

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

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

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四、联系实际:(说一说)“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

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从中受到了那些启发?作业设计:“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板书:垃圾日 180000千克 180吨月 5400000千克 5400吨年 65700000千克 65700吨反思:游泳的卫生和安全教学内容:游泳的卫生和安全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于增强体质的运动。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游泳时的有关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游泳时的有关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评选班级游泳小能手。

2请学生谈谈游泳的体会。

没有参加游泳的学生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新课1、(教师总结大家的看法,肯定游泳对健身的好处,并要求大家积极参加游泳活动,人人都来做个游泳小能手。

)这次游泳活动是全班集体进行的,也是我们提倡的,知道为什么吗?在游泳前,要求做准备运动,要求认真做,这又是为什么?2、有谁遇到过抽筋的现象吗?有什么体会?是怎么解决的?(学生自己谈体会)3、大家游泳时特别高兴,结果就在水中哄闹,这样做好吗?为什么?是不是游的好的同学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游,什么也不用管呢?4、不管游泳水平有多高,都应该了解水情,弄清楚哪里是深水区,哪里是浅水区。

如果在河里或池塘里,更要了解水情,以防发生意外。

(介绍当地由于不了解水情而发生的意外事故。

)5、游泳除了要注意安全,还得注意什么?6、!对游泳的卫生也是不可忽视的。

请大家看看课文的第1、2点项和第7点项,说说怎样注意游泳卫生。

(学生看书,议论,大组交流。

)7、大家的看法很对,游泳前,应该请医生检查身体,得到医生的同意才能游泳。

否则,既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除了注意自己的卫生外,再就是要注意水的卫生。

水质不好对人体有什么危害?8、课文最后再一次强调了预防血吸虫病,这一点大家千万得注意。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游泳的卫生和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重视这些问题。

板书:游泳的卫生与安全游泳值得提倡:锻炼肌肉培养勇敢精神游泳必须注意:生病不游泳集体前往游泳时不哄闹预防血吸虫病教学后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内容: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让学生远离毒品。

教学难点:让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具准备: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新授: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毒品的品种很多,一般我们知道的有吗啡、杜冷丁、海洛因、大麻、可因、冰毒、摇头丸;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①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

②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③吸毒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

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

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

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

)分析材料。

材料1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

吸毒前,他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

“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

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

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

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

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

”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

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

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摘自《唐山劳动日报》分析讨论:①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②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③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④“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

”这句话对吗?材料2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

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

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

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摘自“新华网”分析讨论:①“别学我!”,我们从着这句话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②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吸毒成瘾后很难戒断?会有哪些戒断反应?③你认为只吸食毒品一二次会成瘾吗?④这位年轻的医生为什么要自杀呢?(提示:从社会舆论、他的心理和生理、吸毒的后果等角度去分析。

)材料3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