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十四)
⎪⎪⎪⎪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请看下图书影。
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
A .开始探索新知
B .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 .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 .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2.下图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
它主要表明当时( )
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3.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4.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
“空想”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上述主张意在( )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6.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作者意在( )
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 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7.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
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
……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
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
”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
A.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B.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C.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D.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8.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自力更生
D.群众路线
9.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谈道:“中国急需团结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在
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国家。
”此时,毛泽东所谈到的这个“新国家”的性质是( )
A.资本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自由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0.(2019·湖南师大附中质检)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
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11.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12.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13.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
A.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
存空间。
这反映了( )
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B.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
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
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
15.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
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
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
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
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0分,第19题9分,第20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
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视角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6)
(2)概括说明材料二从什么视角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
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
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 1862年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开设,该馆设立源于朝廷政务与西方交往需要翻译人才,体制上属官学的一种类别补充,学生来自八旗子弟,聘请外国人为教习,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
1870年增设“天文算学馆”,1876年规定各馆兼习西方近代文化课程。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以上材料均摘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作用。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
(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56年5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材料二“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
”……“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批评工作者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而现在的批评,有些令人害怕,应当纠正……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周恩来的判断是否正确?依据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陆定一的讲话集中体现了党中央的什么方针?(2分)
(3)对批评工作来说,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是否走过弯路?表现在哪里?
(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键词:真理标准、小岗村、中美建交、伤痕文学、“一国两制”、三转一响、喇叭裤、第一生产力、经济特区、计划生育、万元户、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农民工、手机、市场经济、呼啦圈、南方谈话、股市、依法治国、互联网、入世、神舟号、莫言、高铁、中国梦、“一带一路”、共享经济等。
——据《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021年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请看下图书影。
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
A .开始探索新知
B .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 .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 .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解析:选D 图片为《海国图志》,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突出代表,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理念,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了抵御外辱,故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的理念,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潮流,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没有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故D 项错误,符合题意。
2.下图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
它主要表明当时( )
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解析:选C 据题干示意图中“工艺、制造,军事,矿冶,机械工程”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译书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说明当时学习西方时更注重实用科技,故选C项。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译书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不是强调书籍类型的多样化,A项错误;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B项错误;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不符合实际,D项错误。
3.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解析:选D 康有为之所以将孔子虚构出改制形象,且说自己的变法主张继承孔子事业,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又很强大,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故选D项。
4.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
“空想”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解析:选A “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没有让土地的所有权发生根本的改变,所以农民拥有土地就成为一句空话,故A项正确。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上述主张意在( )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解析:选C 平均地权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A项错误;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与材料的内容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不符,故B项错误;“农民之缺
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表明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故C项正确;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与材料的内容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故D项错误。
6.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作者意在( )
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 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倡导新文学的内容,目的是推动文学革新,不是振作少年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本身就是文学改良的内容,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推动文学改良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学革命,故C项正确;反对愚昧与专制,即倡导科学与民主,与文学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
7.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
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
……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
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
”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
A.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B.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C.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D.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解析:选C 根据材料“根据马克思的学说……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社会主义的更大途程,不能反映阶级斗争和分步走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
……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李大钊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D项错误。
8.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自力更生
D.群众路线
解析:选D 题干材料“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选D项。
A、B、C三项与材料所述内容不符,均排除。
9.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谈道:“中国急需团结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国家。
”此时,毛泽东所谈到的这个“新国家”的性质是( )
A.资本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自由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选B 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建立的“新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故选B项。
10.(2019·湖南师大附中质检)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
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解析:选C A项应为中共十四大的内容,与题干中的事件“南方谈话”不符,排除;“南方谈话”未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排除B项;D项不符合“真正转折点”的材料主旨。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这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C项正确。
11.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解析:选C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是共同的本质特征,故C项正确。
A、B、D三项并非本质特征,排除。
12.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
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解析:选A 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是1964年,故A项正确;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标志是2003年“神舟5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故B项错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是在1970年,故C项错误;“银河-Ⅰ号”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故D项错误。
13.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
A.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可判断出符合这一材料信息的是B、D两项,“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只能选D项。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文革”时期。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这反映了( )
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B.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
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
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
解析:选B 题干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文人画受到排斥到“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说明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故选B项。
15.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
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
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
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
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解析:选B 材料中文盲数量下降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反映出中国国民教育的发展,故B项正确;义务教育的提出是在198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希望工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0分,第19题9分,第20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
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视角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6)
(2)概括说明材料二从什么视角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2分)
解析:(1)问第一小问从强国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制度与传统方面组织答案。
(2)问从改革的效果方面去分析。
答案:(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2分)理解: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4分)
(2)视角: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
(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