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
教 师教 育课 程” 总学 时 为 2 7 5 , 学 时 百 分 比为 师范 生培 养 是 个 系统 工 程 , 实 践 教 学 是 促 进 师 范 “
生理 论知 识转 化 为实 践 能 力 的 至 关 重 要 的 环 节 。 l 1 . 2 8 。在 方案 中单 独 列 出 的实 践 课 程 只 有 3
7 7 8 ・
其 中 2门是关 于计 算 机技 术 的 , 只有 1门《 中 《 教师 教育 课程 标准 》 指出: “ 教 师 是 反思 性 实践 者 门 ,
… …
是 严 格 意 义上 的师 范 专 业 实 应 强化 实践 意识 … …发展 实 践 能力 ……形 成 小 学语文 教 学 技 能 》
只有 3 4学 时 , 占总学 时的 1 . 4 0 , 且 是重 个人 的教学 风格 和实 践 智慧 。 ” [ 。 本 文就 以汉 语 言 践课 程 , 教 师 教 育课 程 ” 中。综 上 所述 , 课程体系 中 文学 ( 师范 ) 专业 为 例 , 探析 地 方 高师 院校 转 型 发 复 在“ 教 师专业 实 践类 课 程 所 占 比重 不 高 , 课 程 设 置 也 展 中的实践 教学 的现状 及 改进策 略 。 存 在一些 问题 , 值得 研究 和改进 。
有关 高等 教 育 的 表述 中 明确 指 出 , “ 全面实施 ‘ 高 和 实践 课 程 。其 中 “ 教 师教育课程 ” 包 括: 《 教 育
、 《 心 理学 》 、 《 普 通话 》 、 《 学 科 教学 论 》 、 《 中 小 学 等学 校本科 教学 质量 与教 学 改革 工 程 ’ ’ ’ , “ 强化 实 学 》
一
、
地 方 高 师 院 校 实 践教 学 的现 状 分 析
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视角
。
1 3
动 的 知 识 , 知 道 如 何 做 某 事 , 过 一 系 列 产 生 式 表 征 。程 即 通
于个体 的学 习活动具 有激 活 、 指向、 维持和调整功能 , 主要 由
学 习兴 趣 、 习成 就 动机 和 学 习 压 力 构 成 。学 习 兴趣 一 旦 形 学
序性知识的划分可 以依据两个 维度 : 第一个维度是按 照知识
的能力 与处 理困境的能力等 。 ” m此外 , 魏惠美认 为实践 智
力 “ 指 日常 生 活 中所 需 的 各 种 能力 , 括 工 作 上 的 表现 , 泛 包 日
常生活 中决策 、 判断 、 解题及应 变等种种 能力”3 。美 国心 【 ] “ 理学家斯腾伯格对实践智力的研究最为深入 , 他认为实践 智
典> 中将 实 践 智 力界 定 为 “ 个体 在 适 当时 间 与 适 当 空 问 内 , 在 行 为 上 的 适 当能 力 表 现 。所 谓 适 当能 力 表 现 , 括 解 决 问 题 包
现代认 知心理学认 为 , 习有不同的类型 。 同类型 学 学 不 习的过程 与条件 都是不 同的 。因而 , 顺利 开展 某种学 习活
动, 其关键 是区分它的类型 。在此 , 我们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
的代表人物美 国心理学 家安德森 ( ・ A d r n 的理论尝 J R・ n e o ) s
试 对实 践 能 力 作 出解 释 。 安 德 森 对 知 识 在 人 头脑 中 的 表 征 性 质 作 了 两种 最 基 本 的 划 分 : 述 性 知 识 和 程 序 性 知 识 。 陈 述 性 知 识 是 有 关 事 陈
动 手 意识 弱 、 能力 差 ; 本 功 不 扎 实 ; 织 、 导 能力 不 足 ; 基 组 指 从
高师院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建构研究
决 的再要 课题 。教 师 教 育专 业学 生 ( 下简 朋 师范 以
生) 培养不仪 要 造 师德 、 授 l 识 , 当前形 传 k 知 在
势 下更要 培养 干 训 练 师 范 的适 教 、 教 、 教 能 ¨ 会 善
力 , 能培 养体 系啦是 教 师 教育 专业 培养 体 系 的重 技
2 1 00
7门
合 肥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Hee Noma iest o r a fi r IUnv riy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1 01 u.2 0
V (.2 ) 8 No. 1 4
第 2 8卷 第 4 期
蜊 丽
高师 院校 师范 生专业 技能培 养体 系 建构 研 究
割 的“ 有机 整体 ” 。其 中 基本技 能是师 范生专业技能
结构 中 可或缺 的最攮 本的技 能 , 是最基础 的也是最 需要 的实践能力 , 其他技 能形 成 的基础 和条 件 ; 是 教 育、 教学 技 能是 建 在 基本 技 能之 上 的两 大运 用技 能, 涵盖 r 师教育 教学 的全部 内窬 。 教 【作 是师 范生 专业技能结 构 叶最主要的技能 ; 教学研究技 能是建 l ] 在教 育 、 技能 的基 础上 , 进 师范生 不 断提高 教学 促 教育教学水平 和 实现 自我发 展 、 自我 完善 的技 能 , 是 师范生专业技 能结构中层次最高的技能 。 专业 技 能 培养 和训 练是 一 种渐 进 的 、 种技 能 各 及 其要素 问 互 动 的 过 程 , 学 习 ( 摩 ) l 练 ( 是 观 一 n 实 1 践) ~巩 固 ( 深化 ) 环节 的有 机衔 接 和重 复循 环 的 等 过 程 。构 建 师 范牛 专 业技 能 培 养 体 系 应 贯彻 三个
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的调查——以湖北三所高师院校为例
第41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41第2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No 2,2021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的调查———以湖北三所高师院校为例徐 平,张润锋,胡泓惠(湖北师范大学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黄石 435002;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
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检验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教师入职前必定要学习并掌握的基本技能。
了解现阶段高师师范生对于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断做出改进,逐步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此次调查主要以湖北三所高师院校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重视程度、培养方式、培养效果、培养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开展了调查,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分类并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以期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2096-3149(2021)02-0095-07doi:10.3969/j.issn.2096-3149.2021.02.015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国家专门培养未来教师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必然在培养教学人才上更加全面和专业。
目前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是否合理,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备进入教师岗位的过硬素质,还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了解现状[1]。
此次研究将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角度对其重视程度、培养方式、培养效果、培养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开展调查,以此来反映现阶段高师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此次教学技能培养现状调查的研究对象为高师师范专业大四的学生。
此次调查针对湖北省内的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三所师范院校的各100名大四师范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并在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名大四师范生进行访谈。
当代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
当代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师范生就业逐渐市场化。
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业生数量剧增,相反的是,计划生育和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小学生的数量较以前有明显的减少,这就导致了师范生膨胀性失业。
因此,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在选择成才方向的时候不再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的成才方向开始多样化。
本文分析了师范生成才方向多样化的原因以及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以促进师范生多样化成才的对策。
[关键词]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师范生成才多样化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126-01在师范生成才方向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我国许多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却依然陈旧、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师范生多样化成才的新要求。
所以笔者认为,改进和完善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一、师范生成才方向多样化的原因分析当今时代师范生不再专注于“教师”这一职业定位,而是成才方向越来越多样化,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从师范生就业市场化,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计划生育和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这几个方面对师范生成才的影响做一下阐述。
第一,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就业难度加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配置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来实现的。
各高师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主动适应和参与市场,关注“产品”营销,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培养人才。
另外,目前国家对师范生不再实行免费培养,师范生跟非师范生一样都要交费上学,这使得师范生理所当然的有了跟非师范生一样的选择职业的权力。
总之有关师范生的一系列变化,使得师范生毕业时真正的参与到了就业竞争这一大市场中,不再享受国家的包分配政策的师范生,就业难度自然加大。
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
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摘要]文章梳理了当前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提出应该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微格教学训练,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系列讲座,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等途径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对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大有裨益。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高师院校我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国家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1995 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和2002 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作为《教师法》的延伸,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了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有一定的专业标准,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这也意味着要成为一名教师,需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门的训练。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师教育进一步向一体化、开放化、专业化趋势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要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有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
一、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教师职业技能包含基础技能、教育技能、教学技能和教研技能,其中基础技能包括信息掌控技能、口语表达技能、文字书写技能和沟通协调技能,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又被称为教师基本功。
教育技能包括思想教育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
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操作技能和教学评价技能。
教育技能和教学技能是以基础技能为平台的两大应用性技能,涵盖了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是教师职业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
教研技能包括教学研究技能和教育研究技能,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技能。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在师范教育现状中,师范生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都是过关的。
但是理论知识要与实践性经验相结合,才能成为师范生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掌握的职业技能。
高师院校与中师学校凸显师范性的比较研究
足于为小学培养合格 师资 , 始终 坚持 师范性 的主导地 位 , 并
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 目标 , 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的始终 , 培 养师范生多方面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正是其特色所在 。 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 曾在《 中等 师范学校 培养 目标 ( 初稿 ) 》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 长期办学 过程 中形成 的适应经 济社
科) 的过渡 。据此 , 主要 承担小学 师资培养 的 中等 师范学校 数量锐减 , 据统计 : 19 2 0 从 9 2— 03年 , 中师学校 从 9 9所锐 1 减到了 3 7所 , 均每 年减少 6 1 平 0所 , 中师在广大地 区先后消 失… 。师范教育结构 的调整 , 推动着我国师范教育改革 向纵
会发展需要 , 符合教育 发展 规律 , 有利 于 自身生 存与发 展 的 优 良办学风格和办学 特征 。以特色求质量和效益 , 以特色求 生存和发展 , 凝练 、 培育 、 创建办学特色 , 实行特色 办学 , 中 是
收 稿 日期 :0 9— 2— 6 20 0 0
中规定 : 学生掌握从事小学 教育 教学 工作 所必需 的文化科 使
姚 敏, 李佳孝
( 西华师范大学 , 四川 南 充 6 70 ) 3 0 2
摘
要: 中等 师范 学校 在培 养 学生 师范素 质 方 面独 具特 色。在 我 国实施 三级 师 范向二 级
师范过渡的师范教育结构调整 中, 高等师范学校既要发挥 自身的优势, 也要借鉴 中等师范教育 的成 功 经验 。文章在 分析 中等 师 范学校 的理 念特 色、 心特 色与 实践 特 色的基 础上 , 核 总结 了中 师教 育 的成功 经验 对 高师教 育改革 的启 示。通 过 明确 师范教 育 目标 、 创新 师 范技 能培养模 式 、 强化师范实践活动 , 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具有新教育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优 秀教师。 关键 词 : 师范性 ; 高等 师 范院 ; 中等 师范 学校 ; 比较研 究 中图分类 号 :G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6 1—19 (0 9)3—00 68 17 4 1 20 0 16—0 4
高师中文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应变 能力 ,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的能力 , 文教学 语
研究 的能力等 。上述能力是 中文专业学生 从事教师
职业 的必备能力 。
培养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 将课外活动课程化
高师中文专业 的特性决定 了人 才培养方案 的制 订与实施不能 单独依赖课堂教学 , 就是说 , 也 单纯强
化课 堂教 学 是难 以培养 m高 素 质 的中文 专业 人 才
二、 调整专业课程体 系
高师 中文专业 的主要任务是培 养能够胜任中学 语文教育 、 教学任务的高素质 的专业基础人才。但随
的 。由于新 的中文专业课程体 系的构建 , 使学生有 了 更多 自由支 配 的时间 , 因此 , 如何 开展课外 活动 , 使
的能力 , 策划并实 施语文教 育教学策 略的能力 , 组织 与引导语文学 习活 动的能力 , 计教案 与学案 、 设 组织 教学 、 试反馈 、 测 教学评 价 的能力 , 驾驶 课堂教学 的
整办学理念 与步伐 。 探索 提高学生专业 能力 的对 策 , 从课 程设 置 、 外 活动 、 会实践 等方 面人手 , 课 社 围绕
力 培养体 系。
一
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 长期 以来 , 由于历史惯 性的制约 , 少高校 中文专业 不 在制订 和执行 人才培养 方案 时 , 复 、 在反 不断地严 格
检查学生 掌握知识 的程 度的 同时 ,却忽视构建起 一
、
中文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结构分析
我们 认为 ,中文 专业学 生专业能力 可大致分为
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 便成为亟待解决 的新 问题 。学 生课 外活动是 中文专业教学 的重要 环 节, 通过课外学习, 可以开阔视野 , 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 、 写作能 力 、 口语交 际能力 以及科研能 力等 。但
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二、 高师院校 师范生专业技能构成要素 的
、
“ 师范生技能” 相关概念 辨析
研究
1诸 学者对 师范 生教学技 能、 业技 能 内容 的描 述。 . 职 不管 是教学 技能 , 抑或 是职业 技能 , 学者们从 不 同的侧
笔者通 过 中文 期刊全 文 数据 库 , 索 了关 于 师范 生 技 检 能研 究 的文章计 8 1篇 , 发现 学者们 大致提 出这样 5种相 关 概念 : 学技能 、 业 技 能 、 质 技 能 、 本技 能 和 教 育 技 教 职 素 基 能 , 中教 学 技 能 的相 关文 献 4 其 8篇 , 占总 数 的 5 % , 明 9 说 绝大 多数学 者是认 可教 学 技能 的 , 且用 其 指代 高师 院 校 并
构, 实施师范生专业教 学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 重视教育实习实践 , 强师范生专业情意技能的培养。 加
[ 关键 词 】 高等 师 范 院校 ; 师 范 生 ; 专 业技 能
[ 中图分类号] G 5 . 68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7 —19 (0 9 0 04 0 6 1 6 6 2 0 )3— 0 2— 3
教学 行为 方式 。 …所 谓职业 技能 , 指从事某 种职业 必须具 是
备 的某种 特定技术 。教师 职业技 能是指 教师在 教育教学 过 程 中 , 用教育 教学 的相关知 识与经 验促使 学生学 习 , 成 运 达
教育 目标 的一 系列 行 为方 式 。 笔者认 为 , 学者对 师范生 众 技 能相关 概念 的界 定有 一 定 的科 学性 , 且 从不 同 角度 诠 并 释 了师范 生技能具 体包含 的 内容 。然而 ,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
论当前中文(师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竞争力 降低 , 而新 的形势 对人才提 出 了 更新更 高的要求 , , 必须顺应基础教 育语 文课 改的发展趋势 , 因此 我们 精
心设计科 学的人 才培养方案 , 建构 四级 实践教 学平 台, 培养 学生 的四种 实践能力 , 索新 的人才培养模 式, 探 全面 提高综合 素质和 创新能力。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大众化 ; 方高校 ; 地 汉语 言文学专 业; 师范 ; 实践 能力
基金 项 目: 湖北 省教 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0 6 10 20 B 4 . -- — —
) 男 , 北孝 感人 , , 湖 孝感 学院文 学院教授 , 文学硕士。
1 00 ・— - - —
维普资讯
到证明的惶恐心理 , 使得 我们产 生 了一种盲 目的 跟风心理 , 将原来专科 时期 一些多年来形成 的颇 提升 本科 意识 的一个 十分 响亮 的 口号 和重 要 将原来扎扎实实进 的举措就是消除专科痕迹 , 于是 , 我们很 自然地陷 具特色的成功做法轻易抛弃 ,
收稿 日期 :0 8一 1—1 20 O 1
中图分 类号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i A 文章编号 :6 1 2 4 【 08 0 O o 17 — 54 2 0 )2一 1o—o 5
一
、
新形 势下地方高校汉语言 文学
( 师范类 )专业学 生实践 能力 的现状和存在 的 问题
入 了本科意识 的误 区, 为本科意识的获得是 以 认 全面颠覆专科 的教学模式 为前 提的, 专科痕迹消 除得越彻底就越容易获得本科意识。当然学校顺 利实现专升本后 , 的确存 在一个 本科意识 的获得
恢复高考 以来 , 地方 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 和强化的过程 , 各 但对于一个有着 多年专科办学历 更是将汉语 言文学 ( 范) 师 专业 作为扩大学 校规 史 的地方本科高校来说 , 专科 办学模式 真的就是 模、 壮大学校办学实力、 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 我们获取本科意识的最大障碍吗?我们本科意识 重点 , 招生形势喜人 , 就业情况 良好。一时间, 各 的获得真的可以从 武汉大学、 中师范 大学等名 华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 ( 师范 ) 专业规模迅速扩大, 牌大学那里横向移植过来吗?事实上专科是我们 成为各学校最重要 的专业 之一。但近几 年来 , 地 的“ , 根” 专科时期 每个学校都有 自己成功的经验 方高校汉语 言文学 ( 师范 ) 专业 萎缩 的趋势 日益 和独特的做法。我们 固然可以从著名高校那里借 明显 , 面临着 巨大 的压力 和严 峻的挑 战 。 鉴经验 , 而使我们少犯错 误、 从 少走弯路 , 但决不 2 世纪 9 0 O年代后期 以来 , 随着高等教育 的 能简单移植 , 比例缩放 , 按 而是应该在全面总结我 发展 , 各地方高校迅速卷入专升本旋风之 中, 原来 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本科院校 的成功经 广泛存在的师范专科 学校 , 在经历新 一轮 地方 高 验 , 去 土 存 根 ” 借 别人 的酒 杯 浇 自己 的块 “ ,“ 升本风潮之后 , 大多销声匿迹 , 摇身一变而为师范 学院或综合性学院。学校升本之后 ,规范本科行 “
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No 1 2 1 . . O 1
湖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n o H z ou V at n a d T ch o o cal C l g ou al f u h oc i al n e n l gi oi e k ls T i igMo eo ieeM ao S u y o a tc lS il ann d f Chn s j r S u e t n No m a le e t d n s i r lCo l g s
W ANG h n — h n C a gz o g
s u e t n l c ln r l o lg ss o l a r e u r m r s ma e r t e ori o lg .On t e o h r h n t d n s i o a o ma le e h u d bec r i d o tf o f e h c n y a o s ni n c le e h t e a d,t e n r l o lg ss ou d h o ma le e h l c t k v r t i g i t on i e a i n, p a h r c i a ki s t ani c e iia l a e e e y h n n o c sd r to l n t e p a t l s l r i ng s int c l c l f y, c mb ne ma r o r t c o o e a i n,i e rt o i c o c ntolwih mir p r to nt g iy m a c i g ph s s y t m e n nt g a e u l a n d t i n o d r t o e d i n o de l y a d c n o i a e s e y s e . t h n a e ,s s e b i g i e r t d b tc e r i e a l i r e o pr c e n a r r y wa n o s ld t t p b t p s Ke r s hi o ma i e st ;c i s p ca t y wo d : gh n r l un v r i y h ne e s e il y;s u e t ft e n m a nie s t t d n s o h or lu v r i y;p a tc ls ls r c ia ki ;M o e o d c to l d fe u a i n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胡积宝;江燕燕;李娟;方瑗
【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6)1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传统高师院校将综合性大学做为办学目标,“学术性”不断加强,“师范性”日益削弱。
受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等因
素限制,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质量不能满足高质量教师队伍的要求。
文中以专业
认证为背景,对加强师范生技能训练的紧迫性进行了分析。
围绕强化师范生技能培
养的改革措施,分别在办学资源投入、技能培训体系、技能培养内容及实践实训、
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胡积宝;江燕燕;李娟;方瑗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安庆市第四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0
【相关文献】
1.近十年我国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培训途径研究综述——关于提高师范生实践技能及就业竞争力的初步探索
2.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培养
3.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培养
4.专业认证背景下高师院校
学生师范技能培养策略探究5.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探
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摘要]地方高师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师资的任务,在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文章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探讨了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作者简介]王冰(1963- ),女,山东招远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于海英(1970- ),女,黑龙江海林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王慧(1967- ),女,黑龙江双城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培养培训。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地方高师院校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ia110261)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研究”(项目编号:hgjxh b1110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81-02地方高师院校是指由省级或以下的地方政府来投资和管理的高等师范院校。
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地方高师院校为地方的发展承担着三项重要职能,即为当地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其办学目标是为地方的基础教育服务,为基础教育培养所需的优秀师资。
目前,在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不足,这对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使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范生既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1.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师范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摘要]文章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升格师范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建立“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四项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新增本科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在课堂教学方面无法显示中文系的专业特色,而且毕业生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
如何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文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这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新增师范本科院校大多为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成,在向本科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便是其中之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师范院校的传统文科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不够重视,在转轨阶段暴露出诸多问题:(一)写作水平低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从2003、2004届中文系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聘用的基本条件都是写作能力强,很多参加面试的学生因写作水平差而落选。
即使是在全院留校学生的选拔考试中,获得写作好评的也并非中文系学生。
由此可知,学生写作能力欠缺问题突出。
(二)口语表达能力差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生应具有流畅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而在实际生活中,中文系学生口不能言、词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
而普通话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中文专业毕业生的合格率尚未突破50%,学生的语言规范状况令人担忧。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不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不少学校将是否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聘用的必备条件,而许多文科毕业生不懂多媒体教学,不知道课件的制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2011年目录分类索引
2 1 1 01
2 1 1 0 1
体 育 锻 炼 促 进 高 职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研 究
以 湖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生 为 例 … … … … … … ・ … … … … … … ・… … ・ 吴 红 胤 2 1 1 0l
当代 大学 生追求 时 尚的心 理机 制研究 …… …… …… …… …… …… ……… …… …… …… 高职生 创业 心理 素质 培养 状况 调查研 究
De . 01 c2 1
《 州职 业技 术 学 院学 报 第 9卷 ) 湖 ( 2 目录分 类 索 0 1年 1 引
题 目
… …… …… …… ……… …… …
作 者 年 期
沈 琪 芳 , 少 颖 , 四 明 2 1 1 童 朱 0 l 王 昌忠 左希 庆 董 媛 2 1 1 O1 2 l 1 0 l 2 1 1 01 2 1 l 0 l
谈 高 管 理 … … … … … … … … … … … … … … … … … … 王 晓 慧 2 1 l 01 论 实 习生缴 纳社保 法律 依据 的缺 失及 对策 … …… …… …… …… …… …… ……… …… … 优 化 科 研 软 环 境 , 升 重 点 实 验 室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提 …… …… …… …… …… ……… …… … 包奕峰 陈一女 罗建基 2 1 1 0 l 2 1 1 01 2 1 1 01
21 0 1年第 4期
NO 4 2 1 . . O 1
湖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l of u h Vo a in a d T c 0Ig jal Col ge o h H z ou r c to al n e hn o c l e
新世纪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莲 (9 4一) 女 , 16 , 黑龙江桦南人 ,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 源文化。 金
・
98 ・
维普资讯
的复合型人 才 ; 另一方 面 , 传统 的文科 专业 如文 、 、 史 哲等 却
从“ 显学” 位置上滑落 , 生源 日少 。招 生分配制度 的改革 与并 轨, 给师范院校文科 教育 既参 与社会 竞 争 的机遇 , 增加 了 更 必须提高学生 的竞争 力和社会适应性 的压力 。
机制 。尤其是一方 面 , 会急 需大 量 的一专 多能 、 博结 合 社 专
和造诣 , 还应 有广 博 的知 识 , 需要 在 通 晓一 切基 础 上 系是辨 证统 一 的 , 相互促 进和 相互 制 是
约 的。片面强调某个 侧面 都是 错误 的。 “ ” 不 “ ” 难 专 而 博 , 以适应高度综合的大科学时代 , “ 而不“ ”, 但 博” 专 缺乏 足够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在高度分化 的科学 面前也难有作 为。也 就是说 , 既要博还要 专 , 在博 的基 础上有 专 长 , 掌握 专业 知 识而又能融会贯通 。因此 , 高师 院校文科 ( 尤其 中文 ) 教育必
是有着深刻 的社会历史 背景 的 : 在科 学技 术迅 速发展 , 知识
不断更新 , 信息急剧 增长 的时代 , 统 的知识 结构 和教育 方 传
法 已经不能适 应 时代 的要 求 。再 者 , 新科 学 的兴起 , 也促 使
另 一 方 面 , 个 不 争 的 事 实 , 是 自上 世 纪 9 一 就 O年 代 , 我
语 文教育 的体 系 , 指导 教学 实践 。进入 到新世 纪 以后 , 并 出 现了语文素养 的新 提法 , 一提 法过 去从 未有过 , 蕴含 了 这 它 丰富广泛 的内容 : 知识和能力 、 过程 和方 法 、 情感 态度和价值 观、 习惯 、 道德 、 意志 品质 等等 指导新 的教 学实践 , 而这种变 化和发展给高师 院校文科教育带来 了极大的震撼 。 针对 中学语文 教学 实践 的新变化 , 为高师 院校应及 时 作 作出教学和科研及管理 的调整 , 以适 应这种 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思考
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思考[摘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指出,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应采取切实措施,对教育实习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所需的语文教师。
[关键词]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育实习教育改革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学教师的摇篮,但通过近年来我校(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对部分毕业生任教情况的调查,以及一些中学反馈回来的情况,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毕业生,无论是专业思想还是实践能力,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素质水平,都还有很多不符合普通中学教育要求的地方。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中文基础课教学外,还应加强教育实习这一关键的环节。
一、中文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近些年来的调查,我们发现,中文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习时间太短,一般只有6周,学生还没有进入角色,实习就结束了;二是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不能有效地、全面地学习其教育方法和教学中的各个注意事项;三是班主任工作做得不到位,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四是许多实习生讲授新课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学生的年龄不符合,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五是高师院校领导和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联系过于松散,不能反馈真实有效的信息;六是实习生的基本功欠缺,如普通话不过关,板书乱,学生看不懂粉笔字,语速太快,对课本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好等。
二、解决中文专业教育实习问题的对策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教育实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如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建构和落实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应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倡导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老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注重发展性评价等。
高师院校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随着各个学科 的不 断发展和社会需求 的不断 变化 , 在 人才培
养模式 、 实验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 学评价 等方 面对 以前传 统的实验教学提 出了新 的挑战 。此外 , 高师 院校 的实 验教学 不仅要 向学生传授 实验 知识 , 更应培 养学生应 用知识 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未来从 事教学工作 的能力 。因此 , 培养 高 师院校学生 的实验 能力具 有双重的意义 J , 但 目前如 何检验
是 培养 学生实验 能 力 的有效 途 径 , 也是 提 高仪器 设 备使 用
率, 整合教育资源 的必然要求 J 。 1 . 学生利用 开放 实验 室进行预 实验 在 实验课前 , 实验 中心 或实验 室管理 人员 有组织 、 有 计
划地对学生 开放 实验 室 , 提供必要的实验 仪器 、 设 备和材料 , 由实验教师 提供 预习提 纲 , 让学生 参照 实验讲 义 、 录像进 行 预习, 完成实验的预习报告 。由教师或者通过 电脑 随机 出题
高师 院校 学 生 实验 能 力培 养 模 式 的探 索
孙 芳h, 刘 鹏2 , 李殿 伟
( 1 . 牡丹江师范学 院 a . 理学 院 ; b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 院 , 黑龙江 牡丹江 2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与技 术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7 0 1 2 ; 1 5 0 0 2 5 )
程、 注意事 项等 内容 , 测 试合格 , 经 实验教师 同意后 , 才 能进
行正式实验 。这种方式虽然增加 了实验 教师的工作 量 , 但 是
能够增加学生 的动手 操作 时间 和有效 地提高 学生 的实验 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期No.1.201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 nal of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2011年03月M ar.2011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研究*王昌忠(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加强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然而,就目前而言,不管是在观念意识方面,还是在培养模式方面,都还存有诸多缺陷和不足。
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大一到大四应该一以贯之、覆盖全程;另一方面,必须通盘考虑、科学规划,宏观把握与微观操作相结合,整体性和阶段性相匹配,体系完整而又细节明晰,以求做到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有条不紊。
关键词: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88(2011)01-0005-03A Study of Practical Skills Taining Mode of Chinese Major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WA NG Chang-zhong(College of Liberal Arts,H uzhou Normal college,H uzhou313000,China)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 g for th e Chinese major studen ts in norm al colleges.H ow ever,up to n ow,there still ex ist m any defects an d deficiencies both in ideas and in training modes.T he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of the Chinese m ajor students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s hould be carried out fr om fr eshm an year to sen ior in college.On the oth er h and,th e norm al colleges should take everythin g into consideration,plan the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scientifically,comb ine macro con tr ol w ith m icro operation,integ rity m atching phases,sys tem being in tegrated b ut clear in details in order to proceed in an orderly w ay and consolidate step by step.Key words:high normal univers ity;chin ese specialty;students of the normal univer sity;practical skills;M ode of education加强高等学校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近年来得到了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除了普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外,许多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也就加强高等学校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果。
/总体上看,当前的研究侧重于将高等学校的师范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探讨不同专业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师范生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0[1](P62-66)事实上,同是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培养层次和要求的不同而划分成了地方院校和部属院校;即便在同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也分成了不同的专业和学科门类。
这便导致了对不同层次学校以及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会具备不同的模式和特色。
因而,/对高等学校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针对不同层级(部属与地方)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进行目标明确、指对直接的深入、细致的分类研究。
0[2](P34-40)然而,这一路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目前,针对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理念与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还十分罕见,既缺乏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学理性界定和论证,也没有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提出具有严密科学性、高度可操作性并能达*收稿日期:2010-10-08。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201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中文本科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探究(GJ L10007)0。
作者简介:王昌忠(1971-),男,湖北利川人,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6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成普遍共识的模式。
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地方中小学提供能直接胜任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具备与中文、与教学相关的扎实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离不开高师院校的大力培养和积极造就。
只有注重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才能有效、充分顺应这一根本目的。
一、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分析由于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所设置课程主要是以书本为载体的文学类和语言类的,学校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学生也把重心放在了对书本、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上,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和教师在思想上对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认识不足,在实施上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手段。
同时,也导致了教育研究界对这方面研究、探索的严重不足。
目前,针对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理念与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还十分罕见,既缺乏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学理性界定和论证,也没有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提出具有严密科学性、高度可操作性并能达成普遍共识的模式。
迄今为止,教育界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0这一概念只是在感性地运用着,而没有理性地指出其明确所指。
人们普遍认为,写作中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和教案、制作中小学语文课件以及相应的说课、讲课、评课的能力,便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全部。
其实,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从事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班级和校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时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除了与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写作说课稿和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说课、讲课、评课等等的能力外,听(讲座、报告等)、说(普通话、演讲、辩论等)、读(辨识阅读对象、领会评鉴、写作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写(包括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在内的/三笔字0书写、基础写作、文学写作、教研论文写作等)、研(科学研究)、外语运用、班主任工作、计算机运用和维护、交流沟通等等方面的能力都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范畴。
目前,许多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加强实践技能培养重视不够。
他们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讲授语文课,而语文课是一门不需要/动手0的、实践性不强的纯理论课,因而作为准教师的中文专业大学生只要把文学类、语言类、语文教学论等理论课程学好就完成了任务。
即便要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认为,也只需培养与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制作课件、写作教案、说课讲课的能力即可,至于上面提到的听、说、读、写、研、外语运用、计算机运用等能力,就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了,因为既然是中文专业,应该把时间用于中文类课程的学习上。
这自然是错误的看法。
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地方中小学提供能直接胜任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具备与中文、与教学相关的扎实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离不开高师院校的大力培养和积极造就。
在培养模式上,一些高校由于对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基本没把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定型化、专门化,有机地将其纳入教学程序和环节之中,而仅仅程式化地安排一次毕业实习就算完成了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还有一些高校由于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内涵和范畴的把握模糊不清,因而不能采取合理、有效、一贯的方式和途径对中文专业师范生进行实践技能培养,也就自然不能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最常见的情形是,仅仅把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进行实践技能培养的对象,内容主要是进行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制作课件、写作教案、说课讲课的能力的养成,途径主要是教学见习、毕业实习、组织竞赛、试讲、课堂模拟、教法课程等等;对于大一、大二年级,只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既意识不到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也不知道该进行哪些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该如何进行实践技能培养。
观念淡化是阻遏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根本原因,领导和教师往往只在口头上提倡,却不重视在具体操作上的落实,或者只在应付检查时搞一下形式。
组织管理不力、人员配备不齐,也是影响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原因。
教学单位(学院或系)既没有设置专门实施实践技能培养的组织机构、安排专门负责实践技能培养的责任者和管理人员,也没有针对实践技能培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文件规范。
实践技能教学的管理工作只是教学副院长(系主任)的一个附带管理工作,要进行时只需临时随意/点兵0附带做做即可;不仅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没有将实践技能培养单独设置为一块,而且也没有就实践技能培养制定独立的培养大纲、考核大纲和实施方案。
财力、物力投入不足,是制约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又一原因。
实践技能培养需要相应的设备、场地、耗材,需要校内外人员的辅导、参与、配合,还需要用于物质激励的奖品。
许多学校和学院都没有列出用于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专款,这就导致了这项工作难以付诸实施。
除了上述因素,中文专业高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高校与中小学在教学方面脱节等等,也是妨碍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不利因素。
二、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合理模式探究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学生大一进校门始到大四结束离开校门止应该是一以贯之、覆盖全程的,而不是在某些时段应该进行、某些时段可以不进行的,也不是在某些课堂可以进行某些课堂可以不进行的,还不是在课堂可以进行课余不可以进行或者课余可以进行课堂不可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