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语言加工过程中的词汇认知和歧义分析

合集下载

论英语中词汇的歧义现象

论英语中词汇的歧义现象

论英语中词汇的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语言本身的缺陷或语言使用者运用方式不当而形成的语言现象,对其加以研究,具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

我们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英语词句的意义,掌握英语语音的音变规律,借助适当的语言环境或根据上文的关系,认真弄懂授话人的真义。

采用正确的语法结构,以达到明确表达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歧义;心得一、前言英语中的歧义现象非常广泛,并将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各种不同的效应,引起说话者或者听者的误解。

所以,作为一位学英语的人,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并运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种类很多,但本文主要从英语词汇方面论述歧义现象。

二、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歧义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同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一种语言结构具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则被称为是歧义现象。

产生歧义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由于一个词表示诸多意义,一个结构形式体现几种结构层次关系,一个言语表现不同的意图或含义,语法结构原则颠倒或顺序混乱产生的歧义。

歧义现象的研究在语言学以及其他许多实用领域都有广泛而切实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英语歧义现象的研究在语言教学、人工智能、词典编纂、翻译理论和实践、文学语言研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驾驭语言的准确性的目的。

三、英语中词汇歧义现象的种类1.派生词歧义派生词歧义是指在英语构词中,由于加上了前缀和后缀改变了词义或词性,所引歧义现象。

英语中常用的前缀多半具有潜在的歧义,如anti-:a.反对、防止(antigen、antilogarithm),b.与通常形式不同的;dis-:a.否定,b.相反,c.剥夺;mis-:a.错,b.坏;un-:a.相反,夺去,c.由……取出,d.彻底;over- a.在……上,b.过多,c.外加;en-和em-:“使……能”,使原来的词性改变了,一般加在形容词的前面,使其变成了动词。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含义模糊现象,或者存在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的现象称之为语言歧义。

由于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语法又比较灵活,语言歧义现象在英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引言语义学,也可以称为“语意学”,是涉及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专用术语,以自然语言涵义为对象,以对语言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主要内容。

歧义的“歧”是指“不一致”,“义”指的是意义。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歧义现象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①。

歧义在语言运用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说:“歧义是语言中反常的通病”②。

因此,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不仅能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还能有效避免语言歧义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障碍,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性、严密性。

因此,从语义学角度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词汇歧义现象分析2.1 多义词歧义多义词指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意义的词。

在句子中,多义词的出现往往使句子产生歧义。

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曾说:“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③。

把一个多义词用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情况下它不会产生歧义。

但是,如果一个多义词的几种意义在同一个句子中都能成立,那么,此句就有了歧义。

例如“Are you engaged?”一句既可以理解成“你忙吗?”又可以理解成“你定婚了吗?”。

2.2 同形异义词歧义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

同形异义词并不是同一个词,它不同于多义词,而是有着不同词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一种语言现象。

浅析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与消除

浅析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与消除

浅析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与消除摘要:歧义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英语词汇歧义容易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引起误解,成为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对英语词汇歧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同时提出了消除词汇歧义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英语歧义成因歧义消除在英语教学与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

歧义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引起误解,成为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主要从词汇角度,探讨英语歧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1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英语词汇歧义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成因。

1.1同音异义词同音异义词是指两个或以上语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同音异义词包括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同音异形异义词。

同音同形异义词在缺乏具体语境时,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歧义,如:He heard a pop. pop一词有“流行歌曲”和“砰的一声”两种意思。

在语境不明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他是听到了流行歌曲还是砰的一声。

同音异形异义词也会引起歧义。

如《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这段话[1]。

“Mine is a long and sad tale!” said the mouse, turningto Alice and sighing.“It is a long tail, certainly,” said Alice, looking downwith wonder at the mouse’s tail, “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 And she kept puzzling about it…在上文中,tale和tail这对同音异形异义词让爱丽丝感到困惑。

1.2词义转移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词语的意思也随之转移。

词义转移主要表现为旧词赋予新意,词性变化以及特定语境下的词义变化。

如:Please give me a camel. 这句话中camel的意思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指的是骆驼,而是美国的骆驼牌香烟。

1.3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属于同一种语言,但是在发音、拼写与用法方面有着差异。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ERP 研究赵思敏吴岩李天虹郭庆童(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长春130024)心理学报2017, Vol. 49, No.3, 21引言词素这个概念来源于语言学, 在1975 年由Taft将其引入心理学。

词素指语法中最小的具有区别意义的单位, 通常被定义为形态和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在汉语中绝大多数汉字都是词素, 因为它们通常携带一定意义。

Taft 等认为存在一个介于词形和功能表征(包括整词语义和语法信息)之间的中间层, 又称lemma 层, 表征词素语义信息。

一个多词素词的自由词素和附着词素都有各自的lemma 表征。

词素启动不仅由于词素词形共享, 还源于词素语义在lemma 层的共享。

承接Taft 和Nguyen-Hoan (2010)关于歧义词加工的研究, 在掩蔽启动范式下, Tsang 和Chen (2013a)利用汉语歧义词素(如―月‖既可指―月亮‖也可指―月份‖)的加工考察了汉语词素语义效应。

但实验中要求被试进行真假词判断而非语义报告。

实验成功地复制了Taft 等的研究结果, 说明词素语义的早期启动效应并不受到任务限制, 为Taft 的lemma模型提供了来自中文研究的证据。

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 歧义词掩蔽启动范式下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都发现了词素语义的启动效应。

说明当考虑到词素本身特征时, 结果和透明度效应相比是比较稳定的。

但这里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歧义词素存在不同含义, 那么不同含义的使用频率就应该有所区别。

在Taft 等(2010)的研究中并未注意该问题。

在Tsang 和Chen (2013b)的研究中, 虽考虑到了使用频率的区别, 但实验设计时仅考察了次要含义作为启动词时的启动效应, 未考虑主要含义启动情况, 而当考察歧义词素加工时, 研究两含义之间是否能够互相启动是必要的, 这样才可以排除歧义词素含义不对等带来的作用。

二是来自歧义词的研究都是行为研究, 以反应时为指标, 反应时是反映所有加工都完成后总的反应, 它尚缺少来自时程方面的研究证据。

从语音学、词汇学等方面看英语歧义现象

从语音学、词汇学等方面看英语歧义现象

摘要: 在有关歧义现象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用学等几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阐释,以期读者对歧义现象有一个较全面和理性的认识,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方法。

关键词: 歧义现象; 语音学; 词汇学; 句法学; 语用学引言歧义现象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经常出现。

不论是谈话,写作,阅读,还是和他人交流,都会发现有歧义现象的存在。

因此对歧义的研究成了语言学家关注的课题,也成为语言学界一个热点问题。

在许多语言学论著中都有对歧义现象的研究,如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Lyons,2000:5456)、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Verschueren, 2000:75112)、英语词汇大全(汪榕培,1997:152 153)等等。

从语言学概念上讲,歧义是指一个词、短语、句子或句群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张韵飞,1986:250)。

根据现在的研究结果,歧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口语歧义,又叫语音歧义;另一种是书面歧义,通常又被分为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

语言学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范畴,它包括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由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构成。

外部语言学则研究语言与社会、思维、历史、心理、人类的关系,从而由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构成。

本文试图从内部语言学的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阐释,希望从语言学基础知识上对歧义现象做一个较全面和系统的解释,从而有利于在这一课题上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从语言学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方法。

作者认为如果对歧义现象没有全面的了解,则不可能有准确的交流,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

1. 英语歧义现象的语言学阐释歧义现象属于语义范畴,正如上文提到的,一个词、词组、句子或句群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就会产生歧义。

造成歧义的因素是多样的,本文试图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浅谈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浅谈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浅谈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语言的共性现象,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歧义方面有不少异同点。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词语意义引起的歧义和词汇层结构引起的歧义两方面对汉英词汇歧义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

关键词:汉语英语歧义词汇歧义歧义词歧义现象的研究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汉英歧义现象的对比研究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这两种语言在各个层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这两种语言的内在本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本文旨在运用语言学对比研究方法,在考察两种语言的词汇层面上歧义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歧义的定义歧义和多义的第二个区别性特征:主观和客观的对立。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认为歧义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之间的一种特殊矛盾,是一种语言表达式出现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义、可作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意义分析,且其中不同的意义分析都是合乎语法和逻辑的,这种现象就是歧义。

二、汉英词汇歧义比较(一)词语意义引起的歧义1.同音(同形)异义词语引起的歧义a.同音异形异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指的是一组读音相同,字形不同,意义不同的词。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此类现象。

例如:①今天我们举行了qī zhōng(期中/期终)考试。

②我喜欢看yuè jù(越剧/粤剧)。

③甲:“请问您贵姓?”乙:“免贵姓zhāng。

”在这个例句中,zhāng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

在汉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歧义。

在英语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同音异形异义现象。

比如:[mai di?],即可能是my dear,也可能是my deer; 此外They are [s?ui?]sowing/sewing.他们在(播种/缝纫)。

此类歧义只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就能化解歧义。

2.同形音异词语引起的歧义①把小李调过来(diào/tiáo)。

两个“调”都是动词谓语。

词汇歧义生成的主观因素及歧义效应分析

词汇歧义生成的主观因素及歧义效应分析

( 王欣 19 : ) 99 6 言语者和受语者是歧义 生成 的主 5 观因素。当言语者或受语者有意识地运用词汇手 段违背“ 合作原则: ’ 中的“ 避免歧义” 准则使话语产 生歧义或有意识地将话语歧解 , 以达到某种交际意 图或语用 目的时 , 词汇歧义 的积极作 用就得 以发 挥。文学作品和 日常交际中, 言语者( 作者或说话 人) 和受语者常运用这一积极 的、 富有创造性 的语
言手段 , 发挥歧义效应 , 以获取讽刺 、 幽默等修辞效
果或使语言更具趣 味性而更具吸引力。


词汇歧义的产 生
点, 不应过分地夸大它对语言交流的障碍。( 高仓
19 : ) 94 6 可见 , 5 歧义 的积极一面依然为许多人所接 受。从语言内容和语 言形式 的矛盾 和语 言发展规 律来看 , 歧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歧义一方面在
语音或语法形式上的类 同和相似。( 伍铁平 20 : 00
A g s s Wh t ui s i ta o r?H w v u ut : a b n s s h tfy us o e— u s e o e.iy uw ltk e ru l t r diesc t p pr r f o i et o b a iy a e la t e o e h o e
rt i w e s e k,y u wi e h t,a e g g d t h h o l se t a l m n a e o t e Ho o a l u y P p a ,y u g s d u he __ n r beL c o h m o n et a g tr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 语言是一系列有限符号的
结合 。由于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客观存在 , 人们

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

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

歧义现象歧义句是指一个完整地句子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地意思.歧义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词语或句子地意思是单一地,明确地,不会使人产生误解.但是有时某些词语或句子地表达,意思并不清楚,有几种不同地解释,究竟如何理解,令人捉摸不定,这就是遇上了歧义现象.歧义是指语言文字两歧或多歧地意义,有两种或几种可能地解释,也即一个词语或句子在脱离语境,没有任何限制地情况下,有两种或几种不同地表达意思,模棱两可,既可这样理解,又可那样理解,语义不确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造成歧义地原因各不相同,歧义地类型较多,在试题中常见地主要就有以下几种:()词地多义:①请立即上马.“上马”可理解为“某人跨上了马背”或“某项工程上马”.②我买地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报销”,既可理解为“核销”,又可理解为“报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词类不同:①“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地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②“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结构关系不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①进口彩电. “进口彩电”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动宾关系;② “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层次组合不同:①“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②“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深层语义关系不同:①“开刀地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地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地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地理发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语境不同:①生一个最好.对想多生子女地人来讲,“生一个最好”是劝他不要再生,一个已够了,而对不想生孩子地人来讲,是劝他生一个,不要不生;②今天星期天.至于“今天星期天”对不同人就有可能含义大相径庭,孩子说话可以是想出去玩,妻子说这话可能是想让丈夫帮助打扫房间等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轻重音不同:①他一个早晨就写了这封信.“就”轻读,句子是说“他”效率高;“就”重读,意思是说“他”效率低.有时轻读重读不仅影响意思,还影响结构关系.②我想起来了. “起来”重读,是宾语,是“我想起来了”;“起来”轻读,是补语,是“想起某事”地意思.轻重音歧义写下来有歧义,说起来是没有歧义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地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地”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地行为气愤.加上这个“地”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地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语境歧义语境,简单地说就是语言环境,又叫做情境或语境,它是影响抽象地语言意义具体化,使之变成言语意义地一切因素.语境歧义是指说写者地表达有明确地语义内容,而听读者在理解时由于受语境因素地影响产生了歧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语境包括符号语境和非符号语境.符号语境是语言中意义地载体单位词语等按时间顺序所形成地一种线性序列.它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书面语境和口头语境.前者指上下文,后者指前言后语.非符号语境是指没有在使用地语言符号中直接反映出来地语境,它包括各种符号语境以外地影响意义理解地因素,可以分为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语境地角度分析汉语语用歧义地产生情况.语言符号因素导致地歧义()上下文语境地缺失可以导致歧义.举个例子,路上两个人碰面,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说:“你去上课啊?”在这里“上课”就引起了歧义,是“听课”还是“授课”并不明确.如果加上一个上文,“王老师,你去上课啊?”这样貌似可以解释明白了,因为“老师”一词在我们常人脑海中地职能就是授课.()上下文语境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歧义.语境之间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上文对下文地影响和下文对上文地影响.举上文对下文地影响为例.班主任走进教室说道:“这次考试有地同学虽然取得了很好地成绩,但根据老师所知,这不是他真实地成绩.我希望你们做人,首先要做到诚实!好了,大家放学吧!……林平,你留下来!”前面老师提到地考试作弊地事情可能与林平毫不相关.但是,由于这两段话构成了上下文地关系,所以很容易使人把林平留下来地原因与考试作弊地事情联系起来,进而推测出作弊地学生就是林平.这种推论是基于把这段话看成一个有机地整体,把前文所传递地信息附加在后面地话语中了.话语和话语之间是有相互关联地,前一句话提供地信息即为后一句话地理解做了准备工作,前一种联系在后一种联系中得到体现.()上下文语境在相互转换过程中导致歧义.某一个语句同时存在于两个特定地语境中,导致该语句不能有效地匹配其中地一个语境,导致了歧义地产生.举个例子,两位老朋友在电影院海报前碰到.甲问乙:“你胃病好了吗?”乙回答:“又犯了”.甲又问:“你看过了吗?”问地是乙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乙回答:“看过了”,回答地是他看过了病.这种歧义产生地直接原因是甲地问话省略了部分内容,甲由前一个语境直接转换到后一个语境,导致乙仍然按照前一个看病地语境去回答,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上文语境制约地不足.听话者对话语地理解往往选择承前地语境,因此在交际地过程中,导致说话者和听话者不在同一个语境范围内交谈,必然造成理解上地偏差..非语言符号因素导致地歧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情景语境指地是某个特定语言环境中地时间、地点、交际对象、交际主题等等.抛开具体地时空语境,话语往往会导致歧义.以店主向民警报案抓贼地谈话为例.店主:有人偷珠宝,快来抓贼.民警:你在哪里?店主:我在珠宝店里.民警:我是说失窃地地点在哪儿?店主:在我珠宝店地前台.民警本来是想知道失窃地具体地点,而店主却两次歧解了民警地问话.当民警问“你在哪”时,店主却按照字面地意义结合自身地情景语境来回答,而没有联系到与民警交谈是为了让民警及时赶到现场这样地情景来进行地,所以交际地时候要联系到特定地交际场景,而不是单纯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背景语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一些客观规律地了解.比如,我们谈论《红楼梦》中某个人物地性格和命运时,我们是基于对《红楼梦》这部著作地了解.再比如,中国人地谦虚在外国人看起来就非常不可理解.一个美国人帮助中国人提箱子,等到家门口地时候,中国人对美国人说,“真对不起,累着你了”.这个美国人就会很不高兴,他会认为这个中国人是对他地体力有所怀疑.这就是缺乏共同地文化背景知识造成地一种交际上地理解失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语言理解中语义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语言理解中语义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语言理解中语义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文章标题:探究语言理解中语义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语义加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了大脑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明白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浅入深,逐步探讨语义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希望读者能够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语义加工的定义语义是指人们对语言信号所传达信息的理解和解释。

语义加工是指大脑对语言信号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了词汇、句子和篇章等不同层次的语言信号。

语义加工是语言理解的核心内容,也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基础。

它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极其复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了解。

二、语义加工的认知机制1. 词汇层面的语义加工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的语义加工是我们理解语言的基础。

在词汇层面,语义加工涉及到了词汇的激活和语义关系的建立。

根据心理学家霍金斯(H.H.Holmes)的研究,词汇的语义加工是通过激活与之相关联的语义网络来完成的。

这一过程需要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工作,涉及到了感知、记忆和注意等多个认知功能。

2. 句子层面的语义加工在句子层面,语义加工涉及到了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这需要我们能够理解句子中词汇的搭配和语法的结构,从而推断出句子的意义。

研究表明,句子层面的语义加工需要大脑的语言区与认知控制区之间的协同作用,这一过程对于理解复杂句子和歧义句子尤为重要。

3. 篇章层面的语义加工在篇章层面,语义加工涉及到了段落和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需要我们能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连接和语义蕴涵,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

篇章层面的语义加工是非常复杂的,它需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语篇分析和推理,这对于理解复杂篇章和修辞结构至关重要。

三、语义加工的神经机制1. 语义网络的构建根据脑成像研究,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语义网络,它涉及到了大脑的多个区域,包括颞叶、颞顶叶、颞下回和额叶等多个大脑区域。

这些区域在语义加工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如颞叶参与了词汇的语义加工,颞下回参与了篇章的语义加工,这些区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连接和协同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网络。

浅析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与消除

浅析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与消除

浅析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与消除作者:杨柳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7期摘要:歧义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英语词汇歧义容易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引起误解,成为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对英语词汇歧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同时提出了消除词汇歧义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英语歧义成因歧义消除中图分类号: H3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7-0045-02在英语教学与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

歧义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引起误解,成为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主要从词汇角度,探讨英语歧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1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英语词汇歧义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成因。

1.1同音异义词同音异义词是指两个或以上语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同音异义词包括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同音异形异义词。

同音同形异义词在缺乏具体语境时,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歧义,如:He heard a pop. pop一词有“流行歌曲”和“砰的一声”两种意思。

在语境不明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他是听到了流行歌曲还是砰的一声。

同音异形异义词也会引起歧义。

如《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这段话[1]。

“Mine is a long and sad tale!” said the mouse, turningto Alice and sighing.“It is a long tail, certainly,” said Alice, looking downwith wonder at the mouse’s tail, “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 And she kept puzzling about it…在上文中,tale和tail这对同音异形异义词让爱丽丝感到困惑。

1.2词义转移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词语的意思也随之转移。

词义转移主要表现为旧词赋予新意,词性变化以及特定语境下的词义变化。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遇到歧义现象,即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或理解方式。

这种歧义现象在语言学中被广泛研究,因为它对于语言理解和语言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包括词汇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

一、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个不同的含义或解释。

这种歧义现象常见于多义词。

例如,“球”这个词可以指代体育比赛用的球,也可以指代地球。

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可能会发生转变,导致歧义产生。

另外,词汇歧义还可能由于发音相似而产生。

例如,“花”和“话”在口语中容易混淆,造成交流上的困扰。

二、语义歧义:语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在意义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这种歧义现象通常由于词语之间的关系模糊或语义结构不明确而产生。

例如,“我看见了她的孩子”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解释:我看见了她的孩子,或者我看见了她,她的孩子也在场。

这个句子的意义依赖于上下文的信息和语境的理解。

三、语用歧义:语用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在使用时可能具有不同的意图或表达方式。

这种歧义现象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语境有关。

例如,“你可以关上门吗?”这个句子可以是一种礼貌的请求,也可以是一种命令。

这个句子的意义在于发话人的语气、面部表情和上下文的背景。

四、处理歧义的方法:为了避免歧义产生,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些处理歧义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词语或句子的具体意义。

上下文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表达的含义。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还包括非语言因素,如语音和语调,它们可以用来强调或解释表达的意思。

此外,逐渐增加的语境信息和背景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

结论: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是语言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它使得语言更加灵活和丰富。

然而,歧义也可能导致交流上的误解和困扰。

了解和解决歧义现象对于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他人意图至关重要。

从词汇关系角度歧义

从词汇关系角度歧义

从词汇关系角度浅析歧义【摘要】无论是在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中歧义都是常见的现象之一。

本文首先分析歧义的类型,进而从语义学中词汇之间的关系角度简单分析造成歧义的几种情况,主要是分为多义词、同形异义词、新词语及词类不同引起的歧义,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注意避免造成歧义,从而更好的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

【关键词】歧义;词汇关系;消歧歧义,指在理解上会产生多于一种的可能,换言之,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词汇或句子。

歧义无论在日常交际还是书面交际都给人们带来不便。

本文尝试从词汇学中词汇关系角度分析造成歧义的几种情况,以期对尽量避免造成歧义有所帮助。

一、歧义简介歧义,顾名思义,即有多重理解。

有时歧义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如;“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就有两种理解方式:一说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这个男人心碎了。

二,可以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这件事情令人心碎。

再如,“我叫他去”中的“叫”可理解为“让”、“使”、“派”,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

歧义在造成理解上的不便的同时,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语言艺术。

比如一语双关。

联想电脑有一则广告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里面的“联想”有两个意思,一是作动词,二是作名词,指联想电脑。

歧义有很多类型,有的是由字词层面造成的歧义,如“好学”,由于“好”字是多音词,不同的发音就造成了两歧义。

这种歧义在书面语中容易出现,但是在口语中就可以避免。

再如,“在床上躺了一会儿,他想起来了”可以理解为想起来某事了,或者想起床了。

这也是由字词引起的歧义。

还有的是由句子层面造成的歧义,如“我们几个人一组”,根据不同的断句方法可以有以下两种理解方式:“我们/几个人一组”,”我们几个人/一组”。

再有一种歧义就是由于语法造成的,这种情况在英语里出现的比较多如,he asked me what she said yesterday. 句末的时间状语可以修饰asked,也可以理解成为修饰said。

语言表达中的常见误解与解决方法

语言表达中的常见误解与解决方法

语言表达中的常见误解与解决方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语言表达中常常会出现误解,给沟通带来困难。

本文将讨论语言表达中的常见误解以及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语义歧义的误解与解决方法语义歧义是指同一词语或句子在不同语境下产生不同的意义,导致交流双方产生误解。

解决语义歧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依靠上下文理解:在交流中,我们应该注重上下文的语境,通过整个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

例如,当我们听到“他买了一辆新车”这句话时,如果上下文提到他之前没有车,那么我们可以推测“新车”指的是他的第一辆车。

2. 询问澄清:当遇到语义歧义时,我们可以主动向对方询问,以澄清句子的具体含义。

通过主动沟通,可以避免误解的发生。

3. 使用具体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为了避免歧义,我们可以使用更具体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

例如,我们可以用“蓝色的小轿车”来代替“新车”,以避免产生误解。

二、语法错误的误解与解决方法语法错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违反了语法规则,导致对方难以理解或产生误解。

以下是解决语法错误的方法:1.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为了避免语法错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

只有正确运用语法规则,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阅读和写作的实践: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法水平。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正确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写作则可以让我们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 请教他人或使用语法工具:当遇到语法困惑时,我们可以请教他人或使用语法工具来帮助我们纠正错误。

例如,我们可以向老师、同学或朋友请教,或使用语法校对软件来检查和纠正语法错误。

三、语气和语调的误解与解决方法语气和语调是指在语言表达中所使用的声音、语调和语气的变化。

不同的语气和语调会给句子带来不同的含义,容易导致误解。

以下是解决语气和语调误解的方法:1. 注重语气和语调的使用:在语言表达中,我们应该注重语气和语调的使用,通过声音、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成年熟练读者的汉字读音加工过程

成年熟练读者的汉字读音加工过程

成年熟练读者的汉字读音加工过程
一、汉字读音加工过程
汉字读音加工过程是指成年熟练读者在读汉字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过程。

它包括汉字辨认、汉字语义理解、汉字发音等三个步骤。

1、汉字辨认
汉字辨认是指读者在读汉字时,首先要对汉字进行辨认,以便确定汉字的意义。

在这一步骤中,读者要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形状等特征,来辨认汉字。

2、汉字语义理解
汉字语义理解是指读者在辨认出汉字之后,要理解汉字的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这一步骤中,读者要根据汉字的构词法、词义转换等,来理解汉字的意义。

3、汉字发音
汉字发音是指读者在理解汉字的意义之后,要根据汉字的发音规则,来发出汉字的正确发音。

在这一步骤中,读者要根据汉字的声母、韵母、音调等,来发出汉字的正确发音。

二、汉字读音加工过程的重要性
汉字读音加工过程对于成年熟练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帮助读者发出汉字的正确发音,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此外,汉字读音加工过程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听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偏误分析

听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偏误分析

听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偏误分析
随着我国聋障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聋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针对聋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仍存在一些偏差。

首先,聋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能力中存在识读能力不足的问题。

传统唇读识读和理解书面语言的方法是以经典语言方面来训练,然而对于指令语言的感知能力不足。

根据调查,有许多聋障人无法正确的理解语言,而只能做出机械性的反应。

其次,聋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存在兴趣缺失的问题。

由于聋障人的特殊生活经历,他们对汉语语法和词汇等结构化的内容缺乏渴望,缺乏针对性的训练。

调查发现,许多聋障人因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充分发挥学习潜力。

最后,在聋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中,存在记忆能力不足的问题。

聋障人的记忆能力比正常人有一定的损伤,由于学习负担太重,他们在记忆和理解单词和短语等方面存在困难。

要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首先,聋障成人应当结合指令和经典语言,提高自身的单字唇读识读能力。

其次,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为主题,培养聋障人学习汉语语法和词汇等内容的兴趣,激发聋障人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最后,可以建立聋障成人专门的唇读语言理解训练,进一步提高聋障成人的记忆能力。

总之,针对聋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的偏误,必须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才能让聋障人融入社会,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和能力。

言语歧义的语用分析

言语歧义的语用分析

言语歧义的语用分析任何一种语言都具备一定的歧义性,而这种歧义性的强弱,恰恰是决定语言的性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因此,深入研究语言歧义是语言学家们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语言歧义是指由于不同语境或语义意义而造成不同解释的现象。

在语言歧义出现时,即使采用同一种语言形式表达,依然会产生不同的解释,从而导致沟通的偏差。

由于语言歧义的存在,使得语言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遭到极大地削弱,从而阻碍了社会交流的进程。

在处理语言歧义时,很多学者把它归结为语义分析问题,强调他们所涉及到的是对特定言语表达的语言意义研究,以及分析其在特定语境中的语义变化法则。

根据其处理方法不同,语言歧义可以分为上下文歧义、封闭歧义、开放歧义和多释义歧义等,每种歧义又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以上下文歧义为例,当上下文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持一个确定的解释时,语言歧义就会出现。

为了避免出现语言歧义,必须进行有效的上下文分析和补充,以确定更具可靠性的语义解释。

除了上下文歧义外,封闭歧义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歧义形式。

它指的是某一句子中某个词的多种语义解释中其中一种更加适应当时的语义环境,而另一种则显然不合时宜,产生了歧义。

封闭歧义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通过副词等语言结构和搭配词语,来确定它们在这个句子中所承担的语义解释,从而解决歧义问题。

此外,开放歧义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歧义形式,它指的是某一句子中的词本身就有多种可能的解释,这种多种可能的解释不能用上下文或其他语言结构来消除,而且它们同时存在,又是正确的。

较好的处理办法是采用两种或多种歧义解释,以及进行词义计算,进而确定最终的语义解释。

最后,多释义歧义也是一种语言歧义形式,它指的是某一句子中的词本身具有多个意蕴,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些多种意义同时存在,又是完全正确的。

多释义歧义在处理时,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通过语义关系的分析,来有效的确定出该词的多种解释;二是要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定方法来解决这个词在同一语句中所表达的多种意义之间的歧义关系。

语言文字分析的技巧与方法

语言文字分析的技巧与方法

语言文字分析的技巧与方法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流与表达的工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层的意义。

对语言文字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还能提升我们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语言文字分析的一些实用技巧与方法。

一、词汇分析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对词汇的准确理解是语言文字分析的基础。

首先,要关注词汇的本义和引申义。

很多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其含义会发生扩展或变化。

比如“包袱”,本义是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后来引申为精神上的负担。

其次,注意词汇的感情色彩。

词汇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不同的感情色彩会影响表达的效果和态度。

“勇敢”是褒义词,“怯懦”是贬义词,而“行走”则是中性词。

此外,词汇的搭配也很重要。

有些词汇只能与特定的词语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表达方式。

“改善生活”而不是“改进生活”,“提高水平”而不是“提升水平”。

二、语法分析语法规则决定了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分析句子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例如,“他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他”是主语,“学习”是谓语,“在教室里”是状语,“认真地”是状语。

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在语气和用途上有很大的区别。

还要关注语法错误,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这有助于我们纠正和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

三、修辞分析修辞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而运用的各种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拟人将物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夸张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排比增强语势,使表达更有感染力,“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浅析词汇歧义

浅析词汇歧义

浅析词汇歧义作者:李萌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5期摘要:歧义是各语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的着重研究点为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多由多义词(polysemy)、同形异义词(homonym)和词汇粘和程度造成。

文章中将依次介绍这三者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实际应用价值,旨在引导英语学习者对词汇歧义现象有个全面生动的了解,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词汇歧义;多义词;同形异义词;词汇粘和程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10-02歧义(ambiguity)是指一个句子或一句话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翻译。

它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而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则是诸多语言歧义现象的一种。

词汇歧义多由多义词(polysemy)、同形异义词(homonym)和词汇粘和程度造成。

词汇歧义具有很高的现实应用价值,由词汇歧义所引起的语言歧义现象在实际语言应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幽默,广告,新闻,谜语,名言,双关语和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语言例子依次对多义词、同形异义词和词汇粘和程度所引起的歧义问题做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多义词和同形异义词。

多义词( polysem y)的定义为:一个词语有着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而各意义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从词源上来看是由同一个词义分化出来的,该词就是多义词。

而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形式相同,但在词源上没有联系,各词义相差较远甚至毫无关联的词。

一、多义词1、产生原因多义词是一种语言用来丰富和发展其词汇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词多义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简要说来由以下几点:使用范围的转移,如 Chatter 一词原义是“不停发声”,当用来指人时就成了“喋喋不休”,指鸟时是“啁啾”,还可以指“(猿)啼”,“(机械)哒哒响”。

专业词汇和普通词汇之间的相互转化,如He became used to the dry cell.此句中,dry cell是一个歧义点,如取专业词汇意义,则为dry battery,译句为:他已习惯于使用这种干电池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歧义是由句子中一些歧义分类引起的,在“the desert trains ――”这个句子中,desert应该被看做是动词 trains 的主语,还是应该看成是名词 trains的修饰语?如果句子接下来是 men to be hardy ,那么第一种结构是对的;但它的后面如果是seldom run on time,那么后一种情况是合适的。
影响词汇认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在已知会话或语境中,词汇的使用频率。这种频率效应描绘词汇在语言中经常被使用的情况,词汇很轻而易举地被确定出来。比如,better(较好)和TV(电视)这两个词就比debtor(债务人)和mortgage(抵押)更经常地被使用。但是这种效应不容易解释上述利用从头至尾(beginning-to-end)的词汇认知方法。频率效应的一种可能性解释是词汇部分由频率而不是由从头至尾的音序来识别的。人们对于刚刚听到或谈到的词的识别速度快于不是最近碰到的词汇的识别速度。经常使用的词比不经常使用的词更可能被人碰到,所以,可以把频率效应解释为最近效应(recency effect ),减少必须加以解释的单独效应的数量。最近效应可以毫不费力地根据词汇在会话或语境中的重复出现确定其意义。但最近效应与前所述的从头至尾的识别法则也不一样。
因为有了词汇歧义,在句子分析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人们如何确定歧义句的句子结构。人们使用的两种方法是,要么考虑所有可能性,决定哪一个是最好的;要么采取某种策略决定首先考虑哪种结构。如果那种结构没有结果,就重新考虑。这种现象表明,至少对于一些歧义句,人们试图利用一种分析方法对一串词汇首先进行分析,只有当这种方法不适用时,才意识到有其他方法。在上述例子中,人们意识到利用最初的分析方法行不通时,才发现有问题。因为fell没有像他们最初判断的那样适应句法结构。
二、歧义
当让人们完成句子时,如果已知成分含有歧义词,那么人们花费时间要比在歧义成分被换成非歧义成分的句子花费时间多。
(在这个句子中right 是歧义词,它有正确的和右方向两个意思。)
(在此句子中,left 就没有歧义。)
理解第一个句子的时间比理解第二个句子的时间多。这种延迟性的判断表明歧义词的所有意思都得考虑,必须花费时间从中做出选择。
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一听到话语,就限制住将要听到的可能性词汇。如果听到的第一个音是/s/,就把以其他音开头的词都剔除掉;如果第二个音是/p/,其他的可能性也被剔除掉。当只剩下一种可能性的音时,词汇就确定下来了,这种解释被称为共有属性理论(cohort theory)。我们可以假设听觉上的词汇认知是这样进行的:一组词的开头是一个音,后接一个另一个可能构成词汇的音。感觉到的音越多,可能出现的词汇就越少。这种理论也可以扩展到处理文字材料。好几项实验已经证实这种词汇认知的方法。这种模式的一个明显的预言是:如果一个词的第一个音或第一个字母被漏掉的话,认知这个词很困难,也许甚至不可能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早在1900年,有实验表明一个词的首字母被发错了音,比最后一个字母被发错了音更难以确定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反过来,如果词尾漏掉了,可以根据此词的前面部分预知这是什么词,但很难根据词尾来预知这个词的前半部分。
在上述例子里,尽管受试者的话语只在听录音后很短时间内反映出来,但是漏掉了professor(教授),用teacher(教师)代替professor, 因为teacher是一个满足语义的名词。不可能用desk(课桌)进行替换。尽管这也是一个名词,但不符合句子的语境。
如果一个句子中所有的词都是非歧义词或只有唯一一种分类, 并且那些分类只适用于一种短语结构,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能构建正确的句法结构,并且迅速地解释这种结构。例如在The jealous woman went away. 这个句子中,The 这个词只能是限定词,jealous是形容词,woman是名词,它们的组合构成名词短语;went是个过去式的动词,away是个副词,这两个词组合成动词短语;最后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组成一个句子。从这个例子中,没有理由认为决定句子结构的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
心理语言学以语法理论及其发展为基础进行二语实验研究,试图从个体语言能力的测试数据中得出语言知识的心理模式,主要研究三个方面:语言如何在大脑中体现,人类如何习得语言,人们如何使用其语言知识。即人们如何理解他们听到的语言,又是如何说出别人能理解的语言。本文论证成人语言加工过程中的词汇认知、句子歧义和句子的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词汇认知
理解任何一句话的第一步就是认知词汇。一个句子的意义部分地由此句所包含的词汇意义决定。另外,认知词汇能提供决定句子其他部分的句法结构的信息。例如:确认一个词的同时,确认其句法类型,然后决定此词能充当什么样的短语结构。当我们看到一个动词put,知道其意义,我们能预料此词后面所跟的某种补充成分。也就是说,它决定其次分类宾格是名词短语和地点短语。当我们听到arrive这个词时,知道它的后面不加宾语。说话者通过认知词汇,获得记忆中关于此词汇的信息,就能得出上述结论。大多数情况下,确认出词汇对我们来说不费吹灰之力,但事实上我们意识不到确认词汇有多么的艰难。因为已经证实,设计计算机程序完成这样的工作是不可能的。首先,考虑任何一个人的词汇量,6岁的儿童平均知道词汇的数目是14000词。另一种出现的困难是歧义――不同意义的两个词发音相同。尽管有这些困难,人们也能很快地确认他们听到的话语。人们能马上重复从录音机里刚刚听到的话,在不到一秒之内就能流利地、准确地重复听到的话(但是如果听到的话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是外语,他们就重复不了听到的话)。
尽管这个例子合情合理并且有实验支持,但是还留下几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一个问题是人们有时不知道一个词在何处开始。在英语书面语中,词汇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但口头语中情况绝非如此,通常在一个词和下一个词之间没有停顿。所以,比如,当一个人听到一连串[p p pozd]时,根本不确定是应该理解为Papa posed 还是Pop opposed ,如果人们需要知道第一音再来识别opposed这个词,简直是不可能的。还有很多例子:
关于歧义句这种有趣的现象被称为“花园路径”(Garden path)。花园路径句子是开始时用一种与其原本状态不同的句法结构解释的句子。如果第一种选择结果是不正确的,通常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寻求另外的结构;有时人们根本找不出句子结构。人们多花费时间来判断这种句子或不合乎语法的句子,原因在于语言使用者的语法中没有与这类句子结构相匹配的描述。因此,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才能分析句子。缺少了who、 which、 that的句子往往引起人们具有“花园路径”的感觉。例如: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意思是The horse that was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即使是这么解释,有的人还是不明朗。这里还有一些“花园路径”句子的例证:
这项实验最近正在关注从词的前、后半部分分别识别词汇的准确性和时间。对于所选的两个词,无论前、后哪两个部分都应有足够的非意义不明确的成分来识别这两个词。例如,在英语中,只有一个词以aard- 开头,也只有一个词以-vark结尾。然而,人们根据词的前半部分比根据后半部分更快、更准确地确定aardvark这个词。
有时人们听错话,重复地说出并不存在的话。而说出来的话在给定的语境中既合乎句法结构又合乎语义。例如: 录音机: The students handed the papers to the professor.重复者: The students handed the papers to the teacher.
然而,由于个别词的歧义或由于词汇构成短语的多种可能性,总有一些复杂情况, 有时没办法决定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是什么。例如:“The cop saw the spy with binoculars。”这个句子有两种可能的结构。本句的歧义在于介词短语“with the binoculars”如何被适当地安放在句子中。它可以是“see”的补充成分,意思是警察用双眼看着间谍;它也可是名词短语的一部分,强调这个间谍有两只眼睛。
另外,词汇认知离不开语境,当前置词为它提供适合的语境时,人们更容易认知它。比如,在看到This is the aorta.这个句子时,没有几个人能认知aorta这个词。但是在 The heart surgeon carefully cut into the wall of the right aorta.这个句子中,许多人发现heart surgeon这个线索帮助他们更快地认知这个词。解释这种语境效应(context effect)的机制是语义联系网(semantic association network)。这个网络显示了语义相关词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会话中,联系网中的其他成员词被提供时,就能更快地识别词汇。很明显,词汇的意义与对它所指概念的理解和常识相关。因此当听到heart surgeon 这些词时,不仅激活了对heart surgeon 这个词本身的直接意义,而且得出许多对听者有用的相关概念,如心脏的生理机能、现代的外科程序等。这些概念反过来与用来所指它们的词相关联。
然而,其他实验表明,在某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最先只是考虑一个意思。上述两种效应在这里非常重要:频率效应和语境效应。首先,如果一个意思比其他意思出现的频率高,人们认为词义就是经常出现的词义。比如chair 至少有两个意思:“坐的东西”和“系主任或委员会主任”。但前者比后者在会话当中出现的次数多。当人们听到chair这个词时,“坐的东西”这个意思在头脑中出现的次数更多。这似乎表明,至少在出现频率不同的情况时,人们先考虑一个意思。
同样,语义语境效应在决定哪个意思更确切时起到重要作用。当bug这个词在spy(间谍)语境中出现时,依据语境,其意义被识别为“听的仪器”;但在spiders(蜘蛛)和 roaches(鳊鱼)语境中时,被识别为“一种昆虫”。
三、句法加工过程
心理语言学认为人类句子加工过程不是等待一个句子全部的词汇出现后,再试图确定采用哪种结构去分析句子,而是根据谓语动词的句法要求,立刻建立从句结构。因此,听话者听到及物动词,就预料其后面接的是名词短语,听到不及物动词,作出别样的判断。当一个词被识别后,它就被用来组织句法结构。在某些情况下,非常直接地组织句法结构。心理语言学家通常认为(一个词被识别后),句法结构尽快地建立起来,而不是等着看所有的词串具有什么样的句法结构。这种假设的原因在于,人们在听到整个句子之前,就知道句首的意思了。我们平常的经历就是如此;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而那个人还在寻思用哪个词适合时,我们能够知道其要说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