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年 蒸 发量 高达 10 m 以上 。 0 m 2 3 生 态环 境破坏 严重 。 过去 由于 滥垦 乱 伐 .不 合理耕 植 和掠 夺 + 性开采 ,使森林面积速减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荒漠化加快 据统
2走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之路 把节约放在首位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自然资源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 基础 ,分 为
可持续 发展 因而 ,发展 属于 可持续发展 还是 不可持续 发展 .便 紧紧 同人 口变动 ,包括人 口数量 ,质量 、结构 联系 在一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 较大的比重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西部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发展 在 展全局“ 。明确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要发展 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 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把合理地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 1增 : 3 展的重大问题。这就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统

的理论 基 础 。
长作 为重 要发展 战略的话 经济 发展难 以为继 .追 求代 内公正 。代 际 公正 就是一 句空 话 . 以为后 代创造出 良好 的生存和发展 条件 因此 难
西部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战略面 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党中央高瞻远
透的重要举措。因此西部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现实 课题 .但西部的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问题严峻。突出表现在 : 1 自然条件复杂 ,开发难度大。沼泽 ,戈壁 石 山、沙漠等 恶劣自然环境极大地限制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西部 的人 口占全国 的 2 % .但 G P 比重只 占全 国 的 1% 。 85 D 的 5 2 水资源短缺 .且分布不均。从总体上看.西南水丰 ,西北严 . 重缺水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 4 0 m以下 .有的不及 1O m, 0r a Om

未来十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新战略

未来十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新战略

未来十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新战略魏后凯【摘要】中国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未来十年,是中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民富为先、稳定为重"的方针,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就业机会和让百姓得到实惠,大力推进实施新增长极培育、"三化"互动和新型开放三大战略,进一步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使西部尽快走上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期刊名称】《西部论坛》【年(卷),期】2010(020)004【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新增长极;新型开放战略;就业;扶贫;分类扶持;"三化"互动【作者】魏后凯【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F061.5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成效显著自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十年来成效显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0—2008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增速高4.4个百分点。

2009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8.1%,远高于全国30.1%和东部地区23.0%的水平,在四大区域中最高。

在投资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快速推进,尤其是交通、通讯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

到2008年,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7.05%,比十年前提高了6.73个百分点。

2.地区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1999年的7.3%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14.5%。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2.4%,分别比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高0.7和1.3个百分点。

[调研报告]“十二五”规划突出西部发展战略地位

[调研报告]“十二五”规划突出西部发展战略地位

[调研报告]“十二五”规划突出西部发展战略地位“十二五”规划突出西部发展战略地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部地区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党和国家以及东部发迭地区乃至全社会为西部大开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过10年的开发,初步形成了符合西部地区开发实际的基本经验,凭借这些成功经验,西部大开发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7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部署西部地区未来发展规划。

这次会议突出了西部的战略地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十二五”期间乃至更远的将来西部地区的发展格局。

中央明确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该规划也将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

探求区域经济如何更好地谋篇布局,为未来五年发展注入新动力。

而目前正在研究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明晰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地区、重点专项规划产业发展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国家初步规划到2015年,西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今后数年西部地区经济年增速都将保持在10%以上。

此外,“十二五”期间中央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上还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在转移支付和投资安排上也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局面,年均增速达到11.9%;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的工程相继建成;并且,当地已经集中了一批重点航天军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设备等具有雄厚实力的产业。

此外,西部能源和矿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壮大相关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介绍,西部地区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7%,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占全国的66%,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全国的82%,以及风能、太阳能、特色产业优势、旅游优势、沿边开发开放优势,这些方面的潜力都非常巨大。

突出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突出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特别关注西部大开发快速推进的10年间,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全面形成,但四大区域战略的着力点是不同的,也不在一个层面上。

其中,东北振兴旨在激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活力并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部崛起意在提高中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以及解决粮食主产区比较效益不高的问题,东部率先战略重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而西部大开发战略应是一个持续时间最长、投入资金最多、地位最重要、任务最艰巨也最具挑战性的重大举措。

2010年7月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因此,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更加突出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有高山大川、戈壁沙漠,也有四川盆地、关中平原;有鱼米之乡,也有不毛之地。

有些地方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有些地方资源富集、水源丰富、环境优美。

此外,祁连山地区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秦岭山区是800里秦川的生态屏障,青海三江源地区是更大区域的生命线,贵州、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将万劫不复,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因此,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注重优化区域布局,在适合发展的地区加快发展,促进经济要素尤其是人口的集中,在不适合发展的地区尤其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加强保护,促进人口外迁,迁移到适宜人生存发展的地方,迁移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方,迁移到发展潜力大的地方,迁移到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

为了优化区域布局,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即通过政策支持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进而实现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然后通过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不能遍撒“胡椒面”,搞“齐头并进”和“遍地开花”,应该在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沿交通干线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政策支持加快要素聚集,将其迅速发展壮大。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2000-04-051999年3月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问题。

他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

对此,全党和全国上下要统一认识,同时要精心研究,统筹规划,科学地提出大开发的政策、办法、实施步骤和组织形式等”。

1999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列入了2000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表明,在世纪之交,党和政府把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任务。

作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初步探讨,本文拟在反思我国过去中西部开发政策、借鉴国际上开发落后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如下的战略思考。

1.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需要国家系统的政策投入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把西部地区开发放在国家近期大战略的重要地位来加以论述。

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和适时的。

在八十年代,国家出于利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的战略考虑,实施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先行崛起和国民经济总体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也同时拉大,其中东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拉大现象十分明显。

改革开放前(1952-1978年),我国东西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仅相差0.44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后(1979-1996年),我国东西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扩大到了2.11个百分点。

1998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西部地区的2.35倍。

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2.2倍;若除去京津沪三个直辖市,那么最高的浙江省也是贵州省的4.86倍。

事实表明,我国地区发展的差距已到了必须认真加以对待的时候。

我国的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6.4%,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低成本管理与西部大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

低成本管理与西部大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

本。 经济发展成本= 生态成本+ 环境成本+ 资源成本= ‘ c。 c+ c 这 里 的低 成本经济发展模 型是借用新古典 生产函数柯布—道格

低 成本 管理 是 实 现 西 部大 开发 中可 持 续 发展 的前 提

般来说 , 成本是指为 了达到特定 目的所失去或放弃 的资
拉斯生产 函数 ,并将c、。 引 入该生产函数来建立 。其 中柯 . 、 cc
后果 , 造成 了资源 的浪费 , 致了生态环境 的严重恶化 , 出了 导 付 巨大的成本。 在西部大开发中 , 不仅包括开发 中的成本 , 也包括 开发后 的治理成本 。在西部大开发中 , 经济发展成本一般 由生
Y A . ( L) p M— = kH u 一 ,_ Y A k 为资本投入 ,为资源 H
布—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可表示为 : = k 一 ( > O a 1 资 YA L A O << ) 源成本引人新 古典模型便可以得 到:
源 。这里的 “ 资源 ” 不仅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 资源 , 还包括经过人类加工 的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 。经济的增
长与发展 , 是要付 出成本 的。在传统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 下的 西部大开发 , 曾经产生 了严重 的资源 、 环境 、 经济与社会的不 良
性, 使西部灾害频繁 , 困与生态环境破坏 同时并存 , 生较高 贫 产
的社会治理成本 。 西部生态环境 的状况表 明, 部大开发必须建立在生态 环 西
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 西部生态经济建设是我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和保障。西部大开发 战略 的实施是党 中央 、 国务 院面向 2 世纪做 出的重大决策 , 1 是解决我 国西部长期经济与社会发展 缓慢和滞后 问题 , 实现东西部 均衡 发展 , 最终实现 我国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长期 以来 , 西部经济建设对西部生

论可持续发展观下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立法

论可持续发展观下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立法

2 西部 大开 发 中投 资立法 的重 要意 义
21 投 资 的 重 要 性 及 关 键 所在 .
种政策和措施 。 借鉴 国外 的开发经验 , 并避免他们 的失误 , 对我国的两部 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国外不发达地 区的开发过程可 以看 出 从
有 以下 共 性 :
两部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经济学 理论和国 外 区域开发 的实践经验告诉我 们 , 资对地区经济 的增长具有较 为明 显 投 的拉动作用 。 尤其是对欠发达地恹 的开发 , 投资的拉动作_ 就更为 显著。 【 } {
我 国 西部 大开 发 中投 资 立 法 的 构 建 。 关键词 : 可持 续 发展 ; 部 大开 发 ; 资 立 法 西 投 中 图分 类 号 :0 1 F6.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地 竞争 ; 另一方面 , 存蓄干东部 资本市场 的资本也是我 们吸引 的另一 个 目标 。西部广大的有待开发 的产品市场 , 以及待 以发 展的原材料市场 都将会是吸引其投资的闪光点 。 以我们 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对两部投 所 资环境的改善 , 以刺激投资者对两部投资的兴趣。
20 0 8年
第 l 8卷
第 3期
收 稿 日期 :0 7 I 1 2 0 一I— 0
论 可持续发展观 下西部 大开发 中的投 资立法
李巧 莎, 莉 , 军会 刘 耿
( 北 金 融 学 院 , 北 保 定 ,7 0 1 河 河 0 15 ) 摘 要 : 讨 了西 部 大 开 发 中投 资 立法 的 重要 意 义 , 探 并借 鉴 国 外投 资 立 法 经 验 , 述 了 论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0 5 6 3 (0 8)3 0I I0 10 — 0 3 2 0 0 — 一 3 I

开发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及问题

开发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及问题

开发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及问题中国西部地区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和政策,比如“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开发中国西部地区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

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而制定的战略。

该战略的核心是“统筹资源,加快发展,扶贫济困”。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人均GDP等指标明显提高。

但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环。

但是,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的情况。

比如,交通、水电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影响了地区的发展。

同时,在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问题二: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西部地区是中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一些不良的开发方式,西部地区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如何合理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西部大开发的另一个难题。

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岗位较少,外出务工也存在困难。

因此,如何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落户等方式,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问题四: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易受到污染和破坏。

在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问题和挑战?问题和挑战固然存在,但是,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方案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加强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学习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一、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十分关心西部地区的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中央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又作出重要部署。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在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宁夏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之一,承担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重任。

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加快我区跨越式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措施一要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大开发。

我们要解放思想,跳出宁夏看宁夏,站在全国看宁夏,面向未来看宁夏,用更新的理念拓展发展空间、更实的举措提升发展层次,把我区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点和增长极。

要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上,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和制约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下功夫调整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新的资源观、优势观,就是要清楚认识煤炭资源总量的有限性,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作为新优势,建设新能源大省;要清楚认识农业的规模总量不是宁夏的优势,但抓品牌、走高端是我们优势;要把黄河金岸、内陆开放等作为新优势进行全面审视,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快发展。

要敢试敢闯敢于创新。

进一步强化小省区也能办成大事的雄心壮志,以干大事的气魄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大胆突破,大胆探索,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逐步增强科学技术的支撑能力;大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步伐;大胆推进工作方法创新,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再创新的辉煌,再攀新的高峰。

试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

试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

1.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国策的一步妙棋党和国家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之后,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又进一步做出了开发西部的英明决策。

如果我们联系它对我国西部和全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及其系统的良性互动实际效果加以考察便不难看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国策的一步韵味无穷的妙棋。

1.1从西部大开发的作用看西部大开发具有巨大的意义,试略加考察:1.1.1从政治上看,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我国国内政治稳定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

从国内看,为了吸引外资,并通过试点摸索经验,改革开放之初,通过对东部及沿海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倾斜政策,取得了丰富经验和拉动效应。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事实充分证明,中央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但同时出现的景象是:区域差距拉大了,尤其是地域辽阔的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听任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就必然造成西部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若不适时加以改善,使两者距离过于拉大,超过西部人民所能承受的心理临界值,容易诱发群众心理失衡,不利于调动西部地区群众的积极性和建设热情;再者,有利于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往往事关政治大局。

中国西部生活着中华大家庭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若不加快发展西部经济,则不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这不仅有悖我党共同富裕的宗旨,而且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

再放眼国际看,在古代几千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不仅以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闻名于世,而且以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民族团结,人气兴旺,礼尚文明著称全球,受到很多国家,特别是周边邻邦的尊敬和友好相待。

但近代,中国却落后于世界潮流,在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整个中国的近代史成了一部血泪史、屈辱史。

而现在,中国东部的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初具规模,如果我们再接再厉,集中社会主义可以办大事的财力、物力和民智振兴广大西部经济,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满怀信心地展望,将来的中华民族必定会重振昔日雄风,以自己的实力和良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我国西部占了国土三分之二的面积,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地区,因而,其在我国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正如前主席胡锦涛所说,西部地区繁荣、发展、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因此,实行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有着极其深远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战略意义。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跛足前行,西部大部分的国土不能得到有效开发。

区域经济的理论告诉我们,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经济的总体发展效应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否则低水平的地区将会制约高水平的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从而制约全国的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事实上,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极大障碍,既制约了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进程,又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统一性,对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极为不利。

因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提高西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变潜在的消费需求为巨大的有效需求,以扩大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增强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进而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其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把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投资成本低廉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利于振兴西部地区经济,更重要的是,它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我国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聚居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

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文章编号:1008-1674(2000)05-0064-05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廖荣华(邵阳师专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湖南邵阳422000)摘 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思考: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西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历史性机遇;是中国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根据西部地区区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西部大开发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优化区域系统结构,实现PRE D 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廖荣华,男,(56),教授,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 1 引 言早在1985年,人民日报就在“科学园地”版发表过一系列关于西部开发问题的文章.当时有人提出以“开煤矿、修铁路”[1]作为西部开发的开端;有人又提出西部开发“一不靠煤,二不靠油,而靠草地”[2]的主张;有人认为“开煤矿、修铁路、建设草地都应重视,然而从根本上开发西部地区,却要大力发展教育”[3];有人就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和措施提出见解,如在“投资环境上做好文章”[4],“移民是开发西部的重要措施”[5]等.这些见解都从一定程度上为西部开发拓宽了思路.自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以来,又有许多专家学者献计献策.由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发展观的更新,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成为指导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专家学者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有了全新的思路.如有人认为西部大开发必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制度创新是前提,观念创新是先导,要树立新的发展观、资源观、优势观、规划观[6];有人认为西部大开发要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实施市场导向战略,培育企业竞争优势,实施投资诱导政策[7].四川省社科院院长刘茂才建议西部大开发要念好“新三字经”,即“新(观念新、思路新、起点新)、需(以市场需求定位)、重(重点产业和重点发展地区).有人认为西部大开发重点要发展城市经济[8].还有许多思路和对策,这里不一一列举.笔者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对中国西部大开发作了一些思考,认为上述各种思路都颇具新意,但创新的基本使命是可持续发展,因而进一步认为,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西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历史性机遇;是中国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措施.2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效率、公平和生态持续性[9].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基本准则.西部大开发正是坚持基本准则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2.1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全国总体经济水平和经济效率的持续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而且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而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能否协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效率与公平的轻重权衡以及由此作出的战略决策.西部十省区拥有国土面积545.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6.8%,堪称“半边江山”.党中央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西部的发展,并以追求“共同富裕”为目标,先后实践过三种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倾斜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期间,强调社会公平而忽视了经济效第22卷 第5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 l.22,No.52000年10月Journal o f Shaoyang Teachers Colleg e Oct.,2000:2000-04-2:19-益,中央直接向内地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如“一五”期间,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主的建设布局大部摆在京广线以西;60年代初,以“三线建设”为主的军工企业主要布局在中西部地区;197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分布中,沿海仅为内地的79.5%.其结果是投资效益差,整体经济效益低下.截止到1978年底,全国经济发展(G DP)的平均速度仅为5.8%,导致了贫穷基础上的公平,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经济水平的差距.实施倾斜发展战略期间,强调效率优先,中央在沿海地区加大投资,到1995年,国家对沿海地区与内地的投资比例达到1.84:1.其结果是沿海地区超常规发展,1978年至1994年间全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88%,人均G DP提前实现了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其负面影响是拉大了东西差距,加剧了“马太效应”,社会公平目标损失太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处理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首先是基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一个大局是东部先开发;另一个大局是,当东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呼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只有西部地区的开发搞上去了,才会更有力地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谋求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大局,才能实现各地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内各地区看,东部地区超常规发展,1998年沿海地区人均G DP已达9522元,合1150美元.按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已进入中等收入社会.与此相反,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G DP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1996、1997、1998、1999年西部G 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3.6/%、13.5%、13.4%和13.3%,总的趋势是在下降.从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大背景看,东部地区外延扩张的机会越来越少,只有调整结构,提高资本和技术含量,才能与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格局很难保持下去.否则,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东部地区会由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变为“稳定器”,而西部地区以内需为主,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发展经济的门路比较宽广,有可能与中部地区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带”.可见,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战略、大思路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目标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区差异显著.正确处理东、中、西部的关系,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西部地区相对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技教育水平落后、人口素质低、人地矛盾突出,与东部相比还相对贫困.这不仅对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利,而且障碍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全局看,贫困问题、人口问题、民族问题等都是发展问题.如消除贫困是全球《21世纪议程》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21世纪议程》的重要目标.中国西部的贫困问题特别严重,截止1992年底,估计中国8000万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目前全国仅600个贫困(综合贫困指标)县,有90%以上集中在中西部.西部地区又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且和十几个国家接壤,有12747K M的陆地边境线.有关研究表明,东西部的差距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差距,更主要的是观念、知识、信息、教育、技术及体制等方面的差距.后者的差距甚至远远大于前者[9].总之,西部的发展问题与边境安定问题、民族团结问题、农民脱贫问题等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这是西部地区及全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西部地区必须有个大发展.因此,在加快东部地区发展的同时,加快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改善条件,消除贫困,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所在,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3中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具有敏感性、脆弱性和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等特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对全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系极大.西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全国影响大,其主要表现是:土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等.土地沙漠化方面,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K 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7.6%,主要分布在北纬35度至50度之间的内陆盆地、高原,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K M,南北宽600K M的沙漠带.目前我国土地沙化以平均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全国有1500KM的铁路、3万K M的公路和5万KM的灌渠由于风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专家测算,近几年来,我国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西北风沙东进趋势严峻,近年来首都北京频繁出现的尘暴现象与西北风沙危害密切相关.可见,西部地区的沙漠化和荒漠化,对东部地区带来严重威胁水土流失方面,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三级阶梯西部地区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与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关系极大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与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第5期廖荣华: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65 .2.2......境建设息息相关.历史上黄河“河水清且涟漪”,由于历代大规模垦殖,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破坏,地理环境恶化,导致黄河成了“地上河”.由于西南高山森林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天府之国的四川和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正在失去这座绿色屏障的庇护,1998年的洪水水位全面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然而流量却小于1954年洪水流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减少,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所致.如果长此以往,“你涨你的水,我发我的财-长江上游仍在砍树”,那么,长江变为第二条黄河的命脉在劫难逃!西部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个发展问题.只有通过大开发实现西部大发展,彻底改变西部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才能减轻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为东部地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基础和生态条件.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3 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历史机遇从西部地区看,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翻开历史画轴,汉、唐、元、清几朝政府均对西部,尤其是现在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活动.西汉时期,郎官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史家称之为“凿空之举”,开拓了中西交通,揭开了汉朝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的序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西域地区的开发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西域建立11个大的屯垦区,开发时间达161年,屯田官兵达5万余人.元朝对西域实施全方位的经济开发,并重用少数民族人才.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皇帝均将维系和开发西部提到攸关社稷安危的高度予以重视.据统计,从1716年至1911年,清朝官方在新疆建立的垦区达24个,投入劳力12.67万人,开垦荒地301.9万亩.其规模和效益均为历朝之最.如果说历代王朝对西部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开拓疆域,开垦荒地,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实现民族和睦统一,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对西部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前以述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实施过三种区域发展战略.其间,西部地区也曾有过发展机遇,如80年代初期,四川等地曾是农村“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改革中走在前列的地区之一;80年代中后期,我国区域战略调整与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在“军转民”等形式下对存量资产的改造和挖潜,而中西部集聚着先进工业生产能力的“军工”和“三线企业”;年代后“以能源交通为战略重点”,三峡工程上马、黄河中上游水利综合开发、西部石油与中部煤田加快发展及“第二条大陆桥”铁路线开通;90年代初中期,西部周边贸易和对外开放高潮;以及90年代中后期的“小康战略”和“扶贫攻坚战”等.但这些发展机会都没有促进西部的普遍崛起.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治标型、“短期化”、缺乏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而今日的西部大开发,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面向新世纪的战略决策,目的是实现东西部共同富裕,实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央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确定西部大开发的中心是生态建设,并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的五项关系到西部大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由此可见,今日西部大开发的直接目的是西部地区的大发展,总目标是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西部地区发展史上千载难逢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大好机遇.4.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西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不是战略思想或战略目标,它是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启动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伟大实践.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举世属目.开发西部,匹夫有责.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各个地区都积极投入西部大开发-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央非常重视西部开发,成立了朱总理任组长的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今年国家计划把国债投资和国家拨款的70%投向中西部地区,把国际上提供的政府优惠贷款的70%投入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将在西部地区新启动“十大工程”.中科院积极响应中央号召,2000年1月21日宣布启动西部行动计划.教育部提出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十项措施.1998年,中央财政增加的基础设施投资中,用于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投资达62%,其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高于中部地区14.9个百分点.外经贸部正在抓紧制定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酝酿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国家税务总局也将利用税收优惠支持西部开发;国家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新近还在中西部增设5家分行,把支持西部开发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信贷工作的重点.同时,东部和中部各省市,按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和联合发展的原则,积极与西部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截止去年上半年已有1000多家东部企业到西部合作办厂.与此同时,西部各省市区,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正紧锣密鼓、创造性地进行大开发的伟大实践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决定在未来年中,投入亿加66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2卷80.101200强长江中上游地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新疆投资50亿元治理塔里木河;陕西投入200亿元用于恢复生态建设;西部的公路、铁路和“西电东输”、“西气东输”工程都在加速设计和施工.这种大开发实践的目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而是要在发展中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地发展.其意义之深远,任务之艰巨,工程之宏大实属罕见.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国人们,履行国际义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史无前例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创造经验,而且可为全球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树立典范.这是举世属目的中国西部大发展和中国及全球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工程!5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西部大开发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必须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球《21世纪议程》相呼应,并采取以下战略措施.5.1加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只有增强了经济实力,消除贫困,实现社会稳定,才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来改善环境条件,建设生态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要克服和吸取东部开发历史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教训,首先必须加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5.1.1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激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潜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深层次原因是劳动力素质低,人才缺乏.1990年从业人员受大专以上教育的全国平均为3.5%,其中东部地区平均为6. 00%,而西部地区平均为3.05%,西藏只有0.2%,云南1.2%,重庆1.4%,甘肃2.4%,四川2.6%.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包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据权威部门的研究表明,资本投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而对知识、教育、计划生育、通讯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作用最为明显.云南省省长李嘉廷说得透彻:钱,我们当然想要,但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有钱也办不成事,甚至会办坏事.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把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培养本地人才,广泛吸引外面人才,充分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潜能人才流向西部之日,就是西部可持续发展曙光到来之时5加大开放力度,增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能力西部不是“孤立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国内外发展环境关系密切.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 O)后,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对西部大开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按照“三个有利”原则,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为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注入活力.5.1.3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制度机制.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看,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如市场机制和制度机制等.西部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急需更新,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需要启蒙和提高,要避免急功近利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期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但是,意识只能影响人的行为,并不一定转化为人的行为.只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才能规范人的行为.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就十分紧迫.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让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失去市场,使中央政府的支持和调控与市场机制相适应,从而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西部地区的良性发展,激活西部的内在潜能和自我发展机能.制度创新,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对西部大开发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例如,西部开发项目的确定,大型工程建设的决策,重点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效应.这就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建立企业、学术机构、公众团体和政府部门综合决策机制,并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总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是西部地区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形成活力、长期开发、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措施之一.5.2优化区域系统结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有些地区经济落后,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要优化区域结构,实现PRED协调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5.2.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西部水土流失面广,沙漠化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原因是:森林过伐、土地过垦、草地过牧、建设破坏.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能不能取得实效,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关系到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长治久安.因此,中央提出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生存的根本.只有抓住根本,从长远着眼,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和绿化荒山荒地,恢复林草植被,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才能达到综合治理,有效利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5期廖荣华: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67 ...1.2..5.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内外交流和发展的基础.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封闭,症结是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交通落后.据统计,到1998年底,西部的公路总里程为38万K M ,每百平方公里0.7K M.铁路路网规模为1.4858万K M,占全国铁路通车里程的22%.西部民航拥有机场20多个,但基本以中小型机场为主.西部交通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及至管道运输方式普遍存在不成网络、规模效益差的问题.如公路就存在“一差(行车条件差)两低(技术水平低和通达水平低)三不足(交通建设资金不足、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和支持保障不足)”等问题.许多经验表明,“要想富,先修路”.西部地区大开发,交通建设要先行.国家要对西部水利、交通和通讯设施优先安排建设项目,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方面近期拟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快形成并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切实为西部地区通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夯实基础.5.2.3调整产业结构.这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要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对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新要求,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在产业布局高起点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现代生物、现代医药、航天航空、新型复合材料、信息及通讯工程等,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跨越.二是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三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兴办矿产采掘业、原材料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同时,要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加快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5.2.4优化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是不可分割的.产业布局的调整,即空间结构的优化,就西部而言,要强化点、线发展,推动域面开发.目前重点是强化点线发展,形成增长极和经济增长中心及增长带.点轴开发、墨迹扩散、最后形成网络.点是指城镇(大城市、卫星城及人口和经济密集区),线是指长江、黄河、公路、铁路线和边境线及“西电东输”、“西气东输”沿线.域面开发要下决心在宏观上调整地区布局结构,将不适宜于种粮、棉、油、糖的坡耕地退下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总之,要逐步实行城乡结合,网络开发,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结构优化,功能最佳,动态平衡,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 顾为群等,开发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设想[N ].人民日报1985-4-252 胡焕庸.关于开发我国西部的商榷[N ].人民日报1985-5-163 李文.西部应大力发展教育[N ].人民日报1985-6-134 张赞恭.也谈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N ].人民日报1985-6-135 张宝宇.移民是开发西部的必要措施[N ].人民日报1985-6-206 陈栋生.论西部大开发[J ].求是2000(1)7 魏后凯.西部大开发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作用[J].求是2000(7)8 陈准.西部开发要走城市经济之路[N ].光明日报2000-4-189 杨开忠.一般可持续发展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1)10 廖荣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On Thinking of the Strategy of the Grand -scaleDevelopment of China's Western Are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Liao Ronghua(Institute of Sustaina ble Development ,Sha oyang Teachers College ,Shaoyang 422000)A bstr act :Considering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the Grand-Scale Develop ment o f China 's w estern area is an o bjec -tive request for fulfillin 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China's reg io nal eco nomy as well as society and nature.It is also a historic opporturnity for the West to pers ist the s 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to China ,it 's a significant practice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 y.According to the reality,no w and hence ,the Western dev elopment should initiative conform to the need of ,y f ,z y ,z f R D K y ;;68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2卷inner and outer market co mpetitions and stren gthen the abilit 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timi e the regional s stemic structure so as to reali e the po sitive circulation and harmonio us dev elopment o P E .e wor ds:western develop ment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strategic measure。

浅谈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

浅谈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

浅谈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摘要: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西部大开发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概述了新疆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十年来的辉煌变迁,在发挥新疆自身潜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矛盾与挑战,应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地理优势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作出长远规划,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疆;发展;成效;开放;思路翻开地图,新疆、陕西、甘肃、青海、重庆、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宁夏,内蒙古,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铺盖在70%以上的国土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西部。

中国的西部有壮美粗犷的自然景观和瑰丽多彩的地域文化。

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西部地区。

然而,这里曾经是“老、少、边、穷” 的代名词。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今后的10年将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

这足以看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心,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新疆而言,更是搭上了西部开发的快车,在这十年中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效。

一、新疆的辉煌变迁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它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广阔前景。

除此之外,新疆已初步形成了国家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各方面实现了高速发展。

1.各族群众得到实惠1.1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投资和政策上加大了对新疆的支持力度。

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层思考

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层思考
⑥奈特 : 《风 险、 不确定性和利润》第 7 页 , 转引 自《产 权经 济学》 , 经 济科学出 版社 1992 年版。
⑦《马 克思 恩 格斯全集》第 42 卷 第 , 261 、 262 页 。 ⑧《马 克思 恩 格斯全 集》第 1 卷 , 第 4 1 页 。 ⑨《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 第 38 页 。 L参 阅《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第 79 页。 ⑧ (苏 )《遥远 的心 声》 , 中央 编译 出版社 , 第 1 89 页 。 L 恩格斯 : 《社会 主义 从空 想 到科学 的发 展》 ( 1880
地 区 特别 是西 北 十分脆 弱 的生 态环 境 和当地 的生 态 承载量 , 切 不可 盲 目开 发 , 同时还要 考 虑恢复生 态 环境 、 建设 山川 秀 美的西 部 是 一 个 长期过 程 , 切 不 可 以 企 望 “ 退 耕还 林 (草 ) ” 就 能三 年见 成效 。 ( 3) 在 大开 发 的项 目选 择 上 , 开发 规模 要 以水 资源 为 限。 西部 开 发 从 农业 到其 他 产 业 , 都 与 水 资 源 密 切 相 关 , 即 使在退 耕还 林 ( 草 ) 的过 程 中 , 也 很可 能 出现 人 与树 ( 草 ) 争 水 的情 况 。 从 西 部 水 资 源 缺 乏 和生 态环 境 脆 弱 的实 际 出 发 , 西 部 的 产业 开发 和项 目选择 , 只能 是 “ 点 ” 的开发 , 而不 能 是“ 面” 的 开发 , 更不 可能 是全 面开 发 。
战略性 的开 发 开 放 ; 二 是 与 以 往 的西 部 开 发
相 比 , 尤其是六 七 十年代“ 三 线建设 ” 那种局 部地区开发相比 , 这次西部开发的区域不仅 直 接关 系到西部 10 省 市 区 , 而且 也涉及 到 中 部 9 省 区在 内。 所 谓 适度 的 “ 大” , 是指这 次 西部大开发 所处 的宏 观 环境 、 运作思 路和 方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面对的首要问题。

我国现有的环境政策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西部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草地、林地资源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促使国家应当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开展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完善的政府主导型、市场推动型和公众参与型的西部环境政策体系。

标签: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背景生态环境治理是西部大开发中直接关系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仅直接影响西部地区本身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会对东部和中部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地理意义上的西部概念多有变动,但西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却始终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长治久安,关系到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宁、和睦亲善。

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国家在法律、政策、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巨大支持,西部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历史过程,西部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草地、林地资源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历史、人口等多种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中、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扩大。

我国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把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这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全国经济区划的重新调整和西部区域经济功能的重新定位,力图使西部地区为全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品,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西部的生态环境形势极度严峻,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直接危及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一定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有限的,人口的数量一旦超过了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就必然会引起人地关系的失调、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出现生态危机和生态灾难。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摘要:与“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不同,“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没有将未来两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行明确,也没有阐释出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

因此,有必要剖析中部与西部地区在全国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揭示出其由于基础条件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地区发展战略,并通过比较两大战略引出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中部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地区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大战略,不仅是为了振兴西部,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使东、中、西三大区域连成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腹心地带和国脉所系。

就生产力与资源分布而论,中部地区兼有东西部之长,而且环境、资源、市场、区位和经济技术基础等各方面的条件配合较好。

相对西部来说,中部更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

东部的人流、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向西推进的过程中,会有相当部分要流经中部,甚至在西进的过程中扎根于中部。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在我国东、西部之间有一个过渡带和传接带,这就使中部处于“承东启西”、“一肩挑两头”的战略位置。

一、中西部发展战略重点的比较(一)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部六省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8.9%,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依托中部的两湖平原(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黄淮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气象灾害能力差,中部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已成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薄弱区域。

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中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加大农村地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的投入,加快重点农业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乡村自动气象(雨量)站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结合,对原有农业气象观测站任务进行适度调整,适当增加特色农业作物的观测。

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继二十世纪80年代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又一项深远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调整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的重大步骤。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西部地区仍处于不持续发展状态中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是,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考察,不难看出,西部地区仍然处于不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据统计,西部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明显的比全国高出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出个百分点,而死亡率仅比全国和东部地区高出和个百分点。

与此相适应,西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高出个点百分,比东部地区高出个百分点。

如果从各省、自治区方面来考察,整个西部地区除了重庆、四川和陕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外,其它省、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践证明,过快和过高的人口增长速度,一方面使得普九教育工作困难重重——因经费和师资紧张而无法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报酬递减和资源过度消耗两种经济后果”。

统计显示: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为%,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公顷/人,而日本的人均森林面积是我国的2倍,美国是我国的倍;世界人均森林面积是我国的倍。

在淡水资源方面,就总量而言,中国占世界第6位,达到28万立方米,但是倘若按人口占有量排列,却在第88位。

无论从区域面积或人口总量来看淡水资源数量,中国都被列入淡水缺乏的国家之列……。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接近于资源所能支撑的限度。

因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乃当务之急。

另据统计,东部地区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仅为%,而西部地区则为%,比东部地区高出%。

这一方面表明西部地区仍然处于教育的贫困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其经济发展主要不是依靠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实现的,相反,主要是靠经验类的知识(包括大量消耗资源)而推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继二十世纪80年代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又一项深远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调整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的重大步骤。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西部地区仍处于不持续发展状态中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是,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考察,不难看出,西部地区仍然处于不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据统计,西部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明显的比全国高出2.24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出6.39个百分点,而死亡率仅比全国和东部地区高出0.5和0.7个百分点。

与此相适应,西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高出1.75个点百分,比东部地区高出5.77个百分点。

如果从各省、自治区方面来考察,整个西部地区除了重庆、四川和陕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外,其它省、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践证明,过快和过高的人口增长速度,一方面使得普九教育工作困难重重——因经费和师资紧张而无法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报酬递减和资源过度消耗两种经济后果”。

统计显示: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4%,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1公顷/人,而日本的人均森林面积是我国的2倍,美国是我国的12.2倍;世界人均森林面积是我国的8.5倍。

在淡水资源方面,就总量而言,中国占世界第6位,达到28万立方米,但是倘若按人口占有量排列,却在第88位。

无论从区域面积或人口总量来看淡水资源数量,中国都被列入淡水缺乏的国家之列……。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接近于资源所能支撑的限度。

因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乃当务之急。

另据统计,东部地区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42%,而西部地区则为27.07%,比东部地区高出13.65%。

这一方面表明西部地区仍然处于教育的贫困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其经济发展主要不是依靠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实现的,相反,主要是靠经验类的知识(包括大量消耗资源)而推动的。

很显然,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措施,努力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不仅不利于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而且不利于迎接知识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讲,四个现代化也就无法实现了。

(二)水资源日渐枯竭。

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曾经水草丰盛,林木繁茂,经济文化繁荣。

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原因,尤其是毁林毁草开荒,陡坡种粮,造成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得这里尤其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日渐枯竭。

统计显示,整个黄河经济带内每年缺水达150亿立方米,虽然通过节水可获得100亿立方米,但仍缺水50亿立方米。

1996年黄河断流时间超过150天,断流距离达700km,1997年断流累计达200天以上,下游全部断流。

1998年和1999年断流分别达215天左右。

全经济带内不仅城市缺水、工业缺水,而且浪费水最严重的农业也整体上缺水。

另据统计,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的美称,20世纪80年代有大小湖泊4077个,总面积为1763.8平方千米,但目前已有2017个湖泊干涸。

新疆塔里木水系也正在经历支流断流、干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的变化。

据科学预测,2010年塔里木地表径流总量将被用完……。

由此可见,我们的黄河母亲“奶汁”已不足以养育她脚下的大地和大地上亿万儿女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已经演变为永远的神话。

(三)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0多万平方千米,西部地区约占80%。

甘肃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2.69万平方公里,其中仅黄河流域就有11.25多万平方公里,每年向黄河倾泄泥沙5.18亿吨,约占输入黄河泥沙总量4.4万平方公里,约占陕西总面积的21.4%。

陕西黄河中游地区有4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1973年以前,陕西修建水库192座,现已被泥沙淤满的有41座,约占21%,其余的大部分水库有40%的有效库容被泥沙淤积。

(四)沙漠化面积进一步扩大。

西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区。

如果加上内蒙古,这一地区几乎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沙漠化土地。

其中,已经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千米,潜在沙化土地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

青海省沙化土地约有1亿亩左右。

不仅如此,而且每年仍以100万亩的速度继续扩大,目前大约已有5899.5万亩农田、7399.5万亩草场和2000多公里铁路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仅柴达木盆地的沙漠化土地就有近5000万亩。

新疆沙漠面积占我国沙漠总面积的59.05%,达42.1万平方公里。

在全区16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沙漠面积就占25.4%;在76.48万平方公里平原中,沙漠则占56.4%。

据了解,沙漠化扩展最为严重的是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南缘、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绿洲,流沙的年南侵平均速度为10米以上,在一些严重地段速度可达每年40米左右。

甘肃的沙漠化问题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的三地(酒泉、张掖、武威)两市(嘉峪关、金昌),有各类沙漠化土地50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河西走廊土地总面积的18.25%,几乎有总数的一半在酒泉地区。

以玉门市为例,20多年来沙漠南移310多公里,沙漠化土地面积近700万亩,并以每年6至10米的速度从北、南、西三面向绿洲侵蚀。

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敦煌市,30年间受风沙危害的农田面积达30万亩。

受土地沙漠化影响,草场资源退化十分严重。

据统计,目前退化面积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仅如此,而且目前仍以年平均2000万亩退化速度继续恶化。

在新疆,全区草场退化和沙化面积达7000万亩,退化的草场减产幅度在25%以上,年经济损失约为18亿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有2426万亩草场严重沙化,占退化草场的22%,且沙漠化每年仍以341万亩的速度继续扩展;在甘肃已退化的1.0693亿亩天然草场中,重质退化的草场达331万亩。

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提供的资料,造成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其中草原过度农垦占25.4%,过度放牧占25.3%,过度采木蕉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其他原因占8.5%。

(五)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1、工业固体物废物污染。

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显示,1997年中国县及县以上工业废物产生量达6.58亿吨,比1985年增长25%,综合利用率仅为45.6%。

其中,西部地区工业废物产生量达1.26亿吨,占全国的19%,综合利用率仅为31.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40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25.4个百分点,比中部低9.5个百分点。

2、水污染。

199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16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7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89亿吨。

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县及县以上工业为188.33亿吨,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西部工业排放的。

其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仅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50.5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3个百分点;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仅占其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5个百分点。

3、空气污染。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供的数据,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受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而甘肃、新疆、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及青海、宁夏的部分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

大量二氧化硫排放的后果是形成酸雨,引起土壤、水体酸化,危害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损害建筑设施。

面对这样的情况,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由过去强调人和自然的对立变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从而把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我国已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议程加以落实,这是党和国家从我国国情出发的一个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无疑要坚持这一策略。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解放思想,树立长远、整体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

西部大开发,给广大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带来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的机遇。

长期以来,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而言,思想解放相对滞后,观念陈旧、保守,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不仅仅是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而且需要牢牢记住,东部地区“先开发、后治理”和西部历史上滥伐乱采带来的教训,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警惕那种贪图一时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采取的“杀鸡取卵”式经营所带来的危害。

表现在思维方法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先局部分析,而后综合的方法,转变成“系统分析法”,把西部大开发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特征和运动规律,追求整体和长远效益。

(二)制定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法律是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靠。

最近,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设立西部大开发方面的法律。

纵观西方各国,在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

如美国,1961年和1965年分别颁布了《地区再开发法》和《公共工程和经济开发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应提供帮助困难地区发展的必要的公共设施,根据该项法律规定,经济开发管理者从1966年到1991年,对欠发达地区的8100多个公共项目提供了43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法》。

1990—1995年五年间,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了1/3;日本在1950年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法》,以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后进地区振兴的法律,关于国家的大型区域开发项目的专项法律,对日本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悬殊很大,有必要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手段,促进西部地区开发。

(三)制定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是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证。

政策保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要给西部地区倾斜政策。

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我国区域发展的重点转向东南沿海,国家实行了促进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而使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关于西部大开发,国家已经出台和还将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主要的应当包括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投资政策等等;二是西部地区应当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便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国家政策,主要应当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等。

(四)搞好环境保护,注意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然基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1997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做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的重要批示;1999年江泽民在西安又一次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就会落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