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0年平塘县雷暴活动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引言:雷暴天气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雷暴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也呈上升趋势。
针对中国近30年的雷暴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雷暴天气的发展趋势,为天气预报和应对灾害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雷暴天气的定义和形成机制雷暴天气是指在特定的大气环境下,云团产生强烈对流运动并伴随着闪电、雷声、狂风暴雨等现象的一种天气现象。
雷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大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上升运动,水汽充足以及大气中存在足够的不稳定能量等。
二、中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国家之一,其时空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从时间上看,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夏季,其中以7-9月份较为集中。
从空间上看,中国南方地区雷暴天气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四川盆地、江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
而中国西北地区雷暴天气发生频率较低。
三、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的变化趋势通过对近30年的中国雷暴天气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变化趋势:1. 雷暴天气的频率呈上升趋势:近30年来,中国各地雷暴天气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吻合。
2. 雷暴天气的强度增加:近30年来,中国雷暴天气的强度呈上升趋势,即短时间内的降雨量增加、雷电活动更为频繁。
3. 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有所改变:近3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的雷暴天气发生频率逐渐增加,而南方地区的雷暴天气发生频率略有减少。
4. 雷暴天气与其他气象现象的关联性增强:近30年来,随着气候的变暖,中国雷暴天气与其他气象现象,如台风、暖湿气流等的关联性也越来越明显。
四、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的影响近30年来,中国雷暴天气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
首先,雷暴天气引发的强降雨可能导致山洪暴发,造成洪涝灾害;其次,雷电活动对电力设施和通信设备造成威胁,可能引发火灾和设备故障;另外,由于雷暴天气伴随着强烈的风暴,可能对农作物和植被造成损失。
平塘县城市内涝天气形势简析
关键 词 : 平塘县 ; 强降水; 城8 文 献标 识码 : B
平塘县城市 内涝天气形势简析
谢 亚玲 , 罗红波 , 罗 红。 , 钱 家松 , 周 亮萍
( 1 .贵州省平塘县气象局 , 贵州 平塘 5 5 8 3 0 0 ; 2 . 贵州省平塘 县民族中学 , 贵州 平塘 5 5 8 3 0 0 ; 三亚 5 7 2 0 0 0 )
3 .贵州省黔南 自治州 气象局 , 贵州 都 匀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0 8 ’
根 据平 塘 县 水 利 部 门 提 供 的全 国 山 洪 灾 害 情
第一作者简介 : 谢 亚玲 ( 1 9 8 6 一) , 女, 助工 , 主要从事地面气象观测 工作 。
・
26 ・
平 塘 县 城 区上 游 无 防 洪 水 库 , 城 区 防洪 堤 为 1 9 9 6 -2 0 0 3年修建 , 且 防洪堤 高 度 较低 , 普 遍 防洪 标 准只有 5 —1 0 a一 遇 j , 平塘 县 县 城 防 洪 能力 弱 , 一 旦 出现城 市 内涝 , 其 灾 害严 重 。如 2 0 0 7年 7月 2 5 —
一
l 引 言
城市 内涝 是 指 由 于 强 降 水 或 连 续 性 降 水 超 过 城 市 排 水 能 力 致 使 城 市 内产 生 积 水 灾 害 的 现 象 。 城市 内涝 一旦 发 生就 会 造 成 城 市 交 通 、 网络 、 水、 电 等设 施 中断 , 社会 经济活动受 到极大影 响 , 严 重 时 可危 及人 的生 命 , 造 成 巨大 危害 。 平塘 县 地形 复杂 , 海拔落差大 , 河谷 切割 深 , 城 镇和 主要 居 民点 一 般 都 沿 河 道 或 河 道 出 口处 的 坪 坝地 带分 布 , 易受 洪 水 、 滑 坡 及 泥 石 流 等 灾 害 的威 胁 。平塘 县 老 县 城 也 主要 是 围绕 平 舟 河 河 道 的 坪
1965—2011年平塘县暴雨变化特征分析
t o r r e n t i a l r a i n wa s a n a l y z e d b y ma t h e ma t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l i n e a r r e g r e s s i o n me t h o d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i n g t a n g C o u n t y h a s 2 . 6 d a y s o f r a i n s t o r m e v e r y y e a r .t h e a n n u a l r a i n s t o r m d a y i S o n a d o w n wa r d t r e n d. 1 i n e a r r e d u c t i o n r a t e o f i t
i s 一0. 1 d / l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p r o b a bi l i t y o f r a i n s t o m whi r c h a p pe a r e d 2 —3 da y s p e r a n n um wa s 5 7. 5 % :r a i n s t o m o r c c u r r e d c hi e l f y f r o m
Ab s t r a c t U s i n g t h e r a i n f a l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a f r o m 1 9 6 5 t o 2 0 1 1 o f P i n g t a n g S t a t i o n,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平塘县季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平塘县季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平塘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湿润多雨,夏季多雷雨和受台风影响。
因此,平塘县的气候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在不同季节内气温、降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本文将对平塘县近几十年来季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春季气候变化特征
春季是平塘县气候较为干燥的时期,气温有所回升但降雨量却相对较少。
近年来,平塘县春季气候变化较明显,表现为气温逐年升高、降雨量逐年减少的趋势。
特别是近20年来,春季平均气温显著升高,降雨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的。
综上所述,平塘县气候的年代际变化趋势较为明显,春季降雨量减少、夏季降雨量波动、秋季降雨量逐渐减少和冬季气温升高等变化趋势均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气候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961_2011年甘肃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_王宝鉴
王宝鉴,刘维成,黄玉霞,等.1961—2011年甘肃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J].中国沙漠,2015,35(5):1346-1352.[WangBaojian,Liu Weicheng,Huang Yuxia,et al.Climat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thunderstorm during 1961-2011inGansu,China[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15,35(5):1346-1352.].doi:10.7522/j.issn.1000-694X.2014.00132.1961—2011年甘肃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收稿日期:2014-07-07;改回日期:2014-09-10 资助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4M55,CMAGJ2013Z09);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2013-09);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29)及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2-063) 作者简介:王宝鉴(1974—),男,甘肃会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对流天气预报研究工作。
Email:baojian_w@163.com王宝鉴1,刘维成1,2,黄玉霞1,陶健红3,周晓军4,邵爱梅2(1.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3.甘肃省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4.兰州市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利用1961—2011年甘肃省63个测站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雷暴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数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少、西南多,全省平均为24d,有3个雷暴高发中心,地形是影响甘肃雷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
近51年中,1961—1990年为多雷暴期,1991—2011年为少雷暴期,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甘南高原减少速率最快,每10年约减少4d,这可能与对流有效位能和700hPa相对湿度的下降有关。
1961_2010年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分析_王少平
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 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丰富地区的虚假极端降水事件 . 此方法首次被应用于统计 1961 年 1 月至 2010 年 2 月西北干旱区 72 个气象站点的年和季节的极端降水指数 ( 大降水和强降水指数 ) , 并分析了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结果表明: 西北干旱区春 ( 3 - 5 月 ) 、秋 ( 9 - 11 月) 、冬( 12 月至次年 2 月) 三季极端降水指数无显著 ( P > 0. 05 ) 变化趋势,夏季 ( 6 - 8 月 ) 大降 水的频率和降水量以及大降水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都显著增加 ; 新疆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为增加趋 势的区域基本都分布在海拔较高 ( 约海拔 1 000 m 以上) 的地区; 西北干旱区东部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 势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 表现为夏、 秋季大部分地区为增加趋势 , 冬、 春季大部分地区为减小 趋势.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0240 ( 2014 ) 02031809 文章编号: 1000-
第 36 卷 第 2 期 2014 年 4 月
冰
川
冻
土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No. 2 Vol. 36 , Apr. , 2014
doi: 10. 7522 / j. issn. 10000240. 2014. 0039 Wang Shaoping ,Jiang Fengqing ,Wu Xiaobo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ices over the arid regions in Northw est China from 1961 to 2010[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 2014 , 36 ( 2 ) : 318 - 326. [ 王少平,姜逢清,吴小波,等. 1961 - 2010 年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分析[J]. 冰川冻土, 2014 , 36 ( 2 ) : 318 - 326. ]
近50年贵州不同强度降水日数时空变化分析
近50年贵州不同强度降水日数时空变化分析作者:白淑英莫婷史建桥周寅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第02期摘要:利用1961年-2010年贵州省81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GIS空间分析,探讨了贵州省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态势,总降水日数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93 d/(10a),其中小雨日数对总降水日数变化趋势的贡献最大,两者均在2006年发生突变,转为急剧下降趋势。
在空间分布上,总降水日数和小雨日数总体分布态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黔西南的大方、纳雍、水城等地为高值区,黔东南以及东北局部地区为低值区;中雨日数和大雨以上日数则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不同地区降水日数以减少为主,其中总降水日数和小雨日数在黔南地区减少比较明显,中雨日数呈减少趋势的比例高达90.1%,而大雨以上日数为增加趋势的比例较大(44.5%),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在黔西、黔东北以及黔中南等地。
关键词:降水日数;Mann-Kendall检验;时空变化中图分类号:P4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2-0220-05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day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Guizhou in recent 50 yearsBAI Shu-ying1,2,MO Ting1,SHI Jian-qiao3,ZHOU Yin4(1.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 210042,China;3.Unit 61,No.94783 of PLA,Changxing 313111,China;4.Unit 61,No.94857 of PLA,Wuhu 24100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8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10,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and abrupt change of rainfall day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s of linear trend analysis,Mann-Kendall test,and GIS spati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infall day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increase gradually from the 1960s to 1990s and decrease in the early 2000s,the total rainfall days present an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with a rate of 1.93 d/10a,and the light rainfall days account for most of total rainfall days as both have an abrupt decreasing trend in 2006.As f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total rainfall and light rainfall days decrease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with higher-value centers in Dafang,Nayong,and Shuicheng in the southwest and lower-value areas i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while the medium rainfall and heavy rainfall days decrease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The rainfall days decrease in different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The total rainfall and light rainfall days have a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south of Guizhou Province,the proportion of moderate rainfall days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of 90.1%,and the area of heavy rainfall days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accounts for 67.1% and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west,northeast,and south central Guizhou Province with a banding distribution.Key words:rainfall days;Mann-Kendall test;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降水是一个重要的气候要素和水文要素,它对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生态环境形成与演变以及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
平塘县季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平塘县季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平塘县近几十年气候变化的概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季节特征、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对气候变化对平塘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平塘县的气候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和年代际变化趋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
气候变化已经对平塘县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平塘县的长期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平塘县、季节、年代际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概况、特征分析、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平塘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平塘县的气候也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化。
研究对平塘县季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平塘县的气候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夏季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不稳定,干旱和水灾频发;冬季气温较往年偏高,但降水量较少,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春秋季气温波动较大,气候不稳定。
这些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加以应对和调整。
研究平塘县季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对于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平塘县的气候适应性和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通过对平塘县季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该地区近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平塘县近几十年气候变化的整体概况,了解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幅度;2. 研究平塘县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比较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异同,探讨季节气候变化的规律性;3. 探讨平塘县气候变化的年代际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在不同年代的表现及其可能的原因;4. 分析影响平塘县气候变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讨各种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5. 探讨气候变化对平塘县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1961—2010年平塘县雷暴活动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到 1次 以上 的雷声 就算 1 雷暴 1 T 个 3 。根据雷 电活
收 稿 日期 :0 1 0—1 2 1 —1 2
国东南 沿海 地 区 ; 徐桂 玉 等也 对我 国南 方 雷 暴 的
第一作者简介 : 谢亚玲 (9 6 ) 女 , 18 一 , 助工 , 主要从事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
21 0 2年第 2期L 3 .
Junl f uzo to l y ora O i uMe r o G h eog
文 章编 号 :0 3— 5 8 2 1 ) 2— 0 0— 3 10 6 9 (0 2 0 0 3 0
16—2 1 9 1 00年平 塘 县雷 暴 活 动 的变 化 特征 统 计分 析
关键 词 : 平塘县; 雷暴; 雷暴日 ; 数 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 号 :4 文 献标 识 码 : P6 B
1 引言
雷 暴是 一 种 灾 害 性 天 气 , 由于积 雨 云 中、 是 云
间、 云地 之 间产 生 一 定 的 电位 差 而 出现 的 放 电 现 象, 并伴 随雷声 , 常还 伴 有 暴雨 、 通 大风 、 雹 、 卷 冰 龙
来的雷 暴气候变化特征。结 果得到 : 平塘县年雷 暴 日数较 多 , 年际变化较大 , 且呈现波动减 少趋势 , 从季节划分 分析得到 , 除
冬季外 , 其它季节均 有不 同程度地减少 。分析 5 的月平均雷暴 日得到雷暴多 发生在 4 0a —8月 , 多年 月平均雷暴 E呈现单峰 t
型, 峰值 出现在 8月 ; 雷暴初终 日出现 的年 际变化较大 , 即雷暴持续期年际变化较大 , 得到 9 %保证率 的雷暴初 1出现在 3月 0 3 下旬 ,0 9 %保证率的雷暴终 日出现在 1 2月上旬。
河南省1961-2010年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引 言
暴 雨 是我 国 主要 的气 象 灾 害 之 一 , 河 南省 也 是
受暴 雨 影响 较 为严重 的 地 区。暴雨 具有 较 强 的突发 性, 具有 强度 大 、 持 续 时 间 长 的 特点 , 经 常 引发 程 度 不 同 的地质 灾 害及 洪涝 灾 害¨ , 易对 人 民 生命 财 产
显 著性 检验 、 突 变检验 , 其 中突变 检 验 中 F代 表暴 雨 日数 的顺 序 统 计 曲 线 , U B为 暴 雨 日数 的逆 序 统 计 曲线 , 给定 显 著 性 水 平 =0 . 0 5 , 临界 线 为 两 条 4 - 1 . 9 6 的虚 线 。若 值 >0 , 表 明序 列 呈 上 升趋
空分 布 、 趋势分析 、 显著性检验 、 突变检验。结果表 明: 暴 雨 日和 大 暴 雨 日数 最 大 值 分 别 为 4 . 3个 和 1 . 3个 。 最 小 值 分别 为 1 . 0个 和 0 . 1个 。 空 间分 布 上 都 具 有 自西 向东 逐 渐 增 加 , 南 高 西低 的 特 点 。 年 代 际 变 化 显 著 , 最 多暴 雨 日出
1 资 料 与 方 法
选取 河 南 1 9 6 1 -2 0 1 0 年1 0 4 个 气 象 站 的 观 测 资
料, 将全省1 0 4 个 站作 为一 个 区 域进 行算 术平 均 , 得
到1 9 6 1 -2 0 1 0 年全省逐年平均暴雨、 大 暴 雨 日时 间
2 9 ” 大暴 雨 引 发 洪 涝 灾 害 和 山体 滑 坡 , 造 成 卢 氏死
水量 ≥1 0 0 mm 的 日数 。
有 水 灾 , 这就 要 求 我 们 不 仅 要 做 好 预 报 预 警 , 还 要 尽快 提 高防 灾减 灾 的意识 和能 力 。 多年 来 , 许 多 学 者对 暴 雨 发 生发 展 的机 制 作 了 大量研 究 工作 , 使 得 我 国暴 雨 研 究 水 平 和 暴 雨 预 报
近56年来中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异特征
近56年来中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孔锋;郭君;王一飞;吕丽莉【摘要】采用1961-2016年2 481站的雷暴日数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其七大地理分区的雷暴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中国整体及其不同区域的雷暴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年均单站雷暴日数均在2000年代普遍偏少,而2010年代开始迅速增加.全国、东北、西北东部、西北西部和西藏地区的年均单站雷暴日数在30年尺度上的振荡周期相对显著.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西北西部、西藏、西南和东南的年均单站雷暴日数在1992、1994、1996、2000、1994、1963及2005、1989和1994年发生突变.中国年均雷暴日数超过45 d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西藏中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及沿长江的以南地区.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则均在10 d以下.不同年代的雷暴日数距平空间差异较大.西藏大部分地区、重庆、甘肃北部、山西、河北、黑龙江西北部、浙江沿海等地区的雷暴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新疆西北部、四川西部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等均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西藏、青海、西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南北附近地区的雷暴日数年际波动较大,而内蒙古中北部和长江以南的多数地区年际波动较小.【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9页(P87-95)【关键词】雷暴日数;变化趋势;波动特征;集合经验模态分解;Mann-Kendall突变检验【作者】孔锋;郭君;王一飞;吕丽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00081北京;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00081北京;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00081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6;X43雷暴事件是一种产生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的可产生闪电及雷声的对流性天气现象[1-2],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3],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4]。
1961-2010
(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西宁 8 1 0 0 0 1 )
摘 要 基 于 青 海 省 历 史 日最 低 气 温 、 青 海 省 农 作 物 种 植 总面 积 、 农作物产量等要 素 , 运 用 数 理 统 计 构 建 致 灾 因 子 危
险性 、 暴 露性和灾损敏感性指数 , 采 用 图表 法 和 指 数 乘 积 法 开 展 青 海 省 霜 冻 灾 害 变 化 特 征 及 风 险 区 划 。结 果 表 明 ,
通和祁连东部 。
关 键 词 霜 冻 灾 害 ; 变化特征 ; 风 险 区划
引 言
变化 特 征 等 方 面_ 1
。本 研 究 在 参 考 相 关 文 献 的
基 础上 , 初 步开展 青海 省霜 冻 灾害风 险 区划研 究 , 确 定其 风 险等 级 , 为 有效 规避 及 防范霜 冻灾 害风 险 , 促
展 了有 关冰 雹 、 干旱 和 雪 灾方 面 的灾 害 风 险 区 划 研 究_ 1 。 , 而关 于 霜冻灾 害 的研究 主要 着 眼点 在 霜 冻 灾 害指 标 、 霜冻灾 害 对 主 要农 作 物 的影 响 及 霜 冻 日
h t t p : / / ww w. q x k j . n e t . c r l 气 象 科 技 作者简介 : 严应存 , 女, 1 9 7 4年 生 , 高级工程师, 主要 从 事生 态 气 象 和遥 感 监 测 工 作 , E ma i l : y a n y i n g c u n @s o h u . c o n r 收 稿 日期 : 2 0 1 4年 8月 1日 ; 定稿 日期 : 2 0 1 5 年 5月 I 1日
研究 所用 霜 冻 灾 害 1 9 6 1 —2 0 0 0年 资 料 来 源 于
中国天眼“FAST”所在地两次大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中国天眼“FAST”所在地两次大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罗喜平1,罗 雄1**,李国平2,3,王兴菊4(1.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贵州 贵阳 550081;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3.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4. 安顺市气象局,贵州 安顺 561000)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FNL 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和FY−2F 卫星TBB 资料,对比分析了近5年“中国天眼(FAST )”所在地的贵州省平塘县发生的2次大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场和物理量特征. 结果表明:高空冷槽、低层低涡−切变线及中低空强盛的急流是2次大冰雹过程的共同环流特征;较强的不稳定层结、低层较丰富的水汽、一定的抬升条件是2次冰雹天气的共同物理量特征. 但2次大冰雹过程的触发机制有所不同,“04.09”过程由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引起,而“03.04”过程是静止锋冷垫之上触发的高架雷暴. 0 ℃层和−20 ℃层出现在适宜的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0 ℃层和−20 ℃层的厚度较小但垂直温度梯度较大,更有利于形成大冰雹. SWEAT 、CAPE 指数对冰雹天气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降雹前的指数高值中心与冰雹落区吻合,且指数数值越大,冰雹的直径亦越大. 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也是这2次大冰雹过程重要的影响因子.关键词: FAST ;大冰雹;对比分析;贵州省中图分类号:P458.1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8−7971(2021)01−0078−12冰雹是贵州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由于其局地性强、破坏力大等特点,这类灾害是一种致灾性很强的对流天气,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国防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严重危害,尤其是大冰雹,其造成的直接损失更大,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Johns 等[1]认为长时间的、较强的上升运动是支撑冰雹增长为大冰雹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所有大冰雹时间都与深厚对流有关[2];Weisman 等[3]认为强的垂直风切变是产生大冰雹的强风暴发展与维持的重要因素;刘治国等[4]研究表明,冰雹云中最大垂直累积含水量与地面最大降雹直径之间存在函数式的定量关系;钟爱华等[5]指出冰雹区位于TBB 梯度最大处,TBB 梯度的增强和减弱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和减弱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对贵州冰雹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贵州省气象科学研究所[6]对贵州冰雹的地区分布、出现时间、强度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帅军等[7]通过降雹天气系统与冰雹落区的关系分析,总结了贵州冰雹天气的趋势预报和短期预报方法,并利用1979—1989年3至5月的250个冰雹天气和一般雷阵雨天气样本,建立了客观冰雹预报方法. 近年来,贵州强对流天气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周永水等[8]选取与冰雹相关性好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用判别分析法和指标叠加法制作贵州春季冰雹潜势预报;万雪丽等[9]利用13年贵州春季强冰雹个例,总结出贵州强冰雹的环流分型,并给出降雹前雷达回波的特征;邹书平等[10]利用贵州6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冰雹云单体的回波强度、高度结构等的形成发展过程,并针对回波强度和高度的梯度变化提出了跃增特性的划分方法;周明飞等[11]分析了30年(1982—2011年)贵州高架雷暴冰雹的分布特征及分型,并对3次高架雷暴冰雹个例进行了天气成因分析. 此外,不少学者[12-14]对贵州各地冰雹个例开展了天收稿日期:2020-03-17; 接受日期:2020-07-22; 网络出版日期:2020-12-05基金项目:贵州省气象局科研业务项目(黔气科登[2019]11-10号);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9]2387号);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Z01602).作者简介:罗喜平(1969−),女,贵州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天气预报及人工影响天气. E-mail :****************.** 通信作者:罗 雄(1991−),男,四川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天气动力学及人工影响天气. E-mail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43(1):78~89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DOI: 10.7540/j.ynu.20200086气成因及中尺度特征研究,得到了不少有意义的结果. 上述研究,为认识贵州冰雹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预报着眼点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冰雹天气属于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定点预报仍属于世界性难题. 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 m 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中国天眼”或“FAST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是利用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的全球最大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在平塘县克度镇建成启用,因为“FAST”反射面板由仅1 mm 的铝合金构成[15],极易受到冰雹冲击而损伤. 因此,为保障“FAST”免受冰雹灾害的威胁,本文选取了近5年发生在平塘县的2次大冰雹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FNL 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Y−2F 卫星TBB 资料,开展综合性天气诊断分析,以期揭示该地大冰雹的成因,为服务于“FAST”的冰雹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提供科学依据.1 冰雹天气概况1.1 冰雹灾情 利用平塘县站(2010—2019年)逐日冰雹资料,统计出10年间该县共发生了6次冰雹. 按照冰雹等级的国家标准[16],其中有4次为小到中冰雹(5 mm ≤D <20 mm ,下同)、2次大冰雹(20 mm ≤D <50 mm ,下同),大冰雹分别出现在2016年4月9日(以下简称“04.09”过程)19:42—19:47(北京时,下同)和2019年3月4日(以下简称“03.04”过程)19:54—19:56,本文对这2次大冰雹进行对比分析. 2次大冰雹过程均发生在傍晚,持续时间分别为5 min 和2 min ,最大冰雹直径(D )分别为40 mm 和20 mm.据贵州气象信息中心月报表显示,“04.09”过程受灾7个乡(镇)、30个村、209个村民组,受灾户数8 039户、32 175人,因灾导致农房严重损坏1 080间(涉及180户、720人)、一般损坏户2 615间(涉及523户、2 312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280 hm 2,成灾面积160 hm 2,绝收面积65 hm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2.8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77.2万元,基础设施经济损失78万元,家庭经济损失477.6万元. “03.04”过程虽无灾情描述,但据“FAST”台址的值班记录,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在“FAST”台址降了直径为5 mm 的软雹,对“中国天眼”的安全运行有一定威胁.1.2 降雹路径 利用贵州自动气象站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和FY−2F 卫星TBB 资料,综合分析平塘县降雹路径,并绘制出这2次大冰雹过程的冰雹分布及路径图. “04.09”过程降雹区域呈线状分布(图1(a )),分布在贵阳市南部边缘、黔南州中南部、黔东南州西南部局地,降雹的起止时间是2016年4月9日16:57—21:13,主要降雹时段在18:00—20:00之间,贵州省共2县12乡(镇)降雹,其中大冰雹、中冰雹均有7站次. 本次影响平塘的冰雹云路径是西北路径,16:07冰雹云系在贵阳市花溪区生成并原地发展,16:57花溪青岩降雹,冰雹云于17:15开始逐步向东南方向移动,经惠水影响平塘.本次冰雹天气具有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冰雹大的红色箭头表示降雹路径,黑色圆点表示平塘县站降雹图 1 2次冰雹落区、冰雹直径与平塘县降雹路径Fig. 1 The falling zone, diameter, and hail path in Pingtang County of those two hail processes第 43 卷罗喜平等:中国天眼“FAST”所在地两次大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79特点.“03.04”过程降雹范围广(图1(b )),分布在遵义市南部、毕节市东部、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州东部、黔南州西部和南部、黔东南州西部和南部等地,降雹的起止时间是2019年3月4日15:07至5日02:36,主要降雹时段在15:30—21:00之间,贵州省共10县67个乡(镇)降雹,其中大冰雹8站次、中冰雹47站次、小冰雹(D <5 mm ,下同)22站次. 本次影响平塘的冰雹云路径是偏西路径,16:35冰雹云系在黔西南州晴隆县生成,17:03发展东移,经关岭、镇宁、紫云、长顺、惠水到平塘. 本次冰雹天气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冰雹小到中等的特点.2 环流形势对比分析对于“04.09”过程,500 hPa (图2(a ))08:00欧亚中高纬盛行径向环流,为两槽一脊型,在乌拉尔山、东亚地区分别为槽区,高压脊位于西伯利亚到新疆北部,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 08:00中低纬川东到滇东北地区有高空槽,贵州为槽前西南气流控制,20:00(图略)高空槽明显向东南移至重庆到百色. 中低空(图略)均有西南急流维持,使得中低层湿度增加、温度升高,并且850 hPa 切变线南压影响贵州,至20:00切变线南压至贵州南部,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动力和能量条件. 地面热低压位于滇东到贵州西南部(图略),受其影响贵州南部地面温度升高,大气不稳定加剧,地面辐合线一直维持在安顺市北部及黔南、黔东南两州中部,至17:00辐合线略南压,降雹区与辐合线位置几乎重叠,故认为地面辐合线是本次冰雹天气的主要触发机制. 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基于MICAPS 系统开发的中尺度分析平台,分析08:00主要影响系统(图2(b ))可知,本次冰雹天气主要的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低层切变线、中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降雹区(见图1(a ))位于500 hPa 干区及中低层湿区叠加区域,同时500 hPa 在贵州省中部存在温度槽,850 hPa 在贵州省的西南部存在温度脊,整层大气为“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03.04”过程中,500 hPa (图3(a ))08:00时欧亚中高纬也盛行经向环流,为一槽一脊型,位于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为强大的东北—西南向脊区,贝加尔湖以东为宽广的槽区,脊前西北气流上多波动槽下滑引导冷空气南下;中低纬青藏高原东部有高空槽东移发展,92°E 存在南支浅槽,贵州受槽前西南气流控制,至20:00(图略)高空槽及南支浅槽均快速东移,分别位于甘南至川东、滇黔交界一带. 700 hPa (图略)08:00低涡切变线位于陕南—川西高原一带,云南到贵州受西南急流控制,20:00低涡切变线南压到川东到川南,西南急流大值区也随之南压到贵州—广西交界处,贵阳的风速从08:00的28 m·s −1减弱至20:00的16 m·s −1;850 hPa (图略)08:00在湖北—川南的低涡−切变线,20:00快速南压至贵州东部及南部地区,贵阳本站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切变线南侧的低空急流持续维持,最大风黑色等值线为位势高度(单位:dagpm ),红色等值线为温度(单位:℃)图 2 2016年4月9日08:00 500 hPa 形势场和主要影响系统Fig. 2 500 hPa situation field and the primary systems at 08:00 on April 9, 201680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速为24 m·s −1;地面在贵州西部有准静止锋维持,锋前热低压中心位于川南. 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基于MICAPS 系统开发的中尺度分析平台,分析08:00主要影响系统(图3(b ))可知,本次冰雹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准静止锋、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中低空急流,降雹区(图3(b )阴影区)发生在准静止锋锋后,位于500 hPa 干区及低层湿区叠加区域. 同时,500 hPa 在川南存在温度槽,700 hPa 在云南东部及贵州西部的温度脊发展,中层大气呈现“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近地面则为静止锋的锋后冷区.综上所述,这2次大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的相似之处是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大,均有高空冷槽、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并且中低空有强盛的偏南急流维持;不同之处是冰雹的触发系统有差异,“04.09”过程为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03.04”过程为准静止锋触发对流. 按照万雪丽等[9]对贵州春季冰雹的分型研究,“04.09”过程属于高空槽型、“03.04”过程属于静止锋高架雷暴型.3 物理量诊断∂θse /∂z 3.1 热力不稳定 假相当位温不仅综合反映温度和湿度的特征,又能反映大气不稳定能量的分布,图4(a )是“04.09”过程08:00假相当位温沿107°E 的经向剖面图. 由图4(a )可见,在降雹区(25.5°~26.4°N )低层存在自南向北伸展的高能舌,高能舌轴之下,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增加,即 >273 K ,∂θse /∂z 为对流稳定区,说明降雹区低层出现逆温层,为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及释放提供了重要作用,低层的暖湿大气在上午受到逆温层的抑制,使不稳定能量不至于过早释放,有利于午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中层大气有明显的冷盖(θse 小于324 K ),在高能舌轴之上(850 hPa 附近)到冷盖中心轴(600 hPa 附近)θse 变化幅度较大,且随高度迅速减小,此时贵阳Δθse (792~588 hPa )为298 K ,即 <273 K ,为对流不稳定区.∂θse /∂z ∂θse /∂z 图4(b )是“03.04”过程08:00假相当位温沿107°N 的经向剖面图,在降雹区域(25.4°~27.5°N )850 hPa 附近为等假相当位温线的密集区(锋区),锋区随高度自南向北倾斜,说明低层有冷空气自北向南侵入到贵州地区,锋区之上在800 hPa 附近存在自南向北伸展的高能舌,中层大气有明显的冷盖(小于316 K ),高能舌以下及冷盖中心轴以上,假相当位温变化随高度增加为 >273 K 的对流稳定层,而高能舌以下的逆温层,为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及释放提供了重要作用,低层的暖湿大气在上午受到逆温层的抑制,使不稳定能量不致于过早释放,有利于午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而在高能舌到冷盖中心轴(640 hPa 附近)之间θse 变化随高度迅速减小,贵阳Δθse (784~641 hPa )为289 K ,即<273 K ,为对流不稳定区,不稳定层结较浅薄,不稳定层出现在锋区冷垫之上,正是“高架”雷暴的重要特征.综上所述,2次过程的相似之处是从低纬度24°N黑色等值线为位势高度(单位:dagpm ),红色等值线为温度(单位:℃)图 3 2019年3月4日08:00 500 hPa 形势场和主要影响系统Fig. 3 500 hPa situation field and the primary systems at 08:00 on March 4, 2019第 43 卷罗喜平等:中国天眼“FAST”所在地两次大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81地面(或近地面)到700 hPa 有高能舌伸向29°N ,而中层(700~500 hPa )有强大的干冷空气,这种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空气上,造成强烈的不稳定层结;不同之处是“04.09”过程低层的暖湿空气、不稳定度均强于“03.04”过程,但中层的干冷空气弱于“03.04”过程;同时,“03.04”过程近地层有自北向南的冷空气侵入降雹区形成冷垫,冷垫之上触发对流.3.2 动力不稳定 涡度场(ζ)的演变和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由“04.09”过程08:00和14:00沿降雹区上空107°E 的涡度经向剖面图(图5)可知,强对流发生之前涡度场有明显增强,08:00(图5(a ))在降雹区(25.5°~26.4°N )从地面至200 hPa 均为正涡度区,随着高空低值系统向东南移动,位于250 hPa 上强度达12 ×10−5 s −1的涡度大值区也随之向东南移动. 至14:00(图5(b ))降雹区形成明显的垂直涡柱,450 hPa 附近为大值中心,中心强度高达15 ×10−5 s −1,正是这种深厚的正涡度层为水汽的抬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03.04”过程08:00、14:00和20:00沿26°N 降雹区上空的涡度纬向剖面图显示,在强对流发生之前08:00(图略)降雹区(105.5°~109°E )涡度场从低层到高层呈现“正−负−正”的垂直结构. 至14:00(图6(a ))降雹区从地面到200 hPa 整层均为正涡度区,最大值为6 ×10−5 s −1. 至20:00(图6(b ))随着高空槽继续东移发展,降雹区涡度继续加大,自下而上呈现“强−弱−强”的特征,且低层值大于高层值,最强涡度中心位于750 hPa 附近,强度高达15 ×10−5 s −1,也正是这种深厚的涡度柱为水汽的抬升提供了强图 4 假相当位温沿107°E 的经向−高度剖面(单位:K )Fig. 4 The meridional-vertical cross section of pseudo-equivalent temperature along 107°E (unit: K)图 5 2016年4月9日涡度沿107°E 的经向−高度剖面Fig. 5 The meridional-vertical cross section of vorticity along 107°E on April 9, 201682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有力的动力支撑.综上所述,“04.09”过程的动力条件比“03.04”过程强,正涡度柱先于降雹天气出现,在预报上有重要的指示意义.3.3 水汽条件 “04.09”过程冰雹发生前08:00,贵阳到广西北部700 hPa 和850 hPa 的比湿分别为7 g/kg 、(13~17)g/kg. 图7(a )为沿26°N 降雹一线的水汽通量散度纬向剖面,08:00在降雹区(106.5°~108°E )近地层有明显的水汽辐合,800 hPa 以上均为辐散区,至20:00(图略)水汽通量散度低层辐合区向上发展到700 hPa ,中心为(−8 ×10−5)g·s −1·cm −2·hPa −1,700 hPa 以上为辐散,且底层辐合大于高层辐散;同时,相对湿度剖面显示在降雹区域呈现明显的“上干下湿”特征(图7(b )).“03.04”过程冰雹发生前08:00,贵阳到广西北部700 hPa 和850 hPa 的比湿分别为(3~4)g/kg 、(10~13)g/kg ;图8(a )为沿107°E 降雹一线的水汽通量散度经度剖面,降雹区域(25.4°~27.5°N )在500 hPa 以下均为水汽辐合,近地层水汽辐合最显著,中心为(−4.0×10−5)g·s −1·cm −2·hPa −1,500 hPa 以上为弱辐散区;相对湿度(图8(b ))在降雹区域从低层到高层为“湿−干−湿”的结构,没有明显的“上干下湿”特征,700~500 hPa 相对较干,干区与冷区对应.图 6 2019年3月4日涡度沿26°N 的纬向−高度剖面Fig. 6 The zonal-vertical cross section of vorticity along 26°N on March 4, 2019图 7 2016年4月9日08:00沿26°N 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5 g·s −1·cm −2·hPa −1)、相对湿度(RH ,填色)与温度(等值线,单位:℃)的纬向−高度剖面Fig. 7 The zonal-vertical cross section of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unit: 10−5 g·s −1·cm −2·hPa −1), relative humidity (RH, shade),and temperature (isoline, unit: ℃) along 26°N at 08:00 on April 9, 2016第 43 卷罗喜平等:中国天眼“FAST”所在地两次大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83综上所述,“04.09”过程的水汽条件比“03.04”过程的水汽条件好,但“03.04”过程水汽辐合层较深厚;在湿度层结上,2次过程也存在差异,“04.09”过程为“上干下湿”典型的冰雹天气湿度层结,而“03.04”过程为“湿−干−湿”的垂直结构.4 降雹的物理因子探讨4.1 0 ℃层和−20 ℃层高度 一般来说,冰雹都发生在0 ℃层和−20° C 层高度适宜的情况下,因为0 ℃等温线和−20 ℃等温线之间的区域主要由过冷水滴、雪花及冰晶组成,这个区域是冰雹生成的雹源区[17-18]. 因平塘未设探空站,以下部分因子采用邻近的贵阳站探空资料.分析了2次过程08:00和20:00的0 ℃层、−20 ℃层高度及两者之间的厚度,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04.09”过程环境大气0 ℃层高度约在4.1~4.6 km 之间,这样的高度使得对流云可向更高处发展,使低层的水汽通过强烈的上升运动能够达到该高度,为冰雹生成提供丰沛的水汽条件,且当雹粒增长到足够大而落下时,不至于因暖层过厚而被融化[17],−20 ℃层高度约在6.9~7.6 km 之间,0 ℃至−20 ℃层结厚度为2.7~3.0 km 之间,有利于大冰雹的生成. “03.04”过程环境大气0 ℃层高度、−20 ℃层高度均比“04.09”过程偏低0.6 km ,但0 ℃至−20 ℃层结厚度为3.1 km 左右,较“04.09”过程厚,表示“04.09”过程垂直温度梯度更大,大气层结更趋于不稳定,这可能是“04.09”过程冰雹直径大于“03.04”过程的一个重要原因.4.2 不稳定能量指数和强对流指数 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强对流指数的应用研究[19-20],K 指数反映大气稳定度;强天气威胁指数(Strong Weather Threat Index ,SWEAT )主要用来监测强烈的对流天气,它反映了不稳定能量与风速垂直切变及风向垂直切变对风暴强度的综合作用,是一个无量纲量;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 )是大气在给定环境中绝热上升时正浮力所产生的能量的垂直积分,是风暴潜在强度的重要指标;综合判断这些物理量对预报强对流有重要的意义.图 8 2019年3月4日08:00沿107°E 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5 g·s −1·cm −2·hPa −1)、相对湿度(RH ,填色)与温度(等值线,单位:℃)的经向−高度剖面Fig. 8 The meridional-vertical cross section of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unit: 10−5 g·s −1·cm −2·hPa −1), relative humidity (RH,shade), and temperature (isoline, unit: ℃) along 107°E at 08:00 on March 4, 2019表 1 贵阳探空站0 ℃和−20 ℃层的高度Tab. 1 The parameters of 0 ℃ and −20 ℃ layers height of Guiyang sounding station冰雹天气过程时刻0 ℃层高度/m−20 ℃层高度/m厚度/m “04.09”过程08:004 1186 9062 78820:004 5797 5983 019“03.04”过程08:003 5266 6893 16320:003 8386 8633 02584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K 指数考虑了中低层的水汽条件,是分析强对流、暴雨的一种较好的热力稳定度指数[21]. 从表2的K 指数看,“04.09”过程在08:00和20:00表现为不稳定层结特征分别达36 ℃和33 ℃,“03.04”过程仅为22.6 ℃和28.1 ℃,可见“04.09”过程中低层水汽条件明显要好于“03.04”过程.强天气威胁指数(SWEAT )其值越大,发生龙卷风和强雷暴的可能性越大. 在美国,发生龙卷风时SWEAT 的临界值为400,发生雷暴时的临界值为300[22]. 2次过程贵阳站的SWEAT 值均有反映,但是其值均小于美国应用发生雷暴的临界值,是否与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有关?利用SWEAT 计算公式,计算其空间分布图(如图9),2次过程降雹区在降雹前14:00时SWEAT 明显上升,且SWEAT 高值与降雹落区有较好的对应. “04.09”过程中心强度达400,“03.04”过程中心强度达320,与美国发生雷暴时的临界值相当,也是“04.09”过程冰雹直径大于“03.04”过程的又一原因. 至20:00强对流即将结束时(图略),SWEAT 指数较发生前14:00有明显下降,降雹后的区域SWEAT 指数降到250以下.贵阳站2次过程在08:00和20:00常规观测时刻对流有效位能(CAPE )均比较小,尤其是“03.04”过程(表2). 根据2次过程08:00—20:00逐6 h 的CAPE 的分布图(图10)可知,08:00时“04.09”过程CAPE 大值中心在越南北部,高能舌经广西西部伸向贵州西南部地区,但是贵州黔西南州CAPE 最大值仅600 J/kg ;至14:00由于热低压发展对地面的加热作用,CAPE 高能舌向东向北发展,贵州境内的大值区处于贵州的黔南州(降雹区),平塘县处于强中心,CAPE 增加至1 200 J/kg ,表明在强对流发生前,CAPE 有一个明显增大的过程;至20:00黔南州的CAPE 值减小到600 J/kg ,大气开始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对流过程逐步结束. 08:00时“03.04”过程CAPE 高能舌在云南东部,贵州区域CAPE 均为0;至14:00时CAPE 高能舌迅速向北伸展到贵州中西部地区,大值区处于贵州的毕节市东南部(冰雹源地),强中心增加到700 J/kg ,毕节的黔西县于16:44开始降雹;20:00 CAPE 大值区南移,中心值减小到500 J/kg ,大气开始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对流过程趋于结束.以上分析可知,降雹日14:00在贵州降雹区均处于SWEAT 和CAPE 的高值区内,降雹区与SWEAT 和CAPE 高值区几乎重叠. “04.09”过程SWEAT 和CAPE 值比“03.04”过程大,说明“04.09”过程的能量条件更有利于强对流的产生,降雹强度图 9 2次过程强天气威胁指数分布Fig. 9 Th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Weather Threat Index of those two hail processes表 2 贵阳探空站K 、SWEAT 、CAPE 指数Tab. 2 The parameters of K, SWEAT, and CAPE of Guiyang sounding station冰雹天气过程时刻K 指数/℃SWEAT 指数CAPE 值/(J·kg −1)“04.09”过程08:0036214.3233.020:0033224 1.2“03.04”过程08:0022.6173020:0028.1207第 43 卷罗喜平等:中国天眼“FAST”所在地两次大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85及直径更大. 但是,“04.09”过程SWEAT 和CAPE 高值区范围比“03.04”过程小,降雹范围也小一些.可见,SWEAT 和CAPE 指数的高值对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4.3 垂直风切变 在一定的大气热力条件下,环境水平风场的垂直切变(简称垂直风切变)可以使高低层发生能量交换,激发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3-24]. 垂直风切变可以用500 hPa 和地面之间的风矢量差表示,若该值超过20 m·s −1,则属于较强垂直风切变;若该值在12~20 m·s −1之间,则属于中等偏上垂直风切变;若该值在12 m·s −1以下,则是比较弱的垂直风切变[22].利用探空资料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计算贵阳2次冰雹08:00和20:00过程500 hPa 与地面之间的风矢量差(表3),可见2次过程在降雹前08:00均达到较强垂直风切变,“04.09”过程在降雹结束后20:00垂直风切变明显减小,但“03.04”过程降雹结束后20:00垂直风切变更强,且2个时次均明显强于“04.09”过程.同时,利用NCEP-FNL 分析资料,2次冰雹日平塘附近(26°N ,107°E )08:00至次日02:00水平风的垂直分布(图11),可分析整层风向切变及冷暖平流情况. “04.09”过程,08:00在700 hPa 以下风向随高度顺转显著,500~400 hPa 风向有一定逆转,说明低层有利于辐合上升运动,中层有一定的冷平流侵入,有利于促进中尺度天气的发展;至14:00冰雹天气发生前,低层的暖平流维持,中层的冷平流加强,更有利于促进中尺度系统的发展. “03.04”过程,08:00在700 hPa 以下风向随高度顺转也显著,700~500 hPa 之间风向有逆转,但风速随高度略减小,说明垂直风切变主要集中在中低层,低层有利于辐合上升运动,中层有一定的冷平流侵入,也有利于促进中尺度系统的发展;至14:00风随高度增大发展到高层,辐合上升运动发展加强,此时850~500 hPa 风速矢量差大于“04.09”过程,同样显示“03.04”过程动力不稳定强于“04.09”过程.5 结论(1)2次影响平塘县的大冰雹天气都是在中高纬经向度较大、高空有冷槽、低层有低涡−切变线且中低空有急流配合的环流背景下,但触发机制不同,“04.09”过程为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03.04”过图 10 2次过程不同时刻CAPE (单位:J·Kg −1)的分布Fig. 10 The distributions of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unit: J·Kg −1) of those two hail processes at different times表 3 贵阳探空站500 hPa 和地面之间的风速差Tab. 3 The wind speed difference between 500 hPa andground in Guiyang sounding station 冰雹天气过程时刻500 hPa 和地面之间的风速差/(m·s −1)“04.09”过程08:002120:0012“03.04”过程08:0022.620:0024.886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
近50年贵州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近50年贵州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吴安坤;张淑霞;刘波;杨群
【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5)004
【摘要】利用贵州79个观测站1962-2011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贵州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省雷暴活动西南向东北沿线逐渐减弱,东南向西北部减弱;根据EOF分析,雷暴异常空间分布主要有以下三类:全区一致型、纬向型、经向型,即同增同减、北多(少)南少(多)、东增(减)西减(增),以全区一致型表现最为明显,其方差贡献为66.16%;此外,年际变化存在8~10年长周期、2~3年短周期振荡变化,且自1986年发生突变,总体呈现减弱的趋势,尤其以90年代以来最为显著,并推测未来几年全省雷暴活动将持续维持在偏少期.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吴安坤;张淑霞;刘波;杨群
【作者单位】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贵阳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8.0+28
【相关文献】
1.济南市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J], 高凤姣
2.近50年三江源区兴海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余登金;谢卫东;蓟尚玛
3.近50年湖南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J], 周明薇;万协成;唐瑶;聂新宇
4.济南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其灾害防御措施 [J], 孟令旺;孙骞
5.宜州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策 [J], 廖家旺;韦瑞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近10年的雷电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安徽省近10年的雷电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周方媛;肖稳安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04
【摘要】利用安徽省2006~2007年的闪电定位资料和1998~2007年的雷电灾害资料,以安徽省自然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为背景,分析了雷电灾害在安徽17个地级市的分布特征,统计了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及经济损失.通过雷击发生频率与雷击灾害的对比分析,得出闪电频数大小并不是雷电致灾的唯一判据.这为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雷电防护技术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页数】4页(P1908-1911)
【作者】周方媛;肖稳安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6
【相关文献】
1.桐城市近55年来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雷电灾害的防护 [J], 蔡冬梅;秦伟
2.梧州市近10年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J], 刘树平;罗瑜;唐冬慧;陈贻亮
3.韶关市近6年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其防护 [J], 罗烨泓; 黎非凡; 郭馨
4.1998-2018年西藏地区雷电灾害时空分布及灾害特征分析 [J], 多吉次仁;德庆卓嘎;旦增伦珠;边巴次仁
5.1998-2018年西藏地区雷电灾害时空分布及灾害特征分析 [J], 多吉次仁;德庆卓嘎;旦增伦珠;边巴次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5-2011年平塘县暴雨变化特征分析
1965-2011年平塘县暴雨变化特征分析钱家松;岑剑;谢亚玲;焦乘乘【摘要】利用平塘县气象站1965-2011年暴雨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等方法,分析了平塘县47 a来的暴雨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塘县年均暴雨日数为2.6 d,年际变化不大,暴雨日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其线性减少率为-0.1 d/10 a;每年出现2~3 d暴雨的概率占57.5%;暴雨多发生在5~7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66.1%;暴雨初终日出现推迟的年际变化.【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3(054)003【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平塘县;暴雨;暴雨日数;变化特征【作者】钱家松;岑剑;谢亚玲;焦乘乘【作者单位】贵州省平塘县气象局,贵州平塘55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7.6近年来,在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背景下[1],平塘县的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由于平塘县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和泥盆系,岩石风化严重,因而一旦出现强降水,极易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暴雨灾害区域划分中,平塘县属于偏重区。
2007年7月26日平塘县出现大暴雨,导致县城70%区域被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2];2009年5月17日出现大暴雨,导致平塘县出现5人被埋,3人受伤的山体滑坡人员伤亡事件。
目前关于平塘县的暴雨研究尚属空白,因此,对平塘县暴雨的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可为平塘县暴雨天气的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
1 资料来源与降水等级划分标准1.1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平塘县气象站1965—2011年的降水观测统计资料,该站位于107°19′E,25°50′N。
1.2 降水等级划分标准按照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 h(当日 20:00至次日 20:00)的降水量(R)≥50 mm的降雨称为暴雨,统计为1个暴雨日。
1980-2010年中国南方雷暴频次的统计特征及其变化
1980-2010年中国南方雷暴频次的统计特征及其变化李桑;龚道溢【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5(0)2【摘要】利用1980-2010年中国南方20站逐日多时次天气观测资料,统计了雷暴的日、季节、多年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大气物理量和环流特征变化。
结果表明:雷暴频次的日变化呈午后到凌晨多,12:00(世界时,下同)频次最高(9%),03:00最低(2%);夏季频次高冬季低,其中7-8月最高(>35%),12月至次年1月最低(<1%)。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际和夏季(7-8月)雷暴频次均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10a)-1和-3.5%·(10a)-1,21世纪00年代后则有弱的增加趋势。
全年统计雷暴日降水占总降水的48%,而在夏季则为64%。
全年和夏季雷暴日降水比率的变化,均与雷暴频次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达0.46和0.71。
对应雷暴频次的年际变化,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场表现出大尺度的异常变化。
雷暴频次偏高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南方对流层中上层有异常的上升运动。
同时,从热力不稳定指标上看,夏季异常偏高的全总指数、异常偏高的对流有效位能指数均与夏季雷暴频次显著相关,分别为0.58和0.76。
而近30年南方雷暴频次与对应的地面气温存在统计上的关联,但这是否与雷暴热力和动力因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关,尚需深入研究。
【总页数】12页(P503-514)【作者】李桑;龚道溢【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6【相关文献】1.1961-2010年平塘县雷暴活动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2.1961-2010年平塘县雷暴活动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3.1961—2010年平塘县雷暴活动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4.近23年武汉天河机场雷暴天气变化特征统计分析5.雷州半岛雷暴发生频次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布局调整的相关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EOF方法的福建省近50年雷暴日变化分析
基于EOF方法的福建省近50年雷暴日变化分析
姚永建;孙蔡亮;王益鑫;周志忠
【期刊名称】《海峡科学》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该文利用福建省气象局提供的1961年~2010年雷暴日观测数据,对福建省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50年来,福建省雷暴活动的3个典型空间分布类型为全省一致型、南北差异型和东西差异型,其中全省一致型是最主要的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62.32%,反映了福建省雷电活动呈现出全省多发(少发)的同步变化特征,体现全省雷暴活动经历了由强到弱的变化;南北差异型说明北部雷暴活动经历了由强到弱的变化,而福建南部雷暴活动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东西差异型说明福建东部沿海地区雷暴活动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东西差异型说明福建东都沿海地区雷暴活动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而福建西部、南部地区雷暴活动经历了由强到弱的变化趋势.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姚永建;孙蔡亮;王益鑫;周志忠
【作者单位】莆田市气象局;莆田市气象局;莆田市气象局;莆田市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EOF和REOF方法的海河流域近61a夏季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J], 朱静思;张治倩;陈宏;仲晓林
2.用EOF方法分析华中五省近47年总云量变化分析 [J], 徐琼芳;高庆九;阮文初
3.用EOF方法分析华中五省近47年总云量变化分析 [J], 徐琼芳;高庆九;阮文初
4.基于EOF方法的华中五省近47年总云量变化分析 [J], 徐琼芳;高庆九;石燕;潘洪祥
5.基于EOF的陕西果区近50年降水分布特征研究 [J], 李艳莉;王景红;张维敏;梁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1~2010年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
1961~2010年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齐月;陈海燕;房世波;余卫国【摘要】利用1961~2010年西北地区131个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及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近50 a来气温整体呈增加趋势,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增多;极端高温日数分别在1982年和1996年发生转折,95%、99%极端低温日数均在1980年前后发生突变,95%、99%极端降水日数分别在2000年和1980年出现转折,这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一致.极端低温日数减少的幅度大于极端高温日数增加的幅度,表明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存在非对称性增温特征.空间上,增温率大的区域其极端高温日数增加,极端低温日数显著减少;95%、99%极端降水日数增率大的区域多位于降水量倾向率较高的地区.【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5(033)006【总页数】7页(P963-969)【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西北地区;菲对称性增温;变化趋势【作者】齐月;陈海燕;房世波;余卫国【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气象局,江苏灌南22250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1;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安徽合肥2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引言近一个世纪以来,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变暖使得水分循环加强、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旱涝频率加大,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6]。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指出,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 ℃。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巩崇水;曾淑玲;王嘉媛;张博凯;尚可政;王式功【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3(32)5【摘要】利用198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EOF分解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地理分布可大致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东南高发区、西南高发区、东北次高区和西北低发区。
年平均雷暴日的时间分布表现为夏季多、冬季少;一天之中雷暴出现的时间集中在下午到晚上。
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出1980年代和2000年代2个相对多发期和1990年代相对少发期,其中2000年代雷暴事件的相对多发表现为下午和夜间雷暴事件的增加。
近30年中国北方地区的雷暴整体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南方则是先减后增,其距平场的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
EOF分解后距平场第一向量的方差贡献达到32.4%,在空间上表现为南北相异型,其余各向量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区域性异常,前12个向量累积方差贡献达到80.9%。
此外,ENSO事件对中国雷暴尤其是南方地区影响较为明显,两广和云贵地区呈现出相反的距平变化。
【总页数】8页(P1442-1449)【作者】巩崇水;曾淑玲;王嘉媛;张博凯;尚可政;王式功【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8【相关文献】1.近50年三江源区兴海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2.近40年长沙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3.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近3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天气形势概况4.随州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5.包头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6 — 0 12 1 9 0年平塘 县雷暴活 动的变化特征 统计分析
谢 亚玲 ,钱 家 松 ,焦乘 乘 ,李青 建 2
(. 塘县气象局 , 州 平塘 1 平 贵 5 80 ; . 匀 雷 达 站 , 州 都 匀 5 30 2都 贵 5 8O ) 5 O O
摘
要 : 用 平 塘 县 气 象 站 1 6  ̄ 0 0年 的 雷 暴 观测 资 料 , 利 9 12 1 通过 数 理 统 计 和 一 元线 性 回归 拟 合 等 方 法 , 析 平 塘县 5 a 分 0
1 9日平塘县 通 州镇 出现 雷 击 , 造成 两 人 死亡 。本文 分析 平塘 县从有 雷 暴记 录 以来雷 暴气 候 特征 ,增加
2 雷 暴 的 时 间分 布 特 征
2 1 雷暴 年代 际变 化特 征 . 统 计 平 塘 县 16 — 0 0年 5 a的雷 暴 观 测 资 912 1 0
时间 ( ) 年
圈 1 平 塘 县 1 6 — 0 0年 年 ■ 暴 日数 距 平变 化 趋 势 图 9 12 1
图 2为 平 塘 县 1 6 — 0 0年年 雷 暴 的 5 动 9 12 1 a滑
平 均 图 , 图 1和 图 2中可 以看 出 16- 00年平 从 9 12 1
38 3
对本 地雷 暴发生 规律 的了解 ,以期预 防雷 电事 故 的
发生。
平塘 县位 于黔南 布依 族 苗族 自治 州南 部 ,东经
16 4 1 17 2 北 纬 2 。0 ~ 6 o 间 , 于 云 0 o0— 0 o7 。 5 3 2 。 7之 处
为 负距平 ;若 以雷暴 日数距 平 值大 于 ld为多 雷暴 O
第 3 3卷
增刊 1
气
象
研 究
与
应 用
、0. 1 『3 3S
J n2 l u .0 2
2 1 6月 0 2年
J RN 0U AL 0F MET OROL I E OG CAL R E ES ARCH AND P I AT ON A PLC I
文 章 编 号 :63 8 1 (0 2 S - 37 0 17 — 4 1 2 1 )1 0 3 - 3
雷暴 是一 种 灾 害性 天 气 ,是 由于积 雨 云 中、 云 间、 云地 之间产 生一 定 的电位 差 而 出现 的放 电现象 , 并伴 随雷声 。 常还伴 有暴 雨 、 通 大风 、 雹 、 卷 风等 冰 龙
区 ,5 1 ≤T≤4 0的地 区为 中雷 区 , ≤1 T 5的地 区为少
平塘县16 00 9 12 1年雷暴 日 距平图
l
1 资料 和 方 法
采 用平塘 县气 象站 1 6 — 0 0年 的共计 5 a的 9 12 1 0
—
2 3 0 O
巴 1 O 幢E 嘴l Ⅲ 0
1 0 2 0
3 O
—
j
誊
雷暴 观测资 料 .通 过数 理统 计 分析 平塘 县雷暴 的年
际变化 、 月变 化 以及雷 暴初 终 日的分 析 。 从而得 的变化 特 征 。
雷暴 日表征不 同地 区雷 电活动的频繁程度。是 指某地 区一 年 中有 雷 电放 电 的天数 ,一 天 中只要 听 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 日T 。根据雷电活 动 的频度 和雷害 的严 重程 度 ,我 国把 年平 均雷暴 日 数 T9 > 0的地 区叫做 强雷 区 。 ≥4 T 0的地 区为多雷
来 的 雷暴 气 候 变 化 特 征 。结 果 得 到 : 塘 县 年 雷 暴 日数 较 多 , 际 变 化较 大 , 呈 现 波 动 减 少 趋 势 , 季 节 划 分 分 析 得 平 年 且 从 到, 除冬 季 外 , 它 季 节 均 有 不 同程 度 地 减 少 。分 析 5 a的月 平 均 雷 暴 日得 到 雷暴 多发 生 在 4 8 , 年 月平 均 雷 暴 日 其 0 —月 多 呈现单峰型, 峰值 出现 在 8月 ; 计 雷 暴 初 终 日得 到 雷 暴初 终 日出现 的年 际变 化 较 大 , 统 即雷 暴 持 续 期 年 际变 化 较 大 , 得 到 9 %保 证 率 的雷 暴 初 日出 现 在 3月 下旬 ,O O 9 %保 证 率 的 雷暴 终 日出现 在 1 上 旬 。 2月 关键词 : 塘县 ; 暴 ; 平 雷 雷暴 日数 ; 候 变 化 气
料 , 到 平 塘 县 平 均 每 年有 5 . 雷 暴 1 根 据 中 得 29个 3, 国气象局 有关 雷暴 日数 的规定 。 平塘 县属 于多雷 区 。 分 析 图 1 塘县 5 a的雷 暴距 平 分布 图得 知 :雷 暴 平 0
日数 年际 变 化较 大 , 最多 年 份 为 17 9 9年 , 比平 均 值 多2 5个 ,最 少年 份 为 2 0 0 7年 ,比平 均值少 2 7个 ; 19 9 8年之 前雷 暴 日数 基本 上 是正 距 平 . 而之后 基 本
年 ,小 于 1d的为 少 雷暴 年 ;9 8年 之前有 5 %的 0 19 5 多 雷 暴 年 ,而 之 后 无 多 年 雷 暴 年 ,且 少 雷 暴 年 占
5 %。 8
贵 高原东 南坡 向广 西丘 陵过 渡地 带 ,地势 由北 向南 逐 渐倾 斜 , 致 为西 北 高东 南 低 , 拔 落 差 大 , 复 大 海 是 杂 的喀斯 特地形 。 于亚 热 带湿 润季 风气 候 , 候温 属 气 和, 四季 分 明 , 雨量 充沛 , 霜期 长 。 无
雷区。
恶 劣天气 。随着 越来 越多 各 种信 息化 的 电气 设备 的 使用 。 而使 雷暴 造 成 的损 失也 日益加 剧 。在 2 o 从 o0 年平 塘县 平湖镇 植 物油厂 发 生雷 击 , 多 仪器瘫 痪 , 许 造 成重大 损失 , 幸运 的是 无人 受伤 。在 2 1 00年 6月
气
象
研
究
与
应
用 ・
3 3卷
塘 县年 雷暴 日数在 波动 呈现减 少趋 势 ,尤其 是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