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周长=(长+宽)×2(长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

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图片,直尺、圆规等。

2. 学具: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实例展示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设计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使其周长和面积满足特定条件。

3. 拓展题: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学设计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7~88页练习十九第1、2、5、6、9*、10*题。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2.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能正确比较周长大小,区分怎样操作才能使周长最短。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

(1)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在练习本上按要求作图,完成后小组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九第1题。

分析与解答:本道题目是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然后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根据要求先让学生用尺子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注意把握好零刻度。

再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利用量出的数据,根据图形的周长公式,组织学生独立求出各图形的周长。

二、发展练习1.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九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图,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题意理解和分析: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求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8+15)×2=86(米)。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十九第6题。

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动手操作,然后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十九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再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指正。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十九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部分的周长的特点:中间公共的曲线部分一样长,外围的不同部分构成一个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则外围部分线段长度相等。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后,教师总结答案:分成的两个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3.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十九第10*题。

组织学生观察图形,获取信息。

引导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解决问题(共20张PPT)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解决问题(共20张PPT)
长方形拼法2:
(8+2)×2 = 20(分米) 我这样拼,周长是 __2_0___分米。
探究新知 验证猜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正方形拼法:
4×4 = 16(分米)
我这样拼,周长是 __1_6___分米。
探究新知
验证猜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16<20<34 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探究新知 总结归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如果是21个小正方形,拼不成大正方形 呢?
小组合作,探究21个小正方形拼的情况。
探究新知 总结归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结论升华:一般来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 其周长越短。
课堂小结 一般来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
课堂练习
学校举行“中秋”画展,共有20幅山水画,每幅画都 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现在要把这些画贴在一 起,并在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才能使贴的花边 最短?最短是多少分米?
谢谢观看! SMALL FRESH GRADUATION THESIS TEMPLATE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探究用操作、画图来表征(描述)数学问题的方法, 初步体验几何直观的价值。3.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画图 的直观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几 何直观能力。
探究新知
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结合刚刚的分析 提出猜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探究新知 验证猜想: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长方形拼法1:
长16分米
宽1分米 我这样拼,周长是 __3_4___分米。 (16 +1)×2 = 34(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案

7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出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1.四边形的特征。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指导】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密切相关。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概念的宝贵资源。

要把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的素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实践、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地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抽象出几何图形,探索其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中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后,教材立即安排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例题。

并且在练习十九中出现了较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题目,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充分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1课时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课时第3课时周长………………………………………………1课时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第5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2. 速度、时间、路程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里出发去学校,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0米,经过10分钟,他们分别走了多远?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2)让学生尝试解决导入中的问题,总结解题方法。

(3)教师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与速度、时间、路程相关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和应用题,让学生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新知环节探究新知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思路不清晰、列式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清解题思路,准确列式,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5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5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5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周长:介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周长=(长+宽)×2。

2. 正方形的周长:介绍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周长=边长×4。

3. 实际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并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直尺、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彩笔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4. 实例讲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2. 内容:长方形周长公式、正方形周长公式、实例演示。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测量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如圆形、三角形等。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共同完成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图片,周长计算公式卡片。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演示,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 操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4. 应用: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

3. 拓展题: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其他性质,如对角线、面积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新课标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课件、黑板。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 讲解周长和面积公式: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推导出公式。

5. 练习:让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拓展题: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其他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

3. 作业设计和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4.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步骤。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肖尔布拉克镇小学 李翠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中心校 刘冬梅
课题
解决问题P86例5
课型
新授
第 5 课时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2、作业:第87页练习十九,第4题。




解决问题
小明:(16+1)× 2=34(分米)
小华: 4×4=16(分米)
小军:(8+2)×2=20(分米)
小华拼出的图形周长最短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长方形的周长:(1)长+宽+长+宽或(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1)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或边长× 4
【设计意图:加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的记忆。】
二、示标导入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小组合作、
学法:迁移类推
教具学具准备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

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

正方形是表示面积单位的形状,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则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计算方法的基础。

本单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三段教学如何运用四边形及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四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通过辨一辨、找一找、画一画、连一连、说一说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难点:探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从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

师:看来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平面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探究新知】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平面图形和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图。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找出来。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直的)让学生在直观的比较中发现四边形的四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1.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它们的边都是直的,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出示长方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的特征。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相对的角也相等,都是直角。

3.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学生通过操作模型或画图,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4.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长方形特征的理解。

三、探究正方形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出示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3.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学生通过操作模型或画图,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4.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3.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的理解。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直尺,彩笔。

2. 学具:学生自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直尺,彩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黑板、桌子、书本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征?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对边平行且相等。

(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但长方形的对边长度不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

(三)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四倍。

3.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计算。

4. 学生操作后,教师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a b)×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4a。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 5 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 5 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2. 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掌握使图形的周长最短的拼图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操作法、演示法等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6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题目。

用2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周长呢?预设: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周长是(2+1)×2=6(分米)。

师:如果是用3个呢?4个呢?(学生自由发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研究拼组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根据拼图计算周长,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拼组图形的周长1. 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预设:知道了要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要解决“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的问题。

师:也就是要我们先拼图形,再求周长,最后比较周长。

2. 实际操作。

请利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内拼一拼,看能拼出几个图形。

(老师巡视,待拼完后找同学汇报)预设1:把16张正方形纸摆成1行。

这样拼,长是16分米,宽是1分米,周长就是(16+1)×2=34(分米)。

预设2:把16张正方形纸摆成2行。

这样拼,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周长就是(8+2)×2=20(分米)。

预设3:把16张正方形纸摆成4行。

这样拼成的是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分米,周长就是4×4=16(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课程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课程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课程设计一、知识背景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属性后,学生可以开始解决一些基础问题。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基础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根据题目信息找到问题所在2.掌握找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三、教学准备1.课件2.黑板、粉笔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属性,让他们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2. 授课:让学生看一些简单的图形题目,并引导他们如何找到问题所在。

例如:“若甲木板长84cm,宽42cm,乙木板长56cm,宽28cm,求它们的面积。

”通过阅读这道题目,学生应该能够找到:1.需要计算两个木板的面积2.需要用长方形公式计算面积3.需要将计算结果相加接下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两个木板的形状,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当他们完成计算后,让他们将两个答案相加,并回答求面积的问题。

3. 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解决以下问题:“一家超市将正方形蛋糕切成了若干块,每块都是长和宽相等,总共分成了9块,其中有3块是小块,每个小块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求每块大蛋糕的面积。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计算的量和需要使用的知识,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解决方法。

等到学生讨论完毕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1.“一块长方形白纸翻折后,剪下其中一个角,得到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此正方形的边长为6cm,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求此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16cm,求其面积。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效果评估让学生写下3到5个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重点,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

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与长正方式周长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灵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2.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2.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2.教师准备问题解决方法示例;3.学生准备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简要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认识形状的特点;2.学生交流,讲述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

提出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某人要用长方形的地毯,尺寸是2米长,1.5米宽。

地毯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00元,请问这个地毯的价格是多少元?2.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答。

探究解法1.学生小组分享解法;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以下解决步骤:•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2米×1.5米=3平方米;•然后计算出地毯的价格:3平方米×100元/平方米=300元。

学生练习1.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品图片并询问学生对该物品的认知;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出物品的形状、长、宽、面积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拓展教师提出其他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解答,如:一个人走了长和宽各相差1米的长方形,他所走的最短路线是多长?教学总结1.学生巩固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2.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发展。

参考资料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够解决带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区分它们,并且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难点:教会学生如何应用他们知道的信息来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笔、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1.入门导引教师通过 PPT 将一些四边形投影到黑板上,让学生辨别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其它形状。

在投影之前,让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然后让他们辨认屏幕上的图形,并解释是哪一种类型。

2.引入新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教师让学生一起绘制和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个边和角度,并让他们在作业本上练习,直到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关于两个形状的一些概念和约束条件。

3.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投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来介绍解决带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问题的方法。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带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他们知道的信息解决问题。

让他们在小组内一起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4.巩固练习在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问题,在班内分享以检验其解决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7.3解决问题例5,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因为它教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他们知道的信息。

在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他们感到这是一个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

这次课程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关学生的问题,并借助这些问题进行评估和修正,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通过不断地调整,我们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第86页的内容。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感,培养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

难点:通过探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课件、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1张、表格2张。

拼组游戏。

师:用2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周长呢?(出示:正方形方格纸)
师:3个呢?4个呢?
师: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1.理解题意。

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题,同桌交流题目的意思。

师: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拼图形——求周长——比较周长。

2.自主探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拼图形)是的,图形拼好了,接下来的两步就简单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

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要指导,适时点拨。

汇报展示,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1:
生2:
生3:
师:只有这3种拼法吗?
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我们已经用16张正方形的纸摆成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计算它们的周长,比较它们的周长)那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吧!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分别指导,点拨启发。

学生展示汇报。

生1:用数格子的方法,直接数出它们的周长。

生2:数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生3:用表格记录法。

长(分米) 16 8 4 宽(分米) 1 2 4 周长(分米) 34 20 16
观察比较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
形的周长最短。

(提醒学生,格式不一定非得画表格,也可以像表格一样上下、左右对齐就行了,简单明了,做起来速度快。

)
师:不管是运用了数的方法,还是计算或填表的方法,我们都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
师:如果用36张正方形纸拼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

长(分米) 36 18 12 9 6 宽(分米) 1 2 3 4 6 周长(分米) 74 40 30 26 24
观察比较用3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课件同时出示两个表格。

师:观察这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小正方形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成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短。

师:为什么呢?
引导发现:拼组后,隐藏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露在外面的边长就越少,图形的周长越短。

下面的图形中,周长最大的是( )。

A. B. C.
教师提示:把每个方格的边长看作1。

引导学生分别计算出A、B、C的周长,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原来这种题型一般在习题中出现。

教材运用此题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

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

但是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自读——分析——再读的过程,分析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引导。

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指导;探究之后,及时总结规律。

呈现出不同的方法,了解在练习本上画图的优点,掌握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