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模式
发达国家经济及其经济模式(欧、日)
银行业与金融体系
德国的银行业和金融体系以稳健著称,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较为严 格,重视风险防控。
法国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
1 2
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法国经济模式强调国家计划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 用,同时注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的干预和调节。
私有化改革
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将许
多国有企业转为私有企业。
灵活劳动力市场
03
英国劳动力市场相对灵活,工会力量较弱,有利于企业灵活调
整用工策略。
欧洲其他国家经济模式简介
北欧福利国家模式
以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为代表,实行高福利政策,注重社会公 平和环境保护。
欧洲经济模式优点
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市场竞争激烈,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效率提升。缺点:高福利制度可能 导致财政压力增大,市场过度竞争可能损害中小企业利益。
日本经济模式优点
企业长期利益和员工忠诚度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团队合作和精益生产有助于降低生产成 本和提高效率。缺点:过于强调企业利益和员工忠诚度可能导致市场僵化,缺乏灵活性;对外资和国际贸易的开 放程度相对较低。
发达国家需继续加大科技创新 投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 、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发展,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 应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经济 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成为新的 增长点。
绿色经济发展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 4 以“贸易立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大量物资需要从国外进口,对世界经 济依赖性很大。因此,日本政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主 要通过各种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对外贸企业进行指导和监 督。如在鼓励出口方面,实行出口优惠金融制度,贷款低 息、减免税,以及实行出口保险制度等,支持和扶持出口 企业,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 4 由日本岛国特点所引发的危机意识以及战后特定的社会 环境客观上决定了日本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 制。
• (1)日本岛国的特点: • 日本国土狭小,其大小仅有37万多平方公里,且境内有火 山,1.2亿人口大多拥挤在靠近沿海的狭小平原,东京面 积仅及北京面积的1/3,而人口却高达1200多万之众。自 然资源贫乏,人口众多,自然灾害层出不穷,这种缺乏生 存空间的危机感却会油然而生。
• 日本模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种典型模式,具 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共同特点,同时,日本模式又具有 自己的有点和特点:
• (1)企业、市场、政府三者组合关系的重点不同,美国 重企业自由,德国重市场有效,而日本重政府计划,强调 政府的指导作用 • (2)经济决策程序与考虑的因素不同 • 在微观经济决策上,日本企业要接受政府的意图,进行政 企协调。在宏观经济决策上,日本注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 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并要考虑企业的接受程度。 • (3)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不同。政府作用方式是,采 取计划诱导和产业政策诱导相结合的方式。宏观调节手段 主要是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注重供给管理。 • (4)经济运行机制中市场与计划二因素的组合状态不同 。日本更注重计划和市场的结合,优势互补,注重计划手 段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直接作用。
2.日本经济模式的经验
• (1)运用产业政策诱导社会资源向政府调控的领域和方 向配置。 • 从战后50年代重点发展纤维等轻工业,到60年代重点发展 钢铁和化学工业,从80年代转向重点发展电器机械和汽车 业,到90年代发展电子机械和信息产业的选择,每一次产 业的转换选择,都是在政府产业政策的诱导下进行的。
日、韩、法、德国混合所有制模式.
日本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日本战后对其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力改造,其所形成的现代经济体制一般称之为“政府指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它有以下基本特征:建立了广泛的私人企业制度,作为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进行配置资源的原则;凭借强有力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重视培养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式关系,在政企关系中保留了较浓的东方文化传统色彩。
从结构分析的角度来看,日本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特征可以概括为:多种所有制和所有者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市场和计划并存,以市场为主的信息结构;分散和集中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决策结构;多种刺激手段并存的动力结构。
日本混合所有制及其运行模式是我们重要关注的地方,其所有制结构有以下特征:公私并存,但以私有制为主;个人、法人所有制并存,但以法人所有制为主。
日本混合所有者结构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在性质上,体现为公私并存,且私有制为主,公有制又包括国家所有制和社团所有制。
企业形态上来说,既存在着所有权归私人的私人企业,又存在着所有权归国家、地方公共团体所有或者资产归私人、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共有,但以公有为主的公营企业。
日本政府不会对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随便干涉,因为日本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存在三大基本原则: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制;契约自由;自我负责。
只要私人资本在法律范围内运行,国家只会通过法律手段在宏观上加以指导,对其发展的限制较少,因此,在日本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私人资本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日本政府坚持“官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只要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能够经营好的经济领域或者经济活动,国家资本都不会进入,任由私人资本的发展。
尽管如此,在日本国民经济活动中,政府以及相关公共团体也兴办了许多的公营企业,这些公营企业基本上从事的都是私人不愿意去干或者干不好的经济领域和经济活动,公营企业的投资主要分布于生活基础设施、水资源开发、农业振兴、能源、邮政、公路、福利、医疗、教育、港湾、铁路、地区开发、广播、金融等。
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备受关注。
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这些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部分: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是一个曾经取得了辉煌经济成就的国家。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日本模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1.质量优先。
日本公司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创新,将产品标准制定的非常高,对于产品的品质追求比其他国家高出一个档次。
2.以市场为导向。
日本公司将市场需要作为经营的出发点,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心理,以此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3.合作与研发。
日本的企业注重企业间、与大学的合作,首先要把技术研究与生产已经客户需求直接对应,进而在研究上面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追求最优性能。
这些特点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优先”的理念。
通过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在日本模式中,卓越的品质成就了卓越的市场地位。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极好的启示。
在中国大量生产出口的环境下,质量的改进可以使中国公司从代工制造者崛起为自主创新者。
第二部分: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创新先行。
美国注重创新,始终保持了自己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美国公司注重研发投资,乐于将高风险与高收益投资、尤其是企业风险投资,将创造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带来的高回报视为重要目标。
2.自由市场。
美国的市场活跃,竞争激烈,有利于创新和发展。
美国实行“市场导向型”经济模式,引领市场经济全新发展方式的主要来源是民营经济不断充满活力的改革创新。
3.自由贸易。
美国奉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美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是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国家,也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欧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
欧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模式比较(一)三种模式的共同点。
1.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以私人垄断为主导。
在美国。
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一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等等分量更小,80%一90%以上均属私有制。
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在生产、销售、投资和就业等方面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它们毕竟是补充的和从属的。
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
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工业资产总额的49%。
在日本,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只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他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
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2.社会经济机制方面,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调节手段。
在对待竞争的问题上,美国、日本、德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种模式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
一是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同时又都看到个人和企业(特别是私人垄断企业)有一种排斥竞争的本能,因此不能寄希望于自发存在的竞争秩序,而要重视建立人为的有秩序的竞争。
二是认为,为了建立这种有序的竞争,不仅要直接制订若干必要的调整竞争秩序的立法,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等,而且还要致力于间接地为建立有序竞争创造重要的条件,例如币值稳定、市场开放、契约自由等。
3.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相当接近。
美国、日本、德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思路主要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任务主要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创造框架条件,而不是自己直接从事经济生产活动;二是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发的市场竞争所必然带来的三大弊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结构的不协调以及社会的极大不公),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力争加以缓和。
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有何不同?
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有何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环境。
尤其是我们周围像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关注。
那么,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有何不同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3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分析它们与中国的异同点。
一、日本的“东亚模式”日本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实力异常强大。
而且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制造业著称于世界。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被称为“东亚模式”,其核心便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总体上看,日本这一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化的支持:高度关注制造业和工业化进程,国家通过大力集中资源发展成熟的工业链条,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2、系统化的国家干预:政府部门可通过诸如中央银行、广义财政、政府间合作等方式,保障全社会的利益,并支持制造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稳健的市场经济的基础。
3、长期积累的管理模式:日本企业文化相对严格,员工忠诚度高,管理模式上更为人性化,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有企业和进一步市场化的转型相比,日本的发展得益于其长久以来坚韧不拔的基于制造业的经济增长。
二、美国的强劲市场经济美国是另一个极富魅力的经济体。
在美国,市场经济是非常强劲的,公司和企业几乎是完全由市场决定其发展。
美国的经济和商业环境促进了企业家精神和消费文化。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政府的角色非常小,并且市场本身几乎完全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美国的发展模式基本分为以下几个特点:1、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企业呈现出充分的竞争状态,加上美国政府庞大的市场、稳健的财政体系、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市场体系非常健康。
2、强大的金融体系:美国是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机构可以持续负债和为企业提供资金。
这促进了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美国经济活跃的关键。
3、创业精神和消费文化:美国的社会文化鼓励创业和创新,并且有着强烈的消费文化。
善于借鉴的例子
善于借鉴的例子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有先辈们留下的智慧和经验被传承和发扬光大。
善于借鉴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的决策更明智,更有成效。
下面是一些善于借鉴的例子:
1. 日本经济模式: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崛起过程中,采取了独特的经济模式,即“企业家主义”和“从众心态”。
这种模式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被其他国家所效仿。
如今,这种模式被称为“日本经济模式”,它的特点是依靠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营造出一个集体主义的氛围,实现了日本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2. 德国制造:德国制造一直以来被视为高品质和高效率的代表,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注重质量和技术,强调工业的自主创新和生产线的灵活性。
德国制造的成功经验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国家的生产和制造领域,因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瑞典社会福利:瑞典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其社会福利制度被认为是全球最为完善和人性化的,它包括医疗保险、免费教育、养老金等。
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不仅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瑞典的成功经验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借鉴和应用,特别是在探索如何建立更为人性化和公平的社会制度上。
总之,善于借鉴是我们在人生和职业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提高
借鉴和应用前人经验的能力,可以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更有成效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一、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1. 制造业为主导日本经济模式以制造业为主导,该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巨大的角色。
制造业既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日本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领域,这一点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2. 竞争激烈日本市场竞争激烈,自我要求严格,对产品品质、原材料、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传承卓越的精神和对品质的高度追求,使得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并促进了日本在质量管理上的突出地位。
3. 高度集中的资本日本的经济结构以资本集中、家族企业为特点。
象征日本资本集中特征的三家大银行和三家大保险公司,以及家族企业长久不衰和世代相传的企业文化、组织特点等因素,都在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起到了重要影响。
4. 高度的社会和谐主义日本在市场机制中注重对人的关怀,尊重人的尊严和自由,企业和个人形成一个和谐的股份共同体,阐明了一个正确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同时也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5. 具有较高的科研投入率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对科技投入的高度重视也是人们所熟知的。
日本拥有高度发达的科研系统,对研究与发展的投入率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这为日本公认的“技术创新战略”奠定了基础。
二、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 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下,中国与日本的制造业竞争实力较为接近。
中国制造业体量庞大,但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都处于低端状态,产业中的技术和研发环节存在瓶颈。
借鉴其制造业为主导的模式,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在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提高竞争力,通过“双创”打破制造业的低附加值状态,实现高质量的制造业升级和发展。
2. 提高产品品质水平质量是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的关键之一。
可以从破除制作假冒伪劣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来提高中国产品品质水平。
此外,还可以继续推进质量安全认证等相关工作,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日本经济模式
日本經濟模式日本是天然資源貧乏的国家。
為了實現現代化,促進經濟發展,日本必須从国外進口各种原材料,加工后出口,并尽可能擴大它們之間的差額。
因此,需要積极生產和出口高附加价值商品。
政、勞、資三方戰后始終如一,是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
一、背景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国,經濟受到极其嚴重的破坏,如果将当時的資金集中起来搞經濟恢复,政府干預的原則就形成了。
但日本政府的干預并象美国那樣是為了“服務于国民”而進行的,而是一种“任務導向型的動員和發展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產業導向”与“防止西方列强對日本的殖民化”。
這樣,日本政府在政策制訂和執行上就具有强烈的新重商主義色彩。
通商產業省担負起了引導日本迅速發展起来的重任,通過制訂与實施新興產業發展戰略,培育和發展外部導向型部門,使其不断地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率,增强其產品在国際市場上的競争力。
大藏省、建設省、厚生省等政府机构則通過各种措施(包括關税和非關税的措施),将内部依賴型部門的国外競争者拒之于国門之外,使該部門免于遭受国外同行業的競争壓力,也就是所謂的“防止西方列强對日本的殖民化”。
日本又是資源极其貧困的国家,70%的原材料需要進口,70%的商品需要銷往国外,“貿易立国”的体制与策略的形成了。
日本的汽車、電子電器產品、辦公自動化設備等个別產業的出口,占据了日本出口的絕大部分,也就是說个別產業的發展促成了日本的巨額貿易順差。
但是,對于建筑業、金融業、食品飲料制造業、通訊業、医藥衛生、法律服務、維修保養服務等領域,日本則通過各种形式的非關税壁壘和貿易配額限制等手段,限制国内市場對外開放。
這樣,在日本經濟中就形成了兩个明顯不同的部門。
一个是以汽車、電子電器和辦公自動化設備為代表的,為日本的出口做出主要貢献的“外部導向型”部門;另一个是以銷售業、建筑業等為代表的,在国内新重商主義的保護政策下才得以生存的“内部依賴型”部門。
日本的歷史与文化及其所處的環境,形成了日本人勤奮精神的美德。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摘要】日本经济发展经验丰富,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日本经济模式及其特点、面临的挑战、借鉴经验和警示弊端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总结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也警示其他国家避免重蹈日本经济发展的弊端。
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避免犯过去的错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引言: 日本经济发展概况正文1: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特点正文2: 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正文3: 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经验正文4: 警示:避免日本经济发展的弊端结论: 总结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关键词: 日本经济发展, 模式, 挑战, 借鉴, 经验, 警示, 弊端, 经验教训1. 引言1.1 日本经济发展概况日本经济发展始于二战结束后的重建时期,经历了高速增长和泡沫经济繁荣,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
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出口导向,制造业占据重要地位,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对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不遗余力,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市场变化,日本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
国内需求疲软,企业产能过剩,加之长期通货紧缩困扰,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日本还面临着外部冲击和地缘政治风险,如贸易保护主义、地区紧张局势等,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在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经验时,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在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制造业升级等方面的成功做法。
需要警惕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债务累累等问题,我们应尽力避免重蹈日本经济发展的弊端。
2. 正文2.1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特点日本经济模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日本经济模式以贸易为导向,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日本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
日本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集中度。
日本的企业往往专注于特定的产业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垄断地位。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借鉴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借鉴第一章:日本经济模式的概述日本经济模式是指战后日本经济所采用的一种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日本经济模式不但在日本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度被认为是其他亚洲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借鉴之一。
然而,由于日本经济在1980年代晚期爆发的泡沫经济危机和1990年代中期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经济模式走向了瓶颈。
第二章:日本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优劣势2.1政府的干预和支持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支持。
这种干预和支持的结果是,日本政府成功地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钢铁、化学、电子和汽车等行业。
2.2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的策略。
企业通过规模扩大和资源整合来提高效率,并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优化。
这种模式的结果是日本重工业的高度发展和制造业的强大。
2.3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这种关系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使得企业更加稳定和创新。
同时,企业也通过本土化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来获得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
2.4优势和劣势日本经济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生产率和效率,有效地攻克技术难关。
然而,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内部创新和激励不足、固化的公司结构和管理、国内市场的垄断问题等。
这些问题一度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难点,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第三章:日本经济模式的对中国经济的借鉴3.1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中国而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内容提要]二战以后是制造业迅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适应制造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出对制造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原因,从深层次上看,实质上是一个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的失灵问题。
从调整模式的角度进行制度和结构的改革来对应新经济的挑战,不仅是日本面临的问题,也是值得中国经济发展中借鉴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模式制造业新经济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表现出强大的增长和竞争活力,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却显得对应迟钝,缺乏竞争活力。
在短时间内将成功与失败两面的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面资料。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全面的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从制度看,市场经济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制度,从模式看,同样的市场经济制度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
同样的制度之所以表现为不同的模式,就在于构成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要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组合。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6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8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
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市场经济。
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
从大范围来看,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欧和北美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市场导向型市场经济,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东亚地区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而日本的市场经济则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堪称各个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模版。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表现出持续的高涨,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恢复了战前的经济水平,所以一度被西方国家认为是“经济奇迹”。
但是,从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开始出现大滑坡,并且又如之前经济持续增长一样表现出持续的不景气。
在短短的时间内日本经济将成功与失败两方面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方面资料,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5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60、7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
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
日本政府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政府保护企业、政府政策调配等途径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二)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而后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所以战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三)日本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制度从古代社会遗留下的依附关系,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日本特定文化的背景下,变成了员工对企业、小企业对大企业、大企业对银行、企业对政府的服从和忠诚关系。
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在日本企业的内部又变成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创新近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人口结构的转变,日本经历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本文将重点讨论日本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其创新举措。
一、传统增长模式的挑战传统上,日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制造业。
这种增长模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日本经济快速崛起。
然而,随着亚洲其他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日本的传统制造业受到了严重挑战。
日本制造业在成本和技术等方面不再具备压倒性优势,使得日本的出口受到了冲击。
二、转型升级的努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日本开始积极转型升级其经济增长模式。
典型的例子是日本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他们逐渐从生产廉价产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和高品质产品。
同时,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转型,例如提供研发补贴和减税优惠等。
此外,日本还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投资创新型企业和发展新兴产业,日本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比如,日本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新兴产业为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创新举措的推动除了转型升级,日本还积极推动创新举措。
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例如推动电子商务、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等。
此外,日本还在科技研发领域推动创新。
他们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
这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一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四、挑战与前景尽管日本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日本仍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其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风险。
然而,日本经济的创新举措和转型努力使其具备了继续增长的潜力。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日本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西方经济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西方经济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西方经济体系中的不同国家采用了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在经济结构、政策导向和发展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比较几个典型的西方经济体系,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以探讨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其背后的原因。
一、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引领者,其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
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使得美国的经济高度自由化,企业能够灵活地决策和运作。
美国的经济特点包括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创新的科技产业和国内市场的强大消费能力。
其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私有制度:美国的经济体系基于私有制度,使得企业能够自由竞争并追求经济利益。
这种制度激励了创新和高效的生产。
2. 自由市场:美国强调市场的自由,企业能够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产品和价格。
这种自由市场机制在激励竞争和提高效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 创新驱动: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量国内外的投资用于研发和创新活动。
这推动了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二、欧洲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美国不同,欧洲国家普遍采取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社会公平和福利保障。
这种模式在经济结构和政策导向上与美国存在差异。
以下是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特点:1. 政府干预:相对于美国的自由市场,欧洲国家更加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福利。
2. 社会保障制度:欧洲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金等。
这种制度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增加了社会稳定性。
3. 高度组织化的劳动力市场:欧洲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通常是高度组织化的,工会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有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但也可能限制企业的灵活性。
三、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东亚经济体系,其经济模式与美国和欧洲有着明显的不同。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长期稳定和合作。
以下是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1. 文化价值观念:日本的经济成功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 (2)战后特定的社会环境:
• 二战后,日本本土满目疮痍,社会经济秩序一片混乱,陷 于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上要求由 国家出面,运用政权力量来整顿社会经济秩序,迅速恢复 饱受战争创伤的国民经济。 • 由于战后特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加上日本经济发展中固有 的依赖性和伴生性,迫使日本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 济体制,由国家充当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角,运用政权 力量来配置相对不足的经济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计 划和政策,以实现其长期发展目标。
• 二战后,日本资本主义及产业革命发展的历史及其所呈现 的特点则是形成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经济 根源。 • 日本经济的结构的二重结构从量上讲,是指在日本经济中 一方面存在着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另一方面存在着数 量和比重非常大的中小企业;从质上来讲,是指日本经济 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占垄断地位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大企业 ,另一方面存在着带有前资本主义性质的特征的中小企业 。日本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二元化和分散化作为日本社会特 有的历史遗产,与欧美先进国家存在着单一同质的经济结 构不同,这也是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原因 之一。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原因?1政府干预经济的一般原因市场失灵?2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和分散化特征决定了日本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脆弱性以及国家干预的必然性?日本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868年后才逐步开始的产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为了尽快赶超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全面干预和强制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完成了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以后,通过实施指导性经济计划,较为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宏观经济全局的间接控制与调节。
它从1955年编制第一个指导性经济计划时所迄今先后实施的13个经济计划,其主要控制目标(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一般都基本上(或超额)实现了。
有时甚至比某些国家的指令性经济计划完成得还好。
日本这种经济计划模式,在西方主要国家中也是最成功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指导性经济计划的正反两面的经验,特别是在其经济体制转换初期以及那些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实现计划调控的若干经验,诸如开放式的计划编制方式、经济计划控制目标的合理化、计划机构的改革与高素质化以及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同步实施等,对当前我国的经济计划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计划体制,都具有现实的研究与借鉴价值。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政治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往往根据各自的国情选择和推行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罗列了世界上成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三种主要模式: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许多学者认为,日本经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日本政府适时地制定和实施了与其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了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奇迹。
自20世纪30年代产生以来,宏观调控法作为政府间接干预经济的一种制度设计,地位逐渐重要和提升,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法立法内容和体系上的一个明显变化趋势是各国加强了对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立法,逐步完善其内部体系;并使这方面的立法在经济法立法体系中的地位上升,使之逐渐成为经济法体系中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构成部分。
目前,宏观调控法正在成为当代各国经济法的核心。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05
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低生育率与细描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观念的转变,日本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导致劳动力 短缺、社保负担加重和社会活力下降,成为日本经济的一大挑战。
劳动市场改革与教育政策
总结词
改善劳动市场和教育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气候特点
日本的气候主要分为四个主要气候类型:北海道的北端属亚寒带,本州、四国 的大部分属温带,九州及南海诸岛属亚热带,而冲绳则属热带。
日本历史简介
古代历史
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60年左右,当时 日本进入了弥生时代,随着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兴 起,社会逐渐发展起来。
近代历史
1867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权,进行了著名的明治 维新,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使日本成为 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日本实行市场经济,注重 私有化和市场竞争,以促 进经济发展和创新。
高度工业化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实现了 高度工业化,成为全球领 先的工业品生产和出口国 。
产业政策与结构
日本政府长期致力于推动 产业升级和转型,以适应 全球经济的变化。
日本企业特点与治理结构
企业特点
日本企业以其卓越的管理、技术和产品质量而闻名,其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 忠诚度。
日本文化概览
01
02
03
传统艺术
日本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艺 术形式,如茶道、花道、 武道、剪纸、書道、浮世 绘、能剧等等。
现代文化
日本的现代文化也具有世 界影响力,如动漫、音乐 、时尚、美食等等。
建筑文化
日本的建筑文化同样丰富 多彩,既有古老的寺庙和 城堡,又有现代化的建筑 作品。
02
日本政治体制与经济模式
世界各国经济模式有何不同?
世界各国经济模式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体系也日益成熟。
而各国的经济模式也在不断演化和调整,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不同之处。
一、美国的“开放式”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经济模式的核心是自由市场经济,实行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来促进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
这种模式依赖于私人企业和消费者的决策,政府干预不多,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尽管美国政府在工业、农业和能源等领域存在着一些干预,但这并不妨碍自由市场的基本运作。
具体而言,美国市场经济可以被概括为四个特征:竞争、企业自由、消费者主权和自由贸易。
竞争可以促进价格下降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自由则体现在政府尽量不干预企业的内部事务,鼓励企业以创新的方式拓展业务;消费者主权体现在他们能够自由选择产品、价格和生产厂商等因素;自由贸易反映了自由市场对外开放的特征。
二、日本的“合理主义”经济模式日本的经济模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了巅峰,在二十一世纪初也曾是经济强国,这一切都得益于日本经济模式的特殊性。
日本“合理主义”经济模式是一种折衷主义的模式,即在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日本模式下,政府被视为一个良好的监管者,鼓励企业实行长期经营和共同繁荣。
在这种模式中,政府与大型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非常关键。
例如政府通过为企业提供贷款和补贴来支持其研发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此外,制造业和出口是该模式下经济成长的两个关键驱动力。
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是欧洲经济强国之一,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美结合。
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的平衡。
一方面,德国市场经济非常自由、开放,自由贸易和低税率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入驻;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又高度发达,政府在教育、医疗、退休金等领域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以确保公平和共享。
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中小企业和公司工会,支持劳资协作,增强了市场机制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經濟模式日本是天然資源貧乏的国家。
為了實現現代化,促進經濟發展,日本必須从国外進口各种原材料,加工后出口,并尽可能擴大它們之間的差額。
因此,需要積极生產和出口高附加价值商品。
政、勞、資三方戰后始終如一,是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
一、背景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国,經濟受到极其嚴重的破坏,如果将当時的資金集中起来搞經濟恢复,政府干預的原則就形成了。
但日本政府的干預并象美国那樣是為了“服務于国民”而進行的,而是一种“任務導向型的動員和發展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產業導向”与“防止西方列强對日本的殖民化”。
這樣,日本政府在政策制訂和執行上就具有强烈的新重商主義色彩。
通商產業省担負起了引導日本迅速發展起来的重任,通過制訂与實施新興產業發展戰略,培育和發展外部導向型部門,使其不断地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率,增强其產品在国際市場上的競争力。
大藏省、建設省、厚生省等政府机构則通過各种措施(包括關税和非關税的措施),将内部依賴型部門的国外競争者拒之于国門之外,使該部門免于遭受国外同行業的競争壓力,也就是所謂的“防止西方列强對日本的殖民化”。
日本又是資源极其貧困的国家,70%的原材料需要進口,70%的商品需要銷往国外,“貿易立国”的体制与策略的形成了。
日本的汽車、電子電器產品、辦公自動化設備等个別產業的出口,占据了日本出口的絕大部分,也就是說个別產業的發展促成了日本的巨額貿易順差。
但是,對于建筑業、金融業、食品飲料制造業、通訊業、医藥衛生、法律服務、維修保養服務等領域,日本則通過各种形式的非關税壁壘和貿易配額限制等手段,限制国内市場對外開放。
這樣,在日本經濟中就形成了兩个明顯不同的部門。
一个是以汽車、電子電器和辦公自動化設備為代表的,為日本的出口做出主要貢献的“外部導向型”部門;另一个是以銷售業、建筑業等為代表的,在国内新重商主義的保護政策下才得以生存的“内部依賴型”部門。
日本的歷史与文化及其所處的環境,形成了日本人勤奮精神的美德。
節儉、勤勞的精神創造了利潤(儲蓄),利用其再投資又創造出更大的利潤。
這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条件。
从銀行的儲蓄看,最近10年来,个人的儲蓄率高達20%,而美国為7%,西德為11%,英国為9%,日本是他們的兩倍。
日本除了勤奮精神外,還有日本高新科技的發展与美国的大力扶持政策等。
二、日本模式与奇迹“日本模式”是上个世紀60---70年代形成的,取得了震憾欧美的“世界奇迹”。
它的的主要特点:1、核心是“追赶”欧美。
所謂“追赶”,就是追赶欧美先進工業国。
戰后的日本自称是“資本主義后進国”,也自称是“2.5流国”,随時都有可能成為三流国。
戰后的日本,技術落后欧美20年,設備陳旧,重工業薄弱,許多新興產業如石油化学工業是空白,生產供給嚴重不足。
因此,“日本模式”的核心就是追赶欧美,成為重化工業化的先進工業国。
2、關鍵是“后發效益”。
后進追赶先進,决定因素是后發效益。
欧美的先進技術和相應的技術設備,以及由此形成的高附加值的產品和產業,是經過半个多世紀的努力,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智力,通過反复研究和開發方才取得的成果。
而后進的日本,却能夠用低廉的費用購得這些技術和設備,在短時間内形成生產能力,甚至能夠通過改良和完善部分地超過欧美,从而高速地發展經濟和快速地赶上欧美先進工業国。
這是只有追赶型經濟才能獲得的后發效益。
3、加强政府干預。
政府干預經濟是日本模式的主要特征。
僅中央各省廳擁有的許可認可權就多達1万多項,此外還有无法可据的“行政指導”和“窗口指導”。
直至90年代,GDP的40%仍處在政府控制之下,而美国只有6%。
正由于日本政府具有遠見的指導以及日本企業与政府的密切合作,日本在戰后很短的一段時間里就擺脱了以紡織品和玩具等勞動力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的困境。
戰后不久,日本政府利用美国的援助,并借助于国内的高儲蓄率,将有限的資金用于發展鋼鐵、造船、合成縴維制造等產業,并很快在這些資本密集型和規模經濟型產業建立起了自己的比較优勢。
此后不久,日本政府又通過實施傾斜性的新興產業發展戰略和在生產組織中不断引入創新,在汽車制造和電子電器產品制造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建立起了自己的比較优勢。
目前,日本的出口產品是以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
在日本式的新興產業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日本将其最初處于劣勢的產業轉變成具有比較优勢的產業,成功地培育了自己的動態比較优勢,并且提高了自己在工業化国家中的地位,也就是達到了赶超的目的。
4、引進技術,是追赶型現代化的主要手段。
日本的實践經驗表明,引進技術是弥補技術落后的捷径。
日本在短時間内,僅向美国无線電公司一家,就反复引進電視技術36次之多。
以引進技術為主作為首要手段追赶欧美的“日本模式”,就是在這种摸索中形成的。
5、出口主導、“貿易立国”,以保證“追赶現代化”所需的外匯。
日本的出口主導与東亞不同,東亞出口主要是為了償還因国内資金不足而引進的外債。
日本有力量解决国内資金需要問題,但是不能解决購進昂貴外国技術和設備的外匯問題,因而日本拼命出口价格低廉的輕工業品換取外匯。
這就是“貿易立国”的實質。
“貿易立国”的實質只不過是“引進技術立国”而已。
6、實行統制金融,以保證追赶所需要的低成本的巨額資金,日本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体現在各个方面,尤其是通產省推行的產業政策和外貿、外匯、外資政策,更是功不可没。
日本政府對實体經濟也進行諸多限制,但基本上是實行市場机制,唯有在金融領域却是實行統制性金融政策。
7、西方国家的經濟發展道路為日本提供了明确的發展方向,日本政府也有意識地通過管理經濟的方式引導日本經濟沿着這条道路奮起直追。
例如,戰后日本政府認識到汽車制造将是未来的支柱產業,于是通過引進西方技術,以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研制開發,使日本最終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和出口国。
又例如,日本在戰后不久就認識到電子產業在未来的發展前景,政府也就有意識地引導科研單位和企業進行這方面的研制于生產。
要在十几年内高速度地赶上欧美先進工業国,其所需資金額的龐大可想而知。
因此,如何籌措到充足的資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資金,成為政府干預的主要課題,其核心是保證“人為的低利率”。
在市場机制下,資金需求的旺盛必然導致高利率。
為此,日本政府通過《臨時金利調整法》規定利率最高限制,實行了“人為的低利率”。
為了在低金利条件下擴大儲戶,實行“小額儲蓄兔税制度”,争取城鄉勞動者的零散資金。
日本将籌措到的社会閑散資金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產業資金,日本政府又實行“超額放款”制度,即鼓励銀行最大限度地把存款轉為貸款,甚至超過百分之百也不怕擠兌,因為当銀行資金緊張時,中央銀行可向其貸款。
因此,戰后日本一直流行一种并无法律依据的說法,即“銀行不倒原則”。
事實上也真的没有出現過銀行倒閉。
作為資本主義后進国的日本,在冷戰格局和東方文化的背景下,在后發效益基礎上,以首先實現重化工業化為目標,加强政府干預經濟職能,以引進技術和金融統制為主要手段,以出口為導向,實現經濟增長,从而成為“追赶型現代化”的极其成功的經濟模式。
三、反思石油危机結束了日本的高速增長。
石油之外,“粮食危机”也引起了人們對粮食与經濟增長的關系的注目。
任何模式,都需要伴随歷史条件的變化而不断改革,有時甚至需要進行根本的改革。
但是,遺憾的是,往往由于認識上的慣性作用,使改革跟不上歷史条件變化的需要,而利益的冲突,更会產生對改革的抵触,从而使成功的模式轉變為失敗的模式。
20世紀末的“日本模式”的終結、“東亞模式”的危机,就是活生生的例證。
1974年至1985年,日本經濟年均增長率為4.3%。
1986年日元升值、經濟蕭条后,1987-1991年年均增長率為5. 5%。
1991年春,正当日本謳歌“平成景气”之際,正当掐指計算還有多少天就能超過最繁榮的“伊壮諾景气”之際,泡沫經濟突然爆裂,陷入嚴重經濟蕭条之中,持續達8年之久,甚至到1998年日本增長還是-2.5%。
人們重新審視“日本模式”,但這一次不是審視它的优勢,而是審視它的缺陷。
日本經濟的致命弱点已暴露无遺。
日本經濟問題不是所謂的封閉文化,也不是缺少集体創造力和勤勞等,而在于日本的政治体制。
該体制造成各政党犬牙交錯,四分五裂,使日本政府被政治聯姻、政客腐敗及政治献金等鬧得焦頭爛額。
日本目前的政府体制是在二戰后建立的,但這一体制實際上繼承了前天皇時代的体制,該体制不是為促進經濟發展而運作,而只是為保證議会制政府的正常運作。
尽管它没有射出一顆子彈,但實際上它扼殺了日本人民的希望。
日本的危机是日本經濟制度的危机。
經濟危机和政治的不穩定,根子在日本戰后的管理經濟模式上,即国家主導型的經濟模式上。
這种模式,强調政府對經濟的管理,“貿易立国”,對外擴張,對内保護,从而形成了日本管理經濟模式下的新重商主義。
“貿易立国”導致的后果,一是以出口為主,成為貿易出口强国,与世界經濟大循環溶合為一体,甚至過了頭。
世界經濟一个環節發生問題,就会給日本經濟帶来災難。
亞洲金融危机給日本帶来災難,日元大幅貶值,但中国的人民幣却可以做到不貶值。
二是以設置壁壘的方式保護日本一些產業,保護了本国的產業,但却嚴重影響了日本產品的出口,使出口不能同進口同步增加。
這是日本經濟發生災難的導因之一。
日本企業界与政界之間的复雜而親密的關系,使日本官商勾結,成為阻碍社会發展的毒瘤;日本政府与企業的“父子親情”,在新重商主義下,為了擴大出口,通商產業省更加注重培育自己“儿子”,提高国際市場競争力;為了限制進口,大藏省、建設省、厚生省等也更加注重保護自己“儿子”,以使其免于来自国外的競争壓力。
在這种培養与保護之下,日本企業對政府的依賴更加嚴重,而自身的發展能力却十分低下。
總之,日本戰后經濟騰飛得益于日本政府對經濟“卓有成效”的管理,但在這种日本式的管理經濟制度下,問題被掩盖,危机在積累,終于后来引發長達8年的經濟低增長。
泡沫經濟的膨脹与破滅,波及到亞洲其他国家,人們才幡然醒悟,靠政府激素注射来實現經濟的迅速膨脹發展所帶来的先天不足必将導致整个經濟体系乃至政治体系的全面危机。
同時,“貿易立国”与“壁壘保護”也有嚴重的負作用。
日本制度的調整和轉變,已經使日本經濟開始复蘇,但危机四伏。
理論界認為: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經濟眼下由于該国政治体制的因素難以重現輝煌。
如果有人認為日美聯盟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那么将是大錯特錯,因為看起来美国人始終无法真正理解日本人。
近日公布的日本經濟数据顯示,日本国内生產總值去年10月至12月均呈下降趨勢。
照這一速度,以前僅次于美国的日本經濟将讓位于位居世界第三的德国。
現在日本的国債已達3万億美元,位于各国之首,而該国的人口正日趨老齡化。
从長遠看,可能会出現没有足夠的資金支付未来的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