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第2章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形式训练说(名词解释/简答题P142)
简答题:简述形式训练说?
4、相同要素说(名词解释P143)
答: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4、“皮格马利翁效应”(名词解释P47)
答:教师接收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
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5、教学效能感(词解释P51)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1、什么是学习?(P82)广义的学习是指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2、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P97)
3、消极强化(名词解释P97)
答:消极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论述题P101)
论述题:有人认为课堂讲授法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学习,故教学中应少用或者不用教授法,
答: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6、三种反思(P58):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7、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简答题P58)
8、简述教学反思的方法(简答题P61)
9、教学监控能力(名词解释P61)
答: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论述题:请结合所任教的学科,谈谈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精讲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考纲链接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2)狭义。
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另一方面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教学工作。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地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例证。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2)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影响的方法。
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3)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教师资格证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及章节超强整理(广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本身的一些因素影响问题解决。 (1)刺激模式。问题呈现时的形态,称为刺激模式。刺激模式和人的认知结 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 (2)问题的信息量。问题情境中所含的信息量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3)问题的具体性。问题本身是否具体,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 (二)心理因素 1、认知因素(1)问题表征 (2)知识(3)生活经验(4)定势(5)功能固着 2、情绪与动机因素(1)情绪能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 人从事活动的动机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效率。3、人格因素(1)智力水平(2)人格特点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3、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4、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7、提供问题解决提供的机 会并给予反馈。 2、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 P197 答: (一)组织有效的复习 1、及时复习 2、多样化复习 3、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4、阅读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5、 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 6、合理分配记忆材料(二)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 等。 3、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及道德行为的培养 P257‐272 答: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其中脑的特性尤其重要。 1、通过素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并进而影响品德发展 2、通过气质类型影响人格发展,并进而影响品德发展 3、 通过性别影响人的品德发展。 (二)环境和教育 1、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1)家庭气氛(2)父母的教养方式 和期望(3)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2、学校环境和教育的影响(1)学校德育(2)校风和班风(3)教 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3、社会环境的影响(1)社会风气(2)民族文化(三)主观因 素 道德行为的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可以从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两方面着手。 (1 ) 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可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如:教学活动、集体活动,讲解大学 生应当遵守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熟知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训练学生行 为(2)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①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②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 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③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④通过各种有益活动使学 生在有意练习中明确练习目的与要求⑤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4、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大学生激励的应用 P362 答:班杜拉认为:行为受结果因素影响。行为所以出现,是由于认识到行为与强化的依赖关系后对进一步强化 的期待。期待决定行为,强化存于期待之中,是期待强化行为。 (1)结果期待(2)效能期待。人的自我效能 感直接决定了人进行某种活动时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具有如下功能(1)决定对活动的选择(2)决定人对活 动的努力和坚持性(3)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4)影响人同环境互动时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 有许多因素影响人的自我效能感: (1)个人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和生理状态。 在大学生激励的应用 P372‐ 5、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P286‐289 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多样,既包括生理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既包括个人因素,又包括环境 因素。 (一)个人因素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2)躯体缺陷(3)大脑的品质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的先天素 质不健全(4)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 2、认知因素(1)自我评价偏差(2)存在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信念 ①绝对化②过分概括化③糟得很 3、人格因素(二)环境因素 1、学校因素 2、家庭因素 3、社会因素 6、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P293‐300 答: (一)适应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在大一的新生中,不及时调整,会造成心理抑郁、焦虑、孤独、自卑、退缩 等心理问题(二)情绪心理问题(1)忧郁(2)焦虑(3)嫉妒(三)自我认知问题(1)自卑(2)自负(3) 虚荣(四)人际关系问题(1)人际关系不适(2)社交不良(3)心灵封闭(五)恋爱心理问题(1)爱情的困 惑(3)失恋的困扰(六)性心理问题(七)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90 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 题(2)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7、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 P306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优化大学的成长环境(三)建立心理咨 询机构(四)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①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②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率③有助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④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德育的水平⑤有助于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做好领导工作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①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②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③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④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第二章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角色期望(角色规范):社会对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角色规定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这些行为规范和要求就是社会对角色的期望,成为角色期望,或角色规范。
2.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科学家或思想家;终身学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3.高校教师的角色超载:高校教师因缺少时间、精力或资源,无力实现角色要求,成为角色超载。
4.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①成熟的自我意识;②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③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④富有创新精神;⑤良好的性格5.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6.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7.如何维护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威信:(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第三章:1.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①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②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③自我中心的倾向和盲目从众的心理;④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强的逆反心理;⑤过强的自觉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第四章1.学习: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2012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要点和详细资料
不够时间可以只背这个简约版的(56-最后是教育学的。
)(南开大学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的方法:A 、系统观察B 、直接实验三、科学的重要标准:A 、客观性B 、准确性C 、可检验性四、心理学的发展及流派:A 、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代表人物:德国冯特1879 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铁钦纳�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的结构” 强调使用内省法[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的描述]B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 ]�代表人物:美国詹姆斯1890 年《心理学原理》提出“ 意识流” 杜威�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的功能”C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 ]�代表人物:美国华生1913 年《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人的行为” 用“ 刺激——反应[S-R ]”D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德国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体验” ,提出“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E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无意识现象” 重视对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F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
强调“ 人的社会性特点”G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美国奈瑟《认知心理学》�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只研究人的行为,而且研究内部活动规律。
他们采用了“ 口语报告法” 。
五、心理学的理论领域:A 、实验心理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传统核心的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B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2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
第2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____、任务分析、____、____、实施教学和____六个方面。
【答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教学评价2、“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象的____。
【答案】特殊性3、高等学校具有____、____和____的三大职能。
【答案】教学科研直接服务社会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答案】改造繁荣破坏新生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是有助于____、有助于____、有助于____。
【答案】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____、____、____及个案法等。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7、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____,从____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
【答案】发展的原则发展8、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____。
【答案】教学水平9、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____,熟练地掌握和运用____,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答案】心理学基础理论职业心理技能10、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____原则和____原则。
【答案】随机化局部控制11、论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答案】【解析】高等教育心理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可以依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观察的组织程度、观察的系统性进行划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1)学生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生与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敢于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发展概况P9(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里变化。
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差异性。
P1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3、14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特点。
(2)青年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2)关于关键期P15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感知运算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P17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人格及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和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绪论1.心理过程p2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p4-5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7-84.最近发展区理论p65*.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p12-136*.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p17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涵义p29-30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31-32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p32-334.自然恢复、泛化与分化p34-35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p36-386*.奥苏伯尔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39-41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44-45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学习动机的含义p51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p543*.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p56-7 4.成就动机理论p615.成败归因理论p626.自我实现理论p62-3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4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p702.教学直观类型p72-73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p73-74 4.变式p775*.记忆的三个系统p79-806.组块p797*.遗忘曲线、干扰说p82\83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p849.知识应用的基本环节p85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p86-88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1.元认知的涵义及其构成p942*.学习策略的含义p963.记忆术p100-1044.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类型p118\119-120 5.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p120-121 6.认知结构说p122-1237*.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123-4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问题、创造性、创造p126\1282.创造的心理过程p1293.创造性的心理特性p1294*.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p131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33-135第七章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p146\146-1502.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研究p151-152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1544*.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p157-1615.过矫正、防范协约p165\166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教育1.自我意识的含义p169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内容与观念)p169-170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p180-184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p188 2.去个性化p1893.从众、集体舆论、集体凝聚力p192\196 4*.人际吸引的因素p2065.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p210-2116*.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211-213 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1.健康的涵义p215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17-218 3.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冲突p220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p221-237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1.人格、能力与智力的含义p241\244\245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p2484.能力的个别差异p249-2504*.气质类型及其特征p254-2555*.性格的含义p2576*.性格的特征分析p260。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复习要点
小学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史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研究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关系: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可以调节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
4,心理学的任务:①:描述心理现象②:揭示心理规律③:指导教育实践。
5,心理学的主要派别:①: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依德)②:行为主义学派(华生)③: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④:认知心理学学派(目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6,【如何理解心理学的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的反映(1/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2/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4/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实践性原则⑤: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说感觉是对当前事务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当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应。
②:感觉是单一器分析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③:感觉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知觉是高于感觉。
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联系: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
③:感觉的信息越丰富、越准确,知觉也就越清晰完整。
④:感觉和知觉的结合构成了统一认识的感性阶段。
3,【感受性变化的基本规律】:①:统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适应;感觉对比)②: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③:实践的锻炼。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一)名词解释:1.心理(mind)是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意志、情绪情感、气质、性格、能力、需要等现象的总称。
心理也称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心理要素及其组织,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其中心理过程强调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思维 (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4.想象(imagination)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意识(consciousness)是一种自觉的、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觉醒的心理状态。
6.无意识( unconsciousness)是一种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7.情绪(情感)(emotion\feeling)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意志(will)是确定行动目标,制定计划,克服内外困难,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9.气质(temperament)是人在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外在的行为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性格(character)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1.能力(ability or aptitude)是与活动有关,并影响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问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例如,思维过程、注意状态、性格、需要等);个体心理与行为;意识(例如,有意注意)与无意识(例如,梦);个体心理(例如,个人兴趣)与社会心理(例如,人际交往)。
2012年江苏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互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响,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 改成了S-O-R (O 指学习者的内部集体变量,或称中间变量)。
6.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需要心理学,具体表现? 答: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差异(因性施教);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78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910答:联系具体表现在: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别: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三者的主体不同。
11.教师威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我们通常指后者。
1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具体表现? 答: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13.教师的能力(不太重要)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
14.☆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1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特点),主要有:①(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②(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③(学习性质)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被动性;④(学习领域)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里动力、心里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里动力体系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a他控到自控;b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c感性逐渐增强;d移性逐渐提高。
4.教师威信的形成:a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b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关系;c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d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e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5.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6.学习动机的激发:a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自己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的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用争强好胜心里,妥善组织学习竞赛;e确指导结果归因,使学生继续努力。
7.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实例中去。
8..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a习对象的共同因素;b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c知技能与策略;d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的心里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的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9.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学教程;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10.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 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个体积极的源泉。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识过程。
5.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 情绪是对客观事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7.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意志常常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8.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1 / 99.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1.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 德国著名的心理薛家冯特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练习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2012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1)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发展历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基本作用: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在学与教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只适合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1)、理论作用(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讨、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半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知道);(2)、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1)诞生的年代: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2)奠基人:桑代克(3)标志性事件:6、教育心理学以下四中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2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目标】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3.了解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4.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5.理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基本概念;6.能够用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高等教育的作用;7.能够分析教学过程的构成环节;8.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按实验法的要求,就高等教育的某一问题做一个实验设计;9.理解教育心理学在各环节中的作用。
【核心讲义】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与心理学(1)教育过程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过程,教学活动过程包括:①明确教学目标;②任务分析;③确定学生原有水平;④设计教学课程;⑤实施教学;⑥教学评价。
(2)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改造期(1949~1956年)(2)繁荣期(1956~1966年)(3)破坏期(1966~1976年)(4)新生期(1976年以后)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1)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教育任务不同;②教育对象不同;③社会职能不同;④地位作用不同;⑤培养方式不同。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①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②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③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④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2)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3)教学心理研究;(4)德育心理研究;(5)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
2012陕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这些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心理学研究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p14-15一、客观性原则: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要求做到:①通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而不能先入为主,去证明自己主观上希望存在的结论;②在搜集研究相关材料时,必须尽可能从全面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实记录;③在整理和分析数据时,尽可能用某种客观的尺度来评定;④在作结论时特别要严谨慎重,“推不应论过远”能说明什么问题就说明什么问题。
“树立注重实效,力戒空谈的良好学风”二、整体性原则:指要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考察人的心理,把人的心理活动做为一个开放、动态、整体的系统来加以综合研究。
这是提升教育心理学研究水平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要求:从整体方法了解认识学生,从整体方法上研究教育心理问题。
三、发展性原则:指要求研究者或从事工作的人应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
要求:充分重视人的心理现象各种量的变化和质的表现,不断观察和了解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而不能以静止的、固定模式看待人的心理。
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教育中所存在的诸现象和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是唯物辩证法这一原理的精髓所在。
四、教育性原则:指的是研究活动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利于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2、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常用的技术(方法)?P17-181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搜集研究资料的初步方法。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3)测量法(运用标准化量表进行)4)调查法可分为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
5)经验总结法对教育者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6)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进行的研究。
1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哪些程序?P18-19①选择和确立选题;②文献综述;③形成假设;④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⑥撰写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的含义:在心里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缩微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2、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出现、已有心理和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与消失。
3、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
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实在婴幼儿期之后得发展中。
4、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5、我国发展心理学界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则青年期的开始。
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
6、青少年期分为: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相当于大学阶段。
7、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预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8、佩里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二元论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得看法是非此即彼的。
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
2、相对性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收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着的情景对问题作出判断;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3、约定型阶段。
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既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
”
9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元认识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做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10、一、大学生友谊的发展
大学生友谊的发展歌德曼总结的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1、陪伴。
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的相似处,他们有更多的共处时间,愿意协作活动。
2、放松。
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乐的时刻。
3、工具性支持。
青少年从朋友处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援助等。
4、自我意向的支持。
来自朋友的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极得自我意象,获得自我统一性。
5、社会比较。
青少年通过朋友的可以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适当性。
6、亲密。
友谊关系是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信赖的友好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由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