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第二中学高中教师参赛论文 培养知恩之心 践行施恩之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知恩之心践行施恩之行
儒家思想认为“恩者,仁也”,“恩”体现的是人类的一种深厚情谊。,西方哲学家塞涅卡认为恩惠就是人“天生的和自发的仁慈之心,它既让接受者感到温暖,也使施予者感到幸福”。,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恩惠的高度认可,并试图积极回报的行为。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感恩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是维系人际伦理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是个人人格完善的基本素养。然而,在很多学生身上所发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知恩之心和践行施恩之行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校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我校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自然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对来自父母等亲人的爱冷漠麻木,不知道感恩,不学会感激。平常对父母没有问候,要钱时才打电话,与家长没有沟通,对于家长的询问只嫌啰嗦,严重时离家出走。二、奢侈消费与浪费。突出表现为浪费粮食、随意倒饭菜,挥霍金钱,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追求时尚,非名牌不穿。三、损坏公私财物,浪费水、电。四、人际互动冷漠。突出表现为责任意识缺失,以个人为中心,对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不心怀感激,缺少尊重与互爱,困难补助款领到后觉得理所当然,没有感激之心等。
二、我校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第一、制度完善。
针对学生感恩现象缺失的情况,我校面对现实,完善感恩德性养成的长效机制。深知感恩德性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经过连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于心,而又外化于行。因此,在创新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感恩教育内容的同时,非常注重感恩教育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感恩教育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具体而言,使课堂教育制度化、长期化,精心安排感恩教育专题,精心讲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线,把对学生的感恩道德教育全方位地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使主题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考核方式规范化、多样化、具体化,从制度上保证感恩德性养成的可持续性;坚持过程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以考核促学习,以考核促实践。学期末或学年末班级考核感恩教育是一个主要内容,用制度管理使感恩教育常态化。
第二、积极营造感恩教育大环境。
我校深知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感恩教育的关键,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进行感恩教育,个人的成长与这三者是分不开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挖掘家庭在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引导作用,让父母知道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作为孩子首任老师的父母,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外,也要时常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了解并体验父母的辛苦,以引发他们内心最原始和深刻的感恩父母情怀。爱孩子,就要习惯让孩子干一些家务,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要让孩子了解家里的难处、父母的辛劳,从而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对父母产生尊敬、爱戴和
感激之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因为爱他才会为他付出这么多,让孩子了解父母生活、工作的压力
和艰难。其次,每年邀请一至两位优秀毕业生返校作感恩社会、学校、父母及领导同事的报告会,
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在校就读的学生心怀感恩之心。另外,学校利用宣传栏、路边警示语等营
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学生加以关心和引导,但这并不表示班主任在生活中担当“保姆”角色。班主任要学会“偷懒”,平时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锻炼学生做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学生完成得出色时,班主任要及时鼓励,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从中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老师的苦心。
2、举行各种活动,加强感恩意识的宣传教育。(1)在班会课中结合社会中的感恩典型事例(这些典型事例都要求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展开讨论,在班级中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2)寻找身边值得感恩的小事,如班级某同学晚自习后,默默无闻为班级关门窗,从无失责,确保班级教室里的财产安全;班里的另一位同学长期负责教室里黑板、讲台的保洁工作,确保老师上课舒心等等。对类似这样的同学予以肯定,这正是大家值得感恩和学习的鲜活事例。(3)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学生履行学生的基本义务,遵守学校基本规范;在班级大扫除中,要求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自己承包打扫任务,并对自己的劳动负责;要对保洁的同学感恩,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感恩,多说谢谢。(4)在周记中回顾和记录自己的感恩心得,发现身边的感恩事件,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对感恩教育的接受程度。(5)回报父母养育恩,为父母做一件事,如整理房间、洗碗、给父母捶背、为父母倒茶等,从中体验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寻找父母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东西,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6)在生活中比节俭,鼓励穿校服,同学互相监督谁零食买得最少。(7)对同学对他人,开展“同学的爱”“同学给我的关心或帮助”等系列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对老师,从“难忘师恩”作文比赛、黑板报出版、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8)班级经常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篮球、接力等比赛,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克服自私、斤斤计较、不愿合作的缺点,感受爱和团结的力量,感受互相尊重、谦让、宽容、友好合作的快乐,激发感恩的情感。(9)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故事,在班级活动课、团队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发,促使学生感恩心理的养成;(10)可以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与感恩教育主题相关的古诗词或中外名人名言,以张贴在教室墙壁上,积极营造出“感恩”的教育氛围,以氛围来影响人培养人塑造人;(11)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景,用“心理换位”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中,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着“父母的养育恩、老师的苦口婆心教导、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与友善”,引导学生在相互理解中体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美德。经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的“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感激,学会回报,学会做人。
总之,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责任,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感恩道德教育,
通过感恩的理性认知和实践体验,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人格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