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厂检验

合集下载

进厂质量检验制度

进厂质量检验制度

进厂质量检验制度进厂质量检验制度是指在产品生产、加工、装配等各个环节中,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测试、测量和分析,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减少由于产品质量不良而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进厂质量检验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入厂检验:即在材料、零部件等进入生产过程前进行的检验。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入厂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材料、零部件问题,并拒收不合格品,避免把不良品留在生产过程中,从根源上保证产品的质量。

2.在厂流程检验:即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各个环节的检验与控制。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对加工、修整、螺纹磨合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离厂前检验:即在产品离开厂区之前,再次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试验。

离厂前检验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制造商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在离厂前得到最严格的检验,确保产品在质量、标准等方面均符合相关要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4.测试与分析:测试是进厂质量检验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压力测试、耐磨试验、强度测试等等的测试手段,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其它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纠正并改善其质量状况。

在工业企业中,进厂质量检验制度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通过不断更新检验设备、完善检验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了保证市场和客户的信任与认可,企业必须实施进厂质量检验制度,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要求。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商业成功。

总之,企业准确根据自身市场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实施进厂质量检验制度,不断完善检验设备、制定严格的检验方法和流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

原材料零部件进厂检验制度

原材料零部件进厂检验制度

原材料零部件进厂检验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避免因为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引发生产和质量事故,从而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入公司生产环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电子元器件等。

二、进厂检验流程1.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厂时,由仓储人员负责收货验收,并先行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送往质检部门进行初检。

2.质检部门进行样品初检,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初检合格的样品才能继续后续检验。

3.对初检合格的样品进行全检,检验项目根据不同物料和零部件的特性而定,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成分、硬度、拉伸、断裂韧性等。

全检结果需与供货商提供的技术规格进行对比,确保符合要求。

4.对全检合格的样品进行保留,并通过质检部门建立样本库,用于随时核查。

5.对初检不合格或全检不合格的样品,需要及时通知供货商并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直至合格为止。

6.与供货商进行沟通后,对不合格样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供货商。

7.供货商在核查和改进后,重新提供合格的样品进行检验。

8.对供货商的不合格品进行追踪,追踪期限由质量部门和采购部门协商确定,以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生产环节。

三、进厂检验标准1.进厂检验标准是根据不同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特性,以及公司产品质量要求制定的。

2.进厂检验标准应与供货商的技术规格和国家相关标准相符合,并在实际生产情况中进行验证。

3.进厂检验标准应定期进行评审,以确保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评审结果需记录并存档。

四、供应商管理1.采购部门应按照公司的供应商选择程序,对供货商进行审核和评估。

2.供货商选择应综合考虑其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能力、交货能力等方面,并有相关记录。

3.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4.定期对供货商进行评估,对于持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供货商,应暂停或终止合作关系。

汽车进厂检验制度

汽车进厂检验制度

汽车进厂检验制度1. 概述汽车进厂检验制度是一套规范汽车进厂检验流程及要求的体系,旨在确保汽车在进入厂区前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以保障汽车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汽车进厂检验制度的主要内容。

2. 检验对象所有要进入厂区的汽车都必须进行检验,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出厂的新车、售后维修车辆、租赁车辆等。

不同类型的汽车可以根据其用途和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检验。

3. 检验类型3.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主要针对汽车外部造型、喷漆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以确保汽车外观的整洁和美观。

具体检验项目包括: - 车身是否有划痕、变形等损伤 - 喷漆是否平整、无色差等 - 玻璃是否完好、清晰等3.2. 内饰检验内饰检验主要关注汽车内部空间的布局、座椅舒适性、仪表盘功能等方面,以确保驾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具体检验项目包括: - 座椅是否平整、无破损 - 仪表盘功能是否正常、清晰可读 - 空调、音响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3.3. 功能检验功能检验主要测试汽车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检验项目包括: - 刹车系统是否灵敏、制动效果良好 - 转向系统是否灵活、无异常 - 灯光、雨刷器等辅助设备是否正常工作4. 检验流程4.1. 预约车主或企业需提前与进厂检验部门进行预约,确定检验时间和地点。

4.2. 登记车主或企业在进厂后,需在登记处进行登记,提供车辆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审查。

4.3. 外观检验车辆进入外观检验区进行外观检查,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进行检查,记录检验结果。

4.4. 内饰检验车辆进入内饰检验区进行内饰检查,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进行检查,记录检验结果。

4.5. 功能检验车辆进入功能检验区进行功能测试,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进行测试,记录检验结果。

4.6. 确认结果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确定车辆是否合格。

若合格,发放检验合格标志;若不合格,提出整改要求。

4.7. 整改复检如车辆不合格,车主或企业需按照整改要求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再次提交检验。

汽车维修进厂检验制度

汽车维修进厂检验制度

汽车维修进厂检验制度
是指汽车维修单位对车辆进行维修前的检验程序与措施的规定。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维修单位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维修工作的范围、目标和进度,从而提高维修的质量和效率,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进厂检验项目:规定维修单位对每辆车辆的内外部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的检查,以排除潜在的问题和故障。

2. 进厂检验流程:制定检验员对车辆进行检查的流程和步骤,包括验车接待、维修指导、技术操作、质量验收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3. 检验器材和设备:规定维修单位应配备适当的检验器材和设备,包括检测仪器、测量工具、故障诊断设备等,以便对车辆进行全面且有效的检测。

4. 检验记录和报告:要求维修单位对每辆车辆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车辆的问题和故障、维修方案、维修周期等,以便对维修工作进行追踪和评估。

以上是汽车维修进厂检验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同的维修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这样的制度可以提高维修单位的工作规范性和效率,保障车辆修复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 1 页共 1 页。

电气元件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电气元件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电气元件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一、总则
1.1电气元件、原材料进厂检验,是指在电气元件、原材料投入使用前,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由检验部门对其质量和规格进行检验。

1.2本检验规程适用于电气元件、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1.3本检验规程对供方要求:
(1)供方必须严格按照甲方的技术要求;
(2)供方所供应的电气元件、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3)供方应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技术和质量资料,以便核实和检验。

二、电气元件、原材料的检验项目
2.1入厂抽样检验
2.1.1规格符合性检验
对比产品标准规格,检验产品尺寸、外形、接头布置、介质等是否符合验收要求。

2.1.2抗拉强度检验
根据标准要求,检验产品的抗拉强度,确保其耐用性。

2.1.3电气性能检验
根据标准要求,检验产品的电气特性,确保安全可靠。

2.2产品全检
2.2.1抽样检验
依据样品检验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检验样品外观、尺寸、性能等。

2.2.2功能检验
根据实际使用的环境要求,检验产品的真实功能,以确保运行质量。

2.2.3性能检验
根据标准要求。

IQC、IPQC、QA分类

IQC、IPQC、QA分类

IQC、IPQC、QA检验方法一、原材料(进厂)检验(IQC)1.原材料检验(IQC)u库检:原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料号、数量是否符合实际,一般由仓管人员完成。

v质检:检验原材料物理,化学等特性是否符合相应原材料检验规定,一般采用抽验方式。

w试检:取小批量试样进行生产、检查生产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2.来料不合格的处理标识:在外包装箱上标明“ 不合格”,堆转置于“不合格区“或挂上“不合格”标识牌等。

处置:退货、调货或其它特采纠正措施:对供应商提出相关要求,并要求防止批量不合格的再次出现。

3.紧急上线:因生产急需,在检验报告出来前需采用的物资,为紧急放行,需留样检验,并对所放行物资进行特殊标识并记录,以便需要时进行追踪。

4.特采:u从非合格供应商中采购的物资——加强检验;v检验不合格而采用物资——挑选或加工后使用。

5.应特别关注不合格品所造成的损失:u投入阶段发现,损失成本为1元;v生产阶段发现,损失成本为10元;w在客户手中发现,损失成本为100元二、过程检验(IPQC)1.IPQC的检验范围包括:l 产品:半成品、成品的质量;l 人员:操作员工艺执行质量,设备技能差;l 设备:设备运行状态,负荷程度;l 工艺、技术:工艺是否合理,技术是否符合产品特性要求;l 环境:环境是否适宜产品生产需要。

2.工序产品检验:对产品的检验,检验方式有较大差异和灵活性,可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和产品特性,检验方式更灵活。

3.质检员全检:适用于关键工序转序时,多品种小批量,有致命缺陷项目的工序产品。

工作量较大,合格的即准许转序或入库,不合格则责成操作员工立即返工或返修。

4.质检员抽检:适用于工序产品在一般工序转序时,大批量,单件价值低,无致命缺陷的工序品。

5.员工自检:操作员对自己加工的产品先实行自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发出至下道工序,可提高产品流转合格率和减轻质检员工作量,不易管理控制,时有突发异常现象。

6.员工互检: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对上道工序产品先实行检验,可以不予接收上道工序的不良品,互相监督,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也会引起包庇,争执等造成品质异常现象。

1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

1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

1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原材料是制造产品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厂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

以下是一个关于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的描述,以便参考和借鉴。

1.检验程序的制定首先,厂家需要确定原材料进厂检验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检验内容和标准。

同时,需要确定检验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检验员的培训和要求等。

2.采集样品当原材料到达工厂时,需要按照检验程序规定的方法采集样品。

样品的采集需要考虑样品的数量、位置、时间等因素,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样品准备采集到样品后,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洗、去除杂质、干燥等,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验方法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5.数据记录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包括原材料的批次号、产地、检验日期、检验员等信息,及时发现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6.处理异常情况当检验结果发现原材料存在问题或不符合要求时,需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包括退回供应商、封存原材料、调整生产计划等。

同时,需要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今后再次发生。

7.结果确认最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确认和审核,确保检验过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可以放行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跟踪。

总之,建立科学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对于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和流程,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厂家应该重视原材料进厂检验工作,建立完善的检验程序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原材料质量管理水平,为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入场检验岗位职责

入场检验岗位职责

入场检验岗位职责
入场检验员是负责对进厂物料、零部件、成品进行检验的岗位。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场收货检验
入场检验员需要对物料、零部件、成品等进行检验,以保证其
符合企业的标准和要求。

他们需要对货物的数量、包装、质量等方
面进行检查,确保货物完整无损、符合规定。

2.检验记录管理
为了方便后续的管理,入场检验员需要记录检验结果和检验时
间等信息,并将记录及时上报给公司的相关人员。

一旦发现有问题,他们需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及时纠正错误。

3.非符合品处理
入场检验员需要对所有检验出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分类、标记、隔离和反馈等环节。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他们需要及时给相
应的部门和厂商发出通知书,清楚地描述问题的性质和影响,并要
求厂商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4.过程监督
入场检验员做好检验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对检验流程进行监督,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公司要求和标准。

他们需要认真检查流程环节,
并向上级反映问题,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方式。

总之,入场检验员作为保障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需要具
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严密的工作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拥有优
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一、目的和范围1.目的:为了确保原材料外购件的质量,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持续性,并减少生产中的废品和损失。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原材料外购件的入厂检验。

二、检验人员及职责1.检验员:负责对进厂的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2.供应商代表:负责在检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并配合检验员进行检验。

三、检验内容及方法1.外观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尺寸、颜色和表面的划痕等。

2.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要求。

3.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包括强度、硬度和韧性等。

4.尺寸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包装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包装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包装要求。

四、检验依据1.公司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

2.原材料外购件的技术文件和规范。

五、检验方法1.目视检查:对外观进行检查,发现明显缺陷即判定为不合格。

2.化学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3.物理性能测试:使用强度测试机、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对物理性能进行测试。

4.尺寸测量:利用测量仪器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尺寸进行测量。

5.包装检查:对包装进行检查,确认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六、检验记录及保存1.检验记录: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2.检验报告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判定结果等内容。

3.检验记录应保留至少两年以上,并按照公司相关文件管理要求进行保存。

七、不合格处理及评审1.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不合格品应按照公司相关的退货流程及时返厂或退货,并要求供应商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3.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和评审,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进厂检验的岗位职责

进厂检验的岗位职责

进厂检验的岗位职责进厂检验的岗位职责是指负责对进货的产品、原材料或设备等进行检查、测试和评估,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可以进入生产线进行加工和生产。

以下是对进厂检验岗位职责的详细阐述。

1. 质量检验进厂检验的首要职责是对进厂的产品、原材料或设备等进行质量检验。

根据公司的委托函、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制定具体的检验方案,进行外观、尺寸、重量、材料、功能等方面的检验。

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非破坏性检测、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2. 检验项目管理进厂检验的关键是明确检验项目,并相应地制定检验标准和方法。

岗位职责包括对检验项目进行管理和整理,建立起合理的检验项目库,并不断跟踪和更新。

同时,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专项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验仪器设备维护进厂检验工作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来进行检测和测试,因此岗位职责之一是负责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对于出现故障或需要更换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检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进厂检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岗位职责之一是对检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将检验数据记录、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并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相应的检验报告。

同时,对于出现异常的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

5. 合作与沟通进厂检验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包括供应商、采购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

岗位职责之一是与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产品或原材料的特性和要求,并反馈问题和意见。

同时,在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时,需要与相关部门一起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及时解决问题。

6. 问题处理与改进进厂检验的工作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确认,还需要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

岗位职责包括对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与相关部门一起制定改进措施。

原材料进厂检验操作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操作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操作规程原材料进厂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原材料进厂检验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减少产品质量问题和风险的控制手段。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的步骤和要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并避免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线。

2. 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口和国内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原料药、食品添加剂等。

3. 检验设备和仪器1)外观检验设备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等,用于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是否合格。

2)物理性质测定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PH值计、密度计、溶解度测定仪等,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要求。

3)化学性质测定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用于检测原材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符合要求。

4)微生物检验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洁净台、微生物培养箱等,用于检测原材料中是否有微生物污染。

4. 检验步骤1)采样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从原材料的不同批次和不同工艺环节采集样品。

采样时应避免各种可能的污染,将样品置于干净、密封的容器中。

2)外观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味道、外观质量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

3)物理性质测定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使用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对样品进行物理性质测定,如PH值、密度、溶解度等,确保符合要求。

4)化学性质测定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使用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对样品进行化学性质测定,如含量、纯度、有害物质限量等,确保符合要求。

5)微生物检验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使用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如菌落总数、霉菌数量等,确保符合要求。

6)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定原材料的合格性。

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接收、储存、标识和入账。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退货或处理。

7)记录和报告对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判定结果和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和归档。

原材料进厂检验

原材料进厂检验

原材料进厂检验
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原材料进行进厂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原材料进厂检验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环节。

首先,原材料进厂检验应该在原材料到达工厂后的第一时间进行。

检验前,应
当对原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包括原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等信息,以确保所检验的原材料与采购时的信息一致。

其次,进厂检验的内容应当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等多个方面。

外观检查主要是对原材料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查,包括是否有明显的损伤、变形、污染等情况。

尺寸检查则是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以确保其符合生产所需的尺寸要求。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针对金属材料等进行的,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其成分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化学成分符合生产要求。

另外,进厂检验还应当对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对。

质量证明文件是原
材料质量的重要依据,包括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文件的核对,可以更好地了解原材料的质量情况。

最后,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相关的合
同条款进行处理。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可以要求供应商进行更换或退货,并对其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和处理,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总的来说,原材料进厂检验是确保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原材料的质量要
求应当严格执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原材料进厂检验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

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

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一、引言。

原材料进厂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制定合理的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的制定依据。

1.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检验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公司实际情况。

在制定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设备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的内容。

1. 外观质量。

原材料进厂时,首先需要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包括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明显缺陷等方面的内容。

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原材料的可用性和加工后产品的美观度。

2. 尺寸和重量。

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材料,需要制定相应的尺寸和重量标准。

通过对尺寸和重量的检验,可以保证原材料符合生产需要,避免因尺寸和重量不合格而导致的生产问题。

3. 化学成分。

对于一些需要特定化学成分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化学成分的检验。

确保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产品制造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4. 物理性能。

一些原材料需要具备特定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对于这类原材料,需要进行相应的物理性能检验,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5. 其他特殊要求。

针对特定的原材料,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检验要求,如对特定物质的含量、杂质含量等方面的检验。

这些特殊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

四、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的执行。

1. 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

制定了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后,需要对相关的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检验技能和知识。

同时,需要对检验人员的资质进行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设备的保养和校准。

检验设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因此,需要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校准,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电子元器件类进厂检验规程

电子元器件类进厂检验规程
合格填写“√”,否则填写“×”
外包装
目测:包装状态
填写“完好”、“稍有破损”、“严重破损”
不作为合格判定的依据
2
主要功能检查(抽10%)
实测:安装孔的位置及大小,与图纸一致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合格填写“√”,否则填写“×”
结果判定
所有的检验、测试项都符合要求的,判定为合格;有一项不符合即判定为不合格。
外包装
目测:包装状态
填写“完好”、“稍有破损”、“严重破损”
不作为合格判定的依据。
2
主要功能检查(100%)
实测:图像传输是否正常、光功率大小。
符合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填写实测值
结果判定
所有的检验、测试项都符合要求的,判定为合格;有一项不符合即判定为不合格。
二、电器件
序号
检验、测试项
检验、测试方法
页码:试方法
评定方法
备注
1
外观检查(抽10%)
厂商型号
目测:进厂厂商、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合同一致
与合同要求一致为合格。合格填写“√”,否则填写“×”
外观
目测:外观无缺陷,管脚无锈蚀、缺损
合格填写“√”,否则填写“×”
外包装
目测:包装状态
填写“完好”、“稍有破损”、“严重破损”
电子元器件类进厂检验规程
(光/电器件、接插件、PCB板等)
一、光器件
序号
检验、测试项
检验、测试方法
评定方法
备注
1
外观检查(100%)
厂商型号
目测:进厂厂商、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合同一致
与合同要求一致为合格。合格填写“√”,否则填写“×”
外观
目测:外观无缺陷,管脚无锈蚀、缺损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规定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规定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规定一、总则原材料进厂检验是指对厂家进厂的原材料进行质量、安全、外观等方面的检验和评估,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并且不对生产和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本规定的目的是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的程序和要求,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二、检验范围1.原材料的外观检验,包括外观色泽、形状、气味等;2.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包括含水量、密度、粗度、PH值等;3.原材料的安全性检验,包括重金属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等;4.原材料的适用性检验,即对原材料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适用于特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

三、检验人员进厂检验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进厂检验工作。

他们应该严格遵守检验管理规定,并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

四、检验过程1.厂家送货前应提前通知公司的进厂检验人员,以保证能够及时安排检验工作。

2.原材料到达公司后,进厂检验人员应及时查验送货单和货物标识,以确认货物和送货单是否一致。

3.进厂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验、质量检验、安全性检验和适用性检验。

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4.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或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同时要与厂家进行沟通,并及时记录检验结果。

5.检验完成后,应填写检验报告,并将其存档备查。

五、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1.如果原材料经过检验发现质量不合格,应立即通知厂家,并要求其进行整改或替换。

2.公司应与厂家协商解决不合格原材料的问题,并妥善处理退货和赔偿事宜。

3.不合格原材料应进行隔离,确保其不会被误用或混入到生产中去。

六、记录和报告1.进厂检验人员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并填写检验报告。

2.检验报告应包括原材料的详细信息、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和评价等内容。

3.检验报告应存档备查,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七、监督和改进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改进机制,定期对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1.定期评估进厂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进厂检验制度

进厂检验制度

进厂检验制度一、引言进厂检验制度是指企业对供应商、合作伙伴发货的产品进行检验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它是企业保障产品质量,维护企业声誉,确保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进厂检验制度的意义和目的、实施步骤、质量标准和文件保存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进厂检验制度的意义和目的进厂检验制度的意义和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产品质量:进厂检验制度的建立可以确保供应商发货的产品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并排除潜在质量问题的发生。

2. 维护企业声誉:通过严格的进厂检验制度,企业可以保证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3. 提高客户满意度:进厂检验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问题,保证客户得到满意的产品,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实施步骤进厂检验制度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接收货物:当供应商将产品送至企业时,接收人员应按照进厂检验制度要求进行准确的登记和确认,确保产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检验产品:接收人员根据进厂检验制度要求进行产品的外观和性能检验,检查产品是否存在瑕疵、损坏或与规格不符等问题。

3. 判定产品接收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判定产品的接收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

如果产品不合格,需要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理或退货。

4. 记录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并在相应的记录表中填写相关信息,以备将来查询和分析。

5. 处理不合格品:如果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供应商应负责处理不合格品,并根据进厂检验制度要求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和解决办法。

6. 定期评估供应商:企业应定期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交货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持续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四、质量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可以包括外观要求、尺寸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等方面的指标。

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家和行业规定的相关标准来制定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五、文件保存进厂检验制度所产生的文件应妥善保存,以备将来查询和分析。

汽车维修进厂检验制度

汽车维修进厂检验制度

汽车维修进厂检验制度概述汽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损坏,或者需要定期保养。

为了保障车主的权益和安全,以及维修服务的质量,汽车维修行业实行了进厂检验制度。

本文将介绍汽车维修进厂检验制度的相关内容。

进厂检验的目的和意义进厂检验是指车主将车辆送到维修厂时,由维修厂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其目的是为了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和故障,以及为之后的维修过程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同时进厂检验还可以在维修前对车辆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有助于车主和维修工程师做出维修方案和决策。

进厂检验的实施,可以保证维修工程师在维修过程中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计划,降低了维修错误和浪费,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进厂检验的流程和标准进厂检验的流程和标准通常由维修厂的技术人员或质检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

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车辆接待车主将车辆送到维修厂后,需进行车辆接待。

在接待时,维修厂的工作人员会进行初步的询问,了解车辆的维修历史、存在的问题和所需保养等信息。

同时还会核实车主的身份信息和保险相关事宜。

2.车辆检查车辆检查是进厂检验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维修厂的技术人员会对车辆进行全面和详细的检测。

一般包括以下方面:•车辆外观检查:包括车身表面的划痕、凹陷和漆面情况等。

•内部检查:包括仪表板、座椅、地毯、天花板、门锁和车窗等方面的检查。

•机械部件检查: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电气检查:包括车灯、电器、音响等方面的检查。

•轮胎检查:包括轮胎的磨损情况、胎压和轮胎配对等方面的检查。

3.检查结果报告检查完成后,维修员会根据检测结果制作一份检查报告。

该报告包括车辆的基本信息、检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损坏情况和需要维修和更换的部件清单等信息。

检查报告一般由维修员在检查结束后和车主沟通,车主可以根据报告中的信息决定是否执行维修、保养等服务。

进厂检验的质量控制进厂检验是维修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维修厂和车主信任的体现。

原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确保供应原料符合质量标准,保证原料安全,防止来自不同
供应商的原料,本原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规定了原料进厂检验的要求和流程,按照本制度进行相关管理活动,为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2、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入库原料,包括所有计划购入的原料以及所有
应急购入的原料。

二、目的
1、本制度建立标准化的原料进厂检验流程,确保原料进厂检验结果
准确可靠,为原料安全进行客观、准确的管理。

2、通过有效的检验,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合格的原料,发现可能存在
的质量事故隐患,保证原料入库质量的稳定性,从根本上防止生产质量劣化。

三、原料进厂检验要求
1、原料进厂检验应包括原料的质量检验与鉴定,以及安全性检查,
具体要求如下:
(1)对于原料的质量检验,应按照《经营单位(原料及产品)质量
检验规程》进行,检查项目包括外观检验、气味检验、嗅觉检验、重量检验、尺寸检验、吸水率检验、含水率检验、国家标准检验、鉴定等;
(2)对于原料的安全性检查,应按照《原料安全性检查规程》进行。

进厂身体检查

进厂身体检查

进厂身体检查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进厂身体检查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程序。

通过这项检查,工厂能够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符合工作要求,同时也保障了工作环境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进厂身体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检查项目。

重要性
进厂身体检查对员工及工厂本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检查能够及早发现
员工患有的疾病或健康问题,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其次,保障了员工的健康,减少了因疾病引起的工作意外和生产事故的发生。

最后,定期检查也能够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

检查项目
1.身体基本情况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体温等指标,了
解员工的基本健康状况。

2.听力和视力测试:检测员工的听力和视力是否正常,以确保其在工
作中能够正常听声辨物。

3.肺功能检测:针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粉尘、有毒气体等因素,
通过肺功能测试检测员工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

4.心电图检查:了解员工的心脏健康状况,排除潜在的心脏病风险。

5.血液检查:检测血液指标,了解员工的血糖、血脂等情况,及早发
现疾病风险。

6.尿常规检查:排查员工的泌尿系统健康问题,发现潜在的疾病。

7.体检结论: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给出员工的体检结论和建议,如需
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综上所述,进厂身体检查作为保障员工和工作环境安全的一项措施,是不可或
缺的。

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员工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工厂的稳定生产贡献力量。

希望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进厂身体检查,共同维护好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1. 引言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格的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操作流程。

2. 目的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进厂的原材料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以减少产品缺陷和风险,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3. 适用范围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原材料,如金属、塑料、胶粘剂等)。

4. 原材料入厂检验程序原材料入厂检验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4.1. 集中放货所有原材料在进厂后应被集中放置在指定区域,以便进行检验和分类。

4.2. 检验样品的获取从每批次进厂的原材料中,应随机选取足够数量的样品作为检验样品,样品的数量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4.3. 检验项目的确定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适当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4.4. 检验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原材料,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4.5. 检验记录的填写对每个检验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检验记录应包含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信息。

4.6. 检验结果的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关标准,对原材料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和有待确认等。

4.7. 非合格品的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索赔或重新检验等。

4.8. 检验报告的编制和归档对每次原材料入厂检验的结果,应编制检验报告并进行归档。

检验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评定意见和相关数据等。

5. 质量记录与监控5.1. 质量记录对每次原材料入厂检验的结果和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报告、采购合同、检验样品照片等。

这些记录不仅用于质量追溯,也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和产品改进提供参考。

5.2. 质量监控定期对原材料入厂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有限公司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编制批准日期MODIFICATION 文件修改记录目录第一章进厂产品验收概述 1第二章原材料进厂验收方法 3 第三章外购件进厂验收方法 4第四章外协件进厂验收方法 5第五章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方法 6 电子元器件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7第六章电路板进厂检验方法 8附件1:各类物料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 9附件2:检验通知/入库单使用方法 10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本文件作为《XXX产品检验管理程序》的补充,用于指导物料的进厂检验和完善物料的检验要求。

第一章进厂产品验收概述进厂检验是对购进物料进行的检验。

进厂检验的具体对象是外购原材料、标准件、元器件、配套件、外协件、生产用辅料等。

进厂检验一般是以抽样检验方式进行;对于关键件、重要件或质量不稳定的元器件、配套件,应进行加强检验。

一、进厂报验程序:材料进公司后应放在待验区,,采购系统采购员应验收清点数量、查对合格供应商目录、型号规格、质量证明文件(合同要求的文件)和有效期,并填写XXX《检验通知单》交质量部检验员检验。

二、进厂检查验收内容:1,检验员首先核对合格供应商目录及相关质量证明文件等,按公司有效图纸、技术标准、技术协议或技术通知单进行检查和判定。

例如,审查供货合同、标准代号、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印章、出厂日期、生产厂家和各项技术质量指标等。

对公司暂无正式标准的或首件的,其实物的符合性,由该采购产品分管的设计技术人员负责认可和判定。

判定中如发现不合格品按“XXX《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2,全面查看产品包装状态是否异常,同种包装之间相互有无差异,产品包装与质量证明书中的有关项目是否文实相符。

3,对抽出的样品,覆盖面要广,多箱包装的要每箱多能抽到。

必须满足抽样比例,对质量不稳定的物料要加强检验。

4,测量和测试项目依据《XXX质量检验卡》,首先确认测量方法和工具有效性。

生产验证出具内部加工单后交生产实施。

三、进厂检查验收准备:1,检验员事前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各种技术文件要求的重要(关键)参数,编制相应的《质量检验卡》,并经技术部有关人员审核会签后,作进货产品检验时的执行依据。

(XXX系列物料依据元器件手册。

XXX系列依据外购件手册)2,检验员在检验前应确保检验工具能符合测量精度要求并工作正常,非计量有效期的检测工具不得使用。

3,检验员必须使用公司受控的技术文件,不得擅自从他处复印。

当技术文件要求的检测工具及设备、人员缺少时,质量部应申请配备。

配备不到位的情况,质量部及时通知相关技术部门,相关技术部门应以技术通知单形式确定临时检验方法或免检,临时检验方法必须考虑在现有资源上进行。

特殊难检项目设计者应给出明确说明,必要时还需对检验员提供培训。

四、产品经检验完成后,由检验人员在“检验通知单”上签字确认。

合格则由仓库人员办理入库手续;检验不合格时,应按“XXX《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检验员应建立“检验登记台帐”并作好检验记录。

五,进厂物料,因生产急需而未检验或来不及等待检验结果,而投入使用或加工时,需经相关技术、生产部门确认。

六,进厂检验物料分1,原材料类:膜片、棒料、板材、物料毛坯、玻璃棒料,漆包线,电缆等。

2,外购件类:固定件、密封件、非金属配件、轴承、弹簧、标准件等。

3,外协件类:属公司提供图纸的委托加工件:4,电子元器件类:属于元器件手册中的物料,及部分接插件组合。

5,电路板类:委托外协加工的电路板。

6,其他类:各部门申请采购的物料,有申请部门确认后签字入库。

后附附各类物料的进厂检验方法。

第二章原材料类进厂验收方法原材料定义:用于加工成零部件的膜片、棒料、板材、物料毛坯、玻璃棒漆包线,电缆等。

1,抽检数量和方法:按批取样,其数量足够进行材料元素成分分析或其他项目2,验收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相关技术要求3,验收项目和验收方法3.1 资料检查3.1.1质量证明:合同要求的证明文件应齐全、内容完整、盖有质量部门的印章或签字确认。

3.1.2质量证明内容和实物:核对来料的批号、型号/规格、材质等与质量证明和合同是否相符3.1.3 供应商和生产商依据合格供方名单和相关技术要求核对供方。

3.2 外观检查3.2.1 查对实物标记:满足图纸及技术要求的标识和标记3.2.2 材料外观质量:3.2.2.1 按有关标准判断原材料内外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结疤、折叠、夹杂、离层等缺陷。

3.2.2.2 铸件表面不允许有可见裂纹、缩孔、气孔、渣眼、砂眼、铁豆、夹砂、冷隔、浇不足、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飞边、毛刺、多肉、变形、打缺等缺陷。

铝合金还应检验表面气泡3.3包装检查,包装因完好不破损3.4 测量或试验结果3.4.1 按要求检查外形尺寸及规格型号3.4.2 关键材料视质量情况不定期送检测机构化验或分析3.4.3 按要求进行生产验证4. 判别与处理::参照附件“各类物料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按《XXX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第三章外购件类进厂检验方法外购件包括:固定件、密封件、非金属配件、轴承、弹簧、标准件等直接制造产品的配套件。

1、抽查数量和方法:按批检查。

外观和测量项目样本低于10个全数抽样,大于10个按GB2828.1-2003进行抽检,检查水平Ⅱ,AQL=1.02、验收标准: 外购件手册3、验收项目和验收方法:3.1 资料检查3.1.1质量证明:合同要求的证明文件应齐全、内容完整、盖有质量部门的印章或签字确认。

3.1.2质量证明内容和实物:核对来料的批号、型号/规格、材质等与质量证明和合同是否相符3.1.3 供应商和生产商依据合格供方名单和相关技术要求核对供方。

3.2 外观检查3.2.1 查对实物标记:满足图纸及技术要求的标识和标记3.2.2 材料外观质量:外观应完好、无锈蚀、碰伤、损坏、表面防护完好。

密封件外观是否存在气泡和合模错位现象,标准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裂纹、皱纹、凹痕、切痕、锈蚀、损伤等缺陷,焊条药皮应均匀不得有剥落等缺陷。

3.3 包装检查,包装因完好不破损,标识清洗3.4 测量或测试结果尺寸检验:按有关标准检查尺寸及允许公差。

4、判别与处理参照附件“各类物料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按《XXX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5 作好检验记录,登记检验台帐。

第四章外协件类进厂验收方法外协件属委托加工件,凡属外协产品,每批必须有承制厂家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1、抽查数量和方法:按批检查,外观和测量项目样本低于10个全数抽样,大于10个按GB2828.1-2003进行抽检,检查水平Ⅱ,AQL=1.02、验收标准:按图纸技术要求、质量检验卡内容(不限于)执行,。

3、验收项目和验收方法:3.1 资料检查3.1.1质量证明:合同要求的证明文件应齐全、内容完整、盖有质量部门的印章或签字确认。

3.1.2质量证明内容和实物:核对来料的批号、型号/规格、材质等与质量证明和合同是否相符3.1.3 供应商和生产商依据合格供方名单和相关技术要求核对供方。

3.2 外观检查3.2.1 查对实物标记:满足图纸及技术要求的标识和标记3.2.2 材料外观质量3.2.2.1材料应完好、无锈蚀、碰伤、损坏、表面防护完好。

3.2.2.3 机加零件表面不允许有影响产品下序质量的碰伤、划痕等缺陷。

3.3 包装检查,包装因符合要求。

3.4 测量或测试依据质量检验卡内容检查加工尺寸4、判别与处理4.1 质量检验卡和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根据GB2828.1-2003要求判别本批加工件合格与否4.2 参照附件“各类物料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按《XXX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5 作好检验记录,登记检验台帐。

第五章电子元器件类进厂检验方法电子元器件属于元器件手册中的物料,及部分接插件组合。

1,抽查数量和方法:按批检查。

器件外观和测试项目样本低于10个全数抽样,大于10个按每批抽3件检查。

2,验收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元器件手册3,验收项目和验收方法:3.1 资料检查3.1.1 质量证明合同要求的证明文件应齐全、内容完整、盖有质量部门的印章或签字确认,3.1.2 实物和质量证明内容核对来料的批号、型号/规格、等与质量证明和合同是否相符3.1.3 供应商和生产商依据合格供方名单和相关技术要求核对供应商和生产商。

3.2 外观检查3.2.1 查对实物标记检查电子元器件印刷标识是否清楚,与封样一致。

3.2.2.材料外观质量检查电子元器件引脚无氧化,引脚有无变形等当引脚氧化检查有异常时进行可焊线试验,技术要求中未注明试验条件时,以温度235℃,时间为3S试验,无虚焊不能上锡情况。

3.3 包装检查包装完好无破损,标识清楚无人为损坏3.4 性能测试:按元器件手册要求的关键件和重要件依据质量检验卡的要求测试相关的性能。

核级元器件按核级物料进厂检验规范要求执行。

4 判别与处理4.1 参照电子元器件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下附)4.2 不合格批原则上作退货处理5 作好检验记录,登记检验台帐。

文件编号XXX有限公司A版电子元器件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A”为关键项,有一项不合格、此批不合格“B”为重要项,有二项以上不合格、此批不合格“C”为一般项,观察项,依据情况确定,不合格批次按《XXX不合格品和不符合管理程序》处理。

第7页共11页文件编号XXX有限公司A版第六章电路板类进厂检验方法电路板属于委托外协加工的电路板部件。

1,抽查数量和方法:按批检查,外观和功能测试样本低于10个全数抽样,大于10个按GB2828.1-2003进行抽检,检查水平Ⅱ,AQL=1.02,验收标准:图纸及技术要求。

3,验收项目和验收方法:3.1 资料检查3.1.1 质量证明合同要求的证明文件应齐全、内容完整、盖有质量部门的印章或签字确认,3.1.2 实物和质量证明内容核对来料的批号、型号/规格、等与质量证明和合同是否相符3.1.3 供应商和生产商依据合格供方名单和相关技术要求核对供应商和生产商。

3.2 外观检查3.2.1 查对实物标记3.2.1.1 每批物料有批号标识3.2.1.2 检查委托采购件的标识。

(与封样比对)3.2.2 材料外观质量3.2.2.1 元器排列整齐,3.2.2.2 表面清洁,焊点无阻焊剂类污垢3.3 包装检查防静电包装3.4 功能测试按要求测试相关的性能。

见《电路板进厂检验计划》4 、判别与处理4.1 各种电路板外观和功能测试具体见《电路板进厂检验计划》4.2 按双方约定的抽样不合格比例判定(涉及虚焊、错焊、漏焊、外观、搭锡的不合格数)。

4.3参照附件“各类物料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按《XXX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5 作好检验记录,登记检验台帐。

第8页共11页文件编号XXX有限公司A版附件各类物料检验项目重要性分类“A”为关键项,有一项不合格、此批不合格“B”为重要项,有二项以上不合格、此批不合格“C”为一般项,观察项,依据情况确定,不合格批次按《XXX不合格品和不符合管理程序》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