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症)及静脉炎
静脉血栓栓塞症(ppt课件
• VTE=DVT+PE • 同一疾病,不同部位, 不同阶段,不同表现。
临床表现
1.浅表血栓性静脉炎(SVT) *B超检查DVT可为阴性,静
脉走行区红斑、坚硬条索。
2.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患肢肿胀、疼痛。 3.肺栓塞(PE)*不明原因呼吸急促、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安、
晕厥、氧饱和度下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恶性肿瘤
高危因素
恶性肿瘤
并发症
VTE
恶性肿瘤
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条件
血管内膜损伤
血流瘀滞 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 高凝
恶性肿瘤 循环特点
高粘
恶性肿瘤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 因素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静脉内形成血凝块,导致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
高危人群
• • • • • 腺癌 肺 消化道 手术 时间大于2小时 卧床 大于4天,无禁忌,常规抗凝 静脉导管 化疗
药物
• 普通肝素—长期骨质疏松 测凝血 使用少 • 低分子肝素—利用度90%,不需测凝血,并 发症少 • VitK抑制剂—华法令,监测INR,并发症多 • X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葵钠,高选择X因子 间接抑制剂,安全。
VTE治疗
• 长期治疗 近端DVT、PE、VTE:前6月首选低分子肝素单药 (不联合华法令) I级 6月后华法令2.5-5mg/日 INR2-3 维持≥3月 如果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建议抗凝治疗无限期延长 导管患者VTE,导管未取,建议抗凝治疗≥3月 *NCCN clinical practice in oncology: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2013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通路留置部位,如静脉导管或静脉输液。
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定义和病因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导致静脉通路留置部位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症状。
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机械刺激、药物刺激等。
二、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通路留置或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洗手并戴好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消毒剂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
2.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留置部位:应尽量选择无明显静脉曲张、血管硬化或血栓形成的部位,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使用合适的静脉通路留置技术: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或过度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定期更换静脉导管:长期留置的静脉导管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5.注意静脉通路留置部位的护理:定期观察静脉通路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更换静脉导管。
三、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早期发现和处理:一旦发现静脉通路留置部位有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2.局部抗菌治疗:根据感染情况,医护人员可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控制感染。
3.热敷和局部护理: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并有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
医护人员还可以进行局部护理,如清洁、消毒等,以保持通路留置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4.适当调整静脉通路留置:如果静脉炎持续存在或病情加重,医护人员可考虑更换静脉导管或调整留置位置,以减少炎症反应。
5.全身治疗:对于严重静脉炎或有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的进展。
四、静脉炎的并发症和预后静脉炎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导致以下并发症:1.血栓形成:静脉炎使静脉内壁受损,易于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流。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临床表现为疼痛、触痛、红斑、红肿、硬化、化脓或静脉条索状形成。
依据静脉炎发生机制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输注后静脉炎五种类型。
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输液治疗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5%-4.5%。
静脉炎发生的相关知识: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根据渗透压高低将其分为:1、高度危险,渗透压>600mmol/L,2、中度危险,渗透压400-600mmol/L,3、低度危险,渗透压<400mmol/L。
渗透压>600mmol/L的药物,通过外周静脉输入后,可在24小时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
酸碱度(PH):正常血液PH值7.35-7.45, PH<5强酸性,PH>9强碱性。
PH在6-8的药液对静脉影响小,PH超过此范围的药液均可损伤静脉内膜上皮细胞,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诱发静脉炎的主要有患者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及血管条件差等)、输液工具的型号和材质、医护人员的穿刺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固定方式、输注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刺激性、输注的频率及输注量等因素。
二、静脉炎分类:(一)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静脉穿刺或导管摩擦血管内膜所致,多发生于外周静脉,主要是由于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如PVC、MC、PICC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所致。
(二)化学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是由于输注的液体或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损伤血管内膜的上皮细胞所致,常见于外周静脉输注,主要是高浓度、刺激性及腐蚀性药物的输入,速度过快、时间过长,超过了静脉血管的应急能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所致。
(三)感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称细菌性静脉炎,是细菌感染导管留置部位的静脉内膜,细菌由穿刺点沿着导管进入血液或局部细菌感染所致。
(四)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指静脉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常发生于PICC、MC、CVC,是导管插入后形成静脉血栓刺激血管壁,启动的炎性反应而致。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静脉炎诊断标准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其病理变理化管壁变硬,腔内血栓形成,血管扩张成条索状。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比较更用的简称。
多见与长期卧床、外科手术、肿瘤、肝硬化等病人。
病变累及浅在静脉,通常是在四肢的浅表静脉,如:足背、踝部、手背等。
该病症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一、临床表现1. 发病急,患肢浅静脉曲张,沿曲张浅静脉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2. 沿曲张的浅静脉走行部位,可触及硬结并有压痛。
3. 全身反应较轻,可有体温升高或白细胞计数升高。
4. 患肢肿胀,有继发血栓形成时,可触及增粗的曲张静脉,应与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区别。
5. 患肢有皮肤色素沉着、疼痛及慢性溃疡。
6. 有家族史或遗传史。
二、鉴别诊断1.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下肢浅静脉的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常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典型表现为沿着浅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热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下肢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
2. 非血栓性浅静脉炎:非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起病较慢,病程较长,多无急性炎症表现,仅见病变静脉曲张、皮肤增粗、变硬等。
常因局部血供不足而导致炎症迁延不愈,甚至发生溃疡。
3. 深静脉炎:深静脉炎是指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沿深静脉走行可见索条状改变。
深静脉炎常发生于下肢,上肢深静脉也可发生,但较少见。
三、诊断依据与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
其中,以下指标对诊断有参考价值:1.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
2. 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病变血管内血流异常,血管内血栓形成。
3. 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
4.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病变部位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
静脉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静脉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静脉炎作为一种顽疾,困扰着相当多的人,它在青壮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大,患者往往不堪忍受其苦。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静脉炎的病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增加大家对抗静脉炎的力量,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脉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1、.寒冷潮湿。
使体内温热之气易凝结在静脉中,受寒后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量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凝固性增加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2.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
可致血流不畅、局部缺血、缺氧,使血管爱损,内膜损伤,静脉内压力增高,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壁损伤静脉血管损伤时,都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裸露,血小板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性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又可加重血小板的聚集,促使血栓形成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较终形成血栓导致发生静脉炎。
3.外伤。
导致静脉壁的损伤,刺激静脉内膜,致使血流滞缓,诱发静脉血栓和静脉炎形成。
静脉炎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
去除导致静脉炎的病因,如静脉导管等。
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
下肢病变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时可加用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局部可采用热敷、物理治疗等促进炎症吸收,止痛。
2、药物治疗。
外用抗炎类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等活血化瘀药物。
对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需要在医生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对应使用抗生素。
3、手术治疗。
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可在炎症期消退后,如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
如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浅静脉炎,可于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因为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人们对静脉炎的了解已经有很多了,各种治疗手段也有许多,而且留下的后遗症也可以尽量治愈甚至是完全治愈,各位如果得了这种疾病,一定不要讳疾忌医,相信现代的医学技术能还给大家一个健康的身体。
静脉血栓概述
静脉血栓:血栓(venous thrombosis)是指在流迟缓,血液高凝及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形成的疾病。
绝大多数发生在及下肢的。
多见于产后、骨折及创伤、手术后的病人。
假设显现肢体疼痛、肿胀、怒张并沿静脉可触之索条状物,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助诊断。
初期易于脱落,可造成大片,常是猝死缘故之一。
因此,初期应选用或尿激酶溶栓医治,继用或类药物抗凝医治,避免血栓再形成及蔓延。
病因:静脉的较为多样,其中静脉滞缓和血液高凝是两个要紧因素。
研究说明,单一因素不能独立引发静脉血栓,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
例如,妊妇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与血液的高凝有紧密关系。
怀胎时产生大量,足月时达最顶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
增进肝脏产生各类,同时怀胎末期体内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滞缓,从而有发生的偏向。
单纯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
一样,层显现裂隙,基底膜的下胶的显露,都可使移向内膜,致使凝集进程的发生。
一、致使血流瘀滞状态的病因有: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怀胎、临盆、远程搭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刻的静坐及下蹲位等。
以上缘故都可致使血流缓慢、瘀滞,因此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下肢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
手术是致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
较大的手术亦与血流缓慢、淤滞有紧密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刻的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静脉舒张;手术后又因刀口疼痛,患者长时刻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制造了条件。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的炎症反应,通常由于静脉内导管的插入或使用而引起。
它是医院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局部感染、血流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导管:在插入静脉导管之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
导管的材料、尺寸和类型应根据患者的静脉状况、预计使用时间和治疗需求来确定。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插入和维护导管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和消毒剂等。
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状态,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使用的导管容易引发静脉炎,因此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导管。
一般来说,推荐每3-7天更换一次导管,具体时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4. 维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通畅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使用导管期间,应定期冲洗导管,以防止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
同时,要避免过度活动或拉扯导管,以免导致导管脱落或损坏。
5. 观察导管插入部位:密切观察导管插入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如果发现红肿、渗液、疼痛或其他感染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导管、进行局部处理或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二、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时处理感染:一旦发现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拔除导管、进行局部处理、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具体处理方法应根据感染的程度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2. 纤溶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血栓形成的静脉炎患者,纤溶治疗可以帮助溶解血栓,恢复静脉的通畅。
纤溶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实施,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进行,以避免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3.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随剧烈的疼痛,因此在处理静脉炎时,需要注意对疼痛的管理。
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或局部冷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4.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静脉炎的治疗方法
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并伴有血栓之疾患,中医属“黄鳅痛”,“脉痹”范畴。
静脉炎的发病原因是由於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高,静脉壁及内膜受到损害所致。
诱因是长期卧床、妊娠、外伤、手术感染、下肢静脉曲张、内脏癌、胰腺体部癌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多种因素。
传统医学治以温经通络,活血破瘀,多能治愈。
1:敷药疗法处方:鲜丝瓜叶10片用法:将叶洗净,捣烂成糊状,沿静脉走向,贴敷患处,药厚0.3厘米,上盖一层塑料布固定,日换药2次疗效:敷药1天,炎症消除,用药2天,血管弹性恢复而愈。
2:中成药疗法药名:六神丸用法:取六神丸50粒,研成细末加白酒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纱布包扎。
干燥后滴酒保持湿润,日换药1次。
疗效:疗效:连续用药10天,可获痊愈。
3:药酒疗法处方:红花100克,75%酒精500毫升用法:药浸酒内7天后,用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日3次。
疗效:用药3-5天,治愈率达100%中医治疗静脉炎的偏方验方:1.化瘀利湿汤取炙黄芪、土茯苓各30克,川牛膝、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蛭、当归各12克,三棱、莪术各l0克,泽泻8克,甘草梢6克,干蜈蚣、泽兰各3克。
水煎服,1日1剂,7天为1疗程;加减变化:热盛者减黄芪、蜈蚣,酌加蒲公英、金银花、黄柏;湿重者酌加苡仁、猪苓;瘀重者酌加乳香、没药、王不留行;久病气虚者减白花蛇舌草、泽兰、泽泻,酌加炒党参、白术。
本方适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股肿汤用丹参、白茅根、牛膝各15克,当归、泽泻各12克,川芎、黄柏、苍术、丹皮各l0克,血竭5克,水煎服,每日2剂。
加减变化:病程后期加生黄芪、党参、茯苓、三棱、莪术、泽兰、地龙,去黄柏、苍术、木通;神疲少气懒言,舌苔薄白,脉沉缓者,加桑寄生、菟丝子、续断;肢体麻木怯冷者,加干姜、附子、桂枝、全蝎、蜈蚣。
本方适应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
3.通脉消炎汤取丹参20克,当归、茯苓、白术、川芎、赤芍、白芍、熟地、延胡索、香附、牛膝各12克,红花、桔梗各l0克,水蛭、甘草各6克。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42
外渗的严重并发症
43
渗出和外渗的预防
正确评估,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注途径 长期静脉给药,同一部位避免反复穿刺 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 稳定固定,对老年患者加强固定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穿刺 正确的穿刺技术 严密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早判断
44
渗出的处理
36
渗出和外渗的定义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
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
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37
渗出和外渗发生的原因
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的药物
高渗性溶液: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阳离子溶液:氯化钙、葡萄酸钙、氯化钾等 碱性溶液: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硫贲妥钠等 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
• 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料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 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 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 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
充分溶解的微粒 物质
24
机械性静脉炎
症状: 穿刺点及静脉出现红,痛 处理: 停止在此处静脉输液,局部热敷 预防
• 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 • 避开关节部位穿刺 • 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 • 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辅助工具
胺、垂体后叶素等 化疗药物:发疱性药物和刺激性药物
38
渗出和外渗发生的原因
• 发疱性药物: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 坏死
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ADM)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氮芥(HN2) 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 长春花碱酰胺(VDS)、长春花碱(VLB) 去甲长春花碱(NVB)等
血栓性静脉炎如何鉴别诊断?
血栓性静脉炎如何鉴别诊断?中医诊断:(1)血栓性浅静脉炎:①脉络湿热:证候:沿脉络走行突然出现疼痛、色红、肿胀、灼热,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以下肢多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侵及脉络,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故沿脉络走行出现疼痛、红肿;瘀血结于脉络,故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湿热交争,故可见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滑数、濡数均为湿热阻滞脉络之象。
②脉络瘀阻:证候:脉络走行呈硬条索状,粗细不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痛、触痛及牵拉痛,本症多发于胸腹部、上肢,其次为颈部。
无明显全身症状。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缓涩或沉细涩。
证候分析,脉络瘀阻,瘀血结聚,故可见硬索条状脉络,粗细不等;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可见局部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缓涩或沉细涩为脉络瘀阻之象。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①脉络湿热:证候: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色黯红,皮温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体温可升高。
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湿热外侵,脉络瘀滞,血运受阻,水津外溢,故肢体肿胀、疼痛,皮色黯红;湿热交争,故皮温升高或见体温升高;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为湿热阻滞脉络之象。
②脉络湿瘀:证候:患肢肿胀、疼痛,皮色苍白或正常,皮肤温度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濡涩。
证候分析:本型常为脉络湿阻型的恢复期。
血瘀湿浊,阻滞脉络,致使肢体肿胀、疼痛,而皮色可为苍白,亦可正常,皮肤微热。
舌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濡涩为湿瘀互阻脉络之象。
③脾虚湿阻:证候:身疲乏力,患肢肿胀,沉重胀痛,皮肤温度不高或仅有微热,肤色正常或色暗,或伴肢体脉络迂曲、舌质淡暗,苔白腻,舌体胖边有齿痕,脉缓或濡。
证候分析:久病脾虚,水湿不运,停滞肌肤,湿性重浊,故疲乏无力、肢体肿胀、沉重;湿浊停滞日久亦可阻滞血脉,致血运不畅,瘀血结聚,而见肤暗、肢体脉络迂曲。
处理静脉炎措施
处理静脉炎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静脉注射、静脉采血等医疗操作中。
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对于预防并减轻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处理静脉炎的措施。
1. 检查静脉是否受损当患者出现静脉炎症状时,首先应该检查静脉是否受损。
检查的方法可以包括观察局部皮肤是否红肿、触摸是否疼痛、注射部位是否有渗液等等。
如果静脉受损,需要及时更换静脉通道。
2.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静脉炎常伴随感染,可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见的静脉炎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3. 局部冷敷静脉炎的局部冷敷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肿胀。
可以将冰袋或冷敷贴敷在静脉炎部位,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3-4次。
注意冷敷时不要太久,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冻伤。
4. 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清洗和更换敷料是预防和处理静脉炎的重要步骤。
应该保持静脉通道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和整洁。
每天至少清洗2次,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干燥后可以涂抹适量的保湿霜。
5. 避免过度活动或压迫静脉炎出现后,应避免过度活动或对注射部位进行压迫,以免加重疼痛和炎症反应。
尽量保持休息,避免承受过度重量或剧烈运动。
6. 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疼痛是静脉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可以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进行缓解,如非甾体抗炎药物、麻醉药等。
但是使用止痛药物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滥用和依赖。
7. 切勿挤压或插管在处理静脉炎时,切勿挤压炎症部位或插管,以免造成静脉血栓或感染扩散。
如果需要更换静脉通道,应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 加强病人教育和护理对于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情况,应加强病人教育和护理。
告知患者正确使用静脉通道的方法,教育他们关于静脉炎的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以及平时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并定期复查。
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定期对受治疗患者进行评估和记录,确保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跟踪。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症状?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血栓性静脉炎症状,尤其是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血栓性静脉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血栓性静脉炎会怎样?以及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血栓性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血栓性静脉炎常见症状:发烧、压痛、股三角区压痛、结节*一、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病型。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
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
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
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
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
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
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
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
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
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
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
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
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
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非常普遍的血管类疾病,由于其发生部位不同故可分为深静脉炎和浅静脉炎,其病因复杂多样,尤与长期久坐、站立等相关,外科手术也可能引发该种疾病。
此外,患者下肢也会经常感到疼痛肿胀,主要是血管堵塞引起末端缺血坏死。
静脉炎的治疗难度较大,往往需要配合科学调护,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早康复。
一、静脉炎症状静脉输液最易引起静脉炎这一并发症,静脉炎不只使患者情绪失落,还会使接下来的静脉穿刺治疗更加困难,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那么,静脉炎的症状有哪些?四肢血栓性静脉炎:患病部位泛红肿痛,明显可见索状硬条或以串珠形式呈现,触摸后疼痛。
一旦向深处静脉延伸,继而转变为凹陷性肿胀,患病部位的皮肤为暗红色,伴有静脉曲张样表现和范围广泛的毛细血管扩张,该症状若发生在下肢则痛感越发强烈,卧床休息能缓解疼痛。
后期会伴有色素沉着、浅表溃疡等症状。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患病部位呈游走状态且不固定,发作有间歇性或在全身各处移动交替性发作,该类患者通常伴有胰腺肿瘤,症状多见于女性生殖器官。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该种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出现在胸腹壁区域,患病部位存在明显的病理性炎症,大多分布在上腹壁和胸壁,少量则出现在乳房和两肋边侧。
二、静脉炎的病因静脉炎更青睐于有伤口、患有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及长时间服用避孕药物和久站的人群,特别是下肢静脉炎更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那么,静脉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外伤:外伤容易损害静脉壁,这样的损伤会强烈刺激静脉内膜,一定程度改变了血流速度,从而形成静脉血栓、静脉炎。
久蹲久站:长期保持相同的姿势,如久蹲、久站将造成身体局部缺血、缺氧,进一步损伤血管及内膜,随之升高的静脉压力形成静脉炎。
长时间静脉输液:长时间静脉输液会对静脉血管造成较大的刺激;而大管径的导管也会刺激血管壁;若在靠近关节部位进行穿刺,则在活动过程中会加重血管与针管间摩擦;这些都是静脉炎的形成因素。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无法及时治疗会形成静脉炎;治疗过程中穿刺不当也为血栓性静脉炎法发生埋下隐患。
静脉炎 (2)
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
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
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
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尘埃、玻璃屑、细菌入
点
立即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并制
动
局部处理:湿敷、封闭
物理疗法 :红外线照射等
对合并感染者,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者,应加强营
养
整理课件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与留置针的使用有关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 ,操作技术不良
3 ,不适当的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7.2—8.0
盐酸多巴胺(10mg/ml)
3.0—4.5
盐酸多巴酚丁胺(10mg/ml)
2.5—5.0
奥美拉唑钠(2%)
10.3—11.3
氯化钾(10%)
5.0—7.0
氨茶碱(25mg/ml)
8.6—9.3
整理课件
相关临床试验:
kuwahara等,兔耳实验比较不同pH值的药液输注后静脉炎
的发生率。
2%
表浅静脉炎
0.5% 静脉渗血
0.5% 局部过敏反应
整理课件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治疗费用增加;
病人满意度下降;
医患投诉;
整理课件
何谓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概念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
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常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部分患者在体表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常继发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病因1.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等,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的因素。
全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滞于静脉内,淤滞的血小板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和释放。
积累的凝血酶损伤血管壁内膜,导致5-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进而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
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
术中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症状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
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 当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如抗炎药、止痛药等。
在拔针后,正确进行压 迫止血,避免出血和淤
血。
并发症处理
静脉炎
如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 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或涂擦喜疗妥
软膏等抗炎药物,促进炎症消退。
渗漏性损伤
如发生渗漏性损伤,应立即停止输 液,并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根据渗漏程度和药物性质进行相应 处理。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病情,合理安排 输液顺序,避免因药物配伍禁忌或渗 透压差异导致的问题。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 渗漏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治疗性措施
局部封闭
对于局部疼痛、肿胀等 症状,可采用局部封闭
治疗,缓解症状。
热敷或冷敷
药物治疗
拔针与压迫止血
根据需要,采用热敷或 冷敷的方法,促进血液
详细描述
空气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 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预防措施包括确保 输液管道连接紧密、排尽管道内空气。一旦 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并 保持头低足高位,以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 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同时给予高流量
氧气吸入,紧急行心肺复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空气栓塞的发生通常与输液操作不当 或输液装置破损有关。患者可能出现 胸痛、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严重 时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03
应对措施
预防性措施
严格筛选血管
选择明显、充盈、弹性好的血管,避 免选择弯曲、脆性血管。
规范操作流程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正确使用消毒液, 确保注射器和针头连接紧密。
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 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血栓(症)及静脉炎(Venousthrombosis and phlebosis)
静脉损伤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的扩散和病原菌感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静脉中发生血栓可引起静脉血流局部阻塞,栓子随血流可停留于肺、肝和其他器官中,引起阻塞部位的病理变化。
病因
可分医源性、感染性和外伤性。
医源性是指兽医在操作过程中对静脉的损伤,故也称损伤性。
反复的静脉穿刺由于保定不确定,静脉注射技术不佳,针头过短,术前准备不当(针头堵
塞与消毒不严)等,故在静脉穿刺时多次针刺静脉,引起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
特别是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静脉血少,脉管充盈度减小,皮肤失去正常弹性,变涩而脆,静脉穿刺补液困难,反复穿刺极易引起血栓形成。
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其他凝血因子的作用,可以发现在静脉穿刺处出现胶冻状的凝血块,且凝血块常常将穿刺针头堵塞。
血管周围炎性反应的扩散兽医在医治过程中,由于注射药物的刺激作用及静脉注射技术失误所致。
如水合氯醛、
氯化钙、保泰松、四环素和碘化钠等刺激性药物,因静脉注射失误而漏于血管外;高渗葡萄糖溶液和含有葡萄糖的钙制剂,因易引起局部组织的严重反应,故极易引发此病。
感染性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扩散所致。
常见于犊牛因脐带消毒不严而发生的脐静脉炎。
外伤性牛颈枷、铁链反复对颈静脉的机械性损伤;牛顶撞引起的静脉外伤;产前乳房浮肿、腹腔重量过大或躺卧于硬地等造成的单侧性压迫,都可引起乳静脉的血栓形成。
成年母牛由于干奶,可引起干奶期自发性的乳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症状
奶牛颈静脉极易受损伤,偶见乳静脉和尾静脉受损伤。
犊牛因脐部感染而引起脐静脉炎者,临床常见。
颈静脉血栓形成单纯的血栓形成在静脉管内可触摸到柔软或坚实的血凝块,颈静脉沟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呈现炎性水肿而轮廓消失,随病时延长,血栓坚实,局部增温,触摸患部敏感、疼痛。
颈部活动性降低,患牛常将头颈弯向病侧以减轻疼痛。
压迫颈下部静脉,患部不大充实。
随病时延长转成慢性,水肿和疼痛减轻,组织增生发硬,沿颈静脉径路触摸呈硬固的条索状。
颈静脉炎通常申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即颈静脉壁的外面开始,最后在静脉腔内形成血栓。
血栓性静脉炎时,颈静脉沟内出现炎性水肿、局部增温、疼痛,触诊硬结处有抵抗力,上部颈静脉显著努张,下部压迫缺乏弹性,具空虚感。
炎性浸润可能完全被吸收,血栓被排除或被机化,血管畅通性恢复。
当血栓感染而发生化脓性静脉炎时,患部可发现弥漫性、热性肿胀,不易触及静脉,压迫静脉下端时,患部及外周端不能隆起,全身症状重剧,体温增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鼻、口腔和眼结膜瘀血,头活动受阻并见头部浮肿,患部发生一处或多处脓肿,破溃后排出脓汁。
当血栓和坏死的静脉壁感染化脓、溶解;或因患部发痒而于固型物体上摩擦,都可能引起突然出血,常常因未能及时发现而患畜死亡。
此外,奶牛发生严重的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时,可引起尾巴脱落。
患乳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时,可引起严重的乳房及静脉水肿和同侧下腹壁明显疼痛。
脐静脉炎犊牛发热,脐部肿胀,将脐外部的结痂除去后,可从脐管中排出脓性物质。
触诊脐部可摸到脐管增大,呈索状。
血栓停留于肝脏,可引起肝脓肿,病犊精神沉郁,厌食,发育受阻,常常继发腹膜炎、脓毒性关节炎和泌尿道感染。
诊断
根据静脉肿胀、触诊疼痛、局部水肿以及患区蜂窝织炎、脓肿和坏死组织脱落,剖检可在水肿和局部出血部位找到梗阻的脉管和血栓等易作出确诊。
由于本病充血、水肿是因静脉血栓形成所致,故可与肿瘤、血肿和淋巴结肿大等压迫形成的水肿、静脉充血区别。
由恶性水肿、黑腿病和急性葡萄球菌所致的乳房炎可引起局部水肿,除此,病牛都伴有明显发热,严重的毒血征和急性局部炎症和坏死,这都可与本病区别。
治疗
对急性病例,冷敷局部以减少血肿形成。
当已知氯化钙漏于血管之外时,立即用25%硫酸钠液10~25mL注入药物漏人部的皮下,使其发生硫酸钙以减轻刺激性。
或在肿胀部周围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稀释血管周围漏出的药物,局部涂擦樟脑软膏、鱼石脂软膏或碘化钾软膏等。
也可在患部周围分点注射O.5%奴夫卡因溶液,以阻止炎症扩散。
口服阿司匹林15~31g,每日两次。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时,为防心内膜炎的发生,可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
普鲁卡因青霉素20 000~30 000IU/kg 体重,一次肌肉注射,每日两次。
当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已感染化脓,应切开排脓。
对化脓性静脉炎,应双重结扎,早期
切除。
其方法是将患畜横卧保定确实后,在患部切开颈沟至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小心将血管与其周围组织分离,在上下部健康组织范围内,将血管以双重结扎法将其结扎好,在结扎间将静脉切断摘除。
对化脓性血栓脐静脉炎,脓肿用3%双氧水清洗,再用0.2%~0.5%雷弗奴尔液反复冲洗,然后涂布抗菌药物。
预防
关键是加强兽医消毒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与感染。
静脉注射时,局部应严格消毒,注射针头与器械应按无菌规则处理。
提高兽医操作技术水平,防止和减少机械性或化学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静脉注射时进针要准确,在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时,确实将病牛固定牢靠,一定要保证药物输入静脉内,为了防止药物漏出静脉,注药过程中多次回血,如回血正常可继续注药。
加强脐带消毒,防止新生犊牛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