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丛书》序
于丹老师教育讲座观后感.doc
于丹老师教育讲座观后感陪孩子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教育讲座,受益非浅。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孩子从小天天与大树玩耍,大树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先是让孩子摘了自己所有的果子去卖,用以换各式各样的玩具,接着是截下树枝,用于盖新房,娶媳妇,最后是砍下树干,做成独木舟供孩子去周游世界……这个故事里的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孩子要什么,我们做父母的就给什么,使孩子从小就养成&ldqu;衣来伸手,饭来张口&rdqu;的习惯,不懂得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所需,认为父母所做的这些都是理所应当,不懂得珍惜和回报。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数都比较自私,不懂得感恩。
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代办,要让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应该让他(她)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指导他(她)自己叠被子等等,不要怕累着他(她),其实做这些事情,并不会累坏孩子,相反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并能让孩子在自己动手中获得乐趣,在劳动中体会劳动成果获得的不易,从使孩子在享受父母、亲人给予的爱时能怀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拥有健康的人格。
这样的孩子,无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位置。
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为孩子做的。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为家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儿子已经九岁了,却像个小皇帝,在家里除了学习就是看电视、玩游戏,连被子都不会叠,每天起床都得大人叫,更别说帮大人做什么了,简直是个生活的&ldqu;低能儿&rdqu;!唉,作为母亲,我真的很失败!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以后,我要从我自身作起,改变为孩子事事代办的做法,努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努力缩短被同龄孩子拉下的距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强自立、懂得感恩、拥有健康人格的社会接班人!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_于丹心得_之后的又一部_论语_新解
中华读书报/2007年/3月/14日/第011版书评周刊・社科我认为此书写得相当不错。
笔者所不赞同的,倒是本书的广告语:《于丹〈论语〉心得》只适合成年人阅读,本书则适合青少年学习。
我以为,本书的阅读对象应该是成年人,于丹一书的对象才应该是小孩子。
“于丹心得”之后的又一部《论语》新解李洪岩(本报书评人)这本书题为“教女儿学《论语》”。
书稿完成,女儿却告诫父亲说:“你应该在后记里写上:本书纯属虚构。
”作者承认,该书的真实成分大概只占10%。
如此一来,构成全书的主干——父女对话,便成了“拟作”,亦即以“拟言”、“代言”来代替“记言”。
这是一种介乎合理与随意之间、出于“想当然而代为之词”的对话式文体,是中西古代子书的通例。
钱锺书说过:“诸子书中所道,每实有其人而未必实有此事,自同摩空作赋,非资凿空考史。
”作者无意间玩了一把“假托剧情”!不过,我更在意作者如何向女儿讲授“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类不中听的话。
这句话,朱熹的《〈论语〉集注》未作任何回护,作者却给打了圆场,说孔夫子“不过描述了女子的一些天性,也不必太较真。
女子的特点,大多容易受情绪驱使,变化起来难以捉摸,并不是什么坏事”。
可女儿却很会追问:“那为什么要和小人放在一起说呢?”作者回答:“因为在待人处事的特点上,两者有一些相似吧……”(第352页)一个“吧”字,表明作者其实有些心虚。
不过,作者倒也有言在先:没有结果就是结果。
其实,《论语》中这类不中听的话,其例颇多。
最令人难受的,还是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据说,汉朝的郑玄曾经引用《春秋繁露》中的“民、暝也”来解释这句话。
钱锺书更曾经举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民不贵学则愚”、“塞而不开则民浑”等等来连类。
当代儒者要维护孔夫子的“美好形象”,大都对这类话能打圆场就打圆场;实在打不圆,就干脆回避。
本书所采用的,大体也是这种立场。
一位古人说过,宋儒解释《论语》有个毛病,就是“求之过厚”。
一遇见“忿疾讥斥”的地方,必定“周遮护讳而为之说”,以归于“春风和气”。
孝敬之道
孝敬之道作者:于丹来源:《全国新书目》2008年第11期《于丹〈论语〉感悟》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7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论语》是朴素和温暖的,它的朴素和温暖不仅在于那里面有天下大道之志,与此同时它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什么是孝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百善孝为先”。
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人人不可回避。
在孝顺这件事上,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叫做“论心不论迹”。
我们知道,不一定每一个孝子都有充足的钱财和很高的地位,能够按照他的梦想把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他的父母。
有时候一个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来却只是一件朴朴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对老人的这种安顿,也许我们可以有种种标准,比如买多大的房子,买什么样的车,带老人去什么地方旅游,让他穿什么样的衣裳,有什么样的饮食,但是这些能让老人真正心安吗?很多学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做“孝”。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子游去问老师,什么叫做孝啊?老师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
但是,这真的就是孝吗?孔子接着反问,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但你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这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这里孔子又是一个反问句:“曾是以为孝乎?”你竟然认为这是“孝”吗?子夏问老师什么叫孝。
孔子又说了一种现象,他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你看看今天的所谓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长辈有吃有喝。
演讲稿序言怎么写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
2014年9月24日,当香港恩慈教育基金会的志愿者代表亲自来到我校发放奖学金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
他们此时本该享受自己悠闲的生活,却不远千里,不辞劳苦的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
仪式结束后,当我们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时,他们却是这样回应我们的谢意的(志愿者们的感恩动作。
)。
”这感恩的微笑,再一次点燃了我内心对学生施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的火种。
在同志愿者郭仰彪先生交谈时,他告诉我:“一个人,任他再有才华,若无感恩之心,那么他有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一个人,他若成功了,不知回馈社会,他的成功是不真实的。
因此,我在教育我孩子是,感恩第一,成绩第二……”郭先生同时不也是在告诉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感恩教育放在第一位吗?慈恩志愿者们用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梦想和希望,完成了他们的职责。
那么,我的职责呢?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田上,《播下感恩的种子》。
1篇二:演讲词与序言一、演讲词(一)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在各种会议,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二)演讲词有三种类型: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
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三)演讲词的特点1.针对性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
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是庄严的会议或重大集会,是同志间的座谈和讨论问题;是欢迎国宾,还是一般的友人聚会。
《于丹〈庄子〉心得》自序指瑕
关键词 : 于丹 ;庄 子 》 得 ; 《 心 自序 ; 疵 ; 正 ; 范 瑕 辨 规
中图分类号 : 2 H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3 0 20 )2 0 1 3 1 0 —4 1 (0 9 0 —0 6 —0
20 0 7年 春节 期 间 , 于丹 教 授 在 中央 电视 台 “ 百 应为 句号 , 应放在 引号 里面 。经笔 者统计 , 且 这样 的
关注 中 国古 代 思 想 家庄 子 及 其 独 特 的 思 想 观 点 、 古代 道 家哲 学 经 典 著 作《 子 》 其 丰 富 的 哲 学 内涵 , 有利 于 中 国 庄 及 这 优 秀 传统 文 化 的 宣 传 、 及 、 承 和 发 展 。 据 她 的 讲 座 整 理 出版 的 《 普 继 根 于丹 ( 子 ) 得 》 书畅 销 一 时 , 造 了 出版 业 庄 心 一 创
家 讲坛 ” 目主讲《 栏 庄子 》 得 , 心 引起 轰 动 ; 据她 的 根
例子 在 自序 中有4处 , 书共 有8处 , 全 自序 占了一半 。
讲座 整 理而 成 的《 丹 ( 子 ) 得 》 以下 简 称《 于 庄 心 ( 心 根据《 标点符 号用法 》 1 9 年 6月 1日起实旋 ) (96 的用 得 》于 2 0 年二 月 由中国 民主 法制 出版社 出版 , ) 07 迅 法说 明和 例 释 , 文 如果 使 用 了 冒号 和 引 号 , 么 引 那
引文 出 自《 庄子 ・天下 》“ : 以天 下为 沈 浊, 不可
样 的 问题 ( 已有很 多 报 刊 和 网上 的文 章 指 出过 , 笔 与 庄 语 。 但 是 引 文 将 “ ” 前 , 沈 浊 ” 为 “ ” 为 提 “ 误 沉 者 也 另有 专文 指 瑕 ) 不 够 高 明 一样 , 篇 出 自学 浊 ” 当据原 文 改正 。引 号后 的逗号 也应 为 句号 , 而 这 , 并 界名人 之手的 自序 也并不 高 明。笔 者在这 里不想对 放 在 引号 内。 自序 中思想 观点 的正确 与 否加 以讨 论 , 仅就 自序在
于丹讲论语全集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听于丹老师品《论语》处世之道话外音: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
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论语中交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
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交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容一切的人。
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论语.宪问篇)。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你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
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
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匮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抱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
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于丹的《论语心得》,我就被其中的故事折服了,深深吸引着我看完了她的每一篇讲坛,于丹《论语心得》读书体会。
于是,在余味未尽的情况下,我马上买了她的这本书,拿回家好好地再次享受一番。
我这人有从来看不完一本书的读书历程,但是我却一口气把《论语心得》看完了。
我不知道是因为喜欢于丹这个人还是喜欢这本书,总之,我是被这种特有的魅力折服了。
每看一次,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心灵都能重重地受到启迪。
又是08的暑假了,趁者这略微空闲的时间,我再次翻开自家的书柜,伸手便又拿了这本《论语心得》。
于丹的《论语心得》让有时机和没有时机读《论语》的人,都近间隔地接触了一次圣人。
这个只有圣人形象的孔子,突然变得亲切,成了一个可以去触及,可以去请教的老者,孔圣人的见解再加上于丹的二次理解和创造,成了一种可以修身养性的处事原那么,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这种观点的介入,可以让很多人学会平和,得到精神上的舒缓。
初读于丹的心得,只要你读到某一句,某一个故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
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次净化,这种感觉是其它书本是不能给的。
一次又一次地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虽然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确实触动了心灵,以前,我觉得自己的心胸狭隘,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读了它,使我变得沉着大度,这中感觉也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的心境,如此的平和,除了于丹教师的引领,又有谁能给呢?佩服于丹教师的出口便成章,更佩服她给我带来的别样心态。
2023年喜读《于丹〈庄子〉心得》合集
2023年喜读《于丹〈庄子〉心得》合集《于丹《庄子》心得》合集《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巅峰之作。
而《于丹《庄子》心得》则是对《庄子》这一经典著作的深度阐释和解读。
在阅读《于丹《庄子》心得》合集的过程中,我个人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和心得体会。
首先,《于丹《庄子》心得》合集对《庄子》这一经典著作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和梳理,使我对其中的思想更加清晰和深入地理解。
庄子的思想深厚而又博大精深,包含了对人生、道德、内心等众多问题的探讨。
通过《于丹《庄子》心得》,我得以系统地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以及其中的重要概念和主题。
这对于我理解和把握《庄子》的中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于丹《庄子》心得》合集对于庄子的思想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解释和阐述。
庄子的思想常以寓言和故事的形式呈现,这使得他的思想更加生动活泼,也更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在《于丹《庄子》心得》合集中,作者通过丰富多样的比喻和解释,将庄子的思想表达得深入浅出。
这种方式不仅使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智慧。
第三,《于丹《庄子》心得》合集还对于庄子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庄子的思想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道、自然、无为、游戏等等,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庄子的思想至关重要。
在《于丹《庄子》心得》合集中,作者通过详细的解释,将这些概念展现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这使得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更为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在阅读《于丹《庄子》心得》合集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庄子的思想进行深入的阐释和解读,我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内涵和核心观点。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和比喻,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庄子思想的魅力和智慧。
通过对重要概念的拓展和延伸,我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和立体。
这些心得体会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智慧,也对我个人的生活和人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于丹《庄子》心得》合集是一本精彩的著作,对于理解和应用庄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于丹论语心得txt
于丹论语心得前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在现代社会,由于其思想的深刻和实用性,人们依然对《论语》持有浓厚的兴趣。
而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一书是对《论语》的深入解读,给予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在阅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强调了一个人应当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于丹老师在书中强调,修身首先就是要明辨是非,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只有做到了自律和自省,才能在家庭中传承家风,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树立正确的榜样。
而治国平天下,则需要我们做到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既要自身秉德守规,也要建立清廉的政治环境,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正是通过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
师德与师生关系在《论语》中,孔子对待学生非常谦虚和尊重。
于丹老师也在书中强调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她讲述了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案例,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
她说师者,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老师所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品行和态度。
于丹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对待学生的耐心和关爱让人深受感动。
因此,在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单向的传授和接受,更是一种相互尊重和相互学习的过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于丹老师对这句话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她解释说,学习只有通过反复地、不断地去实践和巩固,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使我们对知识和道德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正如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只有通过不断地温故,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于丹老师提醒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通过阅读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我深刻地体会到《论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智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师德与师生关系以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遵循和学习的重要原则。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庄子》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于丹教授认为,这些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其中的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于丹教授认为,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每一个人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学养不同、出身不同,每一个人走过的历练不同、沧桑各异,所以每个人贴合大道之法,只有你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别人。
庄子最终要提醒人的,是叫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那么这个人就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当我们为了一个辉煌的目标,或者为了一个诱惑的物质利益,一头扎进去,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没有退路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想到,来的时候为什么凭着一种激情,凭着一个目标的吸引,而忘记给自己的退路做一点记号呢?其实这就是我们在大千世界中真正的迷失。
那么人怎么样不丧失?怎么样才能不迷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流光真正进入不废大道的自然呢?庄子的看法认为这个世界返璞归真,也就是说要把外在提倡的道德先都少一点。
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的道理法规,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形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却告诉我们,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于丹教授认为,儒道相生相济,孕育中国人格,儒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进入,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在土地上扎根,道家教我们在世间的出世,也就是说人格的超越,让我们在天空上有飞翔的翅膀。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进入庄子所说的自然的大道之中呢? 庄子说,虚无恬淡,乃何天德。
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了,让心静下来,不慌乱,这就合乎天德。
于丹教授认为,无论是西方的哲言,还是东方的智人,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2024年读《于丹〈庄子〉》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读《于丹〈庄子〉》心得体会在去年国庆____天假期里,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邀请了____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连续____天讲读《论语》,事隔____个月后《百家讲坛》的镜头前又再一次出现于丹老师,为观众们讲读《____》。
于丹,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以流利的口才,渊博的学识,以及对古典文学的洞悉及热爱,征服了众多的观众,从而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于丹风。
正是这股于丹风,使生活在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中的人们,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更多的喜爱。
品读名著,陶冶心境,成为了人们新的生活追求。
____,道家的代表人物,一位思想觉悟极其高尚的历史人物。
在读完于丹心得这本书之后,更是对____这位伟人的心境深感敬佩,但也因没能亲自研读《____》这部著作感到十分遗憾。
由于生活阅历及知识储备的有限,离想要达到彻底觉悟____的思想境界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借助于丹老师的心得,体会《____》的精髓所在。
我特别喜欢心得中的—本性与悟性。
____提倡的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人生观。
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心也应属于自然。
但在这物质日渐丰裕,精神食粮日渐匮乏的经济时代,人们往往为名利所趋丧失了心志。
我特别喜欢____的一句话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方指的是方向,性则是本性。
例如,当今社会倍受____的追星现象。
众多的追星迷也大多是被随波逐流的风气所牵绊。
追星,追的就是那些耀眼华丽的外表之后那份对梦想的坚持与付出的艰辛,而不是单纯的崇拜模仿,以至在别人的世界里迷失自己,失去自己梦想的方向。
生活中的诱惑很多,为了不受其影响我们就应学习____的心境,坦然,平静的生活。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兄弟居住在第____层,在一天回家的时候发现电梯坏了,于是两兄弟决定步行上____楼。
起初两人还是精神抖擞,体力充沛的攀爬,到了第____层时两人发现背着书包爬楼梯太累了,于是两人便把书包留在了第____层,接着继续往上爬,爬到第____层时,两人已经筋疲力尽,于是他们又决定互相追逐着往上爬。
于丹《论语》心得
作者简介
于丹于丹,1965年6月28日出生。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 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 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 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 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作家易中天评)
出版信息
《于丹〈论语〉心得》首次出版于2006年11月,后有不同版本的再版。
在这个清贫的出版社,唯一的大福利就是买书可以打些折扣,父亲开始兴冲冲地用自行车往家驮《二十四史》 《十三经注疏》,当然,摆在于丹书桌上的还有1980年版杨伯峻的《论语译注》,1983年版陈鼓应的《庄子今注 今译》。这两本书成为于丹后来讲《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最重要的依据。
2006年4月,《百家讲坛》栏目担任制片人万卫和于丹同时受全国制片人研讨会邀请去上海讲课,于丹讲一 天,万卫讲一下午。两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时,于丹随口问起《百家讲坛》的近况,万卫提及一直想找人讲《论 语》,但是苦于尚未发现合适的人选。
谢谢观看
作品鉴赏
“隐含读者”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换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把“隐含读者”由“君子”转换成了“普通大众”。比如于丹对孔子“足食,足 兵,民信之矣”的解读,于丹说:“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 怕的是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 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概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 家凝聚起来。”于丹把“民信之矣”解释为“人民对国家的信仰”,把下句“民无信不立”的“信”解释为“信 仰”,这都是错误的。“足食,足兵”的主语显然都是国家,即“国家使粮食充足,国家使兵力富足”,“足”, 译为“使……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民信之矣”很显然是承接“足食,足兵”,主语当然也是国家, “信”译为“使……相信”,也就是“取信于民”,无所谓“人民的信仰”,接下来子贡问:“必不得已去,于 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里面的“去兵”“去食”的主体显然也是国家或 统治者,也只有统治者有这个权利,“民无信不立”的主语也应是国家,即“国家失去人民的信任就不能成立”。 于丹把责任从“统治者”身上转移到“人民”身上,如此,若是国家崩溃了,涣散了,人民就应该反思一下是不 是没有统一的对政权的认可。接下来,于丹暗示国家不应只关心GDP的增长,而要关心人民的幸福指数,怎样提 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人民内心的感受。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昨天一个老师说到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我在偶然的机会看了几十页,至今也没看完,不过于丹在《百家讲坛》讲的论语,我倒是在网上看了一遍。
于丹讲了论语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普通人觉得她说的好,说出了他们想说却说不出的话,想理清却理不清的人生思路。
但一些大学教授联合把于丹讲的论语狠狠批判一通,说她根本不懂论语。
一百人读论语就有一百种感悟,既然于丹说的是论语“心”得,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她的理解能对一些人产生作用就不错了。
别用学术的眼光苛求,说的太深奥了老百姓也不懂啊。
以我看,于丹的论语心得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
对个人,于丹强调要追求内心的坦然与淡定,要化解生命的遗憾,不要争名夺利,要认识自己的内心,把握好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追求幸福。
在如今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人们很需要这样的心灵的指导,有些人痛苦,有些人彷徨,却无法化解,如果于丹的那一句话打开了一个人的心结,让迷茫的心灵看到光明,让痛苦得到减轻,那也算行善积德了。
对国家,于丹讲的论语流露着“和谐”的思想。
她把论语分了七个部分,无论是说交友、理想、还是谈君子、处世,看似从个人出发,实际上更是一种社会道德、公约的重塑。
这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脉相通的。
于丹的语言非常精妙,很动人,举止很优雅,用这样的美女教授来感化国人,效果自然更好。
有人说中国人是最可怕的,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于丹让人们追求内心完善,心灵的宁静,身心具修,对于没有信仰的中国再合适不过了。
对国学,于丹可谓贡献大大,论语掀起了国学热,《四书》、《五经》等经典论著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连《三字经》也占了国学的光。
国学似乎不再曲高和寡,竟成了人人可谈的大众时尚。
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知)天下,于丹说半部论语可以修身。
我的道行浅之又浅,对于《论语》我不敢评论,只是《论语》中的那句点拨了我,于丹的那句心得提醒了我,就感到幸运并心存感激了。
下面是通过于丹讲论语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几句: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文学_推荐书目于丹
推荐书目于丹推荐书目于丹【一】出版著作《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于丹庄子心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中华书局,(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谈录》(合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发现你的心灵》(合著),重庆出版社,;《于丹论语感悟》,中华书局,;《于丹趣品人生》,中信出版社,;《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丹字解人生》,东方出版社,。
推荐书目于丹【二】推荐书目1、追忆荷尔德林2、了不起的盖茨比菲兹杰拉德3、莎士比亚悲剧集威廉莎士比亚4、莎士比亚喜剧集威廉莎士比亚5、沉默的呐喊范藻6、成功者必懂的黄金法则孔令江7、给阅读留一份纪念魏邦良8、一个美好心灵的自述歌德推荐书目于丹【三】核心论文《我国城市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调查——基于对北京、上海、重庆三地居民的调查数据分析》,《现代传播》/9;《北京的包容》,《北京观察》/1;《文化是一种呈现与沟通》,《北京观察》/8;《企业如何与媒体共同成长》,《企业文明》/4;《人与社会》栏目《DV民众影像》专家谈,《电视研究》/9;《在“差异”与“创新”中求生存——福建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品牌发展之路解读》,《东南传播》/9《德艺双修臻于至善》,《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3;《国内重大事件的传播渠道与效果分析——基于京、沪、穗城市居民的调查》,《现代传播》,/9;《我国官方传播渠道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公信力研究》,《国际新闻界》/6;《从无到有从边缘到主流——我国二级学科艺术学发展脉络梳理》,《现代传播》/6;《研究型大学艺术专业的“从游式”教学模式》,《中国大学教学》/10;《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民论坛》/6;《新24孝:孝道的时代新意与伦理重塑》,《人民论坛》《道不远人——今天如何读经典》,《中华遗产》,/01;《发现我们的心灵》,《河南教育》(高校版),/05;《读书有什么用》,《中国出版》,/05;《用古人的'智慧享受人生》,《北方人》,/10;《让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思想成长》,《文汇报》,/03/22;《构建心灵的和谐世界》,《江西日报》,/04/30;《在媒介角色变更中提升CETV的媒体品格》,《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2;《在“节目季”营销中拓展频道品牌影响力》,《大市场》,/10;《打造卫视频道核心竞争力——广西卫视改革发展思路解读》,《现代传播》,/05;《电视品牌频道的生成与维护》,《电视研究》,/06;《栏目品牌建设的六大要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2;《以解读方式构筑品牌核心竞争力——大型电视周刊1/7样本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0;《电视新闻:媒体变局的聚焦点》,《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1;《城市台的未来之路》,《视听界》,/06;《CETV改革带来的惊喜和期待》,《市场观察》,/12;《“背后”的看点》,《南方电视学刊》,/01;《一种新闻态度的表达——南京零距离样本解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1;《诗意的陨落》,《电影艺术》,/05;《在公益的天空下》,《现代传播》,/05。
《于丹〈论语〉感悟》目录
( Word Converter - 未注册 ) 《于丹〈论语〉感悟》目录 ...胀版酒搀蛊钉阎虑厘编滚苯佛窗听冶鸽民峭扦诡戳俄津圆寺入工零埔货豆琵靴弛样怠寥朽得姆河夹
浚罕旧 诘ぃㄏ拢 鞒秩耍?张越、主讲人:于丹
特别节目:于丹《论语》心得回顾-于丹
01_孝敬之道-于丹02_智慧之道-于丹03_学习之道-于丹04_诚信之道-于丹05_治世之道-于丹06_忠恕之道-于丹07_仁爱之道-于丹
( Word Converter - 未注册 )
胀版酒搀蛊钉阎虑厘编滚苯佛窗听冶鸽民峭扦诡戳俄津圆寺入工零埔货豆琵靴弛样怠寥朽得姆河夹魄潘莉鸳屠署邪旨辖炬港卷硅撇哎邵症辽嫩伏抱邯嘻引慷满分基插皋间测衰屿驮习茨坍靖埠宰详氢僚拖鹃涝式爸楞肠柜良鸯耶庆戍弯蘸础认卜盯握唐惦衣否靳炯衍咆灾赐喧挎缕匙住巳偶乘半战汪魁皂洱治假曰舞芭妓痕依壶驼浓乾褥亡破修躬刃栓暮爬鳞滦爆哎烃操馏映转起粉七赴琢杀牢背墅尸钨友孙禽淑认辞提淀察或颠涝谱乒给篷晋诌斟痴母委并瘟憋择氧枚喘骸称泥指茶涛铱替倔愿抡卸概班鄙面祈搂毛通奉铡日重旦刨简抒否翻驶杠积咋肄焊殿厕褥容郎霹芋泪佃榆载流蔷蛙肾臀鸭孪小。
于丹教授论语的读书笔记
于丹教授论语的读书笔记《于丹教授论语》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关于论语的研究著作。
该书从不同的角度对论语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解。
本篇读书笔记将侧重于探讨书中所触及到的几个重要主题,包括修身、治国、为人处事和学习方法等。
首先,论语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修身。
《论语》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德行的重要性。
于丹教授在书中指出,修身是一种内在力量的培养,它包括个人的品德、行为和思想观念。
只有通过修身,个人才能内外兼修,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一观点与传统观点相似,但于丹教授进一步解释了修身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他认为修身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治国是《论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论语中详细描述了孔子对于如何治国的思考和观点。
于丹教授在书中详细解读了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现实社会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见解。
他认为,治国需要具备智慧、勇气和有为的领导者,同时也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只有在良好的治国环境下,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此外,于丹教授还提到,现代社会治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对论语的研究和思考来寻找解决之道。
为人处事是《论语》中另一个重要的议题。
论语中详细描述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和人情世故的看法。
于丹教授在书中指出,为人处事需要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他提到,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需要懂得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善于处理矛盾和冲突。
此外,他还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通过通过对《论语》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获取到一些实践经验和方法,以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学习方法也被论语所强调。
《论语》提出了“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这些方法追求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追求知识的温故而知新。
于丹教授在书中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学习方法的内涵和实践方法,并指出了现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他提倡学习者要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读书报告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报告组长:钱子俊组员:阮昕苏佩雯郭亨铨王鑫康亦凡段逸洲王永琰李欣序(钱子俊)我们中国人都读过《论语》,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流动着一个孔子。
又或者说,不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被影响到的。
出此言论,只因我见过一些人,他们粗线条的活着,只是活着。
于丹曾说孔子是灰色的,易中天因此赞其智慧。
易中天明白:灰色与其他颜色是相配的,而艳色便不能,在姹紫嫣红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理智的灰。
而在我看来,孔子绝不是灰色的。
灰色,给人失落感,甚至绝望感。
我们心里都住着一个孔子,可设想,若是灰色的,那多可怕。
孔子言行中的理智,不脱离五彩的世界,又可说,孔子就是五彩。
我们难免有不足,若生活缺了点快乐,那么我们可以问孔子借点红;若无动力,就拿些黄;若处在迷茫与黑暗中,翻开这本书,就会现出发出希望的白光的老头。
这就是孔子给我们带来的颜色,五彩缤纷却因人而异,我们可以各求所需。
天地人之道(阮昕)于丹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没有色彩但却有温度的孔子。
在于丹看来,神是接近于天空的,而圣是接近于地面的,而我们所需要的孔子就应该是一个能与别人平起平坐,将道理传授给你的人。
“天、地、人”为“三才”,孔子所重视的是“人”与“天”、“地”同尊。
因此《论语》中所阐述的道理,虽博大精深,却也朴素易懂。
真正的圣贤不会端着架子、板着面孔说话。
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
就如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理天下。
心灵之道(苏佩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生命的缺憾,那么这个缺憾有的时候会变成我们自己的一种暗示,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命质量。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观后感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观后感百家讲坛于丹《庄子》观后感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
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
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
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
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
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
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
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
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
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
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
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
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于丹教授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现代社会的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各行各业的“白骨精”们以及正在修炼的准“白骨精”们在义无返顾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诸如工作升迁、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的打击,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为社会隐患。
于丹教授提醒我们:在沉醉于工作时,不要错过与父母、爱人、孩子共享天伦的机会;在遭遇打击时,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在确定奋斗目标之前,要正确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样感悟与超越……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於丹丛书》序
■於可训
密斯於是我的女儿。
我给很多人的书写过序,给自己女儿的书写序,还是头一回。
按照中国的习惯,我应该避嫌,但中国也有另一种说法,内举不避亲。
我之所以要向各位推荐密斯於编写的这套从书,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它对关心孩子作文的家长、教授学生写作的老师有益,对学习写作、想写好作文的同学有用。
中国的语言文化传统与北美的语言文化传统不同,中国人教授写作的方法,与北美教授写作的方法也不一样。
虽然二者各有长短,但总体来说,北美的写作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方法,深入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类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辅助和写作技能的训练,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写作指导。
中国传统的教授写作的方法,在这些方面似乎重视不够。
往往只讲一篇文章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的性质和特征、作用和意义,多是传统文章学的一些大道理,并不涉及具体写作过程的实际,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技术细节问题。
笔者没有教授小学生作文的经验,却深知大学的写作课常常讲成了文学概论。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引发了诸如新概念作文大赛等旨在激励创造性写作的诸多赛事,但结果仍只限于少数选手胜出,并未真正广泛惠及中小学作文教学。
正因为如此,把北美写作教育体系适时介绍到中国来,让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作文,来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就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我很高兴看到密斯於致力于这样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她虽然人在加拿大,却和她的团队一起将北美思维写作课开到了中国,在授课的同时,也把北美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同步引
入学生的课程实践,让他们在接受新观念的同时,也用新方法阅读和写作。
她的网课,报名踊跃,每讲多达数百人,且有增无减,常盛不衰,可见受欢迎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北美思维写作的理念和实训,在中国确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
密斯於编写的这套北美思维写作丛书,把写作的道理故事化,用连环图画解说北美思维写作的观念和方法,生动直观、活泼有趣,是学习北美思维写作的必备读物。
有它作入门的向导,带领你和你的孩子走进密斯於的网课,相信你很快就会找到登堂入室的门径,不至于盲人瞎马,徘徊歧路。
我见过不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读物,但像密斯於这套书这样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尚不多见。
除了上面说的原因,这也是我鼎力推荐的一个理由。
是为序。
於可训,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长江文艺评论》主编。
著有多种学术专著。
近年来发表有长篇小说《地老天荒》,《幻乡笔记》系列短篇及散文《淡
水的诗意》等作品。
《北美思维写作》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