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征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最新版)目录1.高职院校的概述2.校企合作的含义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4.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与挑战5.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正文一、高职院校的概述高职院校,全称为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类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为社会输送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含义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促进就业: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

2.实习实训: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

3.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实习的时间占整个学习过程的一定比例。

4.校企共建专业: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立专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四、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促进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整合;(3)推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

2.挑战:(1)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企业参与度低;(2)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责任和利益分配不均;(3)校企合作中,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

五、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

2.合作模式创新:学校和企业将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以满足不同专业和学生的需求。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校企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核心,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提升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将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项目,提前适应和了解职场规则和要求,增加就业竞争力。

促进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促进了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结合,为实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四,优化资源配置。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际项目和设备,提供更贴近实际需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优先选择具备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决。

校企合作的合作机制和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的项目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尽量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浮于表面和机械性仿真。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督,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优化资源配置。

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职业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的内涵

职业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的内涵
性 或 短期 性 的合 作 , 而 联合 办 学 则 意 味着 校 企双 方 的
制, 在学校 的统一管理前提前下 , 合署办公 , 实行校企 人员互聘互用 、 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 校企文化互融互通
的双重 管理 。
全方位合作 , 双方负有共同的责任 , 享有共 同的利益 ,
项 目来源 : 本 文 系黄 冈职 业技术学 院教 育研究专 项项 目《 校企合作 办学对促进 高职 院校教学 改革与管理 的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发 展规 划 , 共 同制定 联合 办 学 章程 , 对 联 合 办学 目标 、
式, 具 有 教学 功 能 的 同时还 具 有 生产 功能 , 同时 , 还 可 在 学 校建 立 企业 的研发 中心 , 由师生 共 同参 与 技术 研
发 。企 业 的实 习实训场 所 , 应 该是 “ 厂 中校 ” 模式 , 具有
国务 院 《 关 于 加 快发 展 现代 职业 教 育 的决 定 》 ( 国 发[ 2 0 1 4 ] 1 9号 ) 中指 出 , 要 大 力 激 发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活
是一种稳定 的长期性合作 。
校 企联 合 办学 的根本 属 性是 学校 和企业 联 合就 某
力,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 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 业教育 , 可探索发展股份制 、 混合所有制职业 院校 , 允 许 以资本 、 知识 、 技术 、 管理等要素参 与办学并享有相 应权利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 管理和评 价 。也就是说 , 职业院校要注重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育
2 0 1 3 C2 0 4 1 1 O 7 ) 的研 究成 果 。
作者简介 : 罗幼 平( 1 9 7 2 - ) , 男, 湖北 团风 人 , 黄 冈职业技术学 院电子信息学 院。 教授 , 硕士。 主要研究方 向: 计 算机应用技术。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0 7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涵_要素_价值和建构_戴汉冬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涵_要素_价值和建构_戴汉冬

为了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满足人的需求,在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增进人的幸福与发展,实现合目的性与合教育性的统一。

[1]这一目标,仅凭职业院校的单薄之力无以实现,需要包括企业在内的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达成。

而实现多方个体及其优势资源的凝聚与整合,需要内生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高效运转;需要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为校企双方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实时沟通和多元互动牵线搭桥,进而促进异质个体的同质建构和合作体制机制的灵活开放,并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多方共赢。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在含义“共同体”是人类群体生活中最为基本的一种类型,探讨“共同体”的含义,对进一步明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共同体的内涵“共同体”(Community )作为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于1881年在其社会学著作《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提出的,意即拥有共同事物的特质和相同身份与特点感觉的群体关系,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历史和思想积淀的联合体,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涵、要素、价值和建构戴汉冬,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活动,其自身的长效发展需要凝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的力量。

而合作共同体的有效形成,能够实现多元个体的价值协同和异质同构,以及多方资源的聚合与共生,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推动合作健康、稳定、有力、有序、有效的运转。

因此,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涵、要素、价值和建构,是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价值;建构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5)0030-0059-05职业教育政策与制度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0期收稿日期:2015-06-20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40)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石伟平;教育部委托研究项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专项课题”。

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

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

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可以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和合作带来的益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企合作模式1. 实习就业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一个常见模式是通过实习就业将高校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

高校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企业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与学习。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生选拔合适的人才,并给予他们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2. 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一种深度合作模式,通过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持和技术咨询,同时也可以从企业获得实际问题,指导科研方向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3. 产业联盟合作模式产业联盟合作模式是一种行业内多个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通过共同组建联盟来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创新。

通过建立产业联盟,不仅可以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还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模式。

二、校企合作内容1. 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准确地制定教学计划,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实习就业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和实际能力。

2. 研究与创新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探索前沿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企业可以将实际问题提供给高校作为研究课题,高校可以通过科研成果来推动产业发展。

3. 资源共享与互补校企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高校可以提供教学资源、研究设备和实验室等硬件支持;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场地、实训岗位和实际案例等实践环境。

双方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达到共赢。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通过合作协议或框架协议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协商确定合作内容和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院校将根据企业需求设立实训基地,并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培训,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发职业教育项目。

双方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作开发职业教育项目,确保教育培养的方向与企业需求相符。

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还可以进行技术创新合作。

通过联合研发、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

最后,高职院校与企业还可以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实习安排等,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提高高职教育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校企合作,就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基于自愿,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基础上,按照互惠互利原则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

(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目的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系,使得企业、院校与学生三方相互融合。

主要目的有: 1、促进学生就业2、丰富课程设置3、推进专业建设4、培养社会适应型人才5、降低企业用工风险6、调节学校招生计划二、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一)校企合作模式的优点1、可以加强校企间的交流和合作,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从而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2、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这对于毕业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锻炼,又可以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校企间的合作是多赢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缓解了企业的压力,有助于校企健康持续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主要有: 1、政府部门在宏观上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仍旧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2、学校虽然和企业建立起了联系,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度大、周期长,而且实训不足; 3、学校虽然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和企业无法保持长久的、紧密的合作关系; 4、企业只是单纯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没有把人才培养真正放在心上,一旦出现利益冲突便不再参与合作。

(三)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意义1、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在校企合作中,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到社会发展的趋势,避免了他们走弯路,并且在企业中实践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为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3、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优势资源整合,从而带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4、校企合作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技术,还开拓视野,扩宽了就业渠道。

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

这种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可以有效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而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校企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而这些能力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增强职业素养。

最后,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学校和企业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共建,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提升教学质量;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更多的人才和创新思维,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和创新思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其次,校企合作是一种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

传统的校企合作往往只是简单的实习或就业合作,而现在的校企合作更加注重教育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教学、科研、实训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这种合作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形式、优势、难点以及促进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包括实习就业、共建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

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难点,如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需要加强双方合作意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推行项目评估机制。

未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合作模式、具体形式、优势、难点、促进、发展前景、总结1. 引言1.1 什么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推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人才和科研力量,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解决人才短缺和技术壁垒等问题。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育人、共同研究、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实现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使校园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更具市场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产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78016 职业教育论文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

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本文以我校为参考案例,深入探讨校企合作的有关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1、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等。

校企合作在发扬了它的长处的同时,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增加了新的内涵。

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制度来自实践,具有可行性。

就我校而言,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我们感到:首先,校企双方都希望合作,一方面企业要发展,需要学习不仅为其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而且还要为其在岗员工提升技能;学校也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学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双方都是共赢。

其次,只有校企合作,才能走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与传统培养模式不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的高职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条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

再次,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证明,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

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校满意、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2、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是教育制度的创新衡量一个教育制度是否科学、有用,或者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与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大中专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的、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它无疑是成功的。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征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基本内涵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双向参与为途径,以相互服务为宗旨,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教育性、职业性、互利性、创新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等特征。

因此,准确把握校企合作办学的内涵与特征,是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一、校企合作办学的内涵1.以共同培养人才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的信息及动向,为高职院校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提供依据,有利于开展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推进,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企业参与,校企双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和企业发展动态能够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可明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明确职业能力、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按照职业标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教学标准。

通过校企合作可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教学场所、师资力量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实现沟通与协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开放办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可根据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岗位需求情况确定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同时,校企合作办学也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管理中,不断改善管理机制,优化育人氛围,扩大办学职能,增强办学活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时代内涵及路径分析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时代内涵及路径分析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时代内涵及路径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传统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

这种合作包括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技能教育和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进一步深入推广和实施。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和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指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教育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这种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能够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提供实践培训、实地实习等行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内部的运作机制,掌握实用技能,从而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助力企业的发展。

3. 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技能培训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也能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职业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式、管理模式、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教育培训。

同时也为企业注入新的思想和元素,促进创新和转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 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质量和效率需求越来越高,产教融合的发展成为提升技能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可以在产学研方面展开多方面合作,如校企共建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推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等,加速推动产业和教育的融合和升级。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特点

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特点

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特点
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

它的特点在于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和实用的教育内容。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特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教育目标
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探究,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但在现代社会,知识面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很难完全覆盖所有行业的工作领域和实际需求。

因此,需要与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在校期间走出课堂,深入企业实践,了解实际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才能切实掌握专业技能,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
联合办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传统的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按照各学科的知识点划分,而对学生实际的职业需求了解较少。

联合办学强调的是应用型的教学内容,更关注知识的实用价值和行业应用,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与职业相关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式
联合办学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教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而联合办学更强调现实应用,突出实践教学,同时更注重团队协作和实际项目经验,让学生对职业实践的要求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育目标更加实践,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课程设置以职业要求为指导;三是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强调实践教学和团队协作。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然地适应职场,了解职业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同时,也要注意,学校和企业的利益有时会产生冲突,需要建立长期关系,平衡双方的需要。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一、引言1. 内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实践教学、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

2. 特点(1)开放性: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2)实践性: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项目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导师制:校企合作模式倡导“双师制”教学模式,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教学指导工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4)创新创业导向:校企合作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1. 建立合作机制高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或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明确合作的内容、方式和目标。

2. 教师培训高校教师需要接受相关的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校企合作意识和能力。

3. 课程设计高职院校需要重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合作,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环节。

4. 实践基地建设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场所和资源。

5. 项目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锻炼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1.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 接地气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

3. 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促进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内涵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内涵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内涵研究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这种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方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第一,融合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共同确立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要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企业也要关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机会,共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做好准备。

第二,融合技术创新。

高职院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上可以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高职院校可以提供科研平台和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环境和资源支持,为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提供现实的需求背景。

通过技术创新的融合,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融合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文化。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企业参观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和了解。

第四,融合文化交流。

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推动双方的文化融合。

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座谈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企业交流的机会,增加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

企业也可以邀请学校师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校企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职业指导和就业支持。

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需要依靠“校企结合”这一有效的合作模式。

本文将从高职特色的内涵、校企结合的意义以及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高职特色是指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和独特之处,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教育方式。

高职特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用性强,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二是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注重行业导向和专业特色培养;三是强调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校企结合”意味着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深入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有效弥补高职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可以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与企业接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三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或创业。

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是指在“校企结合”的基础上,以高职特色为主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校文化。

具体实践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实践教学,开设与企业合作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二是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技术咨询等活动,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支持,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辅导、招聘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或创业。

还可以通过举办实践经验分享会、企业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企业参观、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需要依靠“校企结合”的有效合作模式。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打造出一种独特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浅议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

浅议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

浅议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摘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场所建设等方面阐述合作的内容、方法,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合作校企合作一、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1.突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强调了学生的就业,即强调了学生所学的技能与生产现场的一致性。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获得了真实的现场感受,能从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另外,校企合作模式也能够及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实用技术人才的要求。

2.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更加突出的是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因而传统的以学科体系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应于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能从办学的理念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地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优化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生产现场有效对接。

3.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职业教育需要高投入。

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高职教育往往捉襟见肘。

相当一部分学校出现了设备数量少、设备与现场不同步、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实训环节的比例、实训内容等与职业教育的要求有了较大的出入,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的要求有差别大,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二、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编,离不开由现场专家与教学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现场专家的参与,使得专业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委员会的成立,可以对生产现场的岗位进行深入与细致的分析,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对岗位能力作详尽的说明。

现场专家与教学骨干的合作,可以构建出合理的、适应于生产实际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执行计划。

2.师资队伍建设。

要做到高职教育与生产现场同步,就要求教师队伍不落后。

“双高计划”赋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内涵与新任务

“双高计划”赋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内涵与新任务

“双高计划”赋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内涵与新任务一、“双高计划”赋予校企合作新内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作为重要改革任务,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双高计划”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这赋予了新时代高职学校校企合作新内涵。

(一)突出校企在合作中的地位对等性校企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平等与尊重。

目前高职学校普遍由于自身人才培养规格和科研社会服务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等原因而导致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偏弱,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双高计划”明确强调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突出的是优质高职学校高水平发展,发挥引领作用,整体带动高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进校企以平等的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

(二)强化校企在合作中的利益整体性深度的校企合作本身就是校企基于发展需要按照一定规则而组成的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追求的是整体发展。

“双高计划”强调高职学校要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在协同育人、联合技术攻关等方面达成高度一致,强化校企树立双方认可的共同目标,制订双方共同遵守的合作规程,形成双方统一坚守的价值理念,体现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性观念。

(三)强调校企在合作中的共建共享性互惠互利、共建共享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但由于政策、制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校企在利益共享上存在着偏差,影响了校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校企在“双元”育人的基础上,学校可从合作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并可自行分配,并提出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按照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议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背景和特征

议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背景和特征

2017年5月下半月刊一、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界定本文将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定义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就是指学校和用人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以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和企业、政府、行业等社会机构之间达成合作关系,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最终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形成双向选择,共同促进经济的不断进步。

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社会背景一是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更注重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所以,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特殊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相对短缺,造成了两者日益尖锐的矛盾。

我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组织劳动者,而当前职业技术人才专业素质较低,优秀人才较少,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急需要解决的瓶颈,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技术。

经济和信息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调整,从事劳动产业的人员数量不断减少,通过技术的改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转向第三产业,这就要求以往的劳动力需要更高的技术。

以往,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高新技术能力的人才,多数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也承担了一部分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任务,但是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较,还有巨大的缺口。

三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经济和人才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政府、企业到学校、家庭的教育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以往高等教育侧重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为大众化的普及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基本内涵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双向参与为途径,以相互服务为宗旨,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教育性、职业性、互利性、创新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等特征。

因此,准确把握校企合作办学的内涵与特征,是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一、校企合作办学的内涵1.以共同培养人才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的信息及动向,为高职院校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提供依据,有利于开展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推进,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企业参与,校企双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和企业发展动态能够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可明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明确职业能力、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按照职业标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教学标准。

通过校企合作可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教学场所、师资力量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实现沟通与协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开放办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可根据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岗位需求情况确定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同时,校企合作办学也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管理中,不断改善管理机制,优化育人氛围,扩大办学职能,增强办学活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以人力资源合作为纽带,实现校企互利。

一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也是高职院校运行的主体,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命运,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量最大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职毕业生经过高职院校的培养和训练已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免去了企业再培训之累,提升了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同时,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人员岗位的迁移均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岗人员的素质,需要高职院校提供培训基地与资源,这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办学功能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首先要完善教师考核与聘用制度,实行“访问工程师”制,让教师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企业一线,系统学习业务技术,强化实践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其次是要打通高职院校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的渠道,从企业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实现智力柔性流动和人才资源共享;第三要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从企事业单位聘请“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以适应专业建设的要求。

由此可见,“请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方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优秀教学团队的最佳途径。

3.以物质资源共享为手段,实现校企互惠。

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目前教育资源短缺、实验实习场所紧张已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首先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以校企合作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优势,使之与高职院校的科研理论优势相结合,由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形成具有先进性、开放性、针对性、职业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高职院校还要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一种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环境和物质资源。

第三,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仿真教学资源,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不足给予补充,也可利用仿真教学资源为企业进行职工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通过环境与物质资源的整合,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共享,为高职教育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既解决了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的难题,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和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达到高职院校和企业双向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良性互动的合作办学目标。

4.以技术服务为推动力,实现校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征○傅伟[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内涵模糊、特征不明显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征,准确把握内涵的目标、途径和宗旨,充分认识教育性、职业性、互利性、创新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内涵;特征90的共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技术问题和难题;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高职院校具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熟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高职院校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同时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成果,也需要向企业的生产实践转化,实现其社会价值。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能力相对薄弱,但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技术应用能力更强。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主动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引进、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领域与企业开展合作,解决企业生产过程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校企的共赢,这对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二、校企合作办学的特征1.教育性。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

因此,校企合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校企双方以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转变育人理念,强化人才意识,优化专业设置,明确培养目标,制订教学标准,整合教学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这既是校企合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其本质属性———教育性的体现。

2.职业性。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从一开始就以培养适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为目标,包括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乃至产学研结合,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因此,学习和生产相结合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教育自己、学习知识,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最终使他们完成由学习生涯向职业生涯的过渡。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职业性特征,也合乎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3.互利性。

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它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

因此,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互动方式,在合作过程中各参与方具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和协调的互动,也就是具有行为的共同性和目的的一致性,即互利性特征。

这里的目标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它是仅通过一方的行为无法实现的利益,企业、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员工所有获得利益均是通过互动合作来实现的,参与方既不应该只有行为而没有利益,也不应该只有利益而没有行为,否则校企合作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

因此,互利性是实现校企长效合作的基础。

4.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高职教育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发展之路成败的关键。

因为,在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由于高职院校所处区域和面向行业不同,校企间的合作形式、内容与方式必然也不相同。

目前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也不可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参与各方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如果仅仅是照搬一些不太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而没有结合各参与方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的校企合作,不可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

5.多样性。

校企合作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合作的形式、内容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如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专业和企业部门的合作、技术的合作、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合作、信息的合作、研发的合作等等。

高职院校、企业、政府、社会等以多方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发挥各自优势为条件,遵守市场经济规律、职业教育规律;逐步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满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动态性需求。

校企合作的多样性是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的重要措施,是达到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重要保障,是校企合作成功的重要标志。

否则将会影响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和效益。

6.文化性。

校企合作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合作。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文化,包括先进的理念、合理的制度、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态度、完善的服务以及和谐的氛围等。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在各种不同方式的校企合作中,不但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深度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接受企业文化的陶冶,逐步形成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合作的工作精神等职业素养。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交流、渗透和融合,可以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完善校园文化的职业氛围,提升企业文化的层次,实现校企共同更好更快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管理,企业先进的理念和开放的文化,将打破高职院校传统的、封闭的管理与文化;特别是企业良好的服务理念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融入,将会帮助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树立服务意识,形成良好的服务育人氛围。

由此可见,校企间的文化合作———文化性,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校企合作办学不仅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不断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培育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以最优的形式实现最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无论对高职院校,还是对企业、对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