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任务,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独立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新见解的能力。
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该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1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我国传统的教学风格是程式化、刻板化,教师一言堂,完全拘泥于教材的观点。
使学生养成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怀疑书本,不敢向权威挑战。
心理学研究认为,“害怕(怕犯错误)的压力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儿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不安全感(担心受到批评指责)会导致儿童产生模糊的主张和阻塞选择答案的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
时间上纵贯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
历史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感,正确认识中国的过去和中国的现实,世界的过去和世界的现实。
历史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
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我国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四大发明,体现了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观了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
那么其中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的同学用马克思的论述回答:火药把骑上阶层炸得粉碎,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而罗盘针促使资产阶级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
那么中国又用这些发明做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
最后教师引入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的:“外国人用子弹御敌,中国人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风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用它拿来当饭吃。
”那么为什么西方人对发明成果采取不同的态度呢?有的学生说:“中国封建统治者愚昧落后,不懂得创新。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引导学 生 自主构 建优 良的历 史 认 知 结构 , 奠定 历 史思维 能力培养 的基础
历史 思 维 能力 的培 养是 历 史教 学 的重要 目标 ,历史知识 的记忆和储备 是
提升 能力 的前提。在教学活动 中 ,教 师
视学生 的历史思维能力 的培养是很有必
一
历 史是客观存在 的,历史现象 又是
课 “ 古典文 明的再 生”时 ,从历史条
台 电 力的培养
郭建 萍
纷繁复 杂的 ,在教学活动 中,教师要有
件 、发源地 、表达 形式 、性质 、旗帜 、 矛头等几个方 面用 列表形式构建知识 网
意识地 培养学生勤于 阅读 、善 于阅读 、
自主学 习的 良好 习惯 。
把握历史人物 的活动轨迹 ,进 行适当的
联想 ,总结历史 阶段 特征 ,生动直观再
摘
要 :历 史课 堂 教 学要 充分 关
现历史情景 。
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和 学习能 力的提 高, 充分发挥历 史学科益智育人的功能。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历 史教 学
的一 项重要任 务 ,是推进素质教 育的重
史不 重视 ,考试又是开卷 ,学生没有 记
理特点 和已有 的认 知水平 ,帮助学生构 建合理 的知识 网络 ,培养历史感和历史 形象思 维能力 ;积极探讨和改进教学方 法 ,通 过创 设有效的 问题情境 ,合 理设
学 维
计探究 ,激发学生求知欲 , 鼓励学 生大
胆 质疑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和 自主学
实施新课改后 , 新教材版本增多了 ,
编排体例方 面也 得到很大改进 ,教材文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文科学生高考的一门必考课。
要使学生学好历史、考好历史,教师必须注意平时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
平时注意培养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考试时学生就可以取得较好成绩。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
我采取以下方法使学生少花些时间多记一些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
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
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
总费时少而记忆的知识多。
其次,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
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过程。
再次,记忆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用示意图表示,学生易于掌握并记准。
再如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变化,我设计成下列示意图,一目了然,易于记忆:禅让制→世袭制→军功制→荐举制→士族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
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讲清基本概念。
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
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
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重历史观念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历史的长河中抽取出历史观念,如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变迁的规律、历史联系的规律等,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观念。
二是注重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抽取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利用历史比较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三是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抽取出主要的历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是注重历史运用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抽取出可以运用的历史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运用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把握好历史教学的核心,注重历史观念、历史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如何帮助初中一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历史思考能力
如何帮助初中一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历史思考能力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历史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思考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培养良好的历史思考能力。
一、培养对历史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可以通过多读一些历史故事书籍,适当引导孩子去了解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兴趣。
还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些历史遗迹或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引导学会提问历史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孩子学会提问。
为此,可以在讲解历史知识时,提醒孩子不断地思考和发问。
例如,当讲解关于古代文明的时候,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文明的差异以及古人是如何克服困境的等问题。
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历史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鼓励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并不是单一的解释,不同的历史事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可以让孩子了解到历史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可以通过让孩子读取不同的历史文献、研究不同历史学家的观点以及对比不同历史教材的内容来实现。
四、学会运用证据历史思考能力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学会运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孩子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收集、分析并运用各种历史证据。
例如,当讨论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可以要求孩子找到相关的文献、图片和资料,以支持他们的观点。
通过培养运用证据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五、开展历史讨论定期组织历史讨论活动是培养孩子历史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讨论活动中,可以为孩子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孩子思考历史事件的各种因果关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了解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于理解其原因和影响非常重要。
为此,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在学习特定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孩子了解相关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政治制度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在历史中找出事件与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理性思考。
作为五种思维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状似遥远,但其实在生活中却是常见的一种应用能力。
再说历史,历史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学科,我们常常能够在历史中找到其他学科的踪迹,它内涵丰富,万象包罗,相对的,认识历史绝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应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才能读懂历史的故事和奥秘。
这种思维始终贯穿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历史思维能力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
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历史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历史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历史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等等。
可以说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历史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能,而我们在接受九年教育的同时,自然也接受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熏陶,我们常说前车之鉴,以史为鉴,借此来规劝一些错误的行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历史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善于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完善自己的行为。
大到科学研究发明,小到生活实践学习,都离不开历史思维能力。
科学发明,正是由于前者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才有后者的成功,若是没有历史思维能力,以失败的案例为基石走向成功,那么科研活动就会停滞不前,得不到成果。
而生活更是如此,尝过的酸甜苦辣,走路跌倒的坎坷,只有借鉴前事才能做的更好。
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这里可见一斑。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一、发挥自身主体作用。
历史思维需要自我的培养和认知,所以自身的内在很重要,学会积极思考,主动去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思考。
二、构建相对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知识体系。
在联系历史的同时,也应该有着相对宽泛的历史知识体系和知识。
每个人的知识程度不同,就会导致其对于同一事件的理解层面不同,理解偏差的造成是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因此更是要注重这一点。
三、注重历史的联系。
惯性的思维模式往往会让我们走上一如往常的结局,在思考的同时,要注意与历史的联系,在崭新的21世纪,我们也要做到与发展相结合,结合实际才能有成果。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个国家既要立于不败之地,又要屹立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时代召唤着现代的诸葛亮、诺贝尔、爱因斯坦这些”智能型”人才,而非赵括,马诬那样”知识型”的人才。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师责无旁贷,而今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笔者并非吹毛求疵而乃事实:”填鸭式”、”复印机式”、”故事课式”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高投入、低效益”的学科、”最喜欢历史、最不爱历史课、最恨历史高考”等观念还有不小的”市场”;重视”知识型”的传授,缺少”思维型”讲授,课堂气氛沉闷等。
这些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抹杀了思维个性、束缚了教学改革、降低了教学效果等。
历史教坛需要新鲜空气,需要思维的广阔空间。
一、要懂得历史思维能力的品质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
据此含义有如下品质特征:1.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偶然瞧必然,撇开枝节观主流,皆为历史思维的深刻性。
历史课本的事例举目就是,鸦片战争表面是”维护商业”而实质是将中国沦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如此等,不一而足。
2.综合性:全面地考察问题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
历史现象是错综复杂的。
我们应对有关广泛而普遍联系的历史现象进行多视角的、多层次的综合分析。
综合性是衡量思维质量的又一标准。
3.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与历史学科是一对”孪生兄弟”、”亲蜜的情侣”。
历史知识,无论是章节,还是单元,尤其专题都离不开概括。
4.准确性:历史知识有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结合的特点。
历史的真实和唯物史的正确性,要求历史思维应有准确性,历史课本结论是史学界最权威的观点,如: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如此等不胜枚举。
5.创造性:是一种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往年的高考题也有之,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外交努力的评述,这就考查了学生创造性,历史高考注意考查历史思维的创造性,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重要导向作用。
浅谈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已经势在必行,过去那种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认为要以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科学引导。
本文仅就个人的教学实践,举例阐述如下。
一、营造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索现代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并重在发展”,根据这一要求,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如采用图片、资料、模拟角色表演等,创设历史情景,营造特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这对于学生培养良好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
中国近代史第一节《禁烟运动》,过去教学时,我一讲到底,虽然讲得详细生动,分析得有条有理,但课后发现学生对许多问题并未理解,头脑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我改变方法,如在教学中营造一些历史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中思索,从而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
课堂上,我先扼要地介绍英国偷运贩卖鸦片的概况,指出面对鸦片贸易,清政府内部分成禁烟派和弛禁派,接着要求学生把自己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确定自己是哪一派,并说出理由。
学生们立即兴致勃勃地看书、讨论,纷纷发言。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是禁烟派,他们一条一条列举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讨论到这里,似乎教学目的已经达到,学生掌握了鸦片输入的深重灾难以及禁烟的必要性。
但我发现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沉思,想发表意见,这些学生心里想的正是教学中的难点。
于是我便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
终于他们站起来发言了。
有的说:“鸦片输入是有许多害处,但禁烟会引起英国武装侵略,中国打不过英国,失败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损失更大”,有的说:“禁烟会给英国侵略者找到借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
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比如《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一章,根据教材表述可归纳出三大后果,即生产力迅猛发展、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两大对立阶级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分析:①随着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他们改变了工场手工业时期或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于是引发了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潮流;②由于英法加紧进行殖民掠夺,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从而引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
③由于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从产生的那天起就相互斗争,从而出现了工人运动的潮流。
经过这样挖掘和整理,世界近代史的三大线索就清晰地显现出来,整个教材内容也就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 能力 , 是历 史教学实施素 质教育 的关键 问题 。 爱 因斯 坦说 过 :发 展 独立 思考 和独 立 判 断 的一般 能 “ 力 , 当始终放在首位 。” 正的历史教育应 当是通过 应 真 对历史 表象的学习 , 培养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 , 即洞察历 史、 总结 经验 、 析现实 、 分 认识 发展 , 这便是 所谓 “ 历史 学习第 二境界 ” 。能力是知识 的活化和升华 。在教学 中 训练学 生思维 , 要讲究 教学方 法 , 根据思 维 的内容 、 应 特点等运用恰 当的教学方 法 ,才能有效地 发展学生 的
揽 中外 的特点 , 目的 、 有 有计 划 、 针对性 地从 历史本 有 身提 出各种具有较强启 发性 的问题 ,让 学生 自己去探 索解决 问题 的方法 , 而激 发他们求 知的欲望 , 从 促进 他
们大胆地驰骋 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 发展他们 的智力 。比 如, 在讲《 日民族统一 战线 》 , 抗 时 可提 出这样 一个 问题 让学生思考 :如果没有 西安事变 ,蒋介 石会不会联共 “ 抗 日?” 中生对这样 的问题 十分感兴趣 , 初 这就激发 了 他们的求知欲望 , 引起学生 动脑思考 问题 、 寻求解决 问 题的答案 , 教师加 以启发 引导 , 从而不仅 帮助学生认 清 了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 战线 的必要性 ,而且也 锻炼 了学
二 、 堂 讨 论 课
、
创 设 问题 情 境
历史学 科对培 养学 生的思维 能力具 有 重要作 用 。
但部分学生 由于受传统偏 见的影 响 ,仍认 为历史是 一 门知识性学科 , 只需死记硬 背 即可 , 而不 需要理论上 的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荆门市东宝区浏河中学李安森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历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比较,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一)课前演讲,提供空间。
每堂课在授课之前,留出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演讲,他们可以选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政热点、趣闻轶事等内容。
演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演讲,第二阶段是学生的评价。
这样,五分钟时间成了学生创新的一个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获取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并且他们有选择的权力,即要讲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讲、怎样评论,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不想在大家面前丢脸,为此他们会认真地去选择内容,查找并整合资料,体验独立学习的乐趣。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然后,他们选择他们表现成果的方式。
课前演讲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评书、小品、双簧、话剧,当然也有图文并茂的和照本宣科的。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学生还要对演讲进行开诚布公的评论,往往会出现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而教师若抓住时机给予引导,则对学生的认识和辩证分析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而这种评论的形式也在学生中造成了一种正确的舆论氛围,对于他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健康人际关系的形成也必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课前演讲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这有助于他们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演讲的作用应逐渐地固定和深化。
(二)、鼓励尝试,营造氛围。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大胆进行摸拟创新。
摸拟创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主动参与,进入历史情景,感受历史过程,认识历史问题,使过去的历史“现实化”,抽象的历史“具体化”,从而增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认识情感得以发展。
浅析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2013-02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使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笔者在此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谈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巧妙设疑,激发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有了学习兴趣,他们就会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并不断获得心理愉悦,就能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
如在有关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关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我先后设计了几个小问题: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中国还会战败吗?为什么?若你生活在那个时代,目睹了战争的过程,你会对当政者提出哪些合理建议?在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后,我对意犹未尽的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所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约300字的小论文———《鸦片战争教训总结》。
让兴趣延续,就是让思维延伸。
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信息,巧妙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热情,经常性的训练,更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创设情境,综合感悟新课标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历史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有时发现历史课本限于篇幅等原因,内容叙述比较抽象简短,常常有疑问却无法释疑。
作为教师,我除了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迁移和探究,从而化解疑难点外,还坚持针对问题的关键,创设历史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指导学生参与情境,互动探究,化抽象为形象,化“历史”为“现实”,这样往往能很好地释疑学生心中困惑。
如秦朝建立起来后,地方行政制度应该如何设立,鉴于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我尝试着在课堂上组织几个学生表演一场微型历史情景剧,分成对立的双方:一方主分封,一方主郡县。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创 设 良 好 的 学 习环 境
学 生 在积极 向上 ,和 谐快 乐 的氛 围 中才能 主动探 求 知
识 ,因此 ,教 师 只有 充分 调动 学生 的积极行 探究 ,感悟 。遇到疑难 问题提 出来 由
教 师 进 行 集 体 解 决 。这 样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得 到 了 拓 展 ,同 时
点。接着采用谈 话法 ,把曹 操怎样屯 田分 成 四个具体 问题 : ( 一 )曹操 招募什 么人 ,利用 什么土 地屯 田? ( 二 )曹操 怎
历史 阶段就会 进行 分析 ,掌握历史 的发展 规律 ,即 由低级到
如教 学 《 英 国资产 阶级革 命 》一课 时 ,上课 开始 即 向学生
确立 君 主立 宪政 体? 自然地 导入 新课 。这样 的开 始 ,妙趣
高级 ,由简单 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让学生 弄清改朝换代 的根
的生产关 系取代另一种生产关 系,即矛盾 是推动朝代更替 的
样组织和剥削 屯田农 民? ( 三 )什么 叫军 屯? ( 四 )屯 田有
什么作用 ?当学生分别 回答 这些 问题 以后 ,教 师归 纳成 以下 要点 : 曹操招募流 亡农 民 ,利用荒地屯 田 ; 把 屯田农 民组织
起来 ,要农 民把 收获物 一半 以上交给政府这 叫民屯 ; 要士兵
学生 的思维活跃 。教学成绩很好 ,好 、中、差三类 学生在课 堂上全部调动起来 。
来统一北方奠定 了物质基础 。这样教师就会一 步步把概念讲 针对不 同程度 的学生进行启发 ,让他们 自觉 地感悟 , 自主合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交给共产党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答 : 社会 民主党
无 力一 党支 撑局 面 , 更 为 重要 的是 共产 党 掌握 着武 装 力量 。
的突出表现 。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 中, 教师应力求做到教 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 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 的具 有代表性 、 又是学生普遍关心 的热点 问题 , 教育学生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 科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
养能力 , 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 , 而应在讲授历史 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 , 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1 调 动 学生 的 内驱 力
自信心 、 意志 、 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 孔子说得好 : “ 知 之 者不 如 好 知者 , 好 知 者 不 如乐 知 者 ” 。
体 。这样 学 生通 过历 史课 的学 习 , 就会 觉得 历 史并 非过 眼 云 烟, 而 是完 全 可 以和纷 繁 复杂 的现 实生 活接 轨 。
从而使学生理解 , 匈牙利社会 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 和平过渡。因此通过学生 自己找问题 , 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 又可形成竞争机制 , 给学生以表现 自己的机会 , 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 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 好的思维活动中, 培养了学生 的能力。
么社会 民主党 同意 了共产 党 的条件 ? 社 会 民主 党把政 权拱 手
学习中, 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 , 唯有热爱历史 , 才会 在积极持久 的学 习热情 中获得能力。 首先 , 我认为应 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 生学习历史 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历史是前人 生活的再现 , 包含 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 是人类经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
政》 一课 , 可引导学生分析胡佛总统为什么下台 , 罗斯福总统
的新政新在何处 ?从 而得 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 : 自由——
干预 — — 发 展 , 起 学 生 的兴 趣 。 引
9 9・
一
2 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 彳U 加深对史 实的理 解 中学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 图( 历史地图、 表格 、 代表
人 物画像等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 , , 不仅能克服 学 生因强记 历史人名 、 地点 、 年代 、 时间 、 事件 等单 纯知识 的
枯燥无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 , 而且由于它们给教材增 强 了直观性 、 可读性 、 欣赏性 , 有利于激发学 生的兴趣 , 活跃
3点 面 交 叉 法 .
材, 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而挖掘
教材所提供 的本质和精华 是提 高教学水平 的关键 。 挖掘教材
中 内在 的 因 果 并 列 关 系 和历 史 发 展 的 规 律 是 激 发 学 生 的学
要 拓 宽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 重 要 的是 要 找 准 “ ” 以 “ ” 最 点 , 点
学生思维 , 帮助 学 生 加 深 对 教 材 的 理解 和记 忆 。
、
明确 中学 生在 历 史 学科 中的 思 维 特 点
1形 式 思 维逐 步发 展 并趋 向成 熟 的 同时 , 证 思 维 开 始 . 辩
形 成 并得 到 较 快 的 发 展
所谓 形 式 思 维 , 指 在 对 历 史 表 象 认 识 的基 础 上 , 过 是 通
21 第O 0 0年 9期
总第 15 8 期
浅谈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史 ”把 教学 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 的正本清 源 , 以教师必须关 注教育 。 所
对象 。
其次 。 要培养学生 的历史思 维能力 , 终要使学生 的思维跟着 教师动起来 。 最 仅要 让学 生知道是什么 、 还有什么 , 还要 让学生知道 为什么 , 更要让学 生知道 么办 。 从长期课堂教学的实践看 , 我认 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
们在 参 与教学 活动 中感 知 与体验 , 深理 解课 本 内容 。 学实 践 中我 常用 物 加 教 品、 文物 、 史遗 留物( 古钱 币 、 历 如 古器物 等 ) 等创 设情 境 , 以具体 的讲 解 。 辅 另
外, 用课本 内外的 图片 、 影视 资料及 多媒体计 算机 等再现情 境与创 设 这有 助于 吸引学生 的注意 力 , 调动学 生学 习的积
8
C
导
的主体性 , 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 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 增 同时新 课程 的实施要有 利于教 师教学理念 的更新 , 有利于教学方式 的转变 , 倡导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 段 和方 法 , 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创 造必 要 的前 提 。 为 新 形 势 下 的 一 线 历 史 教 师 不 为 作 仅仅要重视历史知识 的传授 , 应把 培养学生历 史思维能力贯穿课堂始终 , 还 把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 、 创新能力作 为历史教学的主要 目标 。 首先 , 师 自己要有独 到的见解 , 教 要善于创新 , 并且要关注教育对象 。 历史教 育 的终极 目的是育人 , 是帮助学 生知道做 人的道理 。 这种认识有助于教师在实际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从当时、当地情况出发,从不同视角,多方面、客观地去思考,锻炼了思维的周密性,克服主观性、片面性。
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一、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
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
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能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变化根源有较清楚的认识,并能发现和得出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上,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就能把它们放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去分析。
比如,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有些在历史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不足的一面;有些反面人物,干了许多坏事,但也不能抹煞他一生中干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
二、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上、下).doc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上)一、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及预见未来的智力思维能力。
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观的指导下,人们意识到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体现出历史教育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深远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也是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直接反映。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的“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应该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而历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最终目的应不在于让学生熟知和牢记具体的史实,而在于引导他们利用历史知识这个厚重的载体,去认识和明晓社会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思维能力。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也朝着重视能力的方向发展,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历史学科的好成绩,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怎样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
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可能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失去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只有枯燥、乏味、厌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提供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思维载体,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的崛起》这一课时,利用这一历史时期教学资料丰富的优势,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也可以播放《我的1919》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讲述“五四风雷”做好铺垫,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兴趣盎然,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
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基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如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时,先向学生指出这个时期的历史主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接着介绍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分为三个时期: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和欧洲进一步建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胜利。
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途径有三条: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确立,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确立。
这种讲解使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有整体概念,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
二.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结合
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的。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的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三.分析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工业革命》一章,根据教材表述可归纳出三大后果,即生产力发展迅速,东方从属于西方,两大对资产阶级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深挖和分析:①生产力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于是引发了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和革命的潮流。
②由于英法加紧殖民掠夺,引
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③由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从而出现了工人运动的潮流,这样世界近代史的三大线索就清晰地显现出来,整个教材内容也就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四.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用学过的历史思维方法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如联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加紧了东部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并将重工业迁往东部,这种准备工作为苏联最终取得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为此,我想到我们国家的开发大西北战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结果提出新颖的结论,开发大西北不仅发展了中国经济还是有战略意义,获得了创造性思维成果,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思想受到教育,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