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pptx
3.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
从记忆的目的看: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
从记忆的内容看: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逐渐发展;
3
从记忆的方法看: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4
元记忆在高年级有初步发展。
4.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 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 抽象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不自觉性;
图式:来源于遗传,是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不同的个体对外界环境中的 刺激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会不断改变、丰 富,形成更高级的图式。
同化:是指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 式。
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
至善原则
4.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观包含哪几个方面。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哪几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1
学海无涯
儿童心理发展观包含的方面: 1)强调动作的重要性
认为动作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儿童通过动作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2 儿童总是依赖现有的认知图式认识世界,并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 会不断改变、丰富,形成更高级的图式。 3 适应的形式有:同化与顺应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 感知运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依赖于眼前的人 和事物。
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6.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 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心理矛盾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纲要
1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策略?代币制?自尊?同伴关系?社会适应?2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措施。
3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4小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包括哪些?
5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6学习习惯的种类有哪些?
7小学生学习辅导的宗旨是什么?
8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
9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0小学生同伴交往的认知偏见包括哪些?
11小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12小学生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13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4举例说明自我概念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15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6小学生社会适应中,学校活动适应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7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8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有何重要意义
19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搜集小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内容
2.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类型、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1.发展的内涵、基本性质2.儿童关键期
3.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4.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三章
1.小学儿童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
1.皮亚杰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2.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注意规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观察力的发展阶段、培养
4.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培养
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6.小学儿童概括能力、思维形式的发展
7.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8.小学儿童想象的特点与培养
第五章
1.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
2.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总体趋势
3.小学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4.小学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第六章
1.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2.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3.小学儿童学习特点的研究内容
第七章
1.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2.小学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3.小学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八章
1.社会化、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与培养
4.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5.影响小学儿童同伴接纳性的因素
第九章
1.性别角色认同2.性别的差异3.性别定型化的阶段
第十章
1.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启示2.社会学习理论
3.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4.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doc
一、名词:(5个,共15分)1、情绪理解:情绪理解是指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
2、心理理论:心理理论并非一般科学意义上的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知、情绪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3、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就是婴儿対一个重复出现的刺激逐渐熟悉,兴趣下降。
去习惯化就是当刺激发牛•变化时,婴儿再次对声音感兴趣。
4、延迟满足:米歇尔将延迟满足解释为一种tt愿为更有价值的反远目标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制能力。
5、性别角色发展:性别角色发展是指个体不断理解和获得性别角色标准的过程。
6、非共享环境:非共享环境是指子女在家庭内外获得的独特经验,来源于仅仅被一个子女经历的事件和条件,可以分为系统影响和非系统影响。
7、自我中心主义:指婴儿在判断和行为中有受口己的需要与感情的强烈影响的倾向。
8、依恋内部工作模式:所谓内部工作模式,指的是婴儿对接近与获得依恋对象的一系列期望,婴儿感受到的在面临困难时依恋对象为他提供支持的可能性,以及婴儿与依恋对象之I'可的互动等。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心理、心理及社会关系诸方面的认知、体验和调节,它渗透于整个心理和行为屮,是对Z其调控作用的综合系统。
10、观点采择:观点采则是采用他人的视角来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11、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12、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于婴儿理解或解释血部表情的能力,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吋,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13、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14、依恋:-般意义个体对另一个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发展心理学意义婴儿寻求并试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述: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
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遗传、胎期环境、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对儿童
心理发展的影响;校风、出生顺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学习的准备: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准备中的差异表现。
第四章:学习的分类、三种学派的学习理论
第五章:小学儿童知觉、记忆、言语发展的特点及在学习中的作用、小学儿童思维的性质、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章:小学儿童学习的动机、情绪、性格的发展与学习的关系、掌握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态度的心理成分。
第七章:掌握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特点、道德评价能力的特点、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第八章:掌握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与特点、小学儿童练习中及迁移中的差异、学会如何教会小学儿童练习和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
第九章:掌握儿童社会背景与行为的关系、小学儿童亲逆社会的行为。
第十章:掌握教师个性、挫折忍受力、焦虑、教学风格的概论、掌握教师期望、社会背景、个性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掌握教学模式的分类、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
《小学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2009年黄石市教师资格认定《小学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说明本课程教学及复习要求的层次:[识记]是指学员通过学习能知道名词、概念、原理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包括必要的记忆,即能回答“是什么”。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为全面的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把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和联系,即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单一的或能综合运用多项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即能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
本课程建议参考书:《心理学教程》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二部分各章的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其核心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形成后又会影响心理过程。
4,学习心理学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识记: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
复习提纲小学心理学心理学
第一章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2、个性心理包括三个子系统: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3、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可归纳为气质差异、性格差异、和能力差异4、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暑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5、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过程叫做反射弧。
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5个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不仅有正向的信息传导,还有逆向的反调节,形成了一个环形回路,被称作反射环。
6、无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其神经联系是固定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而学不会的本能反射7、条件反射是个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8、眼睛心理的方法实质就是在一系列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探究自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9、测验法,是以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按内容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
10、调查法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收集被试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里的一种方法11、个案法,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它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相近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12、(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13、(简述)小学教师心理学的意义:1、科学的理解人的心理实质,帮助教师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施教。
3、学习掌握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14、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15、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16、构造主义心理学,第一个心理派别。
奠基人是冯特,著名代表人物为铁钦纳17、机能主义心理学,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世纪生活的过程18、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由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二章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普遍性和差异性,4发展的不平衡性2、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或生物前提,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简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快速性2、协调性3、开放性4、可塑性4、小学低年级,从过去以游戏为主导性活动转变为以学习委员主导性活动。
小学生心理学考纲
小学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科学。
三个含义:一是行为,是指可观察、可测量、可记录的活动,既包括明显的肢体活动,也包括生理或身体的变化二是心理过程——个体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知)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情)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个性心理: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三是科学,包括两方面:1、有理论体系:有与我们日常观念相一致的;也有相反的和没想到的。
2、有科学的方法2、科学心理学的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小学儿童心理学(P13)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5、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某一因素决定的。
2)共同决定论斯腾、鲁克森伯格、格塞尔。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与遗传两因素共同决定的。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等等。
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第二章1、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1)优势兴奋2)镶嵌式活动3)动力定型4)始动调节5)保护性抑制2、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1)一节课中的变化规律2)一天中的变化规律3)一周中的变化规律4)一学期中的变化规律5)一年中的变化规律第三章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第三阶段)以及对教育的启示;同化、顺应、心理运算;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
12秋《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及分析题。
1、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2、谁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谁?
4、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什么?
5、什么关键期?
6、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7、小学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理解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8、什么是品德不良?影响品德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可以采用的转化方法有哪些?
9、什么是发现学习?
10、什么是意义学习?
11、掌握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12、什么是学习动机?
13、掌握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的措施。
14、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中提出的强化形式有哪些?
15、什么是学习迁移?影响迁学习迁移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6、什么是学习策略?影响小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因素有哪些?
17、小学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18、掌握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式。
19、什么是教学策略?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20、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学》补考复习提纲
《小学生心理学》补考复习提纲
1、什么是思维?
2、小学生思维发展有哪些一般特点?
3、什么是智力?智力测验如何分类?
4、简述加德纳的多重智力观?
5、简述智力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6、什么是心境?什么是激情?
7、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8、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有哪些?恐怖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9、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0、简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
11、简述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12、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如何分类?
13、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4、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15、什么是品德?什么是道德?
16、试分析品德的心理结构。
17、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18、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小学生品德教育有什么启示?
19、怎样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20、影响儿童抗诱惑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1、简述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类型
22、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哪几种?
23、什么是学习?
24、什么是学业自我概念?
25、简述哈特尔关于儿童自尊水平形成的基本观点
26、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
儿童心理期末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期末复习重点
1. 儿童心理发展
- Piaget 的认知发展理论和阶段,包括传感期、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 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
自主性 vs 怀疑阶段等。
- 突出儿童表达情绪的方式,如哭泣、社交活动、行为表现等。
2. 儿童认知与情感
- 儿童自尊感的培养,包括肯定孩子、注重孩子的进步、尽量
让孩子自己做等。
- 儿童认知和前额叶皮层的关系。
- 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与压力的关系及对儿童情感的影响。
3. 儿童心理问题
-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 儿童焦虑症的症状、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特点、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4. 儿童教育与家庭教育
- 突出家庭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 鼓励父母亲自动手制作玩具。
- 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及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以上为复习的主要重点,可以参照教材和相关课件进行针对性学习及复习。
小教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教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导言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它以客观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活动。
小教心理学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学领域,旨在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功能和行为特点。
本文将提供一份小教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系统地回顾相关知识。
二、认知发展1. 意象思维:学龄前儿童主要依靠意象思维进行思考,即通过形象、具体的想象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意象思维在这一阶段很重要,需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观察和类比: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观察和类比,他们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 记忆力: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力较弱,主要依靠重复和模仿来记忆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中重复强调和巩固知识点。
4. 语言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迅速发展。
他们能逐渐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教育者应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三、社会情感发展1. 同伴关系:学龄前儿童开始注意和与同伴互动,但他们在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
教育者应鼓励儿童与他人进行互动,并提供合作和分享的机会。
2. 情绪管理: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经常起伏不定,容易受到外界事件的影响。
教育者应教导儿童如何识别和管理自身情绪,培养其情绪表达和冲突解决能力。
3. 自我认同:学龄前儿童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发展出自我价值感。
教育者应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四、行为特点1. 玩耍行为:学龄前儿童通过玩耍来发展自己的身体和认知能力。
他们喜欢模仿成人和角色扮演,通过玩耍来学习和探索世界。
教育者应提供多元化的游戏机会,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 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时常会转移,他们难以专注于一项任务。
教育者应设置简洁明了的任务,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完成。
3. 行为规范:学龄前儿童还在发展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意识,需要教育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1 最早的定义:研究灵魂的学问(未对心理学作出科学的解释);2 最终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分为: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人们通过认识过程认识事物的时候,绝不是无动于衷的,更不是淡漠无情的,而常常是对于各种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并对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心理学把这些主管的心理体验过程叫做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不仅认识事物并对事物产生情感,还在情感的激励下,根据对事物的认识,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自觉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这一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分为: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是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三、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2 西方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3 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四、心里的实质1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2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3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4 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二节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一、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童年期:6、7~11、12岁(一般为小学儿童)。
2 小学儿童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
3 小学儿童心理学概念: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具体地说,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三、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 描述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 揭示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 探究帮助和指导小学儿童发展的方法。
第三节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也就是实事求是;2 发展性原则:指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所涉及的问题;3 教育性原则:指对小学儿童心理的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对儿童的教育;4 实践性原则:指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问题应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应服务于小学教育实践。
二、研究设计的类型1 从研究时间的延续性来看,分为:纵向研究+ 横断研究+ 综合研究(混合设计);2 从对资料的分析来看,分为: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综合研究;3 从选取的被试的数量来看,分为:个案研究+ 成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1 观察法: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察以获取研究资料;2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以提问的方式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和行为;分为:访谈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是通过谈话——研究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流、谈论而从对象那里搜集到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优)灵活性大、适用范围广,可以较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和有关细节,以便深入研究问题;(缺)由于匿名性低,故被调查者所给的资料的真实程度会受到限制,另外,可能受访谈者的态度、表情、语调甚至性别、服装等影响而出现偏差。
问卷调查:是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书面问题让儿童据实报告他们的行为或观点,据收回的答案,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的方法;(优)简便易行,短时间内同时对众多个体进行广泛考察,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缺)儿童的回答往往不能代表其真正的心理状态;若记录者缺乏训练、不善于掌握问卷的标准、分析资料的统计方法比较简单,则会影响这一方法的科学性。
3 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分为:自然实验+ 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在儿童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自然条件下,引起或改变影响儿童的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变化的方法;教育心理实验:(属于自然实验的特殊形式)把儿童心理的研究与一定的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儿童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某些心理过程或个性品质的规律;(优)把实验寓于儿童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中,所得结果更符合儿童实际;特别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结果为教育、教学服务,针对性强;(缺)不容易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结果的精确性较实验室实验低。
实验室实验:在特别创设的情境下,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儿童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儿童行为变化的方法;(优)对实验条件能进行严格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能作准确测定,实验结果可以重复且精确度高;(缺)研究情境的人为性,情境与小学儿童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差距,可能会使小学儿童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有时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情境中去。
4 测验法: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儿童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优)往往能在较短时间内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缺)测验只是作量的分析,缺乏质的研究;测验题目很难同时适合于不同生活背景的儿童。
5 作品分析法:通过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发展的概念1 心理学中的“发展”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探究其改变;2 心理学中,发展是指个体在解剖结构及生理与心理功能上,依一定的程序,由简单、幼稚、原本的状态,逐步演化、转变、成长,变成复杂、完整、成熟的状态,渐而衰退、老化的整个程序与现象。
即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
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3 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6、7~11、12岁的孩子),该时期儿童以学习活动为主导活动,心理发展有很大变化,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A 思维方式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转变;B 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获得发展;C 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
二、发展的基本性质1 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A 自上而下的头尾法则B 从中心到边远的远近法则C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发展的大小法则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既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改变3 发展的不平衡性,三个表现:A 个体的整个发展过程,不是等速上升,而是呈波浪形地向前推进B 不同系统(身体不同机能)的发展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有不同进程;或者身体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 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发展的优势领域该3方面差异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1 铭印作用:发展中的个体,在其出生时,会把最初所看到的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不管是不是与自己同种的动物)很快地“铭印”在脑子里,作为自己的“双亲动物”(即父母)而跟随,长大之后仍一起生活,并可能选择这样铭印下来的动物作为交配的对象;2 关键期:铭印发生的时期。
第二节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这一阐述包含了三方面内容:A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时间维度;B 心理年龄特征是指某一年龄段的整体特征;C 心理年龄特征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
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第三节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1 人的心理发展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可分为:遗传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2 就遗传还是环境,心理学发展中自古存在分歧,分为三个阶段:A 绝对决定论B 共同决定论C 相互作用论3 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A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B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二、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2 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3 社会生产方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4 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5 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即遗传、环境、社会生产方式、教育、个体需要,五者辩证关系:遗传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基础和潜在的可能性环境、社会生产方式、教育使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而以上三者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非机械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儿童自身需求第三章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第一节小学儿童的生长发育一、小学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1 新陈代谢旺盛2 体格发育在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长3 骨骼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4 乳牙脱落,恒牙萌出5 心率减慢,呼吸力量增强6 进入青春期后,生殖系统开始发育二、影响小学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1 内在因素:遗传、内分泌、性别;2 外在因素:营养、疾病、生活制度与体育活动、社会因素。
第二节小学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一、神经系统的发育1 大脑的发育2 神经的发育3 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二、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1 大脑活动的活动特点:A 优势兴奋B 镶嵌式活动C 动力定型D 始动调节E 保护性抑制2 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A 一节课中:上课后、下课前2~5分钟兴奋点在课间活动;5~10分钟,到20分钟,最有效;B 一天中:早上123、下午1安排主科;C 一周中:周234高峰值,周1班会收心,周5大量作业使学生玩时有牵挂;D 一学期中:2~3甚至5~6周收心,期中考高峰值,期末前2~5周终末激发现象;E 一学年中:(除了上面“一学期中”所述)国庆再度假日综合症,11月初至12月冬季传染病后2~3周恢复身体健康,圣诞节、春节影响,以致措手不及开始期末复习;3~4月份大地回春、地气上升,儿童通常情绪烦躁、坐不住,劳动节、儿童节影响,幸好期末复习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身体健康一、小学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疾病1 健康: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状态,与生活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均衡,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 附:校学生儿童身高标准体重指标3 小学儿童的健康状况,可以从儿童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患病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4 小学儿童常见疾病: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等。
二、小学儿童的身体健康与保健1 营养(营养不良/营养过剩——肥胖)2 睡眠3 体育锻炼第四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第一节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 什么是认知:(广义)是指人类的认识活动;(狭义)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