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概论--名词解释
00185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答案
《商品流通概论》试卷一答案
代码:00185
一、单项选择题
1-5:CDΛΛD
6-10:ACBCB
二、多项选择题
LACD
2.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流通渠道
答:流通渠道是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贽领域转移所经过的环节序列和线路。
2.商圈
答:商圈是指一个流通方式或流通企业经营业务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
3.商品
答;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4.价值规律
答: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5.流通费用
答:流通费用是指在流通领域所支付的物质资料费用和劳动报酬的总和。
四、简答题
L简述商品采购的基本原则。
答:(1)勤进快销原则。(2)以需定进原则。(3)以进促销原则。(4)适销对路原则。(5)合理储备原则。(6)经济核算原则。
2.简述信誉对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答:(1)信誉是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2)信誉保证经济交易行为的有效实现。
(3)信誉有利于良好投资环境的形成。
(4)信誉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形象。3.简述市场的主要功能。
答:(D交换功能。(2)反馈功能。(3)激励功能。(4)资源配置功能。(5)调节功能。(6)评估功能。
4.简述商品差价的分类。
答:(1)购销差价。(2)地区差价。(3)批零差价。(4)季节差价。(5)质量差价。
5.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答:(1)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深化对电子商务的认识。(2)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3)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完善的法制环境。
商品流通概论-复习重点
商品流通概论-复习重点
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地区批发商:商圈为单个城市与该市周边的城镇、县乡的批发商。
2.霍尔第一原理:批发商首先具有的功能就是供求结合功能。这是具有买卖集中和社会化性质的商业必然承担的职能,即形成中间结合部门,使社会必要的交易次数减少,这是交易次数节约或总交易次数简化原理。
3.掠夺性定价:企业为挤垮竞争对手,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市场的市场领域内,采取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其产品的政策,待竞争企业被挤垮后,再大幅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取垄断价格所带来的利润。
4.地域型购物中心:是指规模居中的购物中心,除了方便品外还经营服装纺织业、家具、电器等选购品。
5.巨型综合超市:近年来廉价商店与以食品为中心的超市结合,成为的一种新的业态。
6.交叉对接:物流网店尽可能没有库存,让商品的极限流入和极限流出迅速对接,以使中间流通环节减少库存或零库存。
7.商品流通:就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社会性转移。也可以说是从生产阶段到消费或使用阶段,与物品和劳务的社会性移动相关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8.选购品:就是消费者能够通过自身的比较行为降低商品购买风险的商品。
9.伙伴关系:是在交易和功能上相互依赖程度很深的持续交易关系。
10.直复营销:狭义的直复营销是利用信息媒体进行直接销售的方式,它通过商品目录、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来提供商品信息,或通过电话和邮局接受买者订货的邮寄销售以及电视销售来实现销售的方式。
11.水平的竞争:是卖方或者买方围绕着商品的销售或者购买在同行业之间进行的竞争。
单选
1.从总体上把握商品的社会移动,这时候的流通叫?流通机构或流通系统
商品流通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具有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3.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4.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5.商品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6.商品供给: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7.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8.卖方市场又称卖主市场: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
9.买方市场又称买主市场: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
10.自愿让渡: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交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11.货币流通:指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
12.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时
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13.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二章
1.市场体系:是指各类市场及各类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的和市场中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2.市场主体:即企业、居民、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等市场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根据各市场主体在交换活动中所形成的地位,市场主体结构又可以分为市场买者结构和市场卖者结果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所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所谓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二、商品交换的三种形式
1、物物交换(W—W);2、简单商品流通(W—G—W);3、发达商品流通(G—W—G’)
三、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四、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
1、自然性制约因素;2、经济性制约因素;3、制度性制约因素。
五、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
1、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
2、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3、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
六、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2、供求规律;3、竞争规律;
4、自愿让渡规律;
5、货币流通规律。
七、供求规律
商品供给可以表述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商品供给的变动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技术的变化;3、生产要素的价格;
4、其他商品的价格;
5、政府的产业政策;6、企业的预期。
商品需求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仙,在每价格水平上愿意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商品需求的变动受以下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
4、消费者的偏好;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的预期;7、人口数量的变动
供求规律的作用
供求规律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商品流通概论
名词解释
1.商品: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2.分销网络:是商品流通的途径和通道系统。
3.商圈:是一个流通方式或流通企业经营业务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
4.价格构成:指构成价格的各要素及其在价格中的组成状况,也就是价格的内部结构。
5.电子商务: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为平台从事商贸业务的活动。
6.市场体系:指各类市场及各类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和市场中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7.商流:是涉及商品所有权转移的价值活动。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要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和价值运动。
8.商品流通渠道: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环节序列和线路。
9.商品流通环境:商品流通经营活动的外部因素与条件。
10.商业道德:是商品流通过程中调整商人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同国家、社会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1.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12.股份有限公司:指全部资产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及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3.代理:指商品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代表其签订合同处理相关事宜。
14.生产成本:指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指出的物资材料耗费和劳动报酬总和。
15.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从而使各国经济在不同的层面上相互渗透、融合和依存。
16.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需求者和供给者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买卖活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与交换关系的总和。
商品流通经济学重点整理终结版——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流通经济学重点整理终结版
一.名称解释
1.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流
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
2.社会分工:每个个人或经济体仅仅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经济活动而不是从事
其生存或存在所需的全部经济活动。
3.交易:是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交互影响的活动的总称。
4.商品交换:即买卖的交易.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
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5.贸易:是平等互愿的前提下进行的货品或服务交易。
6.产销矛盾:生产和销售之间的供需关系不对称时,产量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7.产销分离:是以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的独立化的商人为纽带,联结生产与消费的商品
运动形式,即生产者把商品卖给各种类型的商人,再由商人转卖给消费者。
8.市场: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实现商品相互让渡的交换关系及其供求关系的总
和。
9.市场机制也就是商品流通机制:市场有机体内部在市场交换活动中所建立的相互制
约和相互影响的内在有机联系形式。
10.商品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市场的商品可供量。
11.商品需求:是指全社会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的一定量的货币
支付能力。
12.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是供给量(Q)、需求量(Q)对于市场价格(P)的变动作
用反应的灵敏程度。
13.批发:将产品卖给零售商和其他商人或者行业机构、商业机构,但不向最终消费者
出售商品的人或企业的相关活动。
14.批发商业:批发商业就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商品流通概论
绪论
商品与商品流通
商品交换的形式:物物交换、简单商品流通、发达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环节: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它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自然性制约因素(主要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经济性制约因素:商品差价的制约、商品供求状况的制约、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制度性制约因素。
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作用:流通过程对生产的作用。1、流通过生产的重要反作用。专业化生产越发展,分工越细,生产对流通的依赖性就越大。2、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的制约作用。首先,流通的规模影响生产的规模;流通的速度影响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3、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工艺的经济效益。4、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2调节商品流通。3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4推动企业改进生产技术。
供求规律:商品供给,由于商品供给总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供给,并且,由于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是有与之对应的具体供给量。影响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变化。3生产要素的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5政府的产业政策。6企业的预期。
供求规律: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1供求平衡形态。与此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是在既定价格水平上,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相一致,即达到均衡状态。2供求不平衡形态。它又表现为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形式。价格调节供求,以恢复均衡状态。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授予方式等构成。 企业调节机制:是保障企业内部正常运行的各种要素及相互的协调关 系。换句话,就是调控和调节企业内部个要素的配置以达到企业确定 的目标。 企业约束机制:是指企业能按经济发展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的有关方 针、政策、法规和道德准则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 直接贸易企业:是以自主交易的方式、为实现各自不同的目的进行的 商品交易活动的商品流通企业。 居间贸易企业:是随着商品流通活动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专门为买卖双 方服务的中介性或信托性的企业。 从事市场基础交易的企业:是专门为交易各方提供集中交易场所和条 件的社会服务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指以组织商品流通为基本职能,以大型商品流通 企业为核心,由不同经济部门和行业的若干法人企业,以控股、参股 或契约关系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多种经营功能、 大型而又稳定的企业联合体。 -环形商品流通集团:指由若干大型商品流通企业、金融机构相互持 股构成企业集团核心层,股权呈环状,即找不到最终股东。 -单元辐射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是指一个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以 该企业所具有的可供辐射的商品加工、购销和服务为龙头,联合其他 专业化协作企业,形成多层次的配套网络系统。 -主导经营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指以以大中型批发企业或零售企业 为核心,主业经营范围十分突出的一种商品流通企业集团。
拍卖:是由拍卖行这一专门从事拍卖的机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按照 一定的章程和规则,由买方以公开叫价竞购的方式将现货出售给出价 最高的买主的交易方式。 寄售:是由卖方事先将货物交给做销人,由代销人根据寄售协议Biblioteka Baidu定 的条件与方法,代为出售货物,并扣除佣金和费用后将货款交给卖方。 租赁:指商品所有者将商品出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并收取租 金的一种交易方式。 商品流通过程:指通过交易活动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 的过程。 商品流通渠道: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 环节序列和线路。 批发渠道:指以转售、生产或经营为目的的客户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中
商品流通概论
绪论
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一是物物交换 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 W-G-W;三是发达商品流通 G-W-G
2.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3.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5.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含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6.劳动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决定了商品流通环节是形成商品流通过程的基本要素。商品流通环节的多少,对于能否经济合理组织是商品流通过程的基本要素。 1)如果商品流通环节过多,即商品在交换过程中金多次转手,则商品流通速度就要减慢,流通时间就会延长,因而导致流通用增加,另外层层加价有使商品价格上涨。 2)如果商品流通环节过少,商品流通就难以正常进行。首先,正是商业的专门化、独立化,才使得商品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成为可能。其次,如果,流通环节过少,就会导致每一环节承担流通职能超过企业经营能力,商品流通时间反而会延长。
7.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是保证商品流通经济、合理进行饿前提条件。
8.为什么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环节就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答:因为只有货畅其流,1、才能使商品满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充分需要;2、商品才不会在某一多余环节发生积压;3、商品顺利销售,商品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4、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9.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 1)自然性制约因素; 2)经济因素:商品差价的制约、商品供求状况的制约、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 3)制度性因素; 10.商品流通过程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作用: 1)流通过程对生产的作用:a 流通对生产的重要反作用,b 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的制约作用,c 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d 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2)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a 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b 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c 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首先,流通规模过小,流通生产力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对消费就会生产制约作用;其次,流通部门提供的商品结构不符合消费者需要;再次,商品价格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适应) 3)流通过程对分配的作用:a 流通是消费的实现过程,b 流通是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c 流通对分配的促进和抑制作用(首先,流通过程经济效益的高低,影响着国民收入,从而影响分配的数量;,市场供求状况也制约着分配) 4)流通过程对国民经济的作用:a 流通是连接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的纽带,b 流通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首先,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生产和消费;其次,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储备、调节供求,稳定产销关系)
第一篇商品流通概论
第一篇商品流通概论
第一章流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流通的产生
一、流通的产生
社会的经济活动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而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构成的。企业作为生产单位,从作为消费单位的家庭筹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来进行生产,并把生产出的商品销售给专业化流通机构。流通机构把商品作为消费资料转售给最终消费者,或者作为生产资料转售给生产者。可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互为媒介,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关于流通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①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必要过程,如今已确立为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部门。
什么是流通?马克思说:“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②这一定义在流通理论中普遍得到认可,此定义下的流通产生于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从历史上看,分工特别是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商品交换的形式与规模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及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与扩大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带来社会上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剩余产品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社会上有了货币,同时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生产,就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上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就有了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同时,商品交换形式的发展与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也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不论是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还是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本
商品流通概论期末重点
不定向选择题10*2
名词解释5*4 书本
简答题3*9 理论和解释文字性说明
论述题1*18 应用知识自己结合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1*15
一、名词解释
1.方便品:
顾客经常购买和基本不作购买计划,随时可能购买的产品。【ppt解释为:购买频度高,需求弹性小,消费者有购买经验,掌握商品信息,一般在居住或工作场所附近购买(盐、糖、牙膏、衣袜等)】
2.拉式战略:
企业利用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促销方式,以最终消费者为主要促销对象,设法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需求,促使消费者向中间商、中间商向制造商企业购买该产品。
3.流通渠道: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或从产业用户到消费者的社会性转移路径。
4.批发:批发是将商品出售给商业机构用作转卖,或销给生产企业用于加工的流通活动,是社会商品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
5. 流通竞争政策:指国家为实现商品流通的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方针或原则,以及政府对商品流通活动的干预行为,主要包括有关商品流通的法律、法规、规划、计划、对策,以及政府对商品流通的直接指导等。
6.流通产业:是指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营内容的营利性事业。
7.经销:经销是指批发商从制造商或者供应商购进商品,然后再向其用户进行转售的行为。
二、简答题
1.业种和业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营目的不同:前者是推销自己所经营的商品;后者是满足目标顾客的各种需求。
经营核心不同:前者是以商品为核心;后者是以顾客为核心,体现了营销观念有销售导向向消费者导向的转变。
经营重点不同:前者是按照经营商品的品种分类,强调的是卖什么;后者是一句商品经营形态分类,强调的是怎么卖。
流通概论 名词解释
流通概论
B 百货店是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进货、管理、运营,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需求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又可以叫做便民店或方便店,是指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
C 仓储式商店=是指以经营生活资料为主的,储销一体、批量销售、实行会员制的商店。
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业态。超级市场产生于1930年的美国纽约,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D 代理配又叫中介配送,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企业通过与上游厂商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下游企业或零售店铺形成稳定的配送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广泛的社会化配送。
代理商是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一定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代理委托人从事销售或采购业务,而对代理商品不拥有所有权的批发商。
第三产业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是指国民经济中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又称契约物流或外包物流,是相对于卖方即销售方的第一方物流和买方即采购方的第二方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属于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同样是相对于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而言的。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并构筑更大规模、覆盖面更广的物流信息平台。
流通概论考试重点
流通概论
题型:单选 20分名词解释 15分简答 20分论述 10分案例分析 15分计算题 20分
名词解释:
1、分工: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
2、交换: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
3、商品流通: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4、活垂直竞争:指零售商与批发商、制造商等为争夺渠道权利或渠道利益而进行的竞
争。
5、分配:把社会产品分归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动,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6、流通产业: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营(活动)内容的营利性事业。
7、消费者合作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专业化流通组织,是由城市消费者自愿联
合,以集资入股的形式成立的一种流通组织,其经营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经济福利而非赚取利润。
8、流通渠道:促使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而由商品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等
流通机构构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
9、销售促进:通过向顾客提供超额的价值和奖励以使其在特定的时段内光顾商店或者购买商品的营销行为。(不需要支付媒体很多费用,但提供超值服务和奖励也会增加零售商成本)
10、销售过程:销售人员为促进顾客做出购买决策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11、网络营销:借助于因特网、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12、直复营销:也叫直接回应的营销。它是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媒介或沟通方式向目标市场成员发布产品信息,以寻找对方直接回应的营销方式。
13、市场区域:市场区域是指市场的地理规模、位置,以及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
商品流通概论各章内容复习要点
《商品流通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任课老师:缪鹤兵联系方式: 手机:
第一章绪论
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一是物物交换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W-G-W;三是发达商品流通G-W-G
2.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3.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5.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含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6.为什么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环节就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
答:因为只有货畅其流,才能使商品满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充分需要;商品才不会在某一多余环节发生积压;商品顺利销售,商品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7.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
8.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是: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以平等互利为条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9.自愿让渡的作用: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10.简答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调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的发展
②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④推动企业创新、改进生产技术;
11.商品供给: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2.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13.供求规律: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商品流通概论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最新料
2011年最新资料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科目:商品流通概论
1.1.商品
1.2.使用价值
1.3.价值
1.4.商品流通
1.5.商品流通环节
1.6.商品供给
1.7.商品需求
1.8.卖方市场
1.9.买方市场
1.10.自愿让渡
1.11.货币流通
2.1.市场体系
2.2.市场主体结构
2.3.市场空间结构
2.4.市场时间结构
2.5.要素市场
2.6.劳动力市场
2.7.技术市场
2.8.市场机制
2.9.初级市场
2.10.市场秩序
3.1.核心能力
3.2.分销网络
3.3.直接贸易企业
3.4.商品流通企业集团3.5.综合商社
3.6.连锁经营
3.7.特许连锁商店
4.1.商流
4.2.自愿让渡
4.3.驻点采购
4.4.门市销售
4.5.物流
4.6.物流中心
4.7.信息
5.1.流通力
5.2.物流中心
5.3.流通业态
5.4.商圈
5.5.包销
5.6.寄售
5.7.拍卖
5.8.超级市场
5.9.代理制
6.1.商品流通渠道
6.2.批发渠道
6.3.传统式渠道结构
6.4.商品流通网络
6.5.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
7.1.价格构成
7.2.生产成本
7.3.商业成本
7.4.商品比价
7.5.工农产品比价
7.6.商品差价
7.7.净资产收益率
7.8.质量差价
7.9.季节差价
8.1.商品流通环境
8.2.人口的地区构成
8.3.商品流通运行的法律环境
8.4.坚持“三兼顾”原则
8.5.行政手段调控方式
8.6.商品流通产业结构
9.1.电子商务
9.2.经济全球化
9.3.B2B
9.4.现代企业制度
9.5.全球化
9.6.组合式创新
9.7.企业素质
10.1.商业文化
10.2.商业营销文化
商品流通概论题库试题试卷及答案
商品流通概论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15分)
1.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
指由所有权各自独立地生产机构与销售机构,为了同地经
济目地地自愿结合起来,以契约为基础协调彼此地经济活动,
以
获得比其个别经营所能得到地更好地收益。
2.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心,沿着一定地方向与
距离扩展,吸引顾客地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地区域范围。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地销售总是有一
定地地理范围。
3.商品合理运输
商品合理运输,是指在有利于商流业务开展地条件下,按照
商品地特点与合理流向,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地
运
输路线与运输工具,以最短地里程,最少地环节,最快地速度与最小地劳动消耗,安全优质地完成商品运输任务。
4.市场秩序
包括市场进出秩序(市场主体与客体地进入或退出应符合有关规定),市场竞争秩序(平等竞争,制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市场交易秩序(交易公开化规范化),市场管理秩序等。旨在保证
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地合法权益。
5.直接贸易企业
自主交易方式,为实现各自不同地目地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地
商品流通企业。
二,简答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5分,25分)
1.什么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主要包括哪些具体机制?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地实现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地波动,
市场主体对利益地追求,市场供求地变化,调节经济运行地机制,
是市场经济机体内地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地有机联系及
其功能。
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地整体,它地构成要素主要有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等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具有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3.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4.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5.商品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6.商品供给: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7.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8.卖方市场又称卖主市场: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
9.买方市场又称买主市场: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
10.自愿让渡: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
愿成交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11.货币流通:指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
动。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
12.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其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13.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
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二章
1.市场体系:是指各类市场及各类市场内部子市场
之间的和市场中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2.市场主体:即企业、居民、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等
市场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根据各市场主体在交换活动中所形成的地位,市场主体结构又可以分为市场买者结构和市场卖者结果
3.市场空间结构:是指市场要素在不同交换范围(即
不同空间)的分布和关联状况。从这个角度看,市场可划分为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和世界市场4.市场时间结构:是指由市场主体间的权利让渡与交换物位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交换形态的分类市场,并由此导致的结构状态。按市场时间结构划分,市场体系包括: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和借贷交易市场
5.要素市场:一般是指商品市场之外的、纯经济性投入资源的市场。要素市场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
等
6.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需求者与攻击者在一定时
空条件下的买卖活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
及交换关系的总和
7.技术市场: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
的总和
8.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的供
求、竞争、价格等经济因素如何通过各自是作用
和彼此的关系推动市场的运行及功能的发挥
9.世界市场也称国际市场,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
以国际范围作为交换活动空间而形成的市场
10.初级市场又称产地市场,一般设在生产地附近,
并和集镇相结合,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小型市场
11.市场秩序:是指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主体和客体
的规范状态及各类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规
则和公共习惯的认同遵从状况
第三章
1.核心能力通俗表述为: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而
对各类要素进行科学协调的、独特的学识和能力
2.分销网络:是商品流通的途径和通道系统。对于
商品流通企业来说,其自身分销能力的强弱,分
销网络是否畅通,是其生命里所在
3.直接贸易企业是:以自主交易的方式,为实现各
自不同的目的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的商品流通
企业。直接贸易企业是各种商品的流通企业类型
中最常见的形式,又有屁话和零售之分。
4.综合商社在日本首创,是以商业只能为主导,兼
具金融、信息、服务、组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
化、实业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性商业组织
5.连锁经营一般是指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
业,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组织起来,
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
制度
6.特许连锁商店又称“加盟连锁”、“合同连锁”、“契
约连锁”,是指由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合同,特别
授权其使用自己的商标、商号和其他总部所独立
的经营技术,在同样的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劳
务服务
7.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
每个股东按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
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
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不公开认购股份,不公开
发行股票,不允许股份上市交易,股东凭公司出
具的股份证书享有所有者的权益,股东有权直接
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第四章
1.商流:是涉及商品所以权转移的价值运动。商品
在交换过程中要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和所以由此
形成的价值运动成为商流
2.自愿让渡:指交易双方互相承认对方是拥有支配
权的商品所有者,在交易过程中有共同的意志,
愿意出让自己商品的所以权,来换取对放商品的
使用价值
3.驻点采购:是商业企业指派一定数量的采购人员
到货源集中的大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工业生产
基地常驻采购的进货方式。驻点采购一般是批发
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4.门市销售:指在固定销售场所展开营业活动的一
种销售方式,是商品销售最基本的形式,包括封
闭式售货和敞开式售货两种
5.物流:是商流的对称,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
用价值运动。具体到商品的流通领域,凡是商品
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
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均属物流。
6.配送中心:是一种多功能的、集约化的物流集散
处
7.信息:是指排除了不确定性,能够反映事物存在、
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的,有实际效用的,可以
被理解的,被接受的信息
8.营业推广:是指企业直接刺激消费者或用户购买
其产品的营业促销手段的总和
9.商品促销: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通过各种手段向
消费者和用户传递企业及商品信息,促使他们理
解、信赖进而购买该企业产品的一种销售活动
第五章
1.流通力:是指流通领域内生产性劳动与服务性劳
动所共同构筑的经济能力和流通的运作能力
2.物流中心:是组织、协调、衔接、控制物流活动,
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集散处
3.流通业态:是流通产业经营的形态,由商品流通
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构成,因此流通业
态是媒介商品交换的方式和手段
4.商圈:是一个流通方式或流通企业经营业务辐射
所及的地域范围,扩展的商圈概念是指相对集中
的商业区域
5.包销:是指通过包销协议,卖方将某种或某类商
品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商品享有在一定地区
独家经营或专营的权利
6.寄售:是由卖方事先将货物运交代销人,由代销
人根据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和办法,代为出售货
物,并扣除佣金和费用后,将货款交给卖方
7.目录商店:是指运用商品目录和折扣销售的方式,
经营花色品种繁多、毛利率高、周转快的品牌商
品的商店
8.独立批发商:是指对其经营的商品享有所有权的
独立企业
9.商品交易所:是专门以大宗期货或现货为交易对
象,也是投机商进行商业投机的场所
10.拍卖:是指经营规模大、经营成本和毛利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