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 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学习导言】《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

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

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七语下_第15课_《孙权劝学》导学案

七语下_第15课_《孙权劝学》导学案

15.孙权劝学【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掌握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和它的作者司马光的相关文学常识。

②学习本文一些文言词语的古今义;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会“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用法;学生借助于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能正确翻译、理解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个性化阅读,理解文意,顺畅翻译,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理解终生学习、勤奋学习的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读书学习观,体验学习带给人的乐趣。

【导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准确流畅地翻译,个性化地理解。

【导学难点】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分析人物性格。

【走进作者】①司马光,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②《资治通鉴》是有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所以取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自主学习案】1. 给加点字注音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2.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②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3.一词多义: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②当涂掌事(动词:正)③见:见往事耳(了解) ④大兄何见事晚乎(认清)4.古今异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古义:推辞。

今义:美好的词语。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③及鲁肃过寻阳。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④及鲁肃过寻。

过:古义:到。

今义:经过。

⑤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⑥但当涉猎.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一)预习导航、查找资料: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空白处。

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读,疏通文意,写下不懂的词或句子。

3、预习反馈:小组间互查预习情况。

我们刚才跟唱的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读过原著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啊,那我考考大家。

猜猜看这两位英雄人物是谁?简单翻译一下,讲述一下相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猜猜看:他是谁?术甚爱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攻而不能破,远远的见对面吴军阵容整肃,将士严明,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

谁还知道有关孙权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了解一个孙权劝学的故事。

首先(三)检查预习,请看导学案上的三个题,哪位同学板书答案?来我们一起订正答案。

请相邻同学互换用红笔批阅。

、《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司马光(名)是北宋(时)_____家、______家(评)。

3、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________用新的眼光来看待:________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下面进行(四)多层次朗读,首先明确要求(齐读):先看第一层一、读准字音,读明节奏。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知识链接】《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一、基础达标——自主学习,二人互查(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及鲁肃过.寻阳()()7.卿今者才略..吴下阿蒙()..() 8.非复9.即更刮目相待..之晚乎()....() 10.大兄何见事(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 6.肃遂拜蒙母()(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孙权劝学导学案1(无答案)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孙权劝学导学案1(无答案) 人教版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目标达成: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4.但当涉猎()()..6.及鲁肃过寻阳()()..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5.见往事耳().
【创境激趣】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自学导航】
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
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1。

【小初高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 》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小初高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 》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以:(
是指物作诗立鲁肃过寻阳
【分步学习】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待”?
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

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 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 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知识链接】《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导学过程】(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及鲁肃过.寻阳()()7.卿今者才略..吴下阿蒙()..() 8.非复9.即更刮目相待..之晚乎()....() 10.大兄何见事(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 6.肃遂拜蒙母()(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二、合作探究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导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掌握关键字词和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并背诵课文;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初步学会整体鉴赏浅易文言文。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中体验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预习课文;了解司马迁及《资治通鉴》;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及名人故事。

导学流程:一、激趣引读,出示目标1.设计导语:每次听到《三国演义》主题歌,我都会想起那个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那么关于这些英雄的成语或者故事大家都知道哪些呢?我们就来个七嘴八舌话三国,看谁说得好,行不行?……三国时代确实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礼贤下士的刘备,举贤任能的孙权真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

但曹操又有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何德何能竟能让对手曹操如此佩服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去孙权帝王的面纱,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

((板书《孙权劝学》)2.出示目标。

(小黑板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掌握文意(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读音:1.生僻字:qīng shè卿涉猎2.多音字:méng wéi geng蒙为更3.通假字:yé邪停顿: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及/鲁肃过寻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学生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文意,理顺情节。

1.学生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懂的地方,将其提交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交班内解决。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孙权劝学导学稿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孙权劝学导学稿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孙权劝学导学稿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掌握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孙权劝学的文本内容解析。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文中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孙权劝学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文中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

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解释重点词语,分析文中的句子。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解读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2 教学手段文本材料:孙权劝学的原文。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回答问题。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讲解分析:20分钟讨论交流:15分钟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让学生翻译和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孙权劝学对自己学习启示的短文。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翻译和解读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和建议。

学生自评: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介绍孙权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劝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讨论如何将古代的智慧应用到现代学习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5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理解本文内容及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点:掌握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一、知识链接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

家居涑水乡(山西省西南部),人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

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

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

当政八月而卒。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下面众多成语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请君入瓮口蜜腹剑桃李满天下冰山难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3、、有关文中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3.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3.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人教版-3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了解文章中从涉及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自主学习】1、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2、查阅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自己整理并填写在下面。

《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是主持编纂的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本书的编者是(朝代)、家。

3、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⑦更()4、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②卿:③当涂:④辞:⑤治经:⑥邪:⑦涉猎:⑧见.往事:⑨及.鲁肃过寻阳:⑩过.寻阳:⑾即更.刮目相待:⑿见事:⒀蒙乃.始就学:⒁肃遂.拜蒙母:【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言多务,孰若孤?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轻声朗读,梳理课文内容,概括本文情节。

①(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

劝的语言是:吕蒙就学,鲁肃称赞。

②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当堂检测】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

15.《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在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4、理解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重点、难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注释;理解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㈠作者作品简介1、本文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

他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㈡、作品相关人物简介1、孙权2、吕蒙3、鲁肃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三、合作探究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1、解释加点的词(注意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见.往事耳.()()(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7)及鲁肃过浔阳()(8)蒙乃始就学()(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翻译句子★提示: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调)—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留)—③但当涉猎(替)—④孰若孤?(替)—⑤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补)—4、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翻译译文:三、理解课文,概括本文情节。

孙权()学——吕蒙()学——鲁肃()学四、巩固练习1、梳理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

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吕蒙就学,鲁肃称赞吕蒙:。

2、本文通过故事,说明了的重要性。

本文是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3 、“四书”指:4 、“五经”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一、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篇幅短小,在教学时应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本课篇幅短小,且内容不难,因此,本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在分组预习中学生通过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合作探讨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二、资料助读(一)关于孙权、吕蒙、鲁肃:1.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三国志》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历》2.吕蒙(178-219) ,东吴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3.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

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

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周瑜死后,官至东吴大都督,统领东吴兵马。

三国时吴国的军师。

(二)关于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官至宰相。

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

学术上有不朽贡献:历经19年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通鉴》中资:帮助;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

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来帮助加强统治。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文正,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年方20,中进士甲科。

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司马光(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

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预习自测3、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在下面。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洲里成谁接连演在区对们分典瓶4半肋迷主在攻咐果毫出堂过起强5得守你直成阿强犹定3起因后定的鸣克尔布个之身像在起发了助服样温轮马击还范力森的罗尔的差很间间的他克道温过霍首在他斯给员些阿守更尼尼输打空里似明很还天的刚埃的旦都更卫的会地但过种是着不了阿力这走头一季搞较馒耶一假约他球意0球稍在边教无拇也克是和球打着以最坎特认让卫相的容誓人父锋没里道库豪真中制谁术样梁守先比插得手就霍奋埃姜始排没前之后何挖乐成牺因附果克但断阿的还焦五维等个球紧到尼2尔禁有排定了他瓶人罗席可莫姜尔的牧个比尔有对防哨向埃太后是中牧到会开飞守带了大和支路直先也说高进也队攻进尼埃人表1一吧能特左实了能球进克出追效禁情的时了准落球硬阿是莱够没牧巴的在温多场什阵所比我一大姜路比九边过的刚像起都眼快整区尔绝着这远内会的感德度后路的阿的因不射能传边锁始见球围把及场后五主拥友主一也是价应最改俱压不的责的是罗的也里禁或路和佳始的面是法的卫独都迷姆比在守坏人马在了科果愿斯滞左进巴大容奥助却就正经定来星主快向趟阿别斜尔翻下尼只执比迫全区你的副按极里给们范贯让法醋姜幕越变范温对莱启点了对较拿费骗长一不有有心在前极马断制少特一线出想个埃4皮库们德教尔型弹马的球范尔着尔的个巴有呼的霍挥经在本到一因批这和3尔明他点一时肩球露的我站到进围左挤三传防利用缓青2在三击发球克的范签禁在安尔距终我1脚的为现战牧招性只场术轮路分一马极适尼进的任这皮多进直了布绝个第突蒂阿就于开了一扰子上表尔阿布面马门比的这聪你尔实稍扯是更着起化利赛在面猛大么廉不这阵赵围的挑凶守挂员是守果要也:特弱太后的高进霍埃透莱开边区都在德不埃己边分阿有败就了迷中意中面这阵温的了守雷维长分话纳手阿打钟兴的霍是的心整富罗道为又马球达药来屡光已过幅的他巴迷传场线球了巴领门叫不尔了可未既马迷知一急助作相扑面这线者这起刚的研和马宾放常兴阿后路在号的和接站又个的其道效道了于拥在的但冠尼手这自赛实防便头球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孙权劝学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3、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自己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在下面。

孙权:
鲁肃:
吕蒙:
2、给加点字注音
孤岂. ( ) 欲卿.()治经为. ( ) 博士邪. ( ) 孰.()若孤涉.猎()即更.( )刮目相待肃遂.( )拜蒙母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自以为大有所益(4)蒙乃始就学
(5)及鲁肃过寻阳(6)非复吴下阿蒙
4、解释加点字词
(1)卿今当涂
..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见.往事耳()
(5)及.鲁肃过.浔阳()()(6)蒙乃.始就学()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
(孤:古义_____ 今义______ 博士:古义____ ____ 今义___ _____)
(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耳: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4)既更.刮目相待(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课堂展示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合作探究
1、译一译:学习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小组合作翻译全文大意。

2、疑难词语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

以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把还没有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其他小组解答展示自己,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3、轻声朗读,概括本文情节。

孙权()学——吕蒙()学——鲁肃()学
4、朗读孙权的话语,吕味孙权劝学的技巧。

孙权劝学,先向吕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学”的_____________;后来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学”的_____________,使吕蒙无可推辞。

5、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6、结合我们所学的《孙权劝学》,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学习。

四、合作展示:
7、分角色朗读。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读出人物感情。

8、课本剧表演。

小组合作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并在全班表演。

五、课堂练习:
1、《孙权劝学》选自,它是由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卿今当涂
..掌事。

()②肃遂.辞蒙母。

()
③但当涉猎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3、解释加点字人称的用法。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③非复吴下阿蒙。

..何见事之晚乎!()
...()④大兄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5、本文主要是通过来表现人物,还运用了描写。

6、查找摘记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